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2024-09-07

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精选8篇)

篇1: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委办:

近年来,我们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平台和载体,着力加快商贸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铁手腕管理,全县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观。目前,全县已开工建设各类城镇建设项目32个,完成投资9474万元,县城面积发展到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3.4万人,城镇化率为25.4%。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2年以来,我县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3亿元,重点抓了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三纵四横”道路网络,开通乐蟠路1.2公里,秦直路0.98公里,广场路0.5公里,拓宽西华北街1.1公里,新民路0.6公里,延伸环城西路4.5公里;北区的道路骨架已经形成,建成雨污分流排水管网8公里,敷设供水管网17.5公里;建成集中供热中心一处,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简易垃圾填埋场一处,日处理垃圾20吨;新建排水下沟工程一处,安装排水下沟管线930米,新建跌水竖井10座,开通下沟道路1.2公里;乐蟠广场维修改造工程已公开招标,年内将竣 工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填埋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拆迁、征地,年内将开工建设。同时,在县城区安装信号灯4组16盏,标划分道线14100米、斑马线2400米,停车位50个,规划停车点3处,安装路灯96盏,购置垃圾箱30个,新(改)建公厕10处,并督促开放公厕6处。

二、市场建设和管理情况

大力实施“六化”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市场建设,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活动。新建新民路市场1处,硬化地坪450平方米,修建大棚300平方米;新建西华商场水果市场400多平方米,修建车站水果摊位棚6个。并与工商局、公安局、西华池镇等单位密切配合,通过集中整治,督促各经营商户、摊点进入指定的市场进行经营,目前已形成初步经营规模。南商场经营蔬菜、生熟肉、瓜果和小吃。运输公司新建市场经营成衣和百杂货。运输公司宾馆门经营干鲜果。公安局巷口饮食市场经营小吃。在商业街经营日杂、修理(鞋、自行车)和夜市。美食城经营小吃和夜市,北巷经营水果。西华商场(二旅社院内)经营瓜果。中街商场(粮食局开办)经营成衣和百杂货。北商场经营蔬菜、百货、布料、调料和生熟肉。富康路自行车、鞋修理。粮油交易市场经营粮油、农副土特产品。新民路综合市场经营瓜果、蔬菜、小吃、禽蛋及农副土特产品。同时,开展了以“绿、亮、畅、美、净”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立了合水县城 市管理局,新招环卫工人79名,环卫工作人员增加到921名,充实了环卫工作力量,努力加强城区秩序治理,下功夫整治县城脏乱差和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等问题。狠抓绿化、亮化、美化,新增城市绿地3.1万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1.5万棵(株),安装各类灯饰422盏,制作安装灯箱式广告牌150面,拓宽主街道路1780米,沥青罩面46400平方米,彩砖硬化人行道33671.5平方米,安装路沿石7665米,新铺硬化巷道4100米,新改建公厕10座,完成投资717.14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县城规模小,城镇增量扩容困难,聚集带动功能不强。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城供排水不能满足现状,县一中东侧巷等街巷,尚未安装排水管道。

3、城区道路狭窄,西环路与县城主街道部分交汇,导致交通拥挤,急需对城区街道拓宽,延伸西环路,修建东环路。

4、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短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5、群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意识不强,依法治理力度有待加大。

四、意见和建议

1、关于请求解决合水县垃圾处理工程所需资金问题。合水县城日产生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以垃圾箱、果皮箱的方式进行收集,垃圾车负责运转后进行简单填埋,造成对城市环境卫生的二次污染,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为此,我们在项目资金分文未到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计划在县城北部,距城区2.5km的五里沟畎冲沟内,占地80.1亩,规划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项目估算总投资1017万元,将申请国债712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05万元。目前已完成可研评审、征地、搬迁等工作,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由于县财政极度困难,恳请上级部门帮助解决。

2、关于请求解决合水县污水处理工程所需资金问题。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污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的增加,导致地表水水质下降和造成环境污染,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城区水域的环境质量,趋利避害,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全面提升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拟计划新建合水县城区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环城西路西侧,占地25.2亩,概算总投资4649万元。目前已完成科研评审、征地、搬迁等工作,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工作,由于县财政极度困难,恳请上级部门帮助解决。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篇2: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在县委召开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干部住村包扶“十个一”活动及目标责任制考核动员大会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7月14日召集全体乡干部、大学生村官、各村书记及村主任召开了××乡传达贯彻县委三项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大会。会议由乡长主持,乡党委书记邓庆善分别就三项工作做了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在全乡大会上,乡长就三项工作的文件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优化发展环境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基础,领导干部住村包扶“十个一”活动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契机,目标责任制考核是鞭策全乡干部真抓实干、敢想敢干的动力,乡、村两级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精力集中到三项工作上来。同时,乡长还就三个项目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向全乡干部做出了通报,并就其中的具体事项做出周密部署和安排;邓庆善书记指出,三项工作是新一届县委班子在建设民富县强、人和政通、山川秀美、人民幸福自豪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大步迈进的宏伟目标上综合县情,适时提出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和行动,有其极大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各站所、各村要根据各自实际表情况,配合县、乡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想、敢干,放下负担,拿出信心,带着感情,为推进和实现我乡“十二五”战略目标和开创全新经济发展局

面努力奋斗。

二、寻找思路、优化环境。7月14日全乡干部大会之后,乡党委邓书记和乡长邀请本乡×××以及其他思路广、能力强、胆子大的致富能手共十二人就我乡如何优化发展环境,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总结出七条发展策略:

1、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力求在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上有新突破;

2、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力求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项目上有新进展;

3、加快发展多种文化事业,力求在社会文明和精神文化上有新跃升;

4、加快推进集镇建设与管理,力求在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化进程上有新跨越;

5、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力求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上有新进步;

6、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求在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上有新提高;

7、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力求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上有新成效

三、积极配合,共谋发展。领导干部住村包扶“十个一”活动开展之后,县政协主席××和县人大副主任××同志作为包村干部,分别于7月11日和13日到××村和××村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两位领导对所包村的人口、男女比例、耕地、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村两委情况、党员干部数量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在乡长和村干部的陪同下走访困难群众,对他们的的实际需要、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询问。调研结束后,××主席表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村改扩建一所卫生所,并将村蓄水池加盖水泥顶,保证村民饮水的安全

卫生;××副主任也对××村水源日常管理和实施蔬菜种植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并表示要帮助××村解决600亩核桃经济林栽植的核桃苗问题。7月14日,县里其他部门的包村干部也积极与乡政府取得联系,于全体干部大会之后,与所包村的书记、主任碰面,并开始下村调研,特别是人社局,趁全乡干部大会之际,对全乡新农保的开展进行了培训和动员,并提出要将××乡建设成为新农保的样板乡。

四、形成机制,强化管理。为扎实推进三项工作,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新局面,进一步带动全乡各项工作加快开展,乡党委、政府出台了《××乡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方案》、《××乡领导干部住村包扶工作实施方案》、《××乡目标责任考核实施办法》、《××乡目标责任分解表》等文件,同时还完善了机关工作制度、机关学习制度、机关清洁卫生制度、机关车辆管理制度、机关考评和奖惩制度。各项方案、办法和制度的制定,为各站所及全体干部指明了工作目标和方向,对转变机关干部观念、遏制不良思想漫延,进一步提高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明确职责,加强考核。在全乡干部大会中,乡党委书记邓庆善同志对三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寻找差距、找准目标、细化任务、责任到人”的十六字要求,并进一步提出片长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领导负责、部门牵头、村级实施的联合工作责任机制。

1、寻找差距,找准目标。要以其他乡镇的优秀站所、先进村为榜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对照,自查自纠,寻找差距和不足。要对各自工作进行清理整顿,加快档案建设,对照上级要求,比进度,找原因,拿措施。

2、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各站所要明确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责任,为各个干部量身定制任务,同时要做到责任明确。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明确,即:整体任务要明确,任务细化要明确,个人责任要明确。在依法、按制度办事的前提下,明明白白办事,踏踏实实工作,不断提高部门成绩。

3、完善制度,加强考核。要坚持科学全面、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综合考评、重在运用的原则,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为重点,将各项考核内容及项目统一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做到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上级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力求全面准确地评价和反映各部门、各人的工作实绩,真正做到有所奖,有所罚。

××乡人民政府

篇3: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状况

(一) 基本情况

宁河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6家, 其中取证企业52家, 共获得57张证书, 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家, 证照不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7家。目前, 确定的食品生产监管重点整治区域1个, 专业监管人员2名, 聘请社会监督员和信息员各10名。

(二) 呈现的特点

1、产品缺乏含高附加值, 市场竞争能力较低

宁河县食品生产企业除了泰达酒业、义聚永酒业、红星酒业、天津六和、石本调料、三商食品、中芬乳业、金芦米业、津沽米业9个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 其他产品销售渠道窄, 营销网络小, 对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较低, 而且, 属于粗犷型加工的企业占多数, 缺乏含高附加值的产品。

2、规模企业少, 小企业居多

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 占总数的19.1%;100-500万元的企业10家, 占14.7%;50-100万元的企业11家, 占16.2%;20-50万元的企业7家, 占10.3%;20万元以下的占39.7%。

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 占总数的17.6%;500-1000万元的企业3家, 占4.4%;100-500万元的企业8家, 占11.8%;100万以下的占51.5%。

3、质量安全分级状况, A、B级企业少, C、D级企业多

按照《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等级分类工作规范》的规定, 目前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分级情况如下:

A级企业 (2家) :具有较强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B级企业 (4家) :具有一般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C级企业 (43家) :具有较弱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D级企业 (7家) :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采取的主要监管工作措施

为了切实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 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 宁河质监局在提高监管人员自身素质, 完善监管体系和措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 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对食品生产依法监管的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履行职能, 做到监管有效, 突出质监工作特点, 宁河质监局一直坚持开展质量技术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履行职能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执法实践相结合, 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经济相结合的方针。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和考核的机制, 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二是建立了食品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在日常监管中, 坚持巡查制度、回访制度、年审制度、产品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制度;四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政执法;五是对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用法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文书齐全”的原则办案。

(二) 认真履行职能, 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

为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 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 我们在建立一个系统、完善一个网络, 深化两个制度、强化两个管理、推动两个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起“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上下了功夫。

1、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化平台的动态监管系统, 基本实现了企业基本信息动态管理, 提高了监管的可追溯性。通过动态网络化管理手段, 完成了食品企业分等分级监管。

2、进一步深化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监督企业升级改造, 加快企业食品生产许可取证步伐。特别在《食品安全法》过渡时期, 认真是按照国家和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的要求, 积极与其他部门配合, 做好食品生产许可工作, 自6月1日以来宁河质监局受理食品生产许可申请7件。

3、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全面管理, 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整体提高。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通过严格落实巡查、回访等证后监管措施, 强化了企业生产必备条件的持续保持;强化了对企业原材料进货关的索证索票、进货记录、进货检验和年审、变更、期满换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和委托加工食品备案工作的落实。

4、加大无证查处力度, 严格实施注销、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手段, 强化了市场退出机制。

5、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实行专项检查。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 宁河质监局对季节性、风险性、影响民计民生相关食品集中开展专项检查。重点加强了对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6、深化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 督促小作坊加强自律。引导帮助证照齐全小作坊执行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基本工作规范, 签订、悬挂质量安全承诺书, 监督完善小作坊索证索票、原辅料进货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记录等工作。严格对小作坊履行限制区域销售等质量承诺情况的日常监管。落实了市财政、区县政府扶持, 小作坊主动改造三结合的部署, 改进了一批小作坊的生产条件, 减少小作坊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自6月1日, 通过“促、帮、扶”等手段, 使2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7、与县工商局、卫生局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提高执法工作的有效性, 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互相支持, 有效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8、进一步加强了与乡镇政府的联系, 完善了年度汇报、总结制度, 建立信息互通, 发挥了属地监管的作用。

9、聘任10名社会监督员和10名信息员, 实行每年联谊会制度, 从而充分发挥和调动社会监督员、信息员的作用, 保持信息的通畅, 进一步搞好动态管理, 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10、为预防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积极有效地应对突发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危害,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维持社会的安定和正常秩序, 制定了《宁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预案》。按照预案的规定, 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搜集, 使工作有的放矢, 对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起到了积极作用。

1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企业进一步树立了诚信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 强化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 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不断提高了全县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对倡导人人参与食品安全, 共筑安全防线起到了推动作用。纲要实施以来, 宁河质监局共举办大规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5起。

通过以上监管工作和措施, 有效地遏止了宁河县食品生产违法行为, 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对促进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水平起到了保障。

目前食品企业和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宁河县近7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 小作坊占的比重较大, 生产者法律意识不强, 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管理薄弱, 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低下, 基本属于家庭作坊式的厂点, 不完全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工艺、设备和条件, 生产力水平不高, 产量不大。

2、一些生产加工企业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 产品出厂不能达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 由于质检手段不尽完善, 质量控制措施仍不能够到位, 形不成全过程质量控制。同时, 由于我区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大多属于自产自销, 只有少部分产品进入全市、全国市场, 导致部分生产加工单位只注重发展, 忽视监管;只注重数量, 忽视质量;只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3、在70余家食品企业中, 从业人员达到了近2000人, 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不足300人, 且这部分人60%以上都集中于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 而占企业总数78%的10人以下小企业, 中专以上学历的仅有30余人, 其余从业人员都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 技术力量薄弱,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从业人员未经过岗前培训、考核, 素质较低。

4、作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部门, 执法力量有限, 目前只有2名监管人员, 而辖区内食品企业较多, 监管起来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在食品企业巡查等工作中无论是人员的调配还是车辆的安排都存在一些困难。

5、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虽然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所增强, 但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预防技能,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往往容易以讹传讹, 直接影响发展稳定。一些领导和干部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责任意识不强, 对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够, 理解有偏差, 对无证生产经营单位网开一面;一些食品生产人员对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常识不了解, 守法经营意识淡薄, 生产加工企业设施简陋;卫生设施投入不足, 缺少清洗、消毒设备, 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 体检率低, 着装戴帽不规范, 食品原料摆放没有隔墙离地;食品采购台账记录不全, 流于形式。广大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薄弱, 对伪劣食物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低, 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待改变。

建议和措施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 牵涉部门多, 在目前监管体制下, 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宁河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 经过认真分析, 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 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法制意识。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 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 逐步普及《食品安全法》的基本知识, 提高全社会知法、守法和公民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水平。要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业务培训和社会公德教育, 熟悉并掌握必要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知晓本行业食品科学发展的动态和信息, 配备必要设备, 加强自身规范化管理, 促进依法、诚信经营。要采取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分期分批对不同人群进行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让食品安全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增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对假冒、伪劣食品鉴别能力, 自觉抵制不合格的食品, 积极举报违法经营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2.建立与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关系, 集中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执法力量, 在各镇办建立健全和完善食品生产监管多级网络, 逐级建立食品企业档案和企业生产状况台账, 通过在村委、居委聘请义务监察员的办法, 及时收集和反馈基层社区的情况, 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打击、早控制, 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动态, 对造假窝点实施稳、准、狠的有效打击。同时, 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 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 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 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防止有关事件的发生。

3、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 探索食品企业监管模式。质监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食品企业监管到位, 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136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即1个原则:分类管理区别对待;3个方面:整治打击、监督规范、培育服务;6个方式: (1) 整顿———治理———打击, 重点针对市镇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加工点。 (2) 整顿———引导———治理, 重点针对销售大、用量多、制作要求简单、工艺低的地方传统性食品的小家庭作坊。 (3) 宣贯———监管———自律, 针对食品企业中的小规模同行, 通过协调, 力争发挥集中优势, 合作经营, 统一取证, 相互监督, 共同发展, 形成自律性规范的小型食品园区。 (4) 巡查———整顿———规范, 主要针对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在证后监管方面下功夫。 (5) 评定———扶持———提升, 主要针对有一定规模和品种优势的生产企业。 (6) 服务———培育———创优, 主要针对本区域内基础条件好、规模较大、外源性潜力强、质量稳定的优秀企业。大力帮扶, 加速企业创优步伐, 为企业争创名优保驾护航。

篇4:关于我县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汇报

[关键词]企业用工;现状;对策

一、我县企业用工现状

根据我县企业落户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预计近两年每年将新增用工近3万人。据调查,目前我县各类企业约缺工2.2万人。从理论上讲,我县目前可供转移劳动力可以满足县内企业用工需要,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我县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持续。

二、造成我县企业招工难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人员“招不进”

(1)大量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因为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过去多年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在外务工农民又以“亲带亲,邻带邻”的形式,带走了不少劳动力;近年来灵璧籍高校毕业生又大多不愿意回乡,大部分留在外地就业。

(2)本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意识存在误区。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认为只有到外地去才叫工作,在家门口就业不如在外地工作光彩,所以宁愿选择外出闯荡。还有部分劳动力地主意识较强,认为外地企业来灵投资是来赚灵璧钱的,在心理上有一种抵触感,工作中稍有不如意就与老板对抗,动辄就选择辞职。

(3)年轻人缺少吃苦耐劳精神。“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本人不工作也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压力,因此对待就业机会不够重视,只要稍有不满立即跳槽走人;而且一些年轻人自身素质较低,不能接受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完全的自我主义,没有责任感;同时在家门口务工,跳槽成本相对较低,而一旦外出,他们往往会考虑从辞职到重新就业期间的机会成本,轻易不敢选择跳槽。

(4)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培训机构随意往外地送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个别非法机构和个人倒卖劳动力现象,严重扰乱了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2.企业因素——人员“留不住”

(1)有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缺少必要的食宿条件。个别企业甚至没有一间自己的职工宿舍,更没有专门的生活区。

(2)工资待遇明显偏低。调查发现我县54.7%的职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而外出务工人员中有58.9%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在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主要途径的情况下,显然外地企业的高薪对劳动力有更大的诱惑力。

(3)企业用工随意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往往在生产旺季时千方百计地去招工,而在淡季时又想方设法去让工人离开,好像工人应当听从企业的招呼,让他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人员流失严重。

(4)缺少人性化管理。对新招用员工未有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爱岗敬业、厂规厂纪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只注重处罚、指责,不能进行人性化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影响了人员的稳定。通过调查发现,用工比较稳定的企业,除了其市场比较稳定外,还与其有着良好的食宿条件,能够关爱员工有很大的关系。

三、破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1.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解决人员“招得进”的问题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招工、求职登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乡镇(开发区)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业专项活动,动员未能升学毕业生等群体到县内企业就业。

(2)引导中介组织服务县内企业用工。对非法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实行《职业介绍许可证》制度,规范整顿持证劳务中介机构,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引导和鼓励县内职业中介机构优先保障县内企业用工需求,扶持一批合法中介机构,为县内企业定向输送劳动力。

(3)规范职业教育秩序。加强对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的管理,对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进行重新审核评估。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一律取缔。严禁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从事劳务中介活动,对违反规定的,依法处罚。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开展适应企业需要的针对性培训,为县内企业培养输送劳动力;引导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与预备就业制度,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引导培训机构开办定向培训班,学员直接输送县内企业。

(4)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把握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集中返乡节点,通过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业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挖掘报道返乡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关注外出务工增加生活成本、引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引导就地就业。

2.从企业层面上解决人员“留得住”的问题

(1)企业负责人的用工观念要改变。现在的卖方劳务市场已经形成,劳动者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肯定要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舒心的企业。 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下功夫。

(2)要逐步改善工作环境。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来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同时要严格遵守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生产中的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让员工在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中劳动,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留得住工人。

(3)改善员工的基本食宿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自己的职工宿舍,开办职工食堂,宿舍里要安装空调,食堂的饭菜要经常更新,保证员工可以吃得好、睡得安,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遵守工时制度,减少加班时间。企业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承受能力来确定工作时间,尽量缩短劳动时间,同时要保证工人定期有固定的休息日,去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时间应该算作加班,企业要按规定支付加班费用。

(5)不断提高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企业在确定工资标准时既要根据自身效益,也要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同时也要还要充分考虑员工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现实因素,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到和苏浙同行业相当的水平,起码不能差别太大。同时企业要及时为员工办理录用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并不得随意裁减人员。对女职工和未年成人要实行特殊保护,还要根据行业不同按时发放劳保用品。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非公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3(8).

[2]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 北方经济:综合版,2012(22).

[3]邵爱国,韦洪涛.促进企业基层员工稳定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2012(11) .

篇5:关于开展三项重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司法局 二O一O年七月二十七日

年初以来,我局全面贯彻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公平正义为宗旨,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致力于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三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2010年3月9日,我局召开了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三项重点工作启动动员会议,会议上下发了《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司法行政系统三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司法局三项重点工作活动领导小组。部署了我局在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及各项工作措施,明确了主要工作目标,即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更加完善,突出社会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特殊人群管理实现全方位、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公正廉洁执法机制更加完善,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公信力全面提升。

会后,局领导多次深入到各乡镇,检查三项重点工作的

完成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群众反映法律工作者在办案过程中没有尽职尽责,为当事人代理案件。局领导小组对此事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责令当事人限期整改。同时也发现了在三项重点工作中,雅尔塞所开展了春季土地纠纷集中调解月活动、梅里斯所开展了做好释解人员安置,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等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二、发挥各项职能,以三项重点工作促进司法行政业务的开展

(一)发挥普法教育功能,正确引导舆论。年初以来,我们利用“三八”妇女维权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办法宣传教育周,与我区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牌,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法律六进”,开展“法律进乡村”8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000余人次;开展“法律进社区”2场次,受教育居民1000余人次;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法制讲座2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00余人次;开展“送法进校园”3场次,受教育学生达2000余人次。

(二)发挥人民调解功能,实现定纷止争。2010年年初,我们对全区62个基层人民调委会进行调整,更换了一部分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差的工作人员,同时对调整后778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工作角色中。年初以来共计排查矛盾纠纷346件,调解成功343件,调解成功率达99%。

(三)发挥法律服务维稳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公证、律师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介入棚户区改造、农村土地承包等活动。同时我们积极运作,使我区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中,为我们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提供了财力保障。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我们大大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应援尽援,切实使弱势群体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2010年上半年我区律师及法律工作者共代理案件26件,非诉讼法律事务18件,代书法律文书74件,解答法律咨询113人次;办理各类公证102件,其中国内民事类99件、国内经济类3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4件,解答法律咨询178人次,挽回各类经济损失31.6万元。

(四)发挥社会管理功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稳控工作,做到各乡镇刑释解教人员不脱管、不漏管,不重新犯罪。通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大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开展谈心,使刑释解教人员得到心理障碍安抚。我们将帮教安置工作纳入基层司法行政目标管理,同司法所人员的待遇和评先表模挂钩,这样一来大大地加强了安置帮教工作力度,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今年回归刑释解教人员17名,帮教率达到100%,重新犯罪率为零;为2名刑释解教“三无人员”解决了居住、耕地和生活补助4000元,使其有家可归,确保了社会稳定。

(五)提高队伍素质、切实做到廉洁公正执法。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为廉洁公正执法做好保障,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开展了以下的做法: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升素质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诚信服务水平。二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制度建设水平。按照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关要求,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提高规范服务诚信服务水平。三是深化勤政廉政教育,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发挥司法局党支部领导作用,确保党对司法行政的各项工作部署贯彻执行。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纪律作风建设,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提升机关办事效率,以追求卓越的拼搏意识,培养司法行政队伍公正廉洁、团结奋进的良好作风。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篇6: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按照市卫生局党组的安排和我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方案》,我所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监督工作,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保障健康,服务社会”这一实践载体,通过在卫生监督网上开设征求意见专栏、设立征求意见箱、意见簿,向行政业务上下级单位、被监管单位、单位职工、全体党员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和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及社会各界对卫生监督事业科学发展和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了党员干部、各界代表、部门单位“三个全覆盖”。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安排部署,确保征求意见建议形式多样、面大量广。

四月下旬,在学习调研阶段进入解放思想大讨论环节之际,我所就着手对征求意见建议活动进行了安排。为了力求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市卫生监督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落实,所领导班子对征求意见建议的内容进行反复研究,确定了从履行职责、服务群众;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政策水平、业务能力;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事业建设、科学发展等6个方面入手,通过卫生监督网站、信函、走访、谈心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在办公楼大厅设立了征求意见建议箱、意见薄,在政务大厅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开展意见建议征求活动,力求实行“三个全覆盖”。市卫生局党组关于深入开展“三走访、四座谈、五听取”活动通知下发之后,我所立即召开支委会研究部署,并通过所务会安排落实,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明确时限要求,责任到科到人。会议提出,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走访并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稽查科负责走访并征求社会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各科室分头负责被监督单位的意见建议征求;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彭小云同志协助所长杜长绪征求行政、业务上下级的意见建议,聂焱同志协助书记张宽友走访征求离退休职工的意见建议;姬雄同志协助副所长雷晓虎、许文革征求全体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所活动办公室负责卫生监督网站和单位、科室意见箱、意见薄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5月16日—21日,全所分成11个组开展了走访、座谈、征求意见活动。所活动办公室对收集到意见建议及时进行了分类归纳,梳理分析,形成书面材料,为撰写好“两个专题生活会”发言提纲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了重要依据,推动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及时梳理分析,积极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整改提供依据。

按照“三走访、四座谈、五听取”和“三个全覆盖”的要求,我所共发放征求意见表480份,截止目前共收回457份。其中走访人大代表20人,政协委员18人,离退休职工23人,社会监督员17人;信函征集意见建议行政业务上下级6份,干部职工52份,被监督单位221份。另外,建言献策活动中征求干部职工建议52份。网上征集和社会群众的意见建议正在陆续收回。

经分类归纳,梳理分析,认为我所干部职工规范履行职责、认真负责、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扎实等对我所卫生监督工作和事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的共462条,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共360条(其中被监督单位144条,单位职工77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8条,离退休职工15条,社会监督员35条,行政业务单位11条),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梳理后形成建议21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方面(111条)

1、加大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好宣传服务工作,采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全民卫生法律意识。(55条)

2、加强与基层单位密切联系,坚持例会制度,统一协调,互通信息。加大对基层监督工作的支持力度,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强化基层执法能力,指导和帮助基层所共同提高、进步。(33条)

3、加强对被监督单位的联系,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协助整改和解决具体问题,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宣传,提高单位的卫生管理水平,推行和谐服务,增强服务主动性。(23条)

(二)、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方面(58条)

1、卫生监督检查应结合实际,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意识,把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监管上,强化事前监督和指导,以正确引导和宣传教育为主,改变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13条)

2、扩大卫生监督的覆盖面,加强监督频次,加强对小餐饮、小摊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坚决取缔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餐饮单位,对关系群众生活的食品要进行定期抽检并向社会公布结果。(30条)

3、进一步加强医疗市场监管,规范医疗秩序,加大对黑诊所的检查力度,严格医疗广告的内容审查,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15条)

(三)、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方面(53条)

1、简化卫生许可证办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方便群众办事。(27条)

2、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工作质量、态度及行为举止,注意节俭。(20条)

3、工作主动性不高,团结协作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足,新思路、新办法较少,行政职能和意识有待提高。(6条)

(四)、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方面(69条)

1、不断与上级机构、兄弟省市沟通交流,采取参加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多借鉴外地经验,开拓思路,开阔眼界,提高对卫生监督的新形势、新事物的应对能力。(20条)

2、加强卫生监督队伍执法能力人才建设,强化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时掌握卫生监督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创新执行策略。(49条)

(五)、事业建设、科学发展方面(59条)

1、积极争取政府各部门重视卫生监督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大对卫生监督事业的投入,确保必要的经费保障。(12条)

2、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提升卫生监督效能,建立持续高效监督监管工作机制,实行执法效能监察制度。(9条)

3、提升卫生监督手段,配备更先进的检测仪器等硬件设施,更好的方便和服务群众。特别是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应加强。(5条)

4、不断充实和壮大卫生监督队伍,卫生监督人员布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条)

5、尽快理顺市、区卫生监督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之间的关系,并积极争取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参公管理。(3条)

6、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稳定卫生监督队伍,调动卫生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条)

7、应加强与政府其他执法监管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加强与驻地单位、媒体单位和群众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5条)

8、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关心群众生活,与群众多交流、多沟通,尽快解决职工和离退休干部工资福利待遇问题,积极维护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18条)

(六)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方面(10条)

1、严格履行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和职责,加强廉洁自律教育。(4条)

2、加强制度的检查落实,严格遵守行政执法规范和单位的规章制度。(5条)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1、围绕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加以研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把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为促进工作,改进行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征集到意见建议归纳整理,为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依据,确保各项整改措施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篇7:关于黑茶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这次省政府专题研究**黑茶产业发展问题,我们衷心感谢。借此机会,我把**市发展黑茶产业的主要作法和基本想法作个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黑茶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的特殊种类,目前主要有三大品系,即云南的普洱茶、广西六保茶和湖南安化黑茶。**茶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安化渠江薄片就列为朝庭贡品,在全国享有“唯茶甲于诸州县”的美誉。明清时期,资江两岸茶行林立,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呈现出“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盛况。至今保存完好的“安化茶马古道”,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湖南省茶叶管理总处就设在**。解放后,安化黑砖茶长期是国家定点生产的计划商品。客观地讲,**无论是绿茶、红茶,还是黑茶,都有优势和基础。安化工夫红茶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但是,我们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论证,认为**最具发展优势的还是黑茶。**的绿茶面临浙江、福建、湖北等地一些名茶的巨大竞争,红茶也一时难以超越海南、广东、安徽的茶,唯有黑茶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发展黑茶至少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地处北纬25至30度,境内雪峰山脉常年云雾缭绕,资江依山蜿流,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质肥沃且酸碱度适中,自然条件最适合茶树生长,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宜茶区域之一。

二是技术优势。安化县是湖南黑茶的发源地。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黑砖茶、机制茯砖茶都产于安化。一千多年来,安化人民世世代代以茶为业,总结、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黑茶生产加工技术,**茶厂茯砖茶生产技术至今仍是国家二级机密。**茶厂、安化茶厂、安化白沙溪茶厂等重点企业都有一支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安化县、桃江县、赫山区等主产区拥有一大批民间制茶能手。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先后培训了高级评茶员、中高级茶艺师和良种繁育、黑茶初制加工等技术人员2000多人,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活动,为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三是品质优势。**茶叶尤其是安化茶叶品质上乘,内含物丰富。安化云台山大叶茶是全国优良茶种之一,是我省优茶品种槠叶齐、湘波绿、白毫早的母本。据检测,适时采摘的大叶茶,其水浸出物达到50%以上。黑茶以大叶茶为主要原料,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能够产生一种俗称“金花”的冠状散囊菌,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排毒通便、暖胃健脾、促进消化、清理肠道等多种保健功能,而且,储藏时间越久,品质越佳,具有独特的饮用价值。

四是市场优势。当前,**黑茶不仅是边疆地区的消食茶,国内备受推崇的保健茶,而且更是韩国人喜爱的美容茶,日本人热衷的瘦身茶。著名微生物学家王志伟称**黑茶是世界最神奇的保健饮品,具有不可限量的科研价值。目前全世界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国家和地区对黑茶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国内随着食物结构的变化和对黑茶保健认识的加深,已形成一个庞大的黑砖茶、茯砖茶消费群体,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五是基础优势。目前我市有可采摘茶园面积20多万亩,安化、桃江、资阳、赫山有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传统习惯。全市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7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安化是全国最大的紧压茶生产县,白沙溪茶厂是生产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和第一片花砖茶的“老字号”企业,年产量达10万担。**茶厂是全国最大的茯砖茶生产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边销茶厂,年产销量达18万担,生产的茯砖茶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六是品牌优势。安化黑茶的生产有正史记载已达600年以上,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的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现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支清代安化老茶号“天一香”茶行生产的千两茶;北京故宫保存的一支年代最久远的千两茶估价超过了250万元。黑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声誉。安化白沙溪茶厂生产的天尖、贡尖、生尖和黑砖、花卷,以及**茶厂生产的茯砖均久负盛誉,特别是安化的千两茶和**的茯砖茶,已行销国际市场,成为世界优质品牌。去年,安化千两茶、茯砖茶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确定把黑茶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以此带动绿茶和红茶的发展。

二、近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黑茶产业发展,把黑茶产业作为发展**经济、惠民富民的重要举措。原市委书记蒋作斌对黑茶产业发展非常重视,亲自带队调研、亲自动手制定规划和政策,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原市长、现市委书记马勇高度关注,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名市委常委、1名副市长具体负责茶产业发展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茶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茶业局,确定了“文化引路、科技领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精品拓市”的发展方针。围绕黑茶产业发展,我们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科学发展,制订了产业规划。为推进黑茶产业的发展,我们制订了《**市2007-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初步规划到2016年,全市改造老茶园20万亩,新建高标准优质生态丰产茶园30万亩,茶园总面积达5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0万吨,总产值达到50亿元。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规划了六大重点工程。即: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品牌建设工程、龙头企业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营销网络建设工程、茶文化引导工程。

2、坚持政策鼓励,壮大基地规模。为了促进黑茶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建立茶产业扶持基金,并捆绑部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茶叶良种繁育、茶园基地建设和茶业科技攻关项目。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入股参与茶产业发展,鼓励农民以荒坡山地和茶园入股茶产业,引导农民将茶园向种茶能手、大户集中,向龙头企业基地集中。对集中连片种植5亩以上的专业户,50亩以上的专业组,500亩以上的专业村每亩补助600元种苗费。

3、坚持龙头带动,壮大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对黑茶生产企业全力支持。一方面,确定了**茯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黑茶发展龙头企业,制定政策予以扶持,目前这些企业发展来势都比较好。另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已经引进了中粮集团、云南龙润茶业等进驻**办厂建基地,参与**黑茶产业的发展。

4、坚持科技开发与培训,提升了产业层次。一是抓了茶业技艺培训。采取自主办学、与湖南农大合作等方式,举办了高级评茶员、中高级茶艺师和黑毛茶初制加工、机械采茶、良种繁育扦插技术等培训班共18期,培训技艺骨干5000多人次。目前,我市在评茶、制茶和育种育苗等方面都建立了一支技术力量较强的专业队伍。二是抓了黑茶标准的制定。组织全市经验丰富的专家,制定了六级十二等外加两个特级的黑茶收购标准小样,已获得省级专家评审会的鉴定通过,并由安化县配制了60套收购大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标准样。三是抓了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抓了扦插育苗、茶园低改、初制加工、机械化采摘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同时,为了促进工作交流,我们于去年7月召开了全市茶叶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并组织赴湖北英山县、云南普洱市和我省长沙县进行了参观学习。四是开展科研攻关。着眼制茶工艺和制茶机械的换代升级,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几十名高级机械工程师和微生物工程师,开展了制茶机械研制、发酵工艺改进和制茶工艺技术规程的修订等技术攻关工作。其中高档茯茶加工自动化机械和流程已完成图纸设计,砖茶机械化加工已完成大部分程序。

5、坚持市场运作,完善了营销网络。我们按照“稳定边销、扩大内销、支持出口”的基本思路,加强了黑茶营销网络建设。一是巩固和稳定边销茶市场。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边销茶生产任务。二是建设**茶叶大市场,**茶叶大市场已于今年元月全面开业。该市场位于中心城区华联商业街,由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负责规划设计。市场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为11个功能区,主营茶叶、茶具、茶叶包装、制茶机械等。市场内设有茶叶陈列馆、茶艺表演厅、贵宾品茶室、旅游接待处和商务酒店等。现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00多万元。市场汇集了国内外150多家客商,福建铁观音、浙江龙井、云南普洱等知名品牌先后签约进驻。三是积极拓展营销网络。我市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1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茶叶营销网点,并以营销网点为依托,开办了一批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茶楼茶馆。四是大力支持茶叶出口。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自营出口权,加快中、高档黑茶和精品茯砖茶的研制开发,以优质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茶厂的高级茯砖茶已在日本、韩国打开了市场,安化的千两茶在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安化的黑砖、花砖已进入蒙古和俄罗斯市场。

6、坚持文化引路,加大了宣传力度。一是成功完成了安化千两茶、茯砖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启动了“中国黑茶之乡”命名申报和安化千两茶、**茯砖茶原产地保护申报工作。二是组织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先后组织了**市首届新茶节、**黑茶科技成果展,完成了“奥运茶火炬”制作任务,由安化“晋丰厚”茶行负责制作的6支茶火炬已于去年10月送呈北京奥组会。三是以推介**黑茶为主题,承办和参加了一系列会展活动。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边销茶年会和全省茶叶学会学术年会。在省茶叶学会组织的湖南名茶评比中,我市选送的黑茶产品获得4个金奖,6个银奖。精心组织参加了世界茶博会和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我市选送的“湘益牌”一品茯茶、“白沙溪牌”茯砖茶、“中茶牌”天尖茶、“黑美人牌”天尖千两茶获得金奖。四是推动了黑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摄制完成了以安化黑茶为主要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世界羽坛冠军的日记》,推出了“观百里茶带、走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引进外资改造了安化茶马古道等重点景区。同时,撰写的“安化黑茶”和“**黑茶文化”两本专著已经出版发行,由我省知名作家于旦初执笔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茶都》正在写作之中。

通过这些努力,黑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去年以来,全市新建良种生态茶园1万亩,技术改造老茶园3万亩,建立无性繁育种苗基地1000亩,全市茶园面积恢复发展到了20万亩,市级以上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家。去年全市共生产千两茶系列产品17.73万支,比上年增长16倍多;生产三尖、三砖茶1.12万吨,比上年增长74.5%;实现茶产业总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同时,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已经充分调动起来。

三、几点请求

黑茶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条长、农工贸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黑茶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黑茶产业发展正逢千载良机,如果我们能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乘势而上,完全有可能实现规划目标,湖南黑茶产业将重新崛起。但是,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的实际来看,主要是茶园老化,规模偏小,加工分散,机械设备陈旧,销售网络尚不健全,与云南和广西相比,产业竞争实力还不够强。为促进我省黑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以下请求:

第一,请求省委、省政府将**黑茶产业列入全省产业发展规划,并在产业化引导资金中,每年安排5000万元,连续5年,用于支持发展黑茶产业。

一是支持我市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近年来,国内产茶大省普遍加快了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浙江和福建两省无公害茶园已占茶园总面积的75%和90%。按照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3年,我市将新建茶叶基地30万亩,每年5万亩,按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基地标准建设,每亩至少需资金4500元,每年需2.25亿元。我们计划每亩补助种苗费660元,每年需补助3300万元。

二是支持良种茶苗繁育。按照每年建5万亩茶园的规模,我市每年需建良种苗圃2400亩,计划每亩补贴2000元,每年需补贴480万元。

三是支持黑茶科研和技术培训。目前,我市正在组织低氟黑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的研发,制茶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研制,7种黑茶制成品品质标准的制定,筹建黑茶品质检测中心,进行有机茶栽培、黑茶制作等技术培训,每年需补助经费1000万元。同时,请求省政府在我市成立中国黑茶研究所或湖南省黑茶工程研究中心,挂靠省农业厅。

以上各项补助,请求省政府安排产业化引导资金给予支持。

第二、请求将茶叶机械购置纳入农业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加快茶业产业发展,必须走机械化的路子。我市今后新发展的茶园,要求机耕、机修、机采面积达到80%以上,茶业初制将全面实行机械化。据测算,全市共需购置各类茶叶机具5万台(套),购置款总额约2.5亿元。我们请求将茶叶机械购置列入农业机具购置补贴的范围,按同一标准给予补贴。

第三,请求将新建茶园列入退耕还林计划,享受退耕还林优惠政策。

第四,请求加大对黑茶生产的信贷支持力度。黑茶产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慢。因为毛茶原料进厂后有8个月养生期,加工成产品后又有12个月的醇化期。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需2年时间,占用的资金多,时间长。请求省里协调,安排黑茶生产的专项贷款额度。

篇8:关于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1.1 宁县畜牧业的基本情况

宁县饲草料资料丰富, 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驰名省内外的肉役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早胜牛的主产区。至2013年底, 全县牛饲养量达到28.7万头, 其中存栏19.24万头, 出栏9.46万头;羊饲养量达到52.63万只, 其中存栏20.5万只, 出栏32.13万只;猪饲养量达到74.36万头, 其中存栏29.81万头, 出栏44.55万头;鸡饲养量达到185.32万只, 其中存栏111.17万只, 出栏74.15万只;商品驴饲养量达到0.08万头;肉奶蛋总产量达到6.32万t, 其中肉类总产量5.63万t。全县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历史悠久, 现留存面积2.18万hm2, 年产鲜草4.8亿kg, 种植地膜玉米1万hm2, 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70万t之多, 年加工配混合饲料500万kg, 青贮氨化饲料28.4万t。全县畜牧业产值7.2亿元, 人均牧业收入1 380元。

1.2 宁县畜牧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

近年来, 宁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化工作, 坚持把畜牧产业化作为发展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重点来抓, 采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项目带动、典型引导等措施, 强化领导,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使全县畜牧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成为全县畜牧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2.1 畜产品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产业发展快, 全靠龙头带”。宁县在畜牧产业化战略实施过程中, 重点突出项目带动、资金投入, 扶持发展, 建设龙头企业, 促其上规模、带农户, 全县已建成兴旺牧业集团、庆阳运通草业公司、宁州肉羊种羊场等龙头企业, 现已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1.2.2 规模养殖的比重不断增加

至目前, 全县建成乳品加工企业1个, 肉类加工企业2个, 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各1个, 草产品加工企业2个, 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24个, 养殖重点村153个。千头牛场2个, 万只羊场1个, 千只以上羊场17个, 千头猪场5个, 万只鸡场6个, 千只鸡场45个, 百头牛场12个, 百只羊场39个, 百头猪场96个。养牛50头以上大户19户, 养羊50只以上大户181户, 养猪50头以上大户484户, 养鸡500只以上大户136户, 养兔100只以上大户15户。规模养殖量占畜禽饲养总量的比重达到36%, 建设各类畜禽圈舍696.13万m2, 建青贮窖41.38万m3。养殖方式正由以前的放养、散养的粗放管理逐步向舍饲圈养、科学管理转变。

1.2.3 标准化养殖水平得到提升

宁县以养殖重点村 (小区) 、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大户为重点, 以“五良”“六化”为主的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制定下发了肉牛、肉羊、瘦肉型猪等饲养技术规程, 大大提升了标准化养殖水平, 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在羊产业开发中, 重点推广了两个“30+1”肉羊养殖模式, 即村养“30+1”, 1个养羊重点村发展规模羊场 (养殖专业合作社) 1个, 带动30个“30+1”户;1个农户饲养30只母羊加1只种公羊为一个单元 (组) 。该模式实现了三个基本不投入。一是圈舍基本不投入。二是饲草料基本不投入。三是劳动力基本不投入。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 提高了养殖效益。

1.2.4 副产品利用及粪污处理程度日益提高

宁县畜牧业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的转换升值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了农民增收。首先, 提高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的利用率;第二, 农作物秸秆通过牲畜过腹还田后成为有机肥料, 降低农民种田的成本;第三, 饲料加工和食品加工等企业的发展, 通过“企业连基地, 基地连农户”这种产业链条, 带动了农副产品的转换升值。目前宁县对畜禽副产品的利用主要对畜禽内脏、牛羊皮张、猪羊血液、猪鬃等进行了粗加工。

1.2.5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始终坚持“优、严、精、高”科技兴牧方针, 在品种选择上求“优”, 大力支持引进优良品种;在饲养技术上求“严”, 严格执行标准化饲养管理程序, 提高管理水平;在饲草料加工上求“精”, 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 提高饲草料利用率;在品种改良技术上求“高”, 推广科技含量高的先进技术, 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同时, 通过大力推广冻配改良、胚胎移植、优质牧草种植、青贮氨化饲料、暖棚养畜、短期快速育肥等先进技术, 牲畜个体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1.2.6 产业发展政策优惠, 提高了开发水平

在牛产业开发上,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早胜牛产业开发的实施意见》, 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早胜牛产业开发的政策措施。在肉羊产业开发上, 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 大力扶持了肉牛和肉羊产业的发展。

2 宁县畜牧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2.1 粗饲料开发有待提高

全县耕地总面积6.13万hm2, 每年种植小麦3.07万hm2, 年产麦秸23万t;种植玉米1.10万hm2, 年产玉米秆40万t, 小秋复种1.38万hm2, 产秸秆12.8万t。每年出产的农作物秸秆75.8万t以上, 目前年青贮饲草20多万t, 加工利用率不到40%, 青贮饲料、宜草荒坡开发利用不足。

2.2 精饲料加工基础薄弱

全县一年需各类混配合饲料10万t之多, 而目前全县无一处现代化饲料加工厂, 除兴旺牧业公司年加工利用11个品种牛的配合饲料1 100 t之外, 部分农户只是“玉米+麸皮”的简单混合。精饲料加工利用不足, 养殖农户管理粗放, 延长了饲养周期, 增加了饲养费用, 降低了养殖效益。

2.3 饲养管理比较粗放

目前农村的青年人多外出务工, 饲养管理人员年龄偏大, 仅凭经验搞养殖, 饲养规模不大, 一般养牛两三头, 猪20~30头, 羊30只左右。专业养殖场的饲养员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文化层次较低, 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程序化免疫等专业知识欠缺, 粗饲料储备不足, 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2.4 产业链条欠完整, 加工营销滞后

全县无一家精深加工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只有2家低层次的肉食品加工厂, 致使养殖风险高、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养殖业发展。另外, 兴旺牧业集团虽取得了供港活牛出口权, 但由于出口数量小, 受海关出口配额的影响, 从2004年10月到目前, 仅出口26批559头。汪市胜牛食品加工厂因经营管理不善, 长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2.5 资金投入不足

养殖农户在7万户左右, 但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场较少。草畜产业的发展缺少大型项目注入大量资金, 影响饲草料资源的开发, 饲养条件的改善, 基础设施的建设, 饲养水平, 疫病防治, 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

2.6 规模养殖发展层次和水平较低

在养猪业中, 大多数还是农户分散饲养, 每户在20~30头, 比较连片集中大规模饲养的少。这样就造成了防疫部门难防疫、难监管, 对周围农户环境也污染较大。

3 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力抓饲草饲料种植与开发

一是加大青贮、氨化工作力度。将饲喂模式由“麦草+精料”转变为“青贮+精料”降低成本, 减轻劳动强度。二是加大退耕还草、林草间作工作力度。自2004年以后, 全县有退耕还林地2.67万hm2, 合理利用, 既可保护生态环境, 又可为牛、羊提供优质牧草。三是加大饲用玉米试验示范, 开辟新的饲草料资源。引种试验, 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从而推广种植, 进行加工利用。四是以兴旺牧业集团为龙头, 进行牛的育肥制度、饲料配方试验研究, 开发不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并组织统一生产、销售, 不断提高养牛的科技含量。

3.2 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力度

以畜禽养殖重点村、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大户为重点, 大力推广应用快速育肥、冻配改良、异地肥育、瘦肉型猪科学饲养、蛋鸡笼养、肉鸡网上平养、暖棚养畜、青贮氨化等关键技术, 并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科技覆盖率。在养殖中继续引入国外大型肉牛品种, 如南德温、红安格斯、利木辛、夏洛来等良种冻精, 冻配改良当地黄牛, 充分发挥杂交优势, 提高早胜牛生长速度, 提高养牛效益。

3.3 规范养殖场管理, 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场除了科学设计, 合理布局, 还必须有各项管理制度、各种岗位责任制、防疫消毒和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实行活畜身份证管理。这些是保证一个规模养殖场安全生产、运转正常、产生效益的保障, 也是深化养殖场内部管理、挖掘潜力、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关键。

3.4 加强动物防疫, 保障安全生产

全面落实“两强一打”措施, 强化动物防检工作, 继续实行防疫双轨制管理, 始终坚持开展春秋两季防疫集中活动, 认真开展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 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 开展兽医卫生监督和兽药饲料、疫苗监督管理, 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 确保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3.5 加大早胜牛推介力度, 提高知名度

一是制作光盘, 全面介绍早胜牛的疫病防治、饲草料基地开发, 饲养、屠宰、加工流程, 在早胜牛肉销售点、饭店多处播放, 宣传早胜牛肉绿色无污染, 色、香、味俱全的特点。二是继续做到报刊上有文章, 广播里有声音, 电视上有图像, 扩大影响, 营造品牌。三是充分利用早胜牛外调中心和早胜肉牛网站与各省市网站联营销售, 拉动市、县域内肉市场。

3.6 创新经营机制, 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是建立“公司+农户”的经营机制。龙头企业以带动农户增收为宗旨, 积极扶持养殖大户, 建立紧密型的结合关系。二是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在村一级积极发展养殖协会等中介组织, 促成村级协会联合起来, 并和相关龙头企业实行联合, 逐渐发展成大的区域性协会组织, 把产、加、销统一组织起来, 大范围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村能人投资, 兴办各类养殖合作社, 吸收养殖大户为成员。

3.7 加强粪污治理, 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 兴旺牧业公司和运通公司奶肉牛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落后, 处理技术模式单一, 粪污综合利用率低;养殖场的粪便露天堆积, 时刻威胁着生产安全和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因此要把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施行“绿色生产”。对于粪污处理技术模式的选择, 既要经济实惠, 又要高效利用。根据公司各自实际, 主要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技术、田园利用技术、固液分离技术、沼气池发酵技术、畜牧业循环经济技术等模式中加以选择, 尽可能实现各种模式的组装配套, 最大限度的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率。

3.8 强化组织领导, 保障产业开发

上一篇:我眼中的国学经典作文800字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