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2024-07-09

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共10篇)

篇1: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书(三)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在这方面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初步具有制作、调查、统计等基本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之间能够友好配合,互相帮助,但动手能力还比较欠缺,创新精神有待进一步培养。

2、教材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本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心灵驿站”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相处。第二单元“亲近自然”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欣赏和保护自然。第三单元“健康快车”是教育学生防止传染病,并学会自我保护。第四单元“社会频道”重在培养学生团结创新交流的能力,学会理财,有计划的用钱。第五单元“小小发明家”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筋,热爱科学。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善待他人,加强合作。

2、懂得地球上的山川河流、各种动植物等,它们都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我们应当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自觉的保护自然。

3、学会生存,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的知识和本领。

4、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

5、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改进中去感受创作的艰辛,体会劳动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各个单元教学目标

1、心灵驿站

(1)在认知上,使学生知道“孝敬长辈,尊老敬老”是每个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体验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思想等状况,从而理解、关心、尊重老人,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美德。

2、亲近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现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积极利用环境资源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不断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即绿色的校园、绿色的课程、绿色的理念、绿色的行为。

3、健康快车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染病;了解传染病传染的几条基本途径;同时教育学生注意防止传染病。

(2)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让我们在“健康快车”上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从而增强、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置危险的本领,快快乐乐的健康生活着。

4、社会频道

(1)让学生学会花钱,是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从孩童时代起学习如何花钱,这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劳动观意义重大。同时,对于孩子独立后更好地发展事业、享受人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在查阅资料、走访长辈的过程中,了解当地过年的风俗与习惯。

5、制作天地

(1)在这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秘的平台上,让我们在观察与思考,创造新与必进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2)制作喷气鱼雷快艇,,体验制作的艰辛和快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过程中合作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按“四名”工程计划要求,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明创造。

2、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地点,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3、认真上课,突出重点。

4、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5、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6、采取集中课时和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7、加强纪律教育。

五、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课题

1 爱在重阳

2—3 不做时尚的“小尾巴”

4—5 水污染的调查和保护

6—7 垃圾分类可行性调

8 认识传染病

9—10 学会自我保护

11—12 小小理财家

13—14 中国年俗研究

15—16 小小发明家

17—18 船和小火箭

看过文章“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书”的人还看了:

1.小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书

3.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教学计划书

4.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篇2: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外实践活动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当今的素质教育,小学课外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加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课外实践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一、责任到位、奖惩分明。

有制度、有措施之后,学年组的负责人要依据学校的达标工作制定本学年的达标计划,各班的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的特征,成立了“达标”小组。学校明确的规定,达标工作开展不得当的班级不能参评“优秀班级”的班主任不能参评优秀班主任,协调不得当开展工作不利的教师不能参评优秀教师。学生达标不合格不能参评“三好学生”,班主任不及时给予班级指导和测验的也不能评优。这样学校上下形成一股合力,大家都来认识和重视达标工作的`真正受益者的还是学生。

二、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光靠一周的文化课远远达不到需求。为此,我校结合校内竞赛,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操等形式来补充。例如,开展冬锻期间,学生保证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绳,并利用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各种素质练习。每月一次的校内比赛几乎都是全校性的参与。设立达标单项赛,鼓励班级利用早晨时间晨练等手段,有效的开展达标工作。坚持长年抓,直至达标工作结束为止。我校每年都要评选达标先进班级,先进小组,先进学生,并利用升旗仪式大力宣传表扬,有利的推动了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领导,措施得当。

“工作开展如何,主要看校领导对课外活动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的重视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相当重视。学校领导始终把课外活动当作宣传学校的一张名片。每学年的新学年计划,校领导都要下达全年的达标工作计划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一把手校长亲自抓课外活动工作,并责成副校长主管。成立达标领导小组,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班主任老师都明确的分工。每个学年级都配备了相应的领导负责。督促班主任工作,促使班主任配合组织实施。形成达标工作每一层对上一级负责的局面,全校的师生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达标工作的开展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配合,开展起来更得心应手。

四、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光靠一周的文化课远远达不到需求。为此,我校结合校内竞赛,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操等形式来补充。例如,开展冬锻期间,学生保证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绳,并利用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各种素质练习。每月一次的校内比赛几乎都是全校性的参与。设立达标单项赛,鼓励班级利用早晨时间晨练等手段,有效的开展达标工作。坚持长年抓,直至达标工作结束为止。我校每年都要评选达标先进班级,先进小组,先进学生,并利用升旗仪式大力宣传表扬,有利的推动了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篇3: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通过对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作文教学做比较, 我们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这一点在作文水平上尤为突出。

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 让小学生感受生活的内涵

1. 感受农村天然的风光, 体验家乡的魅力。

我们都知道,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和形象, 他们写作文的前提是有丰富的表象, 在具体的情境和具体形象面前更容易激发他们写作兴趣。农村的孩子, 打小生活在农村, 农村如画般美丽的自然景色就是他们成长的摇篮。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好的结合课外实践活动, 就能让他们拥抱大自然, 看田野中绿树红花, 听树林里百虫啾啾, 享受拂面春风, 呼吸清新的空气。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 使他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感受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游、冬之雪。当学生的内心被自然之美充盈时, 我们教师只要稍稍点拨一下, 例如:我们可以问他们“玩得高兴吗?你喜欢吗?景色美吗?你能说说吗?”这时的学生就会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畅叙内心之美。因为这时的他们, 内心中已不再是以前作文中的冥思苦想, 而是在自然的叙述他们的享乐。

2. 感受农村物产的富饶, 体验自豪情感。

城市里的小学生对于动植物的认识, 是通过图片等资料获得的。这种认识缺乏感性, 因而他们的作文没有真实情感, 给人干瘪无物的感觉。在这方面, 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有天壤之别。农村的学生可以闻到小麦、玉米的幽幽清香;可以刨山药、挖土豆、收花生;可以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 去品尝鲜美无比的美味……所有这些, 使他们深深感到生活在平原的幸福生活和生长在农村的优越感, 从而激发了他们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情感。如果我们让学生满怀着这种情感去练习写作, 他们的作文就会言之有情, 不再空洞了。

3. 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 体验敬仰之情。

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英雄事迹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宝贵财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我们县就有一百多位烈士, 他们的英雄事迹饱含着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4. 感受家乡农活的艰辛, 体验劳动的甘甜。

农村的孩子在家时常在大人的指导下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回到学校就可以在班级发的“责任田”里一显身手。可见, “农活”也是农村学校一份特有的教育资源。它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体力劳动的苦与甜, 这种体验是印象深刻的, 有了这体验, 学生就会更加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更加珍惜粮食和一草一木, 同时, 也使得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加饱满、有内容, 不再显得“空洞无物”。

5. 感受家乡浓浓的亲情, 体验民风的淳朴。

我们都听说过, 在城市里, 时常看到“对门相住老死不相往来”的奇怪现象, 但在农村却流传着:“近邻赛过远亲”的说法。农村人非常看重邻里之间的关系, 这充分体现了民风的淳朴, 蕴含着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美德和亲情, 这方面的事例枚不胜举。农村中, 男婚女嫁的风俗、一年一度的春节和一家团圆的端午节等, 无不带给大家无尽的欢乐。这些又都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语文教师抓住这些契机和情境, 让同学们感受浓浓的朴实的亲情和乡情, 他们会不由自主的把这些写进自己的作文中。

6. 感受农村飞速的发展, 体验内心的振奋。

如今, 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这些使农村人更加惊喜、更加振奋!这些又是教师的作文教学结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素材。节假日里, 我带着学生去参观工业园区, 拜访养殖专业户和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等, 了解家乡过去的苦难生活, 让学生在过去和现在的巨大变化中感受农村的飞速发展。事后, 我利用作文课开展讨论会, 让同学们说说家乡的巨变:有的从家里日常吃住的变化说起, 有的从乡间小路的硬化谈起……同学们带着一颗颗童心畅想, 情不自禁地飞向了美好的未来。这时, 如果我们教师再给出作文题目, 孩子们就会把内心的振奋体现在笔端。

三、作文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心得

1. 通过跳出“作文”来完成作文教学, 实现作文教学结合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出现假、大、空的现象, 是因为教师的作文教学视野没有通过跳出“作文”来教学。死盯住作文“文字编织术”, 就失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文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小学生今天做一篇作文, 其实就是综合的表现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2. 通过激发写作情感, 实现作文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真正结合。

在作文教学时, 有的教师先让学生走出校园去看一看, 然后让学生开始写作, 但学生的作文还是缺乏真情实感,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学生走出校园获取写作材料时, 教师事先没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这才导致学生获得的事物表象不够丰盈, 获得的信息缺乏条理、没有主次, 更缺乏真情实感。因而导致学生所描写的事物虽在眼前却言之无物, 面前的事虽然感人却没有激情。

总之, 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准确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情感, 并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 及时加强激化积极的情感, 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写作。例如, 学生在欣赏农村天然风光时, 强化愉悦之情;感受家乡富饶时, 强化自豪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愉悦、自豪之情去写作, 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再缺乏真情实感了。农村广阔的天地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只要我们善于开垦和发掘, 将作文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学会写作, 使学生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摘要:在作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准确把握时机激发学生情感, 并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 及时加强激化积极的情感, 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写作, 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再缺乏真情实感了。农村广阔的天地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只要我们善于开垦和发掘, 将作文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学会写作, 使学生的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篇4: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外活动;思考实践

在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感到,小学英语教学是不能完全局限于教材文本之阅读感悟的,也不能对教材文本相关知识做着比较机械而又重复的训练,需要以相关的活动去辅佐。但人们似乎对此还没有形成其比较理想的认识,让学生开展活动的频率不甚理想,质量当然也不是很高。窃以为小学英语教学加强学生课外活动需从这样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加强学生课外活动需思考活动的迫切性

应当说随着师资质量的不断提高,随着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小学阶段开设英语已近于全覆盖,有些具有一定条件的地方业已开始尝试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进行双语教学。这比较有意义地说明,英语教学业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看,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就是对小学英语教学上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英语教学上真正完满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非得有学生课外活动之加强不可。譬如教学6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仿照对话和短文进行创编。让小学生进行创编,没有相关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是不很容易创编得出来的,即使能够创编一些,也显得比较生硬或者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贫乏。在一个教学班级的教学中,未曾让学生进行比较具有意义的实践,只是凭着学生已有的一些经验,在学生学结束相关内容时,即比较随便和粗糙地要求学生以Last weekend 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所进行实践性活动的小短文,结果学生虽然也去写着,但起先就是不那么能够下笔成文,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笔下生风,当然,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后,也还算是完成了任务。可完成的任务又怎样?效果明显不甚理想。而吸取其教训,在另一个教学班级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活动,当要求学生进行创编时,学生们不仅就是能丰富表达自己的实践内容,还比较巧妙地对所学知识做出理想的延伸。这就比较有意义地说明,加强学生课外活动需首先在我们教师的脑海中存有迫切性的理念。

二、加强学生课外活动需思考活动的可行性

应当说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课外活动,不仅仅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更为主要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渠道的畅通和学习视野的开阔,达成学生感知能力的提高,达成学生接受到更为丰富之英语文化的熏陶感染。但我们也在平常的课外活动中发现,学生对课外活动总是充满浓烈的兴趣,但有时却是那样的收效甚微,而且是绝大部分学生的收效甚微,尤其是那些英语学习的问题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收效仅仅是一定意义上的0。反思这样的现象,我们所让学生开展的课外活动其可行性的缺失是脱不了干系的。应当说,凡实践凡活动真正意义上缺失着可行性,那就是神仙也应当是无从下手的,当然也就获取不到具有实质意义上的效果。由此说,小学英语教学加强学生课外活动思考活动的可行性是完全必需和必要的。对于学生课外活动可行性的问题,所必须思考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甚至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复杂。但无论是怎样的纷繁,我们只要勤于思考,也总会理出其有效之头绪来的。首先需要思考学生的爱好,作为我们一般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活动应当坚守一定意义上的学生所生活的环境阵地,让学生也去力求做到活动的以农为本。譬如在学习或者学完Lantern Festival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所开展的活动可以是让学生写出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但从真正的可行性角度进行思考,还是让学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调查和了解,写出自身生活范围以内的传统节日,学生易于操作,所开展的活动也容易产生效果。

三、加强学生课外活动需思考活动的愉悦性

实践出真知,这是充满哲学意义的概念。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实践活动可以解决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但小学生毕竟就是小学生,他们的实践意识还不是那么完全意义上的强,他们实践的态度也不都是那样的端正,在一定的课外活动的实践中虎头蛇尾之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一些挫折时,他们往往不能够去迎难而上或者知难而进。对此,英语教学之课外活动的加强,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必须以一定的手段去拴住一个个小学生的心。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充分地说明,还是以活动的较有愉悦性为好。课外活动的愉悦性,不应当就是个比较新颖的活动题材,而应当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活动中得以身心的愉悦。譬如我们学生在校学习一年,所碰到的可庆祝的活动颇多,这应当说为孩子去开展课外活动带来比较理想的契机。那么,多让学生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一些庆祝性的活动,学生会更加充满着洋洋喜气。对开展课外活动的愉悦性问题,我们也不能就草率了之地大合隆地进行安排,需要能够让小学生去各尽所能。这因为人都是有个性的,小学生也有小学生的个性,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课外活动的开展中也应当就是完全各具特长,最好在活动的安排中能够因人而宜。如让学生排练一些文艺节目参加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我们首先得让学生能够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如唱唱英语歌,就采取集体合唱的形式,如英语诗歌的朗诵也让大家去参与,那学生就会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当小学生能够对课外活动兴趣盎然时,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课外活动的局面是我们所不言而喻的。

总而言之,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英语教学,需要我们思考和实践的还不仅仅就是这些,也许不是笔者所思考的这么简单,作为一个个从事英语教学的同仁们,无疑也包括起自身,有必要去上下而求索,学生课外活动亮丽花朵的绽放也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小学课外实践活动安全实施预案

1. 出发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由各班的班主任对该班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并且讲清楚活动的安排以及注意事项。在班级内实行班主任领导,科任老师监督,组长负责制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由组长带领,组长负责成员的安全,并且随时与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取得联系。

2. 在乘车的时候,老师按年级顺序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并且安排老师负责,保证学生在车上的安全。同时向学生做出乘车的要求。以及要求汽车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注意安全。

3. 到达目的地,先由老师选好活动地点,在选地点的时候注意对不安全因素的排除。同时安排好老师的监督岗位,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

4. 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对班主任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除了安排好学生的活动以外,同时注意学生的安全。

5. 在学生活动的时候,学校领导随时走访,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安全。

6. 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全数召集,待确定学生全数集合以后,组织教师,按原来的顺序将学生护送回学校。

7. 回到学校以后,要求学生径直回家。不能在路上停留。要求“路长”做好监督。

活动安排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木齐发。为了使孩子的学习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中心寺少先队大队部特计划3月21日,(星期五)全校师生共同走出校园,感受春天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使活动能有效地开展,特制定以下的安排:

1. 活动时间:3月21日,9点出发。预计9点40到达。

2. 活动地点:隐丰河坝

3. 到达方式:乘车

4. 活动具体安排:

(1)上午9点,组织全校师生乘坐1路车,前往目的地。安排好老师的任务。

(2)到达目的地以后,将学生集合,布置活动任务,并且作好安全的要求。要求老师选好活动地点,并且作好安全的监督。

(3)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活动,要求注意安全。

(4)中午12:00组织学生就餐。

篇6:历史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很不完全的,课堂教学对提高人的素质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打破封闭式教学,应把课外实践活动也归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更透,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则有效的补足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历史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地锻炼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搜集和获取、学习技能的掌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分析能力,创造性历史思维和思辩能力等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因此,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显得更加必要。

第一;开展历史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成绩。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动机的激奋水平有直接关系,而竞赛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良方,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竞赛,如:辨认历史人物。首先是教学生做面具,每个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做一个面具,等到开展竞赛时,把全班学生分两个队,每个学生都带上自己亲手做的面具,然后让每个学生抽签得到对方队一个学生号码,按号码找到这位学生。双方互相辨认对方佩带的自制的历史人物面具,说出该历史人物的小故事。看哪一个队说得多,说得对。通过竞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能的能力。

第二;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历史,开展丰富多彩的参观活动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知识,而学生对于遥远的历史知识常常感到很迷茫,那么实地考察参观,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历史考察主要指考察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搜集故事、传说、歌谣等。许多历史事件留下的实物和遗迹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极有价值的直接材料和背景资料。例如,研究明清时期徽商的学者,往往都要到皖南的歙县、黔县等地展开调查,了解那些徽商家乡的生活环境、家族谱系、家庭教育、住宅民居以及风俗习惯等。应该说,历史考察既不同于旅游,也不同于考古。因为旅游基本上是一种文化休息,而历史考察是通过对保存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的观察与调查,以认识历史,属于学习、研究的范畴;考古是对新发现的历史遗迹、遗址等做出科学的解释,而历史考察则是对历史事实材料的感知与搜集。

历史教学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行万里路”,实际接触活的历史教材──文化遗产,而且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我们在讲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时,可组织学生去井冈山实地考察一下井冈山博物馆;上海的中学在讲近代租界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考察外滩保存完好的一批近代欧洲风格的建筑群;天津的中学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课题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实地考察大沽口炮台遗址等。参观文化遗址时,如有条件可邀请相关专家随行讲解,学生绘图、拍照。参观之后,写出报告或制成图册。除了遗址、遗迹、遗物外,民间传说、社会流传的歌谣等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例如,有关明末李自成起义的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就曾被广泛引用,并写进中学课本。而“文革”后期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黄浦江上有座桥”的民谣,也足可以作为“文化大革命史”的传说材料使用。历史歌谣来自民间,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过去的历史,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赋予历史以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因此,进行历史考察时,要注意搜集。当然,歌谣、传说也有不真实的或后人杜撰的内容,要加以甄别。具体来说,一是要将它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比较,分析其是否合乎实际和情理;二是要把它与相关文献资料对照,联系当时的各种情况,判断内容的真伪。

学生在轻松、自如、感兴趣的条件下学到了在课堂上所没学会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活生生的历史知识的分析、对眼见为实的知识了解,学生学历史知识不在只是局限在校内,局限在历史课堂上,而是走进了活生生的历史世界,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内不仅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了能力,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品德、美感,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参观活动,了解到历史悠久的中国历史过去和现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献身祖国建设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第三;编制历史课本剧让学生真实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就以学生的兴趣做为切入点: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就发现生性活泼的中学生对表演节目特别感兴趣,每次听说要表演节目,个个都生龙活虎、跃跃欲试,那么我们的历史课,每一课讲讲授了一个故事,于是我把一些课文改编为剧目,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们用他们充满智慧的心灵和天真、活泼的表演特性去演绎那爱憎分明的历史故事,学生自始自终都是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学生通过特定有趣的情节吸收了历史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这种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运用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比如在讲授“两汉与匈奴的和战”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课本剧表演,学生将两汉中央王朝与匈奴的合战用历史剧的形式展示出来,该剧共分匈奴崛起、白登之围、双雄出击、昭君出塞四幕。剧中有时间老人、单于、匈奴大臣和士兵、汉皇刘邦、汉朝将相、汉朝传令兵的十多个角色,学生们在课上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汉匈400多年的和与战生动地表演出来,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整个过程生动有趣。戏剧的编写、排练、制作服装(纸质)道具和配乐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才能,无论是表演还是观看的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兴趣。学生表演后,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和与战的原因和如何看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等问题,使学生对史实有了生动感受之后,又上升为理性知识.这种教学策略一改以往学生受压抑的学习状态,增强了学生无可推诿的主体责任心,使学生得到一次成功的积极心理体验。在很大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从中学会了平等交往、互相尊敬、互相学习,在交往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使自己的许多内在潜质发挥出来。

第四;通过合作历史手工制作,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性。

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际,达到注重实践环节,主动发现和提高创造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很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画古代劳动工具、货币、青铜器等的画像,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能,而且还深沉地掌握了历史知识和概念。如在讲“宋元------古代科技高度发展”一课中运用了“合作学习”,课余指导学生集体制作陶活字。学生们将集体协作成果在课上协同展示,有的排字,有的刷墨,有的滚压,有的揭纸,一张简单、粗拙的印刷品必须通过同学们的密切制作后才能完成。这一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较真实地体验和感受了历史,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作的艰辛,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篇7: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战略目标。因而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人格以及造就跨世纪的实用型、复合型、开拓型人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艺术内容的丰富与艺术课时的稀少(每周二节课),教学单调、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还有一些学生上艺术课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课堂纪律差,校园内艺术教学环境不理想,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或机会。致使艺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应重视艺术教育,而丰富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艺术活动的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意义有几大方面

1、能使大部分学生参加,加大普及力度。

2、活动形式多样,多种艺术结合、学生兴趣很高,使学生艺术方面素质得以开发。

3、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精神,能激发学生想像力、培养人的意志品质、情感,造就人的创造力。

4、能发现一批艺术方面的尖子生。

5、能宣传展示本校素质教育成果,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艺术活动是人的“修养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生理学家认为艺术活动对促进人大脑左、右半球均衡发育,合理运用有明显协调作用,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为文学数据所困,导致学生厌学、考试作弊情况出现,左脑长期绷得极紧,导致左右脑发展不平衡、影响智力提高,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缺乏创造力,制约整个素质全面提高。再则,艺术活动能净化人的心灵、对人的全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补足作用,是灵魂的教育。各门类艺术是融合统一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做实践。艺术活动的空间灵活,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有意义的比赛、展览、排练演出等形式,构筑健康向上的艺术环境。活动中增强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精神和拼搏的精神;增强学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同时磨练学生意志,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升华,使校园艺术氛围浓厚。(二)、符合艺术课程的性质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如果没有绘画、雕塑、音乐、诗歌及自然所引起的情感,人生就会失去一半乐趣。”艺术活动正是用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接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情感和文化追求。是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具有综合性、愉悦性、经典性、人文性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创造鉴赏的审美情趣,情感丰富,文化智能得以提升,应用价值得以体现,使学生更有学习效率。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根据活动模式的不同,确立为全校三分之二的学生作为普及型活动模式的研究对象,再从中由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素质良好的学生参加提高型的活动小组,每班人数为25人左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有关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学生兴趣的调查、课外活动的反馈调查。

3、行动研究:设计方案——行动——反思总结三个环节。

(三)、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订本课题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②、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与思想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③、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形成书面分析材料。

2、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①、第一阶段:理念宣讲与普及阶段(2011年11月)学习有关理论。②、第二阶段:研究领悟与交流阶段(2011年12月)

a、在专职教师层内讨论:如何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研究。b、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为制订活动计划作铺垫。c、形成课外活动开展的流程图。

③、第三阶段:系统设计与推介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a、进行课外活动方案设计并实施。

b、制订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包括音乐、美术两大部分的详细计划安排(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地点)。

c、艺术组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创建走廊文化,提升校园艺术氛围。利用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的优秀作品装饰校园走廊的墙面以及橱窗布置。通过这样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充满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对艺术的热爱。

定期在校内开展“我是小小艺术家”展示、评选活动,使一批出类拔萃的艺术少年脱颖而出。组织学生现场作画比赛,让孩子们的创造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升华;

举行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的兴趣。如:举办书法、绘画或剪纸作品展;开展校园小歌手、器乐小能手的评比活动。

充分发挥家长的艺术才能,邀请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加深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④、第四阶段:总结与正常化阶段(2012年1月——3月)对照活动开展进行总结、评价,进一步推进实验。

3、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①、收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课题报告。②、做好相关后继研究与推广工作。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制订课外活动的工作计划 一是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把课外活动工作列入学校计划中。明确全校及班级课外活动的种类和要求;筹划课外活动方面需要增添的设备和其它物质条件,确定专业辅导老师。二是在学校课外活动工作总体安排下,负责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专业教师要制定每学期的具体计划,提出具体措施,落实具体活动项目的负责人员。

三是每项全校性的课外活动的活动开展前,都应由有关负责人拟定实施计划,包括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地点。

【案例】×××小学2011第一学期课外活动总体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从本学期以每周3—4个学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开设美术、音乐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接受教育和锻炼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每次参加活动都能既满足各自需要,乐意参加,又确实增长见识,有所得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一、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特将课外活动分成低段组(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组(5—6年级)三部分,三部分同时开展。

低段组课程设置如下:美术(儿童画、线描画、吹塑纸版画、手工制作)、少儿舞蹈。中段组课程设置如下:美术(吹塑纸版画、线描画、剪纸)、舞蹈、器乐(竖笛、电子琴等)高段组课程设置如下:美术(素描、水粉、国画)舞蹈(欣赏与实践)、铜管器乐等。

二、课外活动安排(具体操作见附页)附:解放路小学课外活动记载表 活动课程: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辅导教师:

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过)及效果(结果)记录

(二)、探索课外活动模式

1、普及型活动模式

→ →

①、音乐课外活动:针对节日开展多种活动,如五四、六一、七

一、国庆、元旦、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的兴趣。

②、美术课外活动: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条件成立儿童画班、国画班、素描班、手工制作、剪纸等。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以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认识各种绘画题材和表现手法;组织学生去风景秀丽的地方写生,让孩子一边欣赏自然美景,—边学习写生方法;学校美术组还组织每班出一期有关反邪教的黑板报;组织学生参加学区的食品安全漫画评比、在校园内开展以每个年级为单位的专题小报展览等等。开展活动

活动目的 活动内容

实践提升

器乐比赛

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艺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酷儿杯”小歌手 比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显音乐学科特色,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和演唱水平,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唱中展现风采。

诵读比赛

通过组织学生诵读我国古诗文经典活动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创作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大合唱比赛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旋律。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现场书画比赛

为爱好美术的小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发挥特长的平台。举办这次绘画比赛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而陶治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教室,我的家” 温馨教室评比

营造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让幽雅的、健康的教室文化,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融洽、和谐。让学生的生命在充满温馨气息的教室里更加灿烂。

2、提高型活动模式

→ →

针对两年一次的江山市教育系统艺术节演出,一年一度的中小学书画大赛。成立了校舞蹈队、器乐队、书画特色班。从普及型活动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校级兴趣班。经过长期苦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以学校为代表队把最精彩的一一展现出来。因这种活动社会反响很强,固师生务必扎实、认真地对待它。

①、根据活动的目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基础设施确定健康的、有意义的活动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生理特征及教学需要来确定活动类型。

②、选拔确定人选十分重要。强调要有组织观念,讲纪律,资源热心的具备一定艺术素质,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人员来参加活动。将实验学生划分为声乐、器乐、舞蹈三个大组,每个学生可参加一至两个中心组的训练,训练力求“三有”“三定”,即训练有计划、有内容、有记载,训练定人员、定时间、定场地,使学生在课外艺术训练活动中掌握音乐技能,形成音乐专长,更主要的是在训练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智力、陶冶身心,形成专注、热情、富于想象、创造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良好的精神品质。我校在组织挑选合适的铜管乐队队员时,一般挑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应具有下列基本条件:首先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在乐器分配方面,还应具有其他必要的良好的生理条件,如:手指灵活,这是管乐队吹奏本身所需要的。

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20人左右,所以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是固定的,每周两次。③、确定训练时间(周二、周四两节课外活动)进行重点训练指导,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④、以饱满的精神,满腔热情去参赛。

(三)、保证艺术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1、特色化 ①、选取不同于邻居学校的兴趣特色班:如舞蹈队训练以扎实的有一定难度的基本功为切入口,组织铜管乐队、儿童剪纸等。

②、大胆将乐器(竖笛、口风琴)进课堂,举办“口风琴音乐会”。③、电脑多媒体进课堂,更重要的是课外收集与音乐教材相关的音像资料或现场拍摄课堂教学活动场景活动。

2、个别化

①、低段学生“动”为主的活动。如游戏、集体舞、不同形式的演唱、小乐队自制乐器、音乐剧、化妆舞会等音乐课外活动。美术方面确立低段学生以儿童画为主。②、中段学生结合技巧。如进行乐器(电子琴|、古筝、钢琴独奏),竖笛齐奏等形式。独立作画等等,要求个体与群体和谐。③、高段以培养艺术表现能力为主。如举行合唱比赛、音乐沙龙、音乐黑板报设计、科技晚会、音乐会,让学生当个音乐小主人。高段学生以写生画、素描、色彩、国画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要求能有自己的个性。如:以个人或集体班级为整体进行绘画作品展,包括各种题材的作品(陶艺、手工、制作等),从而学一些装裱、装璜、厨窗等知识。这是学生实现自我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美术创造才能,提供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外活动本身效果评价 学生家长反馈表 问题

时 间

回答情况(百分比)

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评价

喜欢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的同学

觉得在活动中有进步的同学

参加过比赛并获奖的同学

实验前

20.7%

23.2%

10.1%

实验后

68.6%

85.4%

78.5%

家长对课外活动的评价

时间

认为学校组织的活动有意义的家长

觉得自己孩子有进步的家长

对孩子其它方面有所促进的家长

实验前

25.7%

26.7%

35.7%

实验后

75.7%

87.7%

86.7%

五、研究课题成效分析

1、激发学生兴趣,愉悦心情 对同一年级去年9月份,今年9月份作了实验对比(常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与活动少开展的对比)

课题研究前,学生在上美术课的时候经常有忘记带书本、学习材料,作业交不齐的现象。开展“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实验后,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踊跃,乐于动手画画;参加课外美术活动人数递增,报名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越来越多,没机会参加的学生则让家长向老师提出请求;书画兴趣小组的学生放学后迟迟不肯离开美术室;参加各级展览、比赛的学生作品越来越多。

2、促进身心发展(1)、艺术实践活动是第二课堂的补充,活动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正如一首首歌曲的歌词,演唱时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象《小猫钓鱼》给学生播种下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种子。《凤阳花鼓》加强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田野》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的向往。(2)、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音乐经验的不断积累及理性知识的不断增长,必定伴随他们不断增多审美评价的成分,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高尚审美情趣。(3)、陶冶情操,优化心理素质的熔炉

学生在一次次比赛,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活动开发了学生的艺术智能,提高了学生想象创造力,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从而完善和提高智力品质,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更何况一次次活动比赛的画面也成了学生一生中难以忘却的回忆。

3、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各艺术活动小组参加各种比赛,硕果累累:舞蹈队于2011年12月参加了湛江市教育系统第四届艺术节学生集体舞大赛中获市一等奖;古诗文诵读比赛获市二等奖;器乐专场比赛中获市二等奖;在学生声乐专场比赛中获市三等奖。美术兴趣小组的学员在参加第四届艺术节学生现场绘画比赛中两位学生分获市二等奖;在2011年12月中小学食品安全漫画比赛中获学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2012年1月在湛江市首届青少年陶艺现场创作大赛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2012年2月在湛江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2012年3月湛江市“中行杯”第五届少儿现场书画大赛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8个。

六、存在问题与思考(1)、艺术课外活动要长期开展往往遇到:活动时间到了,可总有几个学生会被一些事情耽搁,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效率不高。为此我们思考如何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怎样保证课外活动的效率,提高活动的质量。(2)、学生毕业、升学流动,小学低中高段兴趣班选择幅度大。导致一些学员刚刚学了些基本功,勉强可以上台演出时,已经恰到高年级阶段了,就马上换数奥、写作、英语兴趣班。持续性不够。

本实验从酝酿到实施经历过程已经告一段落,实验表明:艺术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一些策略对提高活动质量是十分有效的,对学生个性发展是积极深远的。课外活动全面开展,是值得推广,甚至要加强力度。后续实验还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活动效率。参考文献:

1、《艺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文选》林绿淇主编中国戏曲出版社2005年

3、《中小学音乐教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2007年

篇8: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

一、课前准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新课教授前所准备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根据新课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为新知识打下基础,使学生原本平淡无味的思想品德学习过程变成兴致盎然的自主学习活动过程。课前让学生接触社会,亲身去体验生活中的政治知识,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初步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认识,能有效帮助他们领悟思想观念。

例如,在教学苏人版思想品德初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成长在社会》的课前,笔者让学生进行主题为“我们家的变化”调查活动。学生按照笔者提供的“新中国成立后家庭变化一览表”进行自家的实际变化调查,通过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历史文物等资料进行变化总结,亲身感受自我在这段时期的变化以及原因,并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这样的课前准备活动,不但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接连起来,更让学生通过课前活动时间初步获取知识,为更好更广地学习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课堂学习活动,保持学生的活动开放性

课堂学习活动可分为为教学需要而在课堂上直接切入的活动环节如游戏、模拟、谈论等直接活动,还有就是专门的活动课如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课。开展课堂活动,表面上是在课堂内进行活动教学,学生和教师的活动空间都受限于课堂,但实际上,课堂活动的主题选择、材料收集、分析与调查、动手操作等环节都需要师生在课堂外完成的,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中,有利于保持学生活动空间和思想的开放性,将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在开展此类活动时,我们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开放空间,适时适地地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导。如在教学完九年级第三单元《崇尚法律》后,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一场由高年级学生开办的模拟法庭,让学生感受法律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观看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对律师所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引致全场轩然,笔者并没有责怪他,反而让大家都提提想法,才发现学生的法律观念其实很强大。借助这个活动,学生感受到了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师生关系都是平等的,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这种开放性活动和思维不仅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主动性,增加了学习信心,也从侧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三、课后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课后延伸活动主要是指由课内延伸到社会、学校、家庭、甚至是自己活动范围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力求达到“以活动促巩固、推发展”的教学目的。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学生将多年知识应用于此的地方,在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专题讲座、爱心公益活动等,不仅可以巩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感性认识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在现实社会和生活得以更深入的体会和领悟。

知行统一,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将认知和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学习完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亲近社会》后,笔者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敬老院进行爱心服务,通过与长者的沟通和互动、帮助长者完成家务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的现状,让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行动为社会这一想象作出微小的一步,从而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需要大家的实践行动,负起自己的责任,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这样的课外延伸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行统一的效果,也锻炼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毋容置疑,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课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但课外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是积极的重大的,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本着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

摘要: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挑战,思想品德新课改提倡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为主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切实了解国情,关注社会时事和热点,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爱国情感,实现综合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苏人版初三思想品德教材紧追课程的时代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教材将学习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每一课都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专题课外实践活动,既涵盖了单元主题又面向现实生活。本文通过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后延伸活动三种类型的活动形式对初三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教学进行探究,以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9: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理论和实践

一、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及早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一大批数学尖子脱颖而出,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因为这是人才成长过程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对及早发现人才与培养人才,推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因此,如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数学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究竟如何落实,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外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研究工作的普遍深入,将推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

3.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课外活动中要出现许多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如果教师对于这些知之甚少或解释不清,又如何去教学生,学生又怎能信赖教师?这就促使教师去钻研、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勇于拼搏、不畏艰难精神的教育,即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首位。

2.处理好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切数学课外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应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原则,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教师应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把数学原理、数学方法蕴涵于日常生活的事例之中,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使师生共同投入思考、争论,这样学生不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后仍感到回味无穷。同时还应重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知识性。如果把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办成单纯的数学专题讲座,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课外活动要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3.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经验证明,寓理于例常能事半功倍,如果平时的数学课外活动中,教师不能对一些已经成熟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上升、推广,学生就只会解答碰见过的问题,遇到没见过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智力的开发,切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可过深、过多、过难,应该坚持“宁肯少些,也要好些”的方针。如果贪多求全,钻牛角尖就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反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奥的思想、方法。

5.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为一些具有数学天赋的优秀生开创了新的求知园地。但参加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不是这些优秀生的专利,就目前现状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他们都可以通过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得到提高,这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是有益的。

三、以课外活动促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从来就不是对立的,只要组织合理,训练得法,选材适当,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1.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课堂教学的扎实基础,就无法开展课外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为课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只有认认真真地搞好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宽。扎实的课堂教学为课外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对课堂上的不少问题就解题思路的广阔性和巧妙性,解题方法的规范性和独特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课外活动还应不失时机,向学生介绍小学数奥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数学竞赛是课外活动的境界升华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竞赛便是这套体操的高难度动作。从广义的角度讲,数学竞赛也是一种数学课外活动,二者有密切联系。

1.课外活动是数学竞赛的基础。解题能力的高低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有关,而且与是否了解、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关。数学课外活动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数学课外活动不是单纯为了数学竞赛,能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为了激发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领域,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远远超过数学竞赛的知识内容,使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得到进步,获得收获。

2.适度的数学竞赛推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小学数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小学生,这种独特的魅力不仅来自数学本身的趣味与美妙,而且在于数学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竞技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小学生勇于拼搏的积极参与的精神,它已经远远超过了选拔数学尖子的简单意义,它能给予人们智慧与美的启迪,对人们的智力、意志,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等品质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

3.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练习设计。数学课外活动的练习不同于课堂练习,如果处理不当,学生便会感到负担太重而失去信心。因此,组织练习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采取起点较低,分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拓宽加深知识的方法。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生动具体的例子循循善诱地介绍数奥的基本内容,使练习兴趣盎然。

篇10:小学课外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开展健康和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新年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2、利用班级图书角,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3、在重大节日,开展诗歌朗诵活动。

三、活动措施:

1、保证活动时间,在每周二、四、五组织二十分钟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目的。

2、做好活动的记录,在每次活动后都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

3、抓好个别辅导,让个别差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发扬集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篇二: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

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建设有品位加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树立大阅读观,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一、活动 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班级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

二、活动构想: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建立组织

组长:李秀萍 副组长:王小蒲

组员:各科语文教师

四、具体措施:

1、时间落实。我校各年级每周开设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并列入课表,专时专用;每天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30分钟。

2、保证阅读数量。要求一、二年级采取听读和自读结合的做法,每期要保证学生读1本书;

三、四年级学生每期至少读2本书;

五、六年级学生每期读4本书。

3、各班建立组织。各班建立班级读书会的组织机构,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书友队,设队长一人,要为书友队取个别致的名字,想一句读书口号。

4、各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及学生自愿订阅的图书,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

5、活动落实。“自信来自鼓励,习惯决定人生。”我们定期开展一些班级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乐在其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语文才能。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予以公布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6、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兴趣,提示方法。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可以指导理清情节,评论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欣赏语言、写法;可以看录像,欣赏音像资料提供的内容,指导写观后感等等。对课外阅读指导,教师同样是精心备课。

7、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是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谈的篇目、字数是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是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8、建立家长联系卡制度。课外阅读,就其形式来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外读书。因此与家长配合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方法要以适度为准,同时要以学生同意为前提,根据学生的读书需求来进行,否则,效果则相反。

9、开展教师、学生、家长读书日活动。每期开展一次读书日活动,通过活动,家长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掌握学生读书的爱好,学生也在家长面前充分展示了读书的“才能”,提高了读书的兴趣。

加强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们通过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创生课堂,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活化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读写结合,放飞阅读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篇三: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

一、分析四月份情况:

1、4月1号成功地开展了亲子运动会,建立亲子关系。

2、4月3号,召开全体家长会,布置月重点。

3、针对3月份发放的《文明家庭评选初级调查问卷》,通过总结和反馈问卷内容,利用周末时间,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文明礼仪好行为连环画册的活动》,把文字形式通过画册表现出来,记录下来孩子们的好行为;在班里通过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画得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孩子们在人前大胆表达的机会。

4、4月7号的活动去游戏中,能够及时发现小餐厅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调整,和孩子们共同商量解决问题,为了控制一下孩子们的食量,一个盘子里只装一块三明治,每个孩子只吃一块,还有规范钱币的面值,初步教孩子们认识钱币等。

5、4月7号,蜻蜓老师作活动区游戏的观摩,部分家长参与。4月8号月亮老师情境数学观摩,4月9号玫瑰老师攀登英语观摩。观摩后的照片及时发放到班级博客中,并及时反思,梳理及时反馈给家长。

6、和孩子们一起商讨班级文明用语。

7、家长们重视幼儿的早来园活动,本月共在国旗下讲话3次,早来园共5次,得到奖励。

8、孩子们在人物画的技能方面有很大提高,在绘画方面教师加大了练习,为幼儿在画人物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铺垫。

9、本月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对幼儿进行体能测试,增强幼儿体质。

10、对幼儿进行春季防病的知识宣传,在日常生活中银到幼儿认真洗手,晨午检认真观察,对布莱德幼儿及时打电话保持联系。

11、和个别幼儿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家长的想法,消除不必要的误会,如果家长们有想法可以直接找老师交流。

12、设置《我是小记者》幼儿在周末进行实践活动,在家里观察妈妈爸爸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画出来。

二、本月重点

一、健康领域:

1、帮助幼儿巩固正确的盥洗习惯。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配合承认接受疾病预防和治疗。

二、体能:

1、引导幼儿会控制自己的速度和方向,会快跑。

2、在户外和体育游戏中,引导幼儿练习题能动作,如:轻落地,肩上挥臂投物,攀登等。

篇四: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校特拟定此阅读计划。

二、方法与措施:

1.强化阅读指导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

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老师上好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推荐。

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内的阅读资源,学生互相借阅。广交书友。

3、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中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4、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 “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注重考核评比

尽可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

三、具体安排:

1、创设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利用好班内空间,建好班级阅读文化等。

2、发动学生,充实班级书橱。

3、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

4、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5、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6、利用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阅读网站,引导我们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7、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上一篇:洪水镇教育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中班美工活动:种子粘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