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奇遇记》阅读启发

2024-09-09

《木偶奇遇记》阅读启发(精选18篇)

篇1:《木偶奇遇记》阅读启发

《小布头奇遇记》是孙幼军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老师的玩具不够分,只好再做一个布娃娃,她给这个布娃娃起了个名字叫小布头。老师把小布头分给了一个叫苹苹的女孩,从此小布头就在苹苹家住了下来。有一次,苹苹吃饭时把小布头放在了一个瓶子的瓶口上,小布头很害怕,一不小心掉了下去,但却不疼。苹苹又把小布头放在了瓶口上,这次小布头不害怕了,小布头又掉下了,正好掉在了苹苹的碗里,苹苹生气了,小布头也生气了,他想明天逃走离开苹苹。第二天,小布头果然逃走了,他来到了乡下,又掉进了老鼠洞里,还和老鼠们大战起来,经过很一系列的奇遇,最后小布头又回到了苹苹身边。

小布头是一个由弱小到勇敢的布娃娃。

篇2:《木偶奇遇记》阅读启发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小布头奇遇记》。故事讲的是:除夕的晚上,一位老师做出了一个小布娃娃,他就是小布头。小布头跟着一名叫苹苹的小女孩回了家,后来苹苹因为小布头浪费粮食生气了,小布头却不以为然,认为浪费一点粮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离开了苹苹。从此,小布头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奇遇”,他遇到了小芦花、大铁勺等朋友,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最后,还是回到了苹苹身边。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面对危险,我们要勇敢,要用智慧战胜它。我们也不能浪费粮食,因为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浪费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篇3: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创新思维初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乐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阅读中的第一条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阅读乐趣,要从起始年级抓起。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特点上都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而且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如:一年级教材里的《我多想去看看》、《雨点儿》、《借生日》等。从题材上看,课文体裁丰富多样,有古诗,如《所见》;有儿童诗,如《小鸟》;有童话,如《雪孩子》;有散文,如《阳光》等等。因此,教师培养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好课文,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他们能读书,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留给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从中帮助识字,积累语言,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大胆设疑,敢于发现

阅读教学中多余的情节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应答之,所以积弊甚深,其根源还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变相的“全盘授予”。不要说“情节分析”是教师的“自我表演”,即使是“提问应答”也还是为教师的讲说做些铺垫而已。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简简单单地答,是谈不上有多少思维强度的。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依赖于教师被动学习已成习惯,如要予以改变,则必须由浅入深地从培养敢于发现的精神入手,使他们学会探究的思考方法,逐步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三、点拨引导,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依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喻意)也就行了。这个喻意也是大家认同的。而现在新的理论应同中求异,激发学生谈新的看法。我说:“你们看过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那里对狐狸怎么看的?”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纷纷发言:“那里说狐狸很聪明。”“这篇寓言把狐狸说成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个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们的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火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展开丰富想象,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流动、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最后一句是:“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这一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时我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想象:“这只狡猾的狼最终会得到怎样的下场?”顿时,学生们大胆地想象,给课文加上了不同的结尾,如:“老山羊走后,猎人来了,把狼打死了。”“另一只老山羊从这里路过,被狼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它救了狼,却被吃掉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课文的耐人寻味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五、大胆表述,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大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以课本和教师讲课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见解与大家的发生矛盾,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中,记叙了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文中写道:“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里时,我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读到这里,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有没有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有的学生说:“作者没有听到,这只是他的一种错觉。”而有的学生说:“根据作者第二次看到的情景,大榕树上栖息了很多鸟,肯定会有扑翅的声音,并且作者是听到鸟的扑翅声,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没有看到一只鸟,而不敢肯定罢了。”……如此的交流还用得着教师再去统一答案吗?如果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地分析、推理、判断,就会提高分析能力,且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逻辑性。

篇4:阅读就是一种奇遇

在窦桂梅老师的课中,我听出了厚度、宽度和深度,听出了睿智、等待和谦让。窦老师上的是图书推荐课——《威利的奇遇》。分为导读课、创作实践课、分享课三个部分。《威利的奇遇》是安东尼·布朗的绘本系列之一,它将绘本故事与文学名著相结合。在本书中,安东尼·布朗根据十个经典儿童文学故事来创作插画,把所有角色都替换成猴子—威利,而原著主人公正是威利本人。这种独特的演绎方式看似调皮冒险,却与相对工整难啃的文学著作碰撞出火花,让文学艺术展现出另一种新鲜的风貌,呈现出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导读课上窦老师出示《威利的奇遇》的插图,让学生捕捉图画信息,猜测画的是哪部文学作品,并说出理由。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提炼出“细节、情节、悬念、人物、线索”等创作要素,然后通过五个创作要素来推测插画是哪部文学名著。前两幅老师指导,后面8幅分组讨论。再进行《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比较阅读;原著的文字和安东尼·布朗绘本中的文字比较;原著的题目和翻译过来的题目比较。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十部书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比较安东尼·布朗的推荐书和同学们做的阅读推荐卡有什么不同?最后播放采访安东尼·布朗的视频,说出你最想对安东尼·布朗说些什么?

接下来的创作实践课是让学生创作推荐图书的绘本。第三节课是分享课,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推荐图书的绘本。通过创作作品、展示作品,让学生领悟到——阅读就是一种奇遇!整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又把学生已有的阅读信息激活了,使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

在这堂课上,我看到了一位教师知识的厚度,教学的宽度,思考的深度。窦老师对十部作品了然于胸,这也许你会说,她讲《威利的奇遇》,不熟读这十部书,她能上好课吗?是的,但我还要说的是她的课堂语言,她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时流露出来的是文化,是知识!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不仅透露出率真,还展示出一位语文老师的综合素养。窦老师在课堂上就像一位将军,指挥千军万马何时进攻,何时撤退,胸有成竹。就连学生的一个小小举动她也看在眼里,藏在心中。整堂课,没有死角!对课程资源的挖掘,有自己的思考,而且有深度,对她来说,绘本是资源,学生是资源,课堂生成是资源,老师是资源,绘本的作者安东尼·布朗也是资源……为了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就应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如果没有思考力,没有阅读力,没有教学设计力,没有驾驭力,整合课程资源就成了空谈。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让爱读书的学生越爱读书,让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爱上读书!

窦老师很睿智,她能把学生支离破碎的思考整合到黑板上,中间写上“奇遇”二字,左上角让学生写着“细节、情节、悬念、人物、线索”等词语,在“奇遇”的上方写出“可爱、快乐、希望、流传”等词语,“奇遇”的下边写着“不可思议、遭遇、神奇”等词语,通过教师的引读把黑板上的所有词语连成一段话,最后让学生领悟到一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经典台词:我是青春,我是快乐,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其实,窦老师的睿智绝不仅仅在此,而我只是借此证明我的想法而已。

课堂是慢的艺术,学生的思考是需要等待的。这节课上,窦老师不着急说出自己的答案,而是站在学生的旁边,甚至躲在学生的身后,把学生推到“课堂的正中央”,通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表达。

篇5:木偶奇遇记阅读心得

故事是这样的:老木匠樱桃师傅送给杰佩托一块木头,杰佩托把它雕成了一个既会翻跟头又会跳舞的木偶,并取名叫皮诺曹。皮诺曹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到处乱跑,他爱搞一些恶作剧,做一些坏事,还爱撒谎。调皮的皮诺曹一不小心把脚放进了火盆,结果把脚烧没了。他爸爸杰佩拖又给他做了一双脚,皮诺曹非常高兴,答应爸爸以后一定要好好上学。杰佩托为了皮诺曹好好学习,不再贪玩,把自己的上衣卖了,买了识字课本送给匹诺曹。皮诺曹却把识字课本卖了换成木偶戏院门票,接着皮诺曹又遇到坏蛋狐狸和猫,差点被它们吊死,幸亏好心的仙女救了他,他答应仙女以后不再说谎。

可是,皮诺曹还是管不住自己,和它的好朋友灯芯一起到了玩具国。因为皮诺曹非常贪玩,最后它变成了一头驴,在商人手里卖来卖去。最后他还是想办法逃走了,不幸的是他却被一头鲸吃了。在鲸的腹中,遇到了爸爸杰佩托,后来他们一起想办法逃了出去。遭遇了这么多事情以后,皮诺曹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篇6:满分《木偶奇遇记》阅读感想

今年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读《木偶奇遇记》这本书。我读完了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非常好看。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叫做“杰佩托”的老人用别人给他的一块木头雕刻做成了一个木偶,这个木偶神奇地活了,老人把这个木偶当作了他的儿子,取名叫做“匹诺曹”。可是匹诺曹非常调皮,不肯读书。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善良的仙女,成了他的妈妈,并许诺如果匹诺曹认真学习,成绩优秀,他将成为真正的男孩。在妈妈的教育下,匹诺曹终于肯读书了,而且读书成绩十分优秀,并经常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是他交了坏朋友灯芯,受了他的影响,放弃了学习,去了玩乐国。由于整天玩乐,匹诺曹变成了一头驴子。经过了千难万险,他发现父亲为了找他被鲨鱼吞到肚子了,明白了父爱的伟大,觉得以前调皮捣蛋不爱学习是不应该的。在这以后认真做人,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男孩。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和匹诺曹一样也是调皮捣蛋,这样是不对的,对不起老师和父母。新的学期开始后,我要象后来的匹诺曹一样,认真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个优秀的男孩子。

篇7:阅读指导课《木偶奇遇记》

鹿泉市获鹿镇五六街小学王会彦

设计说明: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文章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情节:匹诺曹的鼻子一说谎就会变长;孩子会因为好吃懒做变成驴子;还有那位永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有着天蓝头发的仙女……能让同学们体验到匹诺曹成长的喜怒哀乐,从变化无常的生活中明白了许多浅显而意义深刻的道理。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感悟文字的优美,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回忆,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检验孩子的阅读成果。

2、通过对序言、目录等内容的了解,让学生学会系统的读书的方法。

3、通过阅读匹诺曹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朋友。

4、激发学生爱读课外书的兴趣,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活动准备:课件、童话书《木偶奇遇记》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揭示专题

1.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爱看书了,能告诉老师你们都看过什么童话故事吗?(学生说)。

2、真棒!现在,书中的一些主人公来和我们交朋友来了,他们是!(课件展示图画白雪公主、美人鱼、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知道这么多童话人物,真了不起。这些人物都是来自经典的童话。)

3、指导观察封面,感知书籍。

这是老师最喜欢看的一本童话书。书的名字叫——《木偶奇遇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读了这本书,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吧,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二、学会从序言等了解书的内容

1、一本好书,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

2、我们有很多种捷径去读完一本书。(扉页、序言、总言、后记等等)

3、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等的最快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你手中的《木偶奇遇记》的这些内容,看看你能从哪里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1)作者简介:

卡洛〃科洛迪,1826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写作。科洛迪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杖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等童话,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木偶奇遇记》。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这部童话出版以来,受到了各国儿童的喜爱,并多次被拍成动画片和故事片,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

(2)主要内容:

4、读序言,解读书籍。

从序言里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序言能帮助我们小读者更快地走进书里,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先读序言是个很不错的读书方法。

三、故事我会读

说了这么多,这本《木偶奇遇记》已经让我产生了阅读的欲望。

1、当然,这些仅仅是我们初步认识作品的一个方法,作为优秀的作品,真正吸引我们的应该是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区阅读作品了。

《木偶奇遇记》大家已经读过了,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聊一聊它吧。尽管每个人看书的角度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但故事中人物个性始终不会变,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木偶奇遇记》中的人物。

2、我想听听,故事中的那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说)

3、谈得很好,我这里也选择了一些人物,让我们通过作品中的一些语段来印证一下你们眼中的这些人物个性。

4、同学们,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互相之间的阅读交流,我们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品味经典。

说到阅读交流,像刚才口头交流仅仅是一种方法,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进行阅读交流,比方说……(读后感、读书笔记)

我这里有一篇其他学校孩子在读了《木偶奇遇记》后的感想,一起来看看。

四、课外拓展

篇8:阅读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质疑解疑

一、教师设疑, 示范引路

教师设疑是在学生未养成深入思考习惯前的示范性活动。这个活动的出发点是使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从而获得基础知识, 培养阅读能力。例如, 我教散文《囚绿记》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审题, 把握重点,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看“囚绿记”这个题目是不是太笼统了一些, 不够具体呢?改为“常春藤”或“囚禁常春藤”, 你们觉得怎么样?说出你们的理由来。学生通过联系课文内容, 思考讨论之后明确了采用“常春藤”这个题目只是点明了描写对象, 却不能鲜明地揭示文章的重点, 因而也不能使读者进一步产生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联想。改用“囚禁常春藤”, 虽然点明了描写重点, 但终觉平淡, 没有原文题目“囚绿记”那样简洁明快, 又赋予读者无限的联想、想象的余地。此时, 又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如干脆把题目改为“绿”, 这样就够简洁明快了。此时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再次阅读课文。经过学生的一番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之后, 学生很自然就明确了,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正是中国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最黑暗的时期, 此时的中国人民正如那棵被囚禁的常春藤, 失去了光明与自由。因此, 这个“囚”字对文章主旨的表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由教师设疑, 师生共同解疑, 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做到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二、启发学生质疑、解疑

运用启发式, 废除注入式、填鸭式教学, 早已被广大教师公认为正确的教学方式。并且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就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能够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首先, 让学生养成主动质疑或提问题的习惯, 并不意味着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 漫无边际地胡乱质疑或者提问题, 因此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 明白从哪些方面质疑。例如, 从定题、审题角度考虑题目与文章内容及形式有什么关系?有无题眼?题眼是什么?从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关系角度, 考虑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哪些为主, 哪些为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不这样安排会怎么样?从构思、明旨的角度, 考虑开头、结尾的形式是怎样的?与上下文有无联系?与全文是什么关系?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 谋篇布局的?文章主旨是怎样表现的?是开宗明义, 还是结尾概括?是隐含于文字中, 还是直言挑明?从色彩和情感的角度, 考虑语言色彩是明是暗, 是浓是谈?情感是真是伪, 是含是露?等等。以上的问题, 都是学生质疑、提问题可考虑的范围。明确了这一点, 学生质疑或提问题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 是教给学生解疑的方法。解疑常用的方法有: (1) 对比分析法; (2) 古今对照法; (3) 历史分析法; (4) 反向对照法等等。

对比分析法, 也叫比较分析法, 比较, 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定事物的重要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对比分析法, 适用范围也很广泛。比如, 我们在学习九年级上《孔乙己》这篇小说, 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时就可以结合八年级上《范进中举》这篇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这样, 通过对比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类型课文中找出相同点, 又可以使学生从同类课文中找出不同点, 锻炼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古今对照法、历史分析法, 常用于对文言文的词义、句法和思想内容分析等方面。如:古代的人称代词古今变化就很大。第一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常用“余、予、吾、我……”, 只有“我”现代汉语”中还作第一人称代词使用, 其它都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汝、尔、而、乃、若……”, 现代汉语中除少数固定词语 (如尔虞我诈) 中偶有使用外, 其它已不再做人称代词使用。

反向对照法, 是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解疑释疑的好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中邹忌为什么要用设喻, 暗示规劝齐威王“除弊纳谏”。正面分析, 用打比方说理生动形象, 用具体的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比较好解答。更深一步思考, 形式与内容有什么关系呢?讽谏的内容是什么?“王之弊甚矣”即指出齐威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厉害了。试想邹忌如果开始便直言进谏, 指出齐王的“弊”, “不明、昏聩”, 其结果会怎样呢?在那个君尊臣卑的社会里, 齐王不但不会接受邹忌的规劝, 很可能还会加害邹忌。那样邹忌讽谏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

篇9: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提问再启发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提问 再启发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前不久,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我参与了语文课的评课。几位青年教师都很注重提问设计。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首次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往往过多评价答案的优劣,却很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把问题引向深入。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提问环节中再次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呢?下面我结合这几节竞赛课谈谈再启发的一些策略。

一、适时分解

适时分解是指把首次提出的一些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比较简单容易的小问题,然后一一解决。下面是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孔乙己》的提问片断:

教师:这篇小说写丁举人这样一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1:丁举人是统治阶级的爪牙,是残害孔乙己的凶手。

学生2:写丁举人这个人物是为了衬托孔乙己。

教师:说得很好!有见地!

这个片断中,学生的回答显然不够全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教师也没有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教师把问题适当分解一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这样分解:丁举人和孔乙己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作者将这两个人物同时放在小说中有何用意?这几个小问题比起大问题简单容易得多,学生思路会打开,思考会更积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会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造就两种人:一种是像丁举人这样的统治阶级的爪牙,一种是像孔乙己这样没有爬上去而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从而深刻地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层层追问

所谓层层追问是指在学生回答达不到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就着学生的答案,层层递进地追问下去,直到学生认识深刻为止。

一位青年教师在《芦花荡》结束时这样设计提问:

教师: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的老头子的形象。为什么作者没有给他起个名字呢?

学生:作者没有给他起个名字,因为他代表的是像他这样没有名字的抗日群众。

教师:对!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的人物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在这个片断中,学生的回答显然不够全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师也没有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教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追问几步,学生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师可以作这样的追问启发:

教师:难道老头子仅仅代表像他那样没有名字的抗日群众吗?

学生:我觉得老头子也代表那些有名字的抗日群众。因为他们都是积极参与抗日。

教师:老头子还代表哪些人?

学生:我认为老头子还代表那些抗日战士。因为他们都仇恨侵略者,英勇顽强,具有老头子一样的精神和品质。

教师:说得好!正是无数像老头子那样有名字和没名字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才组成了一道道保卫祖国的铜墙铁壁,说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比较揣摩

所谓比较就是在首次提问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有目的地删去、改动原文一些内容或把与此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使学生深入理解。

一位青年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湖心亭看雪》雪景时是这样设问的:

教师:“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1:好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景物的轮廓。

学生2:好在写景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写的。

教师:这句写景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画出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独有的感受。

这个片断中,学生对写景句的体会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体会出张岱的思想感情。教师如果巧妙地将句中某些词改一改,将写景的顺序换一换,引导学生比较揣摩,学生就会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运匠心,体会到作者深沉的情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比较揣摩:教师有意将这一句改为“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让学生找出与原文不同之处,然后引导比较揣摩,感受原句的精妙所在。学生会深入体会出西湖雪夜似有若无,依稀恍惚的特点,并从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体会出张岱悠远脱俗的精神品质,体会到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谐统一,也不难感受到张岱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篇10:木偶奇遇记阅读笔记700字

《木偶奇遇记》的主要内容是:老木匠杰佩托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了木偶,并把木偶当成自己的儿子。和许多男孩一样,木偶匹诺曹调皮、捣蛋,做事任性,很少考虑后果。他给他的亲人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父亲因他而坐牢,还差点送了他的命;好心的仙女因悲伤过度而“溘然长逝”。他自己也遭到了一次次的惩罚:食火者曾打算把他投入火炉当柴烧;狐狸和猫骗走了他的钱,又把他吊到一棵大橡树上;农民用捕兽夹逮住了他,强迫他当看门狗;渔夫把他当作鱼抓回去油炸;在玩乐国,他和灯芯都变成了驴子;逃命时,他又掉进了鲨鱼的腹中……经过种种遭遇,匹诺曹终于认识自己的错,决心痛改前非,并努力学习、辛勤劳动,最后救出了父亲。匹诺曹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的成长故事非常感人,他就象一个什么都不懂、对什么又都好奇的小孩在经过很多的磨难渐渐成长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经历。比如:杰佩托刚做好手工,匹诺曹就把他做好的假发拿起来玩;刚刚学会走路,他就在房间里跳来跳去,发现门开了就跑到大街上起玩等等,最后在仙女的帮助下,他发誓,以后要好好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觉得开始的匹诺曹身上有许多的地方与自己比较相似,贪玩、调皮、喜欢冒险等等,我经常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非常调皮,刚学会爬,经常在房间里面乱窜,一会从房间爬到阳台,一会从房间爬到了厨房,动作非常快,还经常搞恶作剧,趁大人不注意一不小心我把爸爸的手表放进水里,还会把整筐的塑料玩具全部倒在地上,然后尽情地玩……现在长大了特别喜欢玩游戏,只要是新手机我都喜欢玩个遍,我最喜欢出去认识不同的大人,这样我会请求他们把手机借我玩一会儿,不同的手机游戏都不一样,太好玩了。

有一次爸爸的手机上网费都超过三百元,这下爸爸火了。我还特别喜欢上游乐场寻找刺激。“生活就是缺少刺激”就是我的口头禅,过山车、海盗船、漂流等等都非常喜欢,我还想尝试蹦级带来的刺激,看到妈妈吓得脸发白的样子我很得意…… 看了匹诺曹的故事,我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要学习他的有错就改优点,相信我,到时候你们一定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我。

篇11:《木偶奇遇记》课外阅读交流教案

阅读交流课

《木偶奇遇记》读书交流课教案 四语组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让孩子们喜爱经典童话,激发孩子的阅读经典童话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与幸福。

3.通过阅读学习,让学生知道并喜欢诚实、善良、好学上进、知错就改的故事的主人公——“皮诺曹”,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读童话的简单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猜谜:一页一页翻开来,有图有字真精彩,如果和它做朋友,你会聪明又可爱。(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呀,只要你爱读书,不需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

前一段时间,我们读了一本课外书,书中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一撒谎鼻子就要长长,这个小男孩是皮诺曹,这本书是:(板书《木偶奇遇记》)。谁知道什么是木偶?(木头做的人像)文中的木偶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个神奇的木偶,他能走、能跑、能跳、会说、会哭、会笑。《木偶奇遇记》就写了他的奇特遭遇和经历。

二、闪亮登场

1.一本书拿在手里,我们应该先看什么?

2.书的题目是书的内容的精练概括,看题目《木偶奇遇记》,什么是木偶?什么是奇遇呢? 郑韩路小学

阅读交流课

3.引导学生了解书的基本结构:封面、目录、名师导读、正文等,了解此书最大的特色:名师导读。

三、我说你猜 1.猜猜他是谁?

1)他的鼻尖红得发紫,又光又亮,活像一个熟透了的樱桃,所以大家都叫他樱桃师傅。

2)他戴着一个假发套,而这个发套的颜色和玉米糊糊的颜色特别相近,附近的孩子们总是称他为玉米糊糊。

3)他蹦蹦跳跳,简直像只野兔,跑的太快了。他的木脚在路面上噼里啪啦一阵响,听上去就好像有很多双木屐在敲击路面一样。

2.对这本书,我们都认真读过了,相信你对整个故事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能完成这个吗?(小组轮流解答)

A.出示填空题。

__给了皮诺曹生命,叫他要_____。可是在上学的第一天,_____吸引了他。它成了剧团老板的___,撒谎的皮诺曹___。欢乐岛上___,皮诺曹长出来_____。为了救出亲爱的爸爸,他_______。皮诺曹成了___,给家庭带来了_____。B.小小裁判官(判断题)

a.杰佩托回来时,匹诺曹发现自己的两只手已经被火烧没了。b.杰佩托用上衣给匹诺曹换来了识字课本。c、匹诺曹把新识字课本卖给了小男孩。C.我会根据内容排序:

()杰佩托用上衣为匹诺曹换来课本。()匹诺曹决心马上去上学,以后出人头地。()匹诺曹卖掉了自己的课本。郑韩路小学

阅读交流课

()匹诺曹决定去听吹笛子,来到广场上。3.概括起来说,这本书写了__从___变成___的故事。

四、畅所欲言

1.从一个只会说话、只会走路的木偶到成为有血有肉的男孩,容易吗?这其中有哪些人的付出?再读读上面的这些对话,从中去找找答案吧!

2.如果你是皮诺曹,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

在他知道错的时候,遇难的时候,后悔的时候,几乎没有生的希望的时候,是谁来帮助他度过难关呢?(仙女)皮诺曹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不守诺言,为什么仙女还原谅他呢?不放弃他那呢?(因为皮诺曹善良、有爱心。)他辜负仙女的期望了吗?如果你是皮诺曹,你想对仙女说些什么?

3.皮诺曹的变化,除了感谢仙女,感谢老爸,感谢哲明理,他更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他自己!

4.小结:原本一个顽皮、不知天高地厚的皮诺曹,在经历过多次历险后,他长大了,变得诚实、善良、上进、好学,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如果没有周围人的帮助,没有他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毅力,他能改变吗?肯定不能,所以他的成长是艰难的历程。皮诺曹成长着,变化着,我们也成长着,变化着。

五、精彩回放 拓展升华

1.在你的身上也有皮诺曹的影子,先说说,你是一个诚实、勇敢、不自私的孩子吗?你遇到过是与非的选择吗?在你的成长中,有人帮助过你吗?

2.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都会有不诚实、不勇敢、自私的时候,只要我们有着与皮诺曹一样改正错误的勇气和毅力,只要我们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女英雄!郑韩路小学

阅读交流课

3.这本书其实还告诉我们很多的道理,就像任溶溶老爷爷说的那样“我感到最得意的一件事是翻译了《木偶奇遇记》,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你说儿童文学没有教训,这本书里全是教训,比如:病了要吃药,不吃药会死掉,死了抬出去;不能说谎话,说了鼻子要长长„„但是它的故事太有趣了”。这就是童话的魅力。也像我们这本书的序言所写的那样“„„”。

六、引导学生积累书中的好词佳句。

1.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都画出精彩词语和片段了吗?谁能把你找的精彩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2.进行互动欣赏和优秀读书卡评比活动,激励促读书。

篇12:木偶奇遇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读书过程中体验读书的快乐,感悟文字的优美,并在活动中渗透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3、通过对封面、目录、内容提要等内容的了解,潜移默化地渗透读整本书的方法。并使学生大致地了解故事的脉络和内容,初步了解主人公的形象。

4、通过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活动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读童话的简单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木偶奇遇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童话书《木偶奇遇记》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动画导入,了解主要内容。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孩子想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他很调皮藏在了一本神奇的书里。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小的时候,从不敢撒谎。因为害怕一撒谎鼻子就会长长。想不想认识他?下面我们看动画片?要认真看。这是谁?

二、读书方法交流。1.感知书籍、渗透方法。

学生:课前,大家浏览了《木偶奇遇记》。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先小组内交流。

学生:哪个小组谈自己的收获?

出示ppt :拿到这本书,你觉得哪里对你有用?为什么?

出示童话书《木偶奇遇记》,齐读书名,并指导观察封面,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介绍作者,品味价值.老师补充作者的知识。下面请听老师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洛〃科洛迪,1826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写作。科洛迪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杖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等童话,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木偶奇遇记》。木偶皮诺乔的故事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这部童话出版以来,受到了各国儿童的喜爱,并多次被拍成动画片和故事片,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

3.看到题目,你觉得会写木偶的哪些方面?

补充:《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它讲的是一个由老木匠雕塑的小木偶皮诺乔如何去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而成为一个真正男孩的成长过程。文章通过一系列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皮诺乔的鼻子一说谎就会变长;孩子会因为好吃懒做变成驴子;还有那位永远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教育孩子们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知错就改,并能帮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木偶奇遇记》想象大胆、情节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去认真

品读故事内容,感受皮诺乔的成长变化历程,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主要人物分析。

学生: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匹诺乔。

1.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2.皮诺乔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借助目录猜想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你们想知道小木偶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吗?小木偶说要考考你们,来看看目录吧,看谁猜得着。

课件演示目录

学生读目录,挑选自己喜欢的目录假想情节内容,并简单汇报自己推测的故事情节。比一比谁假想的更接近本书。

4、走进故事,读内容提要,进一步解读故事内容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初步感知了故事内容。幻灯出示: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感知内容

四、分享经典情节,激发读书热望

学生:下面我们一起读《种金币》。

(1)师生自由阅读,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伴读。

教师边与学生共读故事边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情。相机表扬读书专注的孩子,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2)读完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的朋友“小灯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抓住“小灯芯”的外貌描写品析语言,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特点。(3)你喜欢他这样的朋友吗?应该如何交朋友?

(4)“皮诺乔”是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玩儿国”的?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5)创设情境,感受“皮诺乔”的性格特点。

如果有辆马车,你会去吗?皮诺乔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6)对话读。(7)谈谈你的体会。

五、盘点收获

学生: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童话的?学生说一说。幻灯出示:读文字 想画面 抓词句 谈人物 悟感受

四、拓展延伸,鼓励读书。

(一)、小木偶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被小灯芯带走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余的时间同学们也可以用今天我们学的方法去读读,写好读书笔记。记住,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

(二)、送名言,谈希望: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板书设计:

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感知内容

篇13:启发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课前应有哪些考虑? 怎样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呢?

一、理顺“三路”

我们所教的是具体的文章, 作者怎样谋篇布局, 教师怎样分析课文, 学生如何学习, 都要深思熟虑。 教师首先要理清“文路”, 然后才能明确“教路”, 继而导向“学路”,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1.明确中心主题是作品的灵魂, 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有的课文只要“端”出中心思想, 就能纲举目张。 如《詹天佑》一文:

(1)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

(2) 文中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写的?

(3) 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解决上面三个问题, “三路”便不谋而合了。

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文章机械地分开, 使整体“肢解”, 变得支离破碎, 失去原形。 先找出中心句是一种牵引全文的方法。 中心句有的在开头, 如上例;有的在中间, 如《一夜的工作》;有的在结尾, 如《养花》。 中心句找出来了, 要紧扣中心, 围绕中心, 突出中心。

2.理清条理

条理明, 思路清。 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大多能掌握一些分段方法:按时间顺序分,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 按空间位置转移的顺序分, 按总分顺序分, 按不同顺序分。 在教学中, 教师要放手让分段或划分层次, 有的可以先加小标题再分, 允许有不同的方案存在, 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有的课文各段或各层之间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奥秘, 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 如《将相和》一文, 1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2将相复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故事的总根源是什么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文章的条理便一目了然。

抓住线索也是理清条理的方法之一。 如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线索是什么? 它有明暗二线:明的是游览顺序, 暗的乃是泉水的来路。

⒊找到“切口”

“人心之不同, 各如其面”。 同一个主题和题材,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组材方式。 同一篇课文,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 正所谓“教无定法”。 分析课文从何入手不必强求一致, 有的可以逐段分析, 一环扣一环;有的可以先讲开头和结尾, 使课文首尾连贯;有的可以从中间入手, 使课文上下衔接。 在数学《草船借箭》一文时, 我从课题入手, 切中要害, 让学生思考一组问题:1从课题看, 重点落在哪个字? ———借。 2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 设计陷害诸葛亮。 3诸葛亮为什么借箭能成功? ———第一, 诸葛亮预见三天内江面上必有大雾;第二, 它正确估计曹操“射箭”的可能;第三, 他考虑周到, 运筹帷幄。 4 “草船借箭” 说明什么? 找出文中的中心词———神机妙算。 解决了以上四个问题, 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有所侧重

对教材的处理不能平分秋色, 要中心一盘棋, 分清主次, 丢卒保车。

1.突出重点

每单元的课文有共同特点, 或侧重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或着意人物的心理活动, 或善于联想, 或隐藏因果联系, 等等。 每篇课文有其特色, 或词汇丰富, 语句优美;或内容丰富, 情节动人;或立意深刻, 说明道理, 等等。 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求, 把握重点。

《穷人》一课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栩栩如生, 耐人寻味。 我根据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一句, 设问:1“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2“这样做”是怎样做? 3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良好的驱使———表现了桑娜善良的本性) 文中出现两个 “沉默”, 我让学生比较、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 她在想什么? 试说说桑娜当时的内心活动。 (第一次沉默:桑娜在考虑如何对丈夫说;第二次沉默:桑娜在等待丈夫的回答) 。

2.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语句, 切记怕麻烦, 单刀直入。 教师应作适当的介绍、提示、触动、引导, 拓宽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四周围黑洞洞, 还不容易碰壁吗? ”鲁迅先生所言的“黑洞洞”和“碰壁”有特殊含义, 学生若没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则是不能理解的。 启发提问: 1“四周围”指的是单纯的自然环境吗? (联系当时的情况) 2那么,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 “黑洞洞”指的是什么呢? 3“碰壁”又是指什么? 在教师的点拨下, 学生便能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

三、问而不答

篇14:《木偶奇遇记》阅读启发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英语阅读 教学实践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围绕牛津高中英语第六模块第二单元的阅读课而展开的。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初步理解幸福的多种含义并且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并借助名人采访的活动,实现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根本转变。

二、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1. Show some pictures about people’s opinions about happiness.

2.Ask the students what they think about happiness.

【设计说明】以生动的图片导入课堂,直观呈现人们对幸福的不同定义。

Step 2 .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Fast reading

2.Detailed reading

Part 1: the opening speech of the host

Part 2: the talk between the host and Dr.Brain

Part3: Conclusion from the host

【设计说明】由问题导入阅读步骤,采用任务型阅读方法。第一部分关于人们对幸福的理解,设计表格填空的反馈方式。第二部分为采访正文,以判断句子的正误来获得反馈。第三部分为结语,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桑兰的品质进行深入思考。

Step 3 Group work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to prepare an interview.

【设计说明】学生结合新学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练习口语的同时发掘思维的深度。

三、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和对策

【困惑1】教学浮于表面,缺乏深度。

导入环节的初始设计流程:首先呈现有关幸福的图片,介绍人们对幸福的不同定义;然后,請学生谈谈他们对幸福的理解。教后感:虽然学生有思考及语言的输出,却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而且,语言贫乏,学生并非有感而发,教学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挖掘。

【对策】设置层次性问题,实施启发式教学。

对于问题:what makes you happy ?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简单直白,包括sleeping, watching TV, eating tasty food, talking with friends, playing sports, getting high grades等,基于这些没有新意的回答,我尝试拓宽学生思路,给予了以下提示:虽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我们更是社会的一员,是世界的一份子。然后以自己为例,对照每个角色陈述我的幸福定义:My parents can live a healthy life , which makes me happy. I’m happy that I can live in harmony with my husband and we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My twin daughters are growing up happily , so their happiness is my happiness. Also as the teacher of you ,your hardworking and progress can make me happy...

很明显,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紧接着他们踊跃发言:

We live in a peaceful world, which makes me happy.

After the terrible foggy weather, we can enjoy such warm sunshine and breathe so fresh air. It makes me happy.

I failed the exam but got encouragement from my friends and teachers.I’m lucky and happy.

甚至有学生友好地表示:I’m having an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lesson , making me happy.

听学生畅谈快乐,我也被深深触动,感叹道:You have done a perfect job. Actually, we can find happiness wherever w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we should learn to find it.

正所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困惑2】课堂预设vs.课堂生成

原先的导入设计不包含启发式问答部分,是以问题“What makes you happy?“来引出课文。但实施启发式教学后,学生表现积极,我不忍打断,心想:这堂课的主题就是寻找快乐,既然他们现在讨论得很快乐,我又何必为了所谓的教学目标而打断呢?那岂不是舍本逐末?

【对策】合理利用课堂生成,实施情景教学

原本应该5分钟完成的导入部分,由于课堂生成的讨论,实际花费10分钟左右。导致阅读部分节奏稍快,但我认为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率。是严格实施课前计划还是尊重课堂生成?这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计划固然重要,但如果是低效率的计划就应该坚决舍弃,尊重并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或许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启示

以困惑和对策为切入点反思本节阅读课,我深刻地认识到:

1.启发式教学不容小觑。知识的传播方向应由传统的师生单向传播转变成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特别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启发的过程要具有发散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收获学生思维被激活的惊喜。

篇15:《木偶奇遇记》阅读启发

一、选择

1、《木偶奇遇记》的作者卡洛.科洛迪是哪个国家的?()A、意大利

B、丹麦

2、匹诺曹的爸爸是()。

A、樱桃师傅

B、杰佩托

3、故事里的蟋蟀会不会说话?()

A、会

B、不会

4、杰佩托为给匹诺曹买识字课本,卖掉了()。A、短上衣B、裤子

5、木偶戏班的班主的名字叫()。A、吃火人

B、樱桃师傅

6、骗匹诺曹金币的是狐狸和()。

A、蟋蟀

B、猫

7、故事里的仙女的头发颜色是()。

A、蓝色

B、黄色

8、匹诺曹要在锅里被油炸的时候,()救了他? A、狗

B、猫

9、匹诺曹和()一起去了“娱乐国”。

A、小灯芯

B、小蜡烛

10、匹诺曹有一次长出了()耳朵。

A、驴

B、猪

11、杰佩罗在鲨鱼肚子里是靠()生存下来的。

A游进来的鱼虾

B沉船上的食物

12、农民在匹诺曹的脖子上套上了(),让他来守夜。A草绳子

B狗项圈

13、匹诺曹在傻人国因为()终于被放出了监牢。A皇帝打了胜仗

B抓住了骗子

14、为了进木偶大戏院看戏,匹诺曹用()换了四个子儿买了戏票。A花纸外套

B识字课本

15.为什么大家叫老木匠是樱桃师傅()

A.他喜欢吃樱桃

B.他的鼻尖像熟透了的樱桃 16.为什么大家叫杰佩托是“老玉米糊”()

A.他长得像“老玉米糊”

B.他那头黄色短发像玉米糊 17.杰佩托为什么被警察送到监狱去()A.他偷了东西

B.他对匹诺曹凶

18.匹诺曹在离开家的过程中,谁批评他不听话,会倒霉的()A.蟋蟀

B.苍蝇

19.杰佩托用什么给匹诺曹做了一套衣服()A.树皮

B.花纸

20.杰佩托是用什么换了钱给匹诺曹买了识字课本()A.自己做的木头家具

B.短上衣

21.匹诺曹卖掉了自己的识字课本干什么()A.买东西吃

B.去看木偶戏

23.木偶戏班班主送给匹诺曹几个金币()A.三个

B.五个

24.匹诺曹上了谁的当,跟他们走了()A.猫和老鼠

B.猫和狐狸

25.是谁从两个强盗手里解救出了匹诺曹()A.杰佩托

B.天蓝色头发的小仙女 26.什么时候匹诺曹的鼻子会长起来()

A.说谎的时候

B.生气的时候

27.匹诺曹跟着猫和狐狸去哪儿种金币()A.森林里 B.奇迹宝地里 28.匹诺曹给农民逮住之后,被迫做什么事情()A.打扫卫生

B.看守鸡舍

29.匹诺曹为什么答应仙女要学好,要读书()

A.他想让仙女做他的妈妈

B.他要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30.警察放出来的追匹诺曹的猛犬名字叫什么()

A.彼特

B.阿利德罗

31.渔夫捉到了匹诺曹,想对他怎么样()A.放走他

B 放在锅里油炸

32.匹诺曹跟着朋友小灯芯上哪儿去了()A.游戏厅

B.娱乐国

33.匹诺曹玩了五个月后,头上长出了什么()A.一对兔子耳朵

B.一对驴耳朵

34.匹诺曹在鲨鱼肚子里找到谁了()A.安东尼奥

B.杰佩托 35.匹诺曹是()做的木偶。

A 安东尼奥

B 杰佩托 36.匹诺曹深夜出门寻吃的结果是()。A闪了一下腰

B 烧了两条腿

37.匹诺曹相信金币种下后能得到()。A更多的南瓜

B

更多的金币

38.匹诺曹为了去看戏卖了()。

A一只笔

B识字课本

39.匹诺曹因为(),鼻子变长了。

A撒谎

B逃走

41.骗匹诺曹金币的是狐狸和()。

A、蟋蟀

B、猫

42.匹诺曹和()一起去了“娱乐国”。A、小灯芯

B、小蜡烛 43.匹诺曹去猩猩法官那里告骗子的状,竟被坐了()的牢。A、一年

B、四个月

44.匹诺曹和他的爸爸从大鲨鱼的肚子里逃出来,在海里差点被淹死时,是()救了他们。A.`蟋蟀

B.金枪鱼

45、大伙为什么把安东尼奥师傅叫樱桃师傅()A、因为安东尼奥的鼻子上有个樱桃

B、因为他的鼻尖红得发紫,再加上亮光光的,像个大樱桃。

46、大家为什么都把杰佩托叫老玉米糊()A、因为他的黄头发活像玉米糊 B、因为他像老玉米糊

47、匹诺曹为什么去看木偶戏去呢()A、因为匹诺曹想看木偶戏

B、因为离开学还长所以匹诺曹去看了木偶戏

48、为什么班主要把匹诺曹扔进火力里()A、因为把木偶扔进火里可以烤熟一只羊 B、因为木偶到戏院来捣乱 50、匹诺曹为什么落到了杀人强盗的手里()A、因为匹诺曹不听蟋蟀的话 B、他还以为杀人强盗都是爸爸装的

51、第一次匹诺曹说谎长长鼻子后是如何恢复原状的()

A、说真话 B、啄木鸟啄的

52、匹诺曹为什么没有把药喝了()A、因为他想吃弹子糖 B、他不喜欢喝苦药

53、匹诺曹的金币这怎么不见了()A、被狐狸和猫偷走了 B、匹诺曹丢了

54、匹诺曹为什么被农民抓住了()A、匹诺曹把农民的葡萄偷吃了 B、他把鸡偷了 55、为什么农民把匹诺曹给放了()

A、他把鸡貂抓住了 B、匹诺曹当了一夜狗

56、匹诺曹为什么被警察抓捕()A、因为他的书本被坏同学拿走打匹诺曹,可是打中了一位同学 B、因为书本是他的,警察还以为是他打的

57、匹诺曹是怎么逃出渔夫的手里()A、是阿里德罗救的 B、仙女救得

58、匹诺曹最后怎样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A、匹诺曹给仙女四十个子让它变成一个真正孩子 B、他听话了

59、从匹诺曹的变化中,你明白了我们做人要()。A谦虚

B 诚实

60、匹诺曹深夜出门寻吃的结果是()。A、找到一个梨

B被泼了一盆水

二、连线

匹诺曹

木匠

杰佩托

美丽善良

樱桃师傅

不爱学习、调皮 仙女

狡猾

狐狸

篇16:《青铜葵花》阅读启发

它是两个苦命相连的人的故事。青铜在小时候家里起大火,倒在房里,被救起来后失去了声音,成为了哑巴。而葵花的爸爸则是有名的雕刻家,因为一次画画而掉入水中溺死,葵花就成为了孤儿。

这两个人虽然被老天玩弄,但却没有轻生,而是用不同于其他人的意志来面对生活,所以家里的生活也越变越好。但在最后,葵花被市长接走了,青铜用尽毕生之力喊下了两个字:“葵花……”

只有历经苦难,才能看见彩虹。文中的青铜葵花也是,虽然老天跟他们两个的命运开了个玩笑,但他们依旧坚强,逆天而行,不就把生活变好了吗?哑巴青铜因为坚信生活的美好而被爱灌浇,从而发出了声音,葵花虽然成为了孤儿,但不是依旧阳光、快乐、开心吗?苦难虽然痛苦,但跨过坎坷,跨过苦难,不就是幸福的一面吗?就像小鲤鱼跳龙门,跳过龙门不就成为了神话吗?困难后就是幸福,这又何不称为是一种美呢?

我们的科学家霍金也一样,他初中就得了渐冻症,连医生都说了,他活不了两年,却依旧坚强的活到了76岁,他依靠着一块小电脑译话,一次次的上台演讲,用仅能动的两只眼球和三根手指写出了世界巨作时间简史,他可以说是科技之父,打开了现代科技的大门。他为什么能在被医生告知活不过两年后活这么久?是因为他福大命多吗?不是,是因为他一次次的信念,一次次的坚持,他相信世界的美好,他不向命运低头折节,他身上就有着梅花的精神呐!

篇17:《地心游记》阅读启发

在这部小说中,儒勒·凡尔纳不仅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故事,还用独特的方式,向读者阐述了许多自然科学原理。这让我在读故事的的同时,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受益匪浅。

在《地心游记》中,作者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故事中的“我”,阿克赛尔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优柔寡断的孩子,和许多人一样,他本来也希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并不想接受风吹雨打,认为叔叔想到地心探险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并且有些畏惧。可在叔叔的逼迫下,他不得不离开温暖的家,稀里糊涂开始了地心探险,他脑子里除了吃、睡和对未来的担忧之外,没有别的想法,更谈不上什么为科学和真理献身了。他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像盲鱼一样随波逐流。可是,在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后,他逐渐成长了起来。从刚开始对叔叔的惟命是从,到之后和叔叔平等的讨论问题,再到后来对叔叔发号施令……尽管他们最后并没有到达地心,但整个过程,让阿克赛尔历尽磨难,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个精力充沛,而脾气又十分暴躁的人物,他很专制,很急躁。可这位固执得有些可笑教授,却有着坚定地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相信科学、相信数字,对未知事物十分好奇,并敢于去探索,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科学家。

还有一位主人公,就是冰岛向导汉斯,他冷静、平和、忠诚、睿智,对一切显得漠不关心,可他临危不惧,在危机面前毫不退缩。大家缺水时,是他找到了水源;遇到风暴时,是他制造了木筏……可以说,如果没有汉斯,这次探险不可能进行。

有人说,我们所触摸到的地球,实际就像吃苹果时用刀子划开的果皮,仅限于薄薄的一层。可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却能坚持探索真理。虽然故事中的事情并不是真实发生的,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18:《木偶奇遇记》阅读启发

一、发现“特殊”处,读中学写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一个个例子,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但并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借以进行“写”的训练,我们必须精心选择,挑出那些有典型的段落或句式特别的句子,引领学生对文本显现出来的特点、体现的规律,心摹手追,体会语感。进而使学生领悟各种基本构段的形式,逐步掌握规律,学习连句成段,逐步进行仿写训练。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中“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描写就具体化了,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当引导学生理解了本段的主要内容、构段特点后,我再指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围绕“公园里繁花争艳,美丽极了”进行仿写,孩子们纷纷围绕公园里花的种类、颜色、香味以及姿态进行叙述,将这句话进行了详细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花的美丽。

每个文本,如果都能破解其“特殊”之处,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模仿运用,长此以往,文本中独特的语言组织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就会在学生笔下“生根、发芽、开花”。

二、填补“空白”处,以写促读

“空白”往往是指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以表现难以言尽的情思,但其中潜在的内容却能令人回味无穷。这就给小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是他们放飞思维、大练语言的天地。这时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灵活处理、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空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进行“写”的训练。

如《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第四自然段,只写“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野兽”。教师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的场面,以及人们生活、捕猎等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一“补白”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通过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填补,感悟到了人物的品质,自身情感也随之发生了而变化。学生与文本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了有效阅读。

三、稀释“概括”处,以读扩写

教材中的文本语言往往十分精炼,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佳作,很多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这时,教师则可以此为契机,抓“概括”处,进行“扩写”训练。

如《灰椋鸟》一文中,“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句话中鸟儿们是如何“倾诉”,如何“呼唤”的,课文并没有详细地写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灰椋鸟,和同伴倾诉一下当天的见闻、收获、感受,或者呼一呼、唤一唤同伴和儿女,然后再写一写。这样,文中的灰椋鸟就和人一样有了,母子之亲情,伙伴之友情,它们互相交流,急切呼唤。这就是把阅读与扩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创造出来的语言奇迹。

四、咀嚼“细节”处,以读拓写

“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高朝俊曾这样说过。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范文都运用了细节描写,精彩的细节描写犹如碎琼乱玉,俯拾皆是,这些范文之所以能动人肺腑,为人所推崇,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细节描写设计拓写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黄晓文在大堤上抢险时,脚底扎进了铁钉,他拔出了铁钉,“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了地上的麻包,又爬上大堤……”教学时,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丰富的想象,拓展当时的情景。学生这样写道:“当黄晓文强忍着剧痛,拔出铁钉的那一刻,鲜血立刻涌了出来,那刚包裹住伤口的布条也瞬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当他转身又一次扛起麻包爬上大堤时,双脚已沾满灰乎乎的淤泥,大堤上留下了他匆忙的脚印……”你看,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黄晓文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奋勇抢险的动人情形立刻浮现在我们眼前,铮铮铁汉的英勇形象也更显完美高大。

上一篇:有关拥抱亲情的作文下一篇:信用社分社负责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