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主要特点

2024-05-31

领导干部主要特点(精选6篇)

篇1:领导干部主要特点

刘洪林:政治立场坚定,真抓实干,决策果断,敢于担当,责任心强,推动工作力度大,干事创业劲头足,心胸开朗,清正廉明,群众威信高。

批评人有时过于严厉。

赵存吉:理论水平高,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知识面宽,活泼开朗,作风正派,工作认真。

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魏雷:政治敏感性强,立场坚定,工作勤恳,想干会干,任劳任怨,组织协调能力强,团结同志,公道正派,清正廉明,是主要领导同志的好帮手。

和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少。

卢振龙:政治上清醒,理论上过硬,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认真,勤勤恳恳,有基层工作和其他岗位工作经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公私分明,自律意识强。

基层调研少。

宋存志:工作认真不懈怠,理论功底深,工作务实,作风正派,关心下属。

工作中有时太过谨慎。

王丽慧: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活波开朗,公道正派,平易近人,爱岗敬业。

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巩存臣: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事业心、责任心强。

开拓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雷传波: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把握问题准确,思路清晰。

兼容并包精神稍有不足。

郭秀芳: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强,业务素质高,作风过硬,敢于担当,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大胆泼辣,认真负责,为人心胸开朗,心直口快,能够团结同志,公私分明,清正廉洁。

工作的策略性有时稍显不足。

赵维波:政治敏感性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敢抓敢管,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爱岗敬业,能干事,会干事。

工作要求有时过高过严。

徐世栋:政治立场坚定,谦虚谨慎,廉洁奉公,虑事周全。

工作激情稍有不足。

曲泽根:善于学习,思路清晰,为人谦和,清正廉洁。

作用发挥不够。

孟建新:政治上清醒,有工作激情,基础工作经验丰富。

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大局意识还需加强。盛耀光: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认真负责,群众威信高,组织、协调能力强,清正廉明。

基层调研不够,创新精神有待加强。李宝林:理论水平高,责任心强,领导经验丰富,作风扎实,公道正派。

雷厉风行的作风有待加强。

王保壮: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力强,尊重领导、顾全大局,善于团结协作,工作作风扎实,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干成事,不惹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时时处处能够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需要加强。吴景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严格认真,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

陈新华:理论水平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认真,勤勤恳恳,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2:领导干部主要特点

干部个人主要特点及具体事例

新时期主职领导干部特征一:是忠诚。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信念坚定的集中体现,是判断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首先要讲政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能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来,具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其次要讲大局。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干事创业,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对促进全局的事全力以赴干好干成。再次要讲奉献。时刻做到以事业为重,把事业作为追求,把事业当作使命,把全部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到狠抓落实上,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倾力奉献。

新时期主职领导干部特征二:是干练。

干练是干部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主要体现为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具体特征为:第一,善知,头脑精明。即勤于调查,充分了解下情;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刻苦磨砺、反复历练,熟稔各项业务;善于思考,经常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注重总结反思,思维预见性、工作洞察力强。第二,善断,敢于决策。既有全局观、大局观,又勇于承担责任,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说实话、讲实情,作风清新。对棘手的问题和急难险重的工作当断则断,敢于拍板,决不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第三,善行,办事能干。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模范践行科学发展观,敢于用创新的思维、独特的方法推进工作,敢于突破”惯例”、“禁区”,敢于超越自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和精神状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善于把难事办成,工作业绩突出。

新时期主职领导干部特征三:是勤学。

学习是增强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也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勤奋学习,才能使工作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领导干部对待学习,不能仅以个人爱好来看待,必须上升到精神状态和事业成功的高度来认识,应该把学习当成党性修养、神圣职责和社会重任,不断增强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终身学习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当作永恒的主题,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在学习中汲取营养、提高本领,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要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在学习上要勤于思考、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回答,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好工作的本领。

新时期主职领导干部特征四:是豁达。

胸怀开阔大度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养和美德,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团结奋进的干事创业环境。首先要以坦然的心态看待自己。领导者要有一个健康心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多在提高素质、干好工作上下功夫,少在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上讲计较,尤其是要克服?°过高估价自己,别人不如自己,组织不照顾自己?±的不良情绪。其次要以宽厚的胸怀看待同志。既要正确看待自己,又要正确看待他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要持己之长,鄙人之短,而要做到“大略不问其短,厚德不非小疵”,祛除嫉妒,甘为人梯。再次要以平常的心境看待得失。对名利要看淡,并不是说不求进取,无所作为,而是需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事业得失,既要做到视荣誉如生命,不因一时之贪毁掉自己的一切,又要在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心,多谋事,少谋人。

新时期主职领导干部特征五:是干净。

***在两会期间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必须干干净净、规规矩矩。要秉公用权。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权力当作责任,把权力当作义务。行使权力时要严格依法、坚持原则,要用权力为民造福、为民谋利,坚持杜绝任何形式的假公济私、以权谋私行为,绝不能把权力当作个人捞取好处、博取名利的工具。要艰苦朴素。时刻保持领导干部的先进本色,生活上甘于清贫,坚决刹住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坚决制止讲排场、讲阔气、大手大脚的不良行为,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要清廉自守。坚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不沾;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经受各种考验;不为人情所扰,严格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一身清白、满门清白,努力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以人格力量感召人,以良好形象影响人。

干部个人主要特点及具体事例

***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特别强,他深入教师和学生中间,广泛宣传党的思想路线,坚决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他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鲜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他拥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总是以全校角度思考分管的工作,总是身体力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现场解决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拖泥带水,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他热爱教育事业,关心教师,热爱学生,教师视他如亲朋,学生视他如父亲。他刻苦好学,坚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他积极参加科级干部班的学习,参加市局校三级举办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他还积极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远程研修并获优秀学员称号。

***同志在***一中分管高二年级工作。高二年级是学生心理上的脆弱期,是学生学习上的分化期,是学生青春的叛逆期,是教育管理上的困难期。针对这些特点,他与级部主任、班主任共同深入调研,分类型分批次召开学生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家长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按节点各自做好管理工作教育工作,他将校长带班督查、级部主任带班督查、学生干部带班督查有机统一结合,实施排查学生、教师、班组中存在的问题,将许多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他耐心说服教职工、倡导老师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实施“晨读跟班辅导”与“晚自习跟班管理”制度,并亲自天天督查,是高二年级教学秩序、学习环境大大改观,因而教风、学风都比较浓厚。

为了激励学生发奋求学,***同志充分利用外地先进资源服务学生,他先后邀请北大方正的杨红教授为学生作人生规划的报告,邀请北大青鸟魏素杰院长为学生作自主招生政策解读报告,邀请新东方教育集团李午老师作英语学习方法报告等等,这些报告大力激发了学生考大学、考好大学的积极性,学生昂扬奋发,立志求学的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他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北大清华夏令营、参加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学科奥赛培训,参加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等。通过外出活动,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水平,提高了成绩。目前,高二已有5人获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人获全国联赛一等奖,***人获全国联赛二、三等奖,20多人获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英语大赛一等奖等等。

***带头进行教学改革,在高二年级适时“读名著、读名人传记”活动,先后组织学生读名著,读名人传记,考名著,考名人传记,目前10余部名著已经在2000多名学生中阅读完毕,考试完毕,这一活动,让学生积累了知识,积累了思想,积累了感情,受导师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总之,***同志觉悟高,业务精,干劲实,绩效优,是一位德才兼备、务实能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领导干部。

干部个人主要特点及具体事例

自进入**工作以来,该同志能够坚定立场,勤于学习、踏实工作、廉洁自律,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江雨薇同志两年来的表现情况鉴定如下:

一、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该同志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场坚定,思想和行为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时刻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能够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辩证理性地看待事物和问题,从思想上解放自己,在行动上实事求是,努力践行着一名公务员的本色。

二、学习勤奋,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和国家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政策,深入学习省、市、县、镇各级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经验交流等文件材料,深刻领会各种会议精神,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注重向老同志、向身边的同志学习经验,注重实践和积累,综合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及公文写作等各项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工作扎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该同志爱岗敬业,工作扎实,积极进取,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虚心向老同志请教,熟练掌握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以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心,开创性地工作,并勇于负责,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讲究民主,善于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传统本色。主动承担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具有一定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四、作风扎实,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该同志自律意识强,严守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勤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待人接物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礼貌待人,获得领导同事的一致认可。

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篇3:小说翻译的主要特点

一、小说翻译概论

译者在翻译小说时, 首先要认识到小说基本特征。朱徽 (2006:4) 认为, 小说是借助于艺术的虚构来表现的社会现象或现实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其基本的组成部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具体的环境描写……跟其他文学体裁相比, 小说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运用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法, 从多个角度去表现社会现实, 具有巨大的社会容量。在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上, 小说用充满感情的诗歌语言抒发感情, 描写优美动人的意境, 但又不像诗歌那样仅在抒发感情;小说用形散神聚的散文笔调来酣畅淋漓地表述作者的感受和议论, 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缺乏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小说时而用戏剧般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但又不像戏剧那样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

一般认为, 翻译的过程为:原作———译者———译本。然而, 原作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作者在创作之前和创作过程中, 都要考虑其目标读者群。翻译小说时, 应该考虑到以上各种因素, 即文化因素的介入。下面本文将结合具体材料, 对小说翻译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论述。

二、小说中人名的翻译

在每一种语言和文化中, 都有其特定的取名规则, 比如, 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的姓和名的排列顺序不同。而且, 姓名的选取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出生地等都有很大的联系。特别是在小说中, 其主要人物角色的姓名, 往往都是作者冥思苦想和精巧设计的结果, 其取名不但要符合一般规则, 符合社会的实际情况, 具有真实性, 更重要的是这些姓名往往与一定的故事情节相关联, 预示着该人物的最终结局, 又或反映了该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离奇身世。所以, 小说中人名的翻译, 要特别考究。如《红楼梦》中第三回宝玉问起黛玉的表字:

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 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占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 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 若取这两个字, 岂不两妙!”

在汉语中, “颦”是皱眉的意思……因为林黛玉眉尖若蹙, 像西施皱眉一样具有病态美, 因此宝玉送她“颦颦”二字不但意思贴切, 而且发音内涵都很优美。杨宪益把这两个字直接翻译成pin-pin, 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发音, 而完全放弃掉了这个名字的意义, 而霍克斯把这两个字译为frowner (皱眉的人) , 意思非常贴切, 而原文中的美感却受到了一定损害。 (王兰, 2007:122)

小说中人名的翻译,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有音译、意译、音译意译兼用, 有的还可以采用加注的方法给与解释。音译法虽然能够保存源语中的发音, 却失去了源语中意思;意译法虽然能够保存名字意思, 但丢失了人名在源语中的音形。较为理想的情况是兼用音译和意译, 然而受到两种语言差异的影响, 能采用这种方法的情况相对较少。有时候, 遇到负载大量文化和背景含义的名字, 可以采用加注的方法, 向译文读者提供充足的信息。这几种方法可以视具体情况, 灵活交换使用, 不可采其一而否定其它。

三、叙事角度的处理

小说的作者往往以一定的身份视角来展开和描写故事情节。采用第一人称, 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带给读者比较真实的感受;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在时空上限制了作者, 小说的一切内容都受到“我”之所见所闻。采用第三人称, 作者可以跳出时空限制, 可以齐头并进的描写多个场景和多个人物, 使得作品的时空容量具有无限扩充的可能;但采用第三人称往往没有采用第一人称能让读者“亲身”切入。

如福尔摩斯小说以主人公华生为视角, 采用第一人称, 追随主人公的办案过程将故事逐步地展现给读者, 这种第一人称叙事情景中的“目击者”类型, 最适合侦探小说的叙事视角, 既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 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小说的悬疑性。然而在我国1899年素隐书屋出版的《华生包探案》中, 译者却隐去了华生“目击者”的身份, 整部小说调整为宽广灵活、不受限制的客观叙述。我国传统小说多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 叙事者明了全部事件, 洞悉人物心理, 并有随时发表议论的权利, 故事情节高度透明。考虑到本土文化的接受背景, 使译文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本国文化规范, 对于小说的普及是必要的;但同时只有打破传统规范, 大胆引进新的叙事手法, 才有可能变革中国传统小说的面貌。 (王志清, 2007:78)

四、人物形象的保持和重塑

一部优秀的小说, 往往会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或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然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翻译小时, 就是要将这一背景中的人物形象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中进行移植。在移植过程中, 人物形象的某些因素就难免被重塑、微调, 有时即使译者尽量进行完整移植即保持, 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原文读者的理解都可能有较大差异。

例如, 福尔摩斯在原文小说中就有许多怪异行为和生活习惯, 如居室杂乱不堪、吸毒等。而在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中的, “清官”爱民如子、不畏邪恶、清正廉洁、严于律己、谨慎行事。在这种情况下, 福尔摩斯的这些怪异行为和生活习惯在1903年《绣像小说》的译文中都被删减。通过删减, 译作重新塑造了晚清读者代表正义并趋于完美的侦探形象。 (王志清, 2007:78-79) 其实, 和叙事角度的变化一样, 在我国洞开之初, 采用这种方法, 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小说译文就能在更大程度上普及。然而, 我国社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社会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 读者的视野和审美水平已大为改观, 可以比较忠实地保留原文的人物形象, 这也更能反映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笔者认为, 在译入语语言和读者能容忍的范围内, 应尽可能地保持和再现原作中的人物形象, 保证译文读者和原作的交流权利。同时, 带有异质性的人物形象, 也可丰富祖国文学, 拓宽视野。再者, 完整保持原作形象, 也是忠实于原作的要求。

五、风格的保持

传统的风格学对风格的论述多采用诸如“典雅”、“壮丽”、“新奇”、“繁缛”等印象性的说法, 这是一种感觉性评价,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易具体分析。 (徐颖, 2006:86) 然而现代语言学认为, 风格的产生必须借助于特定的语言形式。利奇和肖特将那些可能产生风格的语言特征称为风格标记, 并将风格标记归为以下四类:句法、语法、修辞以及语境和衔接。 (86) 有了这样的定义之后, 风格就成为一种可以比较客观地进行探讨的文学特质。下面以《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为例。原文是: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f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译文有: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 总想娶位太太, 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 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 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

以上三种译文都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所指意义, 然而却忽略了原文的风格意义。这是因为, 原文开篇就用了“truth”、“universally acknowledged”这样的大词, 后边却是“a single man...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这样轻佻的说法, 前后形成了突降 (anticlimax) 修辞手法,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开头, 也为全文奠定了嘲弄和讽刺的基调。上边的三种译法, 都没有准确地识别出原文的风格标记, 所以在保持原作风格上来讲是失败的。而应该翻译成:“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即: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是必定要娶太太的。”这样原文中先庄后谐的句法风格形式得到保存。 (88)

再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女主人公黛西是个虚情假意、冷漠无情的人, 说话夸大其辞、矫揉造作:

“I’m p-paralysed with happiness.”

“我高兴得瘫……瘫掉了。”

尼克初次拜访黛西时, 黛西故意用带点结巴的话 (重复字母P) , 来表现出她的激动和喜悦, 原文活脱脱地描绘了黛西的虚假和造作, 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译者抓住了原文的语言特点, 采用与原文最自然、最贴近的对等, 用汉语中的“瘫”对译原文的首字母重复, 用省略号对译原文的连字符。 (时波, 2007:113)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 要想保持原作体现的风格, 首先译者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原文的风格标记, 同时在翻译时, 要具有较高的写作技巧, 能够将风格较好地、较为完整地重现出来。然而, 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原作的风格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也不能完完全全地在译作中得到重现, 可身为译者,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地将原作风格相对完整地展现出来。

总之,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题材, 有其共同的特点。在翻译小说时, 也就表现出一定的共性。除了本文所讲的四个主要特点以外, 还可以从小说对话的翻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互文性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高健.翻译中的风格问题[J].外国语, 1995, (3) .

[2]刘必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3]时波.论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翻译——析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 .

[4]王兰.从红楼梦英译文看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7.03.

[5]王志清.本土文化干预下的近代侦探小说翻译[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7, (1) .

[6]徐颖.小说风格的保存——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谈《傲慢与偏见》风格的翻译[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6, (2) .

[7]朱徽.文学翻译基础[Z].四川大学, 2006.

篇4:敦煌壁画音乐的主要特点

敦煌音乐是因敦煌莫高窟佛教寺庙而兴起、兴盛的,但源自世俗音乐,故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现实社会生活的音乐情景。本文所谈是敦煌壁画音乐的主要特点。

敦煌壁画音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乐器类型多种多样,乐伎形式栩栩如生,展示出的乐舞场面宏伟壮观,形成了举世无双的风格流派,是国内外罕见的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史的博物馆,是中国音乐史、乐器史、佛教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十个特点:

1、独创性

敦煌壁画音乐具有独创性的特点。例如石窟壁画中的乐器图像达6000多件,打击、吹奏、弹拨、拉弦四大类乐器齐全,天乐、俗乐融为一体,乐伎演奏形式丰富多彩,大、中、小型乐队的演奏场面宏伟壮观。与其它石窟音乐相比,都没有如此的独创性,它开创了壁画音乐的先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流派,因此,不仅具有无可取代的观赏性,而且学术研究价值甚大。

2、开放性

敦煌壁画音乐,其产生、形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只要壁画需要,不管是中原、西域、本土音乐,大量吸取,广泛使用,这就大大地拓展了敦煌壁画音乐的路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容和风格。例如在开凿最早的第272窟(北凉)的壁画上绘制出从西域传来的曲颈琵琶,排列在显要位置,由天宫乐伎演奏,颇为引人注目。这是出现最早的一件西域乐器,可以看出开放性的良好开端。再如北魏和西魏的洞窟中,西域传来的箜篌运用得非常多,大都是系有七根弦的小型箜篌。可见当时箜篌的体积并不大,弦数也不多。七根弦的箜篌,与中国音乐的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七个音正好相合,二者之间的联系值得探讨。隋唐以后,箜篌的体积扩大了,弦数增多了,音域也拓展了,表现力也丰富了。这说明箜篌传到中国之后,已经演变成中国式的箜篌了。与此同时,中原乐器的阮咸、筝等和敦煌本土乐器的凤首琴、凤首阮、五弦花边琴等运用更为广泛,使开放性的特点更加明显。敦煌壁画音乐发展到隋唐时期,由于社会大开放,敦煌壁画音乐得到了大发展。

3、融合性

敦煌壁画音乐具有融合性的特点。既有中原音乐、西域音乐,又有敦煌本土音乐,从而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唯一性的敦煌壁画音乐风格流派。例如壁画上绘有众多的阮咸、琴、筝、瑟、笙、竽、埙、排箫等中原乐器,还有形制各异的曲颈琵琶、五弦、箜篌等西域乐器;更有稀奇非凡的五弦葫芦琴、曲颈阮咸、五弦花边琴、莲花琴、指板胡琴等敦煌本土乐器。这些乐器大都组合在一起演奏,有时是中原、西域乐器的组合,有时是中原、本土或西域、本土乐器的组合,也有的是中原、西域、本土三类乐器的组合,方法多种多样,效果各有特点。因此,敦煌壁画音乐不是单纯、单一性的音乐,而是中原、西域、本土三种音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融合性、多样性、综合性的音乐。

4、民族性

敦煌壁画音乐是一种民族性较强的音乐。敦煌地区自古以来,就居住着羌、氐、匈奴、鲜卑、羯、吐蕃等众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音乐,这些民族的音乐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了壁画上面。例如第275窟(北凉)双人吹角的供养人乐伎,就是身着少数民族的服饰,游牧民族的特征甚强。第297窟(北周)西壁一组载歌载舞的供养人乐伎,也是少数民族形象,二舞者双手举上头顶,扭腰出胯,形成S形,三乐伎分别演奏箜篌、曲颈琵琶、竽,为舞者伴奏,民族特色浓厚。另外,《西凉乐》是由中原音乐、龟兹音乐和西凉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融汇形成的。《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西凉乐》的影子在唐代经变乐伎中是有表现的。因此,敦煌壁画音乐可以说荟萃了众多民族音乐的成分,也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5、现实性

敦煌壁画音乐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当时社会现实音乐生活的折光反射。例如第156窟(晚唐)南北两壁下部各有一幅气势恢宏的出行图,其中的乐舞场面就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北壁下部是《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它由一百多人组成庞大的阵容。其中乐舞场面令人惊叹!四对击鼓吹角者乘骑行进在出行队伍的最前面,鼓角相闻,威武壮观。还有一组八人乐队和一组八人舞者,进行着精彩的表演。他们既独立,又配合,以欢快热烈的气氛表达出对张议潮节度使的歌功颂德的忠诚心情,这是敦煌壁画音乐现实性的佐证。南壁下部《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中的乐舞更加精彩。最前面的是杂技表演,一位表演者头顶着长竿,竿上有四位表演者巧妙表演,十分惊险。紧随其后的是乐舞表演,民间特色甚浓,特别在宋国夫人前面,又安排了一组乐舞场面,似在有意让其观看欣赏。乐舞服饰装扮,与当时现实社会人们的着装相似。这也是敦煌壁画音乐现实性的又一佐证。

此外,敦煌莫高窟开凿以来,寺庙里的佛教音乐活动不断,尤其是在释迦牟尼诞生日,达到了顶峰。这些都对敦煌音乐的形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篇5:领导干部主要特点

近年来,宁阳县纪委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涉及农村党员干部的各种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加强信访分析,探索工作规律,超前预测防范,促进各种问题的有效彻底解决,促进了农村基层的和谐发展稳定。

一、近年来群众信访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2004年以来群众信访反映问题的分析,群众反映农村党员干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9个方面:

1、个别村财务账目管理混乱,财务不公开。个别村收入不记账、下账不及时,隐匿集体收入,形成“包袱账”;个别村收支不清,有关占地补偿、集体土地承包费、宅基地审批收费去向不明,财务不公开;个别村频繁更换会计、出纳,致使村内财务管理混乱,村会计更换,账目不交接、不衔接,造成“断头账”现象发生;个别村基层组织不健全,村干部一人兼任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出纳三职,没有账目,形成一包糊涂帐。个别村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民主理财章由村支书或村会计保管,随用随盖。

2、集体资产处置情况不明。个别村未经公开竞标,低价处置集体资产(房产、树木、荒山、荒滩、砂资源等),随意租赁、拍卖集体土地,致使集体资产流失。

3、乱收费,加强群众负担。个别村借村民落户、审批建房之机,违规乱收费、多收费;各别村借机向群众收取集资、捐资,加重群众负担。

4、违反土地承包法,违规发包土地。个别村违反土地承包政策,超标准预留机动地,在未征求群众意见和招标的情况下,私自发包土地,引发事端;个别村干部为了花钱方便,甚至把超标准预留的机动地一次十年、十几年的时间承包出去,承包费交了、花了,群众要求把土地分下去,而承包户又不答应,造成矛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5、违法占用耕地。个别村违法占用耕地,乱批乱建宅基地,造成村庄规划、建设混乱,借机向群众乱收费、多收费,引发群众不满,这也给有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理带来困难,形成一些社会问题。个别村为了增加收入,违法占用耕地开沙场、建窑厂,违规发包土地,引发事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6、违反惠农、支农政策。个别村截留、挪用中央惠农、支农资金,如粮食直补款、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用来抵顶往来账,引发群众不满。近年来,县纪委每年都查处一些类似的案例。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上级惠农、支农的政策和资金也越来越多,政策的落实、资金的管理使用,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重点。

7、计划生育工作失职、渎职,造成违法生育。个别村干部工作不细致、不到位,造成一些村民违法生育、多胎生育现象,带来一些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8、自身经济不清、以权谋私。个别村干部贪污、受贿,吃喝挥霍浪费,侵占或变相侵占集体群众利益,个别村干部任职时间不长,集体的山林、房屋、河塘变来变去,都变到自己或亲属名下,在承包协议中明确规定,个人可以在河塘中采砂。

9、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激化矛盾。个别村干部工作中与群众发生纠纷,不属耐心说服解释,积极依靠、协助上级党政组织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而是与群众产生对立对抗情绪,激化矛盾,酿成群体性事件,有的甚至与社会不法人员联系,威胁殴打群众,打击报复举报人,致使矛盾进一步升级。

二、群众信访活动的主要特点

1、信访形式的多样性。由于个别信访反映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个别群众的信访活动呈现多样性,在反映自身利益诉求时,采取信访的、行政的、法律的、舆论的等形式,多管齐下,以求受到重视;而个别基层干部激化矛盾,威胁、打击报复举报人,给问题的处理解决,带来难度。由于多种原因,个别群众反映的问题较长时间内没有依法依纪处理到位,群众信访不断,形成重复越级上访,乃至缠访,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2、信访产生的“两极性”。经过近年来的排查分析,农村涉及村干部的信访问题多集中发生在两类不同情况的村。一类是基层组织建设比较薄弱、村干部不健全的村。这类村基础差、底子薄,村内派性斗争比较严重,一些新当选或勉强当选的村干部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投机取巧,工作失职,违法办事,很容易被有对立情绪的群众盯上,向上级举报。另一类是个别红旗村、强村。这类村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在村内长期任职,各项工作在乡镇位居前列,有的在县里还比较有名,但村干部作风武断、霸道,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造成与一些群众的矛盾越积越深,在加上在村里长期掌权,个人廉洁方面存在问题,矛盾一旦爆发,便不可收拾,村干部必定倒台。

3、信访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一些村干部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如果方法不当、作风粗拉,将导致矛盾激化,而矛盾的对立对抗,群众直接到上级反映。对于涉及一些群体性利益问题,如土地承包、占地补偿、库区移民补贴等,如果处理不公、违法办事、政策宣传引导不及时、不到位,再加上一些人为的派性因素,往往引发群体性事件。

4、信访活动变化的规律性。近年来的信访工作实践表明,信访量在一定时期突然增多,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一是村两委换届。村两委换届后,一些上台村干部审查前任村干部帐目,下台村干部反映在任村干部问题,新当选村干部之间的磨合又产生一些问题。二是乡镇党政主要了领导集中调整时期。个别乡镇党委主要领导调整后,一些问题集中集中暴露,一些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信访问题相对集中发生。三是重要节日或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这突出表现在春节期间,一些打工返乡人员集中反映问题,全国“两会”期间,个别信访老户择机上访。另外,一些信访问题在一定时间内呈区域性分布,如个别乡镇在一定时期内分别较为集中反映农村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等问题。

三、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政策公开透明,信访渠道畅通。农村税费改革后,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均在媒体中进行公开,透明度增加,监督电话随之公布,一有风吹草动,群众便可反映。

2、反腐倡廉力度加大,群众格外关注。对于媒体曝光的一些涉及村级事务的典型案例,群众容易对号入座,寻找村干部问题。对于基层查办的一些案件,由于群众的关注,往往会波及相邻有类似问题的村庄,产生连锁反映。

3、一些村干部自身存在问题。由于村干部素质的不平衡性,一些村干部当干部动机不存,不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而是出于个人家族或少数人利益的考虑,以权谋私,办事不公,违法施政,侵占集体或他人利益,逐步走向村民对立面。

4、信访人自身利益受到影响。尽管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深层次原因是信访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或影响,通过向党委、政府反映村干部问题,促进自身问题的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

5、个别基层单位处理信访问题欠妥。出于对基层实际工作的考虑,个别乡镇处理信访问题时,担心处理一个村干部,会波及其它村,影响面上的稳定,因此,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久拖不决,不能依纪依法处理到位,群众失去信任感,越级到上级反映。

四、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1、加强基层基础,抓好预测防范。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超前谋划,做好村两委换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一些有不稳定倾向的红旗村、强村,提前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有了问题再去处理,给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大局稳定。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监察员作用,加强村级“六监督”(廉政监督、政策监督、财务监督、重大事项监督、党务监督、信访监督),完善信访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化解矛盾纠纷。

2、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村务公开和农村财务管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施“阳光村务入户”工程,实行工作职责、涉农政策、重大事项、财务管理、审批事项、监督反馈“六入户”,将监督内容公开到各家各户,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按照村级工作“双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健全民主理财制度,规范农村集体收支程序,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强化对农村财务的审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不变形。

3、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好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农村税费改革后,有关乡镇干部要切实转换角色、为农村基层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指导农村干部依法办事,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土地管理和乡村建设部门,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协调、衔接沟通,避免乱批乱建、违法占用耕地建房现象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村级化解和解决土地承包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效维护农村稳定。

篇6:论唐卡的主要特点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艺术类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 要:从西藏唐卡的发展史的发生、发展历程看,外来多种文化和教派势力两方面对其影响巨大。唐卡发展成今天这番模样,与其独特的内部形式有着密切联系。在历史漫漫长河中,汉藏交流是有相当的渊源的,在绘画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交融。如果只将目光停留在唐卡上,无法全面的分析其特点,若以汉地宗教绘画做对比,则不难发现唐卡的异样光辉。在藏汉两地文化不断交融的同时,两者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影响着他们今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唐卡 汉地宗教艺术 特点

一、绪论

宗教艺术的 特点是这种艺术不但具备宗教色彩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是有浓郁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唐卡(Thang-ga)是藏传佛教中特有的宗教艺术的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其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佛事活动,百姓婚丧嫁娶。①经历了近千年时间的洗礼,唐卡题材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有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外,还延伸出了画传、民俗说唱图、天文历算、藏医用的唐卡挂图等,可以说唐卡真可谓是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纵观历史悠悠长河,笔者认为7世纪,随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将汉地文化及佛教带入藏开始,唐卡也随之兴起。只是在当时唐卡处于萌芽状态,受外来元素影响颇多,本土绘画尚不成熟,唐卡的概念也相对模糊,但这一时期是致关重要不容忽视的。11世纪到13世纪唐卡的形式日趋明朗,13世纪末到15世纪是唐卡的鼎盛时期,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涌现出众多流派,流派之争甚是激烈,经过不断的斗争,17世纪中叶最终确立了唐卡的“标准式样”并沿用自今。

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二、多元文化的影响及自身的吸收

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分两个历史阶段,藏文史籍一般称“前弘期”和“后弘期”。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约2百年为前弘期,这一时期,佛教在吐蕃还是一种外来宗教,它在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的斗争中发展起来。②]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中原汉地等均对唐卡绘画风格的发生发展到最后成型都有着重要影响。

实际上,唐卡从未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在严格的教规和造像度量的制约下,师徒之间一代又一代传诵着唐卡绘制的奥义,并不断遵守古老的制像法则。在这传播过程当中,只是新的外来文化与本民族特质不断互相交合,在这种潜在运动中,绘画风格缓慢又不间断地在改变着。在各时期中都有着不便归属的派别、不便介定的样式,甚至可说更有介于两种或更多风格之间的类型。

但是我们来看看汉地宗教艺术的发展。非常明显的,汉地宗教艺术在吸收外来影响的同时,又逐渐有了中原地区人民喜好的转向。比如原来印度佛经里的“尸毗王”、“萨埵那太子”的故事,虽然有慈悲施舍的内容,也曾经感动过很多汉地的画家,可是画家们还是觉得那些故事有些残忍。汉地宗教的画家喜欢祥和的画面。他们觉得宗教给人的应该是喜悦和幸福,不应该太强调血淋淋的场面。所以从唐朝以后,汉地宗教艺术家越来越多的是绘制美丽的菩萨。菩萨具备和佛一样的智慧和道德。

三、神圣不变的格式化

唐卡从产生开始便处于一种次序的网络中。后弘期早期出现了翻译佛经的高潮,《度量经》就是在此时翻译成藏文,并迅速在藏广泛传播,最终成为造像遵循的唯一法则。③从某一方面说,这是确立了审美规范,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大大限制了创作发挥。15世界上半叶,“三经一疏”,他们对神佛魔怪造型的尺度、相法、形态、手印、标帜、坐位以及相关问题都作了明确规定,随着一代又一代画师的磨砺与总结最终形成今后唐卡绘制的基本程序法则。值得一提的是,在《度量经》中还强调了佛像造型失准,比例不当的恶果,称“长度尺度量不足,灾难降临家乡毁。”“如果腹肚不鼓圆,五谷歉收年年减”④等等。很明显的,在后来的藏族理论著作中依旧沿袭了《度量经》的威慑、恐吓办法来维护理论的权威。以至于17世纪中叶唐卡的“标准式样”确立后便一直严格遵守自今。

虽然汉地宗教绘画也有一定的制度和法则,但并没有绝对必须服从的,这给汉地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无处不在的巫术色彩

在佛教传入藏以前,西藏有自己的本土信仰——苯教。(时间上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至佛教传入吐蕃之前)苯教是西藏的本土宗教,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苯教信仰巫术、崇拜图腾。在漫长的文化融合中,佛教、苯教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巫术的概念,在西藏有关绘画的起源传说中也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上一篇:“十佳操作能手”先进事迹下一篇:安全教育演讲稿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