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2024-07-10

锅炉课程设计感想(精选9篇)

篇1: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历时两周的锅炉课设结束了,两周里我和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相互合作,基本完成了应有的设计任务。回首这两周的设计,遇到过困难,更收获了知识和方法,无论锅炉知识还是工程计算的领会都在课设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一、巩固了锅炉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在上个学期的锅炉原理课程中,我们了解了锅炉的结构组成和相关知识,对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的相关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到电厂参观实习给了大家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而这次的课程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以计算的形势,让我更加清楚的掌握了锅炉的结构,第一次将各个部件之间的烟气流程与介质流程全面的融汇在一起。向实际锅炉的运行计算工作走进了坚实一步。

二、体验到合理方法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科学的方法。

在整个设计中需要计算上百个数据,涉及到计算,估取,查图,查表等各项工作。既需要个人理解,更需要团队合作。在团队里,我们进行了分工,将参数查取,数据计算和文档编辑分给个人计算,提高了效率。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excel表格的使用,在初期我们用计算器完全人工计算,效率低下,特别遇到需要根据误差更改假定值,数据还需要重新计算,让我们的负担很大。后来使用excel表格后我们效率大大提高,这让我清楚的认识到科学的方法的和合适的选择计算机辅助工具的重要性。

整体来讲,这次课设让我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后我将更注重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为将来融入实际的工程设计或运行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以前就听往届的学长提起,锅炉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过程,而且是在三个礼拜中完成,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做锅炉课程设计的时候,我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我们今年比较特殊,因为往年的设计,学长们要自己查阅表格,自己输入公式,甚至还好自己设计表格,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大多了,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集中精力进行锅炉设计,对于哪些繁琐的查表,输入公式等的工作,我们可以不用做,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课程设计的压力。

在拿到了自己的锅炉课程设计的题目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书,开始进行锅炉设计,感觉对于整个过程设计比较迷茫,是按课本的模版进行设计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参考书本上的。但是由于煤种的不同,所以到了进行校核数据时总会发现误差有时候比较大,我就只能修改表中能修改的数据,来减少误差。为了减少盲目性,我将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还把锅炉原理的相关章节也看了一遍,力求明白整个设计的原理,这样对于修改误差就有比较大的帮助,提高了整个锅炉设计的效率。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发现如果紧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因为在整个设计过程,出现了问题,这时就应该问问老师,问问同学。如果不问的话,你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本来时间就不多的短学期上又加重了自己的负担。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很多关于锅炉课程设计的知识,这

为我将来工作提供了帮助。我明白了,在整个锅炉设计中,进行热量分配是很重要的,你投入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煤时,你输入炉膛的热量就已经确定了,所以如果炉膛吸热量过多将导致后面的吸热器的吸热量减少,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所以如果热量分配得当,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你将会比较顺利,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改变吸热量一般是通过改变吸热器的出口温度或是改变受热面积,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或是两种方式想结合,这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篇3: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随着集中供热事业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思路不断涌现并贯彻体现在工程设计中。作为工程主持人、项目负责人, 下面我就我单位设计的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获奖项目 (利用日元贷款—内蒙古大气环境改善项目) 呼和浩特市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巴彦热源厂工程, 汇报一下自己的粗浅感想, 对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设计中的一些技术创新问题做一简单的交流介绍。

本工程为内蒙古大气环境改善项目, 利用日元贷款实施。本工程于2010年开始建设, 2011年逐步投入使用, 在节能、环保、保障供热系统安全性方面体现出以下独特优势, 当时在内蒙古自治区尚属首家, 在全国也处于领先水平。

1) 率先在大型燃煤锅炉房设计中采用一台锅炉配置一套除渣系统, 杜绝了整体事故概率, 保障了供热安全性。

2) 采用区域锅炉房二级循环泵系统, 同时对较远区域热力站设置分布式变频泵系统, 节能效果显著。

3) 应用高效的脱硫除尘系统。脱硫除尘系统采用室内封闭设计, 干式除尘器除灰采用湿法处理, 环保效益突出。4) 配备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节能环保, 安全可靠。

2 项目概况

由于呼和浩特市的燃煤大多为热值低灰份高的煤种,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一般在3700~4200k J/kg, 干基灰分25%~32%, 所在地区冬季多风,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17℃, 采暖期长为6个月。这些客观条件、特殊情况导致了以下问题。

首先, 采暖季风多风大, 如果除尘装置采用室外布置, 用传统的刮板机加斗提集中处理的方式, 大量干细灰在转运过程中稍有疏漏, 极易造成灰尘二次污染, 达不到应有的环保效果。其次, 第二级湿式除尘脱硫装置在室外布置的情况下, 在寒冷地区容易发生冻结, 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传统供热系统还存在如下常见问题:由于热负荷在采暖季是动态变化的, 实时热负荷约在最大热负荷的27~100%之间变化, 而单级泵系统由于受锅炉限制, 流量调节范围在锅炉额定流量的70~110%。在负荷较低时, 只能将高温水锅炉按低温水锅炉运行, 流量加大;流量加大的同时供热系统 (锅炉房、管网、热用户) 的压力损失将会大大提高;造成水泵功率成倍增加和电能的严重浪费。多台锅炉共用一套除渣系统, 除渣系统故障时, 会导致所有锅炉停运, 影响供热安全。

3 工程技术创新

针对常见问题及实际情况, 本工程在设计中贯彻诸多先进理念, 体现出在节能、环保、保障供热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1) 由于燃煤热值低、灰份高, 会导致锅炉房耗煤量增大, 灰渣量大, 尤其是宜漂浮的锅炉细灰增多, 造成锅炉输煤、除渣、脱硫、除尘等设备工作负荷增大。如采用传统的多台炉联合使用一套除渣系统的设计方式, 除渣设备工作荷载过大, 加之设备产品质量和运行维护等多种原因, 宜发生故障, 一旦除渣设备的任何部位停运都会导致所有锅炉无法运转。以本工程为例, 供热面积为呼市西北区域近700万m2, 容易造成重大事故和影响。出于以上考虑, 本工程设计改变了过去几台炉子集中使用一套除渣系统的设计方式, 变为一台炉子一套除渣系统, 任何一套除渣系统出现问题, 都不会影响其他锅炉的正常运转, 供热安全性、可靠性都有保证。目前, 东北地区已有大型锅炉房采用此种设计理念。如黑龙江大庆银浪热力4X70MW锅炉房。

2) 本工程应用了区域锅炉房二级循环泵系统, 同时对较远区域热力站采用一级网分布式变频泵系统。

二级循环泵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都是系统的设计流量, 只是扬程的选择不同;热源泵只考虑热源内部的阻力 (包括锅炉本体的水阻力及锅炉房管线及附件的阻力) ;热网泵要考虑热网及用户 (热力站) 在最大流量下的阻力。热源泵可以选择工频泵, 大、小泵匹配, 热网泵则应按变流量调节选择变频泵[1]。

锅炉房循环泵的流量按锅炉额定流量选择, 其扬程按锅炉在额定流量下的水阻力加上锅炉房的管线及附件的阻力确定, 不必增加富裕压头, 可一炉一泵, 也可两炉一泵或多炉一泵, 视供热负荷的发展情况和供热运行的调节模式而定, 采用工频定流量运行。锅炉房循环泵只负担满足锅炉运行时额定循环水量的输送, 其扬程仅克服额定流量下的锅炉水阻力加上锅炉房管道及附件的阻力, 流量和扬程均不考虑富裕量。

热网循环泵的流量按系统供热负荷计算的最大流量考虑, 其扬程按热网及用户在最大流量下的阻力加富裕压头选定。为适应间供系统一次水需要变流量和直供系统实施分户计量的热用户能主动调节的需求, 采用变频变流量运行。水泵台数也是根据供热负荷的发展情况及运行调节模式而定, 容量可大小匹配。

热源循环泵与热网循环泵的入口通过均压管相连接, 当热网循环泵运行流量小于热源循环泵运行流量时, 热网回水在均压管与锅炉部分供水混合后, 全部流向热源循环泵入口。对于不同的运行工况, 通过改变均压管中的水流方向, 就能自动实现二级泵不同循环流量的协调与均衡[2]。

本工程锅炉房循环泵共设计为4台, 参数Q=1200m3/h, H=18m, 为工频泵。热网循环水泵两大一小, 参数Q=2550m3/h, H=60m, 2台;Q=2550m3/h, H=60m, 1台, 为变频泵。

对于末端热力站, 采用分布式变频技术, 通过加设加压泵, 减小外网循环泵扬程, 以达到节能目的。

从运行统计看, 采用二级循环泵的供热系统比相近规模采用单级循环泵的供热系统综合节电15%, 若仅以循环水泵统计, 节电将更多。

3) 由于本地煤种原因, 燃烧后产生的细灰较多, 若采用传统的刮板机加斗提集中处理的方式, 采暖季风多、风大, 设备如果稍有疏漏, 极易造成扬灰遍地。为防止此种情况出现, 本设计将多管旋风除尘器、引风机、湿式脱硫除尘装置封闭于室内, 避免了以上扬灰情况出现。

同时, 对多管旋风除尘器落下的细灰也采用湿法处理, 由于该部分细灰宜漂浮, 在多管旋风除尘器下设置螺旋除灰机 (绞笼) , 再增加双轴搅拌加湿机, 将湿灰送到除渣系统的斜段板链上。

4) 采用了高效的脱硫、除尘系统。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 本工程采用炉后除尘脱硫, 采用干法除尘+湿法脱硫方式。烟气出锅炉后先经干法多管旋风除尘器处理, 由引风机抽送至湿法脱硫塔, 经旋流板塔处理后, 烟气由烟囱排入大气, 排放有害含量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干法多管旋风除尘+湿法脱硫除尘总效率>98%, 湿法脱硫效率>85%。湿法脱硫用石灰石粉, 石灰石液的计量及调节由脱硫装置配备的仪器控制, 本控制可以与环保局的控制联网监督。

湿法脱硫采用亚硫酸钙脱硫除尘技术, 该技术主要采用旋流板作为脱硫反应的核心部件, 以亚硫酸钙悬浮液直接参与脱硫反应, 石灰再生亚硫酸钙间接参与反应 (也称钙-钙双碱法) 的全新工艺流程, 解决了目前大多数石灰湿法脱硫技术实际上没能解决的结垢、堵塞、风机带水等难以连续运行的难题, 改变了传统湿式石灰 (石灰石) —石膏脱硫工艺中高液气比、低ph的运行状态。旋流板亚硫酸钙脱硫除尘技术的液气比可控制在2.0 L/m3以下, ph控制在6.0~7.0, 大幅降低了投资和运行费用, 又确保了高效稳定脱硫。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除与除尘是同步进行的, 主要靠碱水与烟气充分混合后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 气液混合充分, 碱液浓度大, 相对的脱硫效率就高。由于旋流板脱硫塔筒体较高, 加上旋流板强化旋流作用, 使烟气在塔内旋转次数增多, SO2与碱性水雾有充分时间进行接触吸收反应, 得以分离净化。雾化质量高, 雾化细, 碱液与烟尘接触的面积大, 净化效果高。

(1) 主体设备

主体设备可采用钢制壳体, 内衬耐磨、耐腐材料, 也可采用麻石制作;设备内安装旋流板脱硫除尘部件和除雾器。该设备自下而上分为水膜除尘段、旋流板部件脱硫段和除雾段三部分。

(2) 工艺流程

全流程为两级净化系统。

第一级 (下段) :烟气经文丘里-水膜除尘段除尘后, 灰水经沉渣池澄清, 澄清水循环用于水膜除尘。

第二级 (中段) :除尘后烟气自下而上穿过旋流板脱硫部件, 与来自脱硫旋环池的亚硫酸钙悬浮液充分逆流接触, 脱除烟气中SO2并进一步脱除细尘。完成脱硫后的悬浮液绝大部分返回脱硫循环池, 少部分有控制地进入沉渣池, 并将生成的钙硫渣沉淀分离, 也可按物料衡算从返回脱硫循环池的脱硫浆液中 (即从回流管道上) 取一定体积的亚硫酸钙浆液送入氧化池, 并用空气将其中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钙氧化为石膏。新鲜石灰乳不断补入脱硫循环池, 以保证池内亚硫酸钙浆液的流量平衡和质量平衡。

脱硫后的烟气经除雾器 (上段) 脱水后, 从主体设备顶部进入烟囱排放, 也可设置副筒将烟气引至烟囱下部排放。

(3) 技术性能指标

(1) 对高排尘浓度的锅炉 (粉煤炉、沸腾炉等) , 除尘效率达99%~99.8%, 链条炉的除尘效率达98%~99%。

(2) 脱硫效率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设计, 脱硫效率达85%~97%。

(3) 林格曼黑度<1级。

(4) 脱硫除尘装置的总阻力1400~1800Pa。

(5) 本脱硫除尘装置的总投资和电耗比引进相同规模但只脱硫的装置低得多, 运行费用比国内同类产品低, 脱硫所需Ca/S=1.02, 脱硫费用0.14~0.2元/kg (SO2) 。

(6) 液气比1.0~2.0L/m3。

(7) 烟气含湿量≤8%。

5) 配备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

热网循环泵按照质量并调进行自动控制。根据实测的室外温度, 控制器 (根据室外温度调节热网循环泵的流量) 首先计算出热网循环泵的给定循环流量 (在整个供暖期间, 热网循环泵的运行流量在设计流量的30%~100%之间变化) , 并指令热网循环泵通过变频器改变其转速, 使其循环流量达到预期值。控制器在计算热网循环流量给定值的同时, 还计算出了热网供水温度的给定值, 以指导锅炉的运行操作。

热网循环泵按着自控系统的控制随着大气温度的变化实时变频、变流量, 换热站一次水实现了质量并调, 减少了热网循环泵的电耗, 也能配合用户的主动调节。同时在整个供热系统中配置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 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3]。

4 项目社会影响

在工程项目设计中贯彻诸多先进理念, 改变了燃煤锅炉房的传统除渣方式 (每台锅炉配置一套出渣设备) , 并将二级泵系统和分布式供热应用于工程中, 在节能、环保、保障供热系统安全性方面体现出独特优势。经3个采暖季的运行检验, 供热效果良好, 环境效益显著, 社会影响很好, 受到了社会各界、政府领导、供热界同行、建设单位的好评。

项目实施后民生效益显著、社会意义重大。本工程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标杆工程和样板工程, 获得供热界同行的赞誉, 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供热企业考察学习的对象;并受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春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那顺孟和;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秦义;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孙建华;呼和浩特市建委主任刘卫平;呼和浩特市城建委党委书记刘军等各级多位领导的关注和视察, 社会影响很好。

参考文献

[1]石兆玉, 等.循环水泵变流量调节及其在计量收费中的作用[J], 区域供热, 2003 (1) 1-4.

[2]谷晓波, 等.在供热锅炉房中二级循环泵的应用[J], 区域供热, 2007 (3) :37-39.

篇4: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关键词:锅炉设备及运行 锅炉原理 本科教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海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源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的锅炉专业(后来改名为热能工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几十年发展,我校热能工程专业形成了偏重于锅炉设计与制造方向的特色。因而,集锅炉理论、设计及计算为一体的“锅炉原理”课程始终是本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1, 2]。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锅炉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趋于减少,而火电厂等锅炉运行单位的用人需求趋于增多。此外,随着全社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日益重视,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能源科技服务企业。因而,为适应新形势下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2013年我校将“锅炉原理”课程的名称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对其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本文对这一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经研究,提出将64学时“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8个知识模块,各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1) 锅炉基础知识:锅炉概论、燃料、燃烧产物、烟气特性及热平衡。(4学时)

(2) 锅炉燃烧设备:层状燃烧、流态化燃烧、煤粉(制备)燃烧、油(气)燃烧原理与设备。(12学时)

(3) 锅炉受热面:水冷壁(炉膛)、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工作特性及设计,以及受热面烟气侧污染、腐蚀和磨损。(10学时)

(4) 锅炉水动力:气液两相流基础,沸腾换热及传热恶化,自然循环、强制循环、直流锅炉原理及工作特性。(10学时)

(5) 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单级受热面、锅炉总体热力计算程序,锅炉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锅炉典型布置及其特点。(4学时)

(6) 锅炉水处理:锅炉水质指标,水处理方法,工质侧腐蚀原理与防止,汽包锅炉炉水水质与蒸汽品质控制。(8学时)

(7) 锅炉运行:汽包、直流锅炉启动和停运,单元机组负荷调节及运行,煤粉炉制粉系统运行与燃烧调整,锅炉事故及其处理。(8学时)

(8) 锅炉技术专题讲座:超(超)临界发电及其锅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锅炉、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余热锅炉。(8学时)

2.教学内容设计说明及探讨

与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相比,本课程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

(1)充分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

因已有“工程燃烧学”为“锅炉原理”的前修课程,因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不再专门介绍基础燃烧理论,但强调以燃烧理论为基础深入讲解各类锅炉燃烧设备的技术原理和工作特性。此外,鉴于与能源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我校设置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一般都会选修此课程。因此,在本课程中不再介绍“燃烧污染物减排与控制”相关内容。但对那些属于锅炉重要工作过程,而在其它课程中未有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如锅炉水动力模块中的气液两相流),仍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以使教学内容具有与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深度。

(2)减少锅炉设计计算方法的学时,从而拓展课程知识面。

随着本科专业向宽口径培养方向的推进以及对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日益重视,专业课课时不断减少。需对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在少学时条件下仍保证专业课程的培养质量。为此,本课程大幅减少了锅炉热力计算的学时,只在锅炉总体设计与布置模块中用2学时讲授其基本计算原理、特点及程序。在后续的实践课程“锅炉课程设计”中,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一步领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由此,可节余出一些课时用于拓展课程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并完成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

(3)拓展和强化了锅炉水处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我国是极度缺水国家。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过程都会耗水,与锅炉设备密切相关的火电行业更是所有工业行业中的第一耗水大户。因而,笔者认为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工科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必需的水科学知识和水处理技术。然而在多数院校的本专业培养计划中,未有设置“工业水处理”相关课程,我校亦是如此。为此,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大了锅炉水处理模块的教学学时,以期以锅炉水处理为载体,深化学生对水科学和水处理技术的认识。

(4)拓展和强化了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教学内容。

在我校以往的“锅炉原理”教学中,有关锅炉运行的教学课时较少(一般为2~4学时),因而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了解不深,知识面也较窄。正如“引言”中所述在新形势下,本课程教学中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和强化锅炉运行及事故方面的内容。为突出这种变化,课程名称由“锅炉原理”改为了“锅炉设备及运行”。同时,授课内容也由以往的“锅炉启停及运行”,拓展至了“锅炉调整和锅爐事故”。

(5)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以拓展学生视野。

随着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可持续能源研究的兴起,与之密切相关的锅炉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为使学生了解锅炉技术的典型应用和最新进展,在本课程中增加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讲授四类典型的主流锅炉技术。该模块主要讲授各专题的关键技术与最新进展,对教师的授课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3.总结

本文对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64学时本科课程“锅炉设备及运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必要的设计说明和讨论。新的“锅炉设备及运行”教学内容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内容衔接,避免了不同课程重复讲授相同或相似内容。同时拓展了课程知识面,强化了锅炉水处理与锅炉运行方面的教学内容,新增了锅炉技术专题讲座模块。这些尝试对相关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锅炉原理”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波.浅谈“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电力教育,2011,(211):196-197.

篇5: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将近两个多星期的学习,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课程设计,锅炉课程设计对我们专业的学生来说好比吃饭的筷子一样!同时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我未来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更正作用!

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学习,我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课本上角落里的知识也被带入我的理解中,此次我们主要进行校核计算,但进行锅炉的辅助计算时还好,不需要校核,但进行到锅炉受热面校核计算时感觉计算量巨大,对原理的掌握不够透彻,导致很多计算不知缘由,不知此公式如何得来,从何处得来,这是万万不行的,每次校核失败后,都要重新估计出口烟气温度,以计算出新的对流吸热量,然后结合传热方程式进行校核,此过程进行时间较长,涉及数据较多,但也是最锻炼能力的地方。通过的课程设计的学习,我具体了解到了某些受热面大致的漏风系数,了解到了如何计算炉膛表面积,如何计算炉膛的体积,记得在查表是不知道如何计算壁面温度,还好及时请教了老师,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再次表达感谢!

由于我们用的是徐州烟煤,此煤种含碳量高,导致了着火推迟,所需着火热过大,所以炉膛出口温度会比其他煤种高一些,对于高温辐射受热面和高温对流受热面的挑战极大,最终通过合理分配减温水流量叫问题化解。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只想说,我知道的太少了,我了解的太少了,我的能力还太差了,在锅炉学习的漫漫长路中,我连大门都没打开

通过锅炉课程设计,不仅对我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对我对待问题的态度上也有很大的帮助,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习,我在知识上永远都是只走出一小步,永远不要认为任何问题的简单。任何的问题都要细致的分析,任何问题都要精确!

篇6: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要设备之一,是电能生产的动力来源。《电厂锅炉》课程是高职高专动力类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

一、课程设计思路

多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锅炉》课程组根据现场调研、现场专家讨论和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对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具有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握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以“CBE”理论的DACUM方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含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电厂锅炉》课程以锅炉机组检修与运行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工作任务,将实践操作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设计了锅炉燃料特性测试实验、热装配检修实训、机组运行仿真实训和现场运行实习等关键教学环节,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能在火电厂、火力建设公司、企业自备电厂或动力分厂从事火电机组安装与检修、机组设备运行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较高职业素养,较强社会适应性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锅炉类专业岗位需求:锅炉本体检修、管阀检修、锅炉安装、锅炉辅机检修、锅炉运行、机组集控运行等。

电厂锅炉后续课程:热力设备安装检修、单元机组集控运行。

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的国家职业标准、现场调研以及现场专家对专业需求研讨,电厂锅炉构建了包含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的课程体系。

在锅炉课程体系构建中,课程设计主要以锅炉检修和锅炉机组运行为工作任务,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电厂锅炉理论教学的同时,锅炉热装配实训同步开设,分等级锅炉机组仿真运行实训陆续展开,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切实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体现我校“能力目标型”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内容确定

理论模块内容主要有:锅炉燃料及特性、锅炉热量平衡、锅炉制粉系统、锅炉燃专业烧系统、锅炉汽水系统、锅炉运行及事故处理等;

专业拓展模块内容主要有: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系统、锅炉燃烧与调整、超临界锅炉技术;

专业实践能力模块内容主要有:锅炉管件装配,锅炉阀门装配,弯管工艺,200MW、300MW、600MW煤粉锅炉机组和135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仿真运行操作,电厂运行实习等。

四、课程特色

在多年积淀和不断创新的基础上,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锅炉》课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我们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干两支”式的课程体系结构、“一体两翼”式的课程内容、“学练结合、知能并重”的教学基本方法。

1.“一干两支”的课程体系结构,即以理论课程为主干,运行实训、检修实训为两支,体现了“岗位导向性”特色,实现具备锅炉检修与运行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课程内容以传统锅炉技术为主体,打好专业基础;同时跟踪技术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两种新型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直流锅炉——技术为两翼,为课程插上腾飞的翅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在国内同类课程中独具特色。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清洁燃烧设备,2002年进入国内主力发电厂,我校于2000年即开设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并完善了课程体系,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首创性,并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超临界直流锅炉是最新一代主力电厂锅炉设备,可大大降低发电煤耗,2002年开始在国内大规模建设。我校于2004年开设了《超临界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并完善了课程体系,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以传统锅炉为主体,以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直流锅炉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式课程内容体系,使本课程具有显著的“先进实用性”特色。

3.火力发电厂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如锅炉运行值班员既要掌握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等,所以学生要求达到“知识、能力俱佳”,单纯技能型人才无法很好胜任岗位。

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并重”的“两轮驱动”模式,学练结合,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步提高,体现“知能并重”的特色。

知识学习主要通过理论课(锅炉设备及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或超临界锅炉技术、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进行,共约150课时(84+28+28);

技能操作训练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电站运行仿真实训、电厂生产实习、热装配实训)进行,共约224课时(84+84+56)。

四、教学队伍情况

电厂锅炉课程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有4名来自电力行业的兼职教师,专任教师75%为“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有博士(含在读)、硕士学位和具有现场经验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均为教学骨干;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配有辅导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学历结构:博士(含在读)1人,占10%;硕士4人,占30%;本科9人,占60%。

年龄结构:50岁以上2人占,8%;40~50岁6人,占42%;30~40岁6人,占42%; 30岁以下1人,占8%。

学缘结构:(1)在15名组员中,清华大学毕业1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1人,华北电力大学毕业4人,华中科技大学毕业2人,重庆大学毕业2人,长沙理工大学毕业1人,中国矿业大学毕业1人,其他院校毕业2人。(2)在15名组员中,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毕业13人,与热能动力工程相近专业毕业2人。

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助教1人。

双师情况:该课程组具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共10名,占75%。

学校人事部门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本课程的兼职教师来自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开封京华发电有限公司,河南省投资集团郑州新力发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等单位。聘任的这些兼职教师都是多年从事火力发电运行、安装、检修方面的专家,他们主要承担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辅导和讲座,参与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和教材编写。兼职教师共4人,占教师队伍25%。

五、实践教学条件

电厂锅炉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且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状况。编写了热装配实训、锅炉专业实训、锅炉仿真实训、运行实习、顶岗实习的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等,完善了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根据电力行业发展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建立具有工学结合的,有显著现场氛围的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包括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也包括现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条件完备,教学环境先进。

(一)建立热装配实习基地和洁净煤燃烧中心

热装配实习基地可开出多级离心泵检修、阀门检修、管件配置、管件装配和弯管等6个实训项目,洁净煤燃烧中心可开出循环流化床锅炉临界流化风速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物料循环系统调整、锅炉空气动力场测定和烟气脱硫系统测试等4个实训项目。这些项目的开设与现场结合紧密,实现实训场所现场化的目标。

(二)建立全范围仿真的电站仿真培训中心

由于电力行业对安全要求的特殊性,在校学生难以操作真实的现场设备运行,因此仿真系统的建立尤其重要。先后建立了135MW锅炉机组、200MW煤粉锅炉机组、300MW煤粉锅炉机组和600MW煤粉锅炉机组的仿真系统,这些系统完全按照现场运行控制的要求建立,仿真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室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学生通过大量的仿真演练,提高了操作技能,为进入现场操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等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郑州热电厂、开封火电厂、新乡火电厂、首阳山电厂、丹河电厂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实习基地机组类型众多,先进技术应用广泛,现场人员素质较高,使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六、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设计上,按照平行递进的原则,把实践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均为检修与运行平行推进,同时三个阶段分层次递进。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增大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培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满足学生进行本课程全方位、不同层次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推行双证书制度。

1.电厂认识实习安排在校内认识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采用录像教学、现场教学、模型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电厂生产过程。

2.热装配实习安排在具有典型现场氛围的校内热装配实习基地进行,由具有多年现场丰富经验的专任教师指导。采用实物讲解、操作示范和实际检修操作的“教、学、做”一体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检修工艺的理解和检修操作技能的规范。

3.锅炉专业实训 安排在实训专业教室进行,专任教师指导。采用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吻合的要求指导,分析案例,为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

4.机组仿真实训 安排在具有全范围仿真、模拟现场集控室功能的电站仿真培训中心进行,所有指导教室均具有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采用电厂规程操作演练、局部过程演示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全面掌握不同类型机组运行过程及事故处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电厂运行实习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采用现场教学,现场观摩、跟班运行等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在仿真实训的基础上,与实际现场结合,深入了解现场运行模式和现场运行要求。

6.顶岗实习部分学生根据现场需要实行顶岗实习,主要由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主要由设备检修、维护与运行监督。

篇7:课程设计感想(共)

终于,一个多月的课程设计完工了。现在回想起来,那努力奋斗的情形仍历历在目。我们倾注的汗水得到了回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受益匪浅。

难以忘怀画图时一站就是一天的那股干劲和每画完一张零件图之后的激动之情。从开始的草图、零件图到最后的装配图,无论是基本的框架边幅、尺寸的量取还是公差要求、技术要求,我们都尽量做到少出差错,始终牢记细心这个宗旨。

课程设计期间,我们学习了测绘知识和CAD绘图软件,并懂得了如何使用机械工业字典。在测绘课上,我们依照老师的讲解,自己动手操作,基本上掌握了测绘知识和测绘技巧,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工程制图知识,培养了一定的零部件测绘工作能力和设计制图能力,为后续的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课程开设的“课程设计”和“专业毕业设计”等科目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工作。通过对CAD的学习,我们也能用它画出一些基本的图形,并了解到掌握制图软件对一名设计工作者的重要性。

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装配图的画法。面对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一项,我们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一张A1的装配图,画了一天多,后来又改了不下三次,还不算标题栏的内容。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使我对团队合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并使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没有组内各成员的合作,进展也不会如此快,也正是组内个成员的互相提醒监督,才避免了许多错误。

篇8: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作为热源设备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锅炉结构,燃料的燃烧计算,锅炉热平衡,锅炉内部循环流动与汽化过程,受热面的传热计算,通风计算,锅炉房工艺布置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进行供热锅炉开发设计及锅炉房工艺设计等工作。《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概念多,设备多,原理抽象。通过讲授《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笔者深深体会到:仅仅依靠目前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学生记笔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进入到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去,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别说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实际经验的掌握。而且,该课程目前没有安排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如果选择锅炉房工艺设计方面的内容,容易将曾经学的知识与目前的设计严重脱节,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但我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都安排在《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开课之前,虽然学生都去锅炉房看过设备,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还没有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实习的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活动,等到开始学习这部分课程的时候,实习的时候看到的东西早已经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1.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锅炉作为供热热媒的来源,通过供热管线系统被输送到热用户。按目前的教学内容及实践看,学生只能掌握锅炉的一些基本理论,对一些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掌握应用的内容,比如锅炉房工艺布置、水力工况分析以及供热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不熟悉。从毕业设计中反馈出来的信息发现,学生在锅炉房工艺设计中缺乏全局的系统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也比较欠缺,管道之间的连接没有感性认识,绘图都是凭空想象,很不规范。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完善该课程的各个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从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入手,在常规多媒体课件文字展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比如,针对第一章中“锅炉的基本构造”部分,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叙述各个部件及功能,而是与Flash动画相结合,将锅炉的各个部件及组装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介绍目前锅炉发展的趋势,把本课程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内容介绍给学生,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通过视频及动画手段,把“第一现场”带到课堂,既形象又节约资金。其次,这次课程改革将增加《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在过程设计中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对课程教学中不容易阐述清楚的工艺系统及流程进行设计,通过锅炉房工艺流程的设计及各部分的设备选型,可以让学生将课程的各个章节融汇贯通,全面了解。

2. 改革课程性质及评价机制。

目前我校的《锅炉与锅炉房设备》为专业基础选修课,课程成绩不会影响学生的毕业绩点分,所以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极不认真,认为只要能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即可。对作业采取敷衍的态度,稍有难度的题便放弃不做。当毕业时这部分学生如果分到了锅炉房设计的题目,便出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此次课程改革将从教学计划调整入手,改变该课程的性质及考核方法,将该课程调整为专业必修课,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起来,同时更新观念,通过扩大评价内容,采取灵活的评价手段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加大平常考核的力度,将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测验,讲解较为复杂的工艺系统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热力系统,并将这些作为最终成绩重要的一部分来考核。

3. 建立校内外认识、实习基地。

根据锅炉课程的特点,在校外寻求合作,建立两个认识、实习基地。一是与锅炉的生产企业合作,可在课程开始后的前几周进行一次锅炉部件的生产观摩,让学生了解锅炉设备各部件具体形状,理解锅炉燃烧的原理,再回到课堂上与理论相结合,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二是锅炉安装企业,让学生了解锅炉的各个部件是如何安装在一起,组成锅炉系统的,使学生对锅炉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有个直观深入的观察和认识;三是充分利用校内的锅炉房资源,与学校后勤相关部门协商,让学生参加实际锅炉运行,深入观察、学习,使学生掌握锅炉房设备运行中的各个工艺过程,为锅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作为建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应该根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目录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几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学改革要取得全面的、实质性的效果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还需进一步探索并总结经验。

摘要:依据《锅炉与锅炉房设备》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教学实践, 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与分析, 指出了目前我校《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必须从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知识结构, 改革课程性质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锅炉,考核方式,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篇9: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也一样,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

1. 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

学生从初中进入技校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技校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技校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因此我在备课时,除了教材之外,找了大量的与实际需求相关的案例充实课堂教学。

2.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3DS MAX是一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在上一个学期中,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操作的技巧性与熟练性还有待于提高,所以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讲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重复与巩固旧的知识,力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因此,教学的起点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上机操作的训练,循序渐进以求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一方面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各个击破,以加强教学环节的严密性。更重要的是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验证,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就像是一名剧本的编写人员一样,把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充满吸引力的案例当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计算机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进行推演。另外,在每一小节课程讲解完后,及时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出一些填空,选择,或简答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新课讲解,第二个例子是自己创意,第三个例子,综合运用名科知识,展示一个自己的作品。综合运用3DS MAX,AUTO CAD,PHOTOSHOP三个软件,最后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教师从主导作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导与引导相结合。从教学的不同阶段来看,初期,学生常常要教师领着学;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学;最后,教师看着学生学。

二、讲课

讲课是传道授业中的重要环节。在讲课中,首先明确任务,把要做的课程设计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其次,注重讲授方法,层层分析。要做出这样的作品,需要的知识技能有哪些,也就是说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注意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鼓励每个学生在课堂表达不同的观点、在学习上的独立见解和个人立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一辈子大多数时间是与学生同行, 与学生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孔夫子在对话中力求平等相待。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应更好的理解平等对话,实施平等对话,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应力求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在讲课过程中,及时给学生反馈。当学生完成一个作业时,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展示优秀的作业,指明学生的闪耀点。对于有问题的作业,也给予及时的评价。全班同学一起找问题,指明正确的作法。如果有时间则会一个一个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差距,学习的有方向性及成就感。我能从学生的眼神中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感动与决心。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 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知识储备

作为知识技能力传播者应有广博的知识。知识广博是做教师的基础条件,只有储学积宝 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知识是前提,深奥的知识简明化 才能把抽象的理论借用简单的比喻和启发打开课堂上才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2. 注重语言与口才的学习

上一篇:奶奶有个习惯作文600字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