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艺术节活动记录

2024-05-29

社区艺术节活动记录(共14篇)

篇1:社区艺术节活动记录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09年3月10日 地

点:辖区内

活动内容:集中整治小区大环境

上午、我社区全体成员、社区巡逻员、保洁员连同小区物业管理全体人员,对小区大环境进行了又一轮的集中整治。对小区范围内的乱堆放进行集中整治,对家前屋后的杂物进行集中清理。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09年6月5日 地

点:辖区内

活动内容: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引导教育中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凝聚力,团委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通过端午节展板、宣传报栏、大力普及端午节日知识,广泛宣传报道了学校开展活动情况,营造浓郁的端午节日氛围。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09年9月8日 地

点:社区内

活动内容:在公民道德宣传日社区用板报的形式宣传公民道德规范。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09年10月18日 地

点:辖区内

活动内容:开展“扶残助残济困”活动

以“扶残助残济困”为主题,大力弘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把生活困难的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广泛开展居家养老、扶残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流浪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以关爱帮困、便民利民为重点,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友谊与和谐。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10年2月25日 地

点:辖区内

活动内容:社区为了加大文明社区创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文明社区创建的知晓度,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居民代表、楼院长一道在辖区内发放创建文明城区的宣传手册。在发放的过程中也向居民宣传文明创建的内涵及意义,让居民朋友对创建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10年4月10日 地

点:社区会议室

活动内容:为了提高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文明社区创建,召集辖区居民代表、楼院长在社区会议室开展了“公民道德”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上,向大家宣讲了“八荣八耻”、“市民公约”、“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道德规范,并让他们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所在的楼院对居民进行广泛地宣传。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10年8月20日 地

点:辖区内

活动内容:开展青少年心里健康教育讲座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10年11年10日 地

点:本社区

活动内容:社区为了开展好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更好地展示我辖区居民文明礼貌、追求和谐的精神风貌,组织辖区居民进行了礼仪知识培训。让居民们从日常的仪表礼仪、仪态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等学起,争做讲礼貌的文明市民。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11年2月19 地

点:本辖区

活动内容:集邮文化进社区,与青少年手拉手共同创建文明社区,为了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开展,以集邮文化来吸引、教育、引导青少年,从中更快的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丰富辖区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与集邮协会开展了集邮文化进社区,让孩子们不出院门就了解许多的集邮文化知识,为辖区内小集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记录

间:2011年4月1日 地

点:辖区内

活动内容:为了给广大的居民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增加社区内的绿色植物覆盖率,社区举办了此次植树活动。大家用双手种下了一颗颗树苗,用爱心浇灌,用温暖呵护,希望这些小树苗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为社区增加充满生机的绿色。

篇2:社区艺术节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10-12参加幼儿人数20人

活动内容参观金润万家超市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与人交往以及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幼儿亲自去购物,可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货币的应用,活动过程

1、制定购买计划

(1)我们需要什么?(2).怎样保证不忘记要买的东西? 这个问题一提出,孩子们根据以往活动的经验,很快就想到了用表格的形式把需要买的东西记下来的办法,并且各个小组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了记录。

2、需要多少钱?有孩子提出:“先到超市里去看一看这些东西卖多少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3、价格调查

(1)我买的东西在哪里?

进入超市后,有的幼儿自己一层一层地找,有的幼儿去问了服务台的阿姨,有的问了保安,还有的幼儿去询问买完东西的顾客,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要买的东西所在的位置。孩子们还感受到单靠自己寻找的办法比较慢,而询问他人后就可以直接、迅速地找到了。

(2)我买的东西多少钱?

此时孩子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有的商品价签上有好几个数字(有的是重量、有的是单价、有的是商品代码等),他们搞不清楚哪个才是商品的价钱。当他们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他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有的孩子直接去询问工作人员或顾客,有的是几个人一组商量,他们最终都用自己的办法达到了了解价格的目的。

4、到超市买东西

(1)买东西要注意什么?

要拿好钱,不要把钱弄丢;要按照事先的计划去买东西,不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交钱的时候要排队,对收款台的阿姨要有礼貌。

(2)在超市买东西

请幼儿分小组到超市去购物,按计划购物,引导幼儿大胆与售货员进行交流,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交流与分享

活动效果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娃娃超市”,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区。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摆弄各种商品。一会儿放在这,一会儿放在那。通过观察,我觉得孩子们对商品的具体分类,不太清楚,只会把商品随意地摆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参观了幼儿园附近的一所中百超市,通过参观,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超市的知识。如果由孩子们亲自去购物,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货币的应用,更可以发展他们与人交往以及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对孩子来说,自己购物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篇3:谈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功能

一、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具有寓教于乐、激发群众创造性与潜力的功能

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社区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倡导者,应把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有效的教育载体,既要坚持文化建设与精神建设、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做到知事明理。通过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向善向美的品格,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进步、高尚、和谐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最终实现人的价值。在活动中,社区不是包办一切,而是选好活动主题,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然后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兴趣、爱好、特长,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社区要“因势利导”,让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又要创造条件、科学设置载体,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寓教于演”、“寓教于赛”等多种方式,使群众在玩乐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素养。

二、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成为塑造形象、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媒介

社区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一是要把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作为活动目标,通过教、学、练、演、赛等方式,使群众在欢快的活动中增长文化艺术知识。坚持“知能同步”的原则,要让群众在活动中逐步提高技能,使群众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感染和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二是社区活动要有“精品”意识。群众文化活动扎根于民众,其发展也必须依靠民众,其成果也必须惠及民众,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社区活动“精品”,有助于扩大社区影响力和威信力。社区活动要有“特色”,每个社区的文化氛围不同,人才基础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社区活动不能盲目攀比,而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出自己的文化品牌,提高社区的知名度。三是提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档次。社区是人才汇集的地方,社区通过经常举办举办大规模、高水平、高档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为社会出精品节目特色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

三、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成为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成为促进人思想向上的“外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一个社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好坏也会潜移默化地对群众产生影响。开展文化活动,我们要依靠群众,如果活动开展得好,会让群众产生向心力与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可以激发群众创先争优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群众浓郁的爱国爱党精神,激发群众建家兴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还可以提高社区人文品质。

四、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成为沟通桥梁,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平台

社区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人们在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同时,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以活动促沟通。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根据生活区域划分活动单元,或依托现有的老年活动室、文化广场开展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二是以活动促稳定。社区可以利用群众文化活动贴近群众、受众面广等特点,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入手,开展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稳定思想工作,促进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使群众保持理智平和的心态,进而营造稳定良好的氛围。三是以活动聚智慧。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之机,向群众公开社情,并就建设温馨、舒适、和谐、文明的家园等问题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社区可以组织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社火表演、文化广场演出等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摘要:社区文化艺术活动是繁荣社区文化,实现文化为民、“中国梦”的重要阵地。具有寓教于乐、激发群众的创造性与潜力、塑造社区形象、提高群众素养、陶冶情操、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等功能。

篇4:社区艺术节活动记录

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这次纪录片放映活动将为观众带来三部纪录片佳作,它们是贾樟柯的《东》,郭静和柯丁丁的《盛夏的果实》,以及舒浩仑的《乡愁》。

有人认为纪录片是拍摄“发生在家门口的戏剧”,镜头瞄准日常生活的琐碎片段,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愁,这些看似庸常的碎片却最终把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并使其得以延伸,而我们就在这样的历史中看清自己,看到未来。

中国首部童年温情DV电影首映

今年伊始,视觉时代网络公司拍摄的首部手机贺岁电影《猪.com》闯进大家的视线,随后他们又推出了号称“中国首部童年温情DV电影”的《莫小白的水怪日记》。影片于2007年2月9日在北京东创影院首映。

《莫小白的水怪日记》讲述一个莫小白的小男孩为了追寻传说中的水怪而回到故乡的温情故事,在场很多观众都为这部影片的情节所感动。在现场交流时,当有问到关于未来是要拍摄商业片还是艺术片的时候,“草根”出身的卢正雨表示要“将商业片进行到底。”

“赳客电影频道”上线暨签约仪式

2007年1月23号下午,激动集团全新打造的视频制播平台“赳客电影频道”在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中国原创视频正式进入专业化制作、商业化运营阶段。会上众多平台合作伙伴、签约内容工作室以及广告商参与了此次盛大PARTY,并进行了隆重的现场签约仪式。

2007中国手机动漫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07年1月26日下午,由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动画学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主办的“2007中国手机动漫发展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报告厅顺利举行。论坛上业内人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并和台下观众互动Q&A,会场外还布有展台,展出手机动漫企业的相关作品。

《高三》作者周浩推出文学本

一群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少年,一位在对他人命运负责中寻找自我价值的青年 教师,在一个试图平均分配公平机会的高考体制中,叛逆与归顺,焦虑与教化,命运的骰子在落下之前,那些有用无用的知识,如何代替了自由的成长,虏获了他们整整一年的青春时光?

《高三》一书叙述了纪录片《高三》导演周浩和片中人物相处的故事。2006年,《高三》获第三十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随后入选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台湾纪录片双年展。《高三》(含DVD碟)一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首印20000册,定价20元。

刘浩高清电影在大众影廊首映

由《大众DV》杂志和北京零频道广告有限公司策划的系列导演放映会活动在新春伊始又有新动向。曾拍摄过《陈默和美婷》、《好大一对羊》的导演刘浩最近又推出新作——高清电影《底下》,并于2007年2月10日在北京祥升行大众影廊举行了该片首映。

《底下》讲述的是一对情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情绪化的镜头。刘浩导演表示这部影片将在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行巡回展映活动。届时想参与活动的朋友可以通过大众摄影网站了解活动进程和安排。

“动物星球DV总动员”颁奖典礼

2006“动物星球DV总动员”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全资发行公司五岸传播联合SMG纪实频道等合作伙伴,以推广发行DISCOVERY《动物星球》节目,面向全国的DV爱好者和动物喜爱者进行的一次互动活动与创作尝试。

参加此次活动的除了个人,还有IFAW国际爱护动物保护基金会。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动物的保护工作,倡导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IFAW国际爱护动物保护基金会非常重视本次活动,为活动寄来了许多关于动物救援、野生动物生活状态和保护稀有动物的故事,荣获了本次活动的“优质活动参与奖”。

强氧科技与iFilm共同打造

“全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

北京强氧创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时间映像影视工作室共同合作,就“iFilm全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在元月签订和合作协议,其意义是不仅在于扶持青年导演降低成本拍摄出好的影片,更重要的是推广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后期制作设备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1月25日下午,iFilm电影机构CLUB活动在LOCA咖啡举办了一个小规模的内部交流活动,就对高清视频制作领域的影像编辑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度交流。

本次CLUB活动现场播放了一些参加全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作品,其中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王永东的作品《何去何从》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

联想携手微软,

VISTA打印机全新登场

2007年1月30日,微软携手联想等多家PC厂商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声势浩大的VISTA操作系统新品发布会。会上,一贯在打印输出领域有着突出表现的联想,同步推出支持VISTA的激光多功能一体机M7750N和激光打印机LJ3500、LJ3500DN等多款新品,在Windows Vista系统下,具有更为出色的安全保密性、易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输出和更高的效率,1200DPI的高清晰分辨率,完美体现VISTA系统3D Aero图像效果。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在外设领域,联想已经全面迈入了VISTA应用时代,抢跑VISTA市场,从而使之继续成为业界领跑者。

M-Audio Session 音频制作套装

近日北京怡生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了M-Audio Session音频制作套装,由M-Audio Micro音频接口与Session音频制作软件组成,非常适合没有音乐基础的音频制作者,Session可以非常方便的为DV片进行配音,添加音乐和效果,以及作曲和混音。

索尼第五届‘高清杯’颁奖典礼召开

2007年1月19日,“中国数字高清发展规划论坛暨Sony第五届‘高清杯’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召开。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和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总裁杉野英俊就高清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了介绍。何宗宣布中央电视台将于年内开播高清综合频道。这无疑增加了高清节目的需求,加速了高清技术的普及。

BIRTV之夜,奏响新春的乐章

2007年1月31日,BIRTV之夜暨BIRTV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奏响。

BIRTV走过的二十年,见证了中国广电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长足进步,也极大促进了国内外厂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每一位参与BIRTV的朋友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收获。

索尼SR1推进新技术的应用

索尼公司推出世界首部高清硬盘摄像机HDR-SR1E之后,该机型因多项创新技术的运用,而屡获业界大奖。1月30日,主持研发SR1E的索尼公司数码影像事业部部长吉川孝雄向媒体介绍了以SR1E为代表的索尼摄像机及其背后的高端技术。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全新的ClearVid CMOS技术以及硬盘存储和AVCHD高清格式的结合。

晶锐ClearVid CMOS传感器具有高动态范围,高分辨率的特点,使低照度下也可以拍摄较高素质的影像。索尼今后将在越来越多的机型上应用这一技术。

索尼发布三款防抖增强型MiniDV新品

2007年2月8日,索尼公司发布了三款MiniDV新品—DCR-HC48E,DCR-HC38E和DCR-HC28E。这三款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有了超级SteadyShot®系统,类似数码相机上的CCD防抖技术,这是一个亮点。

三款的建议零售价格分别为:

HC48E 3780元

HC38E 2980元

HC28E 2680元

佳能MiniDV三款新品

2007年1月19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三款小型数码摄像机MD160、MD140和MD120。这三款新品的光学变焦突破性地提升到35倍。MD160和MD140上设置了专门的“快速启动”键,在待机模式下,用户只需一键操作,仅需短短的0.9秒,即可快速启动进入拍摄模式,让你轻松抓拍每一个精彩瞬间。

这三款的厂商建议价格分别为:

MD1603,980元

MD1403,480元

MD1203,180元

SanDisk推出系列闪存技术产品

篇5:2011社区双拥活动记录

时 间:2011年1月15日 地 点:团10#社区

活动记录:在春节来临之际,慰问了辖区伤残复转军人范二保同志,送去节日礼品及慰问金,并祝军属家庭合家欢乐,春节愉快。

鞍山街道办事处团10#社区双拥工作活动记录

时 间:2011年7月28日 地 点:团10#社区

篇6: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内容:端午节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及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

6月10日,居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共30余人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本次活动以端午节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题,贯穿道德讲堂活动之中。

篇7: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利用暑假的有利时机,教育系统开展了“校长、教师进社区”活动,西关小学为落实此项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与社区家长、孩子一起上课学习、共同探讨教育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沟通,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家长的认识与取得大力支持,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师走进社区家庭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

家长诚恳地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正在耐心地为孩子辅导功课

2010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2010年,自由社区抓住暑假的有利时机,邀请西关小学教师走进社区,共谋发展教育。教师了解社区群众需求,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以实际行动落实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在社区办公室,学校领导认真、诚恳地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群众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倾听社区群众对学校的意见,了解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希望通过社区进一步宣传搞好学生暑期安全工作,并表示学校会主动利用资源优势为社区组织的活动提供便利,希望家、校、社区共同努力办好教育,力争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让教师暑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教育走进家长心中,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深化“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建设。

通过沟通、联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针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残疾学生家庭,行为偏差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学生的家庭,开展重点家访,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家访时采用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方式,尊重家长,尊重学生。

在活动中教师除了与家长沟通、教孩子学习外,还要记录学生的思想、个性、心理、爱好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信息,而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互相反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形成教育合力,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读读书,让老师听听

写写字,让老师瞧瞧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教师正在辅导孩子写毛笔字

2009自由社区“教师进社区”活动记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自由社区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教师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形成“教师进社区”活动体系。

1、成立“教师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工作,指导、确保社区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成立“教师进社区”工作小组。

3、制定“教师进社区”活动规章制度。

4、确定运行机制

(1)学校方面:联系西关小学实际,把“教师进社区”活动列入发展规划,制定阶段性活动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

(2)教师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落实地开展各项“教师进社区”的活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充分借助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居民组长会、宣传橱窗等形式多样的手段,营造浓厚的教师进社区活动氛围,进一步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时机与作用,要求家长对学校制定的教师进家庭规章制度进行分析、改进。

三、建立与管理“教师进社区”活动档案资料

为了总结经验,弘扬先进,寻找差距,更好地使教师进社区工作早日走上制度

化、规范化和正轨化,我们将建立起“教师进社区”方面的档案资料管理。教师进社区工作要在不断弘扬总结经验、成绩的基础上,着眼于存在的问题,制定灵活多变的措施,争取将“教师进社区”活动向更高层次、更丰富内涵、更有品位的方向发展,为弘扬教育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素质,塑造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专兼职教师,以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方式,把学校的教育工作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为社区的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自由区开展“千名教师进社区”活动,通过创办特色课堂、开办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形式,强化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图为在自由社区兼职的西关小学教师陈士晓和陈星利用寒假时间义务为社区居民子女辅导功课。

篇8:社区艺术节活动记录

为了进一步拓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努力践行“记录历史, 服务现实”的品牌, 增强档案馆贴近大众、走进百姓的亲和力, 使档案馆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及繁荣全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大连市档案馆充分利用本馆资源, 采取自办和联办相结合、馆内办和馆外办相结合、固定展和巡回展相结合等方式, 举办形式多样的档案展览。从今年四月中旬开始, 大连市档案馆与大连市现代博物馆合作, 将《大连风情》图片展在第31中学、第46中学、黑石礁小学和星海社区进行了巡展, 目前正在现代博物馆固定展出, 吸引观众近万人, 受到学校师生和市民百姓的好评,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大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沿海开放城市, 同时也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 大连都是作为文化传播、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的枢纽而存在。《大连风情》展览从馆藏中精选200余幅珍贵照片, 透过独特的视角对大连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了生动、真实的描摹和展现, 通过展示大连地区丰富的人类遗存、城市的发展变迁、优秀的老建筑和淳朴的风土人情等, 再现了大连悠久的历史和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揭示了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和风情。在全市各界努力建设现代文化名城之际, 大连市档案馆通过展览这个平台, 借助丰富的档案资源, 引领人们回顾城市的历史, 追溯千年文明,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又使参观者在接受历史教育、感受文明传承的同时, 加深了对档案的认识和认知, 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该展览自2005年“十一”推出后, 已相继在市直机关、大型商业中心、企业、军营、高校和社区进行了巡展。

篇9:社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活动研究

关键词: 社区;群众文化;艺术创作;活动

一、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形式

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发性的,这类创作活动往往是有其深远的地方传统原因和很多方面的现实社会原因,大多出于自娱自乐的目标,进而把文艺创作当成静以修身的高雅文化活动形式;二是外部力量发动起来的,它们往往是政治方面的原因,由于它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而备受瞩目,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文化部门的组织辅导下繁荣兴旺。有理想、有目标的文化工作者,则自然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歌颂时代前进的文艺创作活动,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军营和校园生活的最前面,源源不断的创作出优秀作品,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需准确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

二、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开展方式

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属于群众文化的范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约的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的不断增大,文艺观念、文艺塑造方式、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形成都发生了巨大地变化,文艺的生产、服务、传播和消费形式日益剧增。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的组织发展,要努力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在有效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方针,以作者的作品理论实践为活动基础,通过培训和辅导、组织演出、开展讨论来达到壮大文艺创作团队、提高作品的质量、增强专业素养、发挥社会功能的目的,引导和推进群众化文艺创作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 培训辅导:要积极发挥出文化馆专业人员的优势,要配合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多方面地举办各类培训班,采用讲座、示范、辅导等方式,培养学员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各种体验、激发和培养各种审美情感,逐步累积文艺创作源泉和精神毅力,练习文艺创作境界;引导他们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带着有感情地心去观察事物,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时刻留意着一点一滴可给文艺创作和触发情感的材料,启发他们借景抒情、以情创造,用艺术的心灵创作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二)组织展演:首先是在民间,举办各种形式的展演活动,为文化工作者提供展现自己发挥自己文艺作品的机会和平台,促进作者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其次是要以节假日为良好机会举行展演活动,使文艺作品有更多的机会与大众见面,不断增大活动的影响力,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另外,应对优秀文艺创作作品的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来增强作者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还有积极感,激发作者对文艺创作的热爱,然后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

(三)开展交流:第一是成立团队模式,开展经常性的技术交流、文艺作品评论、资料分析等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其二是组织文艺创作者前往外地参观各级演出、参加理论讨论会,以拓展视野、达到境界、吸收艺术创作的精华,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文艺创作活动的社会本能

群众文化是一种复合性的意识形成和传承人类文明的传播,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的影响。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的一种艺术行为,其活动过程必然会产生各方面的社会本能:第一,娱乐审美功能,参加活动者本身就是以自娱自乐的方向和自由轻松的心态参加的,在业余时间消除疲劳、调节精神、得到快乐的享受;他们通过直接的生活感受和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而创作出美好的画面、群众喜闻而乐道、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文艺作品,通过演出的形式给人们带来最美的视觉享受,使文艺创作作品充分发挥出欣赏极佳审美价值观念。第二,宣传教育功能,能使群众把科学的思想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去,使群众对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技术方法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地向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方向迈进,为推动科技进步、对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让全社会摒弃陋习、树立新风,共建科学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它还是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因而,以德育人,把教育融入到德育之中,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成果。第三,文化交替功能,文艺创作人员在参加培训学习过程中,得到文艺辅导的传、帮、带或专业教师的耐心辅导,从而掌握技能并尝试文艺创作、参加文艺演出,从中出好的作品,出优秀的人才。正是群众广大的参与文艺创作活动,才使得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发展和传播下来。

我们深信在党和政府提出的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开创新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社区群众性创作活动必将更加蓬勃向上、精益求精,如虎添翼。

参考文献:

[1]李振华.如何更加深入的了解文化交流的涵义[J].艺术与投资,2010(02).

[2]王智鷖.中国风的文化成因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3).

[3]张爱国.深入推进改革 促进文化发展[J].政策,2010(02).

篇10: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记录

授课内容 爱心是照亮孩子未来的灯 宣讲员 林月美 时

间 2014年2月17日

点 道德讲堂

主持人 蔡耀偏

记录人 陈启棉

活动流程

一、唱一首歌曲:

活动开始,主持人蔡耀偏首先带领全体学员集体学唱一首道德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二、看一部短片:《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报道》系列短片 为大家播放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短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观看。

三、学一句经典:《道德讲堂经典诵读语录》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四、讲一个故事:《爱心是照亮孩子未来的灯》

宣讲员陈洪杯给大家详细讲述了自己从事教育的故事,鼓励大家学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楷模。

五、鞠一个躬:宣讲员行鞠躬礼。

六、做一番点评:

在观看了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听了感人故事后,陈细杰点评:事业虽平凡,恒心是爱却伟大。

七、作一个承诺:许张玲同志做了代表发言,他说: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工作者,我们将向模范看齐,做到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篇11:社区防灾减灾活动记录

在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现场发放了《防空防灾应急手册》《救护知识手册》等宣传资料。“不能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因为一旦建筑内发生火灾,走廊、楼梯口的杂物将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还容易造成火势蔓延。”“4至6分钟是猝死者的黄金抢救时间。倒地1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生还几率大于90%;4分钟内急救,成功率高达60%。”……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消防大队大洋中队消防官兵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还分别为居民们讲授了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和心肺复苏要领。

随着警报拉响,社区的上百位居民参加了火灾现场逃生演练,他们一个个扶着墙、弯着腰、捂着口鼻,安全有序地从浓烟密布的模拟火灾现场撤离到社区广场。此时,一位消防人员已在广场上等候,身边放着多个灭火器和一个铁桶。“现在,大家挨个使用灭火器扑火,以巩固刚才学到的灭火方法。”他发出指令,并点燃了铁桶里的可燃物。于是,成功“逃生”的居民们轮番上场,将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直至“大火”熄灭。

篇12:社区防灾减灾活动记录

205月10日下午,河畔新城社区根据浑南新区五三街道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精神,开展了一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活动。

在社区宣传栏和园区外墙,社区工作者张贴了城市防灾减灾教育系列挂图和条幅,并在社区门外空地向过路的行人宣传讲解防灾减灾小知识。在社区内,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发放城市防灾减灾小册子,小册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如何防雷击、水灾、火灾、台风、地震等等的知识,引得不少居民争相向社区工作人员索取。有的居民在拿到小册子后说,自从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大家对那些自然灾害都感到非常惧怕,社区此举正好为他们带来了很多对如何防范各种灾害的知识,他们要把这本防灾减灾小册子回家去,让家人和亲戚朋友都看看,都来充实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增加自己的防范意识。

篇13:社区艺术节活动记录

[12]金娟娟.中国公交移动电视受众调查.广告主市场观察, 2009 (7) .

[13]DMG公布首个地铁电视收视率调研报告.广告人, 2008 (9) .

[14]刘冰, 孙琦, 孙琳.城市公交车载电视受众调查——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当代传播, 2007 (6) .

[15]路长伟.北京地铁电视收视效果实证研究.青年记者, 2010 (10) .

[16]董淼.移动新媒体受众满意度测量与分析——以北京市公交移动电视为例.新闻爱好者, 2009 (8) .

[18]武文颖, 王新月, 杨彬.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浅析.新闻传播, 象和摄影实践进行多维的有序的梳理, 展开讨论, 摄影才能走向真正的繁荣, 这正是本文所要阐述的。

1 摄影的种类与特性

摄影的研究, 离不开摄影史的回顾。摄影术发明之初, 由于它与绘画一样反映外部景物, 使许多画家采取积极的态度接纳摄影, 只是把摄影作为绘画的工具, 他们不认为摄影是一门艺术, 要通过一定的构思 (导演情景) 、按美术构图拍摄、制作 (或多底合成) 来完成比绘画更快捷, 感觉更写实的“美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摄影作品是英国的奥斯卡·雷兰德在1857年摄制的《人生的两种选择》, 拍摄场景是导演的, 制作是多底合成, 用虚拟的场景来表达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这时的情景“画意摄影”成为摄影的主流, 摄影从一开始就依附在美术下

[19]王月.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缺失型信息接受行为探析.东南传播,

[20]陈红.浅析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受众心理与传播策略.新闻界, 2008

[21]黄宁.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之优劣考.广告大观, 2005 (5) .

[22]郑欣.生活圈媒体及其广告效果探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

[23]罗祎晟.打造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快餐”.新闻爱好者, 2 0 1 1成为“艺术”。只是到了十九世纪的后期以英国摄影家亨利·爱默森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摄影兴起, 是对“画意摄影”的一种反叛, 自然主义摄影是在工业文明疯狂扩张, 肆意践踏自然的背景下产生的, 自然主义摄影强调了两层意思, 一是他强调了摄影对人的生活以及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审视, 主张将人置于大自然中去表现;二是摄影应当在不破坏拍摄对象自然状态的前提下, 运用技术与技巧去表现, 抨击“画意摄影”的矫情造作、滥拼乱凑。他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摄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这种主张把摄影从绘画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以前沿美学思想介入摄影是从爱默森开始的, 当然, 最后爱默森也主动放弃了这个主张, 并且著书宣判《自然主义的死亡》。随着时代的推演, 摄影师们更注重风土和风情摄影, 去表现不同地区人

[24]张国斌.五大移动电视商业模式成败剖析与未来模式探析.无线互联科技, 2010 (2) .

[25]城村.如何寻找和拓展移动电视的运营思路.广播电视信息, 2005

[26]童林真一.传媒经济学视角下的公交移动电视经营.南昌大学硕士论文, 2008 (5) .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北京100044)

群的社会生活和特有文化了, 如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摄影师爱德华·柯蒂斯, 英国摄影师约翰·汤普逊, 二十世纪初到中国来的传教士方苏雅, 他们作为地志摄影家拍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图片, 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图片。

二十世纪初摄影从“古典”期向现代期过渡, 以“三斯” (斯帝格里茨、斯泰肯、斯特兰德) 为代表的摄影分离派从印象派画意摄影中转型为直接摄影, 主张直接、客观、真实的即时拍摄, 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与传统美术相关的美学范式, 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摄影的本源, 而代之以一整套基于摄影本质的摄影表现语汇, 影响着摄影。这标志着摄影最终与绘画“分离”, 摄影向着真实性迈进, 奠定了20世纪以记录摄影为形态的主流地位。在这一个大跨度的历史时期, 从向度和维度来看, 整个世界出现了一大批记录摄影家, 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文献档案。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为此献出了生命, 如玛格南图片社的罗伯特·卡帕、西蒙死于战场。尤金·史斯密在日本拍水俣被工厂老板派人打残, 痴心不改, 仍坚持拍摄一年多, 死后身上存款只有18元美金, 中国的解海龙为了拍摄《希望工程》走了100多个县, 候登科, 赵铁林死于疲惫和穷困。又如刘易斯·海因、兰格、弗兰克、萨尔加多等他们反映社会底层的人物命运, 萨洛蒙以不干涉拍摄对象, 不用闪灯, 把“自己藏在墙壁里拍照”, 成为今天新闻摄影不干扰拍摄对象的一条戒律, 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马可·吕布把娴熟摄影构图和一种特有的观看方式用于图片摄影中。他们为了给历史留存, 为推动社会改革不竭余力, 也为记录摄影垫定了丰富的记录摄影实践理论。

此外, 随着工业革命、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现代艺术, 产生了各种艺术流派, 也深深地影响着摄影。现代主义摄影远离写实, 在思想上以一种文化更新和探索精神形成对传统的反动, 在表现形式上利用新技术和主观感受表现力动关系的结构、几何形态的抽象和时空感。如韦斯顿的代表作《青椒30号》、纳吉的《埃非尔铁塔》、哈特菲尔德的《阿道夫吞金术》等, 对一种客观性的物态通过自身的观察、感受创作出非常态下的视觉效果, “使摄影这样的机械性事物, 终于获得了自身的力量”。特别是曼雷的代表作《骗人的泪珠》和哈尔斯曼的《达利与骷髅》, 更是将摄影的真实不顾, 去表达自身的意念和梦幻。20世纪30年代以安塞尔·亚当斯为代表的一个利用小光圈获取最高清晰度和最大景深的“f64小组”在美国成立, 特别是亚当斯的“预见照片视觉效果”和“区域曝光法”, 创立了精细摄影, 以影像的品质取胜。在中国, 郎静山先生创立了独特的“集锦摄影”, 照片显现出浓厚的中国丹青水墨画韵味, 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中国的沙飞、石少华、吴印咸、郑景康、顾棣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中拍摄了大量现实主义题材的照片。解放后, 文艺的“二为”方向, 直接变成了为政治服务, 摄影也变成了为政治服务最有力的工具。如1958年6月人民日报登载粮食田产放“卫星”的浮夸报道,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少女坐在密集的稻穗上的假照片。文革时期在文化禁锢的锆链下更是成为了政治的附属工具, 以一种主题先行弭盖了纪实摄影的客观性, 如《田间学毛选》《车间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图片, 但它们也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当时就是那么回事。当然也有像李振盛老师拍的批斗走资派、斗寺庙和尚的图片, 其后的天安门“四五”运动图片, 构成了那个时期的真实写照。

摄影发展到现在, 呈多元化的势态, 我们按类型学的方法来分组归类, 找出它们各自的唯一属性, 才能厘清一些理论上的纠结, 才能延长本门艺术的生命力。按照国内业界的共识和参赛惯例, 摄影艺术这个大的范畴分为记录摄影 (包含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报道摄影) 艺术摄影 (包含创意商业摄影 (包含人像、广告类) 、风光、小品、观念摄影) , 这些统称为摄影艺术。摄影艺术以记录摄影和艺术摄影这两条线平行发展,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摄影艺术的特性和本质, 那就是摄影与绘画同为平面的造型艺术, 但它通过镜头所产生的层次、质感、色彩和影调效果是绘画无法比拟的, 另外, 虽然影视作品也是通过镜头来表现层次、质感、影调、色彩, 但画面是流动的, 不像摄影画面是静止的, 这是整个摄影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没有这个特征, 那就是画家们把摄影当成了他们绘画的工具, 有了绘画还要摄影何用?所以, 它必须从“绘画中分离出来”, 摄影的客观性、瞬间性是记录摄影的特性, 艺术摄影 (含观念摄影、当代摄影、景观摄影、新纪实摄影) 和商业摄影既可以用客观、真实瞬间完成, 也可以非客观真实、不在瞬间完成, 如多次曝光和延时摄影等, 它可以在写实与写意间滑动。只有通过摄影史的回顾和分类, 摄影与绘画, 影视作品, 记录摄影、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的异同就比较清楚了。

2 记录摄影的真实与真实性

记录摄影的定义就是真实、客观。它的社会性、具有人文关怀是它的价值取向。真实、客观地关注社会, 表现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一种生存关系, 反映各个层面典型性的社会生活, 以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己任, 特别提倡对人自身的关照, 让观者在真实、可信的前提下, 去了解、研究、启迪、反思, 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向世人昭示真相, 形成摄影与社会互动, 它是在对社会生活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具有文献性。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纪实, 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并上升为国家行动。又如美联社越南华裔战地摄影家黄公吾拍摄的《战火中的女孩》间接地使越南战争提前结束, 所以说记录摄影它有推动社会进步, 张扬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记录摄影为什么如此强调“真实、客观”, 因为人们认为摄影者记录的 (包含后期制作、编辑、文字) 是一个可信的影像, 可以揭示真相, 可以为历史留存。记录摄影如果不真实、不客观, 但观者却坚信它的真实性, 甚至还催人泪下, 会导致哭了半天竟不知“死的是谁”, 这是多么的可怕。而纯客观的真实是不存在的, 机械的简单纪录和肤浅描述, 无法获得更为深刻的揭示和升华, 那种纯客观的真实, 不等于真实性。在影像爆炸的信息时代, 不能每天都在复制大量的现实碎片, 那种以为只要具有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 不要摄影语言的“空镜头”, 是徒劳的。只有包含理解、同情和关怀, 达到感觉的真实才使作品升华, 它是拍摄者对场景的个人感受, 这种感觉的真实就是所谓的真实性, 他不受任何权力和政治集团掌控, 记录摄影不再是说教、粉饰、因袭和沉重的“诠释一种主义”, 脱离宣传化和模式化, 拍摄者站在民间立场上反映他的思想, 所以, 真实是记录摄影所必须强调的, 但没有摄影人带着情感去选择场景和瞬间, 作品不能升华, 这种真实不等于真实性。

3 记录摄影的艺术性

由于摄影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作用, 摄影界又长期缺乏对艺术的认识, 为什么?是因为迅速开展的摄影实践远远大于摄影理论的研究, 自身没有独立的影像语言, 缺乏摄影文化自信。摄影人是在美术理论中找到一些零金碎玉来评价摄影, 将视角的愉悦感, 当成了艺术的基本要素, 于是这些唯美的……所谓作品蹬进了艺术的殿堂。如评论某人的作品, “他照的作品像画一样”、“绘画像照相是失败的, 摄影像绘画是成功的”, 或凭懵懂感觉拍照, 特别是在数字摄影的当下, 更是在后期制作中在形式上向美术的各类画种、风格靠拢, 曰为“创新”, 形成了新的“画意摄影”, 这种太“个性化”的私人故事, 而失去了“公共性”, 还自认为是当代摄影、观念摄影或新记录摄影, 却被人戏称为摄影的“绘画大师”。我们许多人认为记录摄影没有艺术性, 只是一种技术, 为了延伸摄影的表现形式, 认为记录摄影在当下已经过时了, 为了艺术, 许多人把记录摄影摄制得很“艺术”, 用艺术摄影的思维方式向记录摄影滑动, 正是这种滑动, 使许多人混淆了它们之间的根本界限。殊不知, 记录摄影的真实性已经使作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 记录摄影的首要目的是求真, 而美只不过是真的一种属性, 艺术的真实具有时代性, 只有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品, 时代性越强烈, 其内涵的思想性也就越·明。它的艺术性不等于艺术形式美, 在真实性的前提下, 更多的是情感带来的震憾或催人泪下。“艺术除了审美愉悦性外, 还有客观性、社会性、具象性和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的”, (马克思论美的本质) 特别是记录摄影更是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具象性, 又如黑格尔所说“美学所讨论的并非是一般的美, 而是艺术的美”。有些从事记录摄影的为了艺术范, 随意修改、添加画面内容, 出现了“鸽子门”, 殊不知, 修改、添加的不是场景本身的信息元素, 而是误导了观众, 为了“艺术美感”, 使许多纪实摄影人跳下了这个美丽的“陷阱”。有的把记录摄影拍成了政宣片, 如“藏羚羊”。有的为政治鼓动宣传服务, 如苏军攻克柏林后, 导演了士兵爬上德国国会大厦屋顶挥动前苏联国旗一幕, 也包括我国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类光鲜的, 能振奋士气的大片, 难道能说它们是真实的吗?但是它的确是被占·了, 它具有绝对的真实性而不是真实, 它在当时有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但不能成为具有经典瞬间的历史文献图片。

有的分不清艺术创作和记录摄影的区别, 为了艺术美感而侵略式的“艺术地创作”出自己想表现的东西, 以记录摄影的真实性不顾, 随意导演场景, 拍出了凉山的《妈妈的宝贝》和《母爱无限》, 前者在华赛获银奖, 后者因有了前者, 才被识破为摆拍, 取消了在另一个高档次的记录摄影大·中的金奖资格。其实他们都是为了煽情把记录摄影拍成了“艺术作品”, 模拟一些理想化的场景, 那是艺术摄影。当然摆拍在记录摄影中也不是不可, 如陈海汶拍的《中华全家福》, 马宏杰的《家当》, 只要信息符号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 它就具有了真实性。还有的为了艺术, 产生所谓的“冲击力”动辄用广角镜, 把场景、人物夸张变形, 它的真实性大大降低。如第八届中国国际影展中的《乌江纤夫》。还有的为了产生“陌生感”, 图像PS, 创作出所谓的新纪实作品, 新纪实作品未尝不可, 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实图片, 它“艺术创作了”, 它只能归在艺术摄影的范畴。还有的记录摄影为了抢“眼球”, 产生轰动效应, 如《犀利哥》现象, 就是一种伪善。有的为利益集团说话, 拍出了“周老虎”。

另外, 记录摄影在真实的准则下, 有更好的构图和好的画面有助于提升图片的品质, 如马可·吕布的图片既有精彩的瞬间, 又有较好的构图。我们许多搞记录摄影的人善于摆拍, 其实是基本功不到位的表现。这些林林总总现象, 一方面是一些人认为记录摄影不可能进入艺术的通道, 结果是许多作品在不经意间就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而流芳百世。如爰德华·珂蒂斯、兰格、布勒松、卡帕、尤金·史密斯、弗兰克、萨尔加多、沙飞、李晓斌、候登科等, 一些人为了记录摄影跟艺术沾点仙气, 去“艺术”了一把, 殊不知, 记录摄影的底线是“真实、客观”, 突破了这个底线就要闹笑话。

4 结语

我们重温摄影史, 看到了摄影的力量和希望, 看到了记录摄影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手段 (包含新媒传播)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指导、评价摄影实践的理论如果在定义和概念上以偏概全, 在逻辑上是混乱的, 如同盲人摸象, 只能在纠结中倒退。记录摄影在真实性中具有了艺术品位, 而这种艺术品位是记录摄影特有的, 作为一门艺术, 艺术是没有模式的, 它是在差异化中找到艺术品存在的价值, 它是拍摄者对某一个真实场景的个性化感受。记录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历史的工具, 做“生活的记录者, 思想的表达者” (新华社编审—陈小波语) 。在摄影多元化、多学科交叉的当下, 笔者认为, 记录摄影只要以生活为原点, 图像只要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有典型意义的历史瞬间, 传达了情感或思想, 让人震撼, 让人感动, 这就是记录摄影的真实性和艺术性。

摘要:摄影术发明170年来, 由于它运用科技手段来记录外部事物, 它具有的真实、客观性, 使许多人认为它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 特别是当代艺术更是远离写实, 那摄影是不是一门艺术, 笔者将从摄影史的回顾和运用类型学对摄影与它相近的绘画、影视进行类比, 找出摄影, 特别是本文要论述的记录摄影的特征, 然后通过一些论据对记录摄影的真实、真实性和艺术性进行论证。

关键词:摄影,真实,真实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李文方.世界摄影史 (18252002)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5) .

[2]张莉华.第三只眼.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1 (6) .

[3]王健健.眼界大开——黑白世界的奇异图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

[4]林路.自然精神——摄影家向往的伊甸天国.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2 (8) .

篇14:谭平:记录生命轨迹的抽象艺术家

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后现代艺术的崛起,极大扩展了艺术的范畴,把生活纳入艺术之中,从而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也提升了大众对艺术的认知度。但是,作为20世纪重要艺术形式的抽象艺术却一直与世俗生活保持着距离,显得不那么亲切,尤其是对于很多缺少抽象艺术欣赏经验的观众来说,抽象艺术显得过于神秘,甚至有些晦涩。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尤甚! 因而,谭平的抽象画注定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孤芳自赏,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

近日,由鲁虹策划的“谭平画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这个展览可以称之为谭平08年艺术创作的汇报展,展览展出了今年的近四十幅油画新作。据现场人员了解到,有的观众看到这些由色块和圈、点组成的画面时“很舒服”,也有的观众感觉“不那么舒服”。对于凝聚着艺术家情感但又难以看懂说清的抽象画而言,或许“很舒服”与“不那么舒服”已是难得的情感共鸣和大众认同,而成为普通观众对其最贴切的评价。

追溯谭平的抽象艺术历程,还要从他的铜版画创作谈起,因为“用铜版画做主题性创作,除了主题构思之外,关键在于技术的运用,可以说谭平是从技术入手进入抽象的。”(易英)铜版既可以制造强烈的对比,又可以把握细微的过渡,这种特质使其可以在强烈的黑白木刻和微妙的石版画之间自由转换。在毕业创作《矿工系列》中,他恰当地将铜版画的特性与灯光所产生的强烈而又丰富的变化融为一起,使“光”成为了作品中的“主题”,也成为介于具象与抽象过渡的一个转型期。

一次偶然的制版事件,成为谭平抽象艺术语言的转折点。谭平的一次疏忽,把原本应该腐蚀半个小时的铜板腐蚀了四个小时,当他冒着危险把铜板从硝酸池中捞出来,并快速用水冲洗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些破碎的铜板,上面的图像也已经模糊不清。正当谭平惋惜之余,他意外地发现了铜板边缘发生的奇迹:它们残缺不全,但却有着一种全新而强烈的形式语言,它在消解版面图像的同时,也使他的关注点从画面的内部走向了边缘与空间,谭平在其自述中清晰地记录了这次“意外”收获。随后,他便以这种艺术语言创作了一系列铜版作品,强化残缺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并依次延伸下去,后来发展到版面图像消失,衍生并注入自然的边缘形式、交叉的线条和凹凸的肌理,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新的可能性,也使谭平的艺术语言逐渐摆脱了具象因素,走向了抽象艺术的领域。

谭平对抽象艺术的探索这一艺术脉络的发展和走向,尽管今天看来它是“必然的”,但当时在谭平眼中却是“始料不及的”。从艺术史上,我们知道抽象艺术大概分成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康定斯基为代表人物的情感型“热抽象”,一派是以蒙德里安为领军人物的理智型“冷抽象”。而谭平则既不喜欢纯粹下意识的热抽象,也不喜欢极度理性的冷抽象,其所热衷的抽象却是在抽象形式表层掩盖下的微妙情感。“光”既抽象又具极强的情感色彩;残缺凹凸的肌理宏观看它很抽象,但微观看时却非常具象,正如人体的细胞,他们既是抽象的符号,却又透射着生命的活力。而这种集微观与宏观、抽象与具象于一体的“细胞”,也成为谭平画面中经常显现的符号。

1989年,谭平获得联邦德国文化交流奖学金,去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学习,一去就是五年。无需赘言,他在德国的学习经历与他艺术上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德国的学习经历不能说改变了谭平的艺术思想,但中德两地迥异的教育经历,却给了他很大的启示。“这一段经历使我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西方绘画精神,同时也对自己的绘画追求有了明确的目标,我越来越关注行为的动力和绘画背后的观念与思想”。

谭平是一位富有创作活力的艺术家,是目前国内顶端的抽象艺术家之一。纵观其近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他一直在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尽管现在我们看到不少作品,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是谭平,但却很难用某种那个固定的风格和样式来定义谭平,因为谭平作品的形式语言一直在不断变化。这与当代某些成功的艺术家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大多以一种风格确立自己的形象,在风格确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形式语言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谭平的作品跳跃和变化比较多,但这种变化是微变,正如谭平所言,“我关注变化,但没有强烈转折的变化,都是过程中的微变。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变化,而不是存在。运动和变化在我的作品中是最重要的。”

近期即将在今日美术馆上演的谭平个人作品展,将汇集谭平在2004-2008五年间的绘画作品。正如谭平所言,他的绘画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五年作品的集中展示,也给我们提供了切身感受其作品微变的机会。谭平拒绝了“回顾展”这个概念,而更喜欢用“主题展”来定义这次个展。因为这五年间,他一直延续着“生命”这个主题。《繁殖》、《孕育》、《生长》等等作品名称也都佐证了生命的发展过程。“我这几年,都是在用作品来感受生命的流逝。画面中的圆圈、圆点,最初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细胞。当在显微镜下看一个细胞的时候,它是一个圈。但当无数个细胞扑面涌来,我们所能看到的细胞个体则成了点。这既是我这几年画面的变化,也是我创作心路的演变,即从微观到宏观,从最开始的用眼睛看事物到用心灵去感受生命。”

上一篇:工程公司招投标制度下一篇:学习部竞选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