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如何引用谚语

2024-07-26

英语写作中如何引用谚语(共9篇)

篇1:英语写作中如何引用谚语

英语写作中如何引用谚语

众所周知,谚语乃是一种语言的精华,寓意深刻,表达隽永。在考研写作中如能适当地引用一些谚语,可以为文章增辉添彩。一些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一些谚语,但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如何将它们恰当地引用到文章中去,本文拟根据近年来《纽约时报》引用谚语的情况,总结出英语中常见的引用谚语的地道表达法,供同学们写作时模仿使用。

谚语在英语中叫proverb,引用时经常会在其前面酌情加上old, Chinese, English, Russian之类的形容词;动词一般用go, say, state, has it, put it等,在这些动词后面用逗号或冒号皆可。谚语可加双引号(这时谚语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也可不加双引号(这时第一个字母一般不大写)。引用谚语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有如下十种:

1) A proverb goes / says, ---

2) As a / the proverb goes / says, ---

A Yiddish proverb goes, “Better to lose with a wise man than win with a fool.”

有一句依地语谚语说得好,“宁输智者,不赢傻子。”(August 14, )

A proverb says, “Medicine cures the man who is fated not to die.

有一句谚语说,“命不该死有药救。”(July 16, )

As a Chinese proverb goes, “Don’t climb a tree to look for fish.”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所说,“不要缘木求鱼。”(April 24, 2000)

As the old Chinese proverb says, “If you do not enter a tiger’s den, you cannot get her cubs.”

正如中国的一句谚语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November 15, 1993)

3) As a / the proverb has it / puts it,

4) A proverb has it that ---

As a Spanish proverb has it, “Flies don’t enter a closed mouth.”

正如一句西班牙谚语所说,“祸从口入。”(July 26, 1992)

As a Navajo proverb puts it, “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

正如纳瓦霍族的一句谚语所说,“一报还一报。”(May 28, 1987)

As a local proverb here in Chad puts it: A woman who is pregnant has one foot in the grave.

正如乍得当地的一句谚语所说:女人怀宝宝,鬼门关上走一遭。(March 20, )

An old proverb has it that “if the thorn doesn’t scratch when it first emerge, it will never scratch.”

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如果荆棘刚长出时不扎手,那么它就永远不扎手。”(March 26, )

5) There is a proverb: ---

6) There is a / the proverb that goes / states, ---

There’s an African proverb: “Educate a boy, and educate an individual. Educate a girl, and you educate a community.”

有一句非洲的谚语说:“教育好一个男孩,仅教育好一人。教育好一个女孩,则教育好一群人。”(August 19, 2009)

There’s a Russian proverb that goes: you must support the most talented people because untalented people will support themselves.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你须拥戴贤人,庸者仅会自顾。(December 31, 1995)

There is an old Jewish proverb that states: “A Shekel is always better in my pocket than in yours. “

有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说:“金币在我口袋里总比在你口袋里强。”(August 10, 2009)

7) ---, a / the proverb goes, ---

8) ---, goes a / the proverb, ---

“A river is deep,” an old African proverb goes, “because of its source.”

有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说,河有源泉水才深。(September 24, )

To kill a snake, goes an old African proverb, you must first crush the head.

有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说,打蛇先打头。(September 22, 1985)

9) --- have a proverb that goes, ---

10) There exists a proverb. It goes, ---

The Arabs have a proverb that goes, “When the sultan’s dog died, everyone marched in his funeral. But when the sultan himself died, no one marched at all. “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当苏丹的狗死了,人人都为之送葬。而当苏丹死了,却无人为之送葬。”(November 27, 1983)

There exists an old Soviet proverb. It goes, “In the monastery, you don’t offer your own view.”

有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谚语说,“。”(May 17, 1984)

谚语作为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些在汉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却未必为西方人所理解。所以在引用汉语谚语时,如果中国特色过于浓厚,则可舍其形而取其意,写成英语中与之意思对等的西方谚语。例如,有的同学想表达这个意思:本性难移,于是写道:As a Chinese proverb goes, a dog cannot change its habit of eating shit. 这样写不但失之粗鄙,还会让爱犬的西方人大惑不解。所以,这个意思宜写成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或者A fox may grow gray, but never good.

篇2:英语写作中如何引用谚语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要变傻;尽玩耍,不学习,聪明孩子没出息。

A near friend is better than a far-dwelling kinsman.

远亲不如近邻。

Education has for its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养品德。

Every brave man is a man of his word.

勇敢的人都是信守诺言的人。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建诛师。

Every man is the master of his own fortune.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命运的主宰。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th will move mountains.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Friendship ---- one soul in two bodies.

友谊是两人一条心。

Grasp all, lose all.

贪多必失。

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usiness before pleasure.

事业在先,享乐在後。

Diligence is near success.

勤奋近乎成功。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good luck.

刻苦是成功之母。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勤奋是成功之母。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於雄辩。

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ity.

逆境迎向昌盛。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A friend is a second self.

朋友是另一个我。

A friend is best found in adversity.

患难见真友。

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

篇3:英语考试推荐引用的36句谚语

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3.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4.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5.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6.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稳扎稳打无往而不胜。

7.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

8.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实践出真知。

9.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10.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a rose without fragrance.无德之美犹如没有香味的玫瑰,徒有其表。

11.More hasty,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12.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13.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14.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5.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16.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

17.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18.Well begun,half done.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19.It is hard to please all.众口难调。

20.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念。

21.Facts speak plain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

22.Call black white and white black.颠倒黑白。

23.First things first.凡事有轻重缓急。

24.Ill news travels fast.坏事传千里。

25.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26.Live not to eat,but eat to live.吃饭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27.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过语言。

28.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29.It's not the gay coat that makes the gentleman.君子在德不在衣。

30.Beauty will buy no beef.漂亮不能当饭吃。

31.Like and like make good friends.趣味相投。

32.The older,the wiser.姜是老的辣。

33.Do as Romans do in Rome.人乡随俗。

34.An idle youth,a needy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5.As the tree,so the fruit.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篇4:如何在写作中活用谚语

1. 用as the saying goes来引出谚语,其意为“常言道”“正如有句谚语所说”;它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末,有时也可放在句子中间。如:

“More haste[急速], less speed,” as the saying goes.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

“Accidents will happen,” as the saying goes.

正如有句谚语所说:“天有不测风云。”

As the saying goes,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正如有句谚语所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However, as an old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Having a private[私人的] teacher also has its disadvantages.

但是,正如有句谚语所说:“每个硬币都有两个面。”请家庭教师也有其不利之处。

2. 用There is a saying going like this 来引出谚语,其意为“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如:

There is a saying going like this,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What is a true friend? A true friend is a person who can share your happiness and sorrow[忧伤].

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患难见真情。”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真正的朋友就是能与你分享快乐和分担忧愁的人。

There is a Chinese saying going like this, “Traveling ten thousand miles is better than reading ten thousand books.” Indeed, travel benefits[有助于] us a lot.

中国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对我们的确很有益处。

3. 用which is a saying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来引出谚语。此时的 which 引出的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注意其前用逗号,不可用句号。其实,这类表达若运用得当,对于提高书面表达得分非常有帮助,因为引用谚语不仅是一种高级表达,还能恰当地用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说是“高级中的高级”了。如: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which is a saying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 Everyone is likely to make mistakes, so are the children.

“诚为上策。”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谚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小孩子也一样。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which is a saying we are all familiar with. In fact, apples contain plenty of nourishments[营养] which are good for our health.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谚语。事实上,苹果含有大量对我们身体有益的营养成份。

二、套用谚语的技巧

套用谚语就是直接将谚语套用在自己的句子中,使之成为自己句子的组成部分。下面略举几例,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在自己的句子中套用谚语。

1. Beggars cannot be choosers. 叫花子不能挑肥拣瘦。如:

Like it or not, remember,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不管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记住,叫花子不能挑肥拣瘦。

I don’t care much for the Christmas present, for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什么样的圣诞礼物我都不介意,因为叫花子不能挑肥拣瘦。

I would have preferred a bed, but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so I slept on the sofa.

我本想要张床,但是叫花子不能挑肥拣瘦,所以我就睡在沙发上了。

Usually I hate pancakes[薄煎饼] but 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So I walked in hoping to find some unfinished pancakes since I had no money.

通常我不喜欢吃烙饼,但是叫花子不能挑肥拣瘦,所以我还是走了进去,希望能找到一些别人吃剩的烙饼,因为我身无分文。

2. Once bitten, twice shy.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

She certainly won’t swim again—once bitten, twice shy.

她肯定不会再游泳了——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I try to avoid meeting her. Probably because once bitten, twice shy, I always feel nervous whenever I see her.

我尽量避免与她见面。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吧,我每次见到她都感到很紧张。

3.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不雨则已,一雨倾盆;祸不单行。如:

First his car broke down, then he lost his key—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

先是他的汽车出了故障,接着又丢了钥匙——真是祸不单行!

篇5:英语写作中如何引用谚语

发布时间:2008-09-26 08:5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打印] [评论] 1.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3.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4.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5.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失之毫厘,谬之千里。6.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稳扎稳打无往而不胜。7.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8.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实践出真知。

9.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10.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a rose without fragrance.无德之美犹如没有香味的玫瑰,徒有其表。

11.More hasty,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12.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13.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14.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5.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16.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伟业非一日之功。17.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18.well begun,half done.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19.It is hard to please all.众口难调。20.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念。21.Facts speak plain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22.Call back white and white back.颠倒黑白。23.First things first.凡事有轻重缓急。24.Ill news travels fast.坏事传千里。

25.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26.live not to eat,but eat to live.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吃饭为了活着。27.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行动胜过语言。28.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29.Its not the gay coat that makes the gentleman.君子在德不在衣。30.Beauty will buy no beef.漂亮不能当饭吃。31.Like and like make good friends.趣味相投。32.The older,the wiser.姜是老的辣。33.Do as Romans do in Rome.入乡随俗。

34.An idle youth,a needy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5.As the tree,so the fruit.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篇6:GRE写作中怎么引用名人名言

改革后新gre写作题目更加具体,考察考生完胜题目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融合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写作能力,恰当的引用,给文章润色,会对新gre写作的成绩提高有很大帮助。下面学习一下如何恰当的引用名人名言:

引用名人名言的必要性

当前考GRE考生在处理Analytical Writing时,大多数为如何在GRE作文中拿高分所苦恼,平时是不是应该多记些有关的名人名言?给自己的文章润色,从而使自己的文章从所有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让考官一看到你的文章就觉得与众不同。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在ETS的官方评论标准中,有一条评分标准是SCORE 6 Develops a position on the issue∕argument with insightful reasons and /or persuasive examples, 根据这个我们就很有必要引用名人名言,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如何引用名人名言避免陈词滥调

篇7:习主席引用的古训谚语

1.“有美意,必须有良法乃可行。有良法,又须有良吏乃能成。”

——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典出:(明)吕坤《呻吟语》

释义:有好的愿景,还要有良好的法度才行。有了良好的法度,必须有各级干部有力执行才成。

解读:这里重点强调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的重要性。这些年来,各级纪委和广大纪检干部忠诚履行职责,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反映了纪检机关敢于“自曝家丑”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担当。

2.“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典出:(春秋)管仲《管子》,原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释义:根本安定,那么国家就稳固;根本动荡,那么国家就危急。

解读:习主席引用这句话,旨在强调固本培元的重要性。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典出:(明)王守仁《传习录》

释义: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解读: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明心见性。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在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等问题面前做到心明眼亮,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

4.“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月6日)典出:(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释义: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目。

解读: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感悟、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融会贯通、形成觉悟,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

5.“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月17日)典出: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原文: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释义:聚集一切力量采取行动,没有什么不可以胜利的;集思广益来做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解读:“团结力量大”是很简单的道理。这个团结是分两方面的:一为体力;二为脑力。无论“力”还是“智”都是积聚起来方能成大事。从管理的角度看,要做到凝聚人心必须做到两点:第一,要发掘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第二,要把这些智慧和力量整合起来。这是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在国与国之间,这句话也意味着可以求同存异,团结一致,从合作共赢中增强自身实力,以共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只有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才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6.“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习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月17日)典出:(汉)无名氏《采葵莫伤根》。原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释义:瓜虽甜,但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但枣树上却有刺儿。

解读: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不能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当前,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7.“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典出:(西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

释义:美食佳肴,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

解读: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8.“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月22日)典出:《后汉书•虞诩传》。原著:“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释义:立志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不回避艰难,这样才能成功。

解读:立志当高远,知难而勇进。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与发展问题相伴,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这对广大干部是一场严峻考验。特别是军队改革压茬推进、持续深入,我们必须难处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状态,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用实际行动支持改革、投身改革、落实改革。

9.“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 “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

——习主席同党外人士座谈时的讲话(2017年1月22日)典出:前句出自《宋史》,为北宋王涣之所言;后句出自《明史》骆问礼面奏十言中的第七言。

释义:前句意思是:谦虚诚心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不论言辞是顺意的还是逆耳的,只要是正确的都应当听从。后句意思是:国家大事,只能以其是非曲直作为衡量标准,不能随着个人的喜恶。

解读:作为执政党而言,这是应有的胸襟和担当,也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作为领导干部而言,这是领导素养的重要内容,必须有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能够虚心接受群众批评,认真倾听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作为每名同志而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0.“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习主席在二○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7年1月26日)典出:(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飞来峰(杭州)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就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害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最高处心胸开阔。

解读:该诗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此时正值壮年、初涉宦海,正好借登飞来峰一舒胸臆、一展抱负,可以看作是他实行新法的前奏。习主席全文引用此诗,旨在号召大家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向着美好目标进发!

11.“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典出: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原文: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

解读:一个国家想发展,没有合适的人去实践,那只能是空想。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所以,如何合理地去运用人才,考验一个国家执政者的能力。治国理政应该牢牢把握住集聚人才的大举措。而培养集聚人才,则需要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要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创造条件把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些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建设好。对知识产权则要加强保护机制,来激发创新动力。只有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我国的各领域才能繁荣发展。

12.“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21日)典出:汉·桓宽《盐铁论》

原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释义: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解读:这段话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说的是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者,进行决策、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明者”、“知者(即智者)”,指的都是能够高明决策的治理者,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中,他们是“关键少数”。他们敢于担当、科学决策,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他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我们就事倍功半。“时”和“世”,指的就是时势、世情,也就是决策的依据、政策的根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样,在大力提倡创新的今天,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才可能真正做到创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求实和创新,高度统一于实践,有求真务实的前提,才有开拓创新的结果。

13.“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典出:清·魏源《古微堂·治篇》

原文: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释义: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解读:什么是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执政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体制机制,要根据什么来评价?应该根据实践来评价。从最顶层的制度来看,中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过去的”,也不是“西化的”,而是中国“独创”的人间正道。从具体的各项政策来看,实践也是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比如政策执行是不是容易到位?政策落地是不是有利于促进发展和改善民生?现在有一些观点,喜欢简单地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评价、指摘中国的现实,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应该承认,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且应该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们更需要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不畏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把改革发展的每一步走踏实。

14“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典出:春秋·文子《文子》

原文: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

释义:法律,是天下人做事的共同遵循,也是统治者裁量是非的根本依据。解读:“无规矩不成方圆”,修身如此,齐家如此,治国如此,平天下亦是如此。遵循一成之规,是一个集体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集体中个体的基本素质。但是法的存在,往往遇上权力的挑战。权力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只要有群体,必然有差异,差异就是权力的基础。但权力深植于人性,在人性善恶的两边中,权力常会选择与恶互为借力,如果无法得到规制,权力与恶的人性相互作用,就会成为集体权益的公敌。

我们在近些年的反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没有法律、规则的约束,权力就是一头出笼的猛兽。因此,要把权力关进法的笼子。

15“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2014年7月4日)典出:《大学》 原文: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释义:治理国家不以财富为利,应该以仁义为利。解读:“义”与“利”是中国人道德观里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一个是道德理性,一个是功利理性。在传统儒家看来,“义”与“利”都是人性的本能,人有逐利的冲动,同样会有道德的萌动,只不过在价值判断上,“义”要高于“利”,而且要用“义”来约束和引导“利”的冲动。

这个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导了中国人的国家观:国家不应是一个财富国家,而是一个文化国家、道德国家。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富”已自不待言,但随之而来的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也让我们忧虑:有钱以后到底想干嘛?如果改革开放积累的庞大财富,只是成了少数既得利益集团的独食,改革红利无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我们的改革就失去了意义。改革一定要树立共赢思维才能长久。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16“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12日)典出:东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原文: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释义: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使人民富裕为根本大事。解读:“获得感”,是中国的热词。中国的所有改革,都以民众的获得感为重要导向。“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这里的富民,不只局限于让人们富裕,也包括让人们幸福,有“获得感”。与之最相关,最直观的一个治理词汇是:精准扶贫。从梁家河知青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对摆脱贫困的渴望,他说:“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按照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贫困,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可以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17“民齐者强。”

——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12日)典出:战国·荀子《荀子·议兵》

原文: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释义:民心齐的国家才会强大。解读:荀子说:“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春秋时吴国将军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他们所共同强调的是,人心要齐,唯有如此,才能国家强盛,才能打赢战争。当前,中国“四个全面”战略局部中,每一个“全面”都堪称是“一场战争”,只有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目标。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上下同欲者胜”,需要规矩;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为了凝聚全党、团结一心啃下“硬骨头”,同样需要规矩。此外,各项改革还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做到信心坚定、行动坚决,科学推进、勇于担当。要时时处处为群众作示范、当表率,让群众跟着来、一起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8“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2015年10月l6日)典出:东汉·荀悦《申鉴》 原文: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释义:足部受寒了会伤害到心脏,民众穷困就会损害到国家。

解读:任何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是国家的基础,百姓的感情被伤害了,对国家失望之极,就会有颠覆政权的危险,这个国家就不会稳定。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就是“群众路线”,历来重视群众基础。中国人民政权的建立,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新时代的各项改革推进,其基础都在于充分发动群众,并且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19“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典出:春秋·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释义: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都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

解读:国富则民安,民富则国强。治理国家,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一旦人民最低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社会将面临失序的风险。社会稳定的维护,必须具有经济、政治和道德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经济基础如何保证呢?第一,拥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拥有基本的经济公平。

所以,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精准扶贫”,都是为了实现“民富国强”。

20“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2014年7月9日)

典出: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原文: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释义:在眼前不可白白流失掉的是时间,遇上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解读:在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和计时刻度,更是一个历史的趋势,所以说要“与时俱进”。而在这时间的流动中,蕴含着转瞬即逝的机遇,形势随时移易,机遇也是如此。时与机是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基本规律,也指导着我们的实践。

所谓“危中有机”,历史的发展充满辩证法。现在的困难,恰好是改革的最佳良机,阵痛难免,但我们必须调整好自己,迎接下一个发展机遇。

2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习近平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2014年7月14日)典出:《诗经·大雅·文王》

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释义: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解读:有人说中国文化是一个守旧的文化,其实非常偏颇。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哲学基础来源于《易经》,而这是一部讲“变化”的哲学书。在儒家的原典中,“新”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大学》中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新民”,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适应形势,日新其德,新新不停。所以,变革从来不被中国文化所抗拒。所谓的旧邦,更多是文化意义上的传承,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文化绵延千年不断的古老国家。但同时,我们又不断在追寻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努力让古老焕发新彩,“阐旧邦以赋新命”,这是一个继承与出新的时代命题。

2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引自《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出处】《老子·第六十三章》:“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图:图谋,谋划。为:完成,成就。作:兴起,发生。

【解说】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着手。说的是做任何事情必须从基础入手,及早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准备,而且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

23老挝谚语:“一根柴棍烧不成旺火,一根木棍围不成篱笆。”

【解读】这句谚语与中国人常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是一个意思,大家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出力,才能把事情做成。

“习”语原文:老挝人常说“一根柴棍烧不成旺火,一根木棍围不成篱笆”,中国人讲“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坚信,只要中老彼此信任,携手合作,必将开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24越南俗语:“莫见浪头高,放下手中桨”。

【解读】水中行船时,若是因为前方水急浪大就放弃划桨,最终要么是被浪潮吞噬,要么是被冲回原点。这种时候,只有抓紧手中的桨,继续奋勇向前,才能攻克难关,驶向终点。

“习”语原文:中国俗语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南有句俗语,“莫见浪头高,放下手中桨”。作为前途相关、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我们要维护和发展好两国关系,为各自维护稳定、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提供助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开放发展。

25德国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

【解读】良好的团队协作达到的效果就是1+1>2。

“习”语原文: 德国谚语说,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让我们携手合作,推动联动增长,促进共同繁荣,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迈进!

26莎士比亚:“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出处】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The Tempest),第二幕第一场。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会成为下一步行动的诱因。

“习”语原文:

莎士比亚说:“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也是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的时代。

2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出处】《荀子·天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只有看清形势,制定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满足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才能天下和乐 国泰民安。”

“习”语原文:“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28“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出处】《淮南子·汜论训》“如果对民众有利,就不必非要效法古制;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不必一定要遵循旧俗。变革创新,是世界发展之势。排斥变革,拒绝创新,只会落后于时代,只会被历史淘汰。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心态思变,与时俱进。”

“习”语原文:“ 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2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14年9月18日《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 出处:(北宋)苏轼《稼说(送张琥)》

原典: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释义:《稼说》是苏轼写给好友张琥的一篇赠序。题为“稼说”,是因为文章以种庄稼开篇,通过富人与自家在耕种环境、耕种方法及收获成果方面作比,为下文的治学之道做了很好的铺垫。文后苏轼指出,读书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意思是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择其精要而取之;只有知识积累丰厚,才能慢慢施展才华。成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即由此而来。

在《与张嘉父七首》之七中,苏轼也有类似表述:“当且博观而约取,如富人之筑大第,储其才用,既足而后成之,然后为得也。”苏轼认为积学的过程,就像富人建造大房子,先要预先储备材料;只有等到材料都齐备了,才能开工。在《日喻》这篇寓言里,他还以南方人日与水居而善潜水、北方人不习水性故常溺水为喻,指出:“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mò,潜水)者也。”苏轼是一位治学甚勤的人。《春渚纪闻》载秦少游语云:“公(苏轼)尝言观书之乐,夜常以三鼓为率,虽大醉归,亦必披展至倦而寝。”

关于读书作文,历代学者亦多有论述。唐代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读书人“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北宋王安石提倡读书要“深思而慎取”。南宋朱熹有“剥皮、去肉、见髓”读书法。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这样解读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30“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出处:(上古时代)《尚书•周书•泰誓中》

原典: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释义:《尚书•泰誓》记录的是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誓词。“泰”,《孟子》《史记》作“太”,极大之意;“誓”,《尚书》的一种体例,类似于今天的动员演说,《尚书》共有六誓。

《泰誓》共三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出自中篇。在誓词中,周武王告诉广大诸侯:上天看到的来自百姓所看到的,上天听到的来自百姓所听到的。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故称“天视”“天听”。正因为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所以君王要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因此武王接着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老百姓的责怪抱怨,全在我一人,如今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纣王。

在《泰誓》上篇,武王还说过类似的话:“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意思是上天体恤下民,民众的意愿,上天必定依从。此外,《尚书•多士》载,周公作诰曰:“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尚书•皋陶谟》亦言:“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民意在儒家政治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孟子•万章》记载,孟子的学生万章曾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回答“否”。孟子认为天子没有权力拿天下授与人,只有上天和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并引用《尚书》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来说明这个问题。

31“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

出处:(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第十章》

原典: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释义:《礼记·大学》是儒家阐述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关系的政治哲学论著。儒家以家庭为政治统治的基石,指出“: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意思是,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教导不好家人却能教导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认为“齐家”是“治国”必不可少的内容、前提和基础性环节。

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讨论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展开。《礼记·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这一思想的精辟概括。在儒家看来,“治国”必须从“齐家”开始,同时“治国”和“齐家”也是同一的,只不过范围大小有别而已。《礼记·大学》称:“故治国在齐其家。”“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这种家国同构式的治理方式,直接把关于个人家庭伦理准则引入到政治生活中来。

篇8:教育写作中引用的八条建议

一是经典性。引用不是为了简单的衔接,连句成篇,而是通过经典性的表达,让某种思想观点与实践做法深入人心,经久不忘。由此,在引用过程中要力求在众多的著作中“大浪淘沙,披沙拣金”,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能抱着捡到篮子便是菜的态度,也不能有“拼拼凑凑,为我所用”的投机取巧的心态,而是寻找思想内容与言语形式完美结合的经典词句,让人觉得可爱可信、可亲可行、可圈可点。

经典的表达给人带来的震撼如同清初的金圣叹所描述的一样,诗者,诗人心中轰然一声雷响。会心者目遇神游间便觉隆隆作响,手为之颤动,心为之震撼,余音不绝回味无穷!我有时也想常常与一些经典妙语相晤。

经典如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些古今中外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精妙的言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经典性。我们在引用时可以采英撷华,从而使表达如画龙点睛,熠熠闪亮。

二是新鲜性。唐朝韩愈的《调张籍》中有这样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清人赵翼在《论诗》中写道:“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李杜文章那么美妙,如果颠来倒去地看,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赖一郎先生指出,不要引用常见的名人名言。文学上有个理论叫“陌生化”,即要把习以为常的东西转化成陌生的东西,延长读者感受的时间,消减“审美疲劳”,以产生新的审美感受。论文写作亦是同理,采用常见的名人名言,如果没有新的阐释,就显得没有新意。

如何在用词上推陈出新呢?我们不一定非得标新立异,但也不能一味地陈腔滥调,令人生厌。我们一谈到兴趣的作用,就是老调重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脱口而出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表达,说者没有加入任何情感、体验,而仅仅是做出一种符号从口中念出;听者也是毫无感觉,基本上不过是一组声音而已,无法激起听者的回味与遐想。

三是分析性。许多作者在引用时,把一句“引用”的话简单放在句前,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什么的,或放在句末,常用如杜威所说的什么什么的。只作简陋的连接,就以为大功告成。这在语法上来看固然正确通顺,然而从思想上来考究,这样的引用缺乏思想理性,缺乏对作者真切的认同与理解,完全是“他思他想”和“他言他语”。引用要善于分析,析其突出的关键词,析其整体关系点,析其操作要点,析其内在含义……将“他思他想”消化融化为“自言自语”,否则就是生搬硬套,毫无生机与活力。如《中庸》中就有大量的引用,而它的引用灵活多样,更重要的是善于推扩点化。一是例文或例话要文质兼美且有典范性,应该是成功运用某人所要学习的语文概念或规则的范例,突出名家名篇、经典佳作。二是所选的例文或例话要“适合学习”。三是所选的例文或例话要数量适中。对所要学习的概念或规则要选择两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例子,组成相应的学习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比较,异中求同。

四是多样性。古今中外兼容并包,天文地理无一不可。教育是一种文化,有容乃大,不能占山为王,自我封杀。我们的引用常常局限于某些教育家、学科教学专家的只言片语,没有从整个教育史、学科教学史角度上来审视与观照。既可以超越教育,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角度上来思考与探索教育教学,引用各方面各领域名家的思想观点;还可以超越“名人名言”,善于撷取与点化日常生活中普通教师及学生的“精言妙语”……我在《培植学生课堂体验的丰富性》一文中写道:《人民教育》的编辑施久铭老师提出,巴赫金有个文艺理论叫“复调”理论,如果把一堂语文课比作一曲完整的交响乐,那么它必然是由多声部构成的,而且各声部之间是需要平衡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散发出“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发人深省、引人回味”的深刻力量。

五是精要性。引文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是“拔一毛而利天下”“在千军万马间取上将之首级”……精要,就在于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就在于一针见血、一语中的,要言不烦,言必有中。有人认为把简单问题说简单是初级水平,把复杂问题说复杂是中级水平,把复杂问题说简单是高级水平,把简单问题说复杂是没有水平。越是深刻的往往越是简单的。连篇累牍地引用,长篇大论地引用,其结果是让人半懂不懂,而且也会淹没自己的思想观点。

比如说,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述在许多文章中俯拾皆是,但钱梦龙在《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中写道:“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素为语文教师所津津乐道。但究竟怎样的“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很多语文教师在引用叶老这句名言的时候,未必真正想过,当然也很难找到通向“不需要教”的具体路径。语文导读法“有预谋地摆脱学生”,其最终指向的目标正是“不需要教”。可以这样说,语文导读法是从“教”通向“不需要教”的桥梁。

六是整体性。首先是忠实于原文,原汁原味,原原本本,不凭空捏造,不人云亦云,不以讹传讹。其次是忠实于原意,不断章取义,不主观臆断,从整体思想上来理解所用“引文”的真正意蕴。如有位教师在《浅谈语文课程知识及其教学》一文中引用:早在382年前,夸美纽斯在现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大教学论》中就明确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得来的知识。”这就把语感与语识的关系阐释得简单明了,说明语感教学与语识教学不仅不抵牾,而且互相促进。这里的引用便注意到了联系与完整。如果孤立来看,我们可能偏执于一端,强调“实践学习”或“强调规则学习”,而综合考究,我们便理解两者要相辅相成,相促相生。

七是层递性。常见的是重复性的、反复性的引用。同一种意思,由不同的教育名家的不同表达组成。这里固然有着“重复强调”的成分在里面,然而,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引用中不断分析与推演,不同引用其论证与说明的角度是不一致的,是相互推进,相互补充的……比如说《心灵体验,蓄势而发——体验式习作例谈》文章中这样写道:不少家长、教师会反映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孩子们整天在生活中,而一写作就无从入手?二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读了不少书,可在写作上却毫无收获、很难看出成果来?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话都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写作与阅读的关系。确实,生活与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写作不是一个由生活到文字或由阅读到文字的简单吞吐的关系,而是一个由心摄物,由物化心,再由心化文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心灵的转化”——也就是体验。就像朱光潜先生所说,“‘沉静中的回味是它的渗沥手续,灵心妙悟是它的渗沥器。”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首先得让学生有内在的、深层的、真切的体验,促使学生心中有话说,有情诉,就如同岩石,有敲击才激迸出火花。

八是创造性。司马迁博览群书、广为考察,其目的就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引用并非亦步亦趋地步人后尘与拾人牙慧,还需要自我的辨析与发现,读书就是要读出问题,读出自己,这就意味着创造性。创造性就是善于“读书得间”,从经典著作、经典思想观点的间隙中探寻新的“空隙”,善于分析,善于延伸,善于推扩……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刘伟林

篇9:英语写作模版谚语类

模板一

The well-known proverb … has long been accepted by all of us.It tells us that …

Let’s take … as an example …

Another good case in point is …

Judging from the examples given above, we may safe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 So why not …

Practice Makes Perfect

1.怎样理解“熟能生巧”?

2.例如:在英语学习中……

3.又如……

The well-known proverb “Practice makes perfect” has long been accepted by all of us.It tells us that we have topractise again and again whenever we want to be an expert in a special field.Let’s take English study as an example.If you want to enlarge your vocabulary, you have to understand English words in the context and then learn them by heart.It is also true with English writing.Listening to teachers attentively in class and reciting sample articles are far from necessary—you should practice writing every week and then ask teachers to go over it.Another good case in point is skating.Nobody is born a good skater, and one can only become a skilled skater after countless falls and injuries.Every Chinese was excited when Yang Yang won the first Winter Olympics gold medal in Salt Lake City, but who knew what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the girl had been through?

Judging from the examples given above, we may safe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So why not put what you are learning into practice? I am sure you will become experienced and skillful if you keep on doing it.模板二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 , which means …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you should …

A case in point is …

When it comes to … , it is also the case …

上一篇:电厂火灾事故处置方案下一篇: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