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遇见自己海子

2024-07-27

诗歌遇见自己海子(精选7篇)

篇1:诗歌遇见自己海子

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喜欢阅读

唐代诗人的豪放

宋朝词人的惆怅

外国名著的诙谐

无一不令我着迷

/

我喜欢旅游

青藏高原的广袤

布达拉宫的神秘

江南小巷的静谧

无一不令我神往

/

我喜欢启程、到达一个地方

开启一段故事

留下一片足迹

启程,每一段开始都是一次成长

/

我喜欢驻足

看庭前花开花落

观天上云卷云舒

望大海潮起潮落

驻足,停留在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

我喜欢倾听

别人的音乐

别人的梦想

别人的故事

从别人的世界收获灵感

/

我喜欢欣赏

一个自信的眼神

一个上扬的嘴角

一个昂首的姿态

从他人的角度诠释自信

/

我喜欢宁静

捻一株夏花

鞠一捧清水

撷一片夕阳

我喜欢享受这样安静的午后

/

玫瑰,娇艳尚多刺

秋菊,隐世而独立

牡丹,富贵且端庄

而我喜欢夏莲

置身浊世,洁身自好

/

读书旅行

安静恬然

独立坚强

不虚饰,不张扬

穿梭于人群中简单平凡

/

跨过春雨迷离

到达万物繁盛

我多渴望

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我多幸运

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篇2:诗歌遇见自己海子

如果未曾遇见你,

我还是原来的`自己,

每天吃饭,

每天喝茶、看书。

我想我习惯做自己,

原来的自己,

哪怕一个人有时难免寂寞。

那有时间了,

就跟损友们去爬山,

去涉水,

去看夕阳,

偶尔也围在一起打打游戏。

那我可以不陪着你逛街了,

看你一身浓妆艳抹自找没趣。

不用看你嫌弃,

不用看你奚落,

到处快乐地飞。

写写诗,

作作词,

还到处去流浪,

去每一个觉得美的地方。

偶尔低吟浅唱,

如果未曾遇见你,

篇3:海子的生命意识及其诗歌创作

一、“物质的短暂情人”

海子出身微寒, 终其一生, 贫穷始终像影子一样纠缠着他。他在诗歌中这样痛苦地吟唱:“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麦地》, 以下所引海子诗句均见《海子诗全编》) 。从物质上说, 他的确“两手空空”, 但正如众多了不起的天才, 海子所关心的始终是那些必将在岁月的磨蚀中趋于永恒的事物。“村庄, 在五谷丰盛的村庄, 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 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村庄》) 。海子的物质欲望极其简单, 他不希望物欲成为诗歌的枷锁,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恬静而执着的渴望。海子去世后, 他的挚友西川曾经这样形容过他的生活:“在他的房间里, 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 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 他既不会跳舞、游泳, 又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以后的这些年里, 他只看过一次电影……”[2]可以说, 由于贫穷, 更是为了他所珍爱的诗歌, 海子几乎放弃了一切世俗的享乐。他在诗歌中这样形容自己:“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珍贵的人间》) “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应该就是比喻他这种物质上贫穷而精神上纯粹超迈的状态。

但是, 海子毕竟不是一个完全超越了尘世和肉体的神。他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就显示出对尘世某种程度的认可和向往, 虽然这种认可和向往仅仅是转瞬即逝的:“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喂马, 劈柴”、“粮食”、“蔬菜”、“房子”等意象就是从世俗的层面来说的, 很能带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受。然而, 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却只能从明天起, 言下之意, 即使是这些最平凡的幸福, 对诗人而言在今天也只能是奢望。这首诗看起来底色明快, 却掩盖不了背后隐藏着的伤感。与此相应, 海子诗歌中的“麦子”、“村庄”也是来自普通的日常生活, 表现出海子作为“物质的短暂情人”的丰富内涵。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 但你却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与梦想着天国, 而却在大地找了一席之地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不同, 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3]诚然, 海子是贫穷的, 然而贫穷的海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能以坦然的姿态去直面苦难, 以审美的心态体会出常人体验不到的美丽与温暖:“你家中破旧的大门/遮住的贫穷很美” (《给母亲》) ———多么感人肺腑的诗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海子是幸运的, 或许正是这种贫穷的经历, 正是缘于这种“没有幸福地找到”的痛苦, 海子才在自己诗歌旅途的起点就早早地开始了对美好的“一席之地”的苦苦探寻, 才能够从粗糙的生活中体味到生命的珍贵及生存的意义, 才在短暂的不到七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两百万字的让人类灵魂战栗的诗篇。

二、“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对物质世界的疏离带来了海子诗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远方”。在海子的诗歌创作中, “远方”是一种理想家园与理想人生的状态, 是人生寄托之所在, 从他的《远方》、《九月》、《遥远的路程》、《夜晚亲爱的朋友》、《祖国》、《生日》等诗作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远方”在海子诗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远的远方” (《远方》)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九月》) 、“远方就是这样的, 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遥远的路程》) , 远方是遥远而不可知的, 促使诗人执著于探索向往“远方”的, 是诗人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那时我在远方/那时我贫穷而自由” (《远方》) 。

海子诗歌的“远方”系列以优美的诗情赋予了它纯洁、神秘、绚丽、自由的品质, 与躁动的尘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 海子深知, 这正是自己孤独和痛苦的根源, 对于远方, 我们期待着什么, 同时也就必将意味着失落什么:“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啊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那些不能触摸的远方的幸福/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远方》) 。

然而, 海子又绝不是一个陶醉于隐逸趣味的陶渊明式的旧式文人, 他曾明确表示他非常讨厌这种文人气质, 在《诗学:一份提纲》中海子说道:“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 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 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比如说, 陶渊明和梭罗同时归隐山水, 但陶重趣味, 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这就是我的诗歌的理想, 应抛弃文人趣味, 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4]海子的眼光无疑是独到和敏锐的, 中国古代文人的确有用生活的趣味来冲淡生活的痛苦并自以为是的倾向, 而海子直面人生的痛苦, 表现在诗歌里, 就是他所独创的“远方”意象。

但是, 更多的时候, 诗人还是宁愿高声地赞美“远方”, 在他看来, 只有远方才是他生命的真正依托,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远方”的诗意存在。海子决心做“远方忠诚的儿子”, 高举生命之火孤独地走完通向远方的路程。因为在海子的心中, 远方才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海子执着地追求远方说到底是为了弃绝日常的平庸和偏狭。海子用他的诗歌努力维护着人类的精神家园, 他不停地走着, 在这个沉重的命题里, 感受时代和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东西, 直至耗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

三、“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

读海子的诗歌, 我们会发现, 海子始终在无边的痛苦中挣扎, 渴望摆脱。正是对“远方”的无限热爱, 导致了海子根深蒂固的死亡情结, 当一个人需要离开大众, 独自走向“远方”的时候, 他就不可避免地被孤独和死亡的影子牢牢抓住。看1984年的《亚洲铜》:“亚洲铜, 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正是从这首诗起, 海子开始赋予死亡以深刻的内涵。1986年海子在一次自杀未遂后写道:“我一直就预感到今天是个很大的难关。一生中最艰难, 最凶险的关头, 我差一点就被毁了, 两年来的情感和烦恼的枷锁, 在这两个星期 (尤其是前一个星期) 以充分显露的死神的面貌出现。我差一点自杀了。”[5]1987年他又写下这样的诗句:“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 (《土地·王》) 这首诗中, 尸体成了“泥土的开始”, 仿佛一个浑身光洁的婴儿, 是新生的事物, 既然尸体的形象如此温暖, 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所以后来在《太阳·诗剧》长诗中, 海子劈头就写下这样的一句:“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当海子写到这样的诗句时, 他的死亡已经不可避免。

诗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平静而淡然的, 他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肉体的死亡是一件极其美妙的事情:“我所能看见的少女/水中的少女/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 (《死亡之诗》之二) 既然生活处处充满着危机和痛苦, 既然死亡是如此美好, 那么诗人最终选择卧轨自杀, 又何尝不是在对生命本质的大彻大悟之后向终极真理的一次无限挺进?海子短暂的生命像一颗年轻的星宿, 争分夺秒地燃烧, 他的自杀其实是他内心英雄气质的一次自然的流露。

在他最后的诗歌《春天, 十个海子》中, 海子坦陈了对生存的怀疑和厌弃,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他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了:“在春天, 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下这一个, 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海子, 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不能自拔,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死已经成为海子逃离世俗、拒绝平庸, 从而走向精神上的永生的唯一途径。“春天, 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留下了神秘的预言和对世界深深的怀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之后不久, 诗人就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与世俗干净彻底地决裂, 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短暂人生。作品完成, 作者淡出, 完成的是崇高的精神, 淡出的是平凡的肉体。

然而死亡毕竟是一件凄凉的事, 我们并不想把海子的死渲染得多么的辉煌, 但当行色匆匆的人们在物质世界中随波逐流的时候, 海子却以血为谏, 用生命唤醒了沉睡的人们, 以此而论, 海子的死无疑体现出一种人格的伟大和品质的高贵。悲剧之所以震撼人心, 就在于它没有解救之道。现实生活的欲望化、平面化导致海子内心滋生出强烈的不满, 从而在否定、决裂之后表现出渴望飞翔的诗学姿态, 这种姿态直接以追求生命价值的丰盈与圆满为旨归。海子的诗歌中死亡意象无所不在, 在他的心中, 死亡不是对生命的扼杀, 而是一条通往生命本质的必由之路, 是为实现生命的最高理想而采取的必然行动, 是实现诗歌和生命一体的生命升华的理想手段, 呈现出一种悲剧性的崇高的美。

海德格尔说过:“凡没有担当起在世界黑夜中追问终极价值之责任的诗人, 都称不上是这个时代的真正诗人, 贫困时代的真正诗人本质在于:诗人的活动在他身上成为丧失了绝对价值的诗的追问, 为此, 诗人必须把自己诗化为诗的本质。”[6]这种诗的本质在海子的诗中, 就是他要做“物质的短暂情人”和“远方的忠诚的儿子”的理想, 以及“沉浸于冬天, 倾心死亡”的为理想而献身的情怀所蕴涵的生命意识。正是从这个层面上, 我们说海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诗人。

参考文献

[1]陈东东.丧失了歌唱和倾听:悼海子、骆一禾[A].崔卫平.不死的海子[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37.

[2][3]西川.怀念 (代序二) , 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书店, 1997.8.

[4]西川.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书店, 1997:897.

[5]海子.日记, 海子诗全编[M].上海:三联书店, 1997, 881.

篇4:论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海子 诗歌 精神世界 矛盾

海子是矛盾的结合体,他生活在理想与现实、幸福与痛苦、生存与死亡等诸多矛盾之中。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海子出生在农民家庭,家里生活极端贫困。工作后的海子边创作诗歌,边寄钱补贴家用,但贫乏的生活却培养出了精神富有的海子,这种矛盾在他的诗歌中得以充分地展现。

试看《祖国,或以梦为马》中的两节:“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只有粮食是我的珍爱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也愿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静的家园”。六十年代出生的海子,到了八十年代正好进入准青春期,他遭遇了精神空前狭小,物质却空前膨胀的时代,他试图坚守自己的理想家园,“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他要追求崇高精神和远大理想。但在各种现实欲望的诱惑面前,他不得不做“物质的短暂情人”,虽然是短暂的,却也表现出诗人在现实的物质社会中被迫随波逐流,违背本心。

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也有同样的绝唱,“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目了然,一切都是“明天的”,“今天的”海子一无所有,他与世俗的理想生活相距甚远。这个用心灵歌唱的诗人,这个满怀梦想的诗人,他是多么渴盼摆脱尘世的喧嚣与羁绊,“周游世界”“面朝大海”,但是在物质的羁绊之下,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如此现实,但对他来说又是如此的虚无缥缈。他只能栖居在自己的梦想中去祈祷别人的幸福,海子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徘徊着。

二、幸福与痛苦的矛盾

海子短暂的一生却有多段情感经历,而每一次的情感经历对海子来说都是幸福与痛苦的矛盾组合,他爱过的几个女人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与他擦肩而过。

海子渴望爱情,他在《四姐妹》中写道:“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岗/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子对他生命中四个女人真诚的爱意,他毫不掩饰,更不虚伪,“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海子把自己深爱的女人比作命运女神,比作他挚爱的诗歌,可见她们在海子生命里地位之高。然而,她们在给海子带来甜蜜的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忧伤。

海子在《幸福》一诗中写道:“当我俩同在草原晒黑/是否饮下这最初的幸福/最初的吻/当云朵清楚极了/听得见你我嘴唇/这两朵神秘火焰/这是我母亲给我的嘴唇/这是你母亲给你的嘴唇/我们合着眼睛共同啜饮/像万里洁白的羊群共同啜饮”……这是海子的初恋女友波婉给予他的幸福,也是海子最渴望得到的美好、纯洁的爱情,波婉喜欢海子的诗,欣赏海子的才华,但由于波婉父母的门第之见,出身农村的海子最终被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波婉所抛弃。海子在《泪水》一诗中宣泄了自己的痛苦,“最后的山顶树叶渐红/群山似穷孩子的灰马和白马/在十月的最后一夜/倒在血泊中//在十月的最后一夜/穷孩子夜里提灯还家泪流满面/一切死于中途 在远离故乡的小镇上/在十月的最后一夜”,“是否此魂替我打开窗户/替我扔出一本破旧的诗集/在十月的最后一夜/我从此不再写你”。挥别了给自己带来了幸福与痛苦的初恋,海子的诗歌创作也从此进入了伤痛期。虽然海子后来又从成熟稳重的诗芬那里得到了爱情的幸福,甚至点燃了他创作长诗的激情,但缺乏诗意的诗芬总是让海子怅然若失,也许下一个出现的会是更好的,这种想法使海子错失了自己的幸福。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错过,海子的爱情就在幸福与痛苦的矛盾交织中渐行渐远。

三、生存与死亡的矛盾

处于理想与现实、幸福与痛苦的矛盾中的海子显然无法在尘世的生存中求得幸福,于是“死亡”成为他灵魂的寄托。“‘生是需要理由的。这是海子留给世人最值得回味的警世良言。生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应该慷慨赴死,这正是海子死亡意识的核心内涵。”[1]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本真存在就是“向死亡的存在”,“死亡不是一个对生存漠不相关的终点。死亡之为终点把生命的弦绷紧了。而生命正是由于有终性造成的张力成其为生命的。”[2]

海子来自底层,他有一颗平凡的心,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又能站在灵魂的高处,俯视俗世人生的悲剧。从海子有关“死亡”的诗歌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死亡的体悟其实就是其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思考,是其对人类本真生存状态的执着拷问。在海子的早期代表作《亚洲铜》中,我们能读到这样的诗句:“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显然,在海子眼里,大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无论生与死,人都将与大地共存,从而获得生命的永恒。正是拥有这种超然的面对死亡的心态,海子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存与死亡的矛盾。

海子最初对生的困惑源自其对自己的厌恶,因为他不仅身材矮小,缺少男子汉的伟岸,而且他的性情也像温和、柔弱的女性,但贫穷且丑陋,又使自命天才的海子充满了自卑倾向。他在《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里》写道:“我不声不响的/带来自己这个包袱/尽管我不喜欢自己/但我还是悄悄打开。”这种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尴尬的“此在”成为海子无法释然的痛苦,但也恰是这种痛苦成就了海子非凡的诗歌成就。然而,理想与现实斗争的结果却是伟大的精神摈弃了肉体,诗人以自杀的方式让自己的精神与广漠的天宇融合。

“与那些风云一时旋即被遗忘的诗人相比,海子是幸运的,他没有速荣的显赫,可也没有速朽的悲哀。海子生前饱尝寂寞,处于生活和艺术的边缘,作品仅艰难地发表50首,死后却声誉日隆,不但诗集接连出版,诗界频繁纪念,而且被推举成2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甚至有人提议将他每年的祭日定为中国诗歌节。”[3]的确,海子在矛盾中生存,又在矛盾中逝去,但在他短暂的25年人生中,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宝贵的诗歌财富。

注释:

[1]黄其恕:《带到“葵花之外”的“孤独之王”——海子诗歌中的死亡意识解读》,当代文坛,2002年,第2期,第52页。

[2]陈映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95页。

[3]付军龙:《“歌唱生命的痛苦”——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文艺评论,2003年,第6期,第51页。

篇5:海子诗歌意象浅析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海子诗歌意象浅析

系 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 级:2010级6班

学 号:102001060065 学生姓名:王华梅

指导教师:刘罡(讲师)

完成时间:2013年10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海子诗歌意象浅析》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作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海子诗歌意象浅析》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一、远方意象·····························································1

二、太阳意象·····························································2

三、死亡意象·····························································3

四、秋意象································································4

五、土地意象·····························································5 参考文献···································································7 致谢········································································8

海子诗歌意象浅析

摘 要:海子是当代诗坛的一个传说。他创造了自己新的意象,而意象的丰富和意象的寓意的相对稳定是海子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样的意象不仅让他的诗写作写得美还让人思考生存的价值,在他的诗里面有许多不同的意象,而这些意象有很高的艺术特色,特别是他的有许多不同的意象如远方!海子在诗歌里不断的重复他是远方忠诚的儿子。在追逐远方的同时,太阳这一意象更为体现他的艺术和人生理想。随即而来死亡在一意象更为深刻的体现出他个人的最高理想,死亡代表永生,诗人海子最终还是选择了他永远不逃避的死亡来证明。土地!饱含了海子深厚的人文关怀,因此在他无法被承认的时候他将头埋在了土地里面。秋的意象将他内心的忧伤凄凉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他意象里面不可缺少的,而这样的意象表达了哲理观念,还表达他个人的最高理想。

关键词:海子;意象;哲理观念;最高理想

On the Images in HaiZi’ S Peot

ABSTRACT:HAIZI is a legend of contemporary poetry.He created his own new imagery, and rich imagery and imagery of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meaning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Verse.Such images not only let him write poetry writing people think America has survival value , in his poem , there are a number of different images , but these images have a high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 especially his many different images as far!Hazel constant repetition in poetry he was a loyal son from afar.In the chase afar , while others reflect the image of the sun that his art and ideals.Then came the death in a more profound imagery reflects the highest ideals of his own death on behalf of eternal life , the poet HAIZI eventually chose him never escape death to prove it.Land!HAIZI full of deep humanistic concern , and therefore he can not be recognized when he will head buried in the land inside.Images of autumn desolate sadness of his heart reflected most vividly.These are indispensable inside his imagery , and this imagery expressing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lso expressed his personal highest ideals.Key words:HAIZI;image;philosophical concepts;the highest ideal

海子不仅是当代用生命写诗的真正诗人。海子也是是生活在乌托邦国度里的诗人。海子大多情况下都在言说两种语言,表达两个相反相成的主题:既努力接近远方的天空又深深迷恋家园土地,既对生命充满感戴又倾心死亡。诗歌则是他最好的精神自传。他一方面与土地血肉相连,在泥土中生长,土地的丰收、喜悦以及土地的徒劳、失败抑或黑暗,都流成他的血液长成他的身体,以至念念不忘;另一方面他又向往远方,在与生存处境的搏斗和精神的自我搏斗中,追寻远方,向往远的天空中的光明。而他的死让我们这些习惯于庸常生活的人们不得不去思考“死亡”这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也不得不让人思考他的个人最高理想。在一系列的哲理和最高理想下他是用自己的自创的意象来表达的,这样的意象也仅仅是属于海子一个人。

我们现在就将对他的诗歌里面的意象进行分析,看看他的个人情感世界,以及社会给海子的压力,和远离从小生长的农村的海子都是用那些他个人的意象来抒发他的内心真实的想法。而这些意象从另一方面是为了以便了解他个人的哲理观念和最高理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一、远方意象

1989年3月26日,山海关呼啸的列车下,为远方歌唱的海子走了,他是远方忠诚的儿子。

海子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在当代文学史中留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海子去世后,他第一编 短诗(1983-1986)亚洲铜 “阿尔的太阳 海上 新娘 我以及其他的证人 单翅鸟 爱情故事 跳跃者 秋天 中国器乐 煤堆春天的夜晚和早晨木鱼儿 印度之夜。”[P3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初读,很可能给读者建构一种暖色调的氛围,“喂马”“劈柴”“粮食”“蔬菜”“房子”[8]等意象都是物质世界的,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然而,对海子而言,这种来自尘世的幸福,做一个幸福人的希望,却只能从明天起,而“明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在今天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往往是很奢望的。诗歌中的色彩是很明朗的但却掩饰不了其内心当中的那种绝望和伤感。他虽痛苦,可没有迷失发现美的眼。在寻找中远方成为了他的一个避风港。当中一句话大概就概括了她的情感“我

一生”,诗人对有限的生命选择了燃烧的方式,把诗歌同生命等同起来,把生命献给了诗歌。太阳是他的事业,死亡则是他的永生。

海子诗歌里面的有一个重要的命题:投身于太阳。太阳是自然之主,唯太阳的博大,可以宽容死亡,疼痛,灾难。在太阳博大的胸襟里死亡就是他的归宿。太阳也是诗性之源。海子诗中表现出毁灭与再生的冲动,与宇宙达成同一的冲动。太阳作为一个核心意象,还派生着“火”、“光明”、“血”等变体,共同构成了一条超越“此在”之路。骆一禾称海子的道路是“火的漩涡的道路”,认为“火”是弥漫于他的诗歌世界的象征与原型谱之间的元素。⑧可以看见他在太阳里面的所包含了灵性。所以“太阳”——“火”——“光明”在海子的诗歌体系中,意味着灵魂的救赎。在《荷尔德林——我热爱的诗人》一文中,海子作出了他对火的最著名的命名:“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而海子仰慕梵高和荷尔德林是因为“他们流着泪迎接朝霞。他们光着脑袋画天空和石头,让太做洗礼”。海子坚持:“是人,都必须在太阳面前找到自己存在的依据。”⑨从太阳里面挖掘的火将海子的引向了光明。在海子的太阳系列意象的表达中,“光明”是太阳的功能喻指,是具有最高价值和最高意义的核心象征,而太阳则是这价值与意义之源。因此就是在这个通过茫茫黑夜走向“远方”的过程中,海子燃烧了自己而成为“火把”,并在他的“太阳系列”中彻底走向火,走向太阳,走向燃烧的精神和哲学,“被黄昏的众神抬入太阳”而获得涅生——永生。

“太阳”是海子内心充满创造活力和疯狂气质的另一极,是与土地母体相对的父本的象喻,是海子倾力完成的最有张力与深度的创造。它与远方都是海子表达哲理和最高理想的化身。

三、死亡意象

死亡,一个伟大而深刻的哲学命题,正如沈奇所说:“上游的孩子还不会走

⑩路 就开始做梦了梦 那些山外边的事 想出去看看”海子多次在诗歌中提到最后一夜的抒情,表明他作为“诗歌皇帝”的野心——以死亡来宣告过去的结束和未来的开启。海子从来不回避死亡,在他的大量诗歌中都有死亡的气息,在《死亡之诗》里他这样写到“我所能看见的少女,水中的少女,请在麦地之中,清理好我的骨头,如一束芦花的骨头,把他装在箱子里带回”。⑪[P53]他将生命看得彻底,将生活看得明白,在死亡上面他将人生存的意义和本质看得清清楚楚。在他的诗

的剥削。

海德格尔说:“依靠对自然能源的和平解放、改造、储藏和控制,就能使人人都觉得做人是可以忍受的、而且是完全幸福的。但这种和平事业中的和平,只不过是那种有意只以自身为目标的自身贯彻之天翻地覆的忙乱毫不被搅扰地继续扰攘不休而已。“这种扰攘不休”的收获在根本上“自始就把一个从等级和出于存在的承认而来的可能渊源的领域破坏掉了”⑮。在海子的秋天里,丰收和荒凉的气息合在一起流淌。他将所有感情柔化在诗歌里面,如西川所说:“他的生命已经转化为他的诗歌,他因他的诗歌而长存于我们的记忆”。⑯[P3] 秋是幻象生长的国度。幻象指诗歌艺术,因此,秋是诗歌诞生的季节。在秋天,诗人欣喜的是幻象即诗歌艺术的丰收。海子在幻想的国度里面完成了他与众不同的秋的意象,并且抒发了他对秋的感伤情怀。

五、土地意象

海子生在农村,对土地必然有很深厚的情感,农村土地里面出来的他内心纯洁,具有比较强的生命力。但是过于纯洁的情愫带给海子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观,在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之下,生命力被压抑,并被毁灭欲所取代,海子潜意识中的生本能终于让位给了死本能,使得海子最终选择了弃世。也就是因为眷恋着土地,海子最终也很早的回归了土地。而土地,在以其广博的胸怀养活了众多的人口的同时,也以其宽广博的胸襟气度影响到了人类的精神。在海子的土地意象之中,包含的是极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在《五月的麦地》中有这样的诗句:“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断裂使他们感到从没经历过的彷徨和无足轻重,部分知识分子由失落、无奈逐步走向自恋、自虐、沦落,甚至毁灭”。⑰[P45]贾平凹凭借敏锐的视觉,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变革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人格分裂和价值失落。贾平凹也曾经说过:“社会发展到今日,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的影响人的灵魂,这里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做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⑱。1897年海子写作长诗他将诗歌情感和土地的情感溶为一体,我们也不清楚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但是这样的转变带给了我们崭新的天空和土地。所以海子在诗歌中一直在升华土地这一意象,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个人。但是海子在这个无法被人承认的时代还是将头埋在了土地

参考文献

篇6:清明·祭海子诗歌

你已经离开太久,仿佛一直在骑马吟唱

周游世界。

当满山花开,阳光下的诗句

依旧那么鲜艳、挺拔

像青春凯旋而归

你不再开口,声音却穿透我们的身体

平原的麦芒泛着金光,面朝大海

你曾经渴望拥有自己的木屋

劈柴喂马,一天天写诗

深情地感恩这个大地弯曲的`世界

头枕铁轨的诗人太寂寞

如薄刃的镰刀,划不破田野的睡眠:

野草疯长

麦粒低头

你就这样睡去。

你说: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居住在冬天和春天之间。当灰尘被时光抖落

如果你还在人间,会听到纯净的声音口口传送着

清晨的献诗

“……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的沉睡究竟为了什么?”

你不知道,现在我们学习尊重诗歌,尊重你

尊重你留下的诗句

篇7:诗歌纪念海子

──纪念海子辞世26周年

霞文诗雨

海子啊!

海子!

你血肉模糊的尸体留下了

雨滴一样的诗句,

年轻的生命是否悔恨

就此消沉。

扶着木棍在干草上晾晒衣服的母亲

静候你的佳音,

你爱过的四姐妹,

糊涂的四姐妹

期盼着你俊朗的身影,

还有那远方的你的姐姐……

你却不辞而别,

阴阳两隔。

留下血肉模糊的尸体,

将所有的等待和希望

化成

流不尽的泪水;

洗不净的血迹;

荡不去的悔恨。

可知

你白发苍苍的母亲

老泪纵横,

恨不得随你而去。

我羡慕你美丽的诗句,

却不羡慕你阴暗的心里。

你的坦然离去,

上一篇:2024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公告下一篇:煤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在集团公司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