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

2024-07-22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精选8篇)

篇1: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呢?阅读是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代替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生动活泼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坦率真诚地面对学生,信任与鼓励多于指责,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全盘否定,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逐步明确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提倡教师与学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答,或者是学生提问学生答。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交流。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质疑,共同探讨问题,使师生成为交流的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二 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阅读、交流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就要做到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

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激发“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兴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语文学科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

学,为什么还能写出长长的信给爷爷?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展开思路,丰富想象,各抒己见,就会提出以下问题:(1)《凡卡》是俄国契诃夫写的一篇著名长篇小说,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是虚构的。(2)凡卡七八岁时,可能上过小学,加之聪明好学,所以学会了很多字。(3)凡卡当学徒受尽欺凌,心理有吐不完的苦水。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质疑和提问。在阅读探究中如果小学生能有一点独特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都应给予鼓励。

三 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快读)”三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还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四 要多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书

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使“小阅读教育”向“大阅读教育”方向发展。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比如,低年级要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此外,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引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相信就一定能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必将会结出累累硕果。

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

每一册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中基本有三十二篇文章,根据教材的编排,可分为精读和略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学生逐渐学会怎样阅读。

精读就是要认真仔细地研读课文,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最常用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相应问题,然后综合为一个关键问题,接着运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并通过换词、想象、补白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因而在指导阅读时,只需围绕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精神。

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21.《画家和牧童》时,在大家评论戴嵩的画时,不同的人物在评论画时的语气和也是不一样的,商人大誓渲染,教书先生极力赞扬肯定,小牧童直言面对戴嵩则对待小牧童态度和蔼,诚恳的接受牧童的问题,我读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喜欢读了,就会读了。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

在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每周看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利用班级里的宣传墙报和远程教育网的班级主页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

《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

如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同学们通过诗歌了解了一些雷锋的事迹,可是我又说,你们知道吗?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你们想知道他做的其他好事吗?你们可以去看看《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故事》或看《雷锋》电影,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学生听了这段极具启发引导性的语言,一定会产生一种“没吃饱”的感觉和“再探究”的欲望。

由于时空的距离,当今少年儿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等历史都比较陌生。课堂上教师有限的介绍也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达到“人同此心”的境界。不少教师在上完《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这类课文后,都觉得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能达到预定的高度。课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说:“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被这茫茫草地吞噬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啊!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这番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利用图书馆、历史文化博物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寻找红军的足迹,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英雄事迹介绍会、英雄事迹网络图片展览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

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如第六册《沙

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读议。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如有个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

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篇2: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

一、健全人格 转变观念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既要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看重他们的思想品质;既要看他们各种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忘记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对待后进生,更应加倍关爱,倾注自己一片真情。

二、言传身教 以诚取信

言传是教育的基本方式,身教更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工作中体会到,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搞好班风建设,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我要求学生做到的,那我就首先做到。我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如周会、集会期间,决不和其他教师闲聊;不管他们看到与否,我也要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些。通过自己的坦诚相待,很快便取得了学生的信任,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学们都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很快得以贯彻落实。

三、善待学生 关爱心灵

要带好一个班级,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学生就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的心灵。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平等的,要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他,欣赏他,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被尊重是每个人内心的需要,也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班主任应当有宽阔的胸怀,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对任何学生都要以诚相待,以情感人。

四、充分信任 民主管理

篇3:阅读教学中最易忽视的地方

阅读效果直接决定了阅读的成绩。查尔斯·兰姆这段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广阅读, 低效率”这一病根。思来想去, 我们在阅读中何尝不是照着答案装聪明!有谁认真多读几遍, 有谁先做题又和答案对比过?有谁给发挥性的题做过示范性答案?结果是教师嘴大, 学生嘴小;老师步子大, 学生步子小;老师唉声叹气, 学生愁眉苦脸。阅读成了“受罪”。那么, 怎样做才能解脱呢?这要从细节入手。

1 有兴趣才有内驱力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他感兴趣, 关心的事, 只要有机会, 他 (她) 就会津津乐道, 滔滔不绝。阅读也是这样, 老师必须掌握好话题的内容并会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农村孩子升入初一后, 第一节语文课应在学校图书馆上。琳琅满目的书, 学富五车的老师, 群贤毕至的场面足以让学生赏心悦目, 兴趣盎然, 这叫“拢心”, 也叫打开话题。也叫唤醒内驱力。

开学第一周要组织学生晨读。先是老师范读, 老师读的声情并茂, 学生听得身心愉悦。就会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 就会对阅读锤炼三尺。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 才能成雨。想一想孔夫子三千弟子, 那么多不同的学生都能因材施教证明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第二周开始让学生读。路线是由齐读到指名读。边读边悟, 边悟边读, 读一读, 赏一赏, 谈一谈。这个过程中, 学生或蒙昧, 或自觉, 或痛苦, 或欢喜, 他们的思想、情感都在行动。语文的魅力, 文学的魅力在晨读润泽下圆润地融合成为有效的成份, 建立起有效率, 有价值的阅读。

2 用快乐的心情去阅读

米卢大叔将“快乐足球”推销给中国人。“快乐足球”曾成功地把中国足球队送进了世界杯的赛场, 使中国足球在阴沉的历史上闪耀一缕光芒。教师也应把“快乐阅读”推销给学生。让学生看到中考语文成功的希望。那些侵蚀“快乐阅读”的郁闷, 厌烦和枯燥不但不会长久地在学生心头缠绕, 而且会成为制造快乐的调料。

“快乐阅读”绝不是追求什么深奥的道理, 更不是追求什么时髦, 出什么风头, 而是充满了实用主义气息。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手脚。《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美丽的童话, 它塑造了一种纯真, 友好的氛围, 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如果配以分角色朗读, 学生就会感受到盲孩子的快乐和惊喜, 去感受萤火虫, 太阳, 月亮给予盲孩子的爱。在春风化雨中理解盲孩子的心理变化, 理解课文主旨。其次是保持一个快乐的氛围, 在潜移默化中教方法。《小生施威降大圣》是神魔白话小说。它描写孙悟空与二郎神赌变的情景, 写得妙趣横生。让学生边默读边比较孙悟空与二郎神谁厉害, 在比较中想像孙悟空的顽皮。在比较中说明人物性格, 在比较中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最后教师要掌握“快乐阅读”的尺度和质量。阅读教学中, “与生同乐”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教师可适当添点花样。如语言、手势、眼神的激励;声音、动作的吸引;五体投地的崇拜, 无可替代的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局里体会到自己的价值。阅读教学中, 兼听不同的见解是关键性的一条。教师要有教学相长的雅量。要学会倾听, 注意倾听。全班学生俯首顺从, 不如一人诤言对师生有益, 千万不要扼杀学生的心智啊!阅读教学中, 不要吝啬赞美。因为“羞恶之心, 入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人人都渴望掌声和赞美。适当得体的赞美, 会使人感到开心、快乐。从正面激励学生, 给他打气, 让他自豪。赞美你的学生, 永远不要嫌多!

3 勤于动手才记得牢

著名的天下第一长联上联是:“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下联是:“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我要用这上联形容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下联更是学生阅读要达到的境界。所以学生一定要一边学, 一边想, 一边记, 一边应用。经过这样的历练, 才能逐渐提升阅读水平。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以追忆的形式, 利用朴实的文学写出了母亲爱的深厚, 也对生命、生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教师引领学生“读母亲”时, 着重分析母亲的“言、行、神色”这无可厚非, 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更重要的事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去标识, 用自己的语言作旁注。这样既强调了心灵感悟, 又培养勤动手的习惯。这样做老师的步子小了, 缓了, 学生的步子才能跟上。阅读的效率才能提升。

本文叙事是为了抒情蓄势。文中的四处省略号要让学生补充完整。学生在思考中, 在动笔时已经被母亲的胸襟和炽烈的情感所震撼。同时也理解了记述和抒情的关系。

老师的教法和要求如庭园里的小径一样, 会引导学生走进庭园的深处, 领略花草的芬芳。

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在研读母亲几次提到北海看花的用意时, 教师可做这样的小结:她想要给儿子一片思想的天空, 这样生活的翅膀才能更硬;她想要给儿子一座成长的荒园, 这样生活的脚步才能更坚实。一个出色的孩子的背后往往挺立着同样出色的母亲!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 能让学生想到史铁生在人生低谷的时刻, 也能沐江山日月之豪气, 也能思秋菊傲霜之风骨。自然天地相应合, 母爱儿牵相和。哪位学生不受感动, 那些学生不乐听、乐记、乐仿呢!

4 阅读教学也要讲科学

地产商都能通过借贷来盖高楼大厦, 这对于阅读教学不是一种启迪吗?

a.借米下锅, 没有基础要会套。教师要把范文、“大家”的文章讲透。

讲完魏巍的《我的老师》后要趁热打铁, 让学生独立完成类似篇目的阅读, 用来温习已经了解的阅读一篇文章的具体步骤、阅读方法;温习写作方法;温习布局谋篇。考查学生捕捉信息和概括能力。同时总结出写作技巧及品读原则, 归纳出自己阅读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每一篇范文都认真的讲, 每一篇范文都有针对性地讲。学生自然可以在文海中纵横捭阖。学生只要借米成功, 就为以后现代文阅读质量的改善, 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b.步步为营, 选择擅长的写作风格。

柳宗元笔下的蓑笠翁, 在严冬时节“独钓寒江雪”, 完全是为了垂钓而垂钓。我们的阅读教学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还为了写一手好作文。尽管我们天天在教, 学生天天在学,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佼佼者。所以学生的阅读, 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心灵指向。诸如自己擅长什么样的体裁, 擅长什么样的布局, 擅长什么样的语言, 擅长什么样的开头结尾等。考虑好自身情况以后, 才好一次扎进自己熟悉的领域。如果能做到这一关, 就肯定有收获。否则学生会望洋兴叹。

篇4: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学生方能领悟文章含义,感受蕴藏在课文中的作者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在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反馈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及时反馈就更难了。不少教师只有等到考试结果出来才知道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可这时补起来就非常困难了。而朗读则可以很快地展示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在朗读时,定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文章中的意蕴,读出文章中的感情,甚至能感悟出文章的哲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使学生从正确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的角度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唤起他们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状态、颜色等,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教材中,还有古代和现代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才能体会出来。通过朗读,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如《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中,将“湖面”与“秋月”作对比,学生读后就体会到夜晚湖边静谧的美;“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将洞庭湖中君山比作“银盘”中一“青螺”,学生读后就会感受到比喻之妙。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对“映日”,“莲叶”对“荷花”,“无穷”对“别样”,“碧”对“红”。一连串对应词的运用,使得西湖绿色、红色相衬映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眼前。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与否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单单是用“口”发音,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

如教学《祁黄羊》一文时,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以公心”的态度,使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原则。学生对祁黄羊公正品质的敬佩,是认识事情的过程,也是情感培养的过程。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自然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应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当然,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的范读也必不可少。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速度和停顿,区分轻重缓急,从而进入课文意境。

如《虎门销烟》等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就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读到“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时,要读出人民万分喜悦的心情。如果此时教师在学生面前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现出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深重危害、人民对其的刻骨憎恨以及人民看见鸦片被销毁时难以言表的喜悦,更难体会到人民那份深深的爱国之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做到声情并茂,再辅以书中的插图说明,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中国人民对“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的赞同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感染学生,收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篇5: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包括认真倾听、动脑思考、敢于质疑、总结归纳、勇于实践、扬长避短„„“播种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会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道理大家都明白,大家也都能身体力行,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收效甚微,我想,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于观察,了解情况。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再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每接手一个班级,先不要着急提出自己的治班要求,而是先观察,看看学生都有哪些问题,哪些是面上的,哪些是个人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再认真分析,确定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抓住主要问题和想好针对性的措施是管理好班级和取得好成绩的关键,需要教师认真备好课:哪些是纪律方面的问题、哪些是专业方面的问题;纪律方面是个人的还是面上的,专业方面是能力还是方法的;违纪现象是偶然现象还是恶劣习惯,专业问题是基础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只有诊断好疾病的根源,才能快速有效根治疾病。

二.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要针对学生的这些缺点,引进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画时,先指出其作业的优点、进步之处,然后谈不足;优秀的作业在班级展示,大力表扬优点;搞好班级小组间的竞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对经常违纪的学生要重点关注,要多和这样的学生交心,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有影响力的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的改变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

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克服一个坏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是人生最难的,而又是对人生最有价值的。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是长时间的结果,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针对学生的问题,面对问题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就是不能失去耐心和信心;学生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解决了新问题,还要及时发现新问题,千万不可抱着一劳永逸的想法。

篇6:求职信中最基本的礼仪

求职信中要注意最基本的礼仪要求。一般来说,收信人应该是单位里有实权录用你的人。要特别注意此人的姓名和职务,书写要准确,万万马虎不得。因为他们第一眼从信件中接触到的就是称呼。最初的印象如何,对于这份求职信件的最终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而要慎重为之。因为求职信往往是首次交往,未必对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姓名熟悉,所以在求职信件中可以直接称职务头衔等,如“上海煤气总公司负责人”、“国发公司经理”、“北京配件厂长”。求职信的目的在于求职,带有“私”事公办的意味,因而称呼要求严肃谨慎,不可过分亲见,以免给人以“套近乎”或者阿谀、唐突之嫌。当然礼貌性的致辞还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称呼之后一般还要加提称语,即用来提高称谓的词语,如对尊长用“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对平辈用“台鉴”。“大鉴”、“惠鉴”;对女士用“芳鉴”、“淑鉴”、“懿鉴”(对年高者);对方是夫妇用“俪鉴”、“同鉴”、“均鉴”等。书信中的这种请察阅敬语要注意与称呼相配合。

问候要真诚

抬头之后的应酬语(承启语)起开场白的作用。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素昧平生的,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您好”两字,也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捷、自然为宜。

内容须清楚、准确正文是书信的主体,即写信人要说的事。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格。书信的内容尽管各不相同,写法也多种多样,但都要以内容清楚、叙事准确、文辞通畅、字迹工整为原则,此外还要谦恭有利,即根据收信人的特点及写信人与收信人的特定关系进行措词(包括敬语谦词的选择,语调的.掌握等)。

祝颂要热诚

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受信人的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祝领语有格式上的规范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如对尊长,可写“敬请福安”、“敬请金安”、“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棋”,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年安”、“此请岁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的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诲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信度称呼用尊称

信皮(封文)的主要内容除要清楚、准确地写明收信人地址及邮政编码、收信人姓名、发信人地址及姓名以外,还要恰当地选用对收信人的的礼貌语词。首先要注意收信人的称呼。封皮是写给邮递员看的,因此应根据收信人的职衔、年龄等,写上“经理(或总经理)”、“厂长”、“人事资源部长”、”人事经理”或“先生”、“同志”、“女士”等。其次,要讲究“启封辞”、“缄封辞”选择。“启封辞”是请收信人拆封的礼貌语词,它表示发信人对收信人的感情和态度。一般对高龄者长用“安启”、“福启”,对其余长辈用“钧启”“赐启”;对平辈,可依照受信人的身份、性别,分别用“力启”(对军人)、“文启”(对教师)、“芳启”(对女士);“缄”字的用法也有讲究。给长辈的信宜用“谨缄”,对平辈用“缄”。明信片、贺年卡等因无封套,因而无所谓“启”和“缄”。求职者须注意,切忌用挂号或快件寄来职资料,以克劳神费时。

篇7:《愉快是基本标准》阅读题及答案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在这一点上,毛姆说得好:“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回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赫力博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复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作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作品。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那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结合全文,理解“读书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一句的深刻含义。(2分)

3.第四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找出其中的一种,并作简要分析。(3分)

4.梁启超在《敬业与乐来》中提醒要“乐业”,本文作者说要愉快地读书。请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是愉快的事还是苦事的看法。(3分)

答案:

1.(2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

2.(2分)读书不能出于利益,而要出于真性情。(意思相近即可)

3.(3分)示例1:引用论证。引用毛姆的话强调要重视自己读书的感受,从而证明读书要以愉快为基本标准。

示例2:举例论证。用蒙田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等,证明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

示例3:正反对比论证。将“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与“不感兴趣而硬读”的人读书的结果作对比,证明读书要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要有一种诚实的态度。(任意答出一种即可,论证方法1分,分析2分)

篇8: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

关键词:触键,音色,钢琴,触键方法

近些年来,在我国,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新的素质教育潮流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音乐,选择了钢琴。

在目前的钢琴教学中,对于大多数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有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弹奏曲目级别的高低,而忽略了钢琴演奏中重要的问题——“音色”。而决定音色质量好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触键”。没有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无论弹奏多么高难度的曲目,丧失了乐曲的美感,同时由于触键方法的不正确,实际上加大了演奏乐曲的难度,也必然会影响演奏技巧的正常发挥。

大多数练习者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即乐于弹奏有趣味性、好听的、个人喜欢的乐曲,而对于枯燥的基本功以及相关的练习,往往就不大喜欢去练。通常钢琴爱好者往往喜欢稍微有难度或者更高难度的而又动听的乐曲,但是这些乐曲往往又需要钢琴基本功的支持,因此练习者会觉得力不从心不能完成乐曲的演奏。面对心爱的乐曲只能感叹自己的演奏能力不足,基本功不扎实。所以说,钢琴基本功是学好钢琴的主要因素,并贯穿钢琴学习的全过程。

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钢琴演奏中最基本又最重要的,而且我们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有很多时间都是在练基本功,在评论别人的演奏时,也经常会谈到基本功扎不扎实,艺术表现如何等问题。同一首作品可以演奏出多种风格,这种风格是由个人对作品独到理解所决定的,扎实的基本功也非常重要,练习者对音乐的领悟力与个人在音乐方面的天赋相关,而基本功则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以提高并加以巩固的。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足以证明学习艺术门类的艰苦性和历时性,而钢琴的学习更是如此,有了好的天赋,不勤学苦练,一首好的乐曲是很难通过手指表达出来的。

因此,基本功对于练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触键练习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和兼顾哪些方面。对此,本人粗略地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触键”的定义

触键就是指弹琴的力量通过手指来撞击琴键,撞击的过程就是如何用力和怎样传力的体现。触键又分为指力和手力触键、臂落和全臂触键四种类型。

1.1 指力触键,可产生纤细的音色

要求手腕放松,手指动作,专用于产生层次的声音。用来演奏精致、典雅的乐段。这种触键方式肌肉运动最小。在钢琴演奏历史中,巴赫的触键就被称为指力派触键。

1.2 手力触键,可得到灵活、流畅的音色

在各类触键方式中用的最广的是“手力触键”。主要特点就在于手的朝下动作,要求手和手指从腕部用力来下键,手腕在下键时有自然拱起的倾向。掌关节稳定,指型稳定,手腕柔软、圆滑。主要用于演奏音量较指力触键音量大些的地方。

1.3 臂落触键,可得到明亮、清朗的音色

要求前臂和手腕下落时,推下琴键,而不是敲下琴键,一般用于音的保持或连奏。在钢琴弹奏中,手力触键和臂落触键,常常相结合地运用。在黑键上总是用手力触键,而紧跟在黑键后的白键,则用臂落触键,这样才能得到圆滑、舒畅、连奏的效果。琶音经常是从臂落触键开始的,再结合手力触键。

1.4 全臂触键,可得到壮丽、洪亮的音色

要求手臂和手在下键时共同作用,用于力度大的乐句和歌唱性旋律。

其实,上面所说的四种触键,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都很难独立地运用。只有指力触键、手力触键和全臂触键相结合在一起运用,才能演奏出好的旋律。学生要是在学琴一开始就理解了“触键”的含义,就能引导他们去正确“触键”,少走弯路。

2.“触键”的首要位置

2.1 手指触键的技巧也就是手指基本功之一

“所谓手指基本功,就是在手指本能能力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将其提到技术技巧的高度,以适应弹奏的需要。手指触键的动作其实并不复杂:利用掌关节的动力抬起手指,在指型稳定不变的状态下,向下弹去,触下琴键,如此而已。”

正确的触键动作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好的,好的声音一定是正确触键弹出的。在学习触键技术中涉及到的触键准备动作、触键主要动作部位、各个部位的协调、重量的运用、用力与放松等动作要领、方法时,都要结合对声音的倾听和辨别。要在学会技术动作的同时,也懂得了什么声音是正确的。

2.2 钢琴演奏中,触键的正确是最重要的

由于声音的音量、音质、音色不同,所以触键时的用力部位也不同,但必须各部位协调运动,演奏的声音才能扎实、悦耳。如何弹奏出不同强弱层次的音响,应从弹奏时触键上下去下功夫,用不同的力度,不同的传力方式,一定能弹奏出动听的声音。但有很多学生以为触键就是把琴弹得越响越好,所以一些学生把钢琴的触键认为是“按琴键”而已,所“按”出的声音又硬又死。长期用不正确的触键方法演奏,极易引起弹奏时的紧张,导致速度跟不上,技巧难以完成等后果。因此,应尽早明确“触键”的重要性。

2.3 触键问题是钢琴弹奏的基本和根本问题

问题会在哪里?常常发生在弹奏出来的声音质量以及产生不良声音的触键方法上。法国钢琴教育家玛格丽特·隆指出:“技巧就是触键,是指法艺术、踏板、对总的分句规则的知识;技巧就是具备丰富的表情色板,可供钢琴家根据他要表现的乐曲风格,根据他的灵感而自由调度。”“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动作,手指的触键永远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触键问题直接关系着钢琴弹奏的音质与音色、层次与分句乃至于旋律线条的抑扬顿挫与整体的音乐效果和感染力,影响着音乐的内涵风格的揭示深度和情绪意境的渲染程度。触键方法是否精致而考究,是否有个性色彩,往往是衡量钢琴演奏水平与钢琴音乐造诣的重要标尺。关于这一问题,许多钢琴家和钢琴教师有着精辟独到、见仁见智的论述。美国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在其《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一书中将触键的方式和功能归纳为4种,并分别论述:“ (1) 指力触键:手腕放松,只有手指动作,专用于产生最轻层次的声音。 (2) 手力触键:手和手指从腕部用力来下键。手腕在下键的那一刻有自然拱起的倾向。 (9) 臂重触键:前臂和手腕下落时,推下琴键,而不是敲下琴键。 (4) 全臂触键:手臂和手在下键时共同作用。这种触键多用于力度要求大的乐旬和歌唱性旋律。赵晓生在其《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谈到触键队音色的作用时认为:“决定钢琴音色的要素有5个: (1) 触键方向; (2) 触键高度: (3) 触键力量: (4) 触键速度; (5) 触键深度;……声音是传达音乐底蕴的直接手段。每一个不同音乐的性格需要各不相同的声音予以表现。寻找恰如其分的理想的音色是钢琴演奏中最困难的任务。不断想象,注意聆听,反复尝试,随时调整,有助于演奏家达到这一目标。

3.触键方法与音色的关系

3.1 钢琴触键的基本方法

基本触键法有非连音 (Non Legato) 、跳音 (Staccato) 、连音 (Legato) 三种方法。

非连音 (Non Legato) 。要求音与音之间断开弹,手臂带动手腕松弛地落到要弹的琴键上,触键时掌关节和手指的第一关节要站稳。

跳音 (Staccato) 。跳音的弹法有很多种,要求触键要短促、轻巧、有弹性。“在短暂的时间内突然产生的力量,、把声音弹出来,有爆发力的感觉。

连音 (Legato) 。连续演奏两个以上的音叫连奏。先由臂落触键弹出第一个音,再由手指触键弹出第二个音。然后把重量转移到第三个音进行触键。四个音、五个音都连奏道理相同。

赵晓生先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中认为,“触键有垂直触键与水平触键之分,垂直触键为阳、为刚,以发力之结实、直接、迅速有力为根本。水平触键为阴、为柔,以触键之轻滑、推摸、水平、柔美为要领。两种触键的手指动作不同,表现的音色也不同。”

“钢琴触键速度的快慢与基本的触键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当手指弯曲得较明显时,指尖触键的过程就快、直接,离键动作迅速,弹出的声音清晰、明亮。当手指伸平时,下键动作就慢,指尖附在键盘上的倾向产生的声音就是非常连贯的音。当手指朝前伸展时触键的声音是歌唱的音色。

在学习掌握了不同的触键方式后,就可以为所演奏的作品或片段选择一种合适的触键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涵,要从不同的作品或片段中去感受不同背景的触键所产生的变化无穷的音色。

3.2 触键方法的正确才是奏出好音色的关键

触键是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触键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表现。能掌握不同的触键方法,是钢琴演奏技术与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

一,从触键的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学会听音色。

要知道不好听的声音是由错误的触键方法造成的。正确的断奏触键方法应该是手臂放松自然,指尖离键不要太远。总之,要学会听。

二,触键时重量的自然调节与运用是音色的基础和保证。

重量触键法,一是要体会到从肩到臂自然下垂的重量:二是要让重量送到指尖并使第一关节能站稳以承受这个重量:三是注意掌关节的灵活来调整指、掌、臂各部位的关系和位置。

三,有了最佳发音点,触键才能保证音质。

每个音不论强弱、厚薄都是有一个最佳的发音点,手指要弹到点。才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增加演奏的把握性。

四,钢琴演奏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包括手掌、手腕、手臂、腰等各部位的协调来一起完成。还要注意重心后倾下榻,这是协调用力的最大障碍。

4.掌握触键的练习方法

要让手处于弹奏姿势,手背和腕背同在一水平面上,手指贴住键盘,手腕在抬高和放下的动作中必须放松,手指贴键,手指稳固而略呈弯曲。

4.1 断奏:

弹一个音符,手指迅速按下键,并在发出声音的那一刻立即松开,这样手指就缩回到键上,手腕始终平稳,同时不能僵硬。

4.2 连奏:

每个音都要弹出,但是音必须保持住。手指所用的压力只须阻止琴键弹回即可。在弹下一个音时,前臂向外转动。这样当一个键松开时,另一个键正好发出声音。手力触键的主要就在于手的朝下动作。把前臂与手在你前方水平地抬起,然后迅速朝下甩,甩得尽可能远。

练习时须注意下列四个要求:

(1) 上臂放松,肘部在体侧,身体的其余部位不应作任何辅助动作。

(2) 前臂稍抬起,以使手腕活动自如。

(3) 手指在挥动时,手腕和手指必须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4) 触键都要一气呵成,尽量追求触键的速度,多感受和体会。手指下键要稳固,否则会变成拍打。造成演奏僵硬和停顿。

结语

教师如何将技能传授给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演奏技术性要求是很严格的。学生练琴的方法很重要,好的方法能做到大脑、手指和全身心的协调,做到练琴效率高:不好的练琴习惯是没有良好的放松状态,头脑和身心不能融为一体,练琴就去效率。因此,可以预期,对钢琴触键训练重视程度的提高会对钢琴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著.周薇译.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P8.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38问[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P84.

[3].约瑟夫-迦特著, 刁绍华、姜长斌译.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P:5.

[4].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Pg

[5].克拉伦斯-格-汉密尔顿著, 周薇译.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于表情[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6].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7].刘庆刚.钢琴的演奏与教学——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8].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9].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学习党史国史下一篇:村支部书记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