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的结课论文

2024-07-01

报关的结课论文(通用8篇)

篇1:报关的结课论文

花卉与生活——花卉与艺术欣赏课程论文

2011-11-09 08:36 作者:网络 来源:未知 浏览: 号:大 中 小

415次 我要评论(0条)字摘要:花卉时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之一,其种类极多,范围广泛。可以净化环境,绿化环境,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情操。本文通过花卉和人类生活之间大的方面阐述,大致的介绍了花卉和我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世上花卉种类繁多,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增加局地小气候,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自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予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的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最先想到花卉与人类的关系当然是家庭装饰和美化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以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

花卉还与人们的健康有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啊,而花卉呢就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关联,科学研究表明,鲜花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极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某些延迟人体衰老的激素和抗菌素等。可食花卉不仅具有强烈的美学色彩,而且还具有保健与药疗之功效。如菊花能明目养肝,芍药能行血中气,月季花活血消肿,茉莉花长发强肌,梅花养神去痛,梨花润燥化痰等。鲜花食品可延年益寿,长寿之乡的高加索山民以万寿菊鲜花作为家常食品,因此,当地人的长寿秘诀被认为与食用万寿菊鲜花有关。慈禧太后为求长生不老,常以荷花、玫瑰花等鲜花为食。可食花卉还含有纤维素和花色素等,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对肠壁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有助于防止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纤维素和花色素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消除身体内部具氧化破坏作用的自由基,可以延缓衰老,防止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生。因此鲜花食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

花卉不但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还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这主要与花香有关,花香能使人愉悦、心旷神怡。独占三秋的桂花的香气飘远轻溢,有解郁、清肺、辟秽之功能;兰花的幽香,能解除人的烦闷和忧郁,使人心情爽朗;天竺葵的香气,具有平喘、顺气的功效;郁金香花的香气能疏肝利胆;槐花油可以泻热凉血。目前已发现有几种鲜花的香气,对治疗心血管病、气喘、高血压、肝硬化、神经衰弱和失眠等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所以当今世界上已出现了“香气”学。长期用眼用脑的劳动者若经常面对一丛绿色的盆景,翠嫩欲滴,沁人心肺,顿时会消除心身疲劳。此外,白色花卉令人见之感到神圣纯洁、宁静消暑。而红、橙、黄诸色则使人精神亢奋热烈,心旷神怡。人们若有机会经常观赏山色、花园或庭院,室内为绿色烘托的各型各色的朵朵花卉,其乐无穷、其益大焉。

当然少不了人们之间通过互相赠送花卉来表达情感这一话题,这就与花的象征有关,如今,馈赠鲜花、插花已经在国内流行。虽然赠送鲜花是抒情表意之事,其中也有不少学问。国家和民族的习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讳,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种花都有某种生活含义,蕴藏着无声的语言。因此,什么时令,给什么人送花,应该送什么花,都有讲究。否则,就可能闹出笑话和造成误解。在国际上有许多花卉被公认有一种特定的象征和“花语”,也就是“花的语言”,根据“花的语言”来送花,比如:祝贺友人生日,宜送石榴花、象牙花、大红月季花,这些花通常象征火红年华,前程似锦。但对长辈就应该选用长寿花、龟背竹、百合花、万年青、报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寿含义的花卉;祝贺结婚的,要选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等。至于新娘披纱时所用的捧花,还可适当加入一两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一般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等等,此外,花色为红、橙、黄、紫等“暖色”和花名含有吉兆的花卉大多可用于喜庆事宜。若白、黑、灰、蓝等“冷色”和花名含有贬意的花大多用于伤感事宜。

在现代社会,花卉更成为交往中的一种高雅礼品。这就是在我们交往中花卉还能体现一种礼仪,花卉在礼仪交往中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大,并成为社会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花卉在礼仪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花束(主要使用各类包装纸、丝带等配材,对组合好的鲜花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包装,单手可握,双手可捧。可用于迎送客人、访友、庆典仪式上的献花、馈赠礼品、结婚等场合。)、花篮(可用于馈赠礼品、舞台摆放、厅堂装饰、庆典开幕以及追悼会等场合。)、花插(可用于办公室、餐厅、接待处、饭店前台、会议室等场所)、装饰花(一般用于出席各类大型集会、重要会议、晚会、开幕式、结婚典礼等场合佩戴于胸前、头上、腕上。只需较少的花材和配叶,制作出典雅大方的花型,起到装饰的效果)、和礼品盆花(主要应用于拜访亲戚、朋友时作为礼品)。

此外还有许多与我们生活有关的,比如养生、保健甚至还与风水有关,可以花卉在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啊。

花卉是人类朋友,她不仅美化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感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当然我们要爱护花卉,不但是花卉,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各种东西我们都要保护它,为我们人类的生活提供一个美好的空间。

篇2:报关的结课论文

一、概括总结式 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做一次简要总结,使学生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总结可以从恩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入手,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要增加深度。如教完《孔乙已》、《范进中举》两篇小说后,教师将范进与孔乙已作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这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已虽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但孔乙已麻木迂腐的性格之中留有傲气,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已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浓重的“悲”来。这样收束可供学生形成总体印象,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对人物产生不同的感情涟漪。

二、迁移扩展式 学完《羚羊木雕》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提问结课主:“学了《羚羊木雕》,我们对万芳及其父母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是怎样处理的?”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联想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自己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矛盾的事。这样把语文课学习引伸到广阔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共鸣、联想倾诉出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同时,这样的结课艺术还能激发学生留心身边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

三、巧妙过渡式 教学的连续性,知识的相关性决定了前一课的“尾”与下一课的“首”紧紧相接,于是,好的“结尾”往往能承上启下。比如讲授《绝唱》结课可以这样设计:“白妞说书技艺高超,她的声音能绕梁数日,在听众心中久久不绝。作者为突出这一点,主要采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从听众的反应、场面效应等多方面烘托。这种方法比直接描述更凑效,更能突出中心,课后同学们不妨读读下一单元的《口技》一文,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你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样结课,不仅概括了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而且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巧妙地由上篇课文过渡到下一篇,也达到了布置预习的目的。

四、注重“授渔”式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故乡》一课时是这样结课的: 老师:„„同学们,现在时间不多了,总的看来,这两节课较为成功,最后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现在在读书方法上有什么新的体会? 学生:读文章要思前想后。学生:读书要读得细,想得深。学生: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动脑筋解决。老师: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培养起来了,那你读书的本事就大了,好,下课。这是着眼于总结阅读方法的课尾,钱老师作了巧妙的引导,授予学生以“渔”。学生从这样的结课中受益匪浅,必会更好的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五、巧设悬念式 新课结束时,教师给学生布一点“疑云”,设置一些悬念,引而不发,让其独立思考,去化疑释悬。久而久之,会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结课可这样设计:“假如皇帝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他会如何对待两个骗子,如何对待大臣和说真话的小孩?请同学们课后大胆思考,续写一段。”

篇3:小议课堂的结课艺术

1. 归纳总结式

如, 有一位教师执教《蝙蝠和雷达》一课, 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师:课文全部学完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开头的?怎样点出中心?具体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学生各抒己见。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篇科普说明文, 以描述情景开头, 通过设问点出中心, 具体介绍了科学家们通过反复试验, 揭开了蝙蝠探路的秘密, 着重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文章的介绍说明具体准确、简单明了, 叙述有条有理, 逻辑性很强。当然像这样人类从动物的身上获得启示, 而发明出一些事物的例子还有很多, 课后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读一读。

这种结束语, 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系统理解与内化, 中心明确, 重点突出, 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 感受科学世界的奥秘。

2. 深化领悟式

前不久, 笔者读了一篇题为《语文教学该测测“思维含量”了》的文章, 颇受启发。的确,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向文本的“深处”潜游, 从而实现自我的超越。有一位教师教学《诚实与信任》时, 利用结束语的设计, 带领学生实现了一次深度潜游。他是这样设计的:

师:课文到这儿已经学完了, 作者为什么以“诚实与信任”为题呢?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因为这是文章所教给我们的道理, 为了突出这个道理的重要, 所以作者以此为题。

生:作者以“诚实与信任”为题, 就是要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师:那么, 我们可不可以给文章换个题目?

生:诚实的心灵。

……

师:最后, 让我们一起牢记“诚实与信任”这立世之根本, 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实与信任”与我们同行。 (齐读课题)

3. 放线长钓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为了实现“教一篇, 带一组”的教学理念, 我们可以采用“放线长钓”的方式, 让学生课内学方法, 课外用方法, 带动多篇阅读。如, 我在执教《桂花雨》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今天, 我们伴随着阵阵桂花香, 品味着琦君童年生活的乐趣, 感动着母亲对故土的那份眷恋之情。追忆逝去生活, 已成为许多作家笔下鲜活的素材。如, 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等, 相信这些作品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感动。

4. 明旨悟理式

我们在课堂教学之末, 还可以通过结束语的设计, 让学生以文本为载体明旨悟理, 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净化。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朋友》一课时的结束语设计, 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师:通过这堂课的理解, 你对朋友想要说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或者一首诗等等, 或者你想唱出来都可以表达此时你对朋友的理解。

生:人世间最真诚的莫过于朋友间的友谊了。

师: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 你想对谁说, 你就说出来。

生:我想对徐薇, 我想对你说, 朋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信任, 不能互相猜疑。

生:我也想对你说要相信朋友, 信任朋友。

生:朋友是我人生中最亮的启明星。

生:你就像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你就像阳光驱走了永久的黑暗, 你就像五彩缤纷的彩虹, 为蓝天增添了光彩, 朋友, 你太伟大了。

篇4:异彩纷呈的结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结课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需要一个扣人心弦的导入,还需要一个令人回味的结课。好的导入,如乐师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先声夺人。而好的结课,则如一曲虽终,却余音绕梁。教学结课是一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任务在于让学生保持并发展对所学内容已形成的兴趣、记忆、技能和思想感情倾向,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并产生新的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动机。

独具匠心在结课,不仅是认识过程的归结,同时也是心的认识过程的起点,不仅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肯定,同时又能激发学生整个人格力量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新颖独特、风格迥异的结课方式。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几种结课的方法。

一、画龙点睛,穿越时空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为文须点睛,教文亦同理。教学结课就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对一些问题作了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于结尾处,教师稍加点化,则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去感知课文。

如,我在教《生命生命》是这样结课的:我先出示作者杏林子的画像,再配上贝多芬的乐曲《生命》,用低沉而又充满情感的声调诉说:这就是作者杏林子,她为了写作,在腿上架着一块木版,用发抖的两个手指头夹着笔写字,每写一笔就像举着千百万斤一样,同时还忍受着身上巨大的痛苦。就这样,她写出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成为著名的作家,人们称她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不仅这样,她还热心帮助其他残疾人,用自己的精神照亮了其他人的道路!一直勇敢地活到59岁,虽然她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下一代的人。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由于启发得当,渲染充分,学生在朗读时完全进入情境,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共鸣。杏林子对生命的热爱深深烙在脑海中,这对学生在今后人生中如何看待生命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结课的点睛之笔,再次突现了课文的精髓,收到了穿越时空的艺术效果。

二、开阔视野,温故知新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结课,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结课时,插入相关知识,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运用方法。

我在教《过故人庄》时,在学生理解全诗之后,插入有关“还来就菊花”中“就”字由来的小故事,然后问:“你们比比看,这‘就’字妙在何处,谁说得好谁就是小王维。”讨论之后,学生意犹未尽,我又趁热打铁,说:“现在再给大家一次显身手的机会,在下面的诗句中,看谁用词用得好。”出示题目: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红杏枝头春意( )。旺浓闹

春风又( )江南岸。到过满绿

这样的教学结课,与课文教学浑然一体,不但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加以运用,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力度。

三、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一节完美的课要注意起承转合,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教学结课也应在内容和情绪上照应开头,使整个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一体。

如,《蝙蝠和雷达》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像后,介绍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一种现代化的遥测装置,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课文来把它弄清楚。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兴趣和欲望。在结课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蝙蝠和雷达是什么关系?”在学生交流之后出示这样一道填空题: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使( )能够(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课外知识解答问题。

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从悬念的抛出到诠释,这样设计教师有意识与导入相照应,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在文本知识上进行了知识的迁移,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习过程在头脑中的印象,产生回味无穷的效果。

四、激疑思考,标上问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因此在课堂教学结课时,教师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激起学生继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凡卡》一文的最后,并未写出凡卡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留给读者的只是一个省略号。教师可以这样结课:“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接他回乡下去吗?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变吗?”请同学们下课后讨论。这三个问题将好长时间萦绕在学生脑际,使他们深深关心凡卡的命运。课虽尽,而意无穷。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好的结课必须巧妙地避免“真个完了”。而且这样的结尾,让学生动脑、动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五、意犹未尽,点上省略号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例子,起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将教学的触角伸向课外,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领域的激情。比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课尾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少年的闰土是那样的天真可爱、见多识广,作者和闰土惜别后,很长时间没有再见面。长大成人后的闰土还会是这样的吗?你们想知道吗?那就到阅览室里去找他吧!”这样的结课唤起了学生求知欲,充分体现了教学结课的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教学结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归纳总结式、联系实际式等。结课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结,灵活地选择,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基于此,语文的结课要求教者做到水到渠成、自然贴切,前后呼应、中心突出,言简意赅、令人回味,善于延伸、学以致用,从而使结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诚如此,这样的结课就科学性与艺术性二者兼备了。

参考文献:

[1]刘世英.浅谈语文课堂结课的艺术.考试:教研版,2008(04).

[2]葛乃宏.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语文教学通迅,2003(32).

[3]覃琼莹.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新华教育导刊,2011(7).

篇5: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初中生物课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一堂生动的课,也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更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结课艺术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提出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工农业生产,与有关应用科学,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堂课的结束承接下一堂课的开始,结课的恰到好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的意义

讲课如同写文章一样,结构布局非常重要。生物教学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及其特殊的课程目的,初中生物课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一堂生动的课,也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更应该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而生物的教学可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压轴”,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求索知识的真谛。

二、结课的方法与功效

课堂结课是新授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

1.在宏观方面把握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

(1)承前启后。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对于知识性较强的生物课堂,例如,《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这一节,可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此外还可以设计课后练习、实验操作、问题探讨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2)实践培养。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这一节中,由于课标的调整,从原来的理解水平降低到了解水平,结课时就可以提出相应的实践活动,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巩固,这样不仅提高了知识的运用巩固,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质疑问难。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2.在微观教学中体现结课的功效

(1)归纳总结。新授课内容结束后,归纳本节的内容,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例如,学完“尿的形成和排出”后,教师可归纳本节知识要点:肾小球通透性、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的差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与原尿、原尿与终尿,肾动脉中血液与肾静脉中的血液;点明排尿的意义。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零碎分散变为集中,同时也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条理、完善。

(2)首尾呼应。课堂教学,应该首尾衔接自然,不偏不倚,进而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在设计新课导言时,应采取提出学生感兴趣但又不能解答的问题来引入,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反映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能使整堂课前后照应,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3)讨论比较。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4)达标巩固。课堂练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不仅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上讲台练习。做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并使教学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从而做到查漏补缺。

(5)设置悬念。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人的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来自于神秘感、好奇心,一节课内容结束后,教师不妨来一个“悬念”结尾,悬念的来源就是下一节课中的知识,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预习。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之前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像鲁滨孙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存活最长的办法是:①先吃鸡,然后吃玉米。②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为了弄个清楚,自己会迫不及待地去提前预习。这样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6)冶情励志。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

例如,讲“探索生物的奥秘”时,联系我国明代杰出植物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辉煌事迹:他常常是肩背药筐,“东西南北中”,江湖田野山村处,搜罗百氏,访采四方,用了27年时间付出大半生心血,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还可简介我国现代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事迹。

又如,讲“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时,简介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虫,制作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解剖、分类,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在“贝格尔”号上长达五年的环球科学考察,收集大量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和证据,经大量观察研究分析,终于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部巨著,在世界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三、问题与对策

1.科学准确性

结课要以科学为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2.主体明确性

结课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或从重点、难点点拨,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予以引导,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结尾启发性

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炼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

4.设计趣味性

在设计结课时,应在“趣”字上下工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

5.方法多样性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

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应结合生物教学的特殊性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6: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论文

为了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维,课终时紧紧结合教学内容,环绕课堂主题,顺理成章地提出几个供思考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做到收中寓展,为学习后续课程埋下伏笔。像古典章回小说那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学生欲罢不能,听了这一课,还想听下一课。设疑不同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所设悬念要恰当适度,不“悬”,学生不思即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不得其解,也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味盎然,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犹如游人在悠游览胜之后,重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使人重温游迹,倍感亲切,颇有余音绕梁之妙。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归结全篇,深化题旨,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卒章显其志”的观点,对于做课终结尾颇有借鉴。为了使学生对所听课程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课程结束时,应总结全篇,突出重点,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使学生认识产生一个飞跃。也可将各个层次的内容串起来,打个结。由博返约进行必要的概括浓缩,像压缩饼干一样,看起来一点点,泡起来却是一大碗。看来记得不多,实能以点带面所得不少。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启导引申,以趣促思,使学生兴味盎然,迸发出强烈的志趣。

启导,就是在一堂课结尾时,对如何进行复习,提出些要求,对有一定难度的作业给以必要的启发,对新课的预习给以点拨指导等。引申,就是根据所授内容,用各种方法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由表及里地揭示其内涵和真谛。总结时还要善于寓理于趣,趣中长智。引导学生顺着“有趣——乐趣——志趣”这条环环相扣的“兴趣链”,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热爱自己的事业,迸发出强烈的志趣。

一堂课行将结束时,熔德育智育于一炉,使学生思想升华,激情奋进。

教师讲课除了给人以知识外,还应有思想的启示。这种思想启示不是附加于科学内容之外,而是提炼、升华于内容本身。教师讲课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因素,熔德育智育于一炉。同时,根据课程特点,用具有鼓动力的语言使学生的情绪感奋起来,推向浪尖;或用含蓄深沉的话语促人深思,耐人寻味,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反复回味中得到美的享受。总之,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绝妙精彩的结尾,可使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留下无穷的余味,久久不能忘怀。

归纳式结课。

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结合课文,对所学内容作一概括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牢固的把握,增强教学的效果。

朗读式结课。

进入结课阶段,教师可设计一段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教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朗读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养语感能力、陶冶美好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拓展式结课。

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除应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外,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想像和创造能力。

任务式结课。

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当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当然,任务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布置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布置任务的内容、具体要求、做法、注意事项、完成任务的时间等。

联系式结课。

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教师可把课文学习内容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内在关联的课文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如《伤仲永》一课结课时可这样设计: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接受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了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和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

篇7:报关结课论文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07-2班

记分考核是海关对报关员实行岗位考核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措施,对于无法区分责任主体是报关员还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海关不予记分。报关员享有申辩权、复议权、诉讼权等权利。

所谓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是海关在注册登记、检验等传统管理手段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程序加强对报关员曰常动态监控,并对其报关单填制不规范、报关行为不规范以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或者有走私行为未被海关暂停执业、撤销报关从业资格的行为进行量化记分考核的管理方式。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取得报关员资格的约有13万人。虽然自实行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后,报关员业务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受利益驱动而违规操作的情况仍十分普遍。报关员业务和服务水平不高、超范围报关、私自报 关、借权报关、无序流动、诚信缺失,甚至参与走私违法等,已成为增加海关监管成本、制约通关效率、影响海关对外贸易统计、扰乱进出口秩序、阻碍国家投资软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海关行政管理实践当中,已有部分海关开始尝试实施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深圳海关2003年7月报关员扣分管理系统启用以来,该关预申报质量较启用前提高了一倍,全关区报关单电子报关退单率从4月的2.82%下降到11月的1.04%,降幅达63.1%;全关被扣分报关员人均扣分值从8月的5.01分下降到11月的3.8分,降幅达24%。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文锦渡海关报关差错已从2002年3月的1126条下降到目前的每月30条以下,降幅达97.3%。

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促使报关员自觉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努力提高报关单填制质量和业务素质、服务水平,积极减少报关差错;并对规范报关服务市场秩序,降低海关行政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有效预防走私违规行为发生等作用明显。

与行政处罚不同的是,记分考核是海关对报关业务水平不高且记分达到一定分值的报关员实行岗位考核的一种教育和管理措施,提供的不是惩罚手段。海关对在记满分至考核合格期间的报关员,中止其报关员证效力,不再接受其办理报关手续,是基于报关员的报关行为无端浪费海关管理资源、影响通关效率,海关必须加强管理的需要,是具体的行政行为,而非行政处罚,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海关向企业、报关员发出了一个警示信号,时刻警醒和督促企业和报关员自觉增强诚信守法自律意识,努力提高报关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主动减少报关差错和报关不规范、走私违法行为发生,促进通关效率提高。

哪些行为将被记分?不少报关员都害怕海关记分范围无限扩张。根据《办法》规定,并不是报关员的所有行为都列入记分范围。目前,列入海关记分范围的都是报关员曰常报关工

作中与通关业务紧密相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往往直接影响海关通关效率或增大了海关监管成本和风险。

记分的类型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是报关单填制不规范。包括海关电子审单系统接受电子数据报关单后进行逻辑处理,发现差错自动将报关单退回的;海关接受纸质报关单申报后,报关单证及其内容因报关员填制不规范导致需要修改或撤销的;影响海关统计的。

二是报关行为不规范。包括未按规定在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上加盖报关专用章及其他印章,或者使用印章不规范的;未按规定在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上签名盖章或由其他人代表签名盖章的;出借本人报关员证件、借用他人报关员证件或者涂改报关员证件内容的;因报关员原因,导致海关退回或撤销报关单的。

三是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海关予以行政处罚,但未被暂停执业、取消报关从业资格的。

四是因走私被海关予以行政处罚,但未被暂停执业、取消报关从业资格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行为的认定应当遵循责任明确的原则,仅对报关员在报关单填制不规范、报关行为不规范以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或走私但未予资格处罚的行为实施记分,对不在此范围之列的其它行为则不予记分。在记分时,海关有责任认定报关员是否对该记分情事负有责任,而对于无法区分责任主体是报关员还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海关不予记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员记分考核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19号,以下简称《记分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效果良好。对提高报关员申报质量和业务水平,减少报关差错,提升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规范报关服务市场秩序,降低海关行政成本,有效预防走私违规行为发生等作用明显。

篇8:谈谈《逻辑》课的结课艺术

关键词:逻辑教学,结课艺术

《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课程内容繁多, 公式复杂, 概括抽象, 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加之缺乏短期可见的实践价值,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作为任课教师, 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在教材的选择、内容的调整等方面要多加注意外, 总结和提高结课艺术十分重要。

《逻辑》课结课艺术的主要功能

《逻辑》研究的基本知识点一般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这四个内容安排的, 每个内容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即概念与概念的联结构成判断, 判断与判断的联结构成推理, 而论证是前面三者的综合运用;并且在每个内容之间的联系又是十分密切的。例如, 在“概念”部分先学习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的基本知识, 后在“推理”部分又按同样的顺序学习由上述五种判断构成的五种推理。因此, 《逻辑》基本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体系和联系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将《逻辑》结课的方法上升到教学艺术的高度来重视和研究, 首先就要明确其重要功能。

梳理和总结功能在结课时, 教师或师生共同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小结, 通过抓关键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统一整体, 帮助学生理顺基本内容、基本框架和体系, 增强理解与记忆, 突出重点, 同时查漏补缺。

“桥梁”功能教师通过结课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适时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同时提出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就像建立一座桥梁使前后的主要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 不断温故知新。

反馈功能在结课时, 通过精心设计, 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使教师和学生明白各自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 分别改进, 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导行功能在结课时, 通过教师的概括总结和提示启发、学生的作业练习和问答思考,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开阔其视野, 激励其思维, 启迪其智慧, 举一反三, 自觉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逻辑》课结课的主要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时目标, 《逻辑》的结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总结式结课即一堂《逻辑》课结束时, 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 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使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具体情况, 总结可由教师通过概述或归类, 或列表等方式完成, 也可由学生通过复述或做习题等方式完成。例如, 笔者在讲授“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时, 是这样收尾的:“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性质判断对当关系的基本内容, 难点是这些关系的具体运用。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 有一个口诀, 这就是:‘反对关系不可同真, 下反对关系不可同假, 矛盾关系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差等关系上真则下真、下假则上假。’请同学们对照教材中的对当关系真值表推敲、理解和记忆。记住, 这个口诀是否真正掌握, 关系到以后我们学习性质判断构成的对当关系推理时的难易程度。”这样既言简意赅地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又为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总结式结课是《逻辑》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法。

悬念式结课由于《逻辑》教学内容本身具有紧密的逻辑性, 教师经常会使用悬念式结课, 即教师在课题结尾时, 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设置悬念, 使此课之“尾”成为彼课之“头”, 使学生渴盼“且听下回分解”,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悬念式结课常在讲授完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而学生又表示理解较透的内容后由教师顺其自然地进行。例如, 讲授完“三段论的规则”, 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内容后, 笔者这样结课:“三段论作为人们常用的一种演绎推理形式, 也经常使用在法官的审判过程中:法官确认被告人的违法事实, 以之为小前提;再根据法律条文的有关规定, 以之为大前提, 运用三段论推理就推知这种违法事实应受到怎样的法律惩罚。然而, 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过程中, 真的如此简单吗?大家都知道‘许霆案’的审理, 2007年11月广州市中院一审的判决结果是:一、许霆犯盗窃罪, 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二、追缴其违法所得175000元发还广州市商业银行。被告不服上诉后, 广东省高院认为原一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撤销原一审判决, 发回重审。2008年3月, 广州市中院作出二审判决:一、许霆犯盗窃罪, 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并处罚金二万元。二、追缴其犯罪所得173826元, 发还受害单位。同一个法院对同一个案子的审理判决结果, 先后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别, 其中的原因, 有待于我们下一节课学习‘三段论的运用’时再来研究。”这样的悬念, 无疑为下一节课埋下了伏笔, 学生急切地盼望新课的来临。

延伸式结课逻辑学虽属于工具性学科, 但解决思维的技能技巧应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在《逻辑》的教学中, 应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且在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结课时提出来, 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 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例如, 在讲授完“三段论的审判格”后, 笔者举出2003年南京的“同性卖淫案”进行结课:“法院经审理认定李宁等人经过预谋, 招募和组织多名男青年在其经营的酒吧与男性消费者从事同性卖淫活动并从中牟取暴利, 其组织卖淫罪成立, 作出判处李宁有期徒刑8年, 罚金人民币6万元的判决, 如果简单地遵循三段论审判格去适用法律, 由于现行法律中没有对组织同性卖淫进行规定, 按‘罪刑法定’的原则, 李宁就会逃脱法律的制裁, 但法官最后对组织者作出了有罪判决。这说明了司法者在法律出现漏洞或空白而构建法律大前提时, 应该体现出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价值判断, 这也正是司法公正的目标所在。”这样的结课, 既使学生积极寻求知识的应用, 达到了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同时又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 往往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自主式结课逻辑理论艰涩深奥, 如果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 不能使其自己体会出学习成就,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难以保持, 教学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在结课时, 教师应适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变静态教学过程为动态过程, 让其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收获的乐趣, 从而激发出创造性。笔者常常使用以下几种学生自主式结课方式:一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理论, 组织学生自己谈认识, 或举出实例组织学生分小组谈看法, 再让其他学生作评判, 教师最后简单小结;二是在黑板上列出同等难度的几道题, 安排不同的学生进行练习, 然后让持不同答案的学生分别陈述其理由, 再让其他学生作评判, 教师最后简单小结;三是让学生分小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基本体系, 再推选代表阐述结课, 教师最后简单小结;四是让学生带着知识、经验、思考和灵感自设作业, 例如学习完选言推理后, 笔者就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有关刑侦案例, 让其自行总结侦察员在分析案发原因时, 使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通过否定其中若干个原因来肯定剩下的若干个原因, 比通过肯定其中若干个原因来否定剩下的若干个原因要可靠得多的理由所在。这些结课方式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又便于因材施教, 还整合了各学科的知识, 拓展了教学空间。

《逻辑》课结课的基本原则

邵守义先生所说的“结尾无定法, 妙在巧用中”用在《逻辑》教学的结课中, 指的是结课有法, 然而无定法, 关键是把握基本原则, 再因人、因境而定。《逻辑》的结课应遵守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完整性在《逻辑》新课导入时, 教师常常会设置问题悬念, 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 然后开始课堂学习。结课时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 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做到与导课相呼应, 而不游离主题太远。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 而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 则会在结构或逻辑上让学生感觉不完整。特别是有时结尾实际上就是对导课设疑的总结性回答或是对导课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

延伸性逻辑学科的发展正在以不争的事实证明:形式逻辑理论除了本身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外, 又在不断地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渗透, 新的应用性逻辑科学例如刑侦逻辑、审判逻辑等层出不穷。《逻辑》教学应主动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 在结课时要注意来源于课程又高于课程, 体现出延伸性, 这样才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拓广学生知识面,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和谐性在结课时,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 注重和谐性。一是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烈的自信心以及追求目标实现的必胜信念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是创新思维不竭的源泉。因此, 结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思考、概括、表达, 尤其是要让理论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 树立自信心。二是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结课时, 教师不要因某些学生课堂表现好就特别宠爱, 也不要因某些学生课堂表现较差就否定他, 更不能因个别学生观点偏激或与自己的见解相左而呵斥他, 应给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教师应想到, 每一个学生在特定的阶段、特定的环境中, 行进的快慢当然会有不同, 在《逻辑》学习中的好坏不能决定其是否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爽.刍议法律逻辑教学案例遴选规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 (2) .

[2]谭吉华, 等.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结课艺术[J].政治课教学, 2004, (7) .

[3]邵守义.实用演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5:103.

上一篇:买书的经历150字作文下一篇:观察日记乌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