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价费监管意见

2024-04-18

加强价费监管意见(共8篇)

篇1:加强价费监管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省局进一步做好稳定物价工

作紧急通知的意见

收费检查所

七月十一日,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物价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了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确保目前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要求,部署了下一阶段涉农价费清理整顿工作。收费检查所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现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充分认识加强价格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到全省清理整顿涉农价费工作的部署上来,切实做好当前形势下的涉农价费监管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充分认识做好涉农价费监管工作,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价格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涉农价费秩序得到了规范,各项支农惠农价费政策得到了落实,才能够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做好涉农价格和收费监 1

管工作,对于加快富民强市、实现科学跨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二、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

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机制,对于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价费政策,逐条逐项认真加以对照并抓好贯彻落实。在前一段清理整顿涉农价费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农资价格涨幅过高;农民建房负担仍然较重;办理婚姻登记时,存在强制服务并收费;中小学收费不规范等等。工商“两费”取消以后,必须加强监管,防止一些地方变换名目和方式收取费用加重群众负担;结合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进一步完善和督促落实农村各项医疗药品价格政策,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大力整治规范农民建房服务性收费,重点查处纠正以罚代收、强制服务和收费等侵犯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处纠正农村婚姻登记、计划生育办证搭车收费,以及有关部门要求农村中小学强制学生订阅教辅资料和报刊杂志、强制学生购买保险、强制向学生收取搭餐费等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及时将宣布取消的涉农收费项目、降低的涉农收费标准和调整的涉农价格和收费等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布,方便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进行监督。对于清理规范后保留的收费项目、标准和涉农价费等,通过正

式文件、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切实增强涉农价费政策的透明度。

三、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

针对当前涉农价费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强化监管,以更好地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是强化监管举措。重点整治规范各种涉及农民的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收费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针对现行农资价格监管方面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有利于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监管的措施办法。按照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研究制定促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收费政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积极研究探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土地流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合作互助组织发展中的价费问题,切实形成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的价费政策环境。

二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围绕巩固前段清理整顿工作成果,组织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有关单位是否按要求对保留的涉农价格和收费项目进行了公示并正确执行,取消的收费项目、降低的收费标准和调整后的涉农价格和收费是否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民建房强制

服务收费、农村教育搭车收费、农村客运乱涨价等行为的检查处理,进一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着力加强对长期普遍存在、农民反映强烈、事关民计民生和农村发展全局的一些老、大、难涉农价费问题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种价费违法行为。

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建议今后每年都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交叉检查的方式对各地贯彻落实涉农价费政策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工作考评和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参照省局的做法,我们也将定期对各县市区涉农价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涉农价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四、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

涉农价费监管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贵在坚持,重在实效,为此,必须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涉农价费监管服务网络体系。针对农村价费监管点多线长面广的现实情况,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强有力的农村价格监管服务网络。建议各县市区价格部门加强工作协调,尽快配备充实人员力量;乡镇至少要有一名乡镇干部兼职管理涉农价费;各行政村都要聘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人员担任价格监督员,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健全农村价格监管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加强涉农价费监管制度建设。重点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涉农价费公示制度、农村市场明码标价制度、农村价格违法案件投诉举报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涉农价费公示制度建设,认真对照清理后的涉农价费项目和标准,对现有公示牌(栏)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规范,公示内容变动的要及时更新,公示牌(栏)破旧损坏的要及时修复,确保公示内容准确清晰。要重点加强12358价格举报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及时受理农民群众投诉举报和有效查处各种涉农乱涨价、乱收费行为。

篇2:加强价费监管意见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占全县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因此,在检查中,县物价局改变过去面面俱到的做法,突出检查重点,在精、准、深上做文章,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例如,在2010年的涉农价费检查中,重点查处农机服务收费及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农资经营企业明码标价的执行情况、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落实情况等。执法人员认真走访了农机局及其下属单位,仔细询问了政府各项农机收费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农机购置补贴的种类、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办法及农民群众的反映意见,并查看了有 1

关账目记录。在深入乡村供销站点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每到一处,都主动向经营者宣传价格政策,及时纠正农资经营者明码标价不规范的行为,引导经营者价格自律。

通过多年的涉农价费专项检查,我们不断总结、归纳、分析、研究,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认为在当前农村价费监管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认识涉农收费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从根本上遏制涉农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大价格检查和巡查的力度,努力解决涉农价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三是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分析乱收费行为的新情况、新动向、新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四是以新闻媒介为载体,强化舆论监督,宣传惠农政策,对性质恶劣的坑农、害农价格违法行为,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五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价格违法行为越来越复杂,必须弘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崭新的检查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价格监督检查,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所孟旭

篇3:加强价费监管意见

关键词:审计意见购买,监管,上市公司

审计意见购买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某种方式, 影响或操控审计师的决策, 以便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低质量的审计报告, 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使得管理层可以通过信息不对称获得私人利益, 从而损害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管理当局通过购买审计意见, 用虚假报告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使上市公司的许多问题因审计师意见购买而隐藏下来, 会产生误导整个证券市场、导致证券市场畸形发展的严重后果。因此, 加大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关注与监管非常有必要。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将公司的经营权委托给管理者, 管理者按双方的约定经营。会计信息在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往往是不对称的, 而标准的审计报告可以让委托人确信所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因此委托人乐于让渡部分利益聘请审计师以规避投资风险。但经营者有其自身的利益追求, 为避免审计师察觉其舞弊行为后出具不利审计意见, 经营者很可能寻求审计师的合谋, 或者以更换事务所相威胁, 或以提高审计收费与长期业务往来等经济利益为诱饵, 以便成功购买审计意见。

由于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变更审计师或者向现任审计师购买审计意见, 我们可以从审计师的角度和审计师以外的角度考虑对审计意见购买的监管。

一、针对审计师层面

1.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道德诚信建设

近几年来, 由于一些涉及会计师事务所破产的案件频发,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和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均有所提高, 但审计界“重收入, 轻责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于一些事实上早已陷入财务困境, 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中存在多项重大未调整事项、重大或有损失项目或虚报收入等项目的上市公司, 按审计准则, 在这种情况下为规避审计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应拒绝接受委托或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当上市公司难以通过变更审计师的途径实现其不当会计处理的目的时, 就会转而付出更大努力以收买现任注册会计师。当监管者加大对审计师变更的监管力度时, 企业管理当局对现任注册会计师的收买一旦成功, 就增大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 原先的“显性监管”转变成“隐性监管”。所以对注册会计师加强行业诚信道德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规行为的处罚强度和力度

目前我国对违规审计师的惩罚还不够严厉, 对违反职业道德的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大都重视行政处罚, 而轻刑事和民事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不能遏制其作假行为的再次发生。

首先, 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系统的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和条例, 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还应加大执法力度, 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增大违规执业行为的成本。另外, 可以通过行业监管、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途径增强对审计师的监管以遏制审计师的违规行为。

3. 鼓励合伙制的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法》中, 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被并列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两种组织形式, 但在我国, 90%的事务所选择了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 而选择成本较高的合伙制形式的非常少。有限责任制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是有限的审计责任。当审计诉讼发生需要事务所进行民事赔偿时, 这种组织形式的事务所赔偿的最高金额为其注册资本。与有限责任制不同, 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均需对事务所的债务、过失、违规行为承担连带无限责任。所以, 从长远发展来看, 应逐步取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 鼓励开办合伙制事务所, 发展跨地区的大型事务所。

二、针对审计师以外的层面

主要从上市公司内部以及监管机构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对策。

1. 改革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聘任机制和审计收费方式

由委托代理理论可知, 聘任审计师进行审计主要是为了解决两权分离后,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 从而使公司被内部人控制, 通常只有极少数经营者来行使股东权利, 审计师的选择权以及支付审计费用的决策权, 都是由公司的管理当局直接控制的。所以必须建立一种机制, 使选择审计师以及支付审计费用的权利回到股东的手中。鉴于此, 本文认为:

(1) 企业可以成立或完善审计委员会, 合理分配董事会、股东大会以及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萨班斯法案》要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负责选择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 并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付费标准。由于审计委员会独立于企业管理当局, 它可以根据审计师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执业声誉等因素来决定审计师的选聘, 还可以根据现任审计师的工作情况决定是否续聘, 起到一种制衡的作用。这样, 上市公司可以比较好地制约管理层变更事务所的动机。

(2)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这实际上是通过建立健全的机构或机制来监督管理者, 保护各类企业所有者的利益。

2. 加大对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和惩罚力度

当上市公司交易费用的总和低于购买审计意见所得到的收益时, 其发生意见购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 治理的关键是提高总的交易费用, 在上市公司之外可以直接控制的交易费用只有违规成本,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管理层的违规成本。

(1) 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力度。从近几年企业管理层舞弊案件中可以看出, 违规者往往只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民事责任承担较少。我们应引入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 又能给造假者形成一定的经济压力抑制其违法的冲动。另一方面, 民事赔偿还可以调动受损者起诉的积极性, 提高对违法者的威慑力。赔偿金额应足以使其违法行为得不偿失才会真正起到作用。

(2) 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制度。使管理人员一次虚假报告的不良记录可能影响其终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这要求有社会中介行业的配套发展。

(3) 提高监督力度。监督可以内外结合, 内部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 外部有法律和社会的监督。

3. 推行新的审计制度

上市公司在没有变更审计师的情况下亦可以通过和现有审计师的合谋而达到审计意见购买的目的, 所以可以考虑推行定期轮换审计师的审计制度, 避免审计师独立性的缺失, 降低审计意见购买的概率。另外, 对于一些有潜在意见购买动机的上市公司, 可以实行双重后任审计制度。即同时聘任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这样, 上市公司要成功实现审计意见的购买, 必须三方达成一致, 难度就会增加。同时上市公司考虑到更换审计师的成本, 在变更审计师时也会经过一番权衡。

4.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

一是加强上市公司对审计师变更披露的完整性。由于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变更事项的披露没有具体格式, 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对变更原因的披露明显存在实质性信息匮乏, 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有的甚至回避提及变更事实。建议引进SEC制定的“8-K”报告制度规范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披露, 通过披露让投资者意识到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事实存在, 提高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认识, 也提高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代价, 这是减轻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给注册会计师造成的压力的关键措施。二是充分披露审计费用。决定审计费用的因素有很多, 而审计费用的不同支付时间、费用高低等都可能对独立性产生重大影响。但我国对于审计费用的披露历史很短, 许多方面存在不足, 有的将审计费用和非审计费用合并披露, 给监管者带来了难度。笔者认为应将审计费用与其他费用分开披露, 并与以前年度的审计费用进行比较, 并分析变动的原因, 使股东及监管部门了解相关信息, 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检查力度。

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需要多方长期地参与和协调才能收到成效。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可以从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等企业内部要素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等外部因素着手, 同时, 它需要相关行业协会和其他监管方的参与及中介行业的配套发展。我们相信,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治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温国山.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2005.

[2]吴联生.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与监管策略[J].经济研究, 2005 (7) .

[3]王春飞.扭亏、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 21 (5) .

篇4:河南省出台意见加强农资监管

《意见》指出,要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单位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逐级落实农资监管责任。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各地要健全农资监管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坚持“谁监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权责一致,责任到部门,上级抓下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农资监管责任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全面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意见》强调,要通过建立健全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农资监管重点地区监控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农资产销台账记录制度、农资信用监管制度、农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部门和区域间联动协作制度等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农资监管的高压态势,确保农资市场环境得到持续净化。

专家建议:种养合作社亟待加快转型发

为探索新时期种养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日前,科学种养理事会联盟、《科学种养》杂志社在北京举办全国种养大户经验交流暨产销对接会。

据了解,目前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165万家,土地流转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的1/3。与会代表认为,种养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品牌创建、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不足,必须适应新常态,亟待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转型发展。

专家表示,要通过政策支持,引领合作社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效率,引领合作社结构调整,推广节本降耗、绿色增产、循环利用等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篇5:《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

为全面落实“严监管”政策,有效防范村镇银行的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日,中国银监会印发《关

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银监会在2006年底发布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试点工作有序进行。目前,6个试点省(区)已有9家村镇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有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组建

村镇银行的申请。

《意见》明确,银行业监管机构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认真做好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工作,并结合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农村金融服务状况和金融监管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村镇银行设立地域和数量的计划,确保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有序推进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意见》要求村镇银行牢固树立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禁止村镇银行跨县(市)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

《意见》要求,加强对村镇银行资本及其充足率监管,督促村镇银行建立资本约束、评估、补充和纠正机制,鼓励村镇银行持有高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银行业监管机构要设置资本充足率“预警线”,当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接近预警值时,要及时提示,督促村镇银行启动资本补充和控制风险资产机制,防止资本充足率下降到8%以下。

《意见》要求,村镇银行应按照“股东参与、简化形式、运行科学、治理有效”原则,因地制宜建立市场导向、职责明确、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与村镇银行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实行由利益相关者派驻专职人员或聘用资质较高的社会中介机构对村镇银行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建立向属地监管机构举报制度。同时,要求充分发挥持股银行的作用,派遣合格人员到村镇银行担任董事、实施合并报表审计、指导村镇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并提供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技

术援助。

《意见》指出,村镇银行要着重防范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村镇银行应汲取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等经验教训,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努力防范信贷集中度风险,不得对异地股东及其设在注册地的关联企业授信。要与持股银行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支持机制,确保持股银行对村镇银行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充分发挥持股银行在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处置上的协防作用。要严格执行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的有关规定,严防账外经营

等操作风险。

《意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对村镇银行的持续监管制度,设立主监管员和非现场监管统计制度,创新适合村镇银行特点的现场检查,积极探索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对村镇银行实施现场检

查。对符合并表监管要求的,持股银行所在地的银行业监管机构负责对村镇银行实行并表监管,并与村镇银行的属地监管机构建

立每月对话机制,实施对持股银行有效监管。

《意见》根据村镇银行今后可能面临风险的严重程度,把风险初步分为日常风险、支付性风险和高风险机构(清偿性风险)等三种类型。对日常风险,要求按照资本充足和不良贷款状况进行分类,采取差别监管措施,并积极引导进行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重组。对突发性支付风险,要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建立银监会、人民银行和控股银行的联合处置机制。对高风险机构,按照“严监管”要求进行处置,并依法撤销符合市场退出条件的村镇银行。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是银监会与时俱进调整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顺应村镇银行组建进展,结合小法人机构特点,实施“严监管”的重要体现;也是银监会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完善监管体制,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风险监管水平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提高银行业监管机构监管能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

篇6:加强价费监管意见

各市财政局:

为切实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预〔2010〕33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目标

1.监管范围。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的资金以及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

2.监管目标。乡镇财政对纳入监管范围的资金,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优势,严格财政预算执行,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的发生;推进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安全、规范、有效,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补助性资金监管

补助性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以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牲畜头(只)数、购买行为等为分配依据,直接或间接补助给农民的所有财政资金。包括农业、流通、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民政)、村组等所有涉及农民的财政补助性资金。

1.认真核实补助性资金信息。乡镇财政要对补助性资金 涉及的相关基础数据进行认真审核。对农村低保救助人数等动态性较强的基础数据,在向县级财政或主管部门汇总上报补贴名册前,乡镇财政要进行实地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向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报告。经乡镇财政确认的基础信息数据,方可作为资金发放依据。乡镇财政要会同有关站所做好补助性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基础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及时登记造册、分类归档、补充更新,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乡镇财政要会同有关站所建立健全补助性资金事前公开、事中公示和事后告知制度。要公开各种补助政策信息,把有关《公开信》和“一折(卡)通”等及时发放到农户,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补助资金申报前,要将经核实的补贴对象、依据、项目、标准、金额等信息,按规范格式进行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并将公示情况和结果报县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备案。对公示中群众有反映、有举报的问题要派人到实地核实真伪。资金拨付后还要向社会公告,便于社会监督。

3.切实将补助性资金落实到户。县乡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一折(卡)通”相结合等有效的资金发放制度,有条件的地区,要试行各项补助性资金“一折(卡)通”发放,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安全、便捷地分发到农户。严禁挤占挪用、滞留拖延或超标准超范围发放,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农民补助资金。

三、严格专项资金监管

专项资金是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条件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的财政资金。

1.严格项目预算管理。乡镇财政要进一步细化项目预算编制,严格审核项目预算的真实性、可行性。对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安排以及乡镇本级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要对申报项目经实地察看、审核评估后,签署审核意见。对于申报项目不实的,要及时向县级财政部门报告。乡镇财政要根据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做好项目的遴选、论证、审核和排序,完善入库项目的论证、评审和公示制度,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包括项目内容、建设性质、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基本情况、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开工完工时间及预期目标效益等。已开工的项目要登记台账,项目资料收集完整,归档管理。

2.规范管理程序。年初对纳入预算安排的项目和未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上级补助项目,县乡财政要敦促项目主管单位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项目监理制以及公示制等。对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安排的项目资金以及在上级财政列决的项目资金,在项目立项环节须经乡镇财政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否则上级财政部门应建议项目主管部门不得立项,财政部门不予拨款,正式立项后,要将项目指标文件抄送县级财政并分解告知乡镇财政。乡镇财政要对项目的实施地点、范围、期限、责任人、受益人、预期效益和资金额度等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鼓励农民参与,加强群众监督,避免虚假立项和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发生。

3.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县级财政要对乡镇各项专项资金进行梳理,建立乡镇财政专项资金抽查巡查制度。乡镇财政要密切跟踪检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实地察看、检查、评估项目运行效果,定期向县级财政部门报告;要做好项目支出审核,按进度及时拨付资金;项目完成后,要进行评估验收、档案管理和绩效考评,并向县级财政部门报告验收和考评结果,提出项目运行与维护管理建议。乡镇财政要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强化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县级财政部门,发现项目不实、资金使用违规、效果不良等情况,及时报告。

4.建立资金监管信息畅通机制。要建立健全上级财政与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乡镇财政全面掌握有关专项资金的政策、额度、投向等情况。便于乡镇财政全过程参与并实施监管。对上级财政与主管部门直接下达到乡镇的资金,乡镇财政要建立与各站所、村委会的日常信息联络制度,及时掌握上级主管部门下达到各站所、村组、农场、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的项目资金信息,建立项目档案,及时纳入监管范围。

四、规范乡镇本级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监管

1.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县级财政要按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要求,将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全部纳入县级财政管理监管范围。对乡镇财政支出按预算和进度,实行网上申请、审核、批准、下达。要严格收入管理,确保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专户。严禁截留、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要逐步完善乡镇本级支出管理,制定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要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对乡镇财政预决算和财力追加等严格按程序报批。

2.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县级财政要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结合起来,不断完善“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制度,健全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乡镇支出范围、顺序、标准和财务审批程序。要对乡镇财政支出申报、审批、拨付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规范支出行为。2010年县(市)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要实现全覆盖。

3.完善村级财务监管方式。乡镇财政要加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监督管理,实行专账核算。乡镇财政要会同有关站所代理村级财务会计核算,帮助完善村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资金和财务监管。

4.加强乡村债务管理。要按《辽宁省政府债务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19号)规定,加强乡村债务管理,建立乡村债务动态监控制度,及时、全面掌握乡村债务变化情况,建立健全债务控制和化解制度。乡镇财政要及时向县级财政部门报告新发生的债务,严格控制乡村债务发生。县级财政部门要督促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积极化解旧债。每年末乡镇财政要对乡镇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并登记《乡镇债务台账》。要积极主动协助有关站所对村级组织债务进行清理。加强乡村债权管理,积极运用经济、必要的法律、行政等手段,清收乡村债权。

5.严格乡村资产、资源管理。要建立健全乡村资产购建、验收、使用、保管、处置等管理制度,实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要建立资产台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资产盘点;加强乡镇政府财力资源管理,提高财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积极配合有关站所参与村级组织资产、资源监督管理。

五、统筹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指导和督促乡镇财政有效开展监管工作合力。省财政厅成立由主管厅领导任组长,厅内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县区财源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和指导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研究解决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县(市)区、乡镇财政部门也要组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机构,共同推进监管工作。

2.明确职责分工。省级财政主要负责制度建设,解决乡镇财政履行职能的依据,统筹安排和部署监管工作开展;市级财政主要负责加强上下政策信息、资金等沟通、协调,指导并负责县乡因地制宜开展监管工作;县级财政主要负责指导、协调、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序开展;乡镇财政具体承担监管职责,建立资金监管台账,规范资金监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对所有财政资金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管工作机制。

3.创造监管工作条件。各级财政部门要定岗定人定责,明确专人负责,主动及时向乡镇财政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文件;下达相关财政资金指标文件,要抄送同级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对各级主管部门管理拨付的资金文件,要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并由乡镇财政主管部门逐级传递到乡镇财政;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将乡镇财政发现的监管问题,逐级上报至省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县级财政要发挥就近监管作用,将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资金和政策文件,及时印发至乡镇财政;新出台政策资金和管理办法时,要对乡镇财政提出具体监管要求;发挥县区财政职能作用,统筹推进和完善乡镇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等各项财政改革,为加强资金监管服务,提高监管工作效能;县级财政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监管实施方案、措施和办法,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和责任,量化和细化监管目标和任务;市、县级财政要定期检查、考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4.加强乡镇财政监管能力建设。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发的《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辽委办发〔2010〕27号)要求,完善乡镇财政机构职能,保持乡镇财政机构的独立性、完整性以及人员的稳定性,协调机构编制部门充实乡镇财政干部;要严把乡镇财政干部“入口关”,遴选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乡镇财政队伍中来,确保乡镇财政履行监管职能需要;各级财政要切实保障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为乡镇财政履行监管职能提供有力组织、人才和资金保障。要加快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将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纳入全省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乡财县管”网络平台,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乡镇财政资金动态监管。

5.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省、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日常考核评价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省财政各项专项资金分配要与各地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绩效挂钩;建立乡镇财政联系点制度,明确联系点工作职责。省在各市、市在各县要分别选择一个县和一个乡镇作为直接联系点,指导和帮助县和乡镇制定监管目标和办法,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非联系点的县区和乡镇要本着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2010年全面实行补助性资金监管工作,2011年要在全省全面推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6.细化实施办法。各市财政部门要依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省财政厅备案。

辽宁省财政厅

篇7:加强价费监管意见

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监管企业:

为规范监管企业债权、债务管理,防范债权流失,化解债务风险,依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我委制定了《关于加强监管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加强监管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指导意见

为规范监管企业债权、债务管理,防范债权流失,化解债务风险,依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现就加强监管企业债权、债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1、债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国有企业债权管理中不同程度

地存在债权账龄过长、债权依据不足、债权性质不明、债权底数不清、对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和偿债能力掌握不充分、债权清收不及时以及债权管理责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到期债权常常因没有书面催收通知导致债务人以超过诉讼时效抗辩,债权依据不足导致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受到债务人的质疑,投资与债权难以区分、性质不明等情况导致债权追收困难,债务人名称、地址不详或搬迁、合并、倒闭或破产等情况导致债权根本无法追收,对未到期债权存在的风险预计不足未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以致造成债权损失。

2、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部分对企业债务风险认识不足,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有债务不断增加,企业负债过高导致资金风险长期在高位运行。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经营成本, 影响资金的周转和限制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制约了企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和资信,加大资金链断裂风险,任何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企业出现债务清偿困难甚至破产倒闭。

二、加强债权、债务的全面清理

各监管企业要对债权、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予以高度重视,组织专人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清理。

3、清理范围。债权、债务清理的范围包括各监管企业所有应收账款、帐面各种借出资金或往来业务形成的债权、借入资金或往来业务形成的债务以及抵押、质押、保证等各种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

4、清理要求。债权债务清理过程中,要坚持全面清理、分类管理、风险分级的清理原则。各监管企业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应当有企业法律、财务部门、依法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参与。在清理过程中,要通过查看原始记录、核对账簿及实地取证等措施,努力把

清理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数字准确无误。清理工作结束,应编制能够详细反映企业债权、债务现状的清理报表,并附企业法律部门的法律意见书、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的鉴证意见书。企业编制的债权债务清理报表作为财务报表的附注内容应由中介机构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在年报中进行披露或做专项说明报省国资委。

三、切实加强管控

5、加大债权清收力度。各监管企业要建立债权的动态管理台帐,清晰载明债权的对象、时间、原因、类型、风险级别等重要事项,明确债权清收的责任要求和进展情况。要在认真分析债权成因、对象、结构、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债权清收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签订责任状,落实相关责任。要设立专职机构对历史遗留债权进行专门管理,仔细核对、分类处理,采取多种措施,有效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经过多次协调后仍难以追回的逾期债权要及时通过诉讼等方式予以追讨;对存在较大风险的债权要积极要求债务人提供抵押、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措施,保障债权安全;对于追收或追收成本相对较高的债权,可以考虑利用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转让,以提高债权回收率;对债务人恶意逃废债务的及时通过法律手段采取债权保全措施。

6、严格控制新增债权。各监管企业要按照“区别对待、总量控制、规范程序”的要求,严格控制非经营性新增债权。除本单位内部正常发生的应收款项、往来结算外,严格控制向自然人和其他单位提供资金。对基于经营业务等发生的新增债权要加强动态监控,收回风险较大时应及时采取依法行使不安抗辩权等措施以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

7、加强债权资产分类管理。对企业的对外债权,要加强债权资产分类管理,通过债权结构分析、账龄分析、应收账款和帐外资产检查

等手段,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和资产流动性。对于企业对外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或者债务人以股抵债的,要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变更相应企业章程,办理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事宜。

8、切实规范担保行为。对于确因经营需要对外提供担保的,各监管企业应经过严格风险评估、法律部门审核把关、集体研究等程序后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决策。根据《贵州省国资委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须报省国资委核准的,应按程序报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担保。

9、加强债务动态管理。各监管企业要依据债务清理资料,建立债务动态管理台帐。台帐要清晰载明债务的对象、发生时间、原因,偿还计划、资金来源、实际偿还情况,以及债务类型、债务风险等级等内容。要合理依法安排偿债顺序,对以资产抵偿债务、核销债务以及监管企业之间债权、债务相互抵消等要严格根据相关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10、发挥法律事务管理机构的作用。各监管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在债权、债务管理中的作用,注重合同签订中的法律审核把关等事前风险管控,加强合同履行过程管理和债权的诉讼时效管理,规范对债权依据的证据管理和清偿情况的事中跟踪监督,强化诉讼、仲裁等事后救济方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1、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债权、债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强化领导人员及具体经办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是要强化诉讼时效意识,尽量避免出现债权因超过诉讼时效而难以追收的情况;二是要提高证据意识,注意加强合同、发货单、支付凭证、欠条等各种原始凭证的保管,力求每一项债权都有据可依;三是要提升债权、债务管理的风险意识,有效识别各阶段债权债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强化合同过程管控意识,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风险动态监控。

四、建立健全管控体系

各监管企业要加强债权、债务管理机构建设,制定债权债务管理办法,完善债权债务管控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债权、债务内部管控体系。

12、完善债权、债务相关事项的决策机制。各监管企业对属于“三重一大”事项的债权、债务项目进行决策时,要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10‟17号)及《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黔国资党通„2010‟79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完善决策机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作出决策,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省国资委报告有关决策情况。

13、制定债权、债务管理办法。债权、债务管理办法应当涵盖债权债务界定、或有债权债务的界定、债权债务分类标准、债权债务风险识别机制、债权债务台账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办法、债权清收奖惩政策、债权债务管理环节工作流程、对债权债务的财务管理与审计制度、一案一结归档制度等内容。

14、制定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各监管企业要根据《贵州省国资委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制定本企业具体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落实责任承担的方式。

15、完善授信管理机制。各监管企业要通过认真收集了解债务人

(单位)的发展前景、财务状况、融资能力、信用评级等资料完善授信基础管理,明确职责权限和操作流程,建立稳健的授信风险管理框架。

五、加强监督检查

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要高度重视债权、债务管理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评价工作,将债权、债务管理作为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按照本意见的精神加强对所辖分、子公司的债权、债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将债权、债务管理纳入对该子企业的绩效考核。

篇8:加强价费监管意见

关键词:量价费损;工具;联动机制

1.背景

量价费损”是电网企业在购售环节的核心工作,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国网朝阳供电公司自6月份开始实施“量价费损”轻量级监测工具应用,构建运监中心监测-专业部门组织-基层单位实施的应用实施管控体系,促进了“量价费损”从“被动检查”到“主动应用”、从“知错就改”到“全面诊断”、从“事后处罚”到“事前控制”的转变,为规范营销管理,促进管理提升提供保障。

2.主要做法

2.1 明确思路,构建体系

朝阳公司制定了“依托工具,运监牵头,专业管理,基层实施,举一反三,全面整改”的工作思路,运监中心与营销部共同制定下发“量价费损”工作实施方案,以5个分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营业及电费室、用电检查大队为主体开展“量价费损”轻量级工具应用。

2.2 明确界面,分级管理

朝阳公司在“量价费损”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运监中心、营销部、各基层单位的管理界面,由营销部组织“量价费损”日常应用工作,运监中心负责在每月20日之后对各单位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负责定期对各单位量价费损轻量级工具应用情况进行通报,负责对工单回复结果进行审核,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办。运监中心的检查情况纳入对营销专业管理的考核。

2.3 建立机制,强化管控

朝阳公司建立了运监-专业管理联动机制,监测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严格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办,按周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再监测,对于上周未完成的异动处理,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异动整改落实到位。运监发现的问题,及时通过专题分析的形式发至营销部,由营销部进行归类处理。

2.4 加强管理,严肃追责

针对发现的客户违约用电及窃电问题,及时转入违窃用电处理程序,对电量及电费进行追补。对于管理问题,公司加强管理,将问题追责纳入公司综合业绩考核,对于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进行扣罚,明确了间接管理责任,促进了基层营销管理工作的提升。

2.5 创新主题,拓展监测

在现有PT失压、CT断流、零度户电流异常、日超容、公变台区电压异常、公变台区负载异常六类异动监测的基础上,开展了营销定比定量监测与分析,每月采用SQL语句将定比情况与发行电量进行比对,制定同一电价类别提计、高电价提计低电价比例大于80%,且月用电量较大的、低电价提计高电价比例小于10%的,且月用电量较大的;提计为100%的及提计为0的;居民生活提取其他电价类别且不为小区合表用电等检查重点,联合营销部组织各单位进行检查。

2.6 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针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对一类问题进行检查,例如针对铁矿行业发现的私增容问题,公司组织了铁矿行业的反窃电专项检查,把抄表问题、定比核对列为营销普查大检查的重点,组织专业人员对采集系统与营销系统、现场表字不一致情况进行了分析,开展了专项检查。

3.应用实效

3.1 从“被动检查”到“主动应用”

“量价费损”的应用人员从最初的运监中心拓展到营销部、各营销单位的营销系统管理人员,到各单位的用电检查专业人员,“量价费损”的应用经历了“抵制”到“接受”到“主动开展”的历程,各单位在应用过程中,逐渐发现“量价费损”轻量级监测工具对营销工作的促进,公司运监中心也积极引导,按周在公司主页发布应用情况通报,总结应用较好单位的经验,促进各单位应用人员转变成一线抄表人员、用电检查人员,公司先后组织两次专项培训,编制了界面通俗易懂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初级查询操作指导书,运监中心专工利用周末时间到外县分公司指导应用工作,促进了“量价费损”从“被动检查”到“主动应用”的转变。

3.2 从“知错就改”到“全面诊断”

“量价费损”轻量级工具作为一个检查工具,就像医院的体检工作一样,可以发现身体的“病灶”,并且通过“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但“病灶”产生原因不根除,还可能继续出现,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病灶”,甚至危急生命。朝阳公司在异动问题处理之后,对发现问题按类型、按地域进行诊断分析,查找管理薄弱环节、薄弱岗位,加大自查力度,提出预控措施,促进了管理“事后处罚”到“事前控制”的转变。

3.2.1 典型案例

异动案例:量价费损发现营销、采集系统表字不一致

异动发现:2014年9月,国网朝阳供电公司运监中心应用量价费损轻量级工具中发现0212031960建平县三宝铁选厂用户日用电总量超过合同变压器容量日最大用电量总值,经国网建平供电公司哈拉道口业务部于守会现场调查,该用户现场配电变压器容量为400KVA。由于该户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与现场电能表表示数不符,使量价费损轻量级工具产生该户超容量用电异动。

异动分析:营销部对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不符的进行了提取,共发现10千伏数据不一致20419户,其中数据差值较大的为1277户,10KV采集反有功示数疑接线问题用户51户,采集系统无数据8915户。

改进反馈:营销部组织专业人员对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现场电能表显示数据不一致情况进行现场调研,结合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如下:营销系统内抄表数据与采集系统数据不符可能原因,一是存在抄表员估抄或推算示数不准确,二是营销是出口计量,采集的是用户表计信息。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现场电能表显示数据不一致可能原因:一是表计安装串户,营销与采集表计不对应,二是采集地址码与实际地址码不符,采集的是其他表计信息,采集系统有反向有功数据,可能原因为存在现场接线有误。

采集系统无数据可能原因为停运及未投运用户。营销部按照分析结果开展了10kV及以上用户采集、营销系统表数核对,并对以上错误问题进行了整改。

4.结论

系统应用4个月以来,深化了电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用化应用,在强化用电现场管控、营销管理规范提升、营销工作质量管控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一是强化了用电现场管控。通过对用户日超容监测,发现大用户超容5起,追补基本电费13.778万元;通过对用户表计断流、失压等不易及时发现问题的监测,发现失压与断流32起,查处窃电2起,共计追补电费29.634万元,并收取1.7万元违约使用电费。

二是促进了营销管理的规范提升。通过营销部及各营销单位的应用,发现计量装置接线错误、表计超差等问题,营销部对智能表安装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明确,确保计量准确,并对超差批次电能表进行了抽检,及时进行了更换;规范了计量装置现场运行的管理,对采集地址码与实际地址码不符、串户行为进行了订正;规范了电价提计管理,通过对提计问题进行监测与分析,及时进行电价订正,确保电价准确。

上一篇:筹办幼儿园申请书下一篇:美邦国际赴美带薪实习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