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2024-06-22

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精选8篇)

篇1: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XX县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情况

2009至2012年来,我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xx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X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着眼于加强基础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方针,狠抓源头,进一步把握党员发展中的年龄、文化等结构,严把入口关,拓宽发展党员工作路子,完善推优入党工作载体,全县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三年来,全县共发展农牧民党员 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 名,占党员总数的 %;妇女党员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 %;35岁以下的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 %;农牧民党员 名,占党员总数的 %;先进模范人物 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 %。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规划,指导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

“党员要发展,规划须先行”,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县委组织部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xx地区2009-2013年发展党员规划》和区、地党委对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认真制定了《xx县2009—2013年发展党员工作规划》,细化了全县各党员发展数量,以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委党员发展工作的宏观指导。同时,县委组织部还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党委、机关单位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在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中,各乡镇党委、机关单位组织都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了工作重点,认真抓好了落实,使发展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得到切实增强,确保了全县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扎实开展。

(二)在工作机制上,始终坚持“三个严格”。

一是严格制定党建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每年年初,把与县委组织部签订的《xx县党建目标责任书》作为全年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蓝本,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符合全镇基层组织发展建设的《党建目标责任书》,并翻译成藏文后与各村党支部进行签订,同时,下发的党员发展规划,严格明确当年党员发展名额,从而确保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二是严格入党审批程序。把好入党审批关,对不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突击入党的人员坚决不给予审批。以严格的审批制度,实现了确定对象民主化、培养教育经常化、发展结果公开化,确保党员发展工作规范有序。三是严格督查党员发展工作。各乡镇党委每年都对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及时纠正各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多发展、乱发展或不发展的现象。

(四)注重“三个培养”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方面。我县重点采取了教育培训和结对帮扶两项措施。依托县职业学校和乡(镇)、行政村党员活动室等现有教育阵地,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农牧民党员培训机制,为农牧民党员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辅导,并结合其自身特点、年龄、文化基础等情况,切实做到因人施教、分类培训。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农牧民党员参加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并给予报销部分路费、学费和生活费。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方面。通过对致富能手进行走访调查,确定综合素质好、政治素质过关、群众公认度高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每季度对其考察一次,并视考察情况随时调整。为提高致富能手的综合素质,县(中)各单位、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还组织专人对其进行了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致富能手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认同感。在发展致富能手入党上坚持做到不搞“一刀切”,始终坚持党性强是前提、致富能力高是基础、热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关键、群众公认是根本的原则,力争发展一个、成熟一个。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方面。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在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积极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不断提高他们在农牧民群众中的威信。有意识地安排党员致富能手参与一定的村级事务管理、外出学习等,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由此来作为提拔为村干部的考核标准。

五)依托党建示范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群众富不富,关键就看村干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就看带头羊。始终注重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建设,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 委X届X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出色地完成上级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真正做到班子成员团结有力,领导核心作用强。二是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使广大党员不断坚定信念、提高素质、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了发展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培养党员,让政治立场坚定、致富头脑灵活、执行党的政策有力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通过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使之成为党的后备力量支柱,为优化党员结构,焕发党的生机,注入新鲜血液。四是加强党员干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倡导激励机制,使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尊重和保障党员干部的权利,根据党员不同情况,落实目标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做到“五带头”。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五)强化管理,落实发展农牧民党员责任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一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责任制。各基层党委和支部,都落实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联系培养工作制度,交任务、压担子,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担负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的实践中锻炼成长。二是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制。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考察,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思想动态,并根据考察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三是落实《党建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乡镇、机关单位各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总体要求,将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党建目标责任书》中发展农牧民党员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人,确保各乡(镇)、机关单位的发展党员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县委组织部定期检查各乡镇、机关单位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对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符的,严格追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意识。

(六)发挥驻村工作队的驻村优势,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我县各驻村工作队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和“三个培养”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积极把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发展成入党积极份子,坚持把优秀分子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切实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实现他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各工作队通过“主动发现”和“精心培养”双管齐下的方式,开创了培养和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的新局面。通过开展各样活动、联系带动等多种途径,引导群众和党员发现和推荐其中优秀分子作为培养对象,主动地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同时,各工作队以开展群众宣讲教育、节日联欢、文娱活动为契机,营造入党光荣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分子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精神。再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经严格政审,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加大教育培养力度,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进一步建强建好我县基层党组织、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工作亮点

一是发展妇女党员有新突破。在坚持标准、严格履行入党手续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妇女发展对象,及时把那些有生产技术本领、有奉献精神、政治上要求进步、能积极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妇女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女性党员的比例和质量,改善党员队伍结构。2011年该县共发展妇女党员 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 %。

二是新发展党员年龄梯次更加合理。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各乡镇,我县新发展的党员年龄结构都进一步优化,青年党员比例加大。在新发展的 名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 名,占 %;45岁以下党员 名,占 %。多年来全县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的现象有所缓解。

三是新发展党员文化结构不断改善。全县新发展党员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 人,占 %,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 人,占 %。这批新党员的加入犹如源头活水,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四新发展党员带富致富能力明显提高。3年来,我县认真落实“三个培养”的要求,切实加强了对牧民党员培训,注重牧民群众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牧民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取得了较大成效。在新发展党员中有致富能手 名,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 %,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在2011年的村“两委”换届中,有 名新入党的党员致富能手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委员。这些党员致富能手中,有养殖大户、种植示范户、畜产品加工户和服务业能人,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篇2: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农牧民党员队伍建设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成效和未来。因此,把农牧区最优秀的青年、有一技之长、退伍军人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牧民吸收到党内来,不仅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增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但是,当前农牧区发展党员不规范、乱发展,致使农牧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党员队伍在群众心中威信不高,信服力不强,直接导致了许多优秀的、年青的、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群众不愿入党,给组织发展工作带来了消极和不利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为农牧区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扫清障碍和创造条件,现就我县加强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主要做法

(一)在工作机制上,始终坚持“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制定党建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每年年初,把与县委组织部签订的《XX县党建目标责任书》作为全年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蓝本,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符合全镇基层组织发展建设的《党建目标责任书》,并翻译成藏文后与各村党支部进行签订,同时,下发的党员发展规划,严格明确当年党员发展名额,从而确保农牧民党员发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安排。二是严格入党审批程序。把好入党审批关,对不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突击入党的人员坚决不给予审批。以严格的审批制度,实现了确定对象民主化、培养教育经常化、发展结果公开化,确保党员发展工作规范有序。三是严格督查党员发展工作。各乡镇党委每年都对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及时纠正各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多发展、乱发展或不发展的现象。

(二)在质量把关上,严格落实“三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发展农牧民入党程序和权限,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责任追究制”,确保在发展党员质量把关工作中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对入党动机不纯、在群众中间威信不高、信服力不强的坚决不予审批。同时,应规范入党程序,避免入党成为“口头入党”,党员无入党各项资料和档案。

(三)抓党员队伍,提升党员形象,做到“三个改善”。并通过“三个改善”逐步改变群众对待党员队伍的不良观念,不断提升农牧民群众想入党、要求入党、积极入党的思想,从而破解发展农牧民党员难的问题。一是改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通过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把群众心中有威信、有信服力的最佳人选选任为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让被选同志充分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同时,还将有文化,有一技之长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选任到村委会中,真正做到选好配强班子,确保组织发展工作得到有力保障。二是改善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改变党员队伍形象。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组织农牧民党员参加各种文化知识学习,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等,提升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农牧民党员参加学习培训要长期坚持,形成长效机制,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积极引导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到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劳动生产技能,帮助牧民群众脱贫致富,逐渐在牧民群众中树立新时期党员的良好新形象。三是抓源头,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针对现今绝大多数农牧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乡镇党委应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开展组织专项工作,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体,强抓入党源头工作。主要为认真抓好各项宣传工作,做好优秀农牧民群众和退伍返乡军人的思想工作,并组织其经常参加党组织学习和各项组织活动,增强对党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其从不愿入党到积极要求入党的思想转变,不断为党员队伍带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改变我县现有的农牧民党员队伍结构。

二、启示

党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农牧区的执政地位和威信。能不能有效地、科学的抓好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事关我们党的事业建设好坏。为此,我们因从中得到几点启示。一是抓组织工作,应先从自身抓起。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抓党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周而复始的工作,容易让抓党建工作人员滋生厌战情绪,产生党建工作大同小异和应付工作的思想,为此,我们应积极做好抓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理论学习,促使其认识到党建工作无大小,才能从本质上转变其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二是抓党员队伍建设,宜早不宜迟。能不能将农牧民群众发展为党员,是事关农牧区经济社会是否稳定的大事。当前,维稳工作任务重,虽面上平静,但暗流不息。我们应常有一颗居安思危的“心”,要以抓好、发展好农牧民党员为重点,把农牧民群众争取到党的身边来,才能有效确保农牧民党员队伍心向党、跟党走,才能真正保障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四、思考题

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如何破冰前行,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如何能确保农牧民群众要求入党的动机不是为利所驱;二是如何有效改变当前农牧民党员队伍的文化结构;三是如何确保农牧民群众在入党后能积极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篇3: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一、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内涵

首先,是一名大学生。一名合格大学生至少具备以下特点:1.良好的基本品德素质,要做到“五爱四有”;2.必备的文化素质;3.健康的身心素质;4.优良的能力素质。

其次,是一名共产党员。根据党章“三个代表”的要求,一名党员应该代表着“先进”。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素养;2.扎实的群众基础;3.优良的先锋表率意识;4.锐意进取的开拓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素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党员素质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12份,通过统计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存在以下问题:

(一)入党动机多元化、复杂化

面对“您觉得现在许多青年积极要求入党最主要的动机是什么”的问题时,大学生入党动机主要体现在为了获取更多的工作机会(83.3%)、有共产主义信念(38.46%)、方便日后的职位升迁(36.22%)和随大流赶时髦避免落后(28.53%)。其中,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只是为了增加日后工作求职的筹码。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把党员头衔作为自己今后发展的筹码。

(二)组织生活认同感不强

当问到“你对党组织所组织活动的态度是什么”和“你认为党组织所组织的活动怎么样”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能够参加党组织活动,但在参加党组织活动中的大学生仍有部分是被迫参加组织活动,对组织活动认同感不强。这说明有部分学生的党性修养不高,党性观念意识薄弱。

(三)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全面

在面对“你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具备哪些素质”的问题时,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党员学业成绩优异,而“服从组织安排、听党指挥”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认可程度不高。这说明我们党员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学业成绩优异、团结同学等方面,但对党忠诚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等的先进性体现不足。

三、提升大学生党员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拓展渠道,推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一)四个层次推进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第一个层次:新生入学,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第二个层次: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通过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党性修养教育;第三个层次:针对拟发展对象,建议加入科技服务小组进行科技服务;第四个层次:对于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加强就业和创业教育。

(二)拓展党团实践基地,丰富社会实践载体

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组织参观烈士陵园、白马海军基地等红色基地景点学习英雄的故事;深入社区(京泰路街道办)、敬老院(夕阳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这不仅发挥了学生党员的能动性,同时又为社区居民服务。

(三)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成立科技服务小组,吸收大学生党员加入科技服务小组,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奔赴养殖生产一线,解决养殖户遇到的问题,通过服务农民将党员教师的不畏辛苦、负重奋进等先进性直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专业认同感,保证了学生党员发展的先进性。

(四)实施党员发展“三六一”工作法

“三六一”过程考核法即三公示、六考核、一答辩。“三公示”是指确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时均要在宿舍生活区、学生工作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六考核”是指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与实践、学习技能、舆情监测、结对帮扶以及宿舍与安全等六个方面对其进行量化考核;“一答辩”是指拟发展对象根据自己工作情况进行答辩和自我展示。

综上所述,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讲求方法,不断开拓新思路和新途径,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素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后备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前进.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素质内涵与能力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60-62.

篇4: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新源县紧紧围绕远程教育服务党的建设、服务科学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加强学用成果转化为重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全面抓好远程教育工作。

截至目前,新源县共建设远程教育站点95个(其中扩展型,12个基本型83个),创办远程教育红色专用频道3个(县城1个,喀乡1个,夏牧场1个),实现远教入户25000户,覆盖受众达10万人。

一、创新学用模式,突出学用实效

加强统一规划,增强学用计划性。新源县电教办广泛开展“千卷问需求”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以“阵地建设好、设备管理好、队伍建设好、教学组织好、学用结合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站点”创建活动,使全县站点学用活动的开展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目前全县共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农村“五好站点”5个,创建成功量居州之首。

为了更广泛地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热情,切实取得学习成效,积极探索并根据新源实际创新出了8种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模式。一是围绕中心深化学。紧紧围绕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把远程教育活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把终端接收站点作为村党支部组织学习、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不断加强。二是基地引导实践学。整合全县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基地,作为远程教育教学的示范基地。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到示范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将课堂培训、实地演示、学用实践融为一体,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三是教学队伍辅导学。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作用,组成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把科技培训课堂设到农民的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辅导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四是分类指导重点学。针对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要,组建了不同类型的学习兴趣小组56个,在抓好公共知识全员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分小组和户进行重点指导学习,有效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五是典型引路示范学。全县共创办农村现代综合培训中心15个,有针对性地组织文化素质较高的党员干部、经营能手、科技能手集中开展教育培训,为他们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把他们培养成远程教育学用示范户。六是主题月集中强化学。充分整合成员单位的人力、技术资源,抓住冬闲的有利时机,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6年开展了 “远程教育主题月和科技之冬联合培训”、“远程教育学用知识竞赛”和“远程教育学用科技大比武”等活动,通过播放课件、教师辅导、组织讨论、知识竞赛、基地实践,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简单的知识本土化,加快了学用转化进程。七是延伸服务入户学。针对部分党员群众不具备上网浏览的条件,远程教育信息无法辐射的实际。为了便于党员群众参加学习,扩大远程教育的覆盖面,通过创办“远教专用频道”在栏目的设置和节目编排上,新源县远程教育频道立足党员干部的现实需要,对中央和自治区远程教育网台卫星发送的优秀节目、上级下发或组织引进的片源及自制节目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结合当地实际,设置了《政策理论》、《实用技术》、《致富金钥匙》和《红色影院》等10个栏目。八是创新形式灵活学。在夏季牧场,每年6-10月都有近六万名哈萨克族牧民(其中2500名党员)在这里放牧生活。为做好牧区党员群众的政策宣传和科技推广工作,我们在发挥牧区远程教育中心作用的同时,利用11个牧区移动型设备大力开展了“马背远教”活动。这种联合培训活动内容多、形式活,把政策、科技和文艺活动送到了牧民的毡房前,远教小分队每到一处,都会吸引众多党员群众骑马赶来,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载歌载舞,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深受牧区群众的欢迎。新源县牧区偏远,信息闭塞、生活单调,远教小分队每到一处都会吸引众多牧民群众,牧区党员群众们形象的给活动起名叫“红色巴扎日”。

二、注重学用结合,促进学用转化

在远程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务求取得实效”的原则,把党员干部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否得到加强、农牧民致富增收渠道是否得到拓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得到促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为了让更多的农牧民党员、群众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了解新信息,还为那些“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免费配发电脑,接入宽带,同时建立奖励、扶助等优惠政策,把远程教育延伸到了农牧民家中,让更多的党员群众享受到远程教育的成果。形式多样的载体创建活动、灵活丰富的培训教育形式,使远程教育在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更加凸显,在农村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远程教育真正成为广大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实践证明,每一个站点都起到了高水平的政治指导员、农技推广员、致富信息员、文化宣传员的积极作用。

三、拓宽思路机制,抓好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努力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和开发体系,形成全县共同参与、职能部门全力支持的工作格局。近5年来新源县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硕果累累。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农村党员干部学政策、学科技、学知识巍蔚然成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真正成了“使干部长期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表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给偏僻的农牧区带来了新变化,使干部受到了教育,农民得到了实惠,受到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拥护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村民赌博和酗酒的现象明显地少了,村风民风有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村民都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学知识,学技术,增强了本领,实现了增收致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日益显现。

篇5: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针对当前农牧村老党员队伍现状,大河乡从加大关爱力度、灵活组织学习、激发工作活力上着手,切实加强农牧村老党员关爱工作。

一、加大关爱力度,落实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实老党员、离任村干部补助的基础上,对困难老党员、离任村干部在农牧村低保、临时救助和养老保险上再次给予补助,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定期向老党员通报工作制度,开展与老党员谈心交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各村结合实际,不断提高老党员的生活待遇。如松木滩村对60岁以上的老党员村上每年再给予一定补助。

二、灵活组织学习,加强管理教育。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党员开展学习教育。在学习内容上,重点加强农牧村老党员的思想政治、党性观念等内容的教育,引导他们坚守党员宗旨,坚持党性原则。在组织方式上,由各村党支部落实专人负责,采取定期集中、结对帮学等方式,组织老党员进行学习。对部分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结合“党员干部下村入户走访群众”活动,主动上门把学习资料、书籍送到老党员手中,做到定期看望和辅导。

三、激发工作活力,发挥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农牧村老党员、老干部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等优势,认真开展设岗定责、星级评定等活动,设立“政策宣讲岗、乡风文明岗、党建监督岗、社会维稳岗、和谐关爱岗”等岗位,积极引导农牧村老党员、老干部与党委政府合心合力合拍。截止目前,共有76名老党员自愿上岗履责,有效 1

篇6: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党员队伍建设是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镇按照改善党员结构、建立党员帮扶机制、提高党员整体素质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改善党员结构,不断增强农牧区党组织的活力。坚持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深入开展“双强三个培养”,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份子培养成村干部;加大在各嘎查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牧民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农牧区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注重培养和发展扎根在基层的农牧民党员,积极鼓励外出党员回乡发展,带领其他农牧民共同致富。

——建立党员帮扶机制,完善党员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困难党员关爱行动”,注重人文关怀,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员监督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定期分析制度和党费收缴制度,定期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

合格党员。

篇7:农牧业未来发展的工作汇报

近年来,牧业有限公司按照上级“农转牧”的发展战略,在“畜牧立盟”方针指导下,坚持“以牧立企、以牛致富”的经济发展思路,强力推进全盟肉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现有规模肉牛880头,毛驴250头,带动肉牛养殖农户户,年增收万元,肉牛养殖业成为强企富民的主导产业。现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肉牛养殖基础好、规模大、专业化程度较高。畜牧业特别是肉牛养殖业多年来一直是我盟的主导产业之一。年全盟肉牛饲养量万头,其中%以上为改良牛,肉牛质量全区最好,改良面全区最高。全盟3个旗都有肉牛养殖,其中有个肉牛集中规模养殖镇,肉牛育肥小区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肉牛养殖已成为我盟肉牛养殖业的主导趋势。

2、肉牛养殖效益不断提高。2014年,企业实现肉牛业产值万元,上交利税万元。肉牛养殖农户户均增收元。

3、肉牛生产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的肉牛养殖业从繁育改良到饲养管理、防疫灭病乃至销售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服务网络。全盟建立了个肉牛繁育站,%以上的村都有肉牛繁育点。个镇都设立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可为肉牛养殖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

4、政府对发展肉牛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按照按照自治区“主辅换位”的战略要求,企业确定了重点发展肉牛产业这一农业发展思路。盟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肉牛业发展的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在各镇统一规划的畜牧小区内,养殖户入区养殖政府免费提供畜舍用地;允许肉牛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田内建设非永久性畜舍从事肉牛养殖;对肉牛养殖户给予荒山、草原、机动地优先承包权;对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政府帮助协调落实专项贷款扶持等。此外,盟里还下气积极推进肉牛的产业化发展,我企业的建立将对肉牛的产业化发展形成强力带动作用。

二、主要措施

在企业发展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政策推动,抢抓机遇促发展。盟政府不仅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生产的领域来对待,而且从设施建设、体系服务、品牌培育、基地拓展等多方面来考虑,不仅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内部的事情来安排部署,而且用抓工业的理念来抓产业化经营。对我们企业的要求是,不求对财政税收有多大贡献,但求能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在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企业有了发展的空间。从近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投向来看,集中倾斜扶持企业资金累计达到万元,占到同期总投入的%。盟政府在大力扶持我们企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大造舆论,在全盟上下形成“支持企业、发展自己”的舆论氛围。经给农户算效益帐,群众热情高涨起来了。群众认识了,政府主要领导便天天跑企业,给我们讲明所处的环境,具备的优势,发展的空间,深深打动了我们企业,当年我们就决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目前,企业已投资万元,年出栏量达头,并在全盟共建标准化养殖小区个。

(二)银企联动,拓宽渠道促发展。我们积极引导农民把手头的资金投入到养殖肉牛中来,向农民宣传“谁投资、谁发展、谁受益”的思想,在内部挖潜。几年来,农牧民自筹资金达万元,用于发展肉牛业。从企业来讲,近年来主要是抓了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无论是企业财务管理,还是经营管理都上了一个台阶,无论是项目的可行报告,还是环评、土地等手续都得到了完善,使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为争取金融、项目、政策等支持,创设了良好条件。我们积极协调当地政府、金融部门各种关系,帮助农民采取肉牛担保,工资担保,信用户联保等办法,共利用养牛贷款万元,帮助农民购进肉牛头。镇下岗职工投资30万元养肉牛,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到35头,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典型带动,规模推进促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进中,企业通过实践、探索、创新机制,与广大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经营格局,一方面使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拓展,另一方面带领农户走向了市场。一是借典型示范群众。我们先后组织名农牧民到企业参观,并到外地参观典型开阔视野,用先进的生产经验解决农牧民在肉牛生产中落后的生产方式。二是用典型引路,让典型说话。村是我盟有名的民族贫困村。,企业帮助村号召群众发展肉牛,群众认为养肉牛不托底,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购买5头肉牛,当年获得纯效益万元,群众看在眼里,动在心上,纷纷买进肉牛,几年时间,这个村肉牛存栏便由当初的头猛增到目前的头。三是走规模、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以镇辟小区、建专业村屯、村育大户为重点,全面推进畜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盟年饲养10头以上肉牛的规模养殖户户,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户,年出栏百头以上的养殖户户。。

(四)链条互动,保障牧业促发展。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促发展。在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全盟万亩耕地,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其中种植青贮亩、牧草亩、苜蓿亩。二是兴建草业促发展。年以来,我盟对辖区内草原全部实行禁牧政策,肉牛养殖全部实现了舍饲化,保护了草原,恢复了生态环境,缓解了草原压力。同时,我们采取企业出资种草、改草,加大对草原治理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先后围栏封育种改草万亩。三是繁防引管建并举,提质增效,加快肉牛业的发展,尤其是推进肉牛业的提档升级,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全方位的服务。我们在扩张肉牛饲养数量的同时,把提质增效作为企业的主攻方向,在繁育优良母群、强化防检疫力度,引进和购入优质高产肉牛、科学饲养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

(五)扶贫拉动,多措并举促发展。从人才的角度来讲,企业现有员工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具有高级职称者人,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员工达到了50%以上,这些人才的使用为企业的发展和科技扶贫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我们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列入扶贫计划。突出了科普工作的实效性,紧紧围绕肉牛业的发展及农民增收,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搞好种植业科技推广,夯实肉牛业发展基础。在种植业生产上,全面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松整地、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增加了种植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满足了肉牛业发展对优质充足饲料的需求。近年来,企业共深入村屯举办肉牛科学饲养技术培训班期,培训人次,科学养牛技术已在全盟推广。我们还大力推广应用青贮、苜蓿种植饲喂技术。去年我们共召开青贮、牧草种植饲喂技术现场会次,有力地促进了青贮、苜蓿种植饲喂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坚持每村建3—5户科技中心户,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村科技中心户,全面推行肉牛科学饲养,肉牛平均单产吨,纯收入万余元。全盟群众,特别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通过学科学,掌握了肉牛养殖、青贮种植等实用技术,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效益,加快了脱贫步伐。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支持当地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中,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在修路、筑桥、助学、建校、吃水、赞助等工程项目和县内大型活动中慷慨解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三、几点体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要求,持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在这方面,我们初步考虑就是要用这样几种理念来抓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第一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牧业。这应该说是一种趋势,是农业农村工作在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上的重大转变。我们将牢牢抓住创新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发展基础等几个重点来推进,用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农牧业,用组织化、集约化的思想指导农牧业,用品牌战略的思想指导农牧业,用技术创新的思想指导农牧业,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步伐。

第二是用开放的理意抓农牧业。工业需要开放,旅游业需要开放,农牧业同样也需要开放。我们将积极实施开放兴农的战略,拓宽视野,加强农牧业谋划和发展,争取用几年时间,培育成农牧业龙头企业。

第三是用统筹的理念抓农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将牢牢把握农牧业发展的深刻变化,加快构筑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推进农牧业优质化和农牧业装备现代化的统筹上下功夫,在推进服务社会化和农民增收多元化的统筹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四、企业发展方向

虽然我们近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应忽视的问题。一是肉牛产业基地建设资金不足。我盟农民人均收入低,农户发展肉牛生产,农户自筹资金的能力不高,肉牛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政府财力紧张,虽然千方百计投入资金用于发展肉牛产业,但是还显不足。二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畜牧业生产观念还不深入人心,养殖户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义认识普遍不足,这些都妨碍了养殖户和企业的对接。三是企业和养殖户对接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合同订单式的生产机制还未普遍建立。四是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工作尚需加速。我们以标准化肉牛小区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还没有完全列入日程。虽然有了集中饲养,但如果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小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就难以实现。以上这些实际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认真予以解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以肉牛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提档升级,加速畜牧强企建设步伐。在总体的发展思路上,我们将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继续突出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发挥好企业的主导作用。二是以产业化为核心,坚持把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做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调控作用。三是在发展上,继续坚持以牛为主,大力发展“牛经济”,注重品牌效应,精心培育绿色、特色品牌。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畜产品基地化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问题,落实合同订单式生产模式,做好养殖场户和企业的对接工作。二是引导好企业与基地养殖户间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养殖场户和企业的购销关系,扶持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三是处理好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合企业生产要求。四是做好合作社的组建和完善工作,落实生产、销售等各项制度,实现养殖小区的企业化管理。五是做好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观念,培植龙头企业。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龙头企业的培植上来,围绕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做好企业和农户的对接工作,协调好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关系,实现合同订单式生产。加大对现有优惠政策,例如高于市场价、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合作的热情。

(二)大力抓好标准化肉牛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做好肉牛小区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工作,保障年新增高品质肉牛生产能力头的目标。大力推进饲养方式转变,发挥小区在标准化生产中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合作社在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之间的连结纽带作用。

(三)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普及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制定和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的合理监管,建立和实施监测制度。加强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做好畜牧业环保整治工作,抓好排泄物及污染物的治理,促进畜牧业生产逐渐向国际标准靠近。

(四)进一步抓好疫病防控。巩固和深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继续全力抓好牲畜口蹄疫和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抓好畜禽秋防和基础防疫工作,切实提高免疫质量,各项防疫指标全部达到上级标准,确保全盟清洁无疫。

篇8:发展农牧民党员工作报告

肃南县是以放牧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大县, 有可放牧草地178.5万hm2, 年内家畜饲养量达到100万头 (只) 以上, 年末存栏量达60万头 (只) 以上, 出栏率达到79.81%, 全县绒毛、肉类、鲜奶产量分别达到2093 t、8 891 t、2 440 t。近年来肃南县以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村发展为目标, 以保护天然草原生态良性循环为核心, 全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取得了显著成效。

2 农牧业生产领域家庭经营的必然性

从各国农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 尽管市场经济发展了一百多年, 在农牧业生产领域, 家庭经营始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欧美虽然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体, 资源流动性很高, 但是以家庭农牧场为主的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其农畜产品的加工、包装、物流、营销是以工业化、市场化为主体, 但农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的98%却是农牧户。我国在改革开放后, 农牧业生产领域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家庭经营的地位得到了恢复和巩固, 其发展速度也是空前的。对于如何看待农牧业家庭经营, 已经走过很多弯路, 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3 新型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家庭经营尽管是世界各国农牧业生产的最重要主体, 但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 不但无法保护自身利益, 甚至连进入市场都十分困难。分散的农牧户, 无法知道农畜产品的市场供求、新技术信息, 更没有能力开拓市场, 开发新技术。小规模的分散农牧户,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资金、缺技术、缺少市场信息, 生产的农畜产品销售困难, 尤其是现代的农牧业生产者必须面对市场, 不断创新, 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从近代和现代的人类发展历史来看, 如何解决农牧业家庭生产组织面临的各种突出矛盾和困难, 主要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完全否定家庭经营;其二是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弥补家庭经营的不足。

在农牧业生产领域, 否定家庭经营后, 有的提出了集体合作化的方式。前苏联、东欧的历史都证明在农牧业生产领域推行集体化是失败的。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 无论是农牧业生产领域的集体化, 还是农村信用和购销方面的合作化, 也都没有成功。

近年来还有人在看到家庭经营发展农牧业的局限性后, 提出应通过企业组织代替家庭经营。实践证明, 靠企业组织来发展农牧业生产也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克服家庭经营局限性的唯一出路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才能为家庭经营增添新的活力。

试想家庭经营组织在市场经济中, 如果发展农牧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能够得到及时供应、农畜产品能够顺利以合理价格销售、生产经营权得到有效保护, 以及所需要的信息与技术有相应的组织提供, 那么家庭经营的局限性自然就能够有所突破。

只有建立健全了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 才能确保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肃南县的细羊毛为例, 生产季节较为集中 (6月25日~7月15日) , 牧民剪毛点多处于夏牧场, 无固定棚舍, 剪毛季节多为雨季。羊毛一旦剪下来, 无法储存, 只能尽快上市出售。商贩正是瞅准这一时机, 压级压价大量收购羊毛, 导致牧民收入降低。长期下来, 严重打击了牧民养殖细毛羊的积极性, 为提高收入, 只有大量饲养家畜, 而不注重家畜改良, 导致草地载畜量大幅度上升, 生态压力骤增。因此, 对广大牧民的细羊毛产销、储运, 就需要通过社会化服务来组织收集、整理、分级、储运, 保证质量、按质论价, 统一上市销售,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更何况细毛羊及其产品的生产还需要其他技术、信息等, 一家一户根本不可能将细毛羊产业做大做强。

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程度是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农牧业与传统农牧业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以家庭为基本的经营单位从事农牧业生产, 而在于是否有健全的信息、技术、物资、资金、农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牧户服务。正因为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 把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国家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一起, 共同构成进一步改善我国农牧业发展的三大环境, 而且把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深化农牧村改革, 完善农牧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4 新型农牧业服务体系结构

4.1 科技服务体系

发挥已有科技服务部门职能, 形成合力, 全方位、多途径开展科技服务。依托县乡两级畜牧、兽医、草原、农技、事业型农牧场等技术服务单位, 开展畜种改良、疫病防控、草原治理、人工草地种植、草原流转、合理载畜监控、科技培训等科技服务。上述部门既要各有重点, 更要上下互通、相互配合、资源共享, 构筑良好的领导服务平台与科技服务新模式。开展村一级“两员” (防疫员、配种员) 队伍建设, 保障经费, 建设一支不脱产、业务强、稳得住、能干事的“两员”队伍。

4.2 信息服务体系

通过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牧业, 通过信息服务培育新型农牧民, 通过信息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是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迫切要求。政府农牧行政部门搞好农牧业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发布, 积极开展以手机、电视、电脑等模式, 为农牧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各类农畜产品价格、市场、走势等综合信息服务, 是农牧民的畜产品能及时以较高的价格进入市场。并通过气象部门为农牧民及时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 尽量减少农牧民因各类灾害造成人畜损伤。

4.3 市场服务体系

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市场服务体系的建立, 是肃南县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民主决策的意识不强、程度不高。根据笔者的调研, 全县目前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 运作正常的不足10个, 真正以合作社形式运作, 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的更是凤毛麟角。以皇城北峰村绿牧场专业合作社、康乐上游村上游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大河乡红湾村五个佳羊毛专业合作运行较为突出。以五个家羊毛专业合作社为例。五个家羊毛专业合作成立于2008年, 是肃南县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后起之秀, 它总结了其他合作社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将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和合作社的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积极联系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争取项目, 开展细毛羊统一改良、统一穿衣、统一剪毛, 羊毛统一分级、统一打包、统一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2010~2014年连续五年细羊毛和细毛羔羊销售均价为全县最高。特别是在羊毛销售过程中, 民主化程度较高, 具备了合作化运行的雏形。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 既要有优质的产品, 更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因此农牧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 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逐步完善, 使其融入市场经济的大体系。

综上所述, 肃南县新型农牧业服务体系结构应该是以科技、信息、市场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摘要:肃南县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科技、信息、市场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作者通过对全县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概述, 分析了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上一篇:检修总结免费范文网下一篇:2010年时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