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业务学习制度

2024-07-24

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共13篇)

篇1:科室业务学习制度

科室业务学习制度

1.每周或隔周应定期集中进行基础理论、病例讨论以及新技术、新近展学习。

2.凡有特殊疑难病例,科室应根据情况随时组织会诊和讨论。

3.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卫生法规学习。

4.组织不定期学习;读书心得汇报,专题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介绍等。

5.科室应制订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

篇2:科室业务学习制度

为加强科室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打造学习型科室,进一步体现我院干部职工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故制定本规章制度:

1、各临床医疗(包含麻醉、口腔)、护理,医技(放射、检验、彩超、心电图)、药剂(中西成药、病房药房,药库、制剂室、煎药室),每周需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学习内容可为本专业的三基三严、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病例讨论、新技术或学术新进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影像学诊断、各类药品管理制度等。根据科里实际情况,具体时间,科室可自行安排、灵活掌握。

2、建立科室业务学习的规划、设计、登记。业务学习或培训要实行签到制度。

3、各位医师、技师对学习内容必须进行回顾、复习,以巩固学习效果。每次学习后,应组织考核。

4、各科室业务学习计划、签到、讲课的原始材料、考核资料等记录在册,需集中专项存放,专人负责管理。

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对科室业务学习要有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必须保证参加人数、次数和时间,学习内容必须紧密结合本专业、本学科。医院将不定期检查业务学习情况。

篇3:医院科室业务收入归集探讨

一、医院科室业务收入归集内涵及意义

(一) 医院科室业务收入归集的涵义

医院科室业务收入归集是按照经济管理要求将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药品销售、制剂加工、保障服务以及其它业务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业务收入进行汇总的过程。医院科室业务收入的归集一般是按业务收入项目明细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 而这些业务收入项目明细信息取自于依据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建立的收费数据库。在医院科室成本效益评价中, 业务收入的归集是根据不同核算要求将每项收入分别计入最小核算单元。

(二) 医院业务收入归集的意义

业务收入是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归集医院各科室的业务收入, 一方面是医院对各科室向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认可和肯定, 另一方面, 通过准确归集业务收入可以调动医院员工参与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积极性;准确归集医院业务收入, 是全面掌握各科室经济效益的基础。由于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等涉及面较广, 专业分工精细, 学科和部门之间既联系紧密又复杂多样, 加之医疗收费又按项目计费, 致使需要归集的各类医院业务收入数据庞大复杂。因此, 医院管理者要全面了解各科室经济指标的情况, 其难度较大。而准确归集医院业务收入的最终目的是为科室成本效益评估提供可信有用的数据, 从而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有利于科学评估各科室的成本效益。科学评估各科室的成本效益是医院管理的要求, 也是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奖惩机制的需要。要科学评估医院科室成本效益, 通常需要明确医疗收入增长率、医用材料收益率、药品收益率等指标。医疗收入增长率: (本期医疗收入-上期医疗收入) /上期医疗收入×100%;医用材料收益率:医用材料收入额/医用材料投入额×100%;药品收益率:药品收入额/药品投入额×100%。所有指标的获得都离不开业务收入。

二、医院科室业务收入归集的方法

(一) 按业务部门与收入总分类项目归集

医院业务收入归集首先是按业务部门和收入总分类项目归集。例如, 根据临床、医技等医疗业务科室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 (包括挂号、床位、诊察、检查、放射、化验、治疗、手术麻醉、材料、护理、输血等) 均列入“医疗收入”, 它细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个部分。而药品部门的收入 (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及自制制剂费) 则列为“药品收入”, 它也细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两部分。

(二) 按开单科室与执行科室归集

收入数据发生时, 即在采集和录入原始数据时, 将临床科室划分为“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具有开具各种检查、治疗医疗服务项目医嘱或申请单等职能的科室即为开单科室, 而具有执行各种检查、治疗和操作职能的科室则为执行科室。开单科室开具的某一检查或治疗项目并非只对应一个执行科室, 存在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执行科室的情况。这时, 该项医疗项目的收入就需要在所有参与执行的科室间进行分配。不同执行科室的分配比例, 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依据各科室劳动的价值含量、工时量、人数等进行分配。

(三) 按科室内部层次归集

无论是开单科室还是执行科室, 都需按照管理的要求, 科学划分科室不同层次收入单元结构, 并尽量将科室收入细化到最小核算单元。在科室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系统的科室编码, 归集科室内部不同层次的收入。一般大型医院的科室内部至少分三个层次。

(四) 按医用设备归集

对于功能科室而言, 其检查、化验收入多通过专用医疗设备来实现。通过对专用设备的单机核算不仅可以反映核算单元的效益, 还可进一步考核单机的效率, 进而为评估设备引进和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提供依据。在收入数据采集阶段明确检查、化验等收费项目与医疗设备的对应关系。

三、医院科室业务收入准确归集应注意的问题

(一) 明确划分不同收益单元的界限

首先, 要保证收益单元的设置与医院现有的组织结构相适应。医院的组织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 每一个收益单元又同医院科室成本效益评估的方方面面存有联系, 因此收益单元的设置应以现有的组织机构为基础。其次, 要界定清楚不同收益单元的责任。收益单元之间责任界定不清晰, 会出现收入数据归集的随意性, 进而导致数据统计失真, 从而影响收入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规范收益单元及其层次, 使收入数据归集准确, 进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 建立标准化业务收入数据与归集流程

医院业务收入数据具有数据量大、采集点多、收费项目杂, 以及归属具体等特点, 因此要确保数据归集的及时、准确、可靠, 就必须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然而, 由于现有的医院收入数据多是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设置, 存在项目不完全、分类不明确、名称不规范以及科室之间的项目内容和分类编码不一致等缺陷, 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难以发挥。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业务收入归集中的应用效率和水平, 必须保证医院业务收入数据及其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只有实现标准化, 才能真正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计算机网络自动化, 将混乱而庞杂的数据变得简化而有序, 进而保证医疗收入数据的采集、归类、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 保证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

会计人员在处理医院发生的每一项经活动时要同时满足财务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 使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 实现数据共享, 提高管理水平。

(四) 提升业务收入归集人员的专业素质

科室成本效益考核中的医院业务收入归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 除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财务会计专业知识, 还涉及一些医学知识。因此, 要准确归集医院的业务收入, 从事业务收入归集的人员就不仅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以及医院的相关情况。与此同时, 由于业务收入归集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涉及到医院运营的诸多环节, 因此, 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在网络终端的工作人员, 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够在科室成本收益核算中完全胜任业务收入的归集工作。

(五) 完善与维护业务收入归集系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新学科的建立、部门内部管理的细化和变更, 这些都与收入归集息息相关。要求核算体系及时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 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医院业务发展会涉及到医疗、信息、财务等方面, 需要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组织机构, 解决工作沟通和业务衔接问题。部门业务或核算单元发生变更, 要明确和规范相应的变更流程, 做到部门核算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 保证部门收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和有效。

参考文献

[1]李信春、王晓钟:《医院成本核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版。

[2]吴晓红:《浅谈全成本工作的实施——以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为例》, 《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21期。

篇4:科室业务学习制度

【关键词】精细绩效管理;医院科室;分配制度;工作量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越来越需要医疗卫生事业,医院中的各种缺点也都逐渐显露了出来,原本的工作管理制度很难对医院管理需要进行满足,难以兼顾效率和公平,并且难以对部门科室的价值进行体现。因此,也很难将其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需要深化改革其精细绩效管理与医院科室分配制度。

一、早期传统医院绩效体系的弊端

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4个部分是现有的医院薪酬体系的主要内容。医院可以以职权和工作需要为依据设置岗位,其相关部门科室有聘任的相关人员组成。一般薪酬分配的主要内容就是岗位工资,可以以工作和出勤内容为依据进行绩效工作的分配,以临时性或特殊岗位需要为依据对各种津贴进行分配,并对一些必要的生活福利进行发放。

早期传统所使用的医院分配制度过于陈旧,在这一制度中是以岗位工资和奖金分配组成各科室人员的工资收入,其中由提成比例和收支差额相乘对奖金进行确认。这种分配模式是早期医院的产物,其过去在对劳动报酬进行调节,对成本进管控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医疗事业以及社会的发展,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新的要求逐渐出现,早期传统的分配体系难以对新形势的需要进行满足,因此逐渐可以看出其弊端。首先,在大环境下,早期传统的分配体系没有足够的社会效益;其次,分配体系将工作价值和经济价值混为一谈,很难将工作业绩在分配中进行体现,更加无法将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出来。并且由于医院的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必须存在政策性亏损科室,这些科室没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但却具有较大的劳动量,因此会造成不公平的收入分配。

早期传统的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分配,其中的价值偏差十分明显,其对经济利益过于追求,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此同时医院内部也存在不平衡。所以,需要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和创新,保证其有效、操作性强且与医院特点相符合。

二、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改革措施

精细化管理体系需要以工作量、实现贡献为主,质量、效益和效率等为依据,将考评的标准和规则建立起来,并促使其动态化和体系化,将分配的标准设置为上述三元分配机构涉及的评价指标量精细化,以工作量为重点对各项指标所占的比例进行调整,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应该是工作量,从而对各部门科室工作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对其工作绩效进行提升。

1.对医院发展目标进行确认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就是绩效管理体系,在一定区域社会中医院承担的功能就决定了其发展目标,但其自身的各种条件会对其发展产生限制。作为一个动态的体系,医院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会对绩效管理体系具体数值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2.构建以工作量为中心的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模式

围绕着发展目标,对绩效管理模型进行建设,需要保证其可行且实际。具象化的绩效管理实现路径、明确目标、总体思路和整体概念的体现和结果就是绩效管理模型。工作量为主的重要指标和关键要素如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成本、医疗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科教管理、医保物价、院感防控、岗位管理、服务对象满意度是绩效管理模型的主要内容,需要分析其相关性,并以不同科室和部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其考核表的制定。

在评分标准进行确认后,需要对其进行精细化和量化处理,将具体的科室考核方案制定出来。以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组,以其参与活动情况、科研成果、值班时段、职务设置、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工作时间为依据,对其进行评分,将科室内部二次分配建立起来。除此之外,还需要以医院工作具体情况和需要为依据,灵活的调整评分因素,从而转移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进而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性作用,激发其工作的热情。

3.进行良好的沟通,应用考评结果

在对考核实施之后需要应用好考评结果,并将沟通工作做好。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反馈和沟通是其开展的前提,也是主要的绩效管理动态过程的手段,其与静态管理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实现。

三、结语

本文就精细绩效管理与医院科室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早期传统医院绩效体系的弊端,随后提出了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改革措施。通过措施的实行,确保医院科室精细绩效改革能够成功,将精细绩效改革的中心设定为工作量,从而在医院的工资绩效等分配的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进而将各部门和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更加努力认真,能够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宇明,董琳,叶舟,谭忠,罗红斌,郑豫珍,林智杰,付海澄,洪素华,岳江涛.基于医院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05:24-28.

[2]汪丹梅,刘立善,奚晓鸣,高一红,徐磊.基于绩效管理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26-129.

[3]谢世堂,尹金淑,张梦平,柴冬丽,张桂芬,赵亮,孙凯洁,杨方其,谢朋呈,申悦,周海迎.北京市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分配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04:12-15.

[4]赵明,罗莉,邓然,王晖,许岩,岑珏,郭永瑾,陈建平,曹建文.上海市级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参与者评价[J].中国医院,2015,09:8-10.

篇5:科室业务学习

一、规范化查房的价值

1、查访制度是临床的核心制度之一

2、急危重患者的诊治血药上级医师的查房知道

3、ICU主导的多学科查房是危重疑难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障

4、每日查房是医护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良机

二、规范化查房的实施

1、治疗计划的实施

(1)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讨论进一步诊疗计划(3)明确患者短期的治疗目标

(4)针对患者超过16小时的长期的治疗项目进行讨论(5)探讨患者潜在的最大风险

2、讨论过程的落实

(1)通过会诊讨论使问题更加清晰(2)住院医师的参与(3)护士的参与

(4)明确给出治疗计划(5)任务分工明确

三、规范化查房的意义

明确患者的诊断治疗的重点,同护士良好的沟通,制定每日的患者治疗核查表可以使治疗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规范性查房有利于对下级住院医师的培养示教,利于团队的培养。

判断液体反应性的新方法

ICU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中,只有50%左右的患者能够通过容量复苏增加搏出量。对容量无反应性的患者,增加容量负荷不但不能引起心输出量的增加,反而会加重组织水肿及缺氧。

一、脉搏压的变化判断液体反应性 Lakhal K的研究

500ml液体复苏 结果发现,有创脉搏压升高>23%,无创脉搏压升高>35%可以作为液体复苏有效的可靠标志,而脉压增加少于4-5%提示无液体反应性。

二、被动抬腿试验与超声结合判断液体反应性

被动抬腿试验(PLR):当下肢抬高时,大约300-500ml血液会回流到大循环中,“自体输血”

重症超声:无创方法测量每搏量或者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Brun C等

PLR时△VTI>12%能很好的预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的变化判断液体反应性 EtCO2的影响因素:细胞代谢产生CO2多少

使CO2从外周循环运送到肺的血流量,即心输出量

肺清除CO2的能力

Monnet X等

控制通气患者 下肢抬高试验+EtCO2。

四、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

Muller L等研究:one minutes 100ml胶体

△VTI100 结论:能够预测15分钟扩容500ml容量反应性的效应。前提:准确测量每搏量和VTI,不适用于心律失常的患者。

五、微循环的变化判断液体反应性

微血管血流指数(MFI)2.6为临界值,MFI较低的患者扩容500ml后 MFI及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征象改善明显,否则结果相反。同样适用于扩容后SV上升>10%的患者。

六、结语

判断液体反应性的新方法的两大趋势 一是无创性

二是从大循环走向微循环

重症患者的液体建议

复苏液体的使用必须和其他静脉液体一样谨慎

要考虑液体的种类、剂量、适应证、禁忌证、潜在毒性及费用 液体复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学过程

应评估决定液体丢失的量,并用相等的液体量来补充

复苏液体的选择要考虑血钠、渗透压以及体内的酸碱状态

选择复苏液体剂量时,要考虑液体累积净平衡以及患者的实际体重

考虑早期使用儿茶酚胺作为休克的辅助治疗 在重症患者中,液体需要量随时间发生变化

复苏液体的累计剂量及维持剂量与间质水肿相关 病理性水肿将导致不良反应

少尿是容量减少的正常生理反应,不应单独作为液体复苏的起始点或终点,尤其是在复

苏后期

在复苏后期(≥24小时)进行液体挑战尚需商量 脱水得到纠正后,复苏维持期不应使用低渗溶液 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个体化的液体复苏方案

出血的患者需要控制出血,并输注红细胞及其他血制品

对于大多数重症患者来说,等渗性平衡盐溶液是初始复苏较为合适的液体 血容量不足及碱中毒的患者考虑使用生理盐水复苏 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复苏应考虑使用白蛋白 脑外伤患者不应使用白蛋白复苏

羟乙基淀粉不应在脓毒症患者或者急性肾功能损伤高风险患者中使用 其他种类人工胶体液的安全性尚未证实,因此不推荐使用此类液体 高渗盐水的安全性尚未证实

烧伤患者复苏液体的种类及剂量尚不明确

重症患者复苏液体的选择

一、理想的复苏液体

理想的复苏液体特点

1、能够持续提高血管内容量

2、尽可能与血管外液具有相同的化学构成3、能够被完全代谢和排出体外

4、不渗入组织

5、不产生代谢性或全身性不良反应,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二、临床常用复苏液体的比较

1、晶胶体比较

2013年 CRISTAL研究 比较不同胶体与晶体进行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结果:28天死亡率、90天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率也无统计学差异

胶体组平均机械通气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更低

2、白蛋白和晶体液比较

(1)白蛋白复苏的安全性更高

颅脑损伤患者不建议使用白蛋白复苏,因导致颅内压升高(尤其是颅脑损伤一周内)

脓毒症使用白蛋白复苏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的28天死亡率

(2)白蛋白可改善重症患者的肾脏功能

SAFE研究中对肝硬化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能够提高肝硬化及自发性细菌 腹膜炎患者的肾功能。

(3)白蛋白复苏的速度与安全性

3、羟乙基淀粉与晶体液的比较

相关研究(CHEST研究、6S研究)证实HES提高病死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的使用率。

4、明胶与晶体液比较

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协会(ESICM)共识不建议在脓毒症、有AKI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明胶

5、平衡盐溶液与非平衡盐溶液

具有与细胞外液相同成分的晶体溶液被形容为“平衡”或“生理”溶液。但是没有任何溶液是真正平衡或者生理性的。(1)生理盐水影响肾脏灌注

(2)生理盐水复苏易引发高氯性酸中毒(3)平衡盐溶液进行液体复苏可能更有益 由于生理盐水的高钠及高氯特性,手术患者、创伤患者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推荐首选平衡盐溶液作为复苏液体。

总结:液体复苏是ICU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尚不存在绝对理想的复苏液体。

外周循环灌注评估的临床进展

外周循环灌注的评估有利于发现早期的隐匿性休克,还可能是休克复苏的终点之一。

一、末梢体征对外周循环灌注评估进展

1、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按(CRT)

影响因素:年龄、体温、观察环境的光线亮度,按压力度,不同人等

改进方法:电子可视化图像、蓝光发射示踪图像技术

应用:1)多用于评估儿科患者外周循环灌注以及容量负荷状态。

儿科感染性休克患者,CRT和每搏量指数呈负相关、与乳酸呈正相关,CRT延长多提示出现重症感染以及感染性休克。

2)成人中,一般CRT<2秒推荐为外周循环灌注良好的指标。

2006年NEMJ上的关于比较ARDS液体管理策略的研究中,CRT<2秒被作为可以继续脱水负平衡的参考指标之一。

CRT大于5秒,CRT评估的可重复性强、一致性好。

2、花斑:多见于肘关节、膝关节,是小血管异常强烈收缩导致。

Ait-Outfella等提出以下肢花斑面积大小为参考的临床评分系统

0分

无花斑

1分

花斑局限于膝部,硬币大小的面积

2分

花斑面积不超过髌骨上缘

3分

花斑面积没有超过大腿中部

4分

花斑面积没有超过腹股沟边缘

5分

花斑面积超过腹股沟之外

研究: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研究发现14天死亡率与复苏后6小时尿量、乳酸、花斑评分相关,而与CVP、MAP、CI无关。

二、光学技术监测外周循环灌注评估进展

1、外周灌注指数(PI)目前主要根据脉氧波形计算获得。

PI能敏感地反映局部血流量的变化,可评价局部组织血流灌注。

PI预测外周灌注不足的阈值为1.4(CRT>2秒和核心-外周体温差>7℃定义为外周灌注不足)

2、组织血氧饱和度(StO2)

近红外光谱技术 波长:680-800nm StO2是近来评估外周循环灌注的热门指标,常结合血管阻断试验来反映微血管的功能 应用:创伤患者休克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输血治疗、指导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复苏、评估脱机

三、其他评估外周循环灌注方法

1、VOT血管阻断试验

无创血压袖带加压(SBP+50mmHg)

上臂肱动脉

3-5分钟

VOT研究多限于评估微血管对液体、药物治疗的反应。

2、氧负荷试验(OCT)PtO2应用无创ClarK电极通过加热局部皮肤来监测皮肤组织内的氧分压,可作为反映组织水平氧代谢。PtO2结合氧负荷试验可进一步评价局部组织灌注和细胞氧代谢。

机械循环支持技术应用的变迁

急性心梗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占急性心源性休克病例总数的80%,在PTCA和冠状动脉重建术广泛红,合并休克的急性心梗的死亡率仍高达40%。

机械循环支持技术(MCS)主要包括: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氧合(ECMO)、经皮心室辅助装置(pVAD)、全人工心脏(TAH)等。

一、机械循环支持技术的历史和变迁

MCS的历史,始于1953年Gibbon首次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临床。

2002年HeartmateXVE经FDA批准用于终末期心衰的最终治疗,成为MCS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心室辅助装置按照作用部位可以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和双侧心室辅助装置(LVAD,RVAD,BiVAD)

二、机械循环支持的应用目的分类和意义

目前MCS的应用已经从最早的心脏手术后复苏、心脏移植过渡拓展至心肌功能的恢复乃至心力衰竭的永久性治疗。

MCS治疗的目的和相应的适应证

①心脏功能恢复的过渡(BTR):目的是维持循环的稳定和保护脏器功能直到心脏功能的恢复。其中IABP和ECMO是目前较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可快速建立短期MCS技术。②心脏移植的过渡(BTT)和最终治疗(DT):主要用于重度心衰患者。

重度心衰的客观指标:高峰氧耗<14ml/(kg.min),6分钟步行距离<300m,LVEF<30%。患者在药物治疗下的预计生存时间<2年。三机械循环支持的常见并发症

感染:常发生在第2周至第二个月,可能与仪器来源、肠源性或血源性感染相关。LVAD应用后出现出血并发症较多。

MCS相关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6-8% 少见的并发症包括装置失灵和连接装置的脱落。7.6%左右

四、机械循环支持技术的预后及疗效比较。

2013年的INTERMASCS报告中,来自145个医院6885名接受VAD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80%,2年存活率为70%。不良的右心和肾脏功能与早期死亡率相关。研究显示更轻的心衰患者中评估VAD受益情况将会有价值。儿童VAD技术开发滞后。

近10年的临床研究证实MCS技术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循环指标,包括提高舒张期灌注压和心输出量,其中IABP是最常用和成熟的MCS技术。ECMO至今还没有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大宗RCT研究。

五、机械循环支持相关的ICU的热点问题

ICU 治疗急性心源性休克最常用的MCS技术是IABP和ECMO IABP是国际指南中对急性心梗后心源性休克患者I级推荐的治疗措施。但是2013你那发表了多中心RCT研究IABP-SHOCKII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IABP治疗不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

ECMO:使用与常规治疗下高死亡风险的机型严重心肺衰竭患者中选用包括ECMO在内的短期MCS技术,这些患者可以包括:终末器官功能损伤、有相对心脏移植禁忌症和需要MCS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情况。文献报道,ECMO治疗中75.3%的差错来源于相关医护人员的误判和操作错误,而仅有19.5%的错误来源于机械故障。

不同机械循环支持的治疗时机

一、MCS仪器选择以及应用时机

(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大部分学者认为IABP的应用时机宁早勿晚(有研究显示,死亡率术前用18.2%,术中用33.3%,术后用58.3%)。IABP不能在患者已经达到心衰的终末期或者长期缺血的情况下应用,此时患者可能由于长时间的低灌注以及不可逆的心肌损伤而丧失了抢救机会。Thiele H研究提出异议,研究认为IABP的使用不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

(二)体外膜肺氧合(ECMO)

ECMO用于治疗伴有低氧合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同时也可以作为紧急的双心室辅助措施。

严重的心衰患者,当经过常规治疗后仍有很大的死亡风险时,可考虑使用ECMO

(三)心室辅助装置(VAD)

VAD适用于严重心力衰竭、IABP辅助无效或需要较长时间循环辅助的患者。同时最新研究发现也同时能作为心脏的一种康复治疗。

(四)全人工心脏(TAH)

适用于终末期双心室衰竭的设备,适用于可能需要全人工心脏来维持生命直到能够获得移植的心脏,或者不具备心脏移植的资格,但已经到了两个心室逐渐丧失功能的心力衰竭晚期。

TAH应用的时间取决于患者的状态以及得到心脏供体的时间。

二、MCS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适应证:反复心衰而住院

不耐受受体拮抗剂

优化药物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IIIb-IV

由于低心排量引起的终末期器官功能障碍

利尿需求增加

再同步化治疗无效

依赖强心药

最大摄氧量低(<14ml/kg.min)绝对禁忌症:不可逆的肝病

不可逆的肾病

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

医学不支持

严重的社会心理学限制

IABP究竟有无益处

对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统计其死亡率高达70-80%,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运。

1、IABP在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争议

IABP自1962年Mouloupulosl报道其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

1968年Kantrowitz首次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并获得成功。

IABP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2009年

sjauw等在欧洲心脏杂志

题目:A syst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therapy i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hould we change the guidelines? 该文章认为,目前的随机试验不支持IABP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但在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2、IABP的地位究竟有无动摇。

2013年 IABP-SHOCK II研究

发表于Lancet上

一项前瞻、随机、开放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并没有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2)亚组分析显示,IABP在PCI前与PCI后立刻进行对比,前者并未减少梗死面积和改善死亡率。

3)远期随访,得出补充结论,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并未改善12个月的生存率。

Romeo对1986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14186例患者,包括17篇RCT进行了meta分析。

结论:IABP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死亡风险、总体远期预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是亚组分析,在住院死亡率方面,溶栓+IABP组的死亡风险比PCI+IABP组明显要低(P<0.05)。该研究证实,在心源性休克中以溶栓作为再灌注辅以IABP的治疗效果比PCI为再灌注方法好。

ALKK PCI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IABP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结论:IABP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经PCI再灌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明显益处。

3、总结

IABP可以改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血运重建治疗或者转运争取时间。但是PCI、溶栓等再灌注手段还是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根本治疗方法。

SSC脓毒症指南的变迁:告诉我们什么?

2002年巴塞罗那宣言倡导了全球的拯救脓毒症运动

2004年SSC公布了第一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2008年、2012年更新 推荐及更新焦点主要集中在脓毒症治疗领域的热点问题,包括:早期复苏、感染控制、液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等。

一、早期复苏(EGDT)

3次的SSC指南,EGDT始终是整个脓毒症治疗指南的核心。其推荐级别始终为1C。2012指南再次强调了检测乳酸水平的重要性,并首次提议对存在乳酸水平升高为标志的组织低灌注者,复苏目标为尽快达到乳酸正常(2C)。

二、感染控制

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早期筛查及诊断 第二、抗菌药物治疗

增加了应用PCT及生物标志物知道抗生素应用的推荐

增加了病毒治疗的相关推荐 第三、感染源控制 第四、感染预防

2012年SSC指南中,提议采用或者探讨选择性口腔或者肠道区污染以降低呼吸机机相关性好、肺炎。(1B)

三、液体治疗

2012年SSC指南中建议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初始复苏用晶体液进行(1A);建议在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初始液体复苏组合中加入白蛋白(2C);反对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进行液体复苏。(1B)

建议对脓毒症导致的组织低灌注患者,初始液体量以输注晶体液大于等于1000ml开始(最初4-6小时至少30ml/kg);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大剂量更快的输液(1B)。液体反应性概念:指南建议只要血流动力学改善,就继续采用分次递增方法进行液体负荷式样。指标分动态(脉压变化、每搏输出量变异)或静态(动脉血压、心率)指标(1C)。

四、血管活性药物

2012年SSC指南包括:建议去甲肾上腺素最为首选的缩血管药物;如需要更多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适当血压时,可用肾上腺素(加用或者替代)(2B);建议可增加血管加压素0.03U/min,与去甲肾上腺素同时应用或者作为后续替代(2A);提议在高选择病例[心律失常风险极小、心输出量低或(和)心率慢],多巴胺可以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替代(2C)。

五、糖皮质激素

2012年SSC指南中对激素应用指征限制严格。指南建议对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若充分液体复苏和缩血管治疗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若血流动力学不能恢复稳定,则建议给予氢化可的松(非其它皮质激素)200mg/d静脉持续输注(2C)。

六、脓毒症所致ARDS的机械通气

ARDS患者潮气量目标6ml/kg(理想公斤体重)(1A)

建议对重症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采用肺复张手法(2C)

新推荐意见:推荐对重症ARDS患者实施肺复张后仍然PaO2/FiO2<100,采用俯卧位通气(2C)。

2012年SSC指南首次明确提出对已有ALI且无组织低灌注证据的患者,推荐使用限制性补液策略,以减少机械通气和ICU 住院天数(1C);并提出应避免应用β2-受体激动剂(1B)。

七、肾脏替代治疗

08和12年指南无变化推荐仅有两条

①对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断血液透析等效(2B)。②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建议给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维持液体平衡(2D)

八、SSC集束化治疗的更新

2012年SSC指南将过去6小时和24小时集束化治疗方案更改为3小时(bundle4条:乳酸、感染源、抗生素及晶体液)和6小时(bundle4条:血管活性药物、CVP、ScvO2及乳酸)集束化治疗方案。强调白金3小时和黄金6小时

其中乳酸要求3小时内监测,并强调尽快使血乳酸降至正常;而对于血糖控制、糖皮质激素应用及机械通气患者平台压的限定均未纳入新bundle。就制定治疗目标

包括:推荐与患者及家属讨论治疗目标和预后(1B);推荐将治疗目标与治疗方案和临终关怀计划相结合,适当的时候采取姑息性治疗原则(1B)等。

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依从性是关键

脓毒症集束化治疗(SSCB),包括6h和24hSSCB,最新2012年指南改为3小时和6小时SSCB

一、提高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降低病死率

从2005年开始首次集束化治疗研究至今,集束化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广泛仍可。多项研究均提示提高SSCB所有措施的依从性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全球范围内SSCB的依从性仍然较低。

二、影响集束化治疗依从性的原因以及对策 依从性不高的原因:

第一、临床医师对于SSCB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

篇6:药剂科科室业务学习总结

2015年药剂科通过向医教科的申请,在科室内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业务学习,每月讲课一次,全年共进行讲课12次。

在科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利用早上的时间进行讲课。每位讲课的同事认真准备讲课内容,做好课件,讲课内容深入简出,不仅顺利的完成了讲课任务,而且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了药学服务技能。讲课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药品管理知识,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有关内容。

学习时,大家克服没有听课的场地,挤在主任办公室里,每位同志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同事们加强了对“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的认识,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认识,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通过学习唐艳老师讲解的“审阅中药处方和配方操作”、李薇花讲解的“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使大家对中药应用中应该注意“十八反”“十九畏”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的认识,提高了对中药的了解。附:业务学习内容

1读懂的书明书,安全合理用药:仲崇梅 2审阅中药处方和配方操作:唐艳 3特殊药品使用管理:马启龙 4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董慧荣 5药房里的药剂学:王丹

6处方书写规范及管理办法:朱秀红 7中成药的联合应用:李薇花

篇7: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老师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当一名永远的好老师更难——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为此,结合我校现有学习制度,重新制订完善我校任课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要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书籍,记好学习笔记。

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每年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制定学习计划。

3、教师业务学习可通过自学、各种培训班、网络研讨等多种途径进行,业务学习以在职学习为主,以自学为辅。

(1)学校每周组织一次研讨活动(讨论、通过教研计划,组织学习理论,经验介绍、观看录像、集体备课、说课、网络学习等)。

(2)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校内大型公开课。

(3)新调入教师,需上至少一节汇报课。

(4)每学年组织一次外出取经学习或请名师来校讲课一次。

(5)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基本功“五个一”竞赛。具体内容如下:一堂好课,一口标准普通话、一手好字、一篇好论文、出一份好试题。

5、应坚持写读书笔记。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教学随笔、教后反思等。每月上交学校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或者教学案例或者教学反思的汇编。

6、骨干教师应承担1-2名青年教师业务指导,起“传、帮、带”作用。

7、每学期安排一次集体学习讨论本学科研究发展趋势活动。

8、学期结束,教师将业务学习笔记交教研组长上交教导处审查、存档。

9、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青年教师(毕业三年以内者)不少于2节。

篇8: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任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为此,结合我校现有学习制度,重新制订完善我校任课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要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书籍,记好学习笔记每学年不少于1万字或者教育博客日志每学年不少8篇。同时,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论著。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

2、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青年教师要通过在职、离职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教师的业务学习,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每个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注重本学科以外各科知识的学习。

4、业务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集体活动时间,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有事要请假,教务处要作好考勤记录。要积极参与本学科或其它学科的课题研究,并积极撰写论文。每学年每位任课教师论文至少一篇(校级或校级以上)。

5、要积极参与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并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主备人,所备教案要有水平,上档次。

6、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青年教师(毕业三年以内者)不少于2节。

7、加强常规教学各环节的研究,提高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性、高效性。

8、做好“分类推进、因材施教、保优推边”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9、积极参加学校、上级组织的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人人争当教学能手。

10、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45岁以下任课教师人人能上多媒体课,且每学期自己至少制作一个课件。

11、间周周一活动课为集体业务学习时间,平时坚持自学。

篇9:财务业务学习制度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以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为了加强我院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习原则

学习要有组织,有规划,有记录,做到认真钻研,吃透本职工作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并结合业务工作形势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方案,制定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学习时间

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业务学习时间,全科会计人员集中参加,要有记录和考勤,除出差在外等特殊情况外,任何人不得请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定期安排对新业务的培训学习。

三、学习内容

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财务软件的使用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等。

四、学习形式

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学习方式以讲授为主、讨论和模拟体验为辅,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五、学习效果检验

每半年根据学习内容,开展一次书面测试,考查全体会计人

员会计业务知识的接受情况。

篇10:业务学习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我局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工作,使业务学习规范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业务学习是指面向全体工作人员为提高业务潜力所进行的教育、指导和培训。

第三条:业务学习资料主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保健食品法律法规、执法办案技能等知识。

第四条:业务学习能够透过专题讲座、培训考核、实战锻炼、交流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五条:每年1月31日前各科室向人事培训科报业务培训资料,由人事培训科制定学习培训计划,统一安排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可由各科室自行安排,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3小时。

第六条:要严格学习考勤制度。按时参加学习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原则上不予请假。因特殊原因需要请假,须报请领导批准同意。人事培训科要设立专门的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对机关工作人员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状况、学习资料、学习效果等进行严格的记录。

第七条:要坚持记好学习笔记。人事培训应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进行检查和抽查,随时掌握机关工作人员业务学习状况。

篇11: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为了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全所民警的理论业务水平,增强党性观念和“公仆”意识,更好地完成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业务,特制订学习制度如下:

一、政治学习内容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有关文件精神。

二、业务学习内容为国家的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

三、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由所领导统一安排,实行全所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

四、每周二晚上为政治学习时间,每周四下午为业务学习时间,月初、月末的星期四晚上为党团活动时间,由一名所领导组织。

五、政治学习由政治教导员或所长主持,党团活动由党支部书记或团支部书记主持,业务学习由所长或副所长主持,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

篇12:业务学习制度

一、每周一晚上为业务集中学习时间,主要学习“师德师风”、《教师职业道德》、《义务教育法》等,要求全体教师按时参加,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写好学习笔记。

二、开学之初要认真学好教学大纲,熟练掌握本学科教学重点、难点。

三、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四、凡是不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的,经常迟到、早退的同志,要和年终考核挂钩;凡是在业务学习中有突出表现、突出业绩的,学校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必要时要给予奖励。

鸣皋镇中心小学

2011年2月

业务学习制度

鸣皋镇中心小学

篇13:学校业务学习制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如下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1、要正确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有关书籍,记好学习笔记,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

2、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理论知识。青年教师要通过在职、离职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注重本学科以外其他知识的学习。

4、要积极参与本学科或其它学科的课题研究,并积极撰写论文。每学年每位任课教师论文至少一篇。

5、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6、加强常规教学各环节的研究,提高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性、高效性。

上一篇:中国精神作文500字下一篇:2009年新员工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