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2024-07-14

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篇1: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103页。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图形特征、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回顾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建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感悟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办手抄报、整理卡、平面图形学具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漫步我们的校园,随处可见图形的身影(看大屏幕),同学们会计算它们的面积了吗?(师出示数据)

指名只列式不计算。

教师黑板上张贴长方形及公式。

小结: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对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复习。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的面积?(张贴图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结合课前的自主复习,你觉得我们应该复习些什么知识?(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板书:公式、推导、联系、应用、注意……)

二、合作梳理 构建网络

1、梳理基本图形的公式和推导

师: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图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并借助手中的学具重点交流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注意:一定要说清楚是由哪个图形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或者质疑,完善表达。(学生借助教具,并张贴三个公式)

师:同学们对三个公式及推导还有疑问吗?(师在板书:公式、推导上打√)

2、讨论联系,构建网络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几种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转化)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小组活动:

(1)说一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是怎么转化的?转化成了谁?(2)根据这种转化关系,将这些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张贴在整理卡上,同时借助一些符号或文字,把它们联系成一张网络图,表示出图形与图形的联系。

教师巡视,学生张贴自己的网络图。汇报想法。其他学生评价质疑。师小结: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思考都很好地反映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从左往右看能从前面的图形推导出后面的图形(教师顺势摆好教具),从右往左看,后面的图形能转化成前面的图形如果是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还可以直接转化为长方形(教师画箭头),我们可以发现长方形是这些图形的“根”。

师:这几种图形本身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课件:梯形的上底是0时,变三角形,梯形的上底等于下底时又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正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才能够实现相互的转化,从而解决新问题。

3、梳理组合图形面积,加强联系

师:如果我们把几个基本图形连在一起,就变成什么图形?(课件演示)怎样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分、补)无论是分或是补,其实都是转化成基本图形。(板书箭头)

4、回顾不规则图形面积,完善网络 师:不规则图形呢?

小结:估算(数方格和转化)(板书),近似地转化成基本图形求面积。(板书箭头)

三、分层练习形成技能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将这一单元的知识整理成网络图,理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一定有了更深更系统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练习园迎接挑战,锤炼本领。

(一)我过基础关(基础性题组)我会算:

1、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2、组合图形

全班交流解题思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同桌互判(课件再订正答案)

教师小结:要先明确解题思路,并把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求对,才能确保正确。

(二)我闯变式关(形成性题组)

我会辩:判断(指名按顺序逐个完成)

(1)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平行四边形的底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我会填:填空(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指名订正说明理由)(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它的高是3厘米,它的底是()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三角形的面积是14平方分米,高是4分米,底是()分米。(4)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

四、收获提炼 评价反思

师: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相信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发现和体会。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复习收获?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再次走进生活,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面积问题。

五、拓展链接 整体提升

1、走进劳动基地(提问题,并选择与面积相关的乘法解答)

师:在我们小院里,小兔和鸽子的家就是一个图形大世界!仔细观察,这里有哪些用面积计算的问题?(学生提问题)

预设:制作这样一个鸽舍(或鸽舍旁边的储物箱)要用多少木料? 如果把正面除窗户的部分重新涂油漆,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需要多少千克?花多少钱?

鸽舍的玻璃面积是多少? 房顶是多少平方米?

围成的面积是多少?用多少块地砖?多少块墙砖?

师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出示要求计算:储物箱前面上底0.4米,下底0.6米,高0.2米,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料?如果涂油漆,每平方米花12元,要用多少钱?

2、回归课的开始(教师提问题,解答与面积相关的除法问题)每棵花占地300平方厘米,求需要多少棵花秧?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认清面积与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课下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解决。

3、全课总结:课前我们自主复习,并办了整理复习小报,可谓异彩纷呈,集聚观赏性和可读性,今天的作业是各小组将小报相互学习,并评选优秀小报,在教室展览,全班学习。

篇2: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执教:赵惠荣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96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的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3、渗透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 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信封内装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件出示)为绿化小区环境,老师所在的小区要铺一块草坪,如果每平方米6元,需要多少钱?

2、引导:如果想预算这笔钱,还需要了解这块草坪的哪些条件?

3、师:生活中,经常要运用到一些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对所学的多边形面积进行复习和整理(板书课题)

(二)梳理知识,形成结构

1、提问:如果你是老师,你想带领大家复习哪些内容呢?(生说,师相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2、引导:这5种图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能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吗?(板书)

3、提问:你还记得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式怎样推导出来的吗?拿出你准备好的信封内的学具,先回忆,然后选出你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说给小组同学听。

学生操作、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4、学生在班内汇报,师课件演示

(说明:本环节主要是再次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但让学生掌握图形的面积公式,而且让学生理解这些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公式)

5、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先学习的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能不能利用学具,把这5种图形拼一拼,摆一摆,使它能看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之间的联系呢?

学生小组内拼、摆、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师随机出示书种96页的知识网络图。使学生明确: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并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利用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公式的。(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各图形之间的关系,明白知识之间都是存在着各种联系的,并且理解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

6总结:由此发现,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都是把它转化成旧知识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利用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三)运用公式,深化理解 学生每人一张如下的习题纸

我是数学小冠军

1、动动手、动动脑

先设法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再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练习十九第一题)

2、仔细观察辨真伪

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② 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③ 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④ 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底和长也相等,那么宽和高也相等()

⑤ 三角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请你帮助计算: ① 有一台收割机,作业宽度是1.8米。每小时行5千米,大约多少小时可以收割完这块地?(一块梯形的地,上底是200米,下底是330米,高是100米)

② 小红做了一面底是0.7米,高是0.4米的平行四边形小旗,又做了面积和它相同的一面三角形小旗,三角形小旗的底是1.4米,高是多少米?

4、小小预算师

老师的小区准备建成如下图所示的草坪,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钱吗?(图略)

四、总结

篇3: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那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复习教学呢?笔者通过反复地调整, 设计了一节复习课, 经过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教学过程整理如下, 与大家交流。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 我们这几天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图形面积公式?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那你们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

师:按公式的写法, 你们可以把公式分成哪几类?

生: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一类,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末尾有除以2, 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 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三角形、梯形是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公式, 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

生:平行四边形是通过割补、平移法变成长方形求到的面积公式。

师:你们都学得非常好。在推导这几种图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用的方法不尽相同, 但是这些方法有着共同点, 你们知道吗?

生:把要求面积的图形变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

师:对, 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化归法。也就是通过变换把未知的知识变成已知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大量存在。以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碰到。

[教学思考]

复习课中, 我们没有必要再详细重复各知识点。在这里我授课的重点是基本知识的整理, 使学生通过复习, 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同时, 对本章最重要的化归思想进行了总结, 使学生看到平行四边形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化成平行四边形, 这样看上去完全不同的推导方法使用的是同一种数学思想。并指出化归思想在数学上被大量使用, 也为在练习中使用化归思想作好铺垫。

[教学片断二]

出示练习:三角形的面积是21平方米, 底是7米, 求高是多少? (学生练习)

生:6米。

师:怎么求的?第一步怎么算?

生:第一步先用面积乘2。

师:为什么要先用面积乘2?

生:因为三角形面积公式最后是除以2。

师:对, 这是从计算公式的角度得到的方法。谁能从图形的角度说说为什么要乘2吗?

生:乘2之后就有了2个一样的三角形。

师:对, 为什么要有2个一样的三角形?

生:2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对, 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样, 利用平行四边形求高, 是吗?

[教学思考]

三角形已知面积求底或高, 一直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错就错在学生忘了先要将三角形面积乘2。而在知识复习过程中, 不单从公式角度让学生明白要先乘2, 而且数形结合,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三角形面积乘2是得到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这个题目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之间的理解。

[教学片断三]

出示练习: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师:这个图形你准备怎么求面积?

生1:可以从中间分成两个梯形。

生2:可以分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生3:可以在右边补上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然后减去补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师:你们的方法都对, 都可以求出这个图形面积, 那么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自己的答案。

师:你们说的都有自己道理, 其实这里很难说哪种方法更好。你在练习时觉得哪种方便就用哪种。现在我们来看这几种方法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

生讨论交流。

生:这几种方法都是把这个图形变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就是刚刚讲的化归的方法。

师:对。看上去这些方法各不相同, 但它们和我们推导公式用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 就是化归法。事实上复杂的组合图形, 我们都是用化归法或割或补, 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的组合, 从而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思考]

组合图形面积是本单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数学思想的综合应用。在复习过程中, 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对比, 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 顺势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点, 从而再次回到本单元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这样又和前面的公式推导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做到以数学思想为主线贯穿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后反思]

1.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数学思想却是抽象的、隐性的, 限于小学生的知识和水平, 数学思想的教学是渗透式的, 是与具体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的。本单元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转化, 在新课中具体的转化方法———割、补、拼几乎天天在用。学生已有了这方面的基本活动经验, 在复习基本知识时适时总结, 在课的后半段结合练习, 再次予以强调。

2.在空间图形的教学中, 因为直观性的原因, 学生动手直接操作、验证的机会相对较多, 所以他们的活动经验也相对直接。在复习课中, 利用适当方式重复或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对于课堂效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脑海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记忆被唤醒, 学生对已知三角形面积求底或高要先用三角形面积乘2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篇4:教学多边形面积的反思

一、正视教学教育效果,对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评价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学完多边形的考查结果要有乐观的态度。学生认识图形面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长方形、正方形、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思维过程在不断的深入,解决问题的情境在复杂化。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关键的过渡期,特别是处理学生计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更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从具体到本质,循序渐进、做好个别辅导,突破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做好具体教学的同时,更多的做好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特别要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分层提高,重视反复性。教师应予一种发展积极的态度评价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对他们客观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二、在教学方法上,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从具体、大家熟悉的经验材料上下手

首先,老师应不惜花时间,搜集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图形,倾听他们的诉说,感受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在教学组合图形,让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告诉大家,即使他们想法具有幼稚性、错误性的存在,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中数学。老师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手段,把那些陌生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手段加以展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在教学中应以一种朋友式谈论让他们活跃在课堂中,不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过多的批评

指责。

其次,老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工作,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的培养,引导每一个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掌握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搜集的有关信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给每一个学生,对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应用、说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

最后,老师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交流高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根据教学过程的出现积极因素,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从与学生交流中,老师更能了解每个学生思维的特点,解决问题的采用的方式等,老师更能对准确地了解学生各个方面发展的真实水平。为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个性发展过程更尊重他们的特殊性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做到教学相长。

三、老师在知识深广度上,控制其度

首先,老师要稳步推进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各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全体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

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全方位的反馈,针对各层次的学生,老师应采取灵活的策略,坚持面向全体抓好后进生的前提下,对有余力的学生,向纵深拓展。

最后,老师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组合图形中应用割补法是解决图形面积的基础,老师教学时,保证充足的思维时间,在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化,展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理解每一步,。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师要放下威严,倾听学生的交流发言,哪怕是错误的陈述,不离开学习主题,只有这样真正才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宽容才能博得学生的尊重,才能听你教育,才能积极把精力集中课堂。赞许目光、鼓励的语言、融洽的环境,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老师必须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学过程更应体现这一要求。老师在搜集材料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重视他们的参与性;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的互动性;教学结果的多样性、发展性。

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全方位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体系多方面的协调进步,老师不仅重视知识技能,还要注意情感、世界观的发展。只有后者得到了发展,才能更加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这样又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健康、活泼发展。老师发现基礎差,先补一补基础,再进行新课教学,事半功倍;学生积极性高,老师教学进行顺利。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近了,师生互动就增强,老师的教学效果更好。

六、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在班级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的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与学生“结对子”,帮助解开心灵的疙瘩,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为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相信他们,发展他们,使他们快乐成长。

篇5: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发布者: 郭旭琴

发布时间: 2011-8-22 10:32:18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适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设疑导入

1、引导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多边形。

师: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大家庭中,有个成员叫多边形,你们都认识哪些多边形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老师把一些多边形朋友请到了课堂上,其中平行四边形有件事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2、出示平行四边形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 让学生有意识地整理所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从而自觉参与数学知识整理的活动和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梳理认知,形成结构

1、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多边形

2、集体呈现面积公式

(1)在动手中交流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多边形,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呢?从这个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交流自己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方法以及从中所知道和想到的内容。

师:有的同学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生2:交流自己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的方法以及从中所知道和想到的内容。

(2)交流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一起重温了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那谁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呢?

生3: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师:刚才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五年级刚学习的,谁知道用长方形面积还能推导出哪个多边形面积?

(3)交流正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生4:交流正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师:长方形面积是推导其它多边形面积的关键,那谁还记得咱们用什么方法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呢? 生5:数格法。

师: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多边形的面积,可操作非常麻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常用公式解决多边形的面积。

3、整理组合图形面积。揭示课题: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环节中,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激发,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良好体现。)

三、巩固发展(知识竞赛。)第一轮:勇者无敌

1、一个正方形卡片,边长是10cm,这个卡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是10dm,高是5dm,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梯形的广告牌,上底和下底的和是10m,高是4m,这个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块菜地如下图,你知道这块菜地有多大吗?(图略)

5、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图略)

6、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一条高是多少米呢?(图略)

7、小丽在纸上画了两个三角形,其中绿三角形的面积是48cm2,你知道红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图略)

8、阴影部分面积是90m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图略)

第二轮:乘胜追击

设计面积是12平方分米的多边形。(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第三轮:一锤定音

这是一个厨房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图略)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应当包括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恰恰相反,《标准》仍然认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通过练习反馈环节测评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深入性和发展性。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图形,达到练习趣味化、综合化。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上得到培养。)

三、小结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篇6:《多边形面积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目标是: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课堂上从回忆学过那些平面图形以及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入手,逐步的让学生回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可见展示各种推导过程,让学生、再经历一遍动手实践的过程,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明确图形之间的联系。最后总结方法,让学生能明确要研究一个新图形都可以转化成旧图形,转化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有哪些(割补法、加一加、减一减等)。教学中注重渗透转化思想。

练习题主要选取学生的易错题、容易混淆的概念等,而且安排了应用问题、判断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反映图形之间联系的问题等,与前面的复习内容相呼应。

篇7:《多边形面积和复习》教学反思

这次研究课的课型是复习课,对于复习课我们应该怎样上呢,可以参考的课例很少,依照教学以来形成的方法,我认为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先归纳整理、后总结、再通过练习巩固,这样一个过程。怎么能组织学生形成一个新的复习的方式,我在本次研究课中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在小组内进行总结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虽然学生还不能很完整的进行归纳,但给学生渗透一定的教学思想才是我设计的关键。在进行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效果很好。练习中我还注意关注全班学生,比较简单的题目就请学困生来回答,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练习设计上还设计了一些提高题,让优等生也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思维。

在讲完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备课过程中、课件设计中还存在一些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应该让学生讲一讲换算方法,而不应该只填单位。在讲解比较难的题时,如果设计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就更容易懂了。

篇8: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那么小学数学复习课该怎么上?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们以小学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复习”作为研究实验, 在备课过程中, 备课组全体教师从困惑到顿悟, 从简单的教到深入的研, 在欣喜中以点及面地收获着对复习课该如何上的深度思考与重新认识。

一、追根溯源——柳暗花明又一村

刚开始的教学预设分成三步走:“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组织基本的面积计算练习—安排联系生活的综合练习”, 但试教下来, 感觉是面面俱到而处处蜻蜓点水, 中心不突出。对于多边形面积的复习, 学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如何让复习有“新感觉”,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从题目的设计去领悟这节复习课到底要“抓什么”?备课组的教师议论开了:“让学生找条件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没问题, 难的是理解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与其将约定俗成的各环节来去匆匆地走一遭, 何不抓住“联系”做足文章?

二、精彩回放——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 创设问题, 激趣导入

1. 看线段想象图形

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一组线段 (图1) 。

师:这组线段, 让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平面图形?

2. 计算图形面积

师:你想到的图形面积有多大呢?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算式, 交流时请学生只说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其他同学来猜图形的名称。教师相机板贴相应的图形 (图2) 。

师:同样是30厘米和20厘米, 怎么算出了300平方厘米和600平方厘米两个不同的答案?

3. 引入课题

师:这一组线段能让我们想到学过的所有多边形的面积, 这些多边形的面积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就重点讨论一下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 沟通联系, 构建网络

1. 小组合作, 形成网络图

师:课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 进行了多边形面积知识的整理, 到底谁画的能更清楚地表示出这些图形的联系呢?小组内比一比, 说一说, 看哪一幅图最能体现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小组交流, 并请一学生作为小组代表上台连线, 引导形成网络图。

2. 沟通联系, 读懂网络图

(1) 从右往左读, 突出转化

师:这样画箭头, 是让我们从右往左看。从右往左看, 你看懂了什么? (图3)

生:三角形面积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 梯形面积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生:正方形面积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小结:从右往左看, 突出了转化的思想。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 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

(2) 从左往右读, 弄清因果

师:从左往右看图, 又能看懂什么?

出示第二种形式的网络图 (图4) 。

生:长方形面积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又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

小结:多边形面积都是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3) 读懂知识树, 突出基础

师: (课件出示树状网络图, 如图5) 如果侧着看呢?像不像一棵“树”?哪个图形是树干?

小结:长方形面积是树干, 是树根, 是学习其他面积的基础。

(4) 回应线段图, 突出联系

师:在这些图形当中你都找到了哪一组神奇的线段?为什么这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能解决所有多边形的面积呢?

小结:要知道长方形面积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就要求这一组互相垂直的长与宽的乘积。只要找到互相垂直的长和宽或者底和高, 就可以求对应图形的面积了。

(三) 学以致用, 解决问题

1. 怎样使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先请学生计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师:如果要使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大, 可以怎样变化呢?

2.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算一算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图7)

小结:这道题的解决方法很多种, 但是不管哪种方法, 都要注意抓住联系, 进行转化。

3.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用一块连长是6厘米的红纸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旗子, 如果底是4厘米, 那么这张纸最多可以做几面小旗子?

三、豁然开朗——绝知此事要躬行

复习课可以选择学生的“知识链条”与“思维链条”上的“断点”, 研究学生的学习, 从知识掌握现状出发补漏洞, 使知识结构完整化。“多边形的面积复习”从联系入手, 运用转化, 使复习达到有效境界。

1.创设挑战性问题, 激发复习的兴趣

从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引入, 组织学生进行看线段图想象平面图形的活动, 这一活动生动有趣、充满智力挑战, 将课堂氛围带入了一个小高潮, 学生由感而发, 由趣而学, 也为后面揭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的乘积埋下伏笔。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挑战也无处不在, “300平方厘米、600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想象一下, 这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一个个充满空间想象力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

2.抓住转化的数学思想, 构建知识的网络

复习课的核心目标是“加强知识梳理, 完善认知结构”。复习课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 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本节课通过自主式梳理与问答式梳理的有机整合, 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优化网络图、回忆面积公式读懂网络图的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多边形面积是可以串成网络图的, 同时明确了网络图是以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构建起来的。再通过“每个图形中你都找到了哪组神奇的线段?”和“如果我忘记了某个面积的公式该怎么办?”两个角度的追问, 促进学生理解转化中的变与不变, 使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发展空间观念, 领悟思想方法, 提升数学素养。

3.呈现多变的问题情境, 突出图形的联系

把数学核心知识置于多变的问题情境之中, 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建立图形的联系是这节课练习设计的亮点。在探究“怎样使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方法中, 通过对“2倍”这一特殊倍数的思考, 学生再次明晰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而组合图形是一道开放题, 解法不唯一, 在探究组合图形不同的解法后, 学生再次体验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不管是分割法、割补法还是整体观察法, 都是将一个新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来求面积。”这样, 促进学生对于“固着”于那些处于基础地位的数学核心知识之上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实质性理解。

篇9: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一、基础再现:

S=ab S=ah S=ah÷S=(a+b)h÷2

二、基本练习

1.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不变,()变小。

2.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5.想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6.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三、作业

1.总复习第6、7、8题。

2.P 124第7、8、9、10、11题。

课题: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

复习目标:

1、能从观察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

2、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篇10: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教学完五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要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因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拥有它,将终身受益。为此,我在这节课上,首先以学过的五个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回忆整理其中所应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然后,我设计了四道实际应用的题目:(1)实际操作题;(2)观察发现题;(3)先估后验题;(4)解决“买地”题。我不以得出答案为满足,而以学生能否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过程,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2、探索性目标:通过操作、讨论、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探索灵活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技巧。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3、知识性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回忆整理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单元,你们说说学了这个单元

有什么用呢?(可以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课?(电脑了出示课题。)

1、逐个出示各种图形学生用字母公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图形和面积公式。)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1)小组活动:他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组选一种图形,利用桌面上的学具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汇报:在师生共同口述推导时电脑出示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三个方面来回答:①推导什么图形,②用什么方法③它的面积公式是。例:我推导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它的面积公式是s=ab。)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1)你们推导这些面积公式最初是从哪一个图形开始的(长方形)它可以推出哪些图

形的面积公式,接着又从哪个图形继续推导。(电脑出示网络图如下:)

(2)引导观察,体会:现在老师把这幅图转过来看就象一棵大树,而长方形就是这棵大树的 “根”(电脑出示网络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割补法、平移法)比如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拼合法、旋转法)比如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迁移法: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思想:如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课件出示以上所归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齐读思想与方法。运用刚才所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阶段: 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情景,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上

有我们学过的图形?(黑板、书画等。)以小组为单位,请你们在教室里找到一种物体它的面上有我们学过的图形,测量出它的必备条件,求出它的面积。(注意测量时只要取整数)

汇报:①测量什么图形?②测量什么条件?③面积多少(读算式)(学具:卷尺、计算器)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知道了:长、宽、底和高,以及它们的面积。发现了:①相同点:②不同点)

小结:刚才这些同学发现了这么多,是因为同学们运用了观察对比的方法找这些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先估后算:

(1)、在图中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小平

行四边形的底是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高相等。你怎么知道它是等底等高的呢?)

中点

(2)(如图1)梯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积是多少?(汇报: 怎样求的?

其实这道题我们用观察法也可以算出来的。电脑演示:)

图2 5 6 12 10

12厘米 4厘米

图1

三、发散思维:(开放性作业设计)

某村有一块荒地,(如上图2)准备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买方有1.2万元你认为够不够买?

问:(1)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

(2)你能想出多少种求这个图形面积的解决方法?(注意只要求计算其中最简单的一

种图形的面积,其它方法只要画出来。)(所用的方法附后)

让学生根据分割的块数进行汇报。

①先汇报分割中分割成两块的有哪几种?

②有没有分成三块的?分成两块就能解决问题,你分成三块必须有特殊的作用。老师出示分割成三块的图形,你们观察一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两个半的长方形,这样就能使计算简便,这就叫找等量的方法,)想想看,这题除了按长方形去找等量外,你们不可以按什么图形去找等量?

③有没有用补足法的?补成什么图形?

④刚才你们所用的方法至少都出现了两块,能不能运用你们所学的办法把它转化成一种图形,如果能的话不是更简便了吗?想想看,有没有办法。

小结:你们做的方法肯定不止这些,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分割法、找等量的方法、补足法、移位法。)

你们刚才已经选出最简便的一种,算出它的面积了吗?假如用这种方法算(找等量的方法)怎么算呢?如果用(移位法)怎么算?(渗透优化思想)

2、现在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买方有1.2万元够不够呢?

四、全课总结:

篇11: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一、目标定位。学生在新知、单元复习后进入了总复习阶段。这节课我主要是对这一单元进一步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知识梳理。梳理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复习不是把前面知识进行联系的过程,也不是知识的再现,而是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课前我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对公式的应用比较熟练,但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些遗忘。所以在设计中,我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回忆五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他们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的记忆,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图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在整体中了解各部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重组知识结构,我通过知识网络结构图,不但把知识系统化的归纳整理,还将转化思想对今后探究新图形面积时的作用进行渗透。

三.、应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是复习课的目的之一。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磷火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复习课应用是分层进行,第一层次是简单运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是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让学生再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这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开辟农场菜地这一热门话题,将本单元主要题型融入其中,一题多变,整节课提供了一个接一个的情景,让学生时时有新奇,时时有兴趣。

四.、拓展。复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有的基础上,应该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得到拓展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有新的收获,同时也是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篇12: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一、完善复习课堂,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长期以来,复习课都以练为主,跟练习课的区别不大。往往练得多,理得少。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都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这是教材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是系统的、有条理的。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按照一定关系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结构。

在《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这一课中,我安排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分组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整理出面积计算公式,组织构建几何形体面积计算的知识网络。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地建构并优化了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深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着眼点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那么复习课需要合作吗?由于长期的学习活动人人有别,学生的知识掌握与数学成绩也各不相同。正因如此,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优生带动后进生积极学习,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进步。这节课中,知识网络的整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整理各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由同学们各抒己见,辩论总结成知识网络。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有不同的发展。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复习的目标。我还重组并包装教材,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用“开心辞典”竞赛这根主线,把所复习的内容分几轮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接一个的情景,让学生时时有新奇、时时有兴趣,使复习脱离“枯燥乏味”。

三、优化课堂模式,全面达成复习目标

一直以来,复习课都以理、练结合的课堂模式为主,由于时间过长,学生容易厌烦。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使学生有新鲜的感觉,更能吸引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这一课,用“开心辞典”竞赛的方式,复习、练习穿插其中,让枯燥的复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削减了学生的疲惫心理,改善了复习课堂的结构。全新的复习模式,诱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了课堂,深深地体验了复习的乐趣。

篇13: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步养成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面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喜欢唱歌吗?有一首歌叫《王老先生有块地》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观察王老先生的这块地。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

问:你们发现这块地都有什么图形组成的呢?

生回答:(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二、知识梳理:

1、组织学生回忆各类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相机板书)

2、回忆各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平行四边形:割补平移转化为长方形

三角形: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梯形:(1、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将梯形分割成两个的三角形。

(3、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小结: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根据转化的思想,把这些图形转化为我们所学过的图形来推导,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在今后学习新知识也将会用到。

3、说说在计算面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低和高一定要相互对应)

三、基础练习:

1、口算面积:(单位:厘米)

2、帮王老先生算一算他的地有多大?

四、巩固提高,大显身手 五年级数学

第一题、判断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3、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5、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7、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框架,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变小()第二题、填空

1)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2)个三角形,高不变,底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倍。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底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第三题、思考: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从这个平行四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梯形面积是84平方米,上底是6米,下底是8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五、终极挑战:(小黑板出示)

1、一堆圆形钢管堆在一起,它的横截面形状成等腰梯形。已知这堆钢管最上面一层有8根,最下面的一层有13根,并且下面一层都比上面一层多1根。求这堆钢管共有多少根?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圃的中间有一条宽2米的小路,如图所示,求花圃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六、反思总结:

篇14: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

田存福

教学目标:

1、回忆已学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弄清图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 知识网络。熟练掌握面积公式。

2、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学过的面积公式。

1、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头脑中的记忆库,从记忆库里面提取出你们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汇总,把你们汇总的结果写进发下去的表格里。

2、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汇报: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 沿梯形上底与一个腰的交点向对腰中点画一条线,剪下一个三角形,在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3、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在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生回报:

1.弄清图形,选择公式。2.找对应的底和高。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2。5.解决问题时,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青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找简单的解决方法。7.已知面积,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二、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的善于总结和观察,下面,我们就利用刚刚复习的只是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7.6米,高是15米。每平方米收青菜6千克。这块地收多少千克青菜?

篇15: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地去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提高能力。如在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让同桌互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先是小组内自主回忆,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所画的图演示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或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把学生曾经经历过的操作推导活动再现出来,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的是哪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比、想、说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我们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来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自主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本节课从课始的引入到学生的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抓住各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整理,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评价反思中展示出他们的思维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知识,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深刻性,提高了复习的效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篇16:再论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育

第一, 在教学前, 我们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 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制定出更好的教案和最佳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要求.比如,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很调皮, 有点小聪明, 平时成绩一会儿好起来, 一会儿又掉下去, 学习没长劲.我弄清楚后, 就找他谈了两次之后, 并对他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然后再鼓励他, 让他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 用课本上教的割补方法, 拼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面积.没想到他很快就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后来又叫他在教室的讲台上演示, 想不到这样竟然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 在这个方法的指引下, 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都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 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了解, 弄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 以便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有名学生平时成绩比较好, 上课也挺认真, 但在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他总是东张西望, 根本不听课, 我提醒了两次, 他还是一样, 我终于忍不住让他放学后留下来.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他已经会计算三角形面积了, 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所以就东张西望.在后来的每一节课, 我都增加一些有一点难度的题目给他做, 从此以后, 这名同学上课再也没有溜号了, 并且学习成绩再度提高.

第三,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一定要联系实际,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加深认识, 巩固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在农村小学, 由于农村学生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多边形物体经常见并且经常接触, 所以教学中如果联系实际, 就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一样, 更容易接受知识.最常见的就是田地的形状多种多样, 曾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老师, 您教了学生面积计算, 能不能让他们帮我算一算我家的田究竟有多少亩, 有没有让人家占了.”他的话让我沉思了很久, 是啊, 我们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而不让他们去实践, 那根本就不算掌握知识, 只能是纸上谈兵, 用处不大.为此, 我想了很久, 最后, 我就带着学生们到实地去上课, 我把学生带到一个正在装修的农户家, 先让学生计算一下一个客厅需要铺正方形的瓷砖多少块, 然后再让他们算一算用菱形 (平行四边形) 瓷砖要多少块, 并提示客厅的面积是不变的, 再让同学们一边讨论一边计算, 最后, 大部分同学都能计算出比较接近的结果, 并且兴致很高, 都说原来数学也像游戏一样, 真有趣!我自己也才真正明白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我后来让那位家长的孩子回家去帮他计算田地, 那位家长第二天找到我很高兴地说:“我儿子能帮我计算出田地的面积了, 谢谢您, 老师!”

篇17:多边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永宁县第二小学 姚春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图形与测量中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活动回忆梳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内在联系。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复习梳理,明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及内在联系,建立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的完整知识网络。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整理有关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意思,导出复习,想“求什么”揭示课题。

2、整理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相关的知识。

(1)表面积、体积的意义。

师:刚才立体图形的特征大家都说得很全面,我们认识它们,还学习了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它们有什么不同?(2)同桌交流,完善认识。

请大家拿出自己整理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与同桌交流分享。(3)汇报整理成果,形成知识网络。(4)回顾推导过程,加深理解。

选择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汇报,并说一说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演示、实物演示)(5)观察比较,寻找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师:各种立体图形都有自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公式间有什么联系吗?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基础练习

1我会填:

2、判断题

3、选一选。

二、4、列式计算。

三、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有关计算,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相信一定有许多的小老师乐意为你排忧解难的。

四、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对自己掌握立体图形知识很有把握,愿意接受更高的挑战吗?

1、沙坑的问题

一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半径2米,高1.5米,学校沙坑长6米,宽2.5米,深5分米。够填满沙坑吗?

2、你能解决下面生活中的问题吗?

五、评价学生

师:今天我们一同回顾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知识,你有收货吗?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上一篇:大学生医院实习心得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