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2024-06-25

面试时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精选5篇)

篇1:面试时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面试时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刚刚从技术岗转来做HR,发现有一些简历好、面试问答表现很好的孩子们,入职后才显露出自私、自利、幼稚等特点。我经验较少,请教各位有经验的前辈,如何在面试时,考察出一个人的性格? 谢谢!

---补充一个点,我所在的公司是央企。大家都知道,央企这样的企业,除非重大过错或违法违纪行为,基本是不会开除人的,也不会多发一个月工资让谁谁谁走人。很多令管理层头疼的员工,难缠的,自私的,耍各种花招的……再不喜欢也没办法开除他们。而面试的那短短的一段时间,可以考察出技术特点,却很难考察出人的性格。

让我回答这种问题就像是让刘谦揭秘魔术一样。

这又不是HR面试技巧交流网站,所以我提供一个基础的答案吧。

1,「自私自利」是一个性格描述,我们如何用科学的表达方式去定义它呢?而人性生而自私,甚至有一些理论认为自私才是人类进步的动力。那么我们如何去判别和定义职场上的「自私」呢?

所以我们在职场不谈「自私自利」,我们谈「归因方法」。

2,如果判断是否「自私自利」的话,问题设计是这样的:

a,请描述一次您印象中您和您的大学同学(朋友、情侣、同事)之间最激烈的冲突,请您尽量详实,就像讲述一个故事。

b,请您分析一下此次冲突(产生)的原因。

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旨在考查「归因方法」。问题a是帮助您了解事情背景,问题b是考查他对这个事件的产生的「归因方法」。

我们都知道,很多事情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他在回答中更多的考虑到对方的错误,把问题的产生归因于对方的行为,说明他的「归因方法」不够职业化。

而如果面试者会同时谈到对方的问题,也谈到自己的问题,并对对方的问题表示出包容的态度,而对自己的问题有反省和改进的话,这几乎就是最佳答案。

Tips:如果一个人说「我也不是全对」、「我也不是没有错」、「我也不是没问题」之类的语句,也可以给他的归因方法这一项减分。因为此时他心里还是觉得别人的错误占了大头。

3,在职场上的自私自利就是,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其他部门、其他同事的原因,而不寻找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人一方面难相处,一方面难以改进和提高。也请各位职场人士注意自己的「归因方法」是否得当。

我另一个谈论「归因方法」的答案:女性穿着暴露诱发男性犯罪,为何责任全在男方?

谢邀,我来介绍几个个人感觉还不错的方法:

第一招:群面

相对于一对一的面试容易隐藏自己的主观倾向而言,我觉得群面能够更为直接的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群面具有以下特点:

1)主题限定 2)时间限定 3)各抒己见 4)统一观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否喜欢争论?是否喜欢钻牛角尖?是否乐意接受其他人的观点?是否经常质疑和反对?等等,通过应聘者在群体中的表现就能管中窥豹,略知一斑。

案例选择可参考群面经典案例

第二招:BEI面试法(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具体可参考@唐僧同志 的问题设计:a,请描述一次您印象中您和您的大学同学(朋友、情侣、同事)之间最激烈的冲突,请您尽量详实,就像讲述一个故事。b,请您分析一下此次冲突(产生)的原因。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追问,把细节问的清清楚楚的,通过这些细节反推这个人的性格。在追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哪些是在粉饰自己,哪些是在描述事实,看TA对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这件事情的反思和总结。

第三招:心理测试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 DISC行为风格测试 和 MBTI性格测试,这些量表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可以作为面试的参考。

 

第四招:背景调查

其实要想通过面试的短暂时间来判断一个人性格的话,往往高估了面试官的能力,人都会撒谎,人都会对自己的短处进行掩藏,只不过有些人掩藏的不好,而有些人掩藏的好而已,如果我们无MBTI职业性格测试(完整版)(量表版本:1998-N)DISC性格分析及试题(完整版)_百度文库 法在短时间内找到他的弱点,那就去找那些了解他的弱点的人去问好了。

但是背景调查有个天然的缺陷:他的熟人一般不会向一个陌生人说他的坏话(当然,如果TA人品特别差的话,还是有人会仗义执言的。),所以背调的时候问题也要具有技巧性,比如:

 ***在公司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最集中的几点是什么?(问几个他提供的同事,如果他们的答复都是一致的,那么就比较可信,如果相差较大,那肯定有问题。) ***在公司在公司是不是非常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同事blablabla)。。那他平时加班多吗?(对比在面试的时候他说的加班时间。)当然,背调一般使用在比较核心的人员身上,不适合对所有人。

背调的基本流程可参考:员工背景调查话术

第五招(扩展):社交网络

当微信/微博等无微不至的渗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在这些圈子里往往更容易表现真实的自己,那么这也将成为我们用人的一个参考标准,如果经常在自己的圈子里发布一些励志鸡汤类的,那么可以发现这个家伙应该还是比较上进的;如果这个家伙经常发一些专业文章,那么TA应该喜欢钻研;如果这个家伙天天吃吃玩玩,说明这个家伙心态乐观,自然坦诚,吃饱吃好就是最幸福的事;如果TA天天玩自拍炫名牌,那只能说自恋又清高。。。

其实现在很多垂直招聘公司开始在符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用爬虫去抓取用户在网络上的痕迹,借此提供给面试者更多的参考数据,我们生活在这个无网不入的社会,网络身份将成为我们的第二份简历。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几个方面,可能后面有点离题了,希望对您有帮助,顺祝愉快,谢谢!

篇2:面试时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第一招:群面

相对于一对一的面试容易隐藏自己的主观倾向而言,我觉得群面能够更为直接的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群面具有以下特点:

1)主题限定 2)时间限定 3)各抒己见 4)统一观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否喜欢争论?是否喜欢钻牛角尖?是否乐意接受其他人的观点?是否经常质疑和反对?等等,通过应聘者在群体中的表现就能管中窥豹,略知一斑。

案例选择可参考群面经典案例

第二招:BEI面试法(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

a,请描述一次您印象中您和您的大学同学(朋友、情侣、同事)之间最激烈的冲突,请您尽量详实,就像讲述一个故事。

b,请您分析一下此次冲突(产生)的原因。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追问,把细节问的清清楚楚的,通过这些细节反推这个人的性格。在追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区分哪些是在粉饰自己,哪些是在描述事实,看TA对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这件事情的反思和总结。

第三招:心理测试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 DISC行为风格测试和 MBTI性格测试,这些量表能够比较客观的反应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可以作为面试的参考。MBTI职业性格测试(完整版)DISC性格分析及试题(完整版)

第四招:背景调查

其实要想通过面试的短暂时间来判断一个人性格的话,往往高估了面试官的能力,人都会撒谎,人都会对自己的短处进行掩藏,只不过有些人掩藏的不好,而有些人掩藏的好而已,如果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他的弱点,那就去找那些了解他的弱点的人去问好了。

但是背景调查有个天然的缺陷:他的熟人一般不会向一个陌生人说他的坏话(当然,如果

官网: TA人品特别差的话,还是有人会仗义执言的。),所以背调的时候问题也要具有技巧性,比如:

在公司的朋友对他的评价最集中的几点是什么?(问几个他提供的同事,如果他们的答复都是一致的,那么就比较可信,如果相差较大,那肯定有问题。)在公司在公司是不是非常积极主动任劳任怨?那他平时加班多吗?(对比在面试的时候他说的加班时间。)

当然,背调一般使用在比较核心的人员身上,不适合对所有人。

背调的基本流程可参考:员工背景调查话术

第五招(扩展):社交网络

当微信/微博等无微不至的渗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在这些圈子里往往更容易表现真实的自己,那么这也将成为我们用人的一个参考标准,如果经常在自己的圈子里发布一些励志鸡汤类的,那么可以发现这个家伙应该还是比较上进的;如果这个家伙经常发一些专业文章,那么TA应该喜欢钻研;如果这个家伙天天吃吃玩玩,说明这个家伙心态乐观,自然坦诚,吃饱吃好就是最幸福的事;如果TA天天玩自拍炫名牌,那只能说自恋又清高。。。

篇3:面试时如何介绍自己的职场经历

首先, 我们来看看究竟什么是职场经历。基本上讲, 职场经历就是把你之前的各种工作经历或职业转换经历融合在一起的一个经历, 而不是一听上去就是弄虚作假或混杂无序。

从这个经历中, 别人能看出你对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 知道自己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 使用各种资源, 即便看上去这些可能让你走了弯路, 但始终围绕着一个明确目标, 并显示着你正在一步步接近最终成功的目标;又或者你能准确地识别机遇, 让自己投身于激动人心充满挑战的事件中, 但仍然不失最终的目标和方向, 这才是介绍职场经历的真正意义。

了解这些, 你在面试时才能将以往自己的职业经历介绍到点子上, 让面试官更快速有效的了解你, 发现你的价值优势所在。

职场经历一般在面试中进行陈述, 如果过去的工作经验与之没有明显关联, 可能会让面试官觉得疑惑的时候, 这时一个优秀的职场经历陈述会打起作用, 甚至能让你的面试分数起死回生!优秀的陈述能帮你满足对方对你的疑问, 甚至还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不是在你进行冗长、毫无头绪的职业经历陈述时神游太虚。

简明扼要, 突出最有利的优势特质

要把握好陈述的时间。陈述时间不要过长, 太长恐怕会让面试官觉得你说话没重点, 而且很可能还没等到你要介绍自己特质的时候, 面试官已经准备打断你的发言了。陈述中要注意突出自己的几项对争取工作机会最为有利的特质, 如解决问题能手、充满创意、小心谨慎、与人相处融洽、合群、组织力高等等。你可以从中选择三个重点来说, 但记住, 不要对简历中已经提及的内容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提前准备好曾经成功的工作项目

并非所有面试上都会让你举例说明你工作上成功的案例, 但是事先准备好怎么去说是面试前必须准备的事情。在阐述时, 应该避免夸张自己个人的成果, 只要说明你负责什么, 精确的工作细则, 最后这个项目获得怎样的成绩即可。事实上, 大部分聘人单位更注重你曾经拥有的经验, 而不是你曾经做的如何好。

不要去评价旧雇主

在陈述自己的职场经历时, 应该尽量避免对于以前工作的雇主作出主观的评价。事实上, 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前雇主, 都对于你面试新的工作是不利的。有些人喜欢说以前 (或现在) 的工作如何如何好, 这很容易让你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既然以前 (或现在) 的工作这么好, 你为什么还要转换工作呢?"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 其实你都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并不稳定的人 (甚至有可能被怀疑是你自己混不下去了) !更多的人喜欢批评以前 (或现在) 的雇主, 以求表现自己试图寻求更好的工作发展, 其实没有雇主喜欢被员工批评的, 这也包括正在面试你的雇主在内。

不要讨论涉及工作项目的预算 (或开支) 与自己的工作关系

这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 比如离开以前 (或现在) 的工作是因为公司缺乏预算 (资金) , 或者你曾经处理过的某个项目并不成功是因为预算 (或资金) 的关系。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 你面试的工作即使是一间比你以前工作的单位大很多的企业, 也不意味着每项工作都有充足的预算和资金。如果你在阐述你的职场经历时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话, 会被误以为你是一个只有在足够预算和资金下才可以做事的人。

把你的陈述语言修饰得生动些, 这样才能持续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职场经历的内容一定要让面试官对你感兴趣才行, 要是太沉闷了, 只能让对方昏昏欲睡, 提不起兴致来听。

陈述比强调更有说服力, 试着举例证明你的优势

一味地只说自己的强项并不明智, 你也可以用一件如何走出挫折的经历来体现你的个性特征。要说出最重量级、关系最直接的成果奖项, 之前工作上取得过的重要成就或奖项要记得表达清楚, 但如果你得的奖实在太多了, 那就拣最重要、最能证明你适合该职位的说好了。

幽默的自嘲可以为你换来好印象

陈述中尽量推销自己的长处, 但不要提及自己的弱点, 如果可以的话, 尽量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来讲, 这会令面试官对你大加分!

争分夺秒别跑题, 不要在无关的人物或事件上浪费时间, 与你的职业经历无关的事情尽量不要提, 比如你为自己赢得了爱情, 或者你是如何善待宠物, 记着, 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 远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篇4:面试时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一、要学会适应主考官。必定他可以决定的命运。所以,面对主考官时,要哦有充分的准备,通过察言观色,了解主考官,在做沟通交流,交流时,说话要有根据,不能信口开河。

二、遇到比较和蔼的主考官时,不要掉以轻心。而遇到严厉的主考官时,要很好的适应它,做到不卑不亢。

三、要掌握让主考官过目不忘的面试技巧。从面试穿着打扮等形象,以及语言流畅,过硬的技术和本领等。

专家建议:所有的求职者都牢记,如今的就业市场毕竟供大于求,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就业形势严峻,何不学乖一点,不要为了虚无飘渺的“不卑不亢”而痛失良机。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只要不涉及人的尊严,“谦虚”一点又何妨?

篇5:面试时如何考察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1、 面试者是否有足够的技术素质

2、 面试者是否具备和工程师协同工作的能力

第1点,假设是: 在一个以快速变化的技术为生产力的行业,如果技术方面的素质太差,能力会大受限制。

第2点,假设是: 工程师有独特的个性需要尊重和理解,产品经理如果了解不够,会增加很多工作中的障碍,甚至摩擦。

相对来说,第2点是比较容易考察的,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看即可。 主观方面,看他对合作过的工程师的看法、期望、评价。 客观方面,看他和工程师合作的细节,如流程、工具、交付物、解决争端的方法。

比较难的是第1点,很长时间我一直拿不准分寸。工程师们不愿意和完全不懂技术、不理解技术开发的规律、听不明白技术问题、会做出违反技术原则的产品决策的产品经理合作,但是怎么能在短短的面试中发现这些潜在的问题呢? 总不能要求人家会编程序吧!

在经历了若干次交叉面试之后,思路有点清晰了,大概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

1、 好奇心:平时是否关注技术发展,是否有从技术角度想问题的习惯

2、 理解力: 遇到一个全新的技术,能否快速理解,并说出它的优势、局限性、可能的用途

前者,可以用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入手,看看他的思路会发散到什么方向去,有些人习惯于想到技术因素、领域,有些人总是回避技术,差别很明显。

后者,可以现场给他讲解一种算法、一个新出现的技术、一门新的编程语言、一种技术开发过程的常见问题,看他能理解到什么程度。

还是不完美,好在交叉面试只是提供参考意见,不是决定性的意见,我的压力没有面试工程师那么大。

豆瓣上一位网友“无锋之刃”的意见也值得参考:

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两个单词其实早已清晰地划分了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定位与职责。如下图:

1. 产生需求 -> 2. 收集需求 -> 3. 分析需求 -> 4. 整合需求 -> 5. 实现需求 -> 6. 解决/满足需求

2、 3、4这三步,需求主要表现为“Information”,那么作为与市场直接接触的前端,产品经理的定位和职责自然放在收集、分析和整合需求之上,所有工作内容均围绕这些活动展开。亦即,根据4W1H理论,产品经理首要处理“What”、“Why”和“When”三个问题。就这点来看,产品经理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通常会使用非IT领域的技术工具,如统计、分析甚至策划、营销等。除了使用工具以外,产品经理还需要具备需求敏感能力、市场理解/沟通能力。这些都属于非IT技术领域的能力。由于专业性要求,在上述能力基础上同时要求产品经理很懂IT技术,跟得上技术的日新月异,确实是有点为难。

再来看项目经理。这一角色主要处理5和6两步,将需求转化为技术实现,以“Technology”的形式进行表述,最终满足市场需求。同样根据4W1H理解,这是在处理“Where”和“How”的问题。此时项目经理(及其代表的技术团队)侧重点会放在设计方案、实现功能、满足性能指标、验证需求是否满足。众所周知,IT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速度和更新周期一直在不停地提升和缩短,跟得上变化已属高难,更别奢谈使用新技术正确地实现和解决需求。要求项目经理和技术团队去理解自身工作范畴以外的事情、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同样是为难。

换句话说,由于工作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要让产品经理(代表市场团队)和项目经理(代表研发团队)真正做到完全地相互理解彼此的意图和想法,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作为需求从“Information” 转变到“Technology”的关键环节,这两种角色不能轻视更不能忽略。在条件许可时,还是尽量把两者沿定位边界分开,有关联(信息交互)更有侧重(专业性)。而侧重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关联,做不到这一点,前后端便不能高效地相互配合,最终很可能导致产品/项目的失败。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不管是产品经理也好,项目经理也好,除了具备专业领域内的能力,还应该具备一些非专业领域内的能力,重点有: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谈判能力、决策能力和妥协能力,以及好奇心(这一点同楼主)。这些能力保证了两者工作成果的关联性。

开发过(不止一个)中等规模系统的开发人员都知道,其实系统里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信息(数据)进行转换的地方,如从DBMS到业务逻辑层,再从业务逻辑层到内容表现层。同理可证,需求从“Information”转变到“Technology”,这种变化更需要接口进行严密的匹配。也就是说,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要能严密地匹配。而这匹配更多地由非专业技术能力来保证的,最少,也要有充分可用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将技术和能力排布在X轴,水平高低排布在Y轴,那么理想的经理们应该都是三角形分布,而不是T形分布。T形分布更适合专业人员,比如开发者。而作为系统接口的经理们,则应该是三角形分布。他们必须利用这种广泛而有相当深入程度的信息与知识来保证沟通是充分的、有效的,理解是能相互表述的,要知道前后端都在做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如何解决需求问题的,从而实现工作成果的关联性。

结合楼主提出的问题,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想招聘合适的产品经理,更多的是“功夫在诗外”。除了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外,其它非技术能力是否合格,占的分量应该更多。至少要考察是否能快速地理解开发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适时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加以调整、变化,保证需求快速、确实地被满足。能懂得技术当然好,但重点应该放在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上,这直接关系到整体思路是否能落实到实现上。这算是协同性的另一种说法吧。

当然,以上的想法只是单纯地考虑了理想状态(或者说客观状态)。更多主观因素都没有被考虑,如个性、行事风格等不能量化确定的因素,这些更可能成为招聘能否完成、甚至最终需求能否被满足的决定性因素。我的观点是一两次面试不足以体察出这些信息,只能靠大量的工作与合作去磨合、发现、处理、解决。正如楼主所说,可以问一问对方做过什么样的项目,对成功失败如何评价,对团队管理和培养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意愿主动地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好奇心与理解力,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就是是否足够主动。

非要具体到细节上的话,我觉得,只要理解了“数据是如何流动与应用”的话,那么应聘者基本满足了当一名产品经理的IT技术能力要求。需求能不能实现,最终得看数据能不能有效组织、处理和流动。能把这一点讲明白,是项目经理的本事;而能正确理解它们,则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

上一篇: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作文下一篇:我做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