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2024-07-17

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精选15篇)

篇1: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亲亲小雨》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体验雨中乐趣。

2.倾听雨声,模仿雨打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声音。

活动准备:

1.荷叶、塑料大蘑菇、小伞、搪瓷脸盆、报纸等。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①昨天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看!现在果然下雨了,我们一起到雨中玩玩吧!

②请幼儿穿上雨靴和雨衣一起走出活动室。

2.体验雨中乐趣

①引导幼儿说说雨打在手上、脸上有什么感觉,尝尝雨水是什么滋味的。

②请幼儿看看雨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然后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③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可借助玩具材料)在雨中玩耍。

④让幼儿安静地倾听雨打在小伞、蘑菇、搪瓷脸盆、报纸、荷叶等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并自由模仿。

⑤请幼儿分别到大型玩具和屋檐下听一听雨滴的声音,看一看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花以及雨水流向下水道的景象。

3.初步感知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①提供花、草、乌龟、青蛙、小鸭等头饰,让幼儿分别扮演这些动植物,体验雨水与动植物的关系。教师可示范扮演花姐姐,说:“我是花姐姐,喝了雨水(做喝雨水状)特别舒服,花也开得更大更漂亮。”

②请幼儿分别以自岂扮演的角色口吻说出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亲亲小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784字。

篇2: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一到雨天,望着窗外的雨,孩子们多想去接接雨滴、在小雨中奔跑、踩踩地上积的雨水呀!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看雨、听雨、接雨、踩雨中,充分地去感受、去观察、去发现雨的秘密,培养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事物,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听、接、踩等多种形式,初步感知小雨的特征。

2、体验和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地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了解天气情况,选择一个小雨天进行活动。

2、幼儿自带雨伞、雨衣、雨鞋等雨具,并学会使用这些雨具。

3、废旧的盒子、杯子、瓶、罐等盛雨水的容器,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看雨、听雨、说雨

教师带幼儿到走廊,一起观察雨的形态。

教师:今天的天气怎样?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

(3)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4)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教师:你喜欢下雨天么?为什么?

幼儿自由说说。

集体讨论:雨天里能做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

教师:小朋友,你能想出既淋不到雨,又能和雨一起玩的办法吗?

二、在雨中玩

1、幼儿在雨中和雨一起玩。

幼儿自己穿上雨鞋、雨衣、打开雨伞,到雨中自由玩耍。

在幼儿充分感受、自由玩耍、观察发现的同时,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手会怎么样?

(2)用小脚踩踩地上积的雨水。

(3)将雨伞转圈,伞面上的雨水会怎么样?

2、让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和小雨一起玩的,以及在雨中有哪些发现?

3、让幼儿将带来的容器倒扣到地上,聆听雨点落在不同容器上,打在地面上、树叶上、伞面的声音,并模仿听到的各种雨声。

4、幼儿用手、一次性桌布、杯子、盆等容器接雨水,观察雨水滴入容器,将容器渐渐盛满的过程。

三、幼儿将接到的雨水聚集到一起,把“雨朋友”带回教室。

活动延伸

篇3: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一、创设随机教育的环境, 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科学的兴趣

自然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天生就对身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好奇, 他们什么都想去试一试, 什么都想去看一看, 什么都想去动一动, 喋喋不休地提出很多“为什么”。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是喜欢接触大自然, 对周围的一切现实事物都感兴趣, 常常用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 并通过直接的经验来认知事物。在教学活动, 我更多地采用了以周边熟悉的生活环境、常见事件进行随机观察、随机教育。例如科学活动《下雨了》, 单凭教师讲解, 提供下雨的声音, 或图片是不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所以我利用海南五月份的天气有点多变, 上午还是太阳当空照, 下午临近幼儿离园时间就会来个大变脸, 要么是乌云布满天, 要么是狂风暴雨。这样突变的天气常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与有意注意。于是我带领幼儿在窗边观察下雨的情景, 采用向幼儿提问的形式, 如: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声音?雨水到哪去了呢?下雨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有时还透过窗户让幼儿伸手去接些小雨滴……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初步认识关于雨的知识。幼儿通过观察充分体验、感受雨天带来的乐趣, 从中了解了有关雨的知识, 培养了乐于观察、乐于参与、乐于发现的科学品质。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下雨了》中, 引导幼儿回想观察下雨的情景, 幼儿能用点画、短垂线, 斜线表示雨……以亲身的经历呈现在美术作品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充满兴趣去科学探究, 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随机教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不能对幼儿产生过高的要求, 教师担任的角色是活动的参与者, 并创设平等、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 保护幼儿在安全的条件下, 给予幼儿自由, 包括想的自由、说的自由和做的自由。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探究采用随机教育符合小班幼儿情感需要, 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多观察、多提问、多动脑, 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

小班幼儿对鲜艳、形象有趣的材料有着浓厚的好奇心, 而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索的刺激物, 又是幼儿实现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 教师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 通过直接动手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原有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的需求, 在操作的过程中从简到杂, 易到难, 浅到深的递进方式呈现给幼儿.实践证明, 色彩鲜艳、干净、对比度清晰、形象可爱且具有游戏性的材料, 能较好地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小班科学活动《滚一滚》, 给幼儿准备的材料不能只是单一的、能滚动的东西,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我准备的材料其中包括有能滚动的球、瓶子、电池等, 不能滚动的书、椅子、 积木等物体。观察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 了解物体的共同点和异同点, 用触觉感知物体的区别, 回忆自己平时是如何玩的, 鼓励幼儿试一试, 大胆尝试地去玩, 幼儿通过自己多次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比较、发现, 圆的物体能滚动, 不是圆的物体是不能滚动的, 从而产生探究科学活动的欲望。

丰富材料的存在也激发着幼儿不断思考的欲望, 美术教学活动《多变的颜色》中幼儿先了解出示的各种颜色, 通过让幼儿玩颜色的环节中, 将黄色加蓝色变出绿色, 红色加黄色变出橙色, 实验操作是具体形象的, 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材料起到了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 调动操作积极性的作用。

材料的投放, 不断地变换, 能唤起幼儿独立探究的内在驱动力.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幼儿合作伙伴, 要尊重幼儿, 倾听他们的意见, 共同动手操作, 共同发现问题, 共同寻找答案。师与幼之间的心灵与智慧的碰撞, 经验与情感的交流, 双方的支持与鼓励, 正因为教师以这种伙伴角色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 更有利于培养小班幼儿自发的、主动的、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

三、积累广泛丰富的经验, 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究的情感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的时代, 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 需要一批具有广泛而又丰富科学素质的人才, “科技兴国”所要求普及科学知识的首要对象就是幼儿, 在幼儿时期实施科学探究活动, 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科学探究又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特点, 两者相互促进。

科学探究, 不只是单一的学习, 需要幼儿不断地参与— 观察—了解—认知, 同时, 还要从多方面地获取知识, 在这过程中,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幼儿需经历亲身体验, 结合思考, 才能收获经验, 但不是一次二次就能达到目的, 为开阔幼儿的视野, 可通过指导孩子去感知世界, 置身于大自然中, 让他们多看, 多听, 多模仿, 积累感性知识, 丰富生活经验。教师要把科学探究活动做到长期化、经常化, 使幼儿在知识的掌握上得以提升。

我们五月份的教学主题是:《可爱的小动物》, 目标是初步认知小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喜欢动物, 愿意亲近动物, 融入动物的世界, 并和小动物做朋友。结合主题活动, 我常带着幼儿亲近自然界的动物。如:观察小蚂蚁, 毛毛虫, 树上是谁在唱歌呢?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 会主动向小动物问好, 了解动物喜欢吃什么等一些简单的知识经验。接下来六月份开展的科学活动《夏天来了》, 幼儿初步了解夏天是炎热的, 并掌握驱赶炎热天气的办法。如:开电风扇、空调;到凉快的地方乘凉等。在具备这些经验后, 当幼儿再次观察蚂蚁时, 班上“小问号”明智小朋友就问我:“天气很热, 蚂蚁怕热吗?”我顺应幼儿的发展思维, 反问其他小朋友:“你们大家觉得呢?”幼儿你一句, 我一句地讨论开来:

“蚂蚁都爬到外面了, 我觉得蚂蚁不怕热”,

“蚂蚁爬得很快, 不怕热”,

“我折把扇子送给它, 就不怕热了”,

“我们家有空调, 请你到我家做客”。

……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针对小班年龄特点, 教师在活动中要以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和引导着幼儿提问。而要求幼儿独立地提出问题, 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激发幼儿提问时, 幼儿需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 才能勇于提问和争论, 而幼儿提出的问题是那么幼稚, 甚至到令人发笑的程度, 教师如果对这些幼稚的问题表现出可笑、不耐烦, 甚至责备, 这不仅是伤害幼儿的自尊, 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另一个“爱迪生”。所以, 积累广泛丰富的知识经验, 是为幼儿树立自信心, 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为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究做了铺垫。

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 幼儿园是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乐园, 知识来源于生活, 贴近生活的学习, 更有益于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开展, 幼儿教师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引路人。为培养幼儿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才符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篇4:小班科学活动:摇摇乐

球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它的特征明显,可以抛接、滚动,但是我想到孩子总喜欢买超市投币机里的球,他们总是好奇于打开球的那瞬间每个球里都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惊喜,所以我着重和孩子一起探索球肚子里的秘密,设计了本节科学活动“摇摇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球体的材质不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球体的不同特性。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每人3个小球(玻璃球、泡沫球、毛线球)、每人3个大塑料球(可以打开的冰淇淋盒)、调查表、红黄蓝3个大篓。

四、活动过程

1.玩小球,感知小球特性

导入语:看见小椅子下面放的什么呀?

(这是玻璃球、毛绒球、泡沫球。)

导入语:我们一起摸一摸,捏一捏,掂一掂这三个球,你发现这几个小球有什么不一样?

环节自评:这一环节是让孩子通过感官分辨小球之间的不同,玻璃球硬且重,毛绒球和泡沫球软且轻,为下面幼儿猜测小球和大球碰撞后发出声音的大小做铺垫。

2.摇一摇,辨球的声音大小

(1)想一想,猜一猜。导入语:今天大球也来和小球宝宝做游戏了。我们把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里摇一摇,猜猜谁的声音最大?出示记录表:你觉得哪个小球发出的声音最大,就把你的红苹果贴到它下面的表格里。

(2)做一做、验一验。导入语:请带上你的3个小球宝宝分别放到大球中,摇一摇、听一听,哪个小球宝宝声音最大(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操作得出结果:教师在记录表上贴大中小三朵红花表示三个球的声音大小。

环节自评:这是本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在熟悉三种球的特性基础上,老师抛出问题,孩子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发现又硬又重的球于大球碰撞发出的声音大,而又软又轻的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小,这个环节中孩子的探索积极性很高。而在最初的教案设计中,这一环节的最后还曾提问孩子:“为什么玻璃球发出的声音大,而塑料球和毛绒球发出的声音小呢?”后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这一提问让原本很热烈、愉悦的探索氛围一下子冷了场,这说小班的孩子对于经验的总结还是能力不够的,而且也让我意识到,孩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感受远比结论的陈述重要得多。

3.辨声音送球宝宝回家

导入语:球宝宝累了,要回家休息,出示分别有玻璃球、泡沫球、毛绒球标记的篓子,请幼儿听声音辨别是哪个小球,并将小球分别送回家。

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球宝宝送得对不对。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巩固的过程,在分类操作中,将孩子已获得的经验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这个环节中,孩子大多能通过大小球碰撞后发出的声音来辨别这三种小球。

4.选择球宝宝为歌曲伴奏

小球宝宝的声音真好听,我们来开个小小音乐会。听歌曲《大雨小雨》,让幼儿根据歌曲的歌声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球为歌曲伴奏。

环节自评:这是一个经验的延伸,也是一个区域融合的过程,让孩子将科学操作中获得的经验在打击乐活动中体现出来,孩子们纷纷表示大雨应该用玻璃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而小雨应该用塑料球或毛绒球发出的声音来伴奏。

五、活动延伸

1.将大小球投放到科学角,让孩子继续探索,不同的力道摇动球之后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在美工角投放材料,让幼儿制作泡沫球和毛线球。

六、活动反思

材料的选择注重操作性。由于是小班的科学活动,在幼儿独立操作时不能因材料带来太多的障碍,因为在活动中,孩子要反复把小球放进、拿出大球,而摇动时小球要藏在大球里,不能让孩子发现是哪一种球在摇动,所以在选择大球时我动了不少脑筋,选择了很多方案后又都否决掉了,正好幼儿园门口的小店里有这种球形的冰淇淋,盖子可以旋转打开,我试了试小班的孩子打开饮料瓶盖的能力,发现这种盒子最合适我的活动,事实证明这个冰淇淋盒帮了孩子操作活动的大忙。

过程的设计注重探索性。要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就要给孩子足够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本节活动本着幼儿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孩子对于小球的经验积累到孩子猜测结果再到孩子验证猜测结果,直到获得经验的积累,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中,处处都留下了孩子探索、操作的痕迹,三种小球的不同之处、和大球碰撞发出的不同声音,都是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孩子的科学操作兴趣浓厚,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篇5: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白兔的主要外形特征和饮食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让幼儿产生喜欢小白兔、关心小白兔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两只。

2、胡萝卜、青菜、水果、水各三份。

3、音乐《小白兔》。

4、小白兔耳朵、嘴巴、尾巴、眼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谜面:眼睛红,毛衣白,长长的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谜底:小白兔

二、观察兔子,大胆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们喜欢小兔吗?今天,周老师请来了两只可爱的小白兔,请你看一看,摸一摸!”

2、请幼儿看小白兔,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特征。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兔子?”(白的)

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么样?(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体看上去有什么感觉?(毛茸茸的、软软的)

4、提问:“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小白兔的眼睛其实是透明的,但它的眼睛里有很多红血丝,所以看上去眼睛是红颜色的。)

5、提问:“小白兔的嘴巴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它叫做三瓣嘴”。

三、观察小白兔的饮食习性。

1、提问:“小兔喜欢吃什么?”(胡萝卜、青菜)“今天,周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食物。请你看一看,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东西的?”

2、出示实物:胡萝卜、青菜、香蕉、橘子、水。

3、幼儿观察,讲述小白兔吃了什么?怎么吃的?

4、小结:小兔喜欢吃青菜、喝水。

四、听音乐,结束活动。

“好了,小白兔玩累了,它想回家了,我们和它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进行挖掘,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实物小白兔,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幼儿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通过近距离的实物接触,孩子更能接受和理解小白兔的习性。教师对幼儿看到的知识加以提升、总结,重点介绍小白兔的突出特点,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和观念。

篇6:小班社会活动魔法亲亲教案

活动目的: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感知小浣熊母子真挚深切。

2.体验与妈妈互送亲亲,产生喜爱上幼儿园的情感。

3、在故事的体验中初步树立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活动准备:

绘本《魔法亲亲》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下阅读

(一)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一:

1、观察画面:它是谁?怎么了?猜测发生了什么事?

2、结合自己经历,回忆刚上幼儿园的情形,进行分享。

3、谈谈那时候哭的原因。(离开家、不能见到朋友、和妈妈分开等。)片段阅读二:

4、倾听故事:妈妈和奇奇述说上学乐趣。

5、奇奇在学校的同学有谁?猜测奇奇所在的学校是怎么的?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老师会是哪种动物?

片段阅读三:

6、倾听故事:感受温暖的“魔法亲亲”。

7、妈妈所说的有魔法的亲亲是什么?

8、奇奇说:“妈妈,把你的手给我”后,会做什么呢?为什么?

9、奇奇妈妈看着奇奇离开时,做的手势是怎么样的?学一下,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片段阅读四:

10、观察画面,揭示答案:森林学校在大树上,学校老师是猫头鹰,学生都是啮齿动物和小型食草动物,上课时间在晚上。

1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详细流程:

P1(先问再看图)

1、小朋友今天沈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2、看图片

2、你认识他吗?他是什么小动物?教师介绍:他是一只小浣熊,他的名字叫奇奇。

3、他怎么了为什么哭?

4、那请小朋友跟着沈老师一起来来听听故事,看看奇奇到底为什么哭?

5、讲故事

6、反问:奇奇为什么哭? P2—6

1、你们看谁来了?她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奇奇妈妈跟奇奇说了些什么?

2、讲故事。P2—6讲完。

3、妈妈说什么?奇奇幼儿园都有些什么动物同学?那你猜猜看奇奇的幼儿园是怎么样的?他们的老师会是什么动物? P7(先问再看图)

1、这时候,奇奇妈妈告诉了奇奇一个秘密,说是能让奇奇在幼儿园想妈妈的时候,不再害怕和孤单?你们猜猜是个什么秘密?

2、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个什么秘密。

3、讲故事

4、这个秘密是什么? P8—9(先问再看图)

1、有了亲亲后的奇奇是怎么样的了?

2、讲故事

3、有了亲亲后,当奇奇想妈妈的时候他可以怎么做?洗手的时候会没有吗?

4、你觉得奇奇会喜欢这个魔法亲亲? P10—11

1、讲故事

2、他喜欢这个魔法亲亲吗? P12—13

1、那天晚上,奇奇站在幼儿园门口,他说他也要送妈妈一个礼物,你猜猜会是什么?

2、讲故事

3、奇奇送了妈妈什么?

4、有谁发现奇奇的幼儿园是怎么样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5、你们看看妈妈的手是怎么做的?是什么意思? P14

1、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这是我爱你的意思。做个手势送给后的妈妈吧。P15(先问再看图)

1、现在奇奇已经能高高兴兴去学校了,那我们一起跟着奇奇去他幼儿园看看吧。

2、看图片,你找到齐齐了吗?同学都有谁?老师是谁? P16(先问在看图)

1、故事已经看完了,你们猜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看图片

篇7:小班美术活动大雨和小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和表现方式,感受大雨和小雨。

2、尝试用油画棒画出长短、轻重不同的直线表现下雨的情景。

3、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巩固油画棒的使用方法。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选择下雨的天气进行活动(或用淋浴花洒模拟大雨和小雨)。

2、油画棒人手1支。

3、幼儿用书:《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入活动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是什么天气?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噢,我们听到的是大雨和小雨的声音,看到的是哗啦哗啦的大雨和滴答滴答的小雨。(教师描述时空手画长线和短线)

2、引导幼儿用脚步的轻重和长线、短线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教师:你们知道大雨是什么样子吗?小雨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用脚步的轻重表现大雨和小雨。

教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示范:小雨小雨,滴答滴答;大雨大雨,哗啦哗啦。

幼儿跟着教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画长线和短线。

3、 提供幼儿用书,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用语言提示:一会儿下小雨,一会儿下大雨,雨一直下个不停。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尝试用长短、轻重不同的直线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尽量将画面画满。不强求幼儿将线条排列整齐。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把下雨天的样子画下来了,有小雨,滴答滴答;也有大雨,哗啦哗啦。你们最喜欢哪一张?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特点之一是综合性。活动涉及的感知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通过绘画练习、身体动作以及儿歌提示等方式来感受大雨和小雨。经过多方面的感知,幼儿比较容易掌握和表现大雨小雨落下时的差异。特点二是活动过程的动静交替。在“静”中用心感受,在“动”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能够较准确地表现出长短线的直线画法。特点之三是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自然景象,让美术活动贴近自然,融入生活。

本活动目标主要是紧扣学习线条这一美术要素的使用来设计的`,但这种学习不是单纯的美术学科知识的灌输,而是运用脚步的轻重和语言的暗示等多通道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线条笔触的轻重与走向。

篇8:小班户外科学活动探究

关键词:户外科学活动;小班;户外科学活动探究

G613.3

户外科学活动是指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小班年龄的幼儿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根据此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体验“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中充分的运用了感官,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思考。因此在户外进行小班的科学探究活动更能让孩子放开手脚,解放各种感知系统,在一种非常安全的自然环境中调查和研究,从而发展幼儿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一、发现有意义的内容

户外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天然的探索区,自然界的光、水、泥土、树、花草无处没有探索,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进行户外的科学探究其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最主要的是顺应、支持幼儿的疑问,生成小班户外科学探究内容。在每次经济偶是带领幼儿进行户外的活动、散步时,幼儿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和问题,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会抓住成人问个不停。只要我们留心还会发现,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是和自然有关的。如:在一次带小班的孩子到户外散步,有一个孩子喊道:“哇,好多的树叶宝宝。”于是,很多孩子都弯下身体捡地上落叶,还不停比一比谁捡的树叶多。此时,有一个女孩子问我说:“老师这些树叶宝宝的妈妈呢?”“有孩子说,就是大树妈妈呀。”又有以为幼儿惊奇地发现:“老师,树叶宝宝长得不一样的。”回到教室路上我思考:“不同的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是不一样的,怎样帮助幼儿了解这一自然特点呢?”所以我们设计《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活动,重点是引导孩子在开阔的户外环境中进行不同树叶特征的观察比较。

二、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材料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世界的桥梁。对于教育者来说,材料更是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和户外科学探究活动特点,我们提供的材料必须更有“意义”。

1.针对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贫乏的特点,注重材料的生活性。

实践告诉我们:幼儿的新经验获得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和已有经验有联系的新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更能提高探索注意力和持续性。由于小班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此户外科学探究应源于生活。如:在《认识艾草》中,每年清明节孩子都要吃艾饺,很多孩子也有机会和成人一同制作艾饺的经验,所以选择此活动能刺激孩子的已有经验,更能激发积极讨论和探索,并获得新经验。

2.针对小班幼儿直觉行动占优势的特点,凸显材料操作性。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仍占优势,他们在不断地摆摆、弄弄、玩玩中发现奇特的事情,感受探究的乐趣。如:在《运水》的活动中,看似孩子一直都在用各种材料搬运水,其实就在孩子同种动作不停地重复中,会发现什么样的工具能运水,什么样的工具运得快等等。

3.针对小班幼儿科学探索富于情境的特点,凸显材料的游戏性。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小班任何活动都以游戏性、情景性为主,所以科学探究活动也不例外。在户外科学活动中不仅环节设置具有情景创设,对于材料的设计也应富于情境性。如:在《树叶宝宝找妈妈》中,我们以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情境,在每一种不同的树叶下设计一根竹签,孩子们就带着这片树叶找大树妈妈,找到大树妈妈便把树叶插在大树妈妈的下面。整个活动中,孩子很投入的帮着树叶宝宝找妈妈,似乎在帮自己找妈妈,完成后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显得很兴奋,在操作和游戏中孩子明白每种不同的树妈妈树叶宝宝也不同。

三、提供有意义的记录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对事物的观察发现能力也较弱,在制定幼儿记录活动目标时,要采用多种记录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观察、理解事物。

特点一:记录形式既簡便又明确。

小班幼儿在户外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孩子在行动上和意识上会有诸多的不便,但我们也不能舍弃孩子通过操作探究进行自主的表达和记录,所以尝试了一些既简便又明确的记录方法帮助小班孩子有意识进行探究和有目的表达自己操作探究结果。

1.连线:这种方法是幼儿根据探索活动的内容及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两种物体用直线连接起来,记录直观,易于理解。

2.判断:这种形式要求幼儿将某几种现象或事物进行探究后,或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其正确与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如:在戏水池玩“水果沉浮”的游戏,幼儿通过尝试能很快判断什么水果是沉的,什么水果是浮的。

3.画圈:这是让幼儿结合探索活动本身,在众多的内容中,选出正确的,舍弃错误的。内容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幼儿要根据记录要求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幼儿要理解这张记录表格让我干什么,要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思维、探索。

特点二:操作材料即是记录材料。

操作材料和记录材料是相同事物时,不仅能减少材料多干扰小班孩子的探索,更能增强小班孩子探索的有始有终。

粘贴:他是孩子用一张纸、实物、废旧材料等,用粘贴的方法把事物记录下来,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操作能力。如:在秋天到了,一棵棵的小树都穿上了秋装,教师在组织孩子去观察,然后把看到的不同的秋装进行采摘和收集,粘贴在已画好的小树上,从而大大降低幼儿绘画的而要求,而且也增添了乐趣和成功感。

特点三:操作过程即是记录结果。

这种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小班孩子用笔的负担,更能体现小班孩子表征的100种语言和陈鹤琴先生“解放孩子”的教育理念。

1.动作和表情。不要以为记录只能用纸和笔。有时候动作和表情也是记录的一种方法。如:在“树叶落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落下来的轨迹和动态,以及用表情表现树叶飘落下来的心情。

2.照片录像。这主要是利用一些影像工具,对活动进行摄录。特别适合在户外探究的状况。

实践证明,对小班孩子进行户外科学活动的教学是可行,它不仅能提高小班孩子的探索欲望,让小班的孩子学会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造,也培养了孩子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发现户外环境中的许多奥秘。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科学教育.刘占兰 著

篇9: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温馨、柔和的音乐作品,歌曲旋律比较工整,音域跨度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小雨和小草的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唤起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但是原歌曲中小雨和小草是每句交替出现的,容易造成幼儿的记忆负担,并且造成游戏中角色交换的困难。因此设计者在保留原曲旋律的基础上,对歌词进行了改编,前两句唱小雨,后两句唱小草,并且根据3-4岁幼儿的认知特点重新填词。改编后的歌曲,适合小班幼儿与爸爸妈妈边唱边游戏。

二、相关教学资料

根据音乐作品创作的动画

三、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小雨和小草》的旋律和歌词。

2、借助教师的语言提示,能边做动作边唱出最后一句“朋友朋友你真好”。

3、在亲子游戏过程中,体会挠痒痒和拥抱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带着宝宝们热身《小手爬》。

2、观看视频,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3、边听歌曲边加入小雨的动作。

4、边听歌曲边加入小草的动作。

5、增加抱抱的动作。

6、学唱最后一句“朋友朋友你真好”

7、幼儿尝试随音乐变换动作,并能唱出歌曲的最后一句。

四、尝试替换最后的动作

篇10: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1、学习用剪刀剪纸条的技能,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2、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兰、绿四种颜色的认识,会按颜色将“雨点”进行匹配粘贴。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胸饰“雨娃娃”人手一个。

2、幼儿剪刀人手一把。彩色纸条若干。

3、四幅勾线图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彩带,提问:老师手里的彩带象什么?

2、老师示范用剪刀把彩带剪成一段一段的小片片(先剪一根,然后几根合在一起剪)。提醒幼儿观察老师拿剪刀的方法:右手拿剪刀,大拇指伸进一个圈,食指和中指伸进另一个圈,五指张开就可以使剪刀口张开,五指合拢,剪刀口就会合在一起。

3、看,老师的彩带都变成了落到地上的彩色的“雨点”了。你们也来试试。

4、幼儿尝试用剪刀剪纸条。教师提醒幼儿握剪刀的姿势。

5、游戏:哗啦啦,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小雨点落到了黄老师的身上,黄老师变成了红颜色的雨娃娃。你们看:哗啦啦,小雨点落到了小朋友的身上,你们变成了什么颜色的雨娃娃了呢?让幼儿相互看看说说,满足幼儿讲的欲望,再进行集体讲述。

6、师:一样颜色的雨娃娃想做好朋友。我是红颜色的雨娃娃,我要找一个和我一样是红颜色的雨娃娃做好朋友。

(1)教师示范找好朋友,和好朋友拉手、拥抱。

(2)请一名幼儿找朋友。

(3)幼儿在音乐声中找朋友。鼓励幼儿找到更多的好朋友。提醒幼儿一样颜色的都是好朋友。

7、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把刚才剪的小片片按颜色捡到篮子里。

8、那边桌子上还有一些图片(太阳、小鸭、大树、大海)也想和小雨点做朋友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9、请幼儿根据颜色匹配粘贴。老师巡回指导。

篇11: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我开展了本次的打击乐活动《大雨小雨》。

《大雨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音乐的强弱,从中激发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小雨。

难点: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雨和小雨》演奏图谱一份、铃鼓9个 碰铃9对、教棒1根、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大雨小雨》的音乐,感受雨声的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来仔细的听一听,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1、播放音乐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

教:好听的歌曲唱完了,谁能告诉卢老师

2、提问:

(1)你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大雨小雨)

(2)大雨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哗——啦;哗——啦)

(3)小雨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滴滴答答)

(4)小雨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教师小结: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听上去很大声,很响亮;小雨的声音“滴滴、答答”听上去轻轻的、小小的。

(二)、教师引出基础游戏,示范玩法,并请幼儿游戏。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看图谱。

师:今天大雨点和小雨点来到了我们班上,他们想要请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节奏游戏。

教:这是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唱歌呢,你能用拍小手的方法来表现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学学)

2、分句哼唱,练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节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播放音乐,完整练习。

4、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节奏。

播放音乐,拍肩练习打节奏

(三)、运用乐器,练习拍节奏。

1、出示铃鼓和碰铃,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2、出示铃鼓和碰铃,教师分别敲打铃鼓和碰铃,并提问:

谁能告诉老师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大雨?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像小雨?(大雨——铃鼓;小雨——碰铃)

3、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都发现了铃鼓的声音比较响亮,就像大雨的声音,一对小铃碰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响声就像小雨的声音。(教师边小结边出示铃鼓和碰铃的图谱)

4、引导幼儿看乐器图谱。

5、用乐器完整练习拍节奏一遍(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打乐器)

6、交换乐器,再一次听音乐演奏

师:小朋友能听着音乐将图谱的节奏拍正确,表演的真棒!请你们相互交换乐器再来合奏一遍这首好听的歌曲吧!

教:小朋友和大雨点、小雨点玩节奏游戏真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现在老师把图谱拿掉,看看你能不能听着音乐拍对节奏,小朋友准备好,看老师的指挥,听好前奏。

(四)、活动结束

1、教师小结

教:小朋友这么快学会了拍节奏的游戏,但幼儿园的很多小朋友还不会,我们去找他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2、播放《大雨小雨》音乐,全体师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符合季节特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的亮点是我设计了形象直观的图谱,为幼儿拍准节奏型,表现出节奏强弱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氛围较浓厚,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根据图谱的提示,积极探索拍打图谱中的不同节奏型,在几次尝试学拍节奏后,大部分幼儿已能较好的拍准节奏型,并表现出节奏的强弱。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足点:

1、我在执教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机会太少。

2、用肢体拍节奏的形式且丰富,活动气氛调动切活跃。

3、幼儿在等待与掌控乐器方面的常规还有待于加强。

篇12:小班亲亲妈妈教案

1、学习看图谱记忆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2、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情。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歌曲,根据歌曲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教学准备:

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音乐图谱。

教学重难点:

熟悉歌曲的旋律,愿意跟唱。

学习看图谱记忆歌词内容,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妈妈爱你吗?妈妈是怎么爱你的?小朋友们都知道妈妈很爱你们,那你们爱妈妈吗?那我们爱妈妈可以做些什么呢?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情。

二、欣赏歌曲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爱妈妈的方法,下面,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爱妈妈还可以做些什么?

2、再次欣赏,理解歌曲内容。

(1)出示图谱:嘴巴和手的标志。

师:我们用什么来亲亲妈妈呢?(教师出示嘴巴标志);那用小嘴巴亲亲妈妈的`哪里呢?我们用什么来摸摸妈妈呢?出示手标志,用手摸摸妈妈的哪里?那么,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小嘴巴亲了妈妈的哪里,摸了哪里?

(2)出示图谱:亲的部位和摸的部位。

师:刚才你听到宝宝亲了妈妈的哪里?又摸了妈妈的哪里?

将幼儿说的亲的部位和摸的部位分别呈列在相应正确的位置。通过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三、学唱歌曲

(1)看图谱念歌词

师:那我们一起来亲亲、摸摸妈妈,好吗?

(2)看图谱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唱给妈妈听,好吗?

(3)完整演唱2遍

师:我们很爱自己的妈妈,唱歌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唱给妈妈听,好吗,?还要一起做动作哦。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妈妈听了真高兴。我们再来唱一遍,要用开心、好听的声音来唱哦,把你很爱妈妈的感觉唱出来。站起来唱,加上动作哦。

四、创编歌曲

进行身体部位的创编。还可以亲亲摸摸妈妈的哪里呢?

(1)根据幼儿的回答替换掉两张图片,练习唱歌。

(2)根据幼儿的回答替换掉另外两张图片,练习唱歌。

教学反思:

篇13:亲亲宝贝小班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

2.培养幼儿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的灵敏性。

3.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自制钓鱼杆,与幼儿人数相等。

2.木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桥)体育器材。

3.电话机(玩具)、录音机

4.“保护河水,此处严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题:

1.师问: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小鱼)师:小鱼生长在哪里(水里)

2.出示图片(一副河水清澈有小鱼;一副河水浑浊没小鱼。)

师问:老师带小朋友到高兴河和悲伤河边看到什么(幼儿答:河水清,有小鱼,树木,居民住房,×河边堆放垃圾,河水混浊,没有小鱼……)

3.总结幼儿回答情况,问幼儿,小朋友,悲伤这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 ?谁能替小猫想办法 ?(幼儿讨论: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

(二)进入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高兴河里没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鱼多,我们先帮小猫把家搬到那条河边去住,好让小猫能钓到鱼吃,小朋友扮演小猫,把钓竿子带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条河边的垃圾运走后再搬回来。

2.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玩法:全班分成6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个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手拿钓鱼竿,要翻过小山,走过小桥(注意安全)鱼竿和头饰不准丢,到小猫新家后站好(每队前一个幼儿到“家”后,后一个幼儿才能“搬家”。看哪队幼儿搬得快,先结束的一队是优胜者,选出前三名)

3.老师作示范表演后,幼儿开始游戏,不该“跑”的幼儿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总结发奖,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教者接电话: 内容:小猫原来的家小河的垃圾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表扬小朋友环保意识强)

5.把消息告诉幼儿后,再把“家”用同样方法搬回去(放音乐,增加幼儿高兴的气氛)

篇14:亲亲小兔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白兔的主要外形特征和饮食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让幼儿产生喜欢小白兔、关心小白兔的情感。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白兔两只。

2、胡萝卜、青菜、水果、水各三份。

3、音乐《小白兔》。

4、小白兔耳朵、嘴巴、尾巴、眼睛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谜面:眼睛红,毛衣白,长长的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谜底:小白兔

二、观察兔子,大胆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们喜欢小兔吗?今天,周老师请来了两只可爱的小白兔,请你看一看,摸一摸!”

2、请幼儿看小白兔,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特征。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兔子?”(白的)

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么样?(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体看上去有什么感觉?(毛茸茸的、软软的)

4、提问:“小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小白兔的眼睛其实是透明的,但它的眼睛里有很多红血丝,所以看上去眼睛是红颜色的。)

5、提问:“小白兔的嘴巴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它叫做三瓣嘴”。

三、观察小白兔的饮食习性。

1、提问:“小兔喜欢吃什么?”(胡萝卜、青菜)“今天,周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食物。请你看一看,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东西的?”

2、出示实物:胡萝卜、青菜、香蕉、橘子、水。

3、幼儿观察,讲述小白兔吃了什么?怎么吃的?

4、小结:小兔喜欢吃青菜、喝水。

四、听音乐,结束活动。

“好了,小白兔玩累了,它想回家了,我们和它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进行挖掘,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实物小白兔,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幼儿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通过近距离的实物接触,孩子更能接受和理解小白兔的习性。教师对幼儿看到的知识加以提升、总结,重点介绍小白兔的突出特点,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和观念。

篇15:小班科学活动《亲亲小雨》优秀教案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小乌龟。

2、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油画棒、小乌龟图样、幼儿用书《亲亲小乌龟》

活动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小乌龟。

活动过程:

1、游戏“小乌龟上山坡”。

幼儿听音乐模仿小乌龟爬等动作。

2、讨论:

——“小乌龟们真可爱,还有许多小乌龟也想玩,可它们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怎么办?”

出示小乌龟的图样:

——“我们一起来帮小乌龟穿衣服吧。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它穿衣服呢?”

幼儿泛讲。

3、幼儿操作:

能大胆用不同的图案进行装饰。

4、展示、交流:

上一篇:写给同桌的毕业留言下一篇: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