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

2024-07-16

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共8篇)

篇1: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

三峡大坝建成后, 库区水位长期变动, 三峡库区城镇建设快速扩展, 近百个城镇地质安全备受重视, 开展座落于滑坡体上城镇场址稳定性的科学管理和监测预警显得十分重要。一行人员考察了重庆万州区和巫山县的塘角、民国场、玉皇阁、龚家方、望霞等多个滑坡、崩塌实时监测台站、信息传输系统和防治工程示范点, 听取了科研人员和当地工作人员对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监测仪器研制和应用、数据实时发布、库水波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以及成功预警案例等情况的介绍。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明显缓和了库区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城镇移民安置和用地短缺的矛盾, 确保了新建移民小区的地质环境安全, 创造了库区2008年175m试验性蓄水以来地质灾害“零伤亡”的奇迹。

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是世界难题。多年来,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持续支持下, 国土资源部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滑坡灾害减灾防灾关键支撑技术的系统研究, 围绕滑坡灾害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应急抢险、风险评估等技术, 构建了4个层次的减灾防灾技术支撑体系, 取得了显著技术进展和创新性成果。通过研究, 首次提出基于地质成因机理的早期识别指标体系, 取得高速远程滑坡空气动力学方法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开发了适于复杂山区恶劣地质条件下的滑坡形变失稳低成本自动监测预警技术和系列配套仪器;发明了新型钻具, 解决了大吨位预应力锚索孔施工快速钻进难题, 研制了迅速控制大变形状态下滑坡灾害系列抢险设备;建立了基于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的风险评价方法, 提出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了区域性滑坡灾害预警示范区, 并建成自动监测、远程传输、实时发布的现代化监测网络, 显著提升了我国地质灾害防范能力。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到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重建中, 为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玉树地震地质灾害、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灾害、贵州关岭重大滑坡灾害快速应急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被国际滑坡协会示范推广。

篇2: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

为了落实好辽宁省科协今年年初全委会“倡导与支持省级学会与各市科协合作开展具有特色的学术活动”的指示精神,在去年阜新年会成功承办《信息化服务工业化科技论坛》之后,2011年4月份、6月份、9月份和10月份省通信协会与营口、锦州、铁岭、本溪市科协、市經信委联合举办了《信息化服务工业化科技论坛》。各市三大电信运营企业的领导及各市部分大中型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每次200余人参加论坛会议;各市科协主席和经信委负责人亲自出席,论坛会议由各市科协主管副主席主持,省通信学会负责会议总的协调与组织

工作。

各次论坛以前,省通信学会与各市科协、各市经信委、各市通信学会和论坛赞助商辽宁联通、辽宁移动、辽宁电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市科协与各市经信委经过市场调研,提出了一些需求课题,及时反馈给省通信学会,几位专家结合需求进行认真备课,基本满足了听课者的需要。

在科技论坛会议上,辽宁联通、辽宁移动、辽宁电信三位专家针对信息化如何服务于本溪工业化,结合大量的实例与数据,重点介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成功做法及典型案例,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欢迎。

辽宁移动、辽宁电信、辽宁联通三位专家围绕物联网技术,将各自公司信息化技术和各市信息化应用相结合,介绍了各自信息化服务的技术特点,结合物联网技术论述了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现代化办公的可操作方案,均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专家演讲结束后,进行论坛的问答互动活动是各次论坛活动新亮点。与会者积极发言,提出本企业发展信息化亟需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三位主讲专家解答,几位专家同时坐在讲台上进行耐心的讲解,既专业又通俗,使与会者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

为了给各市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会议实行签到制度,论坛服务台将各市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业务负责人的名片发给与会人员,为各市三大电信运营企业与各市企业的下一步合作创造条件,为进一步实现本溪“两化”融合奠定了基础。(辽宁省通信学会 编辑:扶勇华)

(辽宁省科协)

篇3: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

1. 配合政府部门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针对全省水泥工业实际情况, 开展了水泥企业情况调查, 基本摸清了全省水泥粉磨落后产能情况, 并向省经信委提出了《江苏省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在协会的建议和参与下, 省经信委组织制定了《全省水泥行业“十二五”结构调整方案实施意见》。

2.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认定工作。

先后参与了江苏名牌申报评价指南的修订、名牌评审、水泥粉磨规格与产业关系认定、水泥企业产业政策核准审核、资质综合利用认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审核等工作。

3. 积极筹划建设节能示范生产线。

为配合“十二五”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案的实施, 促进水泥工业节能减排, 协会提出了“建设水泥粉磨节能示范生产线”的建议,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广泛征求企业、大专院校、设计单位的意见, 并组织业内知名专家对示范线生产工艺技术路线进行论证, 提出了示范线建设实施方案并报省经信委。

二、努力为企业服务

1. 开展评选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活动。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关于评选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通知》, 在全省建材行业内开展评选推荐工作。在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信委和建材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产生了初审推荐候选名单, 已上报审批。

2. 评选江苏省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在各单位申报和各市建材协会推荐的基础上, 评审推选出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等112个单位为江苏省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徐贵生等143位同志为江苏省建材行业先进个人, 并在省建材行业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彰。

3. 组织企业参观学习。

为贯彻实施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产业政策, 协会利用办公会议、工作会议等积极宣传江苏建材行业在实施产业政策、节能减排、企业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 扩大其在行业中的影响,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先后组织对双星特钢、科行等企业参观学习。此外, 协会还先后组织60多名企业负责人到日本、美国参观考察。

4.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为了解行业及企业情况, 协会领导先后到30余家企业和市协会调查研究, 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 听取企业对协会工作的意见, 增强了协会与企业、市协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5. 召开企业座谈会。

为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 共商对策, 协会分别召开水泥、玻璃、管桩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 通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引导企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6. 推广优秀企业先进经验。

利用《中国建材报》、《江苏建材》杂志、“中国建材建筑网”宣传平台, 加强对优秀企业的宣传和报道, 扩大企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行业自律

1. 开展水泥市场协调工作。

2012年, 江苏省水泥市场需求和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稳定水泥市场, 协会积极开展和支持市场自律活动, 通过市场调研, 召开协调会议, 促进全省及周边水泥市场的稳定。先后5次组织和参与水泥市场协调会, 为扩大协调范围、提高协调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开展水泥质量自律检查。

受省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管理办公室的委托, 组织对全省230家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监督检查, 对提高全省水泥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认真组织专业培训

1. 为配合化验室合格证监督检查, 协会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质量自律和化验室考核评审员培训, 共培训482人次, 为346人发放了上岗资格证。

2. 为促进江苏建材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协会邀请中国建材联合会乔龙德会长作“江苏建材行业发展与分析”报告, 300多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为企业认清形势把握发展方向产生了积极作用。

3. 为全省桩业企业更好地贯彻执行技术规程和图集, 协会组织预应力混凝土桩规程及图集宣贯会, 并邀请规程及图集主编负责人对规程及图集出台背景和内容进行解读, 产生了良好效果。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1. 加强与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联系。

积极参加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的工作会议以及在各地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活动, 了解行业趋势和信息, 及时将有关产业政策和实施意见传递给相关会员单位。同时, 紧紧依靠各市协会贴近企业、与企业联系方便的优势, 联合各市开展全省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监督检查, 评选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评选江苏省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工作, 取得了良好效果。

2.

坚持办好《江苏建材》杂志和“中国建材建筑网”站, 利用一刊一站为行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宣传江苏优秀企业, 并积极与兄弟省及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交流。

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

组织驻会工作人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参加省经信委组织的有关辅导讲座以及省民政厅组织的有关培训。

2. 完成协会换届工作。

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于2006年上半年。在做好登记、调查研究、召开会议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于4月25日在南京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班子。

3. 成立管桩分会。

在完成登记、协商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11月11日在南京召开了首届会员代表大会, 成立了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管桩分会, 并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篇4: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

在科技创新工程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业绩评价机制。在今年的职称评聘过程中,将开展农技服务绩效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标准中,逐步推进推广型教授、研究员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二是建立良好的校内外联合协作机制。在全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申报过程中,由该校牵头,联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农学部、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中粮集团等大型企业及产粮大县等共计20家单位申报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被评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学校进一步凝练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理清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长白山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六大类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科研优势和科研团队。四是加强了农业科技攻关。五是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工程方面,一是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具有该校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在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新生中,全面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农业大学延边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大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批准的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优博培育工程。该校共有14篇论文喜获2012年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国家“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填补该校博士学位论文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的空白。三是实施人才奠基工程,推进就业创业。首次实现部分专业一本招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两个专业首次升入吉林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实现了学校重点批次成规模招生零的突破,成功迈出学校招生层次提升的重要一步。四是加大倾斜政策力度,培养优秀涉农人才。五是依托国家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等平台,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能力。

在社会服务工程方面,一是以中国农交会、长春农博会等为载体,大力推介学校科研成果。在长春农博会上,学校共组织11个院级单位展示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种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新品种等120余个科研成果。在历时十天的展示中,到该校展位驻足参观的人达20余万人次,索要该校种养殖科普资料3万余份。借助农博会这一平台,连续参加了10届农博会的该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吉林农大品牌效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吉林省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创建“网络支农团校”,设立了专家门诊、短信平台,通过吉农青年人QQ群、手机群、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对农民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学校还根据今年春旱实际,制定了春耕生产指导方案,组建了15支科技小分队深入九台、榆树、松原等地农村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学校团委组建了30支由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的科技兴农服务团队,与榆树、德惠、农安、九台、双阳等地区的三十余个村镇结成共建帮扶对子,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与基地直接进行对接帮扶,赢得了当地政府及企业的高度称赞。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基地检查指导工作时对该校校地对接科技兴农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三是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农技服务活动、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决策咨询服务等手段,逐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篇5: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

截至目前,南京市共有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7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70个,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个,平台的公共服务作用较好地为南京的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提供了基础条件支撑。2009年,全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共投入技术研发经费2.2亿元,承担国家和省级各类研究项目244项,开展各类研发服务1100多项、研发服务收入5400多万元,进行各项成果转化服务1136项、成果转化服务收入6600多万元,全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8314人次,全年共服务单位4053个次、服务人员近110万人次,较好服务了区域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聚集了优秀科技研发人才,助推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2009年,全市各级平台共有从业人员1679人,其中研发人员1247人,其中院士3名、研究生470人,海归人员83名。南京科技创业中心建立的“江苏省南京新药创业服务平台”对吸引海归人才来宁创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人才到高新区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目前南京科技创业中心中有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吸引了一批生物医药方面的创业人才来宁创业,通过平台形成了较好的人才聚集。

篇6:“接地气”创新成果显著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李毅,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刘家强,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等多位行业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杨世滨简要介绍了针织行业的发展现状并表示,针织行业的未来发展,还会持续对设备的稳定性、智能化以及性价比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李毅表示,此次五洋纺机鉴定的产品,既有“高大上”的自主创新技术,又很“接地气”,使设备在加工速度和适用范围上得到了兼顾,符合市场需求。刘家强则表示,五洋纺机此次鉴定产品对于毛纺行业企业而言是非常好的产品,希望五洋纺机能够“跳出纺机看纺机”,把产品、技术做得更好。

“五洋纺机的创新并非一味地高端化,而是很好地反映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价值。就此次鉴定的GE2885数控绒类双针床经编机来说,江苏常熟地区此类绒毯企业集聚,设备的应用将能帮助这些企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该机更广泛的适用范围也会提高用户自身的接单能力,客户必然乐见这样的产品。”作为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在出席活动时感触颇多。五洋纺机董事长王敏其也表示,目前,五洋纺机在该地区的绒毯类织机产品已达该市场份额的90%,是地区企业十分信赖和喜欢的品牌,此次鉴定的产品已经在一些用户中得到应用,客户评价很高。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五洋纺机多年来一直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每年都会有多个新产品、新技术推出。此次鉴定的产品,从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应用表现来看,十分契合当下行业大力倡导的“两化融合”及“互联网+”发展思维。两款经编设备均借助经编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了设备的远程操控、维护、设备状态显示、GPRS实时监测、条码管理等功能。

据悉,在2015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五洋纺机还会有8款新产品同期推出。王敏其表示,做百年企业,必然要稳步推进产品技术,五洋纺机通过智能化工厂的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产品的综合性能和竞争力,也必将更好地服务用户。

(袁春妹)

篇7:彬县农业科技服务成果显著

自实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 康乐县立足实际, 依托主导产业建设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监管、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 不断创新新型服务体系、四级服务网络、绩效考评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在全县建成50个村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为全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在技术指导方面基本形成了“首席专家+县级科技特派员+乡镇技术指导员+社会化服务体系村级技术员”的服务网络, 在鸣鹿德系西门塔尔牛集约化养殖繁育园区新建标准化养殖场4个;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 建成百头以上肉牛规模育肥示范场31个, 发展3头以上母牛繁育示范户363户, 5头以上肉牛育肥示范户626户。向全县15个乡 (镇) 28个规模养殖场户引进投放纯种种羊28只。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管理模式逐渐理顺,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服务手段进一步改善, 技术推广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养殖户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篇8:打造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旗舰

2002年,芮国忠出任中國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并兼任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始致力于打造我国医药行业技术中介机构的龙头。在进行医药技术中介服务的同时,转化中心几年间精心构筑了高度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公共平台,包括中国医药技术联盟、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

在搭建平台的同时,该中心还通过组织策划品牌活动,不断发展和扩大业务渠道。从1998年开始连续举办了9届的中国医药高新技术交易会,成为我国医药技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展示交易盛会;邀请中外著名机构专家举办中国医药科技经济合作与发展分析报告会;此外还连续举办 “全国医药技术管理高级培训班”、中国国际制药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论坛等。

为满足市场多样性的实际需要,转化中心还在运作管理上不断创新,按照功能整体化、全程式或模块化服务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和打造。譬如在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运用委托合同定制、整合联营、居间服务等模式,同时接受中外医药企业委托,帮助他们进行临床研究和注册报批,进行新药技术(项目)水平评估和项目融资咨询、知识产权咨询等。

仅以去年为例。2007年8月,转化中心了解到美国百博(BioPro)医药有限公司欲在中国投资购买治疗脑胶质瘤新药的技术需求后,便迅速在几十家研发同种新药的国内研发机构中,进行机构甄别和项目遴选。3个月内就高效率促成了美国百博(BioPro)医药有限公司与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替莫唑胺原料和胶囊”新药技术转让合作,达成的技术交易额为420万人民币。当年10月,经过前期近5个月的市场调研、项目评估和商务谈判, 转化中心与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签署了“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及所属公司整体产权的转让”全权委托代理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在新药技术项目评估和技术转让方面的专业、权威优势,同时联合北京产权交易所在产权交易上的优势,积极推动该项目技术产权交易成功,目前该项目已经有10多家国内外制药企业和投资机构正在商洽中,技术产权交易额约5000万人民币。

几年来,作为我国医药行业中的一支中坚科技中介力量,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凭借精心构筑的新医药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集政府资源、技术资源、项目资源、专家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等于一体,根据新医药技术转移的特点来设计和打造其业务流程,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芮国忠说,目前转化中心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计划在2010年前逐步成立8~10个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专业性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技咨询企业,同时在上海、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并在美国、日本、欧洲等设立海外机构,力争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最具规模和影响的专业性科技咨询和科技创新服务集团公司。

上一篇:格列佛游记和骆驼祥子读后感1000字下一篇:考研数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