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07-26

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5篇)

篇1: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总体目标和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区委九届十一次会议的工作部署,坚持“规划立区、环境兴区、服务强区”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际商务城区、多元文化城区、生态宜居城区”的奋斗目标,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全面增强河西综合实力,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属口径生产总值增长17%,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9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80亿元;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增长16%;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增长10%;吸引外资实际利用额2亿美元;新增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级下达的考核指标。

一、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依据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中共河西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小白楼、文化中心城市主中心和柳林地区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为重点,对我区八大功能区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小白楼商务中心区各大载体的联动开发,提升载体品质和效益。实施解放南路沿线商务商业要素整合,发展主题鲜明、兼备综合的商务商贸聚集带。加快市文化中心周边地区提升改造,筹建高端商业服务和楼宇经济聚集区。优化友谊路金融服务带现有服务功能,巩固商务办公和品牌消费高端地位。推进陈塘科技商务区建设,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高地。打造人民公园周边特色街区,融合商旅文资源。加快海河沿岸地区综合开发,以展示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服务集聚、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五大风貌为主题,构建特色文化旅游带。加快梅江、梅江东国际社区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人居、文化、商业复合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整合楼宇经济资源,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提升商务楼宇品质,打造更多的亿元楼。整合文化资源,联合市报业、广电、出版等产业巨头,引导扶持演艺、设计、策划、传媒、影视、广告等产业落户我区,探索在河西区打造创意产业基地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餐饮、休闲、房地产、社区、家庭服务档次,积极发展酒吧、咖啡厅、会所等文化娱乐业,建设天津湾美食街,开发德式风情区、桂发祥、海河沿线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金融保险、航运物流、商务服务、中介服务,培育咨询、鉴证、代理、评估等优势行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绿色住宅、出国留学人员和高校师生创业基地建设,加快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5个专业孵化器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做好招商促商工作 强化驻外招商局和六个产业化办公室的功能,密切与驻津商会、市驻外机构和优秀中介单位的联系,加大委托代理招商力度,进一步拓展宽领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格局。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提升招商引资信息化程度,办好河西商务商贸节。注重招商引资效益,瞄准国内外500强,引进10家左右重点企业。及时做好项目对接,做好育佳大厦、富裕广场三期、天津湾三期等楼宇项目招商。为联合广场、富润中心、国贸广场、天津国贸中心、文博商城、尚8科技孵化器等工程开工建设搞好服务。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落实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拓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实施全民创业、企业培育、载体建设、技术改造四项工程。加强中小企业培训,为中小企业和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搭建信息化服务、法律维权服务、金融创新服务和市场拓展服务平台。发展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中小企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建立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助发展科技型企业责任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小巨人企业达15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结合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对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强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向科技型转化、传统企业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河西区全面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河西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经济运行分析平台”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实行动态监管。整合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充分发挥国投公司职能,搞好资产运营,提高运营效益。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完善国有资产运作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 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搞好收入进度分析。加大稽查、清理欠税和异地经营企业转入工作力度,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和综合预算编制,加强项目支出评审论证,提高预算编制、项目支出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坚持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财政监督和依法审计,建立覆盖全部财政资金及政府负债的审计工作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政策性刚性支出,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民计民生等公共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努力保障改善民计民生 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1-2所公办幼儿园,新建1所民办幼儿园,建立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站,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强化小学学区中心校引领与辐射作用,搭建教师一对一校际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作,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率100%。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发挥优质高中引领作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中学一对一互助机制,举办中学第八届教学节。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设立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整合优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好全国第三届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参赛工作,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举办民办学校校长培训,提升民办教育水平。拓展“512”市民教育网络,推进城区终身教育发展。加快教育基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42中三期工程竣工,启动海河中学建设工程。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着眼多元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西岸品牌,继续办好西岸艺术馆、西岸金逸国际影城、上海三联书店天津西岸书屋,投资开办北京三联书店天津西岸书屋。成立天津市西岸剧场有限公司,筹办西岸相声茶楼,开办西岸书画院。继续与《天津日报》集团、天津新闻出版传媒集团、驻区文化团体等单位合作,举办西岸艺术节、天津图书节、文化产业论坛等大型文化活动。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河西区文化中心载体功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办好河西区第六届社区文化擂台赛、三北地区书画作品联展等活动。严格文化行政执法,创造公正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继续抓好竞技体育,争创新的佳绩。

做好医疗卫生工作 全区将进一步规划卫生资源布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改造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筹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妇幼保健中心。继续保持万人口30万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全面落实2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实行社区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政策,确保药品网上统一采购和统一结算。均衡发展“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社区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依托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联合体,完善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调配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推进卫生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探索开展远距离社区医疗。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居民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河西区将把经济增长点作为增加就业的着力点,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十类”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就业人员技能培训。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把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扩面重点,建立参保与就业联动机制,将新增就业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网络体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努力解决困难群众诉求。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站)设施和服务,再建4个中心5个站,筹建1个国办养老机构。扎实有效开展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争创全国残疾人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区。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 全区推进社区服务载体建设,合理布局,再建一批功能齐全、服务完善、满足居民群众活动需求的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坚持居民代表评议居委会和居委会评议街道办事处等制度,建立社区居委会主任奖励表彰机制。继续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着力搞好便民生活服务,提升5—10家示范菜市场,促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加强统计分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继续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工作,保持团结稳定良好局面。进一步做好计生、物价、人防、对台、保密、档案、红十字、地方志等工作。

三、努力提升城市建管水平促进城区环境持续改善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配合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工作。优化道路交通、区域路网布局,完善城市载体功能。计划房地产开工面积320万平方米,竣工75万平方米。配合地铁5、6号线等重点工程做好拆迁工作。计划完成拆迁项目9个,拆迁量34.9万平方米,拆迁户数6722户。做好龙顺园小二楼还迁进驻工作。天嘉湖三期,和静家园1号、2号楼项目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搞好德式风情区建设,完成创智天地项目建设。启动徽州道改造项目,完成陈塘科技商务区东江道、怒江道等道路改造。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河西区以国家卫生区复验为契机,贯彻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以管理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城区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完善监督考评体系。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运用“城管通”、“园林通”等技术手段,对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情况实现动态监管。促进建管养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养护作业市场化。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河西区将积极开展生态城区创建工作,落实生态城区建设指标,确保生态城区建设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境质量。加强六条景观河道和四个湖面巡查,确保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推进国家园林城区创建工作,实施增绿工程,打造精品绿化景观,新建绿地8万平方米,改造绿地32万平方米,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

深化市容环境整治 全区继续开展新一轮大干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道路整治、楼体立面整修、社区改造、广告牌匾规范等工作。改造道路20条26万平方米,整修公园1座、社区15个。提升环卫长效管理水平,提高垃圾清运服务质量,创新清扫管理模式,促进环卫工作再上新水平。加大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力度,提高综合完好率。实施新城小区、美好里等20个小区25.6万平方米道路养护维修。完成管道疏通990公里,掏挖各型井30万座,维修检雨井1800座,排水养护质量合格率100%。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区创建成果,确保国家卫生区复验工作顺利通过。

四、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确保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政府与人大、政协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并征求意见。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进一步提高解决率和满意率。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重大决策调研论证、专家咨询和公示听证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巩固“五五”普法成果,科学制定“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依法开展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全区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社区安全防范工程,整合行政、民力和社会资源,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治安重点地区治理力度,建设市行政中心治安派出所。强化动态信息预警机制,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不断提高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攻坚破案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全面提高政府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联动作用,形成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大调解格局。完善诉前联合调解中心的运行机制,扩大案件诉前调解工作受理范围,成立劳动纠纷、商品房买卖、个人贷款、交通事故等调解工作室。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坚持领导干部集中接访下访和包片包案制度,坚持领导、部门每周维稳工作例会制度。坚持为民服务网络专线电话、区长信箱、民生信箱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坚持信访首问负责制、“政民零距离”办理,巩固上下、横向、内外联动工作机制,切实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强化安全监管职能 全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大力推动社区安全文化和安全培训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加强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高层建筑、公众聚集场所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严格治理车辆违法超限超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探索利用智能化手段治理交通秩序的新途径。建立“多警联勤”消防执法制度,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安全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全区安全稳定发展态势。

五、努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效能

完善政府服务体系 河西区将努力营造具有一定吸引力、影响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站式服务、窗口式服务和网上服务的审批办事平台,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数字河西”工程,加强大网络、大平台、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区各职能部门统一互联网出口,在云计算平台建设基础上,推进政务一体化平台和物联网在数字城管、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整合应急指挥视频监控资源,推动数字城管、政府热线综合服务系统的应用。通过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开通“重点企业服务直通车”,营造亲商、重商、富商、安商的服务氛围。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则,河西区将依法管理区域经济、民计民生、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安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完善政府部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政府执行力建设,确保政令畅通,严抓工作落实。切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健全政府效能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格限时办结和服务承诺制,督促广大公务员依法、廉洁行政。健全规范行政执法投诉制度,拓宽监督渠道,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政府队伍建设 坚持“四个所有”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严格执行招考程序。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竞争性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确保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职位职数管理,建立健全公务员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公务员考核力度,创新考核方式,改进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措施。落实人才强区战略,培养和引进优秀专业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培养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篇2: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9年,是河西区发展进程中非同寻常的一年,是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商务河西”新定位,大力推进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圆满完成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荣获了150项国家级、市级荣誉,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区进程中迈出了新步伐。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区域经济实现新发展

面对异常复杂和极其困难的发展环境,河西区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紧紧抓住大项目好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服务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区域经济实现新发展。预计完成区域口径生产总值450亿元,增长13.5%,区属口径生产总值133.3亿元,增长17.8%,三级财政收入52.7亿元,增长1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5.7亿元,增长12%,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继续位居市内六区前列。

服务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区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预计达到7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立金融、中介及相关服务业等6个产业推进办公室,制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河北银行、金盛保险等21家金融、新金融机构落户我区,金融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天津湾嘉茂文化休闲酒吧广场建成,被列入全市25个商贸旅游精品项目,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发挥楼宇的载体作用,全区75座商务楼宇实现税收13.3亿元,环渤海发展中心等6座楼宇实现年纳税超亿元,全年新入驻企业390家。传统服务业增势明显,结合人民公园城市会客厅建设,打造大沽南路、琼州道、广东路组成的H型商业街区。环渤海建材采购中心等一批升级改造项目建成开业。

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77.7亿元,增长25.3%,吸引外资实际利用额3.52亿美元,增长348.48%。成功举办2009商务商贸节。成立驻北京、上海招商局,引进5家国内500强企业,专业化、产业化招商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大厦、世贸大厦等19个重点项目竣工开业或开工建设。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注册民营企业1345家,个体工商户2584户。实施“万千百十”工程,成立天津嘉和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由政府牵线13家银行为近500家融资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商户)贷款约2.2亿元。做好陈塘科技商务区融资贷款、土地收购整理、挂牌出让、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招商等工作,已收购土地966.11亩,出让土地30亩,建成服务中心、创业基地。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世纪天感公司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成立影像材料联合实验室,在影像材料行业的地位得到提升,河西区通过了国家级科技进步考核。

经济运行监控效能显著提升。制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意见和暂行办法,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桂发祥麻花集团等10家企业纳入区国资委直接监管。完成制冷器厂等5家企业退市、销户,纸箱二厂退市工作也在履行相关程序,妥善安置退市企业职工4157人,全市部署的困难企业退市工作在我区基本完成。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益。做好街域经济统计,分析预测能力明显提高,圆满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正式登记,河西区被评为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不断提升建管水平,城市环境呈现新面貌

强化抓城市建设管理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河西区通过两个“大干150天”,搞规划、攻难点、抓亮点、出精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环境面貌持续改观。

城区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围绕市政府对河西区的功能定位,聘请专家组成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奋战150天,完成了河西区总体城市设计,规划了“四区四带”八大功能区的整体发展框架,编制了小白楼商务中心区等10多个专项规划,在城市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形象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规划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推进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泗水道国际学校等项目竣工。高标准做好地铁3号线、国泰桥建设、彩印道改造等工程的前期基础工作,全年累计拆除各类房屋7.9万平方米。维修改造了利民道、爱国北里等59条支线及里巷道路。疏通清挖了珠江里、光华里等200多个小区排水设施。完成了15片小区路灯补建。新增道路机扫水洗作业车辆20台,改造垃圾转运站6座,新建垃圾压缩站1座、公厕4座。

城区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大干150天,高质量完成人民公园、天塔湖两个重点地区,广东路、绍兴道等29条道路,600多栋楼宇、102栋楼房平改坡、5片旧楼区、6个城乡结合部脏乱点位的治理,形成了整洁优美、色调和谐、特色鲜明的街景组团,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通畅美观的道路网络,花草结合、公园绿地相间的绿化景观,居民生活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和谐宜居。

城区精细化管理成效明显。巩固创卫成果,建立监督考评体系,量化深化考核内容,增强了考评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集中治理城区管理难点问题,一些城区管理顽疾基本消除,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率先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在全市城管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生态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实施生态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在市热电企业供热干管铺设到位的前提下,实现了35台、供热面积102万平方米的燃煤小锅炉并网。完成22台10吨/时以上燃煤锅炉的高效脱硫改造。新建改造绿地55.1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以上良好天数达标率达80.5%。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减排任务和节能目标。

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去年,河西区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集中力量实施以教育、卫生、就业、救助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加强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险”参保范围广、受益人群多。推进就业和再就业,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加大劳动维权力度,为1227名劳动者追讨欠薪274万元。坚持节日慰问与日常救助相结合,困难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募集善款1000万元,开展助困、助孤等“六助”活动,受助家庭4万多户。社会救助中心荣获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称号。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区内品牌学校资源,探索“名校带新校”的办学模式,新建师大二附小渌水道分校,首批21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通过市评估验收,妥善安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我区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新建4所幼儿园分园。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教学节、学子节等主题活动特色鲜明,区青少年宫建成投入使用,河西区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称号。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巩固“512”市民教育工程成果,首批建成15个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市民多层次教育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新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方便了群众就医。率先建立社区基本用药制度,实行网上采购、零差率销售,直接让利于民6000余万元,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科学整合资源,成立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联合体,形成了市、区、社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基本医疗首诊在社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美中互利集团签订成立天津和睦家(国际)医院意向书,实现医疗卫生发展多元化。公共卫生均衡发展,疫情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保持低生育水平,河西区连续三个周期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区”。

文化大区建设全力推进。依托区内文化资源优势,策划组织了“今晚听听室内乐”、“天津之春”、“相约环渤海”等高品位艺术演出。开工建设西岸金逸国际影城,推出高端VIp观影厅和电影艺术沙龙。坐落在人民公园内的中华花戏楼、上海三联书店天津西岸书屋开业,西岸艺术品牌基本形成。成功举办文化旅游博览节、社区文化擂台赛。“打开音乐之门”暑期系列演出、银河书市以及邻居节、居民节、安居节等办出了新特色、新水平。

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设立大学生社区公益岗,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增加居委会办公经费,提升改造居委会办公条件,改扩建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15处、5511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居委会达74%。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志愿服务,社会参与度逐步提高。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新建15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2个养老院,2个老年配餐服务中心。建成小围堤道等4个菜市场,13个早点加工配送中心,服务网点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群众生活更加方便。我区一次性拆迁面积最大、受益居民最多的民心工程——小海地小二楼拆迁工程全面启动,已动迁居民6115户,完成拆迁任务总量的70.25%。实现4片2.5万平方米老住宅供热补建,新增供热面积86.29万平方米,热化覆盖率达99.12%。河西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平安创建开创新局面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开创了基层基础巩固、维稳体系完善、应急保障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的崭新局面。

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联系等工作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加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力度,受理办复代表建议84件、政协提案117件,解决率分别达88.1%和87.18%,解决率进一步提高。严格依法行政,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拓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民族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河西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区军休所被评为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

平安河西建设扎实推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大巡控”机制,开展打击“两抢两盗”、盗窃非机动车等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非机动车盗窃案件的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狠抓交通安全工作,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对学校、医院、高层建筑等公共场所电梯运行安全、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全区事故总量呈递减趋势,完成市下达考核指标。

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深化效能建设,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对陈塘科技商务区建设等10项重点工作进行效能监察,政风行风明显改善。加强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为窗口的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推行“一审一核,现场审批”,审批时限缩短至3天以内。在区县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综合考评中,河西区总分排名位居市内六区前列。在市区县投资环境评价调查中,河西区综合指标得分位居全市18个区县之首。

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加快推进数字河西工程,建设应急联动指挥、数字城管、政府服务热线、智能交通、政务一体化等系统。开通商务河西天津CBD网站。完成全区90%路面影像数据的采集和真图影像系统平台的搭建,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视频监控系统、GpS车辆定位、城管通投入使用。

引才成效更加突出。制定并落实引才政策,引进清华大学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主动为大项目好项目搞好人才服务,全年引进各类人才4225名。

2010年主要工作任务

新的一年,全区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九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规划立区、环境兴区、服务强区”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生态宜居城区”为奋斗目标,围绕“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属口径生产总值增长19%,商贸旅游业营业收入增长1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吸引外资实际利用额1.386亿美元,新增就业3.95万人。

迎难而上,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围绕天津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空间发展战略,加速小白楼地区开发建设,聚集更多的商务办公楼宇和中高端商业载体,使之成为城市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规划功能为依托,实施柳林——陈塘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陈塘科技商务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高地。依据市委市政府赋予河西区“市级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创意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区”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四区四带”八大功能区规划建设,引导企业向楼宇集中,产业向功能区聚集。高水平编制好河西区“十二五”规划。

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都市产业。做大做强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商务会展、中介咨询服务等优势行业;积极培育文艺展演、文化娱乐、文化创意、社区服务、培训服务等潜力行业;大力开发科技信息、研发设计、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高端行业。全面提升商贸旅游业,加快海河旅游景观带项目建设,开发桂发祥、世纪天感工业旅游项目;打造天塔湖、莱茵小城、天津湾、挂甲寺等休闲旅游板块,建设人民公园周边H型特色商业街区、梅江新海湾商业中心;以友谊路的开发建设带动佟楼商圈的繁荣发展;开发夜市经济潜力,从时间上要空间、要效益;认真筹办“绿色食品推介会”,放大河西商业品牌效应。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驻区科研单位行业技术优势和各类科技服务实体的孵化功能。

推动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坚持项目建设与区域优势、产业类型和功能定位相结合,着眼于未来发展,加速陈塘科技商务区开发建设,按照园区整体发展规划,加快土地收购整理和上市出让进度,高标准实施园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行政和商业服务。推动总投资228亿元的天津国际贸易中心、珠江友谊家园、天津湾二期、昆仑中心、富润中心、阳光家世界等大型综合性商务商贸载体的开工建设,提升高端商务载体功能。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创新思路,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局和六个产业化办公室的作用,以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为重点,引进符合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优势企业。密切与各地驻津商会、市政府驻外机构和优秀中介单位的联系,形成宽领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格局。做好招商项目的整理包装和前期组织工作,对区内资源实施战略整合。引进金融与新金融机构、知名餐饮品牌和高端文化娱乐旅游企业。高水平办好商务商贸节。加大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扩大直接监管,强化委托监管。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重点推进有条件的企业改制上市。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全覆盖、动态化的资产监管系统,强化存量国有资产的监管,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施国有资产优化整合,提升融资平台功能。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成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促进局,完善融资机制,着力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进“万千百十”工程,为万家企业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流的平台,帮助千家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难题,培育百家标兵企业和5至10个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的骨干民营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继续加大财税征收力度,科学合理安排财政预算。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增强全民依法纳税意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好协税护税。搞好各种税收征稽管理,挖掘税源潜力,堵塞跑冒滴漏,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做到应收尽收。成立预算编审和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合理调度资金,努力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巩固和扩大工程项目公开招标范围,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运行。

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加速城市建设改造步伐。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拆迁项目17个,拆迁面积43.3万平方米,拆迁户数9158户。根据市里统一部署,高水平搞好市行政文化艺术中心周边地区统筹规划建设工作,完成小海地小二楼拆迁,启动造纸厂剩余房屋和地铁5、6号线相关拆迁项目。积极推进商务、住宅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360万平方米,竣工90万平方米。加快还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完成大寺龙顺园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工程,确保年底入住。推进陈塘科技商务区土地开发整理,实施陈塘地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洪泽路等4条道路的改造设计。

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干300天,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角落。重点实施道路硬化、管线入地、环境绿化、立面美化、设施完善5个方面综合整治。发挥城市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完善数字化、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考核机制,落实“门前三包”、属地管理责任制,逐步实现政事企分开、干养管分离、责权利一致,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继续实施旧楼区综合整修、高层二次供水改造和楼房“平改坡”工程,完成32万平方米直管公产房修缮。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城区整体环境质量。

加快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大力实施《河西区生态城区建设行动计划》,推动生态城区建设重点项目的落实,确保实现阶段性目标。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环保工程,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加大减排项目监管力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跟随市热电企业供热干管延伸工程,对10吨/时以下21台燃煤小锅炉实施并网,所有新、改、扩燃烧设备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广、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全面提升城区绿化养管水平,发展壮大园林经济,积极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新建绿地60万平方米,筹备创建国家园林城区申报工作。

以人为本,进一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以“服务居民、和谐稳定”为主题,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载体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拥有100平米以上综合性服务设施的居委会达到80%。办好市民学校,建成社区学院和20个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面向社会招聘百名居委会专职干部,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训、交流和表彰机制。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继续推进便民早点工程,新建和改造3至5家标准化菜市场,创建5至8家示范菜市场,全面提升菜市场建设管理水平,形成河西品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用好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和社区便民服务等灵活就业岗位,重点解决“4050”、高校毕业生等人员的就业安置。完成失业和在职各4000人的技能培训。落实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健全低保审批受理工作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继续做好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落实残疾人保障制度,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争创全国教育先进区。落实“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推广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度。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提升内在品质。适应社会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继续进行国防教育。启动海河中学示范高中建设工程。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争创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全区居民健康水平。组织参加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争取最佳成绩。

提升医疗卫生质量。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提升改造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社区医务队伍的医疗服务水平。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给保障机制。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模式,健全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推进中医服务进社区,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建成和睦家国际医院。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成立河西区妇女儿童健保中心。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搞好食品安全监督,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争创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整合区属文化资源,提升图书馆大楼载体功能,组建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文化馆、文联多功能为一体的河西区文化中心。筹建法鼓老会、书画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壮大文联组织,筹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社团组织,举办第七届文化旅游博览节、第五届社区文化擂台赛以及第三届家庭DV大赛,开展十佳群众文化之星、十佳群众文化社团等评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扶植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西岸艺术系列品牌,创办西岸艺术基金会,促进西岸金逸国际影城等文化企业的发展。举办“打开音乐之门”等高雅文艺演出和首届室内大型书展,开办高品位书吧。搞好文化市场管理和服务。

维护稳定,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政府与人大、政协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政府工作。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并征求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进一步提高解决率和满意率。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实行重大决策调研论证、专家咨询和公示听证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与正义。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指挥调度预警研判机制和社会面监控机制,强化严打整治斗争,开展社会长效治理会战,抓好大要案侦破,力争破案率达90%以上。建立治安监测评估体系,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消除违法犯罪活动等治安问题赖以生存的土壤。继续推进警务进社区工作,做到更加贴近民众、贴近民意、贴近实际。加强对重点单位、要害部门的安全监控、专项治理、综合防范,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司法公正。狠抓“五五”普法规划的落实,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开展法律援助,努力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拓展法律服务范围。搞好法律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节、司法调节的衔接配合以及信访工作,维护信访秩序。坚持为民服务网络专线、区领导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天津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强化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动街道社区安全文化和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搞好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规范化、长效化治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认真整改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维护全区安全生产良好态势。

开拓进取,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服务职能

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认真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互相制约、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强化事业单位公益特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

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便捷高效原则,以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充分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作用,构建大服务平台,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数字河西建设,启动光纤城区、集群通信和物联网项目工程,推广数字城管、应急联动、政府门户网站等重点系统的应用,完善服务载体功能。健全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部门间工作高效衔接。搞好服务月活动,做好“政民零距离”工作。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完善评估体系,开展“政府效能建设年”活动,深化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促进政府服务进一步提质、提速、提效。

篇3: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人口及出生数据由天津市河西区公安分局户籍中心提供, 死亡资料来源于天津市河西区死因监测系统,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由医院负责进行网络直报, 在家死亡由所在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死因调查后做网络直报, 天津市河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职人员对全区网络直报的数据进行审核统计。

1.2 统计学方法

死因分类采用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应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10、SPSS18.0、Excel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人口学特征的部分指标对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采用粗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死因构成等指标对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居民人口学特征

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人口数为785 119人, 其中男性387 137人, 女性397 982人, 老年系数为15.28%, 少儿系数为7.73%, 总负担系数为29.88%, 少儿负担系数10.04%, 老年负担系数19.84%, 老少比197.66%。人群的男女性别比为97.28%, 各年龄组男女人数基本相等, 随着年龄增加男女性别比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1~岁组男女性别比最高为107.14%, 70~岁组男女性别比最低为83.19%。见图1。

2.2 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居民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

2.2.1 总死亡率

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共死亡6 309人, 居民总死亡率为8.04‰, 婴儿死亡率为6.47‰,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39‰。以总人口年龄结构为标准, 男性的标准化死亡率为9.43‰, 女性为6.72‰, 男性高于女性。

2.2.2 各年龄组死亡水平

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居民1~39岁组居民死亡率低于1‰;从20~岁组起居民死亡率缓慢升高;自65~岁开始, 死亡率迅速升高;85~岁组居民死亡率高达101.61‰。见图2。45~84岁之间各个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P<0.01) 。见表1。

2.2.3 主要死亡原因和死因顺位

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 占全部死亡的89.78%。男性和女性相比较, 前10位死因排序不同, 女性的脑血管疾病排位靠后。男性的总的标准化死因死亡率是387.90/10万, 女性总的标准化死因死亡率是301.77/10万, 男性高于女性。见表2。

2.2.4 恶性肿瘤死因

2010年总人群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98.06/10万, 男性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为110.11/10万, 女性为84.49/10万, 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白血病。男女人群的死因顺位一致。见表3。

2.3 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居民期望寿命居民的期望寿命是81岁。见图3。

3 讨论

2010年河西区居民的老年系数为15.28%, 少儿系数为7.73%, 总负担系数为29.88%, 老少比197.66%。0~14岁与65岁及以上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为29.88%, 略低于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 (37.4%) [1], 由此可见, 河西区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较适宜。河西区居民的男女性别比为97.28%, 以0~岁组与10~岁组为男性人口多, 其他组性别比均低于100%, 且有一定的波动, 最低点位于70~岁组, 可能与男性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一般也高于女性有关 (天津市河西区2010年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1.50倍) 。死亡率的高低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卫生状况、居民营养水平、健康水平、医疗水平和主要疾病危害及程度的重要指标。2010年河西区居民总死亡率为8.04‰, 婴儿死亡率为6.47‰,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39‰。以总人口年龄结构为标准, 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较多, 且受工作环境影响, 承受的社会压力相对较大有关。1~39岁组居民死亡率低于1‰;从20~岁组起居民死亡率缓慢升高;自65~岁开始, 死亡率迅速升高;85~岁组居民死亡率高达101.61‰, 这可能与老年人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有关, 且与河西区逐渐进入老年型社会相吻合。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 因这5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9.78%, 男、女略有不同, 男性与总顺位相同, 而女性顺位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总人群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98.06/10万, 男性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是110.11/10万, 女性是84.49/10万, 男性高于女性, 主要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白血病, 男女顺位略有不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医疗条件的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初慧中等[2]曾分析过青岛市17年的疾病谱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在前3位死因之内。河西区2010年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所致的死因占所有死因构成的74.17%, 仍是目前威胁居民生命的最主要死亡原因, 尤其对男性居民危害更大。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肥胖等。因此, 《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居民的保健意识, 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 加强疾病监测, 对患者采取干预措施, 降低致残率, 减少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 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在全死因顺位中排在第6位 (接近全球死因排序[3]) , 成为威胁河西区劳动力人口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死因。因此, 从保护劳动力角度来看, 损伤和中毒亦应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重点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老年人意外跌落、跌倒的预防。同时加强心理教育,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以减少自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359.

[2]初慧中, 邬贻萍, 张进.青岛市17年疾病谱变化聚类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06, 13 (4) :317-319.

篇4: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5日在天津市津南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津南区区长 李广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综合经济实力、区域发展环境、群众幸福程度显著提升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五个要做好,一个走在全市前列”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三五”工程,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同比增长21%。财政收入91.2亿元,增长38.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2.2亿元,增长4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亿元,增长3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亿元,增长21%。外贸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长16%。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6%。

201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按照“精一强二兴三”的发展思路,以抓项目、调结构、上水平为手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为1.5:59.4:39.1。

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实现工业总产值710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50家,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92%。现代冶金、电子信息、石油钻采装备制造等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实施了企业增效工程,嫁、改、调、收低效企业115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9项,申请专利1000项,完成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40项,组建产学研联合体45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增天津市名牌产品4个、著名商标6个。立林集团的“LiLin”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建筑企业发展到133家,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84家。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1项,竣工10项。商饮业向规模化、高档化发展。天邦购物乐园、耀华新天地一期、天滨利园酒店相继开业,新建商业街6条、社区商业中心2个、标准化菜市场3个,碧桂园、京基等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文化旅游业发展提速。泉圣阁文化公司落户小站练兵园,星耀五洲、天山米立方加快建设。商品房销售面积、成交金额分别增长17.3%和33.1%。新增运输企业64家,运力总量增长51%。现代物流、中介服务、创意经济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教育经济、体育产业初见端倪。

设施农业呈现新亮点。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华天湖休闲渔业度假区等6个设施农业项目形成规模。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完善。顺利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任务。

二、认真抓好载体建设,项目引进和建设取得新进展

经济园区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按照“大五一”、“小五一”的要求,加快4个示范工业区建设,园区扩域、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效果、项目引进、老园区提升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市考核验收中全部达到优良水平。抓好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的招商工作,滨海国际汽车园、低碳总部园、商贸物流园等项目签约开工。理顺了微电子工业区的管理体制。津南经济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态势。

楼宇经济健康发展。兴业、广聚源、九州方圆等7个经济楼宇加紧建设。12个经济楼宇注册企业3000余家,实现税收5.8亿元。双港总部经济产业园和滨海创意中心成为“亿元楼”。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外资企业30家,20家外资企业增资,实际利用外资3.2亿美元,增长20%;引进内资项目158项,内资到位239.5亿元,增长53%。成功引进了联东集团、恒生集团、创新科存储技术公司、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海尔市场创新产业园、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中能智能电网等一批大集团、好项目。

继续推进天津市重大工业项目、区县重大项目、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开工率达到96%,思为机械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认真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城镇面貌明显改善

精心谋划长远发展,编制了《十二五规划》,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提升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任务,建设项目规划、策划水平不断提升。依法征转农用地8700亩,公开出让建设用地6300亩,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示范镇和中心镇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启动了56个村的整合拆迁工作,全年开工建设还迁楼463万平方米,竣工105万平方米,还迁农村居民 1.34万户。重点区域开发进展良好。海河教育园区7所院校具备开学条件,二期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建设按计划推进,津南新城起步区、北方石林园建设顺利启动,海河中游综合开发的时机日趋成熟。天嘉湖地区综合开发步伐加快,中信星耀、海尔家国天下项目破土动工,基本形成多点支撑的开发局面。

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天津大道、津港高速竣工通车,完成津沽大街大修工程,分段实施津南大道建设,建成15条市政道路。水电气暖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白塘口、南边路等5座变电站竣工送电,新增主变容量294万千伏安。军电余热供暖一期工程竣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21万平方米。延伸供水干线156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5万户。

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完善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健全了以奖代补的考评机制。扎实开展大干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成津沽大街、体育场路等4条市政道路街景立面整修工程,开展治理乱摆乱卖、运输洒漏、超载超限、私搭乱建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扩大道路机扫、水冲范围,实现了“一扫长保”。建成3个示范社区、3个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0个市级卫生村。

四、认真抓好环境建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完成津港公路等4条主干道路环境建设工程,新增城镇绿化面积171万平方米。实施唐津高速绿化带建设,全区绿化造林8850亩。综合治理幸福河等5条主要河道,达到了水清岸绿的标准。基本建成双林、双桥、咸水沽3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增加8.5万吨。完成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改造任务,二氧化硫减排216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天数297天。

投融资体系日益完善。实行政府项目投融资与财政收支一体化管理,健全了借用管还机制。对11家区镇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规范整合,组建了津南城投公司,注册资金44.7亿元,总资产达到192亿元。全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融资18项,帮助中小企业融资25亿元。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津南村镇银行挂牌营业,组建小额贷款公司2家,齐鲁银行、民生银行津南支行开业。发行了滨海新城镇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经纬电材成功上市。我区被确定为农村金融创新试点。

政策环境日趋优化。兑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的扶持资金6911万元。开展了“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对53个村、20个项目、43家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制定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营造了鼓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人文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新风尚大学堂、新风尚光荣榜、新风尚大行动、百姓新生活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文明镇村、文明企业、文明社区、文明机关、文明校园创建,形成了争当先进、共建津南的生动局面。

五、认真抓好各项社会事业,民计民生逐步改善

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提升。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二本上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考成绩位居新四区前列。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建成南洋、高庄子等5 所中小学和劳动基地,推进10所学校校舍加固和重建工程,全区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发展到11 所。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18项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深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卫生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卓有成效。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农家书屋53个、村文化室62个,民间业余文艺团体发展到200余家。以第六届文化艺术节为载体,举办文化活动200余场,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400余场。电视连续剧《小站风云》进入后期制作阶段。秦庄子观音寺得到抢救性保护。小站练兵园的文物藏品进一步丰富。实施了数字电视双向网改造,新增用户1.5万户。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新建村(居)健身小区36个。我区运动员在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举办了国际盆栽赏石博览会、国际篮球比赛、世界水族博览会、小站文化研讨会、津城魅力再发现系列活动,承办了国际拳击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群众幸福程度明显提高。认真办好改善人民生活10件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万元,增长11%。城乡存款余额接近400亿元。人均住房面积约33平方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三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2.1万人,安置本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群众9760人。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参保人数继续增加,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937个困难家庭得到救助。发放慈善救助金1025万元,3.2万人受益。残疾人、老龄、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认真抓好民主法制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及时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部办复。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再提速20%。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区长热线、政民零距离、“8890”家庭服务热线办复率达到100%。加强基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站)建设,健全了三级调解组织,提高消除矛盾、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能力。完善接访、下访制度,做好重大事项风险评估,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妥善处理了一批信访问题。深入开展平安津南建设,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建了一批平安示范单位、民主法治村(居)、平安工业园区。开展了严打整治、扫黑除恶等12个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状况在全市名列前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健全了应急管理机制。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民族、宗教、侨务、人防、对台、档案、科普、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各位代表,回顾2010年的工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新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公共财政的支撑能力较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率不高,低效企业多,改造提升的难度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薄弱环节,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存在差距。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1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已经过去,但是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能够预见和难于预见的矛盾、问题还会层出不穷。天津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联动发展的局面气势如虹,各区县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方面的比拼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奋力拼搏、保持先进、争创一流。综观“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津南区已经进入了发展加速、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海河中游综合开发、海河教育园区和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建设带来的机遇,把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转型、富裕人民群众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增强对资源、市场等经济要素的调控能力,努力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好头、起好步。

2011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落实“五个要做好,一个走在全市前列”的要求,围绕“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市化、工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八六五”工程,努力构建新型城镇社区、示范工业园区、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的发展格局,逐步把津南区建成国家级高职高教基地,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民营经济基地,生态宜居城区。

2011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以上,外贸出口额增长20%以上,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4%。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狠抓实力经济园区建设

按照建设创新发展、质量效益、资源节约、产业聚集、全面协调“五型”园区的要求,尽快把津南经济开发区、4个示范工业区、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培育成年税收贡献10亿元的实力经济园区。

提高津南经济开发区发展质量。认真谋划长远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以路网、绿化、路灯改造为重点,全面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改善园区形象。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支柱行业,使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5家、超500万元企业达到30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启动津汉浩博、鼎津嘉苑、天津大道商业街等经济楼宇建设。治理低效企业,力争启动扩域工作。

高标准推进4个示范工业区建设。认真做好拆迁收尾工作,提升绿化、亮化水平,树立现代园区的新形象。搞好供水、供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起步区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严格把握产业定位,努力提高项目质量,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产业特色。搞好联东U谷、恒生科技园、创新科云存储、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海尔市场创新产业园、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中能智能电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企业增效工程,提高建成区的经济效益。全年引资到位7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4亿元。加快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建设,完成扩域1500亩,建成低碳总部园一期、滨海国际汽车园一期。通过实力小区建设,带动双港、咸水沽、葛沽、八里台成为年税收达到10亿元的经济强镇。

调整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方向。在充分发挥“科技园区”功能的基础上,做好“经济园区”的文章。建成研发创意中心,确保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华天湖休闲渔业度假区、康脉欣生物科技等6个项目投入运营。

二、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推动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商贸流通、休闲旅游、餐饮住宿、现代物流、楼宇经济五大支柱行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力争启动咸水沽新商圈和科恩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耀华新天地二期、月坛现代大厦、中联钢交易中心、咸水沽汽车城、迎新商贸城等大型商业设施建设,提高各镇商业街建设管理水平,建成双港新家园、辛庄还迁区、咸水沽紫江馨苑、双桥河还迁区4个社区商业中心和新家园、金角、双桥河3个标准化菜市场。深度开发旅游业。完善“津南一日游”旅游线路,加快星耀五洲、北方石林园建设进度,建成天山米立方,实施小站练兵园综合开发,启动中滨城、生物谷、葛沽民俗文化区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名片。实施天山酒店建设,加快京基、碧桂园、星耀蜂巢等星级酒店建设进度,做好天滨利园酒店评定工作,发展一批快捷酒店,提高对外接待能力。整合物流资源,扩大运力总量,搞好国际金属物流园、裕和路安、成明仓储等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建成兴业创意园等7个经济楼宇,着力引进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高端业态。

三、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以3个天津市重大工业项目、3个重大服务业项目、8个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51个区县重大项目为重点,抓开工,保竣工,促投达产,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0个,确保60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50个,确保19个项目建成运营。新建观赏鱼养殖基地和北闸口、葛沽现代农业园。推进观赏鱼产业化,形成“公司+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落实《关于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发挥1亿元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搞好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基地建设,构建优质的创新创业载体。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留学归国人员、高校毕业生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引进、转化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5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实施“一二三一”科技计划项目70项,完成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40项,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组建产学研联合体50个,申请专利1000项,逐步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打好选商引资攻坚战。组建招商攻关小组,形成领导干部、专业队伍、社会人士全员招商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与行业协会、各地商会、招商中介机构的交流沟通机制,密切与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广泛收集项目信息,增加项目储备。严格执行园区入驻标准,坚持项目论证制度,着力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精品农业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6亿美元,利用内资到位200亿元。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产业定位,有选择地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等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项目,逐步实现由“招项目”向“做产业”转变。积极筹建津南海关和检疫机构,引进大型外贸公司,扩大外贸出口。

四、提高新型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在保证质量、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示范镇、中心镇建设进度,基本形成新型城镇的雏形。启动辛庄、葛沽、八里台示范镇二期工程,让更多群众受益。全年开工建设还迁房300万平方米、竣工380万平方米。搞好水、电、气、暖、通信等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具备入住条件,确保15个村2.3万户村民顺利还迁。加强居住社区建设,每个镇建成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和一个示范居住社区,达到“文化有阵地、娱乐有设施、健身有场所、绿化有特色、平安有保障”的标准。继续推进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全面启动二、三批示范镇复耕工作,确保八里台、葛沽示范镇通过市级复耕验收。做好平衡地块的出让工作,保持资金、资源动态平衡。

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开发。积极配合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海河教育园区建设,加快津南新城起步区、北方石林园开发进度,推动海河中游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推进星耀五洲、海尔家国天下、中信星耀项目建设,加快天嘉湖地区综合开发步伐。搞好沽上江南、天山峰尚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年开发商品房120万平方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地铁6号线、蓟汕联络线建设,完成津南大道双桥河段建设任务,改造白万公路,大修辛柴公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继续支持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扩建双闸变电站,实施军葛线改造,健全电网体系,增强输配电能力。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建成监督指挥中心二级平台,完善以奖代补的考评机制,提高环卫作业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工作。继续开展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津沽新街、建国大街等8条市政道路,静怡里、金旭里2个点位和天津大道两侧、津港高速两侧、海河教育园区周边3个重点地带的环境建设工程。健全综合执法联动机制,扎实开展整顿占道经营、市场外溢、商业牌匾等专项活动,严厉查处运输洒漏、超载超限、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

五、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提高规划用地的保障能力。做好《十二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提高规划覆盖率,搞好零散地块项目策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整合,完善整理储备程序,做好土地出让工作,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搞好津沽公路、津港公路、津歧公路环境建设收尾工程,全面提升主干道路景观水平,新增城镇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完善唐津高速绿化林带,规划建设片林,新增绿化造林5000亩。建立健全绿化养管机制,保证绿化效果。积极配合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确保3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综合治理双桥河等4条主要河道,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燃煤锅炉改造,改善空气质量。

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健全“借用管还”机制,加强融资项目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继续发挥津南城投公司、海河金岸公司和土地整理中心的作用,为示范镇、示范工业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提高营信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加强村镇银行建设,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探索股权信托、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直接融资模式,推进宝成集团、德华石油等企业上市。

继续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丰富新风尚大学堂、新风尚光荣榜、新风尚大行动、百姓新生活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扩大群众参与范围,逐步树立起“共学、共创、共建、共享”的津南新风尚。

积极推进平安津南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增强社会治安保障能力。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治爆缉枪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增强社会安全感。夯实信访基础性工作,提高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的水平,综合运用信访、调解、行政复议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安全生产条例》,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危化企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健全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集中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实施“津门防火墙”工程,建设双港消防特勤站。完善“两防”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增强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预防和抵御能力。

六、努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教师队伍。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激励机制,深化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落实量化考核指标,深化合作办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优质高中教育,努力实现从满足就学需求向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转变。继续搞好10所中小学校舍加固和重建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启动咸水沽医院迁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建设,构建更加完善、便捷的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18项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举办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搞好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推进数字电视双向网改造,新增用户1万户。搞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50个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加强文物保护,修缮秦庄子观音寺、周公祠。统筹规划,制定政策,落实项目,整合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举办第七届全民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继续保持优势项目在全市的领先位置。协办国际拳击赛事,当好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天津主场的东道主,探索发展体育产业。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做好地方志、档案、气象、红十字等工作。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把更多财力向民生工作倾斜,继续办好改善人民生活10件实事,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帮扶10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就业1.7万人。做好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积极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织好8个大类慈善救助活动,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做好老龄工作,建立健全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发展残疾人事业,筹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殡葬管理,筹建区殡仪服务中心。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能力,稳定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治理无证无照经营,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学习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各镇机构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兴财、理财、监财的能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探索新形势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有效模式,严防资产流失。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区长周例会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作用,清理规范审批事项,推行标准目录管理制度和网上审批,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搞好“六五”普法,提高法制津南建设水平。

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发扬“五加

二、白加黑”,“掉肉不掉队”的拼搏精神,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的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愿望。继续办好区长热线、政民零距离、“8890”家庭服务热线,全面推进镇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方便群众生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保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工作。认真做好人大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复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认真落实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做好对台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篇5:天津市河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1日在桥西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桥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海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桥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桥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和繁重的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1.2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6.5%;完成财政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18.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370万元,同比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3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96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10.2%。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9.9%和2.9%;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经济结构,做强主导产业,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项目建设稳步实施。2008年,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尽管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总体运行平稳,年初确定的36项区级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8.3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年续建和新上工业项目9项,完成投资4568万元。15项旧城改造项目全部确定开发主体,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项,当年完成投资8.7亿元,同比增长13.2%。在全面完成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大境门35千伏变电站项目完工,新华街道路拓宽改造、快速路西环线二期工程顺利竣工通车。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全年参加“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暨首届河北省城博会”、“冀台经济合作洽谈会”、“北方贸易洽谈会”等国家、省、市各类项目招商洽谈会8次,推介大境门、张家口堡文化旅游开发以及新华街区域旧城改造等20余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浅山区综合开发项目成功落地并实现开工。全年共引进区外资金6.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1万美元。工业基础更加牢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9.4%。面对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制约,斯必克公司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顺利完成三期技改扩模,上缴税金8879万元。大唐机械、无线电二厂顺利入驻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并投产,中煤千斤顶等4家企业新厂区建设正在实施。企业技改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新世纪橡胶液压油封技改、格瑞化工中间体扩产两个新产品开发项目已竣工投产,百通公司柴油机尾气处理等5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创新计划。在西山产业集聚区筹划建设的桥西机械装备制造园已完成征地500亩,总占地460亩的斯必克工业园区正在加紧运作。商贸经济更具实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21.7%。7项商贸项目全部开工,当年完成投资2亿元,尚峰国际综合改造项目全面动迁,百盛街项目完成拆迁任务,凯博风尚购物广场主体封顶,华升阳商厦进入招商阶段,西清河五金建材城三期扩建项目竣工运营。金鼎国贸中心先后引进了全球500强企业的肯德基、全国500强企业的超市发以及时代家具广场、金鼎家俬广场、百信丽家装饰建材城等商家入驻,总招商面积达6万平方米,成为主城区西部新的商业亮点。旅游产业更富活力。围绕大境门景区建设,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4.5万平方米广场建设任务,修复长城160米。对云泉禅寺、安家沟、西太平山等景区基础设施及景观进行改造扩建,旅游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全年接待各地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万元。国退民进步伐加快。面对资产变现难、资金到位难等问题,千方百计引入投资者,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妥善转换职工身份,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截至目前,已完成65家企业改制任务,共调整劳动关系6566人,占需调整劳动关系职工总数的95%;39户企业改制后组建新公司,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0.8亿元,占全区GDP的66.7%,实缴税金3.44亿元,占全区全部财政收入的91%,较去年增长18.8%。民营企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解决就业、促进增收的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城建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城建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按照省、市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总体安排,举全区之力实施了“一纵四横一门”城建重点工程和市容市貌治理工程。全区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投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赢了桥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攻坚战。全区47个部门的600余名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沉入一线,奋力攻坚,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北外环线、清水河路、赐儿山街、建设西街、工业西街和大境门广场拆迁建设任务,累计投入资金14.9亿元,拆迁总面积35万平方米,建设道路9.6公里,创造了我区拆迁面积最大、投资最多、工期最短、受益群众面最广的城市建设奇迹,初步搭建起了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路网框架。同时,重点实施了清水河路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工程,拆除违建、临建以及有碍观瞻建筑5万平方米,整治破墙开店430家,对37家临河单位实施了高标准亮化工程,城市魅力逐步显现,城市形象极大改观。三改工程快速推进。坚持把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华新园二期、新营坊小区、通胜德小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竣工。南茶坊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浅山区综合开发全面启动,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改善旧小区4个,粉刷楼房墙体1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000余户。重点工程回迁安置房实现开工17万平方米。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栽植、移植行道树10万余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围绕改善城周生态环境,投资9600余万元,绿化荒山5.8万亩,全面完成大二期“增绿添彩”工程。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千人爱国卫生市容集中整治活动,108万平方米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全面达标,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全年清运15万吨。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开展。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种植旱地大葱、“大白花”马铃薯等新品种无公害蔬菜1800多亩。栽培褐口蘑、双孢蘑近万平方米,新嫁接杏扁1500亩,累计达到6000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维修公路5000多平方米,新打机井8眼,铺设输水管线7000余米,有效改善了西沟村民饮水难状况,同时投入700余万元实施了清水河上游1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强社会建设,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深入。完成廉租房建设2万平方米,改造12条小街巷,完成城区50座厕所维修工程,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全省首个劳模公寓实现入住,新建10处市民健身场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启动,参合率达85%以上,年初承诺的“为民实事”较好完成。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09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3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79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8%、127%和2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城区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共发放低保金4683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全年投入教育资金7763万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连续17年名列全市第一,在全省率先通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复检。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初评验收。先后申报省、市科技攻关项目6项,争取到创新科研资金45万元,并在全市唯一通过了国家级科普示范城区复检。继续稳定和保持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国防动员工作深入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以及监察、人事、国土、审计、统计、档案、物价、工商、质监、机关保障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强基固本,全力抓好安全稳定,积极应对大事难事,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巩固。维护稳定成效显著。面对异常艰巨的奥运安保任务,制定完善了4类应急预案,38个社区、19个行政村均成立了巡逻小分队,全区投入奥运安保的力量达12000多人,全年未发生重大政治性事件、恶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在“书记区长大接访”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共接待群众来访508批次2409人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排查率、调处率均为100%,一批长期难以解决的积案、重信重访案得到彻底解决,确保了奥运期间全区社会稳定。妥善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明德苑”、“青青家园”回迁安置及补偿问题。认真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解决11起恶意欠薪事件,追缴拖欠工资70万元。区财政投入专项煤款补贴资金463万元,确保了全区广大居民冬季取暖,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平安创建步伐稳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集中行动,安全生产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消防安全持续实现了“零死亡”,连续三年保持了总体稳定的良好态势。集中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攻坚战,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100人次,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83户。开展了严打整治夏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等专项行动,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31起,抓获处理各类违法人员312人,打掉团伙24个,奥运会期间创造了50天无刑事发案的记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积极做好“三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召回问题奶粉3.3万公斤,强化奶源治理,销毁不合格奶粉174吨,为奶农发放补贴款53万元,为全区93名肾结石患儿发放补偿金18.6万元。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捐款454万元,捐赠棉被7500床,由区房管局、卫生局、大唐机械有限公司、通用机械有限公司21名职工组成的赴川援建队,连续奋战12天,搭建活动板房80套,为灾区重建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政府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不断提升依法执政能力。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民主评议、效能建设和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区政府门户网站综合排名在全省名列前茅,无纸化办公有效推进。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60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按时答复率、办结率均为100%,区政府连续5年被评为市承办建议提案先进单位。先后向市政府递交各类申请122件,与市直有关部门对接近百次,帮助项目主体争取到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和社区“邻里节”、“邻里日”等系列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下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和村镇文化建设,区民政局、帝达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纵观一年的艰辛历程,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是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全力支持、鼎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驻区的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参与、支持桥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工业经济中斯必克单极支撑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第三产业总量虽大,但贡献率偏低。二是重点项目整体质量不高,生产型、税源型项目偏少,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和较强融资能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储备严重不足。三是经营城市的水平不高、思路不宽,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办法不多。四是个别单位和部门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存在着推进落实速度不快、效能不高、执行不强等问题,缺乏一杆子戳到底的精神作风,与全区繁重艰巨的建设任务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发展环境。从不利因素看,一方面金融危机的蔓延对实体经济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工业经济面临困境,房地产市场振兴乏力,直接影响我区财税收入。另一方面,国家相继出台的增值税转型等政策,使我们面临政策性减收的严峻局面。加之公教人员工资增长等刚性支出加大,连续两年城市建设欠债严重,以及今年城市建设任务异常繁重等因素,都给我们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可以说,桥西的发展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今年是我区经济发展史上最为困难的一年。

虽然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但更应看到困难中孕育着希望,挑战中蕴涵着机遇。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国家加大投入、保持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我们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二是随着我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深入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加强,为我们有效对接京津,实现加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主城区“退二进三”步伐要求,为我们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工业企业外迁重组升级、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通过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奥运安保工作的开展,锻炼了一支打不倒、拖不垮的干部队伍,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热情更加高涨,氛围更加浓厚。可以讲,桥西的发展前景大好,后劲十足!面对新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科学谋划,奋发有为,努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09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区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夺取新胜利”总要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 “民营活区、工业立区、三产强区、文化兴区”四大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运行质量,强推城市建设,创优发展环境,致力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和谐,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2009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5%。实现全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切实增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年确定区级重点项目31项,总投资77.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0.3亿元。安排工业项目7个,重点抓好总投资2.8亿元的百通公司柴油机尾气后处理项目建设,年内初步建成产能达到5万套的生产基地;力争总投资1亿元的新世纪橡胶整体搬迁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切实抓好天河骏层、碧秀园等15个旧城改造项目运作实施,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8.3亿元;全力推进集写字楼、星级酒店、电子商务、购物广场、高档公寓于一体的尚峰国际综合改造以及百盛街、秀水怡园等商贸项目实施,年内新增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二是切实抓好项目包装储备。研究国家政策,把握投资导向,贯彻落实招商引资奖励考核办法,细化目标,强化包联,落实责任,结合旧城区改造、浅山区开发、企业改制、工业企业外迁和旅游开发,重点谋划包装清水河路沿街商业项目、大境门和张家口堡整体开发项目。今年首先要在张家口堡保护修复开发、城市集中供热、大境门2-5号区域和教导队地块运作实施上取得突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争打造精品工程。

二、培强壮大工业,有效积蓄税源增长后劲。一是做大做强主导支柱产业。立足打造全球制冷换热设备生产基地,按照年销售收入20-30亿元的产能规划,加快斯必克工业园建设,年内力争完成土地征用、厂区规划、施工设计等各项前期手续;积极组织引导动力机械、中煤千斤顶、二机床等企业搞好配套协作和资源整合,推进整机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努力打造全市最大的矿山安全支护设备生产基地。二是全力培育新兴骨干企业。大力实施新世纪橡胶整体搬迁项目,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铁路专业油封产品生产企业,力争年利税实现1500万元。推进百通公司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新产品研发项目的实施,加快通用机械箱式贮丝物流系统等新产品研发和元强锻压搬迁技改扩模建设进程,切实增强全区工业整体实力,逐步形成工业发展由单极支撑向多极支撑的转变。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承载功能,推进金垣机械、绿源生物工程等企业如期搬迁入驻,实现技改扩模。切实走好借地生财的发展之路,把在西山产业集聚区谋划实施的桥西机械装备工业园摆在振兴桥西工业经济的重要位置,努力打造机械装备产业集聚的新高地、经济总量扩张的增长极。年内力争完成园区前期手续跑办,并启动建设工程,通过两到三年时间搭建起吸纳50家企业的高标准产业集聚平台,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的新飞跃。

三、致力做强三产,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拓展商贸物流业。鼓励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优先发展商业,着重大体量、高品位、上档次的旗舰店建设。加快推进尚峰国际商贸城、百盛街商贸城、凯博风尚购物广场等项目建设,形成商业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发展态势。全力打造“一区四街两酒店”商贸发展新格局,精心构筑以至善街为龙头,新华街为主干,武城街、明德南路为两翼,金鼎国贸为龙尾的现代中心商贸区;重点培育特色突出、菜系齐全、服务高档的西坝岗餐饮一条街,涵盖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的新华街综合服务街,集明清建筑风格、商道文化品位于一体的大境门观赏购物步行街,沃尔玛等商业旗舰汇聚的清水河观景商务街;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力争高品位建设功能完善、全市一流的尚峰国际酒店,与云泉禅寺遥相呼应、古朴典雅的环球大厦两座酒店。按照立足本市、深购远销的定位,推进北方蔬菜市场升级改造,力争新建许家庄粮油储备配送中心。二是壮大文化旅游业。加快历史文化旅游建设,年内完成大境门广场整体美化亮化及东段长城扫尾工程。张家口堡一期工程重点开发以鼓楼为中心的2条街和由票号、民居、庙宇组成的11个景点,力争年内向游人开放。加快云泉禅寺扩建进程,启动实施文博苑建设工程,加强西太平山、安家沟、小白山、西泽园等生态景区建设,全方位、多途径宣传桥西旅游,打造以张库古道、大境门、赐儿山、张家口堡等为基点的桥西旅游线路,立足城区,辐射周边,吸引京津,形成冬连崇礼滑雪、夏接草原避暑的旅游链条。三是推进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金凤大厦、新华大厦、帝达购物中心等龙头企业服务水平,带动全区餐饮、住宿、洗浴、娱乐、商购等服务业上档升级。着力发展信息咨询、国际商务、健康产业等新型业态,充分发挥审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作用,改善三产结构,提升产业质量。年内启动实施老年公寓项目,加快农村服务网点更新改造,扩大健身、文化等产品供应,有序发展夜晚经济,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四、倾力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2009年是我区“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攻坚年,我们将举全区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快的速度推进城市建设。全力抓好“五路一暖”工程,实施好西坝岗路、明德北路、西苑中北路、古宏大街和祭风台街拓宽改造工程,推进集中供暖建设进程,抓好热网检测中心、换热站建设及主管线铺设任务。全面推进“三改一建”工程,实施规划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的晶水花园小区、绿景逸苑小区等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结合宏景嘉苑小区、天河骏层和弘鼎庄园项目继续加快城中村改造进程,全面完成南茶坊村改造,并有时序、有重点完成瓦盆窑村剩余地块的建设开发;完成15万平方米惠及1500余户居民的旧小区改善工程,并实现2.8万平方米廉租房竣工。二是加快经营城市步伐。正视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给我区财政收支造成的巨大压力,不断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树立经营意识,努力破解资金瓶颈。一方面在新一轮建设中,积极争取将我区建设纳入全市融资平台,尽最大可能争取市里支持,同时积极对接国债资金和低息政策性贷款,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另一方面要认真审视和盘活现有城市资源,在城建项目开发中制定政策,保证政府收益的实现,对政府已掌握的房屋土地尽快完善手续,实现最大化变现。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实现城乡互补、共同发展。加快园区建设和开发,有效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完成2.4万亩大三期“增绿添彩”工程任务,并实施8.3万亩生态涵养区工程;大力发展以特色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城郊特色经济,年内新嫁接杏扁100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7000亩;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新民居建设步伐,年内启动花豹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元宝山、石匠窑等村人畜饮水工程;加强城乡管理,完成赐儿山街等路段的市容市貌整治,打造4条城市环境样板路,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抓好瓦盆窑、永丰堡等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实现无缝隙管理。四是加快和谐社区创建。坚持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按照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站、“爱心银行”、卫生服务中心和文体场所建设,构筑起集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社区医疗、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年内完成5个健身广场和3个文化站建设任务;立足方便群众日常生活,新建或扩建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继续开展社区“邻里节”、“邻里日”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塑造文明和谐的新风尚,努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良、安定团结、人际和谐的文明宜居社区。

五、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着力推进企业改制和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坚持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年内完成全部国企改革任务,同时按照“一企一策、灵活多样、保持稳定”的原则,加快推进集体企业改革,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制,鼓励民营企业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狠抓创业政策的落实,制定完善具体配套措施,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才创业办企业,加强对创业者的培训引导,切实推动全民创业。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民营经济上档升级,增强活力。年内民营企业增加值占GDP总额的70%以上,占全区税收的90%以上,真正使民营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二是大力提升开放水平和外向联系力度,加快借力发展步伐。围绕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以及京冀、京张合作平台,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加快接轨北京,有效借助首都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紧盯世界500强和“国字号”、“央字号”企业,全面加强与大企业、大公司的联系,深化在资源、资金、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合作,年内组织各类对接招商活动10次以上,引进区外资金5亿元以上,争取2个以上对区域经济长远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区。三是不断提高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发展质量。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步伐,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和耗能大户节能降耗,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30吨和80吨的目标任务。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完善人才引入机制,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年内力争4项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支撑攻关计划,并争取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

六、强化财税工作,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通过抓项目增加财政收入。加快推进税源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培强税源体系。在巩固壮大斯必克等已有支柱型税源基础上,确保新世纪橡胶搬迁、通用机械箱式贮丝物流等项目按时开工、尽快投产运行,促进财税增收;加强盛和苑、嘉盛源等在建房地产项目的税收征管,确保足额入库。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重点企业和税种的潜力挖掘,按照“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的思想,加强各个层面的财税监控和征收,确保应收尽收。二是通过调优支出结构提高保障能力。确保公教人员工资、机关正常运转、社会稳定是今年财政支出的重点,同时在预算资金安排上重点向城建重点项目、社会保障事业、民生工作等方面倾斜。继续树立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推进预算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进一步强化集中支付监督职能,依法规范政府集中采购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活。三是通过发展总部经济拓展税收渠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有效集聚税源。牢固树立市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理念,在充分利用好我市已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资源的同时,加快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有利条件,更快更多的引进能量大、效益好、集聚度高、关联性强的国内外区域性总部、销售中心、研发机构和结算中心落户我区,为财税稳步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七、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致力构建和谐桥西。一是切实抓好民生工作。发挥好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年内力争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50人。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城区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65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90元。完善城镇职工养老等保险制度,全面落实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廉租房建设在内的各项民心实事得以落实。二是切实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工作。大力实施“教育品牌战略”,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加快十九中新建和十六中、新华小学扩建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九中扩模。加快南营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人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完善信访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强化信访问责,加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化解不稳定因素,积极解决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小事不出镇街、大事不出区的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大力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大力弘扬“团结、务实、创新、争先”的桥西精神,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的昂扬激情和最佳精神风貌;继续保持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开展好“转变作风年”和“双深入”活动,把“完成任务、拒绝理由”的工作理念贯穿政府工作的每个节点,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实事、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事,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一抓到底。二是推进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则和程序,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依法提交人大审议,坚持民主集中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提升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加强学习调研,积极研究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各项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好经济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继续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坚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市场主体服务上和创优经济发展环境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交办必报和现在办、马上办、办得好的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落实绩效考评制、行政问责制,严厉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现象,大力营造亲商安商留商富商的政务氛围。五是坚持勤政廉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致力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突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防止以权谋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在全区唱响“求发展、一个声音喊到底,抓落实、一根杆子戳到底,用干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主旋律,打造一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靠得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上一篇:三年级上英语期末复习下一篇:玻璃纤维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