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思想汇报

2024-07-23

十一月-思想汇报(精选8篇)

篇1:十一月-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任何一个集体都需要有个什么东西将其团结起来、号召起来,给大家树立起一个目标、指引一下道路,对一个政党来说,纲领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纲领是方向、是形象、是力量,纲领统一了思想,激励了斗志,同时也凝聚了人心。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现阶段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三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四要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一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要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一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三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实践证明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就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既然作为最终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系列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步骤才能实现,那我们就必须努力完成每一阶段的特定任务,并且认真实行与此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既不能把将来的目标当作当前行动纲领的实践,也不能在当前实践时忘记了这是为了将来更远大的目标。否则,前者的结果不是空谈便是盲动;后者的结果是“努力”将失去前瞻性、目的性,最终走入歧途。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现实的努力同崇高的理想结合起来。我相信我们的目标会实现,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篇2:十一月-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大二上学期的光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已经过了四分之三的时间了,不知不觉中自己又成长了不少,从大一时候的怯生生到现在积极展现自己,从原来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懂得做人的方法原则,从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到现在的拥有集体荣誉感,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了许多。

每月对自己做一次总结,我感觉十一月的时间是短暂的,十月的团组织生活“忆往昔峥嵘岁月,祝祖国繁荣富强”刚刚过去,十一月的团组织生活就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并没有被压力压倒,我们专业的同学以高涨的热情,在十一月二十三号的晚上交出了我们一分满意的答卷。虽然在活动的开始我自己忽略了一些细节,但是我们依然完美的诠释了“凝聚师生力量,共创理工大学”。工造的同学是一群可爱的人,我一直感动着。

我依然坚持能被党组织吸收是对我们积极态度的一种肯定,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党组织吸纳的是在思想上具有先进性的同志,对于思想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的多学习一点理论知识,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同学,积极为集体服务,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逐步培养和树立起不怕吃苦、甘愿吃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对于思想方面我暂不做太多的汇报,下面主要从学习、工作、生活三个方面想党组织汇报一下我近期的情况。

学习上:首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以学习为重,在本月的三号我们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专业课考试,《电气识图及施工工艺》,总的来说,考试的状态还是不错的,考后的感觉很理想,虽然当时比较忙,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其次,我个人认为,在学校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到道理。在这方面,我应该多向我们的师兄师姐学习,毕竟师兄师姐刚走过的路是我们即将要走的路,那样对于我们处事态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师兄给我说过“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不能失约,就算有时间冲突,都应该尽量的调整自己的时间”。大学,正是我们学习和吸收周围事物最好的时机,我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有效地学习。

工作上:在十一月份,我的主要多数课余时间放在了团组织生活PPT的制作上,我把它当做是我的工作,作为对自己的一种最有效地锻炼,我用一周的时间来搜集我想要的素材,用了三天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创意,总的说来,PPT的效果是不错的,我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但是活动开始前的一点点失误让我对以后的活动多了一份经验,提前准备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生活上:我喜欢帮助别人,每当我帮助一位同学之后,我会感觉到一种成就感,当听到别人说谢谢的时候,我感觉我们就是一家人。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对自己来说是一

种修身养性的提高。但在平时的寝室内务的版块,我做的还是有一定的不足,我应该在这个版块加强才行。

篇3:十一月-思想汇报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其艺术成就。

【高考导向】

1.从考查力度看, 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重点, 历年高考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各自主命题省份的试卷, 都频频涉及本专题考点。试题分值一直居高不下, 近三年对“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四大发明、书画艺术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

2.从考查角度看, 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角度主要有两个, 一是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说明儒家思想吐故纳新的特点;二是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起来, 分析儒家思想发展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重点考查四大发明的基础性知识, 或将其与近代西方科技进行比较, 突出我国古代科技重实用性、缺乏理论分析的特点。书法、绘画方面, 主要考查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特点。对文学、戏剧等, 则重点突出它们与时代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 理解艺术形式的社会背景, 认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3.从试题呈现形式看, 近三年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兼有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阐释历史事物等能力。如2011年全国文综卷考查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山东文综卷考查了黄宗羲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及其评价;江苏历史卷则以顾炎武关于教化与儒学的三段言论为切入点, 提供三则材料, 设计了四个问题, 综合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又如2010年四川文综卷考查了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理由及其反映的思想;安徽文综卷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 农业科技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北京文综卷考查了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医学著作的名称及成就;广东文综卷考查了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的问题等。

4.2012年本专题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备考复习中, 学生必须将特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加以思考, 探究特定时期思想文化的政治、经济根源;在继续关注主干知识及把握历史概念的同时, 要注意儒家思想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的联系, 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 古代科技等, 仍是备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整合解读】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含义

“百家”意指思想流派多, 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存在各种不同见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

2.社会背景

(1)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这样, 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

(3)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 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因而都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 思想文化上,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为学术繁荣提供了人才储备和舆论阵地。

3.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及观点

4.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时期, 孔子开创早期儒学

(1) 理想追求:

传承礼乐文化。

(2) 政治思想:

开创儒家思想。

①观点:提出“仁”、“礼”、“中庸”学说。

②途径:道德自觉, “克己复礼”。

③目标:建立礼乐文明社会。

④对人与自然的观点:注重政治与人事, 对鬼神敬而远之。

⑤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

(3) 意义: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渗入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孔子思想在古代就传播到国外, 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发展孔子思想

(1) 孟子:

①提出道德四规范:“仁”、“义”、“礼”、“智”。

②提出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③提倡“仁政”学说。

④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 荀子:

①在天人关系上, 强调“天行有常”,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②对儒家“礼”进行深入讨论, 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1)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3) 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 发挥“仁政”思想, 提出“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4) 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

4.宋明时期,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理学形成

(1) 北宋“五子”创立理学:

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创立理学, 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 又称新儒学。

(2) 南宋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①理气关系: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气有变化的能动性。万物各有其理, 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这就是“太极”。

②修养论:教育分“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存天理, 灭人欲”。

③社会政治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人权利,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设法“正君心”。

④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 加以注解, 使之成为理学经典。

5.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 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

①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②主张“本心体悟”,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③批判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 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 “发明本心”, 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④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 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2) 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

①提出“灵明”就是天理、本心、良知。认为“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 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③强调“知行合一”。

6.明代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 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

(2)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3) 批判封建礼教, 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

(4) 诗文写作风格方面, 主张“真心”, 反对摹古之风。

7.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

(1) 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黄宗羲:反君主专制, 倡君臣平等, 倡“法治”;主张学校决定是非, 限制君权;倡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反君主专制, 倡“众治”;认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

③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 “趋时更新”;主张“天下唯器”的唯物观点;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共同的思想主张: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提出限制君权, 倡导言论自由。

②经济上:重视发展工商业, 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

③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 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关乎国计民生。

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 造纸术、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2) 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 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使封建统治阶级日趋衰落, 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 指南针的使用,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欧洲用殖民征服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四、中国古代的文学

1.成就

(1)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楚辞:

它是战国时屈原采用楚国方言, 利用民歌的形式, 开创的一种诗歌新体裁。代表作是《离骚》。

(3) 汉赋: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著名代表人物有西汉的司马相如等。

(4) 唐诗:

代表人物:盛唐李白、杜甫, 前者称为“诗仙”, 后者称为“诗圣”。中唐是白居易。

(5) 宋词:

主要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陆游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6) 元曲:

包括散曲和元杂剧。

(7) 明清小说:

代表作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 先秦时期:

诗歌是主要文学形式。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特色;战国时期楚辞的代表作《离骚》,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2) 两汉时期:

赋成为典型的文学形式。汉赋辞藻华丽, 手法夸张, 内容丰富,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都是汉赋中的佳作。汉代乐府诗和东汉末年的建安文学, 都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3) 魏晋时期:

南方的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比较典型。

(4) 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诗人有王勃和陈子昂, 其作品反映现实, 具有崇尚雄健刚劲的语言风格。盛唐诗人名家迭出, 流派纷呈,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 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 盛唐诗坛最具光彩的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中唐诗人白居易, 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 多伤时感世之作, 艺术上更趋精致。

(5) 宋词:

婉约派代表有柳永和李清照;豪放派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作品以豪放为主, 部分作品也具有婉约的特色。

(6) 元曲散曲:

代表作有关汉卿的《别情》和马致远的《秋思》, 其作品大多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7)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首先表现为数量繁多。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 短篇以白话“三言” (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和“二拍” (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以及文言《聊斋志异》为代表。其次, 明清小说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有历史小说 (如《三国演义》) 、神魔小说 (如《西游记》) 、世情小说 (如《红楼梦》) 、讽刺小说 (如《儒林外史》) 、侠义公案小说 (如《水浒传》) 等。再次, 从思想内容方面看, 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 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进行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五、中国古代的艺术

1.书法艺术

(1) 字体演变:

甲骨文 (商朝) →金文→小篆 (秦朝开始) →隶书 (秦朝开始) →草书→楷书→行书。

(2) 著名书法家:

东晋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董其昌等。

2.绘画艺术

(1) 题材:

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 表现技法:

有工笔与写意, 勾勒与没骨, 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 艺术风格:

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4) 文人画:

①鼻祖:唐代王维。

②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③特点: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注重诗意, “画中有诗”。

3.京剧艺术

(1) 起源:

清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 “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诸班, 合称“四大徽班”。

(2) 形成: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以后, 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 京剧的艺术特点已经形成。

(3) 特点:

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 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 逐渐演变而成。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4) 地位: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之一。

【复习方法】

1.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应注意的问题

(1) “百家争鸣”的形成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需要对必修三个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提升横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抓住儒家思想的演变这一主线, 理清儒学思想演变四个阶段的基本史实。如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汉代董仲舒改造儒学,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儒学的成熟, 明末清初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及对传统儒学地位的挑战等。

(3) 重点掌握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和王阳明等六位儒学大师的思想, 并将其思想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加以理解, 概括主流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 认识和评价其深远的影响。

(4) 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反思, 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体现着近代的曙光, 要注意综合分析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从而加深对明清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把握和理解。

(5) 从关注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角度, 综合认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从当前我国倡导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角度, 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可从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成分对现代社会的消极影响角度, 明确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

2.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1) 把握两条主线:一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2) 树立三种意识:一是“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意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浓缩着历史的精华, 反映着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二是对相关文艺作品的欣赏要抓住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的意识。三是结合文学、美术等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识。

(3) 对古代科技的复习, 要抓住其实用性的特点, 即主要适应农耕经济的需要, 理解教材基础知识,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4) 运用图表法整理相关的学科主干知识。如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切入点, 利用图表法进行整理, 形成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网络结构, 归纳其科技发展的多方面成就;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包括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 两汉时期的赋, 唐朝的诗歌, 两宋的词, 元曲, 明清的小说等方面的成就;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 也可以采用图表法勾勒出基本脉络, 形成知识结构。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 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 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 上述材料认为, “百家争鸣”体现的文化觉醒, 最基本的原因是

A.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士阶层地位的上升

C.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

D.剧烈的社会转型

2.读下图, 该机构的建立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它标志着儒学教育的

①制度化 ②统一化 ③官方化 ④系统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扩大

4.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 300多年前被烧成两卷。前段《剩山图》存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段《无用师卷》1948年年底被运到台湾后, 一直馆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 《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图》属于

①山水画 ②花鸟画 ③文人画 ④写意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二程提出“进学则在致知”, “穷理格物”;顾炎武曾说过:“君子之为学也, 以明道也, 以救世也”。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A.求真求实, 认识世界

B.维护封建统治

C.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D.实用主义思想

6.明清时期, 苏州的出版业出现了两个持续百年的高潮。其兴盛的背景因素包括

①重商主义, 商品经济繁荣 ②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发展 ③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④工商业市镇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态智慧:走进书画艺术的境界》一文认为, 由于艺术创造主体的痴狂风格, 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达不到这个境界, 那就沦为匠人、匠气。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 体现痴狂风格的是

①真书 ②草书 ③山水画 ④文人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反映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 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际上他 (汉武帝) 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 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 待人之宽厚, 人本主义之精神, 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也占有绝对的比重……事实上, 儒教不仅仅改变了人的思想和性格, 而且使社会构造、习惯、制度也发生了大的变动。

——《韩国民俗大观》

材料三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 与人奋斗, 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劲有力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 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 从容应对, 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髓》

材料四 韩国文化中确实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 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 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糅合在一起, 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 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 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请回答:

(1) 孔子思想中“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2)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将“儒术”扩展为“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的?

(3) 根据材料二、三, 分析儒学对韩国产生的影响。

(4) 根据材料四, 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政治地位变化、思想活跃的根源, 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变化。故正确答案为D项。

2.B 汉武帝设立太学, 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儒家的独尊地位, 唯有儒学属于官方的意识形态, 所以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故正确答案为B项。

3.D 元代, 随着城市经济的复苏而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 促使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起来。故选D项。

4.C 根据所学中国画的有关知识可知, ①③④与《富春山居图》相符合, 而花鸟画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5.D 二程强调的是为学的方法, 认为只有将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才能掌握天下之理, 达到对普通天理的认识。顾炎武强调的是为学的目的, 主张“经世致用”, 通过为学明道, 从而救世。因此, 二者都属于实用主义思想。故选D项。

6.B 明清时期, 经济上重农抑商, 政治上君主专制, ①③与史实不相符合。故选B项。

7.C 草书变化丰富, 奔放跃动,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文人画, 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抒情写意。所以, 草书和文人画都体现了痴狂风格。

8.B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的是草书, A项错误。“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描述元曲的艺术风格是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C项错误。京剧正式形成是在道光帝时期, D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知识, B项说法正确。

二、非选择题

9. (1) 仁、礼。

(2)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将儒学定为官学,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 丰富了韩国民族精神;推动韩国社会构造、习俗、制度变化;推动了韩国现代化建设, 促进其经济稳步复兴。

(4) 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使其符合时代潮流与世界潮流。

篇4:十一月-思想汇报

5月5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和部署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总理温家宝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温家宝指出,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国务院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但完成“十一五”降低20%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化工6大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上升3.2%,大大增加了后三个季度的工作压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各级政府必须向人民兑现的庄严承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的承诺不能改变,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减弱。

温家宝强调,要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促进,开发与节约相协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1.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过快增长,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必须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把项目审核管理关、项目审批程序关、“两高”产品出口关。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要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2.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500亿元,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确保形成年节能能力8000万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继续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节能,实现公共机构能耗指标比去年降低5%。

3.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加快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推广节能灯1.5亿只以上。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发布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4.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要确保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大容量、高效率的燃煤火电机组发电上网。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管理,制定和实施用电高峰期供电方案,重点保证居民合理用电需求。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单位,收取惩罚性电价。

5.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推进高效节能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先进发电设备等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主要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肃查处违规乱上项目、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电价优惠、严重浪费能源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

6.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落实煤层气发电、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和价格政策。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实施资源税改革。

7.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继续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新闻媒体要定期公布各地方节能减排进展和能耗情况,报道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篇5:十一月-思想汇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已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党在应对国际国内重大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网络和新闻,我认真的学习了这次大会内容,以下是本人的感想。

首先,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未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其次,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篇6:十一月入党思想汇报

我们迎来了最后一次党校理论课——《中国共产党员》,机关党委书记陆美兰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条件,以及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并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在这次党课中,我认识到: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意味着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那么,怎样才能体现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呢?具体讲来,我想应该包括一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浅显的比喻却很好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迈进,不学习,人就会落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文化阶层中的较高层次,大学生党员更要能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认真对待大学四年生活,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同时,要能和大家共同进步,经常交流学习经验,不保留,乐于帮助后进的同学。总之,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刻苦学习、钻研,并有所创新。

第二,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要阅读马列原著,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理论,培养自己的党员修养。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变化的社会,我们身边的人、事、物都会不时地发生变化,大学生党员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平时注意党性修养的培养,才能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适应复杂的社会。

第三,大学生党员应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作为党员,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这些都是原则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

最后,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入党不是一时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____,什么是党。”我们都应引以为戒,不论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而且要长期的注意检查自己做党员的动机,克服那些不正确的思想。虽然还有很多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我们还未能一一深刻体会到。但我们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在学校党委、学院党支部关怀和培养下,相信我们每一位都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此致

敬礼!

汇报人:___

篇7:预备党员十一月思想汇报

2011年11月26日,丽水学院工学院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丽水学院工学院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在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了,大会上我们团员学生代表细心听取了团学工作报告,并且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团学委员共26名。作为工学院第一次团学代表大会,我觉得开的很成功。同时,进过这次的团学代表大会,我的心情始终在激荡着。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宣扬民主的真正含义,我体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那种喜悦之情。

回想过去的一段时光里,自从我在党的关心与悉心培育下,成为一名荣耀的预备党员后,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认识学习和理论锻炼,特别是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热情、耐烦地协助和指导下,我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第一、积极主动加强政治学习。一是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史和党章,认真了解我们党的光辉奋斗史,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党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方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一切工作或全部任务,就是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

第二、内化思想,积极投入工作实践。我在暑期参加了富岭乡家电义务维修暑期社会实践,在开学之后,我又义无反顾地选择担当大一新生班级助理班主任,在刚过去一天里,我又参加了工学院的团学

代表大会。在我经历的这些大事里,让我真正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加强学习领悟党的执政建设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想和自己的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学习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在生活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做到乐于助人、关心团结同事,加强和同事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沟通和交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同事排忧解难,体现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参加每次组织生活,在集体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仔细的聆听大家的发言和准备自己的发言,及时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充实提高自己。

第三、深挖思想源,认识自己不足,改正缺点。在这半年里,我在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我知道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还要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的党员同志学习,深挖思想源,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取得进步。同时我注意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经常向老党员和同事学习经验、交流心得,认真关心国家大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和激励自己。但自己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和党支部思想交流不够;自己的业务素质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等等。

总的来说,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之后我始终坚持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实行了党员的义务和职责,圆满地完成了党组织交办的任务,认真参与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政治思想醒悟有了很大进步,充分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愈加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学先进、找差距;生活上 艰辛朴素,节俭节约。艰难面前不推不靠,勇挑重担;荣誉面前恬淡名利,甘于贡献。虚心向四周先进党员学习,争取在各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恳请党组织继续检查和考验我,同时我热切地希冀着准备期满,早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汇报人:梅晓靖

篇8:十一月-思想汇报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形成基础

20世纪70年代, 整个世界呈现出相对和平发展的状态。国家怎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 准确把握了时代主题和人民的愿望,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他指出:“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 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问题, 社会就不会是安定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形成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

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思想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60年代, 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中, 就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1960年冬, 党中央开始纠正在农村中犯的“左”的错误。随着党对农村政策的逐步调整, 有些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的生产责任制。这个时期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主要是安徽农村。由于长期受苏联集体农庄模式的影响, 我国对生产责任制还持有否定、消极的态度。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却是持以肯定、默认的态度。他认为, 就农业本身的问题来看, 还需要从生产关系上来寻找出路。而究竟什么是最好的生产关系形式, 邓小平给出这样的答案:“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 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同时,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要在生产关系上总是采取固定不变的形式,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要求。在农村经济发展形式上, 他主张尊重人民的意愿, 采取合理的生产关系形式, 提出了生产责任制的雏形。

2. 初步形成

从1966年到1976年, 中国陷入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文革”动乱, 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经济上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5年, 在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的过程当中, “四人帮”从一开始就不断阻挠。1976年10月, 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但当时党中央主持工作的同志仍然提出了错误的思想路线。1977年7月, 邓小平恢复工作, 便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为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邓小平思想当中, 明确、坚定地提出要进行全面整顿的概念, 包括对工业、农业、商业、文教、科技、军队等方面都要进行整顿。整顿就是在调整, 而调整就是在改革。至此,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初步形成。

3. 基本形成

1978年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步伐。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影响下, 以建立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农村掀起。1979年, 在农村先行试点的安徽、四川两省, 增产幅度很大。“农村政策放宽以后, 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 效果很好, 变化很大。”从1982年开始,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 中央连续五年出台“一号文件”, 从而肯定了生产责任制在农村的推广。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进行,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基本形成。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振兴农村经济, 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首位。针对农村改革, 邓小平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观点贯穿在整个农村的发展过程中, 并在农村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完善, 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改革思想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农村的基础性地位

农村改革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也是农村摆脱贫困的根本依据。1984年, 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指出, 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人居住在农村, 这部分人差不多有百分之八十。因此, 中国能不能稳定, 关键看这百分之八十能不能稳定。农村的稳定是中国一切发展的基础。改革的目的, 就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的障碍。因此, 保障农村的基础性地位, 是我们党在农村中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经过农村改革, 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了, 农村就会比较稳定, 这样也就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2. 变革农村的生产关系

邓小平就农业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的问题, 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农村实行“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 公社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平均分配, 平均主义问题极为突出, 因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人民公社原有的一些经营管理制度逐步突破。1983年,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明确指出乡 (镇) 政府为基层政权, 同时还普遍成立了村民委员会。1984年底, 全国基本完成政社分社的任务。至此, 在我国存在长达26年的人民公社制度解体, 新的农村经营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业生产关系的新篇章。

3.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在农村改革中, 让人们难以预料的最大的收获, 就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村中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该何去何从?关于这一点, 我们党并没有给出很好的出路。但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我国农村中集体的、个体的以及私营的企业不断发展, 这就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可以容纳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1987年, 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 产值达到4764亿元, 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增加了农民收入, 促进了农业发展, 繁荣了农村经济, 同时, 也在提供财政收入、发展出口外汇方面做出了贡献。

4.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而中国农民作为农村社会实践的主体, 对农村的发展作出了一些伟大的创举。因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邓小平强调要尊重群众, 热爱人民, 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同时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举。农村改革初期, 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 大胆地尝试, 创造了包工到组、包产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在理论上强调,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乡镇企业的崛起, 是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邓小平曾指出, 乡镇企业非常重要, 需要发展, 更需要提高。他在《改革的步子要加快》一文中这样讲道:“在农村改革中, 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 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一项优良传统。邓小平多次强调, 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呼声, 要与群众商量办事,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坚定地贯彻农民群众路线, 才能保证农村改革地正确进行。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时代意义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经过30多年的的农村改革, 整个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邓小平高度地认可了农村改革:“中国最大的变化在农村, ”“农村改革已经见效了, 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 开创了20世纪整个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思路, 对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邓小平认为, 只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 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从我国国情出发, 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国农村改革的形式, 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了乡镇企业, 为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 针对农村改革与农村发展, 我们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2. 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

我们进行改革,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邓小平这样解释道, 就是要有利于巩固我们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 我国农民不断探索, 创造了包产到组、到户、包干到组、到户的生产形式,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同时也稳定了农村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建立了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体制, 赋予农村生产以更多的活力, 更大的发展空间,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 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思想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邓小平提出要“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是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强调:“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作为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的基础, 其地位牢牢不可动摇。过去我们的集体经济是低水平的, 但邓小平认为, 只要农村的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发展了, 低水平的集体经济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呈高水平的集体经济。

4. 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 农民没有积极性, 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民群众作为农村改革的社会实践者, 不断地创造了适合农村发展的各种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 在新时期, 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赋予基层、乡村中的农民以更多的民主权利, 这样才能促进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各项重大事业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是国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才能不断推动我国农村的全面发展, 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摘要: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始终将农村问题放在首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农村的改革。邓小平通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等问题进行分析,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农村改革思想体系。正是在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农业、农村等方面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本文从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着手, 探析了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对当今中国农村问题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宋洪远等.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演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2.

[5]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措施)下一篇:体育教研活动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