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2024-07-09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共14篇)

篇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国培研修培训的几点感受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近期的学习及机教授们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篇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新桥中心小学:李有福

我参加了牟定县1201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对初始教育技术、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教学实施计划、信息技术与整合、成果整理等几个模块内容的学习。我真是受益匪浅。

篇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1978年,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 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 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 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 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 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其他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 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 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 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 并且要自我教育, 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 能力越增强越好。”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益, 习惯养不好, 终生受其累。”事实上, 习惯是一种惯性, 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良行为习惯:上课扯掉网线, 偷走机械鼠标的滚轮, 用口香糖粘住光电鼠标发光点, 交换键盘上的按键, 带零食和饮料进机房, 随地乱扔垃圾纸屑, 在显示器边缘乱涂乱写, 上课故意不停敲打键盘发出极大声响, 经常性迟到早退, 利用网络乱发恶意信息, 偷偷打游戏, 不专心听讲, 课堂练习不认真, 不带教材来上课, 不按正常程序开关机, 等等。虽然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在班级只占少数, 但是他们能让机房各种设备降低使用寿命, 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甚至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 最终造成班级成绩整体性下降, 对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认真分析这些行为, 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没有纪律观念的行为, 比如经常性迟到、早退, 扯网线, 偷走鼠标滚轮, 随地乱扔垃圾纸屑, 在教室里面进食, 等等;有的是学习习惯不好, 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或是兴趣不大, 例如不带教材上课, 上课不听讲, 不认真练习, 甚至自暴自弃完全不学;还有的是信息技术素养和道德方面的行为习惯, 比如上课就想上网, 偷偷打游戏, 甚至还有拷贝一些简单的黑客软件, 在机房局域网大肆发送数据包, 堵塞网络, 等等。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

从学生进入电脑室直到离开电脑室,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讲秩序的习惯, 让一切做到有序, 有序进入, 有序离开, 让使用物品有序归位, 让学生有序就座。学生开机后马上坐好, 等待老师上课。如果电脑有故障, 学生就应举手等待老师解决, 而不是大呼小叫。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 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 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 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老师进行屏幕演示操作时, 如果学生电脑屏幕显示有问题, 没有被控制, 学生应立即自觉地看旁边同学的屏幕, 而不是急于向老师反映自己电脑没有被控制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 老师讲过的东西、布置的任务要求都得重复几遍。老师有时候就得“狠下心”, 做到“好话不说第二遍”, 让这些不听讲的学生知道上课不听讲的后果。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 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的结合中, 学生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养成。

(二)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 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而,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电脑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讲, 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我有时利用趣味视频演示吸引学生。例如, 教学《视频图片处理》这一节时, 我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操作步骤, 而是让他们欣赏我课前制作好的关于他们自己平时搞活动时的视频和图片的组合视频。他们看后, 兴趣盎然, 没想到自己平时的活动能这样串接起来, 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利用电脑的应用性, 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结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问题任务教学, 让学生感到电脑就在身边。例如, 学习文字处理后, 让学生通过Word软件编辑自己的作文;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 让学生替老师输入每个学生若干次单元考试成绩, 计算每个学生、整个班级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学习制作网页的知识后, 让学生制作介绍淮安风景和人文地理的网站, 并把它们发到互联网上, 以介绍淮安, 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淮安旅游, 这个任务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所学还能为发展地方经济作贡献, 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利用电脑中的游戏, 发展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恰当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益智游戏,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对发展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不要怕学生会因此迷上游戏, 关键在老师恰当引导、严格要求。

(三) 善于交流,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如今的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学生要想在各方面取得成功, 就要学会与人合作, 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 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 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 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 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 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1.培养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 使他们认识到依靠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操作由于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 因而非常适合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例如:在学习FrontPage过程中, 我经常启发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 要求学生利用FrontPage做一份专题网站, 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自己的感想等, 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就需要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并树立学生敢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生自由分组或由教师根据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 这样, 同学们有的收集材料, 有的写感想, 有的收集新闻, 有的设计版面,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精神,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激发团队精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集体荣誉感, 而要把这种精神激发出来, 举行小组辩论会是很好的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我经常以案例辨析为手段, 给出近期网络上最具争议的事件。如《中学生与互联网“亲密接触”,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 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收集该事件的资料, 加以整理, 并以此为基础举行辩论会。这样的辩论会, 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在合作中进行了探讨与提高, 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

总之, 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过程的复杂性、繁琐性、困难性, 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它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 更需要教师用持之以恒的精神, 用真心去温暖、用诚心去激励、用信心去鼓舞、用耐心去完善, 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督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韩玲玲, 李晓东.中小学信息课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王西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刘家访.互动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让学生收获有思想的信息技术

一、在任务驱动中赋予思想

教材内容原来安排的是《精益求精话美食》,杭州的美食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考虑到刚刚结束的“神七飞天”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这一主题更容易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冲击巨大。孩子天生就是梦想家,宇宙星空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遐想。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与宇航员一起飞翔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更会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科技的幻想。所以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作了修改,安排了神州七号飞天的内容,并引入了学校科技节纸飞机比赛的相关内容,最后延伸至世界纸飞机大赛,延伸至飞行时间最久的纸飞机制作者的英文网站,整堂课结合电脑技术、网络平台,内容选择更具有思想性,更容易在学生心中点燃梦想,同时使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实际运用效果。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以任务驱动,很具学科特点,但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该灵活使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社会热点,抓住学生心理,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上赋予合适的人文思想,从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收获一份难能可贵的想法。

二、在导语设计中点燃梦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而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以情感真挚的语言驾驭课堂,往往能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发挥潜在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首先用精练的导语向学生动情地描述:“有一种画面,历史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声音,激荡起无数人的奋进;有一种色彩,流淌出热烈、庄严、神圣。”从而引出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的视频片段。学生看着看着,纷纷对着画面中航天员挥手致意,随着画面中的掌声响起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视频一下子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导语可以做到同样精彩,只是大部分时候,被我们按部就班的操作步骤给淹没了。接下来,在“纸飞机——像蝴蝶一样翻飞”、“超越梦想一起飞”等环节,包括最后的总结,教师都注意发挥语言、文本材料的魅力,精心设计,让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性名词,还有优美的语言文字,让他们展开梦想的翅膀随着这些文字一起飞翔。

三、在拓展作业中解放思想

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我们绝不能只限于教材本身,教材安排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应恰当地扩展延伸,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展作业安排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以拓展相关内容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运用的阶段,是知识、能力双迁移的阶段,是提升情感的有效载体。

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多样化,教师设计任务时自然引入了学校科技节上的纸飞机比赛,设计了为纸飞机制作说明、配上插图的拓展作业,比较贴近生活。学生们信手拈来,从而体会到图文环绕方式的多样化,但要根据文本实际来设置。特别是到最后的一篇阅读材料《超越梦想一起飞》,文中介绍了飞得最远的纸飞机、飞得最久的纸飞机,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学生点击浏览国外创下飞行距离世界纪录的美国著名的纸飞机设计者托尼·弗莱特的网站(www.paperplane.org)。震撼的音乐、动感的画面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原来世界真的近在咫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开放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技术的背后是人的思想,是无尽的想象力。

四、在板书设计中体现妙想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板书亦如同课堂教学的窗口,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设计是否精当。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屏幕上一出示就好了。其实,一份设计巧妙的板书构思周密,不仅能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丰富想象,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而且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体现设计意图,从而起到很好的画龙点睛,囊括要点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由课前谈话时的一个鸡蛋形的圆圈引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象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不仅打消了公开课上学生的紧张感,而且教师最后引导到“一个鸡蛋有多重”的实际问题上来,更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一定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动手实践。接下来教师再横着画个圆圈,让学生想象,但教师也在此时立马打住,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疑惑进入本课的学习。在教学中随着教师逐步对板书的完善,“神七飞天小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宇宙星空,更让学生体味到想象无处不在。其实,学生并非没有想象力,只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经常忽视这一点,为了方便省事,而忽略了对学生更宝贵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在多向互动中激起创新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信息技术学科注重操作性,教学过程中只有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主的需求”,变“理性的分部操作”为“感性的实践体验”,引入游戏、实用、科学、审美的活动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经验”与“顿悟”,凸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在本课中,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平等民主的学习情境,并与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创设“互动效应”,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课堂的精彩有效生成,课程意义也就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老师满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多鼓励性地评价学生,通过微笑、点头、竖大拇指、发高手勋章等方式给学生以真诚的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让评价作为激励互动的载体,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让我感悟到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能从中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也就是说做一个有想法的人,才应该是我们教师深层次追求的。而学生正是有了想法才会有所追求。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而形成目标,继而付诸行动。在课堂上去感悟创新的思想,在作品中去渗透思想的火花,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让学生收获带着思想的信息技术,或许更能让学生去体会和掌握如何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技术中,运用技术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篇5: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解读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内容有标准、培训、测评、应用。

1、标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共设定了27个课程主题。

2、培训,怎样满足学员个性化要求,怎样学用结合,怎样保障高质量课程资源。自主选学机制使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整合国际国内项目。

3、测评目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诊断测评确保有效选学。培训测评确保培训质量。发展测评确保持续提升。

4、应用,目的是建立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加强管理、任务驱动、示范引领。

之所以说教师们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是因为教师们的技术应用差异性很大,但由于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因此都

篇6:信息技术能力的分析报告

一、 收获和体会

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了解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概念。3.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关键环节。4.懂得了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5.学会了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编写了学习笔记,准备上传到网校与学友和同事们共享学习成果。2。学会了完成一节课和一个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并能够据此实施与展示、研讨教学。3.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方面:1.消除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了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2.形成了将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形成了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正确认识和初步的选择、处理和加工能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4.了解了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今后的打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去丰富课堂,利用多媒体充实教学。通过网络与省内专家及本县教师保持联系,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多向他们学习教学经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技术丰富自己的头脑,学习新软件制作更适合教学的积件。总之,为了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将更加努力拼搏,刻苦学习,以高昂的斗志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篇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历时两个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培训活动接近尾声,回味这段时间的学习,除了占用了不少休息时间,让8小时工作时间变得更加紧张而忙碌之外,也有了不少收获,同时也获得了更加开阔的教研思路。

在这之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对我来说就是做一个简单的课件,以文字为主,必要时插入图片和音乐,以使教学环节变得直观高效,生动有趣一些。然而,因为对这方面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在做课件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过画面效果,重点文字是否突出等相关技巧,课件显得粗糙,效果也如同鸡肋,不很理想。

经过本次培训,我了解到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绝不止做做课件那么简单。

比如,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备课,有效改善工作环境,让教师工作变得不那么琐碎繁杂,有效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线测试系统对学生进行诊断前测,我们能更全面更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目标;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理清课程思路,建构清晰的专业知识系统。

再比如,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从各类“学科专题网站”“门户网站”“社交网络”等途径中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资源网络。电脑、手机等都可以作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当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点滴感受和思考的时候可以通过“云笔记”和“云盘”上传相关的文字、照片、视频和音频等文件,快速高效,对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的兴趣,提高钻研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对于正在致力于课程开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无异于雪中送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搜索引擎或者进入各类专题网站,尽情遨游,以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总之,本次培训收获颇多,获益匪浅。为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更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本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结合教学实践对已学得的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使用,做到边学边用,有所学有所思,然后才能有所得。

二、在学以致用地同时,注意及时更新观念,更新已有知识,获得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

三、多参与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中的相关活动,最好能争取外出参加此类培训的机会。

四、形成自己的资源网络,积累优质的网络平台资源,以方便搜索和储存相关信息。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之路漫漫,让我们以最为开阔的心态,最为积极的观念,学习着,摸索着,并把所学所得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去,为争做一 名与时俱进的教师不懈努力。

篇8: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做一个“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教师, 要多让学生收获带着思想的信息技术。因为技术不是最关键的, 人才是最重要的。在《我为神七飞天做小报》这课的教学设计中, 我循着这样一条模糊的想法摸索着, 而整堂课设计下来, 我的想法慢慢变得清晰而确定了。一、在任务驱动中赋予思想教材内容原来安排的是《精益求精话美食》, 杭州的美食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 考虑到刚刚结束的“神七飞天”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 这一主题更容易吸引学生, 对学生的冲击巨大。孩子天生就是梦想家, 宇宙星空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遐想。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与宇航员一起飞翔在浩瀚的宇宙空间, 更会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对科技的幻想。所以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作了修改, 安排了神州七号飞天的内容, 并引入了学校科技节纸飞机比赛的相关内容, 最后延伸至世界纸飞机大赛, 延伸至飞行时间最久的纸飞机制作者的英文网站, 整堂课结合电脑技术、网络平台, 内容选择更具有思想性, 更容易在学生心中点燃梦想, 同时使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实际运用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以任务驱动, 很具学科特点, 但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 教师应该灵活使用,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借助社会热点, 抓住学生心理, 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上赋予合适的人文思想, 从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收获一份难能可贵的想法。二、在导语设计中点燃梦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 培养聪明人, 而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 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 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以情感真挚的语言驾驭课堂, 往往能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 发挥潜在的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本课时, 教师首先用精练的导语向学生动情地描述:“有一种画面, 历史永远定格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声音, 激荡起无数人的奋进;有一种色彩, 流淌出热烈、庄严、神圣。”从而引出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的视频片段。学生看着看着, 纷纷对着画面中航天员挥手致意, 随着画面中的掌声响起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视频一下子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 导语可以做到同样精彩, 只是大部分时候, 被我们按部就班的操作步骤给淹没了。接下来, 在“纸飞机——像蝴蝶一样翻飞”、“超越梦想一起飞”等环节, 包括最后的总结, 教师都注意发挥语言、文本材料的魅力, 精心设计, 让学生接触到的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性名词, 还有优美的语言文字, 让他们展开梦想的翅膀随着这些文字一起飞翔。三、在拓展作业中解放思想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我们绝不能只限于教材本身, 教材安排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 应恰当地扩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从而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展作业安排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 以拓展相关内容为载体, 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运用的阶段, 是知识、能力双迁移的阶段, 是提升情感的有效载体。在本课中, 为了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多样化, 教师设计任务时自然引入了学校科技节上的纸飞机比赛, 设计了为纸飞机制作说明、配上插图的拓展作业, 比较贴近生活。学生们信手拈来, 从而体会到图文环绕方式的多样化, 但要根据文本实际来设置。特别是到最后的一篇阅读材料《超越梦想一起飞》, 文中介绍了飞得最远的纸飞机、飞得最久的纸飞机, 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 学生点击浏览国外创下飞行距离世界纪录的美国著名的纸飞机设计者托尼·弗莱特的网站 (www.paperplane.org) 。震撼的音乐、动感的画面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原来世界真的近在咫尺。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开放作业的设计, 让学生了解技术的背后是人的思想, 是无尽的想象力。四、在板书设计中体现妙想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板书亦如同课堂教学的窗口, 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学设计是否精当。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屏幕上一出示就好了。其实, 一份设计巧妙的板书构思周密, 不仅能创设情境、激发思维、丰富想象, 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而且能够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体现设计意图, 从而起到很好的画龙点睛, 囊括要点的作用。本课的板书由课前谈话时的一个鸡蛋形的圆圈引出,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想象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 不仅打消了公开课上学生的紧张感, 而且教师最后引导到“一个鸡蛋有多重”的实际问题上来, 更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 一定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动手实践。接下来教师再横着画个圆圈, 让学生想象, 但教师也在此时立马打住, 所谓“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 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疑惑进入本课的学习。在教学中随着教师逐步对板书的完善, “神七飞天小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宇宙星空, 更让学生体味到想象无处不在。其实, 学生并非没有想象力, 只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经常忽视这一点, 为了方便省事, 而忽略了对学生更宝贵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五、在多向互动中激起创新众所周知, 在新课程背景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信息技术学科注重操作性, 教学过程中只有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主的需求”, 变“理性的分部操作”为“感性的实践体验”, 引入游戏、实用、科学、审美的活动方式, 通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产生新的“经验”与“顿悟”, 凸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在本课中, 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平等民主的学习情境, 并与学生密切配合, 共同创设“互动效应”, 和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课堂的精彩有效生成, 课程意义也就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老师满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多鼓励性地评价学生, 通过微笑、点头、竖大拇指、发高手勋章等方式给学生以真诚的鼓励,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除此之外, 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让评价作为激励互动的载体, 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 让我感悟到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 但能从中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也就是说做一个有想法的人, 才应该是我们教师深层次追求的。而学生正是有了想法才会有所追求。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 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从而形成目标, 继而付诸行动。在课堂上去感悟创新的思想, 在作品中去渗透思想的火花, 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让学生收获带着思想的信息技术, 或许更能让学生去体会和掌握如何在不断更新变化的技术中, 运用技术来表现自己的想法。

篇9: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收获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教学;化工专业课程

一、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工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

2013年我校申报了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职化工专业课程的影响”,我们以课题为抓手,把信息技术整合于中职化工专业学生的课堂及实验、实习教学中。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它动静结合,化繁为简,传统教育不易完成的教学它都能轻松实现。多媒体模拟实验能直观展示出实验的设备组成、结构以及实验的基本原理,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例如: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演示一些很快、很慢或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实验,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脱硫、洗脱苯、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铝的电解过程等,这些实验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实验设备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现实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导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教学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提高。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就可以轻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用模拟实验的形式将这些化学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大大地优化了中职化学教学,它在教学上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全靠多媒体课件代替现有的课堂教学是不现实的,还是应该以基本教材为基础,在形成良好基础之后再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优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从而让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2.运用仿真技术,辅助实习教学

虚拟仿真实习与真正的生产实习不同,生产实习以工厂师傅讲解流程、学生参观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见识到设备的外在模式,无法得知其真正运行原理。化工仿真实习是在仿真实验室内通过实习软件操作整个生产过程。虚拟仿真的方法对整个化工生产过程的運作过程进行模拟,添加原料、添加燃料、动力供应、冷热循环、开关阀门、仪器仪表、调节维持正常工况、实验数据记录、操作成绩查询、停车等一系列过程,从原料的投入到产品的下线无所不包。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并切身感受,直观地反映出化工的工艺流程和运行原理,从而达到实习的目的。仿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机会。在此期间,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设备的调试、运行和操控能力。仿真实习是运用现代化软件技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工专业课程整合的收获

1.增强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

三年的实践与研究表明,现代仿真技术在中职化工专业课程整合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反差较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现在教育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之前各种化学反应都是以粉笔展示,即使在实验室中,对于大型及特殊的实验,学生也因其反应过快或其他原因而难以理解。这些难点多媒体教学都能轻松解决。所以多媒体教学成了教师的必修之课。教师要掌握多媒体教学就要对现代信息的整体结构有所了解,并熟练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这些都是对教师再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

2.教师对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能力大幅提高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基本技术阶段:此阶段主要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技术,计算机与投影机、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移动硬盘、网盘等硬件设备的连接和控制,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2)开发技术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学习工具软件,如Flash、Photoshop、化学之窗chemwindow、新化学画板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3)整合技术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4)技术熟练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学习Office中的Powerpoint和Flash、Photoshop,化学之窗chemwindow、新化学画版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3.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化工专业学生学习的新模式

信息技术,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与化工专业课程有效整合实现了理想化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的出现使得学生扩展了学习方法,与其说教师是在用信息化技术教学,不如说是在教给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模式、新思维、新方法。在学生掌握课本基础内容之后,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仿真资料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付家新.浅谈化工仿真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6):210-214.

篇10: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农村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充足,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相对比较新鲜,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将会不利于他们今后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计算机巧妙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增强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认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课程,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Word文档时,就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贺卡或者祝福图片,将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中,加深学生对该技术的了解,提升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2.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从而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讲解,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后续系统的学习。通过这些指导,可以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分工完成相应的任务,然后相互之间交流沟通,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制作网页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寻找自己小组所要制作的素材,然后分工查找制作方法,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请教老师,从而完成网页制作,加深他们对网页制作技术的认识,掌握相应的技巧,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要结合农村的实际状况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相应的实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离不开今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实践课程中,教师要积极辅导学生操作,比如在进行幻灯片制作式,可以先给学生一些要求,让他们按照要求来制作,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教师作业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来丰富幻灯片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二、总结

篇11:信息技术应用提升能力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迅速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进行了如下研修总结: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每一天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才能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 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听黄威荣教授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许亮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黄教授和许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化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模块2: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初中化学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化学实验、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化学活动创造条件,“化学实验”则是学生化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用好“化学实验”,学生便有了“做”化学的机会,用好这些“化学实验”学生将有机会体验化学、经历化学。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 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我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范本二

今年10月9日开始, 我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这短暂的几天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研究院刘茂森教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长春市外语学校书记黄宝国教授等著名的学者的诙谐生动、充满激情的精彩讲解,还有哈尔滨香槟小学的老师们的精彩介绍,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观念上,教学理念上、心理上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下面就把本次培训的内容跟大家汇报一下: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教育智慧与智慧教育的内修与外练、信息环境下教研模式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基本模式与应用方法创新、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交互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及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刘教授已经78岁高龄了,自嘲还有两颗不坚定的牙齿的老人竟然坚持站立在讲台上不用麦克风,讲了整整一上午,这种敬业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刘教授给我们讲了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传统教学阶段(粉笔+黑板)、现代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运用的适度,而不过度)

特别强调了现代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区别,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弊端----教师干的多,想得少;经验多,提升理论少;教师只有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思和创新。教学的智慧需要通过内修得到提高;智慧的教学需要通过外练得到发展。内修与外练的完美结合,是培养和练就智慧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让学生成为有效学习者。学生有效学习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王丹老师讲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研模式的探索,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网络平台,是三级建设两级使用的平台,教研员引领下,各个学校的教师依据平台进行网络会议和网络教研。每个人的资源均可以共享,学习,教研和备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朱教授也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了,整个讲座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给我们讲解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基本原理,他认为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朱教授认为,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五大感官对信息技术的获取效率。视觉获得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朱教授指出,“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接着,引用了史宁中教授的话将信息分成了经验信息、知识信息,智慧信息(分别代表了原始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三个阶段)。还讲了现代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并总结出许多一线教师讲课的课堂实录及课件,并且逐个进行分析。在整合时不是信息技术使用的越多越好,一定要找准整合点,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困难点。

本次的培训中令所有人都钦佩的是黄宝国书记,黄书记长春外语学校书记,东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他1987年中师毕业,在35岁之前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很多成就。他是“差点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不禁钦佩与他所取得的成绩,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才华,整个讲座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真是出口成章。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解了差点教育的理念。黄校长第一次在学校上汇报课讲的是十里长街送总理,由于自己说话的缺陷,把学生给将笑了,被校领导批评,被老师们取笑。黄校长扬长避短,第二年公开课时,另辟蹊径,改上作文教学,并不断深入研究,坚持不懈的自我提高,曾经在每月只有100元左右工资的情况之下,自费买了290多本关于作文指导的书,在作文教学方面脱颖而出。在90年代出版了一套作文指导书,曾一次性得到稿费30万元,自诩为知识界一夜暴富的教师。他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受先天因素影响,各有各的优点和短处,比如:有的孩子天生不会唱歌,却非要孩子去学音乐,学起来困难不说,这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

另外,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理想学院研发的教学软件,它具有灵活性,咱们以前的教学软件中的课件通常是整堂课的,有时不适合本班学生,又不好改,理想软件把各学科分知识点制作成演示动画,这样老师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比较灵活。

二、直观性强,三维立体动画,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

三、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实际操作。(观看视频)比如中学电路的学习,里面有开关、灯泡、电线、电流表等,学生可动手自己连接,他可以模拟现实中实验的效果,还有一些化学实验都可以用这个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四、资源丰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

还有来自哈尔滨香槟小学的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利用电子白板和网络授课,他们就是利用了东师大的理想软件,在网络教室或利用电子书包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观看香槟小学赵秀君老师视频)

xxx老师结合自己孩子的事例讲述了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他的儿子是一个曾经被学校开除的孩子,后来在他的教育下被保送出国留学。她的讲述语调平实,娓娓道来。我这里有他的讲座视频,可以传到群里,大家想看的可以抽时间看一下。

篇1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心得体会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学校派了三位老师参加此项任务培训,我有幸聆听了三位专家的讲座。感受专家老师工作的真诚,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使我特别的感动。

第一位专家是海南师范大学的王觅博士,她为我们学员带来的专题是《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应用》

这次我学习了微课的制作及应用“后感受很深,知道了它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了什么是微课。即,微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也了解了微课的制作过程,很想自己亲自制作一节微课,为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去运用,提高工作效率。

微课的教学能够使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的问题新颖别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使学生愿意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微课能够较好的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经过这次进修学习,我一定要学会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制为学工作提供正能量。遗憾的是汪老师讲授的时间短,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微课,要安装的软件的步骤跟多,制作的过程中学员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操作,效果不佳。学员回去就忘记了,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

第二位专家是海南师范附中才琼波高级教师为我们讲授的是《智慧校网》,是一套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授课的对象是属于校领导培训的,可是我们学员没几个是领导,但是这种学校管理模式跟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迟早的事。

第三位是琼山区教研室郑天民的《多媒体一机与课程设计的应用》通过多媒体一体机学习,多媒体一体机的使用技能培训,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在当今这个疯狂信息化的计算机时代,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态要实现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案例展示、现场操作等内容。通过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技术培训势在必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时代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培训,否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老师现场操作演示,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有新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课堂教学。

篇13:谈谈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教师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忽视甚至缺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素养不能引起许多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师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许多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其原因恰恰是他们缺少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使用或正确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前提条件。改变教师的传统思想观念, 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例如,现在仍有一些教师还不懂得从网络上获取其所需的资源,对包罗万象的网络未能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显得很 重要。其实, 在各学科教学中,课件的展 示可以使 抽象的知 识具体化,其便捷性和多样性更是让人振奋。只要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就会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二、营造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 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学校可以 鼓励教师在网络上阅读学习,使网络阅读成为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利用电脑写作,除了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经常在电脑 上作业 (如完成教 案、试卷、教学总结、电子幻灯片、论文等),多利用多媒体平台上课,有利于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学校应当充分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教师不要等自己的水平很高后再用信息技术,而应该边用边学,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尽可能用电脑来做,如学生评语、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等。

三、明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前,要对教师的现有水平做一个全面具体的调查,摸清现阶段教师信息素养状况,根据教师现在水平进行分组培训。例如,有些教师 只会使用一些网络聊天软件,那么,可以把这些教师分为一组,利用他们已掌握的打字技术,从简单的Word文档处理开始,逐步过渡 到简单实 用的Excel处理,还有PowerPoint编辑运用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这部分教师逐步掌握教育教学工作常用的办公软件。对具有一定信息技术 能力的教 师,则另外编 成组,快速提高。 然后,再把初级组和高级组搭配组合,以快带慢,共同提高。

四、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信息应用,即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尽可能多地利用计算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方面能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能,另一方面加深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理解。鼓励教师每学期都上一些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展示课,并根据各学科自己的特点,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五、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比赛

信息技术知识是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搭建教师展示平台,积极开展各种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应该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以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总之,我们身处知识经济和信息化 时代,只有不断 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新知识新科 技的前沿,应用新知 识,不断创新 发展。 信息技术为我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愿每位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并改善心智,一步步成为优秀的教师。

摘要: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顺利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的必备技能。首先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应该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提供智力支持,指明教师的学习途径和方向,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知识有效结合,并通过组织信息技术比赛检验教师学习成果,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篇14: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知识

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计算机的操作者!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某门学科有一定的恒定性,不易淘汰的、该学科的其它有关知识皆发端和源于它的那些知识。综上所述,加强理论基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试析信息技术教育出现“轻理论”现象的主要原因

1.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中考课程,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即使有考核多数也是提前告知学生试题,甚至是做出答案给学生抄抄即可,然后教师自定标准给学生个成绩,但与中考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上机玩玩,不用学什么理论,反正中考没有。

2.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不足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在广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教育部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做出的重大决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广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不少学生、家长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缺,但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重应用而轻理论、轻语言的现象。学生普遍认为我只要能打打字、上上网就行了,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常是学得“不太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3.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学任务重,缺乏激励机制

目前,农村中小学由于受人员编制和教育经费等方面制约,许多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改行和兼职的比较多,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正规本、专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教龄稍长一些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最近几年走过了从“电教教师”到“计算机教师”再到“信息技术教师”的路,这样的师资状况,没有掌握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难以胜任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很难认识到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在教育教学乃至对学生考核中表现出对理论知识的轻视,进而形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

二、解决信息技术教育中“轻理论”现象的对策

1.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作为基础学科列入到中考内容中。即使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即:将信息技术课程的等级合格作为学生参加中考的“通行证”,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计算机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对学生中优秀作品应及时反馈、讲评、展示,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合理的考试评价将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重视理论基础的最重要的举措。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认识

让学生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而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渗透、潜移默化。此项工作不能仅靠教师,它可以通过多途径、多主体、多层面的思想教育共同实现,它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完成。在学校,以信息技术课为主阵地,开展信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信息理论基础的重要性等各种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理论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还要通过关于此方面内容的演讲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保证学生彻底改变以往错误观念,真正做到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改掉“轻理论”的错误观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3.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1)纠正课程设置偏差。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也随之增多,由原来的一周一节至现在的一周两节,由于该课不为中考课程,不被领导重视,各校在执行课时计划的时候存在随意性,有的学校随意减少规定的课时数,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严重。致使课时不够,课程完成不了,上机实践多,理论讲解少。针对此现状,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课时进行教学,严抓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教学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督促。

(2)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改善信息技术教育人才欠缺现状。面对农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奇缺的现象,学校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外部信息技术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才欠缺现状。

学校要制定出有效的奖惩制度,使全校师生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将信息技术纳入师生评估条件之一,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并投身信息技术的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车间管理人员考核细则下一篇:安全仪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