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2024-09-04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共10篇)

篇1: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

一、叙事研究的内涵

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所谓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特点:(1)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对象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士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没有教育的滋养,就没有教育事件产生的根由,所叙之事就无从叙起;没有对教育事件的揭示,叙事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叙事研究的可能。叙事是为了研究,研究是为了剖析事件的质,解释现象背后的真实。因而,叙事正是在质的研究中展开、分析、描述并完成的。(2)实践性

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的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动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百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

(一)叙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叙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叙事国,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佻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的叙述,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的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二)叙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叙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你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最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带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你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你对叙事的写作形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随着事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中的难点在哪里,你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三)叙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许多教师只在在期末或年终学校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叙事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它虽然不是与教师职位的升迁相关联,但它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叙事写作如果能够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一时冲动或期末特有的行动,也就是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了。

(四)叙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叙事写作是以书面形成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叙事作品,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两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叙事研究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大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如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评性分析提升到意识阈当中来。

四、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是停留在空中楼阁的,也不是抽象存在的,它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认识、看法、见解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师生的人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和行为;相反,无视学生、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会导致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无甚反应,面对学生受到的伤害无动于衷,从而造成师生情感的疏离和师生关系的对立。

教师的学生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含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通过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了解教师的为人修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诠释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通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了解教师的教育机智,通过教师的语速快慢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通过教师的教学惯例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通过教师的衣着装束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师的交往方式了解教师的个人习俗„„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教师的叙事研究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职业触角有多深,教师的叙事研究延伸就有多长。

对教师教育活动进行叙事研究始于教育活动的表面,但不是为了一般的描述,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是要倾听教师的内心声音,感受教师的主观世界,体验教师的生命律动,探寻教师的行为意义。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主要部分。他们以童稚无邪的目光、以充满好奇的探索、以展翅飞翔的灵魂展示了青少年生命的灵动。教师的叙事研究当然离不开对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

学生是富有主动性的人,学生也有着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这是作为人所具有的共性。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学生也正是在独立把握客观外部世界和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他们使生命体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所特有的旺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远大的理想和奋进的精神,更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难以设定、无法预料的勃勃生机。

教师的叙事研究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人们的面前时,人们就获取了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从而有可能理解学生所追求、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世界才是真正属于师生的共同世界。

五、撰写教学叙事要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叙事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事,但它不同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也不同于课后的 “课堂实录”,它必须包含一个或几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

每个教学叙事所叙事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反映了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事件之后取得的某种教学效果,或是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某种教学遗憾。

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

尽可能描述参与者自身在教学活动当时的“心理”状态。常常使用诸如“我想„„”,“我事后想„„”这样的句型来描述。

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应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在教学事件的事实上产生的,而不是以某个“理论”作为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去“论述”理论。

叙事报告要实事求是,分析讨论不夸大,不缩小,不能以偏概全。

篇2: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在线学习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讲座,顿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必经之路,教育研究的成果又关系到教师的前程,因此教师们或主动或被动的都在教育研究上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却往往难有成果或成效。为什么呢?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教育研究呢?这是困扰了我们很久的两个问题。刘教授的讲座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一、从小处着眼

为什么我们的教研常常陷入困惑?为什么我们的教研成果没有实际功效,不被接受?关键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误入歧途,我们陷入了价值研究、本质研究、对策研究的陷阱。这三种研究都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但同时也是最难做的,因为他们都已上升到哲学思辨和政策探讨的高度,以我们普通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很难研究出令人信服的成果。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出发,我们做教育研究一定要从小处着眼,教育叙事研究不失为一条光明大道。(当然,如果你有绝对的自信和能力,也可以去攀登教育思辨和政策探讨的高峰。)刘良华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多种类型,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科学化的教育叙事:调查的叙事研究、教育实验报告、经验的叙事研究和故事的叙事研究。因为我认为这几种研究方式既容易操作、容易出成果,而且研究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比较大。(功利和实用)

二、用事实说话

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呢?教育叙事研究其实质就是一种实证研究,因此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用事实说话。调查的叙事研究和教育实验报告是典型的实证研究,它们目的明确,设计精细,注重研究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研究成果是在对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能保证,那么研究成果就难以产生或水分很大,因此必须用事实(数据)说话。经验的叙事研究和故事的叙事研究多是有感而发,带有总结、提炼的性质,事实(有情节的故事)是它们产生的土壤和构成的材料,更是不可或缺。

篇3: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韦伯第三国际辞典》把“叙事”解释为“讲故事, 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 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现代汉语词典》把“叙事”解释为“叙述故事 (指书面的) ”。有学者认为, 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动的序列。[1]由此可见, 叙事的要义就是讲故事, 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

而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育生活事件的描述与分析, 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 从而彰显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 教育叙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件本身的研究, 其旨趣在于走进活生生的普通人 (教师、学生与管理者) 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 关注常人的命运与处境, 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教育客观规律或验证预先设定的理论假设。由此决定了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鲜明的理论品质。

1. 主体性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世界”是各不相同的, “生活世界”的真理是相对于每个个体而言的真理, 它所关注的是叙事者如何感受、体验、思考与理解这些故事。因此, 重返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叙事研究确立了个体知识的合法性。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把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作为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对象, 阐述、敞亮自己亲历、亲事的感受、体验与感悟。这种在教师个体的经验、经历背景中开展的叙事研究, 既不回避教师自己固有的文化“过滤镜”, 也承认“他者”的视界存在。也就是说,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不仅不压抑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而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先决条件, 叙事研究是让叙事者自己说话、表达与言说的研究。

2. 情境性

叙事研究用具体、鲜活的人与事代替抽象的概念与符号, 通过对故事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的“深描”, 完整地再现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与情节等, 以便向读者展示故事不断发展的“场景”与“情节”。“场景”不仅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空间”, 而且是引发故事发生发展的因素, 而故事中的“冲突”、“矛盾”、“困惑”、“误解”、“释疑”等要素又构成了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是要通过由“场景”和“情节”组成的叙事, 以整体的、动态的、形象的、真实的描述、刻画与分析再现教育情境中生动的细节和信息, 而不是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 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如何做。

3. 意义性

由于故事总是具体的、情境性的, 因此, 叙事研究并不在于探寻绝对真理与普适规律, 而是定格于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事件, 揭示这些事件所蕴涵的意义, 使人们领悟人生的真谛, 得到心灵的震撼, 获得精神的享受。“情动于中, 文发于外, 泼墨于纸, 铸魂于心”是叙事研究的关键。因而, 教师的叙事研究并不是日常教育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流水账式的记录, 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并不是对教育情境的简单复制, 而是从特定的视角对所关注的人和事进行的思考与探究;并不是教育事件的实况录像, 而是一部经过精心剪辑的记录片。叙述的故事总是隐含着一条“意义”线, 即主题, 其中的人与事都是由这条意义线串联、聚合的。这种意义蕴涵在故事叙述的字里行间, 体现在基于故事内容的适时而巧妙的议论与抒情。

二、教育叙事叙何事

1. 所叙之事要具有亲历性

格拉斯纳和派司金曾说过:“我的主观性是我能够述说的故事的基础, 这是我的一个力量的支柱, 它使我成为既是一个人又是一名研究者的现在的我。”[2]由于教育叙事研究是直面教育事实本身并揭示其意义的研究, 它需要研究者把自己沉浸于所研究的人与事之中, 使所研究的人与事成为自己能够感知、体验和感受的东西, 因此, 在叙事研究中, 研究者最好从自己的经历、体验与感悟出发, 所叙之事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亲自做过的。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应与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体验联系起来, 最好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换言之, 教师叙事研究最好是对自己的某种经历的反思与探究, 是经历与思考的统一。倘若只有经历而无思考, 或只有思考而无经历, 都难以有深刻的认识、透彻的理解。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 教师既是说故事的人, 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3]

自然, 叙事研究也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 但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必须能够直通故事者的内心世界。如果研究者不能被研究的对象所接受, 不能与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沟通、交流, 达到心灵相通, 那么他的研究既难以为继, 也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

2. 所叙之事要具有问题性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一件件教育事情的简单堆积与列举, 这样做既没有意义, 也没有必要, 其所叙之事应具有“问题性”。这些具有“问题性”的事件, 从心理上常常是那些或令人振奋, 或令人彷徨;或令人激动, 或令人忧虑;或令人感慨, 或令人惊诧;或令人悔恨, 或令人困惑的事情。就教育叙事来说, 教师可以叙述的事情可能是课堂上出现的教师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可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遇到的障碍;可能是教师的权威受到来自学生的挑战;可能是特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机智的施展;可能是让教师感慨万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关键事件;可能是百思不得其解, 而“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偶得;可能是摆脱惯性思维的桎梏、开启幽禁的思绪的敞亮与洞见, 等等。

3. 所叙之事要具有启发性

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是用事实说话——把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讲述清楚, 做出客观、准确的记述, 而且应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 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与反思。在叙述中融入思考与反思, 对于叙述者来说, 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 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阅读者来说, 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与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 联想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 可能引起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在相似情境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 与叙述者形成一种事实上的交流与对话, 从而引发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更多关注, 进而主动地加入到对这类问题的有意识的探索与研究之中。[4]这样叙事, 才能让自己叙述之后, 让读者读过之后, 觉得有意蕴、有共鸣、有所思、有所悟, 从而具有启发性。

三、教育叙事如何叙

教育叙事研究范围广泛、主题多样、内容丰富, 它似乎很难找到统一的格式、规范与要求。但是, 教育叙事研究从研究、写作的过程而言, 也是有章可循的。

从研究的过程而言, 教育叙事研究常常围绕三个事件展开:现场、现场文本和研究文本。现场是研究者考察的对象, 是研究者亲身体验生活和获得现场经验的过程。现场文本是指研究者所获得的现场资料, 是对研究对象的经验或故事的记录、描述和现场思考。研究文本以前两者为基础, 但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它回答的是经验的意义及其相关的重要问题, 可以形成描述的、解释的、讨论的或叙述的文本等多种格式。[5]在此过程中, 研究者的敏感性与理解力对研究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倘若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对象缺乏理解、没有足够的敏感性, 就难以有深刻的体会、认识与洞见, 最终使研究流于表面而无收获。而富有理解力与敏感性的研究者才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教育的意蕴, 从习以为常的惯例中察觉出教育的道理, 才能从凡人琐事中悟出人生哲学和生活的真谛, 从而使看似平淡和繁琐的叙事研究富有韵味与理趣。

从写作的过程而言, 有的叙事研究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逐个陈述, 注重突出其关键部分。这种叙事方式采用“白描”的记叙手法, 尽量原原本本地展现事件本身, 但在记叙中, 写作者并不面面俱到、事无巨细, 而是始终关注事件的核心、问题的关键。有的着重强调研究者个人对问题的认识, 夹叙夹议地陈述事件全过程, 注重研究者个人对事物的判断, 虽然它少了些上述方式的客观和平实, 但写作者密切关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时时以一种反思的姿态拷问自己的认识, 无形之中多了些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对事件的深层洞察。有的从当事人的角度陈述故事, 注意使用当事人的语言和文化, 在事件的叙述中, 写作者更多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陈述事件的原委。这种叙述方式的特点在于运用被研究者对象的语言、行为等, 再现事件发生的场景, 它少了一分旁观者的冷漠, 多了一分亲历者的热情。但不管是哪种教育叙事, 都应包括如下基本要素。第一, 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 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 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师生角色变化等的描述;第四, 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 有理性反思中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 所蕴涵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升华或启发。[6]

值得提出的是, 传统的观念认为, 写作是人们借助文字和修辞技巧再现头脑中存在的观点和事实的一种行为, 而后现代语言观则认为, 语言总是以历时性、地方性的方式建构着个人的主观世界, 写作不仅是结果的表达, 而且是意义的建构。因此, 教师叙事研究就不是对业已发生之事的简单追述, 而是一种学习、研究的方式, 它本身就是教师自己经验提升与能力锤炼的过程, 也是教师自己教育境界的升华与教育理想的塑造过程, 还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意义的过程, 或者说, 教育叙事与教师的自我超越同步。这是叙事研究无论是作为一种研究方式, 还是成果表达方式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因于此, 如果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叙事研究,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 若干年以后, 他们的教育经验将丰富、充实而且深刻, 他们的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 他们就很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教育家群体。”[7]

参考文献

[1]施铁如.后现代思潮与叙事心理学[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 (2) :37.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90.

[3]郑金洲.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教育叙事[J].人民教育, 2004 (18) :36-39.

[4]孙启民.教育叙事叙何事[J].江苏教育, 2004 (3) :32-33.

[5]康纳利, 克莱丁宁.叙事探究[J].丁刚译.全球教育展望, 2003 (4) :7.

[6]李明汉.教师校本研究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3 (12) :V.

篇4:教师如何做叙事研究

教师叙什么事:故事的选择

由于教学对象复杂、教学情境多变等因素,教学生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教师每天都遇到不同的教学事件。教师面对不同的问题会使用不同的处理策略,可以说教学是具有丰富生活性的活动,活动之中的教师和学生每天都在编织着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琐碎的日常事务,有些则给教师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深刻记忆,蕴涵着教育价值。

教师叙事研究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故事作为叙事话题。教师要做教学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敏锐地捕捉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发生的故事中挑选出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有价值的“教学冲突”作为叙事内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叙事话题,一是师生教学交往中的特殊事件,如学生成长个案、课堂中的随机事件等;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方面的个人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设计案例、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问题等。教师选取的故事既可以是已经发生过的,也可以是教师正经历的故事,但一定要是来源于自己教学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不能凭空捏造,改变故事情节。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的要求与方式

(一)教师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师叙事是对自己教学生活经历的回溯。因此,一般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展开故事,将教师作为“在场者”的整个事件历程,如遇到了什么困惑或问题,当时处于怎样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等详细具体地描述出来。但是纯客观的事实描述是不够的,还应将事发时教师的情感、态度、内心反应记叙下来,因为事件中有教师的存在,在事件发生和处理的不同阶段教师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故事中糅合着教师的情和理。教师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融合在讲述的故事之中,使叙事不光是事件的复述,而且是自己在当时情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再现,教师可以使用“当时我觉得……”“后来想想……”“如果我……可能会……”等语句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表述出来。叙事只是为教师提供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叙事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叙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思教学实践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叙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在对个人观念、行为进行反思。可以说,思考或反思是教师叙事研究的灵魂。教师在叙述当时的心理活动、行为反应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分析、阐释,在对自我的挖掘中获得教育启示,实现教学实践的更新和理论的深化。

教师叙事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活性,海格·庞蒂曾说“真实描述世界而非概括世界的语言才是反映世界的语言,思索世界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才能使讲述的故事还原为本真的生活,使说者和听者在故事的叙述中能产生重返“生活现场”的真实感。此外,叙事时要避免语言的平铺直叙,要结合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情节化”的描述,特别是要对一些细节进行“深描”,细节之处往往就是叙事研究的闪光点。教师的叙事只有做到“原汁原味”,“情趣盎然”,才使自己和倾听者都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地感触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

(二)叙事研究的方式

根据教师叙事倾诉的对象不同,叙事研究可以分为教师个人自省性的叙事研究和多人分享式的叙事研究两种方式。

1.自省的叙事研究。自省的叙事研究是教师以自我对话的形式,将故事在头脑中重现,或者通过一定的文字载体记录下来,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这类叙事研究是以教师个体为单位展开的,完全依靠教师自己对事件的直觉体悟来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策略。自省的叙事研究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教师的内部心灵对话的无形的表现形式,也可以通过教学日志、日记、传记等有形的方式将内部思维活动展示出来。

心灵对话(即内心对话)是教师在头脑中回忆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某个事件,借助内部思维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思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启发,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叙事与反思都在教师的头脑中完成。这是一种完全的内省方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洞悉问题、推理思考能力。

一般而言,教师采用一定的文字载体将故事表述出来再进行反思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日志不光是记载日常教学事件的工作笔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思考的空间。教师要抓住这个常规性的工作环节,在记载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事件的同时进行思考分析,把常规性工作转化为对自己进行行动研究的一个契机。日记、传记等是非常规性的教师私人记录,教师将教学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可以是没有解决的教学问题,也可以是成功处理的教学事件)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些文字是对教学生活中故事的重述,可以成为教师反思的资源。教师要注意的是记录自己的故事时要插入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或对事件的评论,切忌平铺直叙故事,应该将“叙”“议”结合起来,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探寻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反思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获得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2.分享式的叙事研究。因为自身的经验、知识有限,有些问题教师无法通过自我思考寻求到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以故事的形式倾诉给他人(同行、研究者等)听,在与他人一起分享故事中寻求问题解决策略。这种叙事研究中教师仍是讲述者,只是倾听者除了教师还有教师同行或者研究人员,教师与自身,与他人进行着多方面的对话。

教师将选取的故事讲述给同行听,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这种分享式的叙事研究价值是双赢的,教师可以广泛地获取同行的经验、建议,能在同行帮助下很快地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出正确的分析;而同行教师也可以在教师的叙事中反观自己的教育实践,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有研究人员作为倾听者的叙事研究也是如此,研究人员可以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点,帮助教师将反思经验提升为理论认识。教师在与多方的对话中,能克服自身意识的偏狭,用理智的头脑思考自己的教育故事,从而发现故事背后的教育价值,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网络日志在近年来兴起,它可以作为叙事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教师可以在网络日志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教学中发生的某个事件以及由此而生发的体会感悟,作为反思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教师个人日记不同的是,网络日志虽然也是教师的私人记录,因为依托了网络这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因而是个可以多方共享的资源。别人可以分享教师的故事,同时给教师提出反馈意见或建议,教师可以依托这个平台与他人就日志中所记录的故事及自己的体悟进行对话沟通,吸纳来自外部的建议,促使自己更清晰地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寻找问题的对策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篇5:教育叙事——做幸福的教师

一位老教师在退休前这样对我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光荣?幸福?我细细咀嚼,不禁有些懵懂。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想,它还是给了我们一些东西的。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一名孩子王,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我又因为什么幸福?你们呢?有没有一个可以不加思索就说出来的答案呢?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魂的问答。于是,我问我自己:你因为爱人而幸福过吗? 你因为被爱而幸福过吗? 工作累了,父母来电话,朋友来短信,如果不是做老师,这也许就是我的幸福的全部。可教师这份职业,让我获得了额外的关爱,它丰富了我的人生,我幸福的内涵。

试想一下,有什么能比从事教育事业所收获的精神财富更多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的情景:课堂上,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能三心二意吗?课外,一个个学生围着你,用崇拜的眼神期待着你,你能不热血澎湃吗?节日来临,一张张饱蘸着学生敬意的贺卡飞向你的时候,你能不激动吗?夜深人静,就着一盏孤灯,品读着一封封信件的时候,你能不感到幸福吗?这一幕幕,只有为人师者,才能亲身经历;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坚定你的选择。

以前也许我们总是很担心:与一群活蹦乱跳的顽皮猴打交道,我们的付出他们能读懂多少?恐怕过了今天也就忘记了吧!朋友们,我想请您听听我做班主任短短一年来的感触:一位学生在作文“老师,我想告诉您一件事”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老师,我要谢谢您,时间过去了一年,您老了一岁,我们耗了您一年的青春和经历,您天天为我们操碎了心,看我们比看自己的小孩还重,起早贪黑的,我们真的十分感谢您,您辛苦啦!”。看着学生真诚的话语,瞬间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是幸福的。有一次,我的咽喉炎又犯了,嗓子嘶哑充血,当我艰难地吐出第一个音时,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们知道你喉咙不好,你不要讲了,你布置点作业给我们吧。我们会管住自己的。”“对,老师你别担心,我中午带药给你吃。”„„中午,不知什么时候,我的桌上摆满了“西瓜霜”“金嗓子”,还有一根金灿灿的大香蕉。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忽然想起了《冰激凌的眼泪》中蕴含的故事:那是一位支援西部的年轻教师,他步行四十里山路为的只是给全班每一个孩子买一支冰激凌。孩子们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们的老师是个好人,他很爱我们,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冰激凌。我们从来没吃过冰激凌,真好吃。大家很感动,都流泪了。冰激凌也很感动,流着白色的泪。是啊,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工作六年来我教过很多个班,大约也有两三百人,甚至有很多我都叫不上来名。假定其中有一半是爱我的,那么在亲人朋友之外,我的人生额外的收获了一百多份关爱。收获别人的关爱,这是一笔旷世的财富啊!

听了上述的感触和故事,你是否还有疑惑呢?你因为付出而幸福过吗?你因为失去而幸福过吗?

我们身边的许多年轻朋友,崇尚前卫的生活,酒吧歌厅是他们热衷的场所。洋房洋车是他们今生的最大追求。可是,他们怎能体会到我们平凡、忙碌背后的幸福呢?

在座的各位朋友,每天早上看见你们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脚步,我想,你们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只小鸟,有时低落有时高翔,那是我还在寻找: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将成为你我源源不断的能量。

最后我要提醒你: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

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地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我们应当骄傲地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一幕崭新的特写: 一名忠诚的教师,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篇6:教师真实生活的叙事研究

教师真实生活的叙事研究

1.教师叙事研究的特点。(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教师的叙事研究是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帅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2.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文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篇7:教育叙事:做一个积极幸福的教师

积极幸福的人不是没有问题,而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应对问题,并建设性地去解决问题。面对6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300多个拥有不同性格不同习惯的独立个体,怎么会没有问题呢?但面对问题,我从来不是消极地抱怨和逃避,而是想办法去解决,因为我知道,我必须要给学生起积极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才能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每个学生都作为有个性、有人格、有希望的人予以关心,把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看作是有意义的,值得重视的事情予以注意。

二、情感共鸣,了解加同感等于理解,理解和同感比爱更重要。

三、信任,用言语和行为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期待,给于正确的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

真实案列

六年级一班的何同学,从五年级我接他们班的英语教学开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是因为她的优秀,而是因为她的“懒惰”,第一次布置的英语作业她就没有完成,和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在一起她特别的显眼,因为只有她一个女同学。我问了她原因,她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清楚,但我说“老师相信你,下次不会再这样了。”她也没有给我明确表态,低着头就走了。上课精力也不是很集中,有时看到她课堂走神了,就提醒她,引起她的注意。但整个五年级,她的状态始终不是很好,依然经常不做作业,上课走神,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她的教育,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话会触及她的心灵,唤醒她内心那个积极的“小天使”。我期待着……

终于,这一天来了,记得那节课是上午第一节课,刘老师外出学习,我就去代课,那天孩子们的状态特别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道班主任刘老师外出学习,所以很放松,还是因为什么原因,反正那节课学生的状态懒散,我本来是精心备课,满怀热情的去上课,结果他们的状态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淋到脚,我停顿了一分钟,把英语课堂变成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是给他们传授知识,情感的教育有时更重要,我和他们谈心,分析他们的状态,站在他们的角度看课堂,看问题。他们听得很认真……

第二天在英语作业本中夹着一封心形的纸条,内容不多,我打开,看到里面的内容,既感动又激动,眼里真的含着泪水。但我没有找这个同学,因为我怕我找她谈话,打破了她对我的承诺,我小心的把这封信放进抽屉,我坚信我会再次打开这封信,到时不是我一个人来读,而是当着全体六一班学生。

篇8: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关键词:教师,叙事研究,专业成长

“教师成为研究者”, 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一个比较响亮的口号, 被视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策略和有效途径。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叙事研究为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叙事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建构故事, 借助反思和理性的力量来唤醒叙事者的教育自觉性和教育敏感性, 从而改变教育者的行为和观念。这种研究使教育科研回归教育生活本身, 作为研究者、反思者、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者的教师, 必然是这种研究活动的最终受益者。叙事研究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叙事研究可以升华教师的专业经验,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成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学实践经验是他们的宝贵财富。这些专业经验不加以总结与研究就无法得到升华, 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叙事研究则有助于推动教师深刻地认识其专业经验的重要性。每个教师都有众多但零散的教育经验, 这些经验与现象背后隐藏着许多教育理论。叙事研究就是要串联这些经验, 发掘其背后的价值与规律。

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说事故”或“经验描述”的方法, 进行思考与分析, 从而形成个人的教学知识与理论。叙事研究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其自身经验在其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与体悟, 不断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繁重的教学任务让许多教师无力从事教育科研活动, 无暇顾及身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很多教师不愿或不敢承认自己是研究者。叙事研究, 则着眼于教学实践, 从身边亲历小事开始研究, 反思与每日生活同在的教学实践。这种研究方式把教师从教育研究的误区中解放出来, 树立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在这种研究活动中, 教师的教育经验不断升华为教育理论, 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 使其专业素养在实践、研究、反思中不断提升。

二、叙事研究引发教师深层次的反思, 提高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

叙事研究不是简单地记录教育生活, 而是观察与思考教育实践活动。所谓反思教育实践, 就是教师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 对过去教育经验的一种会诊、思考、评价, 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 又是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叙事研究以自己的教育过程为对象, 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审视、分析, 从而提升了教育经验, 改进了教育活动, 必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 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因此, 教师的个性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通过反思, 总结经验与教训, 可以提高教育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因此, 教师写教育故事, 实际上是在寻求转化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 是在寻求变革课堂教学、发展自我的突破口。

教学叙事能帮助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情境和经验作多角度、多层面、多方向的理性反思, 从而切实地改善了自己的教学生活。这样的教学研究对教师来说才是最深入、最有效、最能深度唤醒教师情感意识的研究。

同时, 借助网络, 使这种个体反思走向群体反思。在交流中, 反思会更深刻、更彻底, 更见智慧。这种群体的反思, 势必形成群体的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自己开展叙事研究, 同时还应有更多的机会, 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的分享与互动。这种分享与互动能让教师感知自己的专业声音与观点, 激励教师提高的专业意识, 提升自信心, 以及从中学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 甚至批判、反省自己的经验。运用教师团队进行叙事研究分享专业经验的方法, 可以协助教师达成个人的、社会的以及专业的三个层面的提升。

三、叙事研究使教学研究走向深入, 使教师的教育活动更富实效性

由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往往会使某些预先设定的理论框架陷入困境, 使得理论与实际难以结合。叙事研究从关注教学实践活动出发, 不断进行理性的反思, 为理论走向实践, 指导实践, 开辟了新的途径。

叙事研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 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叙事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 使教育研究从专家手中回到教师手中, 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通过对教育生活的研究与反思, 往往能比外来研究者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结论。教师是教学活动最理想的观察者, 他们可以通过反思教学生活找到解决实际问题最合适的方式方法, 做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 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断进行自我检验、修正和完善, 在参与叙事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使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使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富实效性。叙事研究的实践性、反思性, 无论对叙事研究者、同伴还是对学生、学校, 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叙事研究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否则这种研究就会停留在“叙事”上而不能得结出理论硕果。因此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结合教育实践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育理论。这是一种研究中的学习, 学习中的研究, 克服了以往单纯专业理论学习的盲目性, 解决了以往脱离实践的所谓“教育研究”的虚无性, 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叙事研究即拓展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必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投身叙事研究, 表达和反思教师内隐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核心是专业知识的获得并形成合理的结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 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 (或) 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性, 它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叙事研究中, 教师 (研究者) 以叙事的方式对教育生活、教学事件、实践经验等进行细致的描述与深刻的分析, 从中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 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叙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于教师是否能够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是提升行动理论的必然途径, 也是发掘实践性知识的必然环节。反思, 将教师内隐的实践性知识理论化、系统化, 外化成显性知识,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可见, 开展教师叙事研究有助于挖掘、显现和反思教师内隐的实践性知识, 促进教师在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更新观念, 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促进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写教育叙事的过程, 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分析和调整的过程, 是更彻底的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

五、积极参与叙事研究, 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 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叙事研究是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进行叙事研究, 要求教师要做一个教育生活的有心人, 要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叙事研究中, 教师要叙述一个真实的自我, 同时要求故事要具有感染力, 更能引起同行的共鸣, 这对教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过程, 将更好地陶冶教师的思想与情感;通过叙事研究, 教师能够从叙述的事件中发掘出有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益因素, 或是发现不利于教学的因素, 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教学中值得发扬光大或引以为鉴的素材, 也可以供他人运用或借鉴, 使教师处于一种永远修正和丰富自我的状态中;叙事研究中, 教师实际上是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学、管理、德育、生活等角度的反思, 将使教师更加关注个人行为的后果, 将自己放在一个因果链条中去看待, 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师叙事研究中, 教师的教学思想、育人观念、思想工作艺术、心理素质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篇9:初中英语教师实践知识的叙事研究

【关键词】初中 英语教师 实践知识 叙事研究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只要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就能充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认识很显然是片面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普及,教师应该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知识,从而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本文运用叙事的方式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师实践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初中英语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创设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同时教师只是局限于书本内容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很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创设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灵活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并且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当中,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Finding your way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由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寻找方向”,涉及到一些方位词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方位词汇相关的绕口令,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这样说:“I believe we were lost in some place and needed to find our way home. When it occurs, we need to know how to get the target place. So we have to learn some words about the direction, otherwise we may never find our way home and your parents will be worried.”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的问题。针对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开设合作小组,并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Amazing things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这样说:“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amazing things. We have seen many amazing things in our daily lives, and those things brought joy to us. Can you please express the amazing thing based on your own life experience. Please discus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share your story with others.”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

三、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那些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格外青睐。同时,教师还会经常照顾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而忽视了一些“学困生”。事实上,这种做法时有失偏颇的,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5 Abilities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和“能力”相关,比如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模仿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那些底子较好的学生可能不需要教师讲解,就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而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的学生、并且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就需要多下工夫进行学习。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帮助那些“学困生”弄懂教材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提倡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从而真正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正善. 论教师的实践知识[J]. 江西教育科研,2004(09).

[2] 宋宏福. 论教师个人知识及其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7).

篇10: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一、问题解读

最初的校本培训,以集体学习听报告为主,确实提升了教师们的课改理念,教师们被动学习课改理论的条条框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更谈不上以校为本,接受式培训收效不明显,且往往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开始进行教学叙事研究,让老师们将教学随笔深入下去,通过叙事来尽可能展现教育的真实,使教育研究与真实教育经验形成内在关联,一段又一段地描述老师和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教学与交往故事,有着鲜明的思想、性格与品质,从而构成有原则的意义丰富的教育叙事作品。教学叙事的特点有:(1)真实性。教师平时善于捕捉教育故事的“源文件”,是真实可信的故事,不是设计的事件。(2)人物性。教师在故事中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中的学生作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行为和心理的“假想”,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3)情节性。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4)可读性。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怎么解决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形成教育记叙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5)感悟性。将教师个人教育理论、个人教育信仰“附着”或“涂抹”在某个“教学叙事”上。(6)共享性。叙事研究与教育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

二、案例分析

开学不久,我从总务室领了一撂软面抄,每一本都很厚,教师会上我将本子发给大家,老师们被这厚厚的本子吓住了,本子的名称叫“教学手记”,可以是“教育对话”“教育自传”“教学叙事”“生活叙事”“教师随笔”“教学问题研究”。老师们默许了。

三月末,当我收到第一个月的教学手记本时,许多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写了大量的教学叙事和自己对教育工作的感悟,这些故事如涓涓溪流,倾诉着老师们心中对教育的爱。一位老师还在手记封面的扉页上写下了孔子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意味深长,仿佛时时提醒着我们,常常学习,时时反思。但也有个别老师敷衍了事,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等理论文章的抄写。

许多教师以前写论文时经常是引用一大段的教育教学理论,让文章看起来好像很充实。其实,实质性的东西并没有写出多少来,反而使整篇文章只讲理论,显得空泛无力,而“叙事研究”这崭新的研究理论给了我们写论文一个新的形式。我很赞赏老师们提到关于“教学理念”的观点,原来总以为“教育理论”只是保存在专家的教育论著里,现在我发现还有另一种“教育理论”,它停留在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经历中。而且,那些教育专著里保存的只是“别人的教育理论”,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中却保存着“个人的教育信仰”或“个人的教学理念”。

我从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老师文章中洞悉出老师们的教育思想,好似走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课堂。许多教师在记叙中闪烁着教育智慧,让我拍案叫好。

周老师上了一节名为《魔力电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反思道:学生的感受是第一位的,课堂不能只成为教师展示才能的场所;学生是不会作秀的,不管设计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必然热情相加,反之,即使再精良的电教或动人的语言,他们都会无动于衷;一节课的收获,不能以设计目标越多越好,有时候单一的目标便让在学生在过程中习得更多更好的方法,感受成功的体验。我看到她在文中记录了教学中的细节处理,有困惑、有课后处理途径、有反思,说明她对课前、课中、课后三重反思做得很到位。我深感欣慰。

对于青年教师,需要给时间让她们逐渐成熟,在给体育林老师的对话中,我诚恳地写到:“看过你两个课例,我感到你是在用心地上课,但你知道为什么这样上吗?你的第一节课中所记的,还有一些学生主体参与的情节,如‘用心去体会、去练习’‘互相评价’,但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思考,从而归纳出手臂向前的摆动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等。如果你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并是这样上的,那么在课堂上,你就是尊重了学生个体是成长的主人,还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技巧教授。千万不要还是你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这种传统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乏味的,不要忘了,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于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与你共勉!”

另一位中年教师记录了从教多年,感悟教师的三大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初入教师这行,有热情、有激情、有精力,对教育事业充满一腔热血;“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讲述她平凡认真的教学生活,郁闷的心情。“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她没有评述,我看后十分动容,也感悟了一番:“仔细品味您对教师工作的‘三境界’,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看法,给了我许多震撼:无论您对自己的职业有怎样理性的认识,都是一些抽象的观念或特定情境下的情绪表达,许多老师也有类似感言,但多数教师是将职业情感一同投入到教学生活中,这种情感令人难以抛却,成为教师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身份的标志,逐渐成为全身心追求的事业,您的感言值得珍视,我渴望看到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这种朋友似的交流对话,老师们很易接受,老师感到管理者在关注她,无形之中对老师是很大的激励和鼓舞。

三、问题推进

基于老师们更关注微观层面细小的普通的教学事件,更强调对教育中特殊现象的描述和体察,老师们有了日常教学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否有价值呢?如何提炼教学问题使之成为研究的课题呢?我们为老师搭建了教师交流平台,进行专业引领。许多教研组拿出集体研究课题和个人行动研究的“小课题”,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非课改年级向课改年级的顺利过渡”„„在“教学问题课题化月末对对碰”沙龙活动中,老师们讲述了自己的问题研究、案例及策略,教师以“教学叙事”作为日常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讲教学故事开始,大家认为有话可讲,有讲合理有效的解决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也有将自己遇到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整个教学过程讲述出来的,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由此体现出研究价值。

为了保证教育叙事研究的有序开展,又可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赋予“以校为本”的培训以新的内容,我们借助区校级研究课教研,围绕“如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这一问题,张老师执教了三年级区级研究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涂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电教研究课《特殊的葬礼》,这两节课体现着集体教研和个人行动研究的完美结合。涂老师教后在手记中坦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自己无论是在教育理论研究上,还是教学实践上,仍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达到茹古涵今的才情,审时度势的研究态度,我得快马加鞭呀。

为深入推进教学问题研究,我们开展了教学“六个一”常规校本教研,包括“课前预案”“课前说课”“课后自省”“课堂评价”“同行感悟”“问题方案”六个环节,完善教学管理,使问题性研究日常化,提高课堂效益。整个流程为: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说课―执教―倾听评论和建议―观看课堂实录―课后自省―撰写教育叙事―再反思―修订自己的教学策略。这就让教师既学会了自我审视、自我超越的方法,提升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新的增长点,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也为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学习从需要开始,反思从课堂开始,超越从探究中开始”。

四、梳理提升

上一篇:新起点三年级下册英语下一篇:5个al后缀的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