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

2024-07-23

墙体裂缝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精选7篇)

篇1:墙体裂缝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

柏磊

【论文关键词】裂缝 原因 措施

【论文摘要】建筑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质量通病。墙体裂缝的出现,轻则影响房屋的美观、适用性和耐久性,严重的将影响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承载力及使用寿命。本文总结分析了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控制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1.建筑墙体裂缝概述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建筑墙体裂缝形成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2.1.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失水后体积缩小,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1.2 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浇水过多,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砂浆标号低,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2.1.3 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2.2.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门窗洞口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共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2~3倍,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而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2.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砂浆末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计量,配合比不准,造成砌体强度下降。等等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2.2.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上,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2.3.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3.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2.3.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3.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预防措施

3.1.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3.1.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1.3 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3.2 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

3.2.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3.2.2 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或加强钢筋,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砌缝配筋的间距,最小为20cm,最大为60cm,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竖向间距官为500mm。

3.2.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3.2.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短纤维(聚合物纤维)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3.3.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3.3.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3.3 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4.结论

控制裂隙,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过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隙措施的,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家扬.轻质砌块墙体抗裂、抗渗漏措施的研究[J].广东建材,1997(6)

篇2:墙体裂缝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

墙体或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摘要:混凝土开裂一直建筑工程常见的问题,本文试着从开裂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和措施作出一点探讨,包括墙体、楼板、基础等。对常见的裂缝(温度裂缝,结构裂缝、材料裂缝、施工裂缝)做了较浅的研究,裂缝的补救只做了较浅的探讨。

关键词:裂缝、温差、控制措施、约束。

CONTROL AND METHODS OF CONCRETE CRACK

[KEY WORD]: crack、temperature difference、control methods、constraint.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1)结构性裂缝是由于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裂缝;(2)材料型裂缝,是由于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3)施工原因。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产生的水化热积累,浇筑后3~4d内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的混凝土膨胀变形,混凝土内部应力表现为压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受基础混凝土膨胀变形仍旧很小。温度峰值过后,混凝土由升温期转为降温期,混凝土开始收缩,内部应力表现为拉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大,降温引起的受约束的收缩变形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同龄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此外,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时,外部环境温度低或气温骤降期间,内外温差过大在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出现表面裂缝。1.2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这里主要介绍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1.2.1 干燥收缩

干燥收缩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或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干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受外部环境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性过大,内部混凝土变性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混凝土干缩主要与混凝土水灰比、水泥成分、水泥用量,集料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用量等有关。1.2.2 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是混凝土终凝前,表面因失水过快而产生的收缩,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由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湿度、风速、相对湿度等。

1.2.3早龄期收缩

早龄期收缩特指混凝土浇筑后3d的干燥收缩值(包括干燥收缩),文献【5】的研究表明,混凝土浇筑后早期得不到有效地保湿养护,那么早龄期,尤其是第1天内的干缩被大大加剧了

2.外墙裂缝的产生原因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外墙裂缝除了以上介绍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局部设计的缺陷 2.1局部节点设计缺陷

①保温设计中常常忽视对结构挑出部位,如阳光、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隔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檐沟、女儿墙内外侧及压顶等部位的保湿。

②在保温层与其它材料的材质变换处,材质间的弹性模量和线性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的变形也不同,极易产生层裂缝。

③窗口周边及墙体转折处等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未铺网格布来分散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3.预拌混凝土 预拌泵送属于大流态混凝土,它与过去现场拌制的塑性混凝土相比,有塌落度大、砂率大,水泥用量的3个显著特点,因此泵送出现裂缝的概率也以往多。

混凝土主要靠水泥水化后与骨料生成人工石,水泥是增强的主要胶结材料。水泥的化学收缩与水泥的品种、标号、细度、用量有关。随水泥标号提高,细度增多,混凝土的收缩值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在经历化学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及干燥收缩后,总收缩率约为0.04%~0.06%,所以混凝土自身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也是预拌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所在。4.施工因素

4.1 混凝土墙体发生较大的收缩变形

(1)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偏大 C40、C50预拌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为400~500 Kg/m3(2)施工中养护不力 3~7d拆除模板后,没有覆盖或浇水保湿养护(3)水平钢筋配筋率低。

(4)膨胀剂使用效果不佳 掺膨胀剂后,达不到14d限制膨胀率指标,没有发挥出补偿收缩作用。

5.混凝土墙体发生了过大的温度变形(1)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

再拆模后混凝土显著降温使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随着继续降温和收缩,侧面处混凝土拉应力超过fct,裂缝向纵深发展,直至贯通。

(2)昼夜温差引起的变形 进入9月份昼夜温差11~13ºC直接暴露于大气中的混凝土,因为混凝土存在“传热滞后现象”,考虑混凝土随气温变动出现6ºC的瞬时降温差,经计算混凝土18d龄期的综合温差应力为:δ(18)=1.751MPa δ(18)> fct(18)=1.68MPa(开裂)

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早期裂缝的控制

早期裂缝的形成,最开始是由于初凝至终凝前后塑性裂缝的出现,这类裂缝中宽度较大的部分细小的微裂缝(称为“隐式裂缝”)则容易被忽视,则在其后的干燥收缩过程中,在出现这类隐式裂缝的薄弱部分,裂缝进一步扩展,最终成为“显式裂缝”,即通常所指的干缩裂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缝,由于此时混凝土强度与刚度发展均已相当成熟,因此,处理这类裂缝已不像凝结前后的塑性裂缝那样,可以通过二次抹平等简单方式加以修复。

研究表明,控制这类早期裂缝(包括收缩裂缝与早期干缩裂缝)是有显著效果的

二、早期养护对早龄期收缩的抑制作用 1 早龄期收缩

早龄期收缩特指混凝土浇筑后3d的干燥收缩值(包括干燥收缩),文献【5】的研究表明,混凝土浇筑后早期得不到有效地保湿养护,那么早龄期,尤其是第1天内的干缩被大大加剧了。相对温度的控制

早期养护的关键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性能发展所需的一定湿度环境。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对混凝土早期性能尤其是收缩性能的影响很大。文献【5】研究发现,早期相对湿度降低越多,混凝土收缩增幅越大,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的早期,控制好一定的相对湿度对混凝土收缩的抑制是很关键的。早期养护为主,材料减缩为辅的裂缝控制理念

对早期的自收缩比较大的混凝土,如掺细硅灰的高强混凝土来说,早期保湿或密封养护能大大降低早龄期的干缩,但对自收缩意义不大。那么在养护尽量做到位的前提下,在辅以适当的材料减缩措施便显得更为合理。因此,针对高强度混凝土这类自收缩较大的混凝土,提出“早期养护为主,材料减缩为辅”这一控制理念,早期养护为主是因为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降低绝大部分发生在早期的干缩,因为这部分干缩通常是早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而早期的自收缩往往是在干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其对总收缩的叠加效应最终加速了裂缝的产生。

三、结构约束

混凝土结构在温度与收缩变形时遇到的约束有两类:一类是配筋构件中钢筋对混凝土产生的所谓约束,另一类是由于结构的超静定结构而引起的外约束

钢筋对混凝土的自约束主要是对收缩变形的约束,而温度变形并不受到约束,因为混凝土与钢筋有着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如果配筋不合理,则可能产生很大的自约束应力而产生严重的开裂 1.抗裂钢筋

实践证明,通过增加直径较小,间距较密且均匀的抗裂钢筋来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及收缩裂缝是一条有效地途径。2.膨胀混凝土

使用膨胀混凝土的关键是14d的蓄水养护以及其后的保温、保湿、防风养护及至使用过程中的潮湿、小风环境。掺膨胀剂可以使混凝土在水中或高温环境产生较大的膨胀,但它并不能阻止普通环境下的干缩的发生,只是对干缩有一定的补偿

四、后浇带

后浇带的工作原理是“先放后抗”,但关键是“放”。因此在冬季最冷月之前2个月或2个月之前,这段气温逐渐下降过程中后浇带的大体积混凝土中使用后浇带,会使其发挥最大的“放”的效用,即可以“放掉”掉全部水化热产生的负温差变形又可以“放”掉30%左右的混凝土收缩变形,还可以“放”掉近2个月的季节负温差变形。

五、掺加聚丙烯纤维

参加聚丙烯纤维,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加入混凝土中的纤维有阻裂效应,能延缓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减少及细化裂缝。

聚丙烯纤维参入混凝土;能满足以下要求:(1)能适应较强的碱性环境;(2)暴露在大气中,能耐阳光照射及防老化;(3)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能满足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要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求,能在水泥混凝土中快速分散均匀分布;(4)与混凝土有良好的粘贴力,能起增强作用。1.提高混凝土抗塑性收缩的能力

聚丙烯纤维加入混凝土中,纯粹是物理作用。纤维的主要作用是从混凝土浇筑到硬化前,混凝土尚未产生足够的强度以抵抗收缩的应力导致微裂缝,加入纤维可以部分抵消内部应力,抑止微裂缝产生和发展

纤维加入可以改善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当裂缝发展与纤维相交时,纤维可抵消部分或全部应力,加入的纤维呈三维无规则分布,有助于消弱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收缩的能量分散到每M3数千万条具有高抗拉强度和相对低弹性模量的纤维单丝上,有效地增强混凝土的韧性,抑止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无数纤维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乱向支撑体系,有效阻止骨料的离析,使混凝土粘聚性好,从而阻止了由于干缩引起的裂缝产生,所以掺加聚丙烯纤维,使混凝土内部有害裂缝(裂缝的宽度大于0.05mm)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混凝土渗透性降低,不易碳化。

六、提高预拌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1.抓好混凝土原料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减水剂、掺合料 2.混凝土水化热引起裂缝的预防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低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如夏季降低水温,粗骨料遮阳防晒,并洒冷水降温;细骨料遮阳,散装水泥提前储备,避免新出厂水泥温度过高。采取以上措施限度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2)夏季 对罐体喷冷水降温,混凝土泵送管道遮阳防晒 3.2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①选择中低热品种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②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③高效减水剂;④掺加缓凝剂; 3.3掺加UEA膨胀剂

掺入UEA膨胀剂,在最初14d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

3.4 采用二次抹压技术

在混凝土初凝前1~2h ,用长刮板摊平表层泥浆,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结合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随后铁抹子压实收光,防止水分过快散失而出现干缩裂缝。

七、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浇筑基础底板,楼板等外露混凝土表面;若无恰当措施极易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1. 抹平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条件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d。

2墙、柱、梁的侧模过早拆模,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混凝土表面刷养护液,冬季施工时,上述构件拆模后,表面挂草帘养护

3根据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公式:混凝土伸缩缝间距越小,温度收缩应力越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大多靠设缝的办法来解决开裂问题,然而温度应力与缝间距并不呈线性关系,只是在较短的间距内而引起漏水,同时对抗震不利。因此应设置合理的缝间距,同时处理好缝间距防水问题,保证缝间结构的整体性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沉降收缩裂缝

该裂缝一般多沿主筋通长方向,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常在浇筑后发生,硬化后停止。裂缝产生原因是浇捣后,骨料颗粒沉落,水泥浆体上浮,受到钢筋或埋设件或大骨料的阻挡,而使混凝土互相分离。另外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沉落不均匀造成开裂。防治措施如下:(1)可采用稠度适当的低流动性混凝土(2)加强混凝土振捣,不能漏振;(3)对于断面相差大的结构物和混凝土剪力墙孔洞口处,先浇筑较深部位,静止1~2h。让混凝土沉降后,再与断面或孔洞上部混凝土一起浇筑;(4)初凝前两次振捣和两次抹压混凝土表面

设计方面:(1)基坑底板高低错落处及底板,墙板交接处应增加构造钢筋,防止裂缝开展;(2)墙体抗裂钢筋的位置;为了提高墙体混凝土的极限抗拉伸能力,增强其抗裂作用,墙体水平构造的钢筋选用细而密的配筋方式。

墙体膨胀加强带部位还要设置温度应力补偿钢筋。温度应力补偿钢筋应垂直于膨胀加强带方向并且直接绑扎在墙体立筋外侧,其设置间距墙水平钢筋间距的2倍(300mm)

5、缝的设置

(1)缩缝,防止混凝土不规则收缩开裂;(2)隔离缝,防止地面与其它结构间不同沉降引起地面开裂;(3)施工缝,防止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断处的开裂

缩缝的设置不是为了限制混凝土开裂,而是为了控制其开裂的形式,使裂缝的展开有规律,因此缩缝、切缝的时间必须很好控制,一般在混凝土浇筑以后的4~12h。不得晚于12h。缩缝的间距一般为地面厚度的6~24倍,若要扩大缩缝间距,可考虑在地面层内配置钢丝网。

八、施工技术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浇筑 为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采取下列措施;(1)降低如墨温度,特别是夏季施工,首先控制混凝土出盘温度,其次用草袋或者麻袋包裹混凝土输送管道,并浇水降温;(2)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小于500 mm 2.1浇筑季节

考虑徐变影响后,夏天浇筑混凝土,1个周期时构件中有较大压应力存在,且在浇筑混凝土后5年内逐渐增大。这说明在冬天浇筑混凝土只能减少结构中的温度拉应力,并不能从根本消除温度拉应力的存在。而且由于徐变随加载龄期不同发生的变化,使产生最大季节温差拉应力的浇筑时间不在每年的温度最低点,而是各自前后向后推迟了1个月。因此为了降低季节温差在结构中产生拉应力,可尽量选择2月或近2月的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免8月或接近8月的时间 3.混凝土养护

(1)保湿养护 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d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保持膨胀剂发挥膨胀作用

(2)保温养护 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保温目的:(1)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差;(2)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弛,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养护一般不小于15d(3)在常温季节 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替代前两种个保温保湿的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

保温养护还应注意两点(1)养护期间随时观察混凝土表面潮湿度,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保温和保湿措施应兼顾考虑要综合考虑水化热温升。施工季节,模板等因素,实时变换养护方法。夏季施工,缩短带模养护时间;春秋季施工,白天保湿夜间保温;冬季施工,前期以保温为主;拆模后不宜向混凝土表面浇水,改用喷雾,或挂上草包、麻袋后洒水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4.改进施工工艺 ①表面及时处理 在混凝土初凝前1~2h ,用长刮板摊平表层泥浆,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结合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随后铁抹子压实收光,防止水分过快散失而出现干缩裂缝。

九、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原材料碱含量限值和使用量是控制混凝土最大碱含量的首要条件,从3个途径加以限制;(1)使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水泥,尽量降低水泥用量;(2)不用或者少用含碱的外加剂,控制其引入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1Kg/m3;(3)不使用含NaCl和KCl的砂,石骨料和水;掺加一定量粉煤灰、火山灰质等活性掺合料,可有效抑制碱-硅酸反应。

结语

混凝土裂缝在建筑工程普遍存在,在实际很难控制和防止。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也出现了许多无缝的构筑物,对以上混凝土开裂的因素作了一些分析,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用单方面的方法控制意义和效果不大,综合各因素的处理会起到显著的作用。相信随着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进步在以后的建筑物中无缝结构会普及。

致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笔者也即告别熟悉的**********的校园。本文得到指导老师的细心知道,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审阅我的论文并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改,在此再次对老师的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对*****年以来教导和鞭策过学生的老师,是各位老师的教导才有了学生今天的收获,谢谢!

参考文献

篇3:论填充墙体的裂缝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填充墙体,裂缝,防治

随着建筑物建设标准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框筒、筒体和剪力墙及钢结构等作为主体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而在这些结构的建筑物中,其内外墙体只是填充、围护或分隔空间,要求有保温、隔热、隔音、防火的效果。墙体本身只承受自重,重量越轻对建筑物的抗震越有利。由于设计构造措施、施工质量控制和块体材料本身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因此极易造成墙体本身的非结构性裂缝和粉刷裂缝,容易引起质量纠纷和矛盾。而且,部分外墙出现裂缝后不但影响建筑物美观,还可能产生外墙渗水现象,甚至影响正常使用。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框简、筒体和剪力墙及钢结构等主体结构中的填充墙体的裂缝,应认真预防和控制。本文就填充墙体的裂缝原因和防治措施作简单探讨。

1 填充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因填充墙体的自身收缩产生裂缝。这种裂缝比较普遍,通常在柱边和梁底出现,也有出现斜齿缝的现象。造成墙体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砌筑时的砌筑砂浆仍处于流动状态,尚未具有强度。墙体在重力作用下,自身不断沉实而引起竖向和横向的收缩,产生梁底和柱边裂缝,也有因中间砌体下沉较多而出现墙体斜齿缝的现象。二是墙体的砌筑砂浆凝结硬化时会产生收缩。三是墙体材料本身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

(2)温度变化使结构体和填充墙体产生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缝。由于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所以温度变化时,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体的热胀冷缩量不一样,就造成了在2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这种裂缝比较规则,由于温度变化比较频繁,所以墙面出现裂缝后难以根治。

(3)砌体材料的干、湿不稳定性导致裂缝产生。在许多工程中,填充墙的砌体材料都存在湿胀、干缩的现象,这就会造成墙体粉刷后的墙面出现不规则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墙体粉刷前需要浇水湿润,以防止粉刷时粉刷砂浆失水而失去黏着力,但这时的墙体本身因含水率高而使体积略有膨胀。粉刷结束后,随着墙体内的水分逐渐往外排析与蒸发,墙体就会逐渐干燥和收缩,当墙体的收缩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墙面的粉刷层会被拉裂。

(4)沉降不均匀产生的裂缝。建筑物因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建筑结构的变形对墙体产生挤压,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结构性裂缝。

(5)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不当导致墙体产生裂缝。一是填充墙体应该在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框简、简体和剪力墙及钢结构等主体结构完成后砌筑。但有些施工单位违反施工程序,先砌墙再浇梁,等主体施工完成、楼面荷载上去后,梁下挠变形对墙体产生挤压,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墙体上会形成竖向裂缝。二是墙柱间拉结钢筋没有按施工规范设置,形成柱边裂缝。三是墙梁间没有按要求进行施工停歇,水平灰缝的压缩变形和凝结硬化变形尚未稳定,后塞施工不规范,形成墙梁间裂缝。四是门窗洞口边没有实砌加强。五是填充墙体砌筑时应在填充墙体的底部实砌三皮混凝土实心砖导墙。六是应防止粉刷砂浆稠度太大造成粉刷时,砂浆层下坠产生粉刷裂缝。

(6)设计构造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墙体产生裂缝。填充墙体幅度过大或高度过高,都可能使墙体在温度变化、砌筑施工、凝结硬化过程中收缩产生裂缝。

2 填充墙体的裂缝防治措施

通过对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后,在墙体设计施工中应该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砌筑墙体的材料选择:应选用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砌块(砖)作填充墙的砌筑材料,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砖、石膏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砌块、淤泥烧结砖等。

(2)设计构造防治措施:①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设置墙柱间的拉结钢筋。②外墙宜沿墙长设置现浇混凝土窗台板带,内墙沿墙长设置现浇混凝土板带,板厚宜为60~120 mm,内配箍筋Φ6@200和不少于4Φ6~10 mm(240墙)的通长钢筋并与框架柱之间可靠拉结,用C20混凝土浇捣。这样既能防止墙体在窗角处开裂,又能使窗下墙体形成墙梁,不但增强了填充墙的抗震性能,而且增强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对抵抗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有一定的作用。

(3)门窗洞口两边的填充墙体最易出现裂缝,且一旦出现裂缝,修补难度很大,应重点设防。一是在洞口两边一块砖范围内用混凝土实心砖砌筑或用混凝土多孔砖孔朝上灌孔砌筑。二是增加窗间墙与边柱间的拉结筋道数,即将拉结筋的上下间距从500 mm改为300~400 mm。对洞与柱间小于一块砖尺寸的小砌体,其墙柱间拉结筋应出墙体弯下,将墙体与柱拉结扣紧,或浇筑C20钢筋混凝土。三是在洞口边宜竖向设置2Φ6~8 mm的钢筋,并与墙间拉结筋焊接,并用1:2.5的水泥砂浆粉刷洞口边,形成洞口边的钢筋箍框,能有效防止门窗洞口两边的填充墙体产生裂缝。

(4)对墙体幅度过大或高度过高的填充墙体,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构造板带,以减小墙体宽度或高度,增加墙体刚度,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间距不大于3 m,内配不小于4Φ12 mm的纵向钢筋,C20混凝土浇捣。钢筋混凝土构造板带的间距不大于1.5 m,内配不小于4Φ8mm的纵向钢筋,C20混凝土浇捣。

3 填充墙体的施工防治措施

(1)确保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上墙前的出釜停放期,以确保材料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基本完成后再上墙砌筑。同时,上墙砌筑时的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砖和小型空心砌块的自然保养龄期不应小于28 d,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2)新型墙体材料应严格按新型墙体材料标准、节点详图施工,并使用与砖(块)材料相对应的专门材料进行砌筑和粉刷。砌体在砌筑完成后应有必要的施工停歇时间,等砌体砂浆硬化收缩基本稳定后再粉刷,粉刷前应对砌体表面进行清理。对于收缩性大、干湿稳定性较差的砌筑材料,粉刷时应改浇水湿润为适当喷水湿润,以防止砌体湿胀、干缩而产生粉刷裂缝。

(3)墙体应连续砌筑,需要中断时应采取补救措施。需留置接槎时,应符合相关规定,并按规定加设拉结筋,拉结筋不得少放或漏放。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墙的结合处应保持10 mm宽的灰缝,并将灰缝嵌填密实。内外墙砌体砌筑时,除确保垂直和水平灰缝饱满外,还应对灰缝作勾缝处理,随砌随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处砌体应砌成马牙槎,模板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例如贴泡沫条等)紧贴砌体,防止板缝漏浆。

(4)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50~100 mm的空隙或150~200 mm的间隙进行施工停歇,待下部填充墙的砌筑砂浆硬化收缩、压缩变形基本稳定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将50~100 mm的间隙填实。或使用标准砖由墙中间向两侧相向斜放补充砌筑,将150~200 mm的间隙砌实塞足,补砌时将砖(块)的所有灰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5)填充墙砌体与框架柱间的拉结筋位置应满足砖(块)皮数的模数要求,并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不得折弯压入灰缝。在2种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材料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如果砖墙与粱、砖墙与柱、砖墙与混凝土墙结合处不在同一平面、不易贴钢丝网的部位,可采用先粉刷砖墙体表面,后粉刷粱、柱、混凝土墙结合面的方法,将墙体的收缩隐蔽在粱、柱、混凝土墙的粉刷层内,以减小砖墙收缩引起的结合处裂缝。

(6)刚砌筑完的墙体上不能立即支模或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应在墙体及砌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一般墙体砌筑好2~3d后方可支模施工,以防止撬动墙体发生裂缝。砌筑施工时,如果发现墙体歪斜或砌筑不够平幣时,应拆除重砌,不能用托板推托墙体或用其他工具敲打墙体,以防止引起墙体松动而产生裂缝。

(7)墙体上禁止手工开凿线槽,如果需开槽管线应先用切割机割缝,再轻凿开槽,避免凿打震动墙体;管道较集中的大开口处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再外覆钢丝网粉刷。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墙体不能用钢钉直接钉入,应先机械钻孔再用辅材钉入。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的孔洞和缺陷修补,不能用水泥砂浆修补,应用与墙体同质的材料、专用砂浆材料或石膏材料进行修补。

(8)按照界面应力逐层释放的理论,粉刷砂浆的强度应与墙体材料的强度相匹配。同时,可在粉刷砂浆中加入耐碱抗拉纤维,以增加粉刷砂浆的抗裂性能。

(9)建筑物顶层墙体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墙体施工砌筑时应予加强。纵横墙体沿高度范围每500 mm在灰缝内设置通长钢筋2Φ6 mm或2Φ4 mm的钢筋网片。出屋面的女儿墙砌体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 m的构造柱,以减小墙体长度,并用钢筋混凝土压顶。

随着墙体材料的大世应用,各种材料的填充墙砌体都将在工程上显现,相信在生产企业、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填充墙砌体的质量通病将得到整治,各种墙体材料的特性会逐步得到认识和掌握,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一定会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篇4:墙体裂缝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设计、施工阶段的墙体裂缝的形状、位置及分布特征,从设计、施工阶段提出了控制墙体裂缝产生的几种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控制产生墙体裂缝是有效的。

【关键词】墙体裂缝;质量控制

【Abstract】In this paper, design, shape, cracks in the wall of the construction phase,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several methods to control cracks in the wall from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has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se methods to control the generation of cracks in the wall to be effective.

【Key words】Cracks in the wall;Quality control

1.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1.1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曰照影响温度升高,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

1.2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2.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時,导致墙体开裂。

1.2.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1.2.3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1.3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范等的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抹灰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1.4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墙体开裂。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2. 设计过程墙体裂缝质量控制措施

2.1选择使建筑物沉降小又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基础结构形式。

2.2增加屋面防水隔离层厚度尽量使刚性防水层伸缩自如,从而减少混凝土屋盖温差变形。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在顶层圈梁上设置遮阳板,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2.3当采用现浇砼挑檐宜设置分隔缝(不超过12米一道)。

2.4对于已经产生温度裂缝的砌体,在裂缝稳定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数量较少且裂缝宽度不大的墙体裂缝采取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修补:对于数量较多、宽度较大的墙体裂缝宜先将墙面抹灰全部剔除用水泥稠浆封堵裂缝,然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

2.5合理设置沉降缝。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

2.6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 000)处及各楼层楼盖处和屋盖处设置圈梁,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上下搭接。

2.7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工。

2.8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反砖旋,以适应窗台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以解决窗下角裂缝问题,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2.9砌块结构的芯柱,当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机械振捣时改用明构造柱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搓和拉结筋,以提高抗震能力,质量也便于检查。

2.10其他设计措施:

(l)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

(2)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

(3)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

(4)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

(5)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

(6)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丝网。

3. 施工阶段墙体裂缝质量控制措施

(1)在主体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要求,砖砌体要认真湿润,严禁干砖上墙,按要求设置拉结筋,保证砌体施工质量。

(2)做好沉降观察工作,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与顶层装饰前这一段时间、要经常观察建筑物沉降情况,一旦发现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应立即分析原因,尋找防止沉降措施。

(3)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

(4)要严格执行砌体旋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

(5)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6)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

(7)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

(8)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

(9)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网。

(10)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丝网来抗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丝网处于牢固位置,以利钢丝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

(11)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12)混凝土墙体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在设计、施工阶段采取上述措施,将有效地消除多层建筑的墙体裂缝,从而保证住宅工程的建筑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墙体裂缝质量控制措施 马立轩 科技致富向导2012-06-20期刊.

篇5:墙体裂缝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

1.1施工设计中存在不合理之处

工民建筑的整个施工过程都需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因此设计阶段对施工质量有着较大影响。现阶段很多工民建工程的设计阶段都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墙体出现裂缝问题。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经常忽略工民建的基础刚度和建筑地的实际情况,导致结构模板变形,进而造成工民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现象。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设计人员需考虑方方面面的细节才能不断提高设计质量,从而减少墙体裂缝问题的发生。

1.2建筑结构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建筑物周围的地质条件对施工质量影响巨大,如果建筑施工选定地址的土壤土质松软、地基强度不够,将会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墙体受力不均匀,从而造成墙体裂缝的出现。另外施工人员操作技术不够硬也会导致施工质量低下,进而导致墙体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例如地基构建间距过大、支撑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都会导致建筑物墙体的应力发生改变,使得应力不均而发生墙体裂缝问题。建筑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现象不仅有碍建筑物的外观,更是影响着建筑墙体的刚性强度,无法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众所周知,建筑墙体的质量直接决定建筑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结构的不合理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以及单位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

1.3混凝土温度的影响

在施工中如果无法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加以准确控制,也会造成建筑物墙体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在建筑物墙体内不断聚集会造成墙体的应力变化,导致应力不均出现裂缝问题。另外混凝土温度过高会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的拉应力会随之增加,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建筑物墙体很容易出现裂缝。另外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降温过程控制也不到位,缺乏安全高效的构件,很容易导致墙体裂缝问题的出现。

1.4混凝土的干缩作用和墙体的塑性收缩

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外墙混凝土凝固过程水分蒸发过快,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作用,影响建筑物墙体的应力变化。如果此时施工人员不能及时向建筑物外墙喷洒适量的水或者进行完善的保湿处理就会导致墙体不断干缩而出现裂缝。墙体的塑性收缩也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工民建筑外墙在干燥过程中因温度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墙体会出现塑性收缩现象,如果收缩现象严重,建筑物墙体两端就会出现裂缝,而且墙体的横截面积越大,产生的裂缝问题就越严重,影响工民建筑的外观和整体质量。

1.5操作不规范和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

篇6:墙体裂缝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一、设计要求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最低强度等级要求:砌块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0MPa,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

2、墙长大于4m时,墙中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进户门、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两侧、独立墙端部、不同隔墙墙材交接处应设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墙高超过4m时,墙体应在半高处(或窗台顶)设置与柱连接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其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

4、跨度大于0.6m的门窗洞口的顶面,或洞口上部砌体高度小于洞口跨度1/2时,应设计截面宽度与墙厚相同的过梁。

5、下列部位抹灰时应挂抗裂钢丝网:

(1)不同材料基体结合处,如加气混凝土砌体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窗台压顶等相交接处;(2)暗埋管线的孔槽处;(3)外墙找平抹灰时应满挂;(4)顶层填充墙应满挂。

6、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在找平层中应附 1 加一道加强钢丝网。

7、抗裂钢丝网应采用镀锌钢丝,网目规格不应大于20mm×20mm,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mm。抗裂钢丝网宽度不应小于200mm,与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8、当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60°,并用砌体同级砂浆填满挤实。

9、墙内管线应沿砌块的模数位置横平竖直地预埋,不应斜置。当管线集中或管径较大时,应预留管线位置,在管线两侧布设拉结筋或钢筋网片,浇筑C15细石混凝土。

10、外墙窗应设置100mm高窗台板,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内配2Φ10纵筋和Φ6@200分布筋,两端入墙不小于300mm。

1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建筑物室内地坪以下(地下室的非承重内隔墙除外)部位;(2)长期浸水或经常干湿循环交替的部位;

(3)受化学侵蚀的环境,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等环境;

(4)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5)屋面女儿墙墙体、阳台栏板;(6)烟道、排气管道。

二、施工要求

1、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90%,垂直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其水平灰缝和垂直灰缝的厚度均不宜大于15mm。砌体灰缝缺陷应随砌、随修,并双面勾缝密实,勾缝深度凹进墙面1~3mm为宜。

2、砌体的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水平投影不应小于砌体高度,接搓时,应先清理基面,洒水湿润,然后用相同材料接砌。

3、墙面抹灰前应清扫砌体浮灰,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塞孔洞和缝隙,应采用专用界面处理剂作基层表面处理,或在前一天适当浇水湿润后用聚合物水泥细砂浆涂满或用齿式刮板刮满砌体表面,厚度为1~3mm,涂刮要密实,表面要粗糙。

4、不得使用龄期不足15天、破裂、不规整、浸水和表面被污染的砌块。对破裂和不规整的砌块可切割成小规格后使用。切割时应使用合适的工具,不得用瓦刀凿砍。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应不大于25%,抹灰时的含水率应不大于20%。抹灰应在砌体工程完毕至少7天且经验收合格后进行。

5、在设置抗裂钢丝网的墙面安装钢丝网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钢丝网应展平,与梁柱或墙体连接可用射钉或预埋的钢筋点焊固定,间距不宜大于250mm,以保证钢丝网不变形起拱;网材搭接应平整、连续、牢固。

(2)固定钢丝网应铺在砂浆找平层上,用钢钉(水泥钉)宜为20-25mm(长度)×2.5mm(直径),宜加0.3-0.5mm 厚,长宽各20mm的金属或塑料垫片,混凝土固定点应用冲击钻植入塑料锚栓,固定点间距以双向@500mm为宜。

(3)满铺钢丝网的安装应平整、连续、牢固,不应变形起拱,必须置于抹灰层内,不得外露,防止生锈和腐蚀。

6、在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6m 以内。

7、砌块与门窗联结采用后塞口时,将预制好埋有木砖或铁件的混凝土块随洞口两边同时砌筑,间距600~700mm左右,离洞口上下端约300mm;安装门框时用手电钻在边框预先钻出钉孔,然后用钉子将木框与预埋木砖钉牢;采用先立口时,在砌块和门框外侧均涂抹粘结砂浆5mm厚挤压密实,同时校正门窗的垂直度、平整度和位置,然后再采用可靠方式与砌块固定。

三、材料要求

1、砌块应存放5天以上方可出厂,产品运输时,宜成垛绑扎或有其它包装等防潮、防雨措施,并标明强度等级、干密度等级及生产日期。

2、非承重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其抗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5.0MPa。干燥收缩值应满足:标准法不大于0.50mm/m,快速法不大于0.80mm/m。

3、砌筑砂浆等级不应低于M5.0,且不应超出加气混凝土砌块一个强度等级。冲筋、贴灰饼所用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应与大面积抹灰砂浆一致。

篇7:墙体裂缝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1 前言

近年来, 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众多房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墙体裂缝是房屋建筑常见的质量问题, 不仅会影响房屋建筑的美观性与实用性, 同时还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导致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相对较多, 为了解决房屋建筑墙体裂缝问题, 应该对造成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 然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因此, 文章针对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成因以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1) 地基不均匀沉降。房屋建筑的基础形式主要包括板式基础与条形基础, 房屋建筑尤其是多层房屋建筑会产生一定的沉降。由于现代房屋建筑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砌块, 混凝土砌块的协调能力不如砖混结构, 导致墙体发生变形, 产生主拉应力与剪应力, 进而导致墙体产生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墙体裂缝类型包括外荷载裂缝、竖向裂缝、水平裂缝以及斜裂缝等,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增加了墙体剪力, 墙体承受的主拉应力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2) 工程设计不合理。房屋建筑设计时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等进行防裂缝设计, 或者一些房屋建筑工程虽然采取了防裂措施, 但是与规范要求不相符, 导致墙体出现裂缝。此外, 如果墙砌体材料强度、砂浆强度等不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3) 温度与干缩产生的裂缝。温度应力是导致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是因为建筑各个部分温度存在差异, 导致温度变形不协调, 导致墙体出现裂缝。该种裂缝通常发生在砖混房屋建筑中, 裂缝包括垂直缝、水平缝、45°斜裂缝、“八”字形缝等。导致砖混房屋结构出现温度裂缝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混凝土和砌体的初始温差, 混凝土楼板浇筑施工完成后硬化过程中, 在水化热作用下导致楼盖温度上升, 但是砌体温度不变, 导致混凝土楼盖与砌体存在初始温度差, 致使墙体出现裂缝;另一方面, 在光照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差, 房屋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日照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楼盖受日照的时间较长, 并且楼盖的阻热能力较差, 其温升比气体快, 使砌体与楼盖出现温度差, 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3 房屋建筑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1) 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裂缝的控制措施。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 合理设置沉降缝, 能够对平面形状复杂的房屋、过长的房屋、高度悬殊大的房屋进行划分, 将各自的沉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墙体出现裂缝;其二, 增强上部结构刚度, 提高房屋建筑墙体抗剪强度, 通常在各个楼层门窗或者基础上设置圈梁, 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标准的规定进行砌体施工, 例如, 提高砂浆强度与饱满度, 改善砂浆和易性, 增强砖层之间的粘结性, 在使用之前砖浇透水, 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临时停工, 禁止在间断处留直搓, 以此提高墙体的整体抗剪强度;其三, 强化地基开挖前准备工作, 如果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复杂, 在开挖基槽之前应该先进行钎探, 对于探出的软弱地基,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然后在进行基础施工, 防止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其四, 砌块结构的芯柱如果采用“暗芯柱”,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机械振捣, 将会影响芯柱的施工质量, 因此, 应该采用明构造柱, 采用240mm×190mm或者2400mm×2400mm明构造柱代替传统的“暗芯柱”, 这样既便于进行检查, 又能够提高砌块结构的抗震性能;其五, 大窗口下部应该采用反砖旋或者混凝土梁, 以更好的适应窗台的变形, 避免窗台出现竖直裂缝, 为了防止多层房屋底层窗台出现裂缝, 不仅应该提高基础的整体性, 还应该采用通长配筋的方式, 砌筑窗台时不能采用过多的半砖;为了防止窗下出现角裂缝, 应该在窗洞下增设40mm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带, 以此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

(2) 工程设计方面防止出现裂缝的控制措施。为了防止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 还应该从工程设计方面入手, 掌握强化墙体裂缝设计的理论以及要领, 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与规范进行墙体设计, 提高墙体的质量。工程设计方面防止墙体出现裂缝的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 为了提高墙体的抗裂能力, 应该在墙体抹灰砂浆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其二, 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 应该在外墙装饰中增设钢丝网;其三, 如果墙体存在窗台, 则应该全部设计为混凝土窗台;其四, 墙体砌筑材料避免出现多种材料混用的现象, 尽可能的采用同一种砌筑材料;其五, 应该尽可能的保证墙体采用抹灰砂浆、砌筑砂浆、砌块等的热胀冷缩、吸水率、强度等的一致性;其六, 不同材料界面, 应该增设钢丝网, 提高墙体的抗裂能力。

(3) 温度应力裂缝的控制措施。由于温度应力导致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想要解决由于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科学设置伸缩缝, 以此防止楼面错层和伸缩缝错位的产生, 同时还应该增设环形圈梁, 适当的增加圈梁的高度, 尤其是在建筑物窗口位置, 应该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拉结钢筋位置的设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 拉结钢筋应置于灰缝中, 埋入墙内拉结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针对楼板和墙体的隔离, 通常采用铁皮或者油毡, 此时应该在女儿墙的墙根预留一定的空隙, 以此保证结构能够更加自由的伸缩;对房屋建筑结构薄弱结构进行加强, 以此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抗拉强度, 防止裂缝的产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导致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相对较多, 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的整体性、耐久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应该对导致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施工工艺, 进而防止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缝, 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朱丽艳, 付颖.浅析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9) :345.

[2]曾建良.浅议房屋建筑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要求[J].低碳世界, 2014, (15) :237-238.

上一篇:学校经典美文朗诵活动方案下一篇:感动作文300字:身边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