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优秀事迹

2024-06-21

社区居民优秀事迹(精选7篇)

篇1:社区居民优秀事迹

社区居民的好书记

——记市优秀共产党员***

**区**街道**社区党总支书记***,在社区居委会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工作了整整十三年,特别是从1999年担任居委会主任以来,她始终坚持一切为居民服务的思想,默默奉献,扎实工作,带领其他干部共同开创了社区工作的新局面,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居民的肯定。她先后被评为区级“巾帼文明示范员”、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2005年4月调入**社区前,***担任着**社区的党总支书记,**社区在整个**街道属于较为复杂的社区,困难群体比较多,为此,***带领全体社区干部,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为困难群体争取各项福利,真正贯彻了“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工作原则。有两位曾患过精神障碍的年轻人,由于疾病,丧失了工作能力,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不但积极为他们向民政部门争取“最低生活保障”,还在他们发病期间,主动联系有关部门,使他们得到及时的医治。病愈后,又亲自去医院把他们接回家。病人的亲属被***的爱心举动深深感染。

社区工作千丝万缕,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总是任劳任怨,团结和带领社区一班人,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来。老社区环境差,地貌陈旧,卫生工作是一大难点,可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使该社区荣获了区级星级社区。

积极做好居民群众的信访协调工作,努力做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倾注了心血。有位在文革期间判过刑的孤寡老人,在去年人大期间,扬言要去北京等地上访。***知道后,马上同治保主任一起来到他家,苦口婆心做劝导工作。随后又带领社区妇女干部上门为他洗衣、洗被,打扫卫生,使老人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打消了上访的念头。

在东海东路一幢民房里,居住着一对蔡姓父女,由于种种原因,父女之间有了隔阂,俩人见面相互不说话。现今,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孤独、失落的感觉与日俱增,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自己却无人理睬,心里对女儿产生了偏见。有一天,在为琐事与女儿的争吵中,把女儿戳伤了,父女之间的仇恨更加厉害。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他女儿,耐心劝说她放弃对父亲的起诉,然后与她一起找寻父女之间矛盾的根节所在,找也原因后又对父亲进行了劝说,把女儿平时对他的孝顺一面讲给老人听。一次次的耐心劝解,一遍遍的促膝交谈,使老人渐渐忘却怨恨,父女俩又重归于好。现在,老人主动要求住到福利院去,而把新房子过户过了女儿。女儿也答应父亲每星期都会去看望、照顾他。父女的矛盾解决了,***也露出了宽慰的笑脸。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更是全力以赴,不仅带头学习,还想方设法联系外出党员,使先进性教育覆盖到了每个党员身上。对那些年老体弱的老年党员,她则亲自上门向他们授课,耐心细致的把先进性教育读本内容向他们一一讲解。在整改提高阶段,她主动听取和了解居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在她的努力下,年代悠久的东海弄小弄堂,这条多年来一直未被解决、居民呼声较为强烈的路面破损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居民群众看到了先进性教育给大家带的好处。

篇2:社区居民优秀事迹

—— XX社区先进典型人物

2011年XX社区开展了以‚安全促和谐、幸福你我他‛为主题的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其中有位老大爷,他为居民的生活着想,主动参与楼院的管理工作,整治小区的居住环境;他为社区的利益着想,主动配合社区工作,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他是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却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就是胜利社区的热心人——贾大爷。

2011年11月10日我们走访了贾大爷,并向他详细询问了小区的现状。贾大爷对整个小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熟悉他的人也都知道,他老人家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他不甘寂寞,经营了一点自己的小事业,还很热心地为邻里提供了许多帮助,可谓是老有所为,老有所成。42号楼位于中华街,因半年多来没有门卫管理,造成小区卫生差,治安也没有很好的保障,给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成为了社区管理的难点问题。在这里居住多年的贾大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由于自己年事已高,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但再三考虑后,他还是毅然决定为小区的管理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的支持,小区的环境离不开门卫的管理,于是两人马上开始着手为小区寻找合适的门卫。多日后,在社区的支持和居民的帮助下,几经波折,终于确定了合适的人选。但由于42号楼年代已久,门卫室内设备陈旧,且没有取暖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面对这种情况,贾大爷又自己垫资3000余元为门卫室搭建了新的板房,与城建部门沟通,将暖气接到供热管道的主管道,还帮忙安装了8片暖气片。当社区主任和干部再次来到42号楼时,小区院内干净整洁,各种设施摆放有序,看不到一点杂草和白色垃圾,出入的地方悬挂着一块黑板,用粉笔写着近日的通知事项。门卫值班员热情地接待了社区干部,在他们激动的言语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他们对贾大爷由衷的感谢和称赞。

面对大家的称赞,贾大爷谦虚地说:‚俗话说的好,帮人就是帮己,我也是整个小区的一员,看着小区的环境一天天变好,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舒适,我的心里也一天比一天高兴。我还为小区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吉顺小区’,为大家讨个好口彩,也让小区的治理更规范化。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居民,也许做不了太大的贡献,把我身边的环境治理好了,就是对社区工作最大的支持。‛

俗话说,千金难买邻里情。一幢楼房也好,一个社区也好,能够住在一起就是一种缘分。创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社区,只要我们人人有爱心,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邻里,关心社区,这个社会就会充满温暖,社区就会更加文明、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篇3:黄连社区居民获得医保补贴

黄连社区原属国营黄连农场, 前些年体制改革, 设为黄连社区, 划规黄水镇。黄连社区现有4个居民小组, 1357人。多年来, 黄连社区居民不种庄稼, 专业种植中药材黄连, 由于近年来黄连价格不景气, 居民的生活都比较吃紧。新上任的县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彭平安想, 自已能担任社区领导, 除了组织的信任, 更多的是居民的拥护, 心里就应该时刻装着居民, 处处为他们着想, 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于是, 他及时召开了社区领导班子会议, 决定把这些年存留下来的公共积累, 拿出一部分来用于补贴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险。

当前是居民医保收缴时段, 2017年医保标准为人均140元, 黄连社区居民经社区补贴后, 个人实际只缴90元。社区1357位居民, 实际获得了67850元的医保补助。钱虽不多, 却体现了新一届社区领导关爱居民的真心。

篇4:社区居民拷问英达

谁是最好的女喜剧演员

问题真让英大师一愣,做不知如何应答状。主持人阿忆那也是水中蛟龙、人中诸葛,又是解围又是推波助澜的插话:第一是宋丹丹,第二赵丽蓉,第三蔡明。台下一片坏笑声。英大师回过神、接过话茬,“我认为第一是赵丽蓉,第二是杨青,就是《候车大厅》中扮演王秀花的那位。其实她本人长得不难看。阿忆搭茬,“算美女。”英达扭头对阿忆,“我怎么觉,导你审美有毛病呀。”然后接着说,“中国好的喜剧演员,数不出十个。赵丽蓉单独开拓了女演员的喜剧表演风格。所有的表演技巧,都是她自己个攒的。那时她身边也没有我这么优秀的导演点拨,太不容易了。其他人都是我手把手教的。”说完自己先笑了一下。有点苦,也有点坏。“宋丹丹认识我之前并不是喜剧演员”,阿忆边上纠正,“85年我就看过宋丹丹演的一出莫扎特的喜剧”。英达反驳,“那不算喜剧”,然后话题一转,“这些演喜剧的女演员,都不太漂亮亮,包括蔡明。并不是喜剧不需要漂亮的女演员,而是漂亮的女演员都演偶像剧去了。其实本人在美国时看到,有许多大美妞演喜剧,跟咱这不一样,咱这是长得不怎么样的都不愿演喜剧。也是,赵丽蓉只能演阮妈,不让演张五可。”

我最佩服陈佩斯的原因

男演员甭说国外的了,说卓别林没意义。国内我最敬佩陈佩斯。为什么?首先在中国近三十年喜剧的这块荒漠中,他是开拓者、先行者。他所达到的高度,至今没有人超过。今天中国的喜剧局面,陈佩斯有开拓之功。其次,他的喜剧难弄。他和赵本山不一样。赵本山小帽一戴、东北话顺口溜一说,有程式喜剧成分。刚才我们说喜剧的本质就是出丑,赵本山的顺口溜,就是比平常人说话工整,就是在献丑,而人们对方言内心是鄙视的,所以也能引发喜剧效果。而陈佩斯说普通话,靠形体语言和神经中枢控制的脸部肌肉,这些更需要完美的喜剧才能。陈佩新的喜剧是闹剧,而闹剧是喜剧的重要分支,源自法兰西,更高级。他自己独立开拓了一种喜剧风格。再有,陈佩斯带出了一批喜剧人才。宋丹丹第一部喜剧电影,就是和陈佩斯演“傻帽经理”,就是陈带出来的,不说是手把手教也差不多,开始宋丹丹还不乐意演,我就劝她,喜剧是戏剧之王,别看不起喜剧。蔡明也是陈带起来的。我记得是八几年,陈邀请蔡明演了一场有关消防的晚会。还有梁天。陈邀请他演二子开店的麻秆,才红了。

为什么情景喜剧超不过《我爱我家》

英达说,“重要的一点是,那个时代环境相对宽松。文兴宇饰演的那个老干部形象,是个突破。当时摄制组有个摄像,父亲是个老干部,我就问他,你爸爸觉得怎么样?他说,乐归乐,看归看,但评价老干部是个二百五。还是有隔阂。再有,没有了编剧梁左。他对这个剧的贡献更大。现在没有了能和他比肩的编剧”。阿忆不服,接话,“其实我有可能成为梁左”。英达不屑地回应,“你不行。首先你没梁左聪明。再有,梁左在编我爱我家前,写了好多相声等。你现在又弄法律,又弄策划、主持的”,英达言外之意是阿忆没有那份坚持。又讲到“那个时代弄这些是让人看不起的。我现在的太太梁欢,后来也是读的北大文学系。有天教授上课,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要向上进取,从宋代开始,没落文人就天天勾栏瓦舍、下里巴人的,比如像你们的师哥梁左那样没出息的……下边的同学知道梁欢是梁左的妹妹,大家憋不住冲她直笑,教授不知怎么回事,冲着梁欢问,你是他女朋友吗?整班笑晕”。英达总结道,“也不能说,现在的情景喜剧超不过《我爱我家》,艺术不好这么比,不像刘翔跑110米栏,这次多少秒,上次多少秒,不过,就是今后有超过《我爱我家》的出现,《我爱我家》的历史地位还是存在的。”

关于今后的打算

听众提问前,总是先问候一声英达老师好。英达在忍了几个后,终于忍不住了。冲着听众席,“我挺好的,我挺好的,再提问,这句话可以省略。”

有听众问,英老师以后不拍个大片吗?英达说,“那是人家陈凯歌、张艺谋的事,噢,怎么我一出手,就行,那还今后干吗,今儿晚上咱就开始得了,你投资,10个亿”。收住笑容反问提问者,“你们看我拍过电影吗,倒是演过不少电影。”

关于看好的喜剧演员,英达出人意料地说,“邓超是不可多得的喜剧人才,可惜,人家演偶像也挺好的,没能留住,但他却是演喜剧的苗子,以后有机会,一定用他。”

有人提问,“夫妻剧场”,可不可用普通人,英达回应,“试过,没人看。甭说普通人,名人也必须是演艺圈的。比如,有人说请个科学家,我让你现在说出几个物理学家,你说,一个也行。”现场无人应对。“所以,各有各的难处。”英达说。

电视人语

孔洁

坚持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境界

孔洁说,“坚持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境界”。这是最近一个朋友跟我说的。我知道他在鼓励我走自己想走的路。我听从内心的呼唤,决定要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让自己节奏慢一点,去一个安静一点的地方,看一点闲书,多和朋友聊一点闲天,总之让自己闲散一点,而这一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沉淀一下,我认为:热闹的是周围的世界,浮躁的是自己的内心。道理是明白了,但是真到开始做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放弃”确实是一种境界,比“坚持”更难,难就难在患得患失,总觉得内心还是缺少一种安全感。其实渴望解脱的人远不止我一个,但是放眼望望有几个能挣脱滚滚红尘的?每个人都能说出无数个牵绊,每个人都有太多的原因不能离开,最后只能使自己内心的渴望成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李毅

主持人也要换位思维

李毅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台主持过文艺、生活、科教等频道的多档电视节目,爱好音乐,摄影,读书,旅游,亲近大自然;座右铭:不要把生命当作一个问题,把它当成美酒,去喝它,成为一个饮生命之酒的醉汉。李毅讲:有时,当我从说者换位成平心静气的聆听者时,世界又为之洞开了一扇窗。1991年大学时期主持的BTV首届电视广告艺术大奖赛系列节目暨颁奖晚会,因此获优秀电视节目奖。此外,她还大量主持大型活动、大型晚会。如BTV多届春节晚会;大连国际时装节;多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系列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走进东方”大型服装服饰晚会等。同时参与了大量的宣传片、专题片、纪录片、广告片配音工作。李毅的主持风格知性大气,平和亲切,曾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北京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奖项。

梦遥梦不遥远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梦遥,和栗坤、刘靖、杨硕他们一样,都是北京电视台新生代主播的中坚力量。在大三时,梦遥在北京电视台主持了一档叫做《唐伯虎点秋香》的节目。说起当时的经历,梦遥说自己当时在节目里的定位属于“插科打诨”型。一年多下来,原来青涩的小女孩,看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感情故事,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少,“主持这档节目改变了我自己的人生观和感情观”。

篇5:社区居民敬老孝亲事迹材料

――记科尔沁社区刘景芝先进事迹

她只是一滴水,却折射着太阳的光芒;她只是一粒沙,却奠基着大厦的辉煌;她只是一颗苗,却彰显着森林的苍翠。她就是保康街道科尔沁社区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居民,也是居民口中热心的好儿媳、孤寡老人心中的好闺女、社区的优秀志愿者刘景芝。

孝道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刘景芝给人们的印象总是诚实稳重,脸上挂满了可亲的笑容。但熟悉刘景芝的人们都知道,她生活的并不容易,在她笑容的背后隐藏着很多艰难的生活等待她去承担,等待她用汗水去付出、等待她用贤惠的孝心去实践。今年50岁的刘景芝自1988年结婚以来,便和公婆一起生活,公公脑梗,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婆婆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由于丈夫身患残疾,两个孩子上学、照顾公婆的任务就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总是盛给公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烧得软烂可口。公公年老体弱,瘫痪在床,长时间把身上都黏的红肿,她发现后及时买好褥疮垫,每天帮助老人翻身按摩10数次,让老人在干爽舒适的床上躺着。她不嫌脏不怕累,一天天,一年年,始终让老人保持洁净舒适。她端屎接尿,洗衣喂饭,翻身子,换被褥,帮公公洗脸、擦身、喂药、喂水……说实话,一个中年妇女为公公擦洗身子,难免有羞涩之处,可为了尽孝,她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人心都是肉长的,刘景芝每天帮公公擦洗完,还要为患有严重风湿病的婆婆泡脚按摩,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体给两个女儿辅导功课,公婆把媳妇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却只能疼在心里。刘景芝以对父母的孝心和对儿女的爱心不辞辛苦的维持这个贫穷却又温暖的家。她用羸弱的身躯,为家撑开了一片天。如今公公已85岁高龄,婆婆76岁,享受着他们并不富有但很快乐的晚年,刘景芝的两个女儿都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20,刘景芝还被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评为了“敬老孝星”先进人物,人们都说这是好人有好报,但更多人都知道,这与刘景芝27年如一日的含辛茹苦是分不开的。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自起刘景芝就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8月,保康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刘景芝和组长顶着雨拄着木棍,趟着没过膝盖的水一家一家的检查有没有危房,看见有居民掏水她和组长马上挽起袖子跟着干了起来。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也有受伤的时候,但刘景芝从未有过怨言,有一次在社区组织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刘景芝带一个志愿者来到一户居民家,看到这家的柴垛占道路,过往的人极其不方便,但是,这家人因外出探亲一直没有回来,于是刘景芝带着志愿者帮着把这家的秸秆柴草搬到了院里,同时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不想过了几天后这家人回来了,气势汹汹的找到刘景芝家质问:为什么把他家的柴草搬到院里,有你什么事。刘景芝却笑呵呵的说:“大哥你别生气,社区那天组织的打扫卫生活动,看到你们家门前堆的柴草被风刮的到处都是,我们就帮你捡回了院里,另外我觉得柴草放到路边也不安全,一旦被别人扔个烟头都能引燃,这样咱们一年的引柴不就都烧光了吗?更何况引燃的大火造成大的损失你们家也有责任”.一番话讲的这个人心服口服。还有一次刘景芝做公益活动来到了一个小区,进入一个单元来到二楼,看到一户人家把喝光了的啤酒瓶子、纸壳箱子堆了一走廊都是,于是刘景芝敲开这家门,一看只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在家,说明情况后老人家说:“这管你们什么事呀,我的家门前我随便堆”.刘景芝耐心地说:“阿姨您年龄大了孩子们还没时间,这点小事我们帮你吧”,于是刘景芝组织大家叫来了收废品的人,征求老人的意见后,把那些瓶子、箱子都处理后,把卖得的钱如数还给了老人,即收拾了楼道的卫生、又帮助老人料理了家务,老人不好意思的说:你看这点事还麻烦你们了。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就这样刘景芝以平凡的小事、耐心的工作影响着社区志愿者队伍,给居民群众带个好头,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科尔沁居民由了解到感动,由信服到学习刘景芝的奉献精神,学习她的孝心和做公益工作的方式方法。

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篇6:社区居民热心公益事迹材料

莫道桑榆晚 微霞尚满天

――记梅林社区薄秀珍事迹材料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每当夕阳快要落幕的时候,在孝庄广场上,每天都活跃着一支几百人的中老年秧歌队,他们身着鲜艳的秧歌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吸引很多居民驻足观看。看到这热闹的场景,看到那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我们不得不提到这只秧歌队的创始人薄秀珍老人。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今年70岁的薄秀珍,身姿从容、步态稳健,在她果敢坚毅的目光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隐藏着永不消逝的故事。提起她创办秧歌队的情况她娓娓道来,那是在年轻的时候薄秀珍就非常喜欢扭秧歌、编小节目,利用自己在文体方面的特长,组织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自编文艺节目来表演,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93年的时候,薄秀珍阿姨就在夕阳红秧歌队带领大家扭了的秧歌,当时薄秀珍阿姨还只是领舞,秧歌队也只有十几个人,而且设备非常简单,就这样后来参与的人多了她就有一种想法,想自己组织办一个秧歌队。刚开始办秧歌队可不容易呀,置办大鼓、镲子、音响、功放机、扩音喇叭这些设备就需要很多钱,如果集资又担心扭秧歌的人大多数都是下岗职工,生活都非常困难,如果一个人出几百块钱相当于当时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她又不想给大家增加负担。薄秀珍上火了,回家后老伴埋怨她说:“都多大年纪了还东跑西颠扯这个”.薄秀珍却认真的说:“我这辈子只有这点爱好,想让我们这些老姐妹、老哥们有一个共同爱好的活动,集体来长期锻炼身体,有一个好心情就行了,不行我也要坚持做下去 ”.老伴为她的坚持所打动真诚地说:“我们还有1000元积蓄如果不够咱在想办法。老伴的支持给了她坚持办下去的信心,于是薄秀珍通过跑政府、走单位拉赞助的办法走上了”化缘“办秧歌队的路,”化缘“是非常艰难的,有时到哪个单位领导不在还要坐在门前等,甚至等待多日也没个结果,嘴磨起泡了、腿跑直了也没要到一分钱,上了几天火后又开始跑单位拉赞助,有一次在去一个企业单位下楼时不小心把脚崴了,当时疼痛难忍,只能扶着墙一瘸一拐挪到家,到家后脚肿的象小馒头似的,老伴看到后一边给她抹药一边心疼的说:”咱们都70多岁的`人了就别拼命了,现在咱们不缺吃、不少穿何必把自己折腾成这样呢“.薄秀珍认真的说:”我想办秧歌队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是想让咱们这些到岁数人有一个像样的活动集体,我觉得身体还行把老哥们、老姐妹集中起来扭扭秧歌、唠唠家常组织成这样一个快乐的集体多好“,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薄秀珍跑过的这些单位,为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为公益活动而付出的艰辛所感动纷纷解囊帮助,这其中政府资助资金1500元、保康街道1600元还为秧歌队制作了横幅购置了镲子等用品、中国石油赞助元、文广局赞助2600元、林业局赞助1000元、工会赞助1500元、旗妇联还为其购置了喇叭等设备。几年来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终于凑齐了办秧歌队的资金,于组建了自己的秧歌队――”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也是保康第一支大型秧歌队伍 .

岁老根弥壮 阳骄叶更阴

薄秀珍作为社区秧歌队的队长,既是组织者,又是教练员,在她的带领下,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为增加大家的活动兴趣,薄秀珍不断地想方设法变换活动内容和形式,有交际舞和秧歌,秧歌每天扭1个小时,交际舞每天扭1个半小时。虽说只是支老年业余舞蹈队,但在各个方面还是要求的很严,薄秀珍通过协调到的资金置办了大鼓、镲子、音响、功放机、扩音喇叭等设备,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自给自足,自行协调解决活动的阵地、经费等问题。但是,仅靠一位靠五七工工资为生的老人来说,困难还是挺多的,平时修设备的费用也不少,这对于一个原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来说,实属不易。 去年7月份薄秀珍阿姨自己通过跟广播局、本地电视台等各个单位方面多次沟通,争取到了本地电视台录制并表演的机会,他们已经把这项业余活动当成了现在的事业,为这个事业每位成员都竭尽全力,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即使面临再大困难也从未间断、从未放弃过,一直坚持到现在。她说:”如今生活好了,我们老了也要老的有所价值,就像老话说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大家这样在一起玩玩乐乐挺好的。“一番话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的淋漓尽致,大家都把在其它社区的好的项目学过来,然后一起切磋,再进行传授,使这个团体的项目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目前,她的秧歌队由初建时的48人,发展到现在具有300名成员的秧歌队伍,现在秧歌队建制齐全,有专业的鼓手、音响师、镲子手等。秧歌队每天领队的叫刘淑兰,打头的有王秀华、丁秀华、向桂荣等六人,这些人分工明确,秧歌队秩序井然。秧歌队里还有专门联系各种活动的人员,争取为更多的人带去欢乐。就拿每天晚上在孝庄文广场组织活动来说,坚持一天容易,可每天都坚持如一,这种精神着实让我们佩服。晚上参加秧歌队的人员最大的队员有84岁高龄的老人,最小的40多岁。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去年,薄秀珍的老伴去世了,一颗唯一依靠的大树倒了。老伴在临终的时候说:”我走了,没能陪你共同走完这辈子对不起你呀,我走后你不要整天太难过,孤单寂寞的时候,勤到秧歌队锻炼,多和人接触唠唠家常,多和孩子们联系,我这一走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呀,你的身体也不好,东奔西跑的别累坏了,秧歌队要办下去,身体也要保养好哇“.薄秀珍因老伴去世后,身体一直不适,胆也整个做了摘除手术。医生三令五申不让她活动过多,可秧歌队作为梅林社区的招牌性文体队伍,队员们一下子没了主心骨,情绪都非常低落。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不顾子女的反对毅然到了排练场。在现场,她用手比划着与队员们进行了排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的文体活动队吸收了镇内的许多老年人,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活动。大家反映,参加这支队伍不仅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激发了对生活的热情。回首这些年的活动,薄秀珍流露出无比的喜悦,她说:”下一步我还要外请老师,学形式多样的广场舞、太极扇、健身操的表演方法,学好后去参加市里的比赛为我们‘孝庄广场中老年秧歌队’取得名次,为保康争光“,闲不住的薄秀珍不但为自己也为其他老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居民们都说她是给别人送去健康和快乐的带头人,是我们秧歌队的佘太君。

篇7:社区居民优秀事迹

要想服务于居民,就得摸清居民的情况和需求,他从基础资料入手,翻本子、查记录利用业余时间走家串户,了解居民的需求,摸清了辖区残疾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等弱视群体最需要居委会的关爱和服务,并和他们谈心聊天从中得到了启发,将社区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服务上,利用这个服务平台给辖区居民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他组织建立了一支素质好、靠得住的党员和社区干部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每个人都认领一个服务岗位,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卫生、环境、治安、救助、帮扶等多方面的服务,使居民群众可以在各方面得到良好的社区服务,此项活动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那天,我坐上了社区给我送来的轮椅,亲人们推着我走到东方红广场,我和我的亲人们顿时泪流满面,这是我41年来第一次亲身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我能坚强的活下来就是因为我们的社区,党和政府给了我生活的支柱和勇气。”

43年前年近3岁的李兆晋,因一场大病导致全身肌肉萎缩,双腿双手均不能活动,从此他一直坐在床上,41年来没出过家门一步。李兆晋患病后,亲人们四方求医问药,家庭因此而贫困不堪,看着亲人们因她受苦,李兆晋于心不忍。XX年的一天乘亲人们不在,他偷吃了药,幸亏邻居及时发现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社区刘主任知道后,拿着米面油和200元钱到他家慰问,鼓励他要坚强的活下去。

为了解决李兆晋的困难,**积极协调联系辖区单位,和兰州军区文化站签了帮扶协议,每两个月文化站的同志就带着米、面、油、钱等来慰问他,帮了他不少忙。一次社区刘主任告诉他:“你也不能这样闲着,要学些东西,如画画、写字等。”当时谁也没有在意,可第二次去他家时却发现他用嘴咬着笔在画板上作画,看到这一幕,他眼睛湿润了。刘主任带着社区的几位同志多方奔走,为李兆晋申请了两份低保,每月418元,基本上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并和一个药店联系给他办了一份300元的药卡,这就使他吃药不再花很多钱了。在端午节前夕社区开展的一次“绿叶指间舞,包粽送邻里”的活动后,刘主任和社区的几名干部一同给李兆晋送去20多个粽子,李兆晋当时即高兴又激动,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后来听他母亲讲,李兆晋吃完粽子说这是他长这么大吃的最甜的一次粽子,是粽子让他甜到了心里。社区不但从物质上帮助他,更想方设法从精神上去鼓励他,让他坚强的生活下去。“为了能让我到外面活动,今年初社区刘主任、安大姐以及几位同志和有关单位多次联系,给我争取了一个轮椅,这就等于给了我两条腿。那天他们把我推倒广场,那是我41年来第一次见到漂亮的东方红广场,第一次看到,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当时我和我的家人都泪流满面,我快45岁了,从来没那么高兴过。”“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有这么好的社区干部,为我做了那么多事,我只能好好的活下去,才能报答他们。我还想着要看2011年的奥运会,我要生活的更有勇气。”

生活在社区的什么事都有,居民之间的、居民与周边单位的、商铺的等等,都关系着你我他的利益,难免产生一些矛盾,面对矛盾他是用自己的真诚、耐心去说服和化解。那是去年7月的一天,辖区有一家一楼住户因自己在窗前用砖围了一小块地方放东西,导致那里经常垃圾成堆、蚊蝇乱绕,尤其是正逢夏天更是臭气熏天,那天正赶上双休日,刘主任接到电话已是晚上8点多钟,立即来到居民家中进行调节,后经居民同意将此处拆除,不巧的是天气突变,下起大雨,他冒着大雨带领两名社区工作者先将垃圾清除,垃圾足足清运了2架子车,又将剩下的砖墙拆除并处理,一直忙到夜晚12点多钟,第二天群众看到此处焕然一新都交口称赞“社区真为我们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着想啊!”

上一篇:经典唯美的浪漫句子下一篇:Laklcm天津市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