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2024-07-2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篇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

课堂上,我们用文本教什么?王一娴老师一直在强调一句话:“理解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和最重要的目标”。我们不要一味地强调理解阅读,如果是一味地强调理解阅读的话,往往会把课文分析讲解得支离破碎。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王一娴老师概括得非常凝练,那就是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崔峦老师这样说:“我们要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具体到每篇课文,目标要进一步细化。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那么目标也不同。例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果用诗歌的方式来读小说,用小说的方式来分析说明文……这一类文体目标解读的错位,往往使目标定位不切要领,最终事半功倍、难有收获。不同的文体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说明事理的文章,教会学生对作者的论述作出判断;说明事物的文章不仅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点,更要领会文章是如何准确生动明白具体地表达清楚的。

二、其次,要整合教学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总会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这儿没讲,那儿没讲,处处不放心。还有的课显得很忙,教学容量很大,课堂的空间很满。其实主要问题是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每一节课都应该使学生有切实的收获,这需要在文本细化过程中作出合理选择,需要根据教材价值与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况加以提炼整合。

我们看一个经典的例子,于永正老师教学《燕子》一课,教师让学生自己读书,读读觉得美的句子。其中一学生读到第三自然段“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生:就是小圆圈。课文中是燕子遇水时荡起的一圈圈波纹。(师随手板画)

师:但是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什么意思?想过吗?

生:(查字典)“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师:你们见过日晕或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波浪就像月晕、日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生齐说)也是美的!好,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于永正老师并不是孤立地认读、讲解“小圆晕”这个词语,而是把它有机地结合到文本的阅读中去教学。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步骤,识字教学和精读感悟结合了起来:学生既理解了“圆晕”的意思,体会了词语的表达效果;又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还培植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

三、要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

例如教学《桂花雨》一课时,老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问: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这些词语都会读吗?指名领读后,教师分三个步骤有重点的进行教学。

1、正音:笨笨拙拙zhuo、湿漉漉lu、撮cuo一点桂花、和huo在茶叶中。

2、板书生字“尤”的部首。

3、区别“拣”与“捡”

教师说: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板书:“拣”,拣有挑选的意思;它特别容易和另一个提手旁的“捡”混淆,板书“捡”,这个捡的意思是拾取。

刚才的课例中,我们看到,借助文本教学生字新词,这一点是无法淡化的,因为这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生字新词中还有不同层次,简单的、容易的、学生已经理解的可以少花一点时间,常用的、易写错的、易读错的、难理解的,教学中自然应该舍得花时间重点把握。同样是学习生字新词,我们教师应该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

篇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一、教师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这里的效益是指,即使教师勤勤恳恳认真备课,尽职尽责完成知识目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因不想学以及之外的其它原因而没有收获,那么教学即为无效;如果学生发愤图强、有志于学,但没有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没有获得学习的乐趣,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那么教学即为无效或低效。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已经感觉到这样的要求并非苛求,相反确实正确。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问心无愧地圆满完成,是否完全覆盖所有知识目标,讲解是否既清晰又正确,讲解过程是否语言生动、意趣盎然,我们一定要把目光从自我转向学生。看学生是否也像我们一样深切地掌握了知识,是否产生了对知识的兴趣,是否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获得了乐趣,以及是否从我们那里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陶然自乐,一定要注意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效益。深刻领悟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检测教师工作效益和工作表现的标准。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二、学生与有效教学

大家知道,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学习,即要求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给出材料,营造情景;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但是现实并像理论那样完美,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有些已然走向了极端。分析其原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并且受各自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影响。通过与学生长期实际接触,我了解到,有一部分教学对象鄙视课本知识,对知识本身存在极大的偏见(尤其是我们文科知识)。根本上与接受知识决绝,拒绝接受教育。正因如此,同一个班级中既有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也有交白卷的同学,并且接连几张白卷。我认为他们交白卷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根本上主动放弃答题。古人说:人惟患无志,有志则无有不成者。对于如此教育对象,关键不是他们有没有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态度问题,他们愿意不愿意学习。针对这个问题(尤其是交白卷),我建议成绩公布后,班主任(或者与学生家长一起)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开导,足够的关心;或者把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组织起来,交由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管教,让他们真正能够实现转变,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要求受教育者都能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要求他们考试务必及格。要求学生考试及格,这就基本上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基本上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公民,就能够提高我校在全市联考中的成绩排名,为我校在地区内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我认为学校是可以通过严格管理、完善教育教学机构,直接监督改造学生、培养出良好校风的。

三、有效教学与师生共同体

篇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会

一、利用“差异教学”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在班级教学中, 如何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进步”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从学生个体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出发, 来建构知识, 分层指导, 针对训练, 有效学习, 使学生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所以, 差异教学试图打破僵化的传统班级教学, 创新地设计教学, 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 多样化地安排教学组织形式, 使其在功能上能够发挥适应个别差异的作用, 而不流于形式上是否表现为一对一的教学, 也不单单考虑教师是否放弃了教学的角色而让学生自己去学。我们的教学应尊重和欣赏学生的个别差异;只有尊重和欣赏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 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使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二、激发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良好的情境,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 学生的兴趣是由学习的探究过程本身引起的, 在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 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和升华, 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据说, 前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并不出名的数学家和牧师波尔查诺在布拉格度假的时候, 恰好生病了, 为了分散注意力, 他拿起书本学习。他说这种方法使他兴奋无比, 以至于从病痛中解脱出来。此后, 每当他的朋友生病时, 他总是把这作为一剂灵丹妙药向病人推荐。通过一些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学习。

三、设计个性数学活动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堂课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 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 对于新授课, 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 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 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 或者验证几何结论。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关联的学习。换而言之, 即帮助学生理解校内学习的知识技能, 是其家庭、社区和未来生活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先了解学生所处的社区、文化背景、家庭以及知识与现实间可能的联系, 才能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纽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重点也是传统的难点。由于要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 然后证明这三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 图形变化较大, 学生不易理解。对于公式我们平时注重它的结论的识记和使用, 也就是重视“去脉”而忽视“来龙”, 学生只是强记公式, 套用公式。我认为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不是单纯介绍一个公式, 还介绍了一种“割补”的思想求体积的方法, 同时图形的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我首先用圆锥形容器盛满沙子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感受到公式的可靠性, 然后运用“几何画板”将分割过程从头至尾展现给学生。在推导公式时, 又将所要比较的三棱锥, 分开—复原—再分开,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种教学方式能把所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 降低了理解坡度, 难点得以有效突破, 学生既能提高数学形象思维能力, 又能很快地掌握新知识。

四、利用各种资源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的教学资源有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和互动资源, 所以, 教师不但利用教材作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 而且要深入钻研各种资源, 如文本资料中的辅导材料、专家的讲座, 图片、影视、光盘、互联网的各种资料, 学生亲历的学习与有关的经验、体会和感悟, 教师已有的资源, 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有效资源。所以,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学生的学习知识有效动态生成, 富有应用性。

例如, 哪些是教学空白需要补充课外资源?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调整?哪些是教学重、难点……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 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 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数学课堂充满真实、轻松和情趣, 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多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篇5: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提到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现代教学的办学理念,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能够想学、乐学、善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怎样使课堂四十分钟起到很好的效果。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想法和做法:

一、有效地设定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失。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制订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如:算法多样化,能力中等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优等的学生要求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来设计差异化得教学目标,教学就能做到有的放失。

精心设计教案,优化课堂教学。精彩课堂源于精心设计。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备学生怎样学。只有这样学,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能就题讲题,不分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不断变换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运用有一种方法,哪怕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就失去新奇感。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

抓住教学特点,体现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专抓住数学特点,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有效的课堂,对学生答问情况,教师的评价很重要。无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及时给予评价,而激励,肯定的评价会让学生兴致勃勃。例如:一年级教数数时,教师要观察,思考怎样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导向性评价,数数时要一一对应,当学生边画边数时,教师的评价可以这样,边画边数时时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体会到学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数数,只要不重复,不遗漏,数数的结果与次序无关。

四、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篇6: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2.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

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方法,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篇7: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训练学习方法、三是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化学还是有着直接兴趣的,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加强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力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学生实验要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家中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发给每位同学半小张淀粉碘化钾试纸,要求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简单的食品和器具,检验家中所食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图片、录像、多媒体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相当大的作用,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些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如晶体的结构等,更是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机上进行逼真的实验演练,全方位的互动,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2、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知识,高中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已有一定了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并用化学知识进行揭示,这能使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跟同学们谈到油条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早餐食品,民间俗有“一碱、二矾、三钱盐”烹制油条之说,那么其中的“碱、矾、盐”是指什么?烹制油条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再如,在学习铵盐的性质时,同学们都能掌握NH4Cl受热分解,然后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NH4Cl处理,原来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 HCl都不能燃烧,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讲蛋白质遇到盐就会凝固、变硬,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烧鱼炖肉时不易过早放盐?这是因为烧鱼炖肉时,蛋白质被拆散,生成氨基酸,味道鲜美可口,而蛋白质过早遇到盐,凝固变硬再溶解和拆散就困难了。这样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或选修课,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活跃学生思维,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在高一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给全年级的同学上化学兴趣实验——配制消字灵、滴水生火、滴水生烟、蓝瓶子实验等,也适时地开展一些化学用语小竞赛,如百个方程式竞赛,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4、教学内容要适中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切忌大量偏难,学习检查切忌频繁测验、考试。针对学生素质较好的实际情况,高一侧重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高二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三则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千万不能将高三的内容下移至高

一、高二,期望一气呵成,结果适得其反,一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自信心,那我们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将会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习方法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化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1、学会观察和分析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重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探究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等。例如我在上《钠》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探究法的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铁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金属钠是否也如此呢?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①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很快变暗

②将其投入到盛少量酚酞的水中--“浮、熔、游、鸣、红”

③将生成的气体点燃--淡蓝色火焰

④将金属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

(3)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抽象:

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等。

②钠的化学性质: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b、能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然后得出结论:由于钠原子半径比铁原子小,所以失电子能力强,金属性强,单质还原性强,比金属铁活泼。

(5)最后将总结出来的知识加以应用:

①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

②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吗?

2、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一样,都是上课的准备,经过预习,学生知道教材内容,知道问题所在能带着问题听课。可是学生都缺乏预习的自觉性,我觉得可以采取强硬措施,上课前用5分钟阅读文,可画出重点,再授新课。这种预习习惯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3、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能促进深入思考。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和教师所讲的材料,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差别,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后,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得出概念的能力,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酐等定义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思维形式和记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各种学习负担不均,致使学习的知识零乱,巩固率不高,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由“会”到“活”并由“活”到“用”,知识的巩固是关键。

1、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习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通过分析概念,发现规律,明白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都可以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如讲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弱写出谁,几价加几水;多元弱酸根,一次加一水;生成酸式根,再加一次水;可逆不沉淀,不画气体飞。“再比如,在记忆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的方程式: CH3CHO + 2 [Ag(NH3)2] OH → H2O + Ag + NH3↑+ CH3COONH4,由于生成物多,不好记忆,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这样的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2、通过分析发现规律,归纳简化

在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做出全面的概括、总结、归纳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每一堂课后要小结,每一单元学习之后要进行单元归纳总结,特别在高三总复习中,更要重视归纳总结,如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类?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的有哪些组?同分异构现象有哪些?等,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练习一般以课堂练习为主,这样效率高,容易发现问题。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通过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和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不断巩固,反复练习的作用。如在上课时,可设计一些跟踪性的选择题、填空题,穿插与新课之前或之后,让学生回忆巩固。每单元结束后,都要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高的典型习题反复进行讲评,设计一些针对性习题布置给学生,纠正错误,以求落实。另外,让学生对练习自我分析、整理实验报告、自编、自解试卷、一题多解的思考,以及某一基本实验进行相互操作的考察等等,都会起到巩固和深化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篇8: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一、在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时, 教学手段多样性, 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 保持学生有效而主动的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对学生来说, “兴趣将受益终身”。因此, 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要尽量激发并保持住他们的兴趣和巩固他们的热情, 而恰当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能做到这点。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 孩子见识较少, 多媒体课件、实物能给学生以新鲜感, 大大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再用些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等使课堂活起来。比如:课文教学时,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 让学生分不同角色朗读并进行情景对话, 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了各个角色的活动和内容。只要难度适合学生, 他们都会有兴趣去做。词汇教学时, 多使用图片、实物、同义解释等不同的形式来呈现, 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句子、对话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学生学起来轻松了, 兴趣就越浓, 主动学习的时间就更长, 效果也会更好。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作为教学的前提,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英语课堂中, 教师就是课堂的中心, 主宰着课堂的一切。把学生看做被灌输知识的对象, 用讲解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 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的工具。而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到教师心中后, 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变, 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有思想的人。教学时, 在他们听讲的同时, 还要让他们思考、让他们讨论、让他们练习……如: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语法知识主要是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等级。在教学时, 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几种大小、高低、长短不同的物体, 让学生运用“than”“of”“in”来造句。顿时, 课堂像炸开了锅似的, 学生都七嘴八舌、很有兴趣地一起交流。随后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发言。他们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句子来表达:Lin Tao is taller than Tom.Tom is shorter than Lin Tao.The fish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等等。就连平时那些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也兴趣盎然、踊跃发言。我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举例来练习造句, 让学生比比看谁造得更好。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着。一节课下来, 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形容词比较等级的一些基本用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多创造这样的情景, 进行各种内容的愉快教学活动, 真正做到了面对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和积极参与的机会。

二、随着新理念的实施推进, 课堂上出现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 滥用一些教学手段来配合“愉快教学”, 并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把死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在实际教学时, 有的教师为了把课堂搞得热闹, 轻松愉快, 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甚至不惜插科打诨, 做作表演, 搞形式主义。如教学英语词汇时, 有些教师把一些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精美的图画、生动的动画做在课件中, 令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重要生词和句型, 在课件中闪亮登场而又匆匆下线, 教师又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板书, 黑板形同虚设。这样一堂课下来, 看看比比, 说说笑笑, 学生不知要记住什么, 笔记本上也是一片空白。主次颠倒, 喧宾夺主, 最终也没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见, 多媒体始终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只有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恰当地使用, 才能相得益彰。

三、实施“愉快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

教师为了使课堂轻松和谐, 教师过多地表扬学生、吹捧学生。新理论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 是为了在问题的讨论上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甚至与教师不一样的想法, 支持学生在现有答案之外探寻“新鲜”的尝试。可在实际教学中, 不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如何, 有的教师一味地给予表扬, 即使回答的话远离问题、东拉西扯, 甚至搞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教师也说“好”, 不及时加以公正评价, 似乎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错误, 不分是非曲直, 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长期这样, 学生只会听恭维话, 听不得不同意见, 学生不可能得到好的发展。

篇9: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有效性教学实施的载体,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是有效教学落实的途径。有效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时,必须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热情鼓励、友善指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虚心听讲、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互相尊重,共同促进的合作过程。正是鉴于这种认识所以我在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中,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1.备课必须三体现

(1)备课体现师生双边互动式

新课改要求“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教师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备课应体现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差异,备课时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精心地选择例题和学生的训练题至关重要。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代表性. 思维性.特别要注意例题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一图多用。

(3)备课要教学反思体现课后备课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2.上课突出实效性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课堂上做到有序、有趣、开放,使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在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过程要做到开放性,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实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决不搞一言堂,坚决不做无效的提问。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有法、紧凑、高效、完整。同时要求教师掌握“七种技能”的运用,即导入新课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提炼方法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应用多媒体技能、总结发散技能、知识迁移技能。

3.练习体现发展性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课堂知识巩固的基本环节。所以,抓好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练习设计要做到多样、开放、创新,具有实效性。练习形式要多样,同一知识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练习内容要开放,要结合社会生活题材以及学生生活素材来选题或命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方法要创新,笔答、口答、竞答、征答等多种方法并举,提高学生的体验能力。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所以,作业题的质量一定要高,作业要坚持“四性”:一是针对性,题目的内容要紧扣课堂教学的内容,题目的形式要符合训练目的,题目的难易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综合练习要有整体性。学生完成作业要认真,除了作业的量要适当以外,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教师对作业要有及时的讲评,要在教新课前把作业讲评好。要重点讲评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典型问题。对作业讲评以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巩固讲评的效果。有的学生的错题教师没有讲评到,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对错题要重复训练。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带普遍性的错题,以及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要随时收集,过了一段时间再训练一次,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又要有变式题。

4.辅导凸显针对性

提优补差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辅导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一个有效办法。对于优等生:要求以扩充与提高为主,完善课内打好基础,丰富课余提升能力,重视激励知难而进,加强辅导脱颖而出。对于中等生:要求以补充与转化为主,促进向优生转化。丰富课内强化基础,适当扩充有利提高,及时鼓励重在推进。对于学困生:要做到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多鼓励。要重视其特长发挥,多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5.反馈兼顾多元性

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矫正环节。只管教不管学,没有形成一个由教学目标出发到教学目标达成的封闭式教学控制系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学习上的困难生主要也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一堂堂课、一个个单元的问题和失误积累造成的。为此要求教师有意识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1)课堂教学要有前置性补偿矫正教学环节,对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矫正,对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相关的旧知识当中学生所遗忘的,或原本就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补偿;(2)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形成性检测,把课堂练习与形成性检测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及时掌握,并进行即时性的补偿矫正;(3)如果是以单元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不仅要重视单元新授课教学,还应该有前置补偿课。

其实对于高效课堂的研究我们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对于一些学校和个人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还有一些不同看法,特别是一些“秀”出来的公开课、观摩课这些所谓的“好课”背后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索,我们数学组对目前在高喊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些但愿能引起同行的一些思考的观点,现在提出敬请同行提出批评,目前许多老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为了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目标和价值观方面,有着一定发展,尝试采用了许多方法,然而一些教师仅仅追求了形式上的好课,导致了许多的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所以反思这些无效行为,追问制约课堂教学的因素,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显得尤为必要。

1.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引燃数学问题的思维火花,伪情境创设,远离了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迅速兴奋起来,自觉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来,有效的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目前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情境创设越来越被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所重视,不容置疑“情景教学”已经成为目前公开课、优质课甚至平时上课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教师往往感觉:没有情境教学的课,不是完整的课、一定不是优质课,唯情境教学论已成趋势,笔者多次参与评优课公开课,领略了许多假情景、凑情景的公开课、示范课,感受颇深.

2. 探究设计数学化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滥用化的“探究”模糊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究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常用教学方式,为了给学生带来新体验,广大教师乐于实施探究式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所以对探究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亲历许多探究场景,对探究教学中许多低效乃至无效现象有着过多的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低效、无效探究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不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观地凭着自己的经验,或者直接下载教案中的探究设计,把一些无价值甚至根本不值得没必要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由于设置了缺乏探究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偏离主题,此时教师不得不,在学生探究的同时过多的进行帮、扶,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性.由于探究内容选择不当,探究的结果也只能依赖“预设”,谈不到“生成”了,常此以往不仅导致课堂教学低下,还是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洋溢着问题意识目的是发展学生应用数学,所有问题都解决的“好课”才是最大的问题的课

数学课教学任务重,课堂教学时间紧,许多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追求把新知识讲明白、讲透彻、重难点归纳清楚,往往忽视了最该关注的学生的课堂思维,目前的许多数学课包括评优课,学生的思维量明显的太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设计的例习题,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是完全处在老师的监控之下,做一些简单机械的模仿,问题成了老师的"教学专利",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来设计课堂上如何提问,几乎看不到学生提出的新问题,甚至目前普遍存在教师把“消灭问题”作为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而是追求一堂课下来,学生提不出一个问题.

笔者研究发现一个惊人的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课堂上老师讲的很细致,自己能听懂,出示的例习题也会做,作业也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就是在实际考试中,遇到类似的改编题就不会了.”其实这就是在看似一气呵成、各种预设都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如愿以偿的“好课”背后,值得大家深思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进行了简单机械的模仿,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求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望值,与教师的预设相距甚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知识的系统的链接,习题梯度和密度的设计,缺乏对学生的情感价值必要的关注,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体现和形成,这种缺乏以生为本,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产生新知应用新知的课堂教学,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数学课应该是一个充满问题进课堂,通过新知的学习和感悟,带着问题走出去的课堂.

4.学有所得,教有所获即为好课,虚假繁荣的表演课不会让师生在内容上回味无穷

篇10: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研究心得体会

w w 5 k J.Om 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研究心得体会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但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素,因而更要我们数学注重语言魅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小学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话的语言必不可少,同时语言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时无声语言的表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乐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 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来还是没讲透、没讲深,等下节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地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物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w w 5 k J.Om 9

篇11:对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方法,也是个性化的。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不可以,但找寻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是大学网推荐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您参考: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手段,都有了全新的改变,但有一条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加强双基的教学,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华,正如文章中所一再强调的数学教学要讲究有效性,

学生只有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才能来创新、才能有求异思维。

本人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要表扬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那就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第三,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老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学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效果显著。

第五,一堂课的内容太多,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些课的练习形式一个接一个,表面上看上去练得很多,事实上是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我一贯的观点是马马虎虎做十道,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篇12: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得

高08级备课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遵循教学规律,用最经济的时间、精力和物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的语文课堂也存在着许多与课改初衷相背离的现象:一是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花动作多。如“讨论”之风盛行,动不动就让学生三四成堆地坐在一起,且不说论的内容怎样,仅讨论的过程就很让人担忧,不是一个人(小组长或优秀生)说,另外几个人听,就是大家叽叽喳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全班交流时,发言者所说内容仍是个人见解,并没有概括大家的意见。讨论知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收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二是杂。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各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与语文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比如课堂上撇开文本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收集来的信息,用很短的时间对文本的学习草草而过,留下将近一半的时间或表演或作画,围绕一个不值得探究的个性认识纠缠不休等等。三是闹。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空,须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象这样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应用放在次要地位的语文教学屡见不鲜,这又何谈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实现教学目标预设的“生本”化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目标预设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教学目标的预设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如课后的一项训练往往是“读下面的句子,加点的词句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在以往的课文中,类似“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的训练已进行过多次,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理解句子的方法,据此,我们可以把此项训练确定为教学的难点,并初步预设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讨交流和感情朗读的方法突破这个难点。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

二、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找准教学过程预设的突破口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教学的关键还在找准教学过程预设的突破口。

为了避免篇篇课文都从头讲起这种“千篇一律”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找准突破口。找准了突破口,就等于找到了教学捷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有效的教学预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料的精彩,这些就是教学中的生成,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我们必须努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四、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主张语文教学的简单化

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不简单,但教学讲究的是方法,要简单。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交流与沟通,我们不论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要与人相处,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又最能体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沟通需要语言表达,需要语言积累,需要表达方法。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搞得太复杂、太单调,学生不喜欢,效率怎么会高呢?所以我们主张要简简单单地教语文。怎么简单呢?读读,说说,背背,写写,就这么简单。具体说,“读读”有两层意思:对于课文,要熟读,读有感情;还要多读课外书。不读课外书也是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说说”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对于课文学习要让学生多说,说自己的理解、认识、感受、体会等等,另一方面是指读课外书要读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言,讲讲故事,谈谈感受,交流心得,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推广读书经验,加强口语表达训练。“背背”是指让学生把课本(或课外书)中的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背下来,强化语言积累。这是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写写”也有两层意思:一是练字,写规范字,必须落实到每天的语文教学中才行。二是写作,练笔。记日记、写片断、写读后感等,以多种形式坚持练笔,培养练笔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实现在活动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另外每天的语文作业也要简明实用、目的性、方向性都很强,量不大,负担不重,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五、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推进书面作业的课内完成化

目前完成大量课外作业成了学生学习的最主要负担,做作业成了学生最反感的学习内容。所以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了复习、预习等重要环节。完成作业普遍存在一些毛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除了作业太多的客观外,还与平时缺乏对学生正规的集中训练有关。把书面作业放在课堂上完成能有效地治愈这一毛病。一是作业在课内完成,学生做作业过程中有教师的监督、巡视和指导,有同伴的竞争。在同伴竞争中会加倍努力和加快做作业的速度。二是作业在课内完成,纠正了教师一讲到底,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这与原来的课外完成作业形式有本质的区别。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三是由于作业时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四是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随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能把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错误得以及时纠正,还能为下一步教学安排提供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能有效解决备课时想当然的盲点性缺点。

上一篇: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下一篇:招标代理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