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2024-07-16

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通用13篇)

篇1: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科学》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用好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小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怎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设计各种课型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学习激情完成自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不会的,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篇2: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房村镇朱家庄小学焦念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培养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由于部分教师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成绩一直不高。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效果不一样呢”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认为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此,我们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明确四点认识:

1、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科学课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2、主动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3、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科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4、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教师只有充分地把握《科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从而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教材的目标定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三、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最佳组合。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或是哪一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注意研究一堂课中各环节“趣味性”的贯穿,以及课堂内、课堂外“趣味性”的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过程,因此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是科学学习的基点,是任何学习的关键。教研室总结的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为我们提高科学课堂

教学效益指明了方向。

“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主体思路框架

一、激趣引投石击水

二、质疑问水波荡漾

三、选择问顺水推舟

四、猜想假水深莫测

五、探求方投石问路

入:难:题:设:法:

六、合作探究:

乘风破浪

七、汇报交流:兴风作浪

八推波助澜、总结提升:

九水到渠成、实践应用

十源远流长、拓展延伸

教学各环节是密切相连的有机体,要求时间分配合理,衔接过渡自然、顺畅,突出效果。环节需要用什么方式呈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提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的无用环节,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优化教学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把以“教——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活动。

大家都知道科学探活动的一般程序: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发表和交流探究过程,后续延伸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巧问设疑、引导动手等方法,创设求知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今天揭示课题我把两块同样的土豆放入水中为什么一块沉入水底一块浮在水面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学生有权获得、使用多种器材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特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和基础。在材料的准备上,教师应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选择易于揭示科学概念、容易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与学生探究能力相适应的材料。例如今天这节课借助漂浮物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上来,我选择了泡沫如果用吸管那就麻烦多了,还得把吸管穿起来用橡皮泥堵住两头,很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

3、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的形式。科学发展的历程证明,许多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众多科学家们的合作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取得的,而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组合作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每一位学生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脑走进教室的,他们的生活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同,这些“经验”和“差距”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4、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

在探究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适时的﹑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应把握好六个要素:①选好探究内容;②创设探究情境;③提出探究问题;④营造探究氛围;⑤亲历探究过程;⑥体现探究价值。

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启发﹑突出重点﹑注意层次﹑把握教﹑扶﹑放的时机,按照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或模仿性较强的观察﹑制作﹑调查﹑实验等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此环节要抓住探究的核心环节:猜想与实证的过程,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大力拓展课外探究。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小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在学校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上生活。特别是科学知识,是学生生活技能的基础。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后续探究时,总习惯把拓展活动当作标签,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而如何研究却无后话,这样就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然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时,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因为,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篇3: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优化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成败关键就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因此提高课堂实效, 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征。

首先, 教学内容必须遵循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规律。为此, 在备课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认知水平, 即学生已具备哪些相应的知识,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其次,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想法。最后, 教师要尽量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简洁易懂的图表、动画, 或设计成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 使课堂呈现方式更利于学生学习。总之,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 努力创设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情境。

二、改进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 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和现象, 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教学《水的蒸发》时, 上课前, 教师故意用湿抹布擦黑板, 几分钟后水不见了。由此, 他们会提出:“水跑到哪里去了?”这就驱使他们去探究水“跑掉”的条件。这也为他们接下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做了铺垫。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 我深刻地感受到, 在教学中,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更有新意、更有趣味,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通过谈话交流、创设情境等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三、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一) 重猜测, 引导学生从猜测中探究新知

在日常教学中, 学生的好奇心是探究的起点, 猜想、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前奏。教师要注重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实验现象, 并引导学生相互争论, 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

例如, 在教学《筷子“折”了》时, 教师问学生筷子折了跟什么有关, 有的学生说是光, 有的说是空气, 还有的说是水……对于学生的种种猜想, 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 要对学生积极思维、敢于猜想予以表扬, 并要求学生去验证。这样, 很自然地过渡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这一科学课的重要环节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教师指导性提问的帮助下、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生成的假设, 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假设。另外,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出思考问题的路径。

(二) 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动手又动脑, 才能有思考。”教师要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 或根据课本的图示组织实验。对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 自己准备实验材料, 自行实验。当然, 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指导, 实验设计、验证的方案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的方案有对有错, 对了, 教师要给予鼓励, 错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以帮助其更好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 动手实践,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实践是思维创新的基础。比如, 在教学五年级《潜望镜的秘密》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完成潜望镜的设计方案, 并鼓励学生设计新颖、独特的制作方案。然后, 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创新制作。学生经过多次实践操作, 结果都制作出了效果好、质量高的各式潜望镜作品, 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 课外拓展延伸

实践证明, 要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 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提高科学课课堂效率的必备条件, 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十分重要, 除了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本课的相关资料, 课后的拓展延伸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因此, 在科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始终把科学课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融为一体, 依托科学教材, 在课后展开创造性的科技活动,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 在科学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学会提问, 学会大胆猜想, 学会自行探究、汇报交流, 并乐于课外探究, 坚持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这样, 科学课自然精彩纷呈。

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时, 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4: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给预习方法,提高“自悟”功夫

1.一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一读课文,主要找出不懂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达到初步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生字中出现的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并组一个词,再找出文中生字新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写下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达到自行积累词汇的目的;再则。扫清文字障碍后,能顺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2.二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词语、句子都汇集在每个主题单元的“语文天地”里。课前引导学生在文中划出相应的词语和句子:用“~~”划出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有疑难问题的词句。并打上“?”,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进行造句,摘抄优美的句子,这样让学生明确这些就是课文的重点词句,一定要着重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3.三读课文,试解课后问题。三读课文,要结合教师的要求和课后的练习题,思考重点内容,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试着写一写;再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记下这些问题,上课时提出来。

这样,通过教给预习方法,学生在书上圈、点、画、批、注,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在预习笔记上抄抄写写做做。最后要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激其生疑,促其释疑,学生的“自悟”能力得到提高。

二、引导质疑问难。培养“自悟”能力

有了前面的“三读”,学生已下了一番“自悟”的功夫。但如何在预习时质疑,在何处质疑呢?

1,立足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心脏。所以,一看到题目,我们就能了解到许多内容。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课题上质疑:一看到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你想了解什么?如《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一文,一出示课题,学生就提出:①长大是什么意思?②为什么小姑娘不愿长大?③小姑娘是怎样长大的?……这样一提。把整篇课文的重点难点都给提出来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了。很快地进入了角色。

2.抓重点词质疑。重点词即中心词、关键词。预习时,引导学生在重点词上质疑。如《不愿长大的小姑娘》第八自然段中,学生提问:“心疼”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心疼妈妈?怎么心疼妈妈?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上可以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已经到家了。

3.寻关键句质疑。关键句即重点句。它可以是文中的总起句、总述句、中心句、过渡句,也可以是文中的线索旬。它们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4.挑重点段质疑。重点段是文章最精华之所在,一般也是最难读懂的。因此,这更有引导质疑的价值。如《惊弓之鸟》第八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有的同学就提出来了:老师,我想了解一下,更赢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分析的?“拼命”是怎样的状态?从中可以看出更赢是个怎样的人?而那只大雁又是怎样的一只鸟?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已经不满足于书本上所得的知识了,已经想跳出去,了解更精彩的世界了,而帮助弦子们了解了这一切,抽象的文字就变活了,文章的中心也不再只有一个了。

5.在细微处质疑。文章细微处很多,如文章带有修辞的、标点、细节描写等也是质疑的好地方。如第五册《惊弓之鸟》第五自然段中,课文只有一句话,却用了两个感叹号,学生就发出疑问:文中这两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这一提,把魏王的惊讶之情栩棚如生地刻画出来,而且“大吃一惊、惊讶”等词的理解也不,最自破。

三、聚焦知识疑难,检验“自悟”效果

1.聚焦识字情况。初学文本。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已经很强了。因此,预习笔记中的第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汇报,错误较为明显的,教师再提出来共同解决或相机引导等等,扫除文字障碍,初步读通读顺课文,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聚焦质疑情况。深入文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份预习笔记的情况和学生质疑问难的情况,找到共同的问题,寻找共同发展区,组织教学。这样教学的范围缩小了,目标明确了。

3.聚焦拓展延伸。走出文本。学完课文,先引导学生补充《预习笔记》中的“其他”。这“其他”可以包括“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写一写读书感悟、或运用本课学法去仿写文章,或根据故事情节续编故事,或拓展延伸阅读、积累成语、寓言故事”等等;接着引导学生自查预习笔记: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若还有疑问,再次提出,共同解答;最后补充完成预习笔记,教师进行评分。

篇5: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我们进行课改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呢?

一、根据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同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恰当材料,在进行教学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教学中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类设计,使全体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就是“下要保底”的设想,另外又要考虑“上不封顶”的目的。在目标设计时要有弹性,提出的目标要有层次性,以保证不同学生求知需要能得到满足。俗话说“跳一跳,摘桃子”,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在制定目标前,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须的认知基础?(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3)那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那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只有有了全体学生的实质性参与,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将新颖性和科学性融入课堂教学。

1、以“趣”为首,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参与的活动感兴趣,对其充满探究的热情,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问题导学”案之前,首先考虑的应是:你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你的活动是否有趣,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知欲。例如在教“左右”时,就设计了“举左手,举右手”、“找身体上的朋友”等活动便是将新颖的内容融入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童真与童趣,学生们乐于参与,热情高,所以教学效果好,收获大。

2、巧设问题情境,科学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体验过程,同事更应该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数学学习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所以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启发性、开发性、引领性便成了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教学“o”的除法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五只小猴子在水面上捞月亮,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捞到几个月亮”,关于 0 的除法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时认识到,0 个月亮平均分给 5 只猴子,结果每只猴子都没捞到月亮,所以商是 0.此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当然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更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3、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但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交流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课后去测量计算我们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这种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进行教学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案活动内容设计要有挑战性,注重动手实践。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给我们的数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 体验。因此数学活动的内容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我设计了“照镜子”的游戏,找两个学生,面对学生,一位假装照镜子,另一位模仿他在镜子里的动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容易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也能准确的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有人说“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教师不是圣人,每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个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表达、教学的思路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篇6: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它对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功,牢固树立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与一般的课程相比,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教育开始一步步走出局限,探索创新教学的新途径,并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的科学运用能够摆脱教学的局限性,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锻炼他们的逻辑和思维能力。当然,要进一步落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就必须明确以往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实施授课,让课堂变得更加富有趣味。

【关键词】科学教学;信息化;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39-02

众所周知,衡量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就是课堂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枯燥,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课堂互动性不强,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数学作为学生公认最难学习的科目之一,抽象性较强、课程难点较多,许多学生表示即便掌握了相关的公式定理,也无法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才是完善教学的必经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发挥网络资源的巨大优势,整合相关信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途径。科学的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化教学也要与学生的学习诉求、学习特点相适应,走出原来教学模式的单一特征,用丰富多样的手段实施授课。所谓的教学情境主要是指通过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和具体,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程内容多样,对学生的能力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不能采用与学生学习特点相同的方法,很容易引发他们的抵触情绪,甚至影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基本每一道例题都会配一个情境图,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将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安排课程,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今,我国数学教学已经开始推广使用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也能自己借助互联网搜索信息,给他们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另外,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有趣。例如,教师通过课件将一些漂亮的钟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滴嗒滴嗒……”声中感受着这些物体,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自然引出这节课的主题,随即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最后,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找时间(拨钟表)游戏活动”[2]。再比如,教师在讲解重量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也可以借助科学的设备将常见的苹果、桃子、梨、猕猴桃等水果的重量展示出来,将日常生活结合到情境之中,并在情境下开展授课。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被激发,也能够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再现日常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所谓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选择的课程,不同的内容起到的教学效果不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自然不同。因此,在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中必须以生活场景的再现为目标,通过丰富的日常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化教学可以推动传统教学方法的更新,把所学的内容变得更具生活气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架构灵活课堂。

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一个“装修招标”的数学活动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一个需要装修的三维房间情境,主题就是“定出合理的预算和设计方案,打动客户”。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不自觉地应用了很多数学中的有关数据,通过对长、宽、高进行测量,计算出房间的面积,还进行了价格计算,设计出了多种方案。然后,竞标评标、展示效果,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表现形式多样,能够将声、形、色等感官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和组织课堂活动,体现教学的多元化特点[3]。强化重点和难点,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虽然是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课本教材的变动以及课程难度的加大,使得课本中还存在很多难点,学生学习起来特别困难,不太容易掌握课程的精髓。科学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要将教学赋予情境化的特征,关键的一点还是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抓住课本重点和难点,深入的对课程进行剖析和解读,走出教学单一模式,真正发挥出科学教学的优势。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课程最难的地方就是应用题,题目的题型各种各样,不同的问法也会对学生解题带来难点,唯有强化重点教学,抓住最难的部分,才能让教学更具趣味性。

例如,某中学学生军训,沿着与笔直的铁路并列的公路匀速前进,每小时走4500米,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迎面开来,测得火车头与队首学生相遇,到车尾与队末学生相遇,共经过60秒,如果队伍长500米,那么火车长多少米[4]?学生在做题的时候经常忽略队首与队尾的衔接从本质上就是火车与队伍的长度之和,找不到这一切入点,造成答题没有思路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科学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将题内容用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体验,并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在题目的讲解中还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利润、行车、工程等应用题的教学启迪学生数学思维,让他们在解答难题过后增强自信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它通过声、形、色等多?N感官形式给予学生数学知识的呈现,能够使得原本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生动化,采用动静相结合的多种途径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们随时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再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数学问题的解释和讲解,配以高效的实战操作来增加课堂教学成效。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科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在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7: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本文旨在了解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情况下,针对性地分析并阐述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方法,其中包括,深化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注重实验课的效率,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最好教学效果的反馈。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效率

一、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导致一系列相应的课堂教学态度和行为,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一点是应有严格强烈的时间观念。教师的良好时间意识应应用到备课、习题、实验的各个方面,在结合课堂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较好地平衡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会导致学生课后学习压力太大减弱他们学习兴趣的现象。

同时,教师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外在的知识学习,如果能引起学生内心的需求和主动,就能有效学生学习的自我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不断地引导、激励和信任,使得课堂教学具备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2、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熟练地掌握教学规律后,在应有的教学原则上自我形成的一种教学个性或教学特色。良好的教学风格,一般具备三个特点——独特的教学思路、独特的教学方法、独特的表达方式。独特的教学思路,是教师在把我应有的教学内容前提下,吃透知识点并从中受到启示,从而暗战自己的理解并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加工。其中表现为,是先理论后操作,还是先操作后理论等。独特的教学方法也是将典型的教学进行变通,比如一题多变,注重习题比较等。而教师的独特表达方式则主要是指教师的一举一动,或是严谨一丝不苟,或是轻松幽默风趣,也包括教师的体态、动作等非语言表达。

3、创设课堂情境和氛围

在课堂上良好的课堂情境和氛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其中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组织,难易程度结合,充分运用板书。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度,适时增设操作实验环节的体验性课堂活动。或是通过预设一定难度的问题来激发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

想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最主要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而学生的表现很大一部分又受到教师的引导和影响,因而,教师的充分准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和要求。其中包括课前的知识熟悉,知识切入点、教具、课堂活动等,并根据以往学生的课堂反应做出相应调整。例如,课堂活动的时间长短、课堂习题的顺序、小组讨论的人数等。高效率的物理课堂的学生通常具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发现和思考,并能很好的和教师互动沟通,作出积极有效的反馈。从这点可知,教师应善于运用故事或者生活情境来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热情,同时在小组讨论学习时善于组织全班学生的互动,以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但是具体的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应该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去。

三、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

1、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实验原理、实验基本方法。这些内容都是高楼大厦的必备基石,因此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从根本上决定着这栋大楼的牢固程度。物理基础概念知识虽然是物理的入门必备,但学习起来较为枯燥,通常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对于后续的物理有趣知识的学习,因而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概率规律等,扫清高中物理入门的障碍。

教师在讲解物理基础概念规律时,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积,而要引导学生认识和领会其中的规律以及内在联系,同时教师应当经常总结学生在概念中常出现的错误和难理解点,以便重点为学生讲解和疏导。学生头脑中的正确概念理解,是物理课堂效率提高与否的基础环节,我们要学会利用学生本身的已形成的思维模式来教学。例如在讲解加速度概念时,可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汽车启动快,火车启动慢等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使他们能切身感受到加速度是具体描写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概念。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概念的进一步深化,不能让学生形成较呆板的记忆,这也是实验课的重要性。

2、注重物理实验课的效率

物理学科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物理基础知识相对枯燥,学习压力较大,课堂的演示实验就更成为一种广受学生欢迎的形式。首先应该注重实验的科学性,教师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对所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能敷衍回避,应该引导学生一同寻找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实验课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要紧扣教学内容,但也要把握课堂的节奏。再者在确保实验安全性的情况下,实验教学应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既要承接以前所学知识的内容,也要对后面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启示,以便对后续课堂的效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多样化教学手段

在前面所述的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之一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单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层次。为了带动学习热情,创造较为轻松有趣的物理课堂,可以不断结合新事物的发展,例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影音视频等手段建立更立体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带动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4、做好教学效果的反馈

总体说来,物理教学课程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一蹴而就的过程,其效率的提高需要不断总结反思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做好课堂表现、课后习题的效果反馈。同时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师自身和教学内容、方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也能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意见。在评价反馈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正确的看待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成绩,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8: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充分发挥课本作用, 灵活踏实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的基本学习内容, 教师必须以新的视角来学习研究教材, 有效利用教材, 使其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自主探索、自我实现, 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现行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目标,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注意从学生现有经验的角度出发, 增强了教材与实际的联系。教材在内容、层次、方式、结构、题例和表现方式上体现了多元化, 既注意了继承与发展, 又注意了教材、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例如, 在“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中, 就是通过商人购货求利、复利计算利率储蓄等实际问题的解答, 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素材,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分析问题, 了解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师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研究教材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 合理地利用资源, 使用好教材。

现行教材的开放性, 为教师补充、改变教材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由于多数信息通过文本呈现给学生, 我们只能看到静态的画面以及部分思维的结果, 这样不利于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教师可从实际出发, 根据课时要求, 改变教材的表现形式, 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把重结果的变为凸显过程的, 创设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例如, 在教学“向量”、“集合”等问题时, 就可以将例题制作成课件, 用动态的面画生动地反映情景, 学生对这些动态的情境十分感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 从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概念, 掌握问题的含义。

二、教学融合情感教育, 潜移默化以情育人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 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老师若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 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 那么对于学生而言, 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 把听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

作为老师要真诚的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和学生交流, 给学生以鼓励, 关心、信心和帮助,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 培养学生和自己的情感。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 一般规律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 形成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动力。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女学生, 她是一位数学学困生, 基础差、习惯也不好, 直接导致她的数学成绩非常差, 因此平时我很少注意她。但有一次我不经意的说了一句鼓励她的话, 之后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天天问问题, 并积极回答问题, 使自己的数学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想:表面上看是自己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语, 但实际上却是学生期待已久的你对他的真诚与关心。相反, 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 而是以简单、漠视的态度对待学生, 那么学生肯定不会热情地去学你的这一科。

总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进情感教育, 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作为教育者, 我们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着眼于现代教育的需要, 着眼于青少年的未来, 着眼于我国的稳定发展, 它的现实作用不可低估。只要我们加强学习与提高, 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情感, 相信, 我们会在我们的教学育人生涯中少一些遗憾之事, 多一些美好回忆。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其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关键在于学生能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胃口”, 这样才会从内部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具体来讲, 数学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利用有趣的导入方式, 提出问题来, 比如现实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设问。当这些问题出现时,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无法解决和认识这些问题, 就引起了认知矛盾, 实际上就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热情, 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举例来说, 在讲到几何级数这个问题时, 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 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把自己的财富变成几何级数一样的增长, 在未来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利用那种投资的方式可以把资金的增长达到最高, 提供不同的理财模式让其比较优劣。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数学领域的经典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古代印度的国王和丞相在下棋时提出的著名问题。当国王下棋输掉时, 询问丞相需要什么样的报酬, 丞相说很简单只要把六十四个棋盘格子依次按照一到六十四的幂次增加, 填充大米的数目就可以。让学生解答最后的大米数目总量是多少。这类的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希望从课堂上学习几何级数的内容来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实现主观教学。

四、科学评价融入情感,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 教学行为难以驾驭, 这就应建立多元化的合理的, 多角度的,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 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技能形成的情况, 以及课堂练习情况, 给学生以及时的反馈。在评价中, 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种评价是形成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评价, 它既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新的技能的形成情况, 又能让学生得到评价反馈, 验证自己得出的信息和结果是否准确, 新的技能是否形成。

对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就很难谈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关注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可采取描述性评价, 也可采取会意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即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的语言描述, 如用激励性的语言, 赏识性的语言, 既肯定成绩又指出发展方向等会意性评价即是教师用表情、眼神或某种表示赞许肯定的动作,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表现表示肯定的评价形式。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用点头、伸拇指等动作来表示对学生回答的回应等。教师采取积极的评价, 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会诱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心, 从而不断激活思维的细胞, 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是抓好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多研究课本, 充分做到以课本为本, 以课本为纲, 灵活进行课本教学;积极创设适合问题的相关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日常教学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随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就一定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 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佩玲, 邵光华.数学思维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刘丹阳,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规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应俊峰, 《研究性课程》, 天津教育出版社

[4]李江民,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5]张一民, 《中学数学教法研究》[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

篇9: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一、实施成功教育,提高学习热情

听障学生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有坚定的决心和高度的自信心。古人云:“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一旦学生有了自信心,就能克服困难,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1.体验成功

我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获得成就感。学生的成就感越强,自信心就越强。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并通过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实践,体验成功。在教学中,每当学生取得一点儿成绩、一点儿进步时,我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一声“Great!”,一个惊喜的表情,都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鼓起自信和进取的风帆。

比如在学习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课时,我先出示一个胖男孩的图片,问学生他胖不胖、是不是中等个头等,学生会根据图片回答问题。接着,我让他们想出班上一名长得有特点的学生,用英语进行描写,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他们写的是谁。学生感到非常有趣,纷纷利用所学对他人进行描写,并互相传看、猜测,我则在一旁给予提示和指导。当同学们纷纷猜到了被描写者时,就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2.树立自信

听障学生往往缺乏自信,自我评价偏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因为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当学生不敢开口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微笑着鼓励他、给他时间;而当学生非常准确地回答完问题时,我会走过去跟他握手或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这不但表示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且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二、改革课堂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听障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特别是这些学生只能使用书面语,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要营造出学生跃跃欲试、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注意。还要组织丰富多彩、趣味性强、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合理利用实物投影、图片、挂图、简笔画、动画课件等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眼、脑等器官,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全方位培养听障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形成了“培养兴趣、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以Where’s Your Pen Pal From?一课为例,我事先上网收集了一些国家的图片,并在图片旁给出相应的笔友信息,在开始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猜测这些图片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或风景,我趁机提问:Where’s John/Alice from? How old is he/she? Can you write a letter to him/her? 这时候,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我让学生三人一组展开讨论。每一组学生都希望写出与别组 不一样的内容的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堂课既有个体活动又有群体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享受着学习带来的乐趣,享受着合作带来的愉悦。

教会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能清除学生听课中的障碍,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听课效率,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与新课有联系的旧课文、旧知识,可先复习旧课文,再对比新课文,以旧引新,一举两得。我一般先让学生把句型或课文中不懂的新单词、词组或语法画出来,然后查阅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就能结合预习情况进行思考。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会让教学事半功倍。

篇10: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孩子年纪小,做事效率就可以理所当然低吗?答案是否定的!做事效率高低与年龄大小无关,而且,若希望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办事效率高,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那对于孩子,要提高其做事效率,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训练呢?

故事引导法

小孩子往往对故事书很着迷,不如找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他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有时也可以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配合“生物钟”法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规律,也就是“生物钟”。不妨和孩子商量着一起制定适合他“生物钟”的作息时间。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复杂计算的作业。一旦定下来就严格执行。

奖励促进法

和孩子约定,如果他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就奖励他看动画片。这是运用学习动机中的强化理论,使孩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恰当的奖励可以强化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签订“合同”法

篇11: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1、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情

一个人的心情对一个人的学习状态是非常有影响作用的,有些人兴奋的时候学习起来非常的快,大脑转动也还灵敏,思维都能发散出去,很多知识就很容易就理解了,所以保持好愉悦的心情,就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2、梳理知识

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都蛮散乱的,所以我们更因该梳理它,让它们都构建一个知识框架,深入浅出的联系起来,而且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学渣只呢个碰到的各种各样的破烂杂碎一股脑儿都放进来,而学霸则将这些知识变成家具装进去,这样学习会更简单更有条理性。

3、 记录时间

篇12: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谈一谈如何实现这两个功能。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 有的学生精神不振, 打瞌睡、开小差, 有的学生做小动作, 有的学生交头接耳小声说话, 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 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 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 在学生入学一开始, 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 即课堂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课堂常规时, 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 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 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 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 这样的课堂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我充分利用发展手册中道德银行的作用, 通过增减道德银行分引导学生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为便于操作, 我依据校规细化成考核表, 考核表中加、减的分直接与每个学生的道德银行的分挂钩。到底什么时候加多少分, 什么时候减多少分, 我遵循以下原则:对于需要尽快形成的重要的行为习惯 (如课堂纪律, 作业, 宿舍等) , 我有意加大考核分值。而对于一些允许慢慢形成的行为习惯 (如站队时, 跑步时偶尔有说话现象) , 设置较低的考核分值。

1. 每科设纪律, 学习两项考核项目。

纪律包括课堂纪律, 自习纪律。学习包括作业完成情况 (既有当天的作业完成情况, 也有周六、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 平时课堂表现 (回答问题是否积极踊跃, 小组合作是否协调、有效) , 每次考试各科成绩的进退幅度考核等。

2. 每周班会都要民主评出1个最优小组和1个最差小组。

具体步骤如下:

(1) 四人小组组内自评, 互评本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各组组长客观、公正地总结本组一周表现。

(3)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每小组选出1个最优小组、1个最差小组。

(4) 当场统计, 评出最优、最差小组。被评为最优小组的小组成员每人加5分。被评为最差小组的小组成员每人减5分, 并要求分析原因。

通过这些措施, 学生不仅能自己克制自己遵守课堂纪律, 而且还能督促本组其他成员遵守课堂纪律, 收效挺好。

二、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课堂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 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是不确定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 才是学习的主人, 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 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那样, 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 怎么才能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呢?

1. 关爱每一个学生, 和学生做朋友, 构建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 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 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浓厚。因此, 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 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如我班有一位学生, 平时小动作特别多且没有一点自信, 上课从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当被老师叫起回答问题时他都不敢站直回答, 而是趴在桌上头看着地面小声地回答。在这种情况下, 我没有批评他, 也没有让他坐下, 而是不断地鼓励他, 让他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再把他的小声的话重复一遍, 对于一些正确的看法我及时地, 真诚地进行鼓励。慢慢地, 他变了, 变得有自信了, 变得更爱学习了, 变得乐观了, 变得爱和我交流了, 变得更爱我们这个班集体了。看到课堂上积极踊跃举手要回答问题的他, 看到充满自信发表自己见解的他, 看到和同学和睦相处的他, 我怎么都难以把他和五个月前的他自己联系到一起。

我班还有位男同学, 父母离异, 给他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整日少言寡语, 心情郁闷, 课堂上听不进, 作业完不成, 学习成绩很差。于是, 我便以慈母般的爱心接近他, 关怀他, 帮助他, 课堂上利用一切机会让他“表现”, 并及时表扬, 随机赞叹, 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激励, 渐渐地, 他对老师有了感情, 开始喜欢上了数学课, 成绩也日渐进步, 整个人也快乐了起来。

2. 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新型的师生关系已让学生喜欢上了老师, 有了“我要学”的主动意识, 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 让学生喜欢学, 能学懂, 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好的开始, 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 都应当像磁石一样,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或讲述科学趣闻、名人佚事, 或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 或是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 提出值得探讨, 富有趣味的问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 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 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 然后教师应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例如, 在讲“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 在一个王国里, 有一个大臣发明了象棋, 为了奖励聪明的大臣, 国王让大臣随便提一个要求。大臣说:‘在象棋的棋盘里放小麦, 第一个格里放1粒, 第二格里放2粒, 第三格里放4粒, 第四格里放8粒, 第五格里放16粒, ……一直放到第64格。请您把这64格中所有的小麦赏给我。’国王一听, 乐了, 说:‘才要这么点, 没问题。’可实际上, 他把整个王国的小麦都拿出来还不够。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节课后, 你就可以试着去解释这个问题了。”学生兴趣盎然, 一个个跃跃欲试。

接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是一名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 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 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一般, 上课我都要提问和本节内容有关的一些旧知识, 通过复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 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准备。在讲课的过程中, 我会经常提问, 这种随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紧跟老师的讲授, 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考。讲完一节课后, 我经常会提出:请你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这种小结性提问可以训练学生自己去整理已学习过的知识, 归纳、提炼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时应当注意, 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 掌握难度, 因人而异、有针对性。一般使学生能够圆满回答, 以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但要注意避免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不假思索的简单问答。

(2) 指定学生板演题目。数学课上, 课堂练习必不可少。此时, 指定个别学生上台板演习题, 同时, 要求台下的学生演算完后检查黑板上答案的对错, 如发现有错, 可直接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划出错处, 并在旁边改正, 如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解法, 也可上台写出, 然后由同学们来评到底谁的对, 谁的方法好。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 还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对出错处予以注意、进一步规范解题步骤, 更透彻地认识问题, 一举多得。

(3) 注重知识的落实。一节课下来, 学生到底掌握得怎么样, 老师必须心中有数。除了从课上的提问, 练习的情况等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外, 我认为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临下课前5分钟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条, 就本节主要内容小测一下, 课下及时批, 发现有问题的及时找学生解决。这样做, 老师要辛苦一点, 若实在忙不过来, 可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组长的作用, 放到小组解决, 但老师的要求必须明确, 如限定在什么时间必须全部完成, 有错的弄清错因并认真改错。经常这样做, 从老师这方面看, 能做到节节清, 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从学生方面看, 他知道临下课要测试, 必然会集中精力听课、练习、讨论, 课堂效率自然就高。

(4) 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作用, 达到兵教兵, 兵管兵, 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的目的。

(5) 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等工具,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 富有吸引力。

篇13:科学随笔 学生如何有效自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改革的要求与实际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变“权威的传授者”为“平等中的首席者”,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在动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质疑、思维创造;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作为普通高中,对于历史课质疑方法的探究,还刚刚起步,质疑的方法还很简单、粗放,许多做法与设想有待在实践中提高。例如:有的教师就把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个体感悟视为上好课的关键,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自编自演历史剧,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评议,场面热闹非凡,掌声不绝于耳。但是,简单的剧情、肤浅的问题与评议,总使我们感到无论在历史知识方面,还是在思维能力方面,学生恐怕没有得到应当得到的东西。

二、解决的措施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中自学质疑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喜欢质疑,敢于质疑,有水平地质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粗略的看法。

1.课前导学案,趣味重于知识

不管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还是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质疑的能力时都充分运用了导学案。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学案不仅仅是预习中有多少重点内容,练习巩固中有多少高考题、导学案不是学生的精良的同步练习本。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疑。“自学质疑”不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如《三民主义》的自学板块,用图说历史的方式替换掉填空题式的基础知识整理,使学案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启发性。

2.课堂分层次,质疑重于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质疑的情境、教给质疑的方法、拓展学生质疑的思路?

(1)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环节都有他们不同的精彩,乐在其中,才能回答问题,甚至提出问题。例如:我在上《美国1787年宪法》时,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参与学习活动,第一组:挖一挖宪法的背景;第二组:记一记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组:淘一淘宪法的作用。每个小组的任务又分成基础型、共同探究提高型和高手挑战型。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信:调皮的学生可以大声朗读课标、从课本中找出填空题答案;头脑灵活的学生快速复述知识点,并介绍记忆秘诀;喜欢探究的学生推理分析、揣摩史料;爱评述的学生纵横东西、贯通古今。欢快、合适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频繁的质疑、思考和想象中体味“发现的喜悦”和“创造的喜悦”,点燃学生创新求异的火花,使学生乐在学中。

(2)在课堂评价时,教师既要看到学生对问题解答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气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关心、关注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分层次,既要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要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既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能满足部分优秀生“吃得好”,引导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质疑的有效性。

3.课后小论证,论据重于立场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只有在历史课堂中不断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喜欢质疑,善于质疑,才能引导学生从对历史的猎奇,到主动运用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思维能力才真正地形成。例如:在学习《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一课时,在新课结束后,通过三组材料:西方同时代的人、中国同时代的人、后代的学者对康熙的不同评价,引出学生对康熙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并用小作文的方式加以论述。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观点、史实、结论三步走。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总之,提高课前导学案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质疑,注意课堂情境的层次性,让学生敢于质疑,重视课后的历史论证,让学生会质疑,才能真正提高历史课堂中质疑的有效性,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成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永雷.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技巧,2011-09-16.

[2]俞秀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2011-04-11.

[3]单林云.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0-09-29.

[4]李和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历史论证能力培养浅见,2012-04-05.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问题研究-王天仲下一篇:后勤园长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