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2024-05-05

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通用14篇)

篇1: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原野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微风一吹,小草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各种不知名花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披上了艳丽的衣裳,红的、粉红的、白的、它们漫山遍野的开放着,向我们宣告春姑娘来了。

广场上,小朋友们都在放风筝,空中的风筝各种各样,有长龙,有蜜蜂、有飞机有调色盘,有显微镜……这些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那美妙的姿态给春姑娘带来了勃勃生机。

你看,调色盘风筝旁边还有一个粗粗的毛笔风筝,那,就是我的。因为我长大后想当画家,用手上五颜六色的水彩笔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此刻,我似乎看见了一大堆绘画工具……那个显微镜风筝是于越的,他长大后想当科学家,研究太空上的奥秘。

看那,一本大大的作业本,在空中缓慢的飘荡,那是陈柳伊的巧手做的,她的愿望是当一名作家。还有,那个音符风筝是黄春晓的,朋友们,猜猜她的愿望是什么呢?

春天,带给人们一片绿色,带给我们一串串欢笑,带给人们一幅美丽的画卷。

篇2: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瞧!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摆,让春姑娘为自己梳理美丽的“秀发”,桃花也不闲着,在枝头绽开了红红的笑脸,比谁最美呢!池塘里,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似乎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花园里,小蜜蜂和小蝴蝶飞来飞去,有的忙乎着采花粉。

有的在追逐嬉戏、玩捉迷藏,还有的在巢里酿蜜。春姑娘传信给了小草:“春天来了,快醒来吧!”传信给了小鱼:“小河的冰化了,快快游动起来吧!”你看吧,小草拼命长着的样子,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的身影,这不就是春姑娘传信给万物的见证吗?

郊外小朋友在春游,看,快乐洋溢在他们的小脸上,他们有的在游戏、唱歌、跳舞,有的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晒太阳,还有的在放风筝。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乌云密布,下起了细细柔柔的春雨,几个调皮的小朋友伸出舌头尝了尝这大地的乳汁,甜甜的,凉凉的。

篇3: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近年来的风景区建设中,人们对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兴起了一股建设热潮。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国民对游憩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由于佛教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诉求相契合,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自然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但是此类风景区规划建设中存在如下现象:

1.1 快速交通使传统游览路线衰落

由于对旅游意境的认识不足,形成了“观光旅游”—快速而点到为止的游览方式,一条道路通到景区中心,快速的索道交通将人们直接送往最佳观景点,这样虽然使人们很快就能达到一个目的地,但同时也丧失了原有的文化美学中所讲究的“名山访古”的韵味,甚至出现了部分游人“过寺门而不入”的现象。

1.2 风景区内的游憩活动与传统的宗教活动氛围冲突

具体表现在寺庙里人头攒动,静谧的宗教场所声音嘈杂,游客丢弃的废弃物随处可见;景区内现代游乐设施齐全。宗教场所宁静而又庄严肃穆的气氛完全被破坏,这些都对正常的宗教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1.3 佛教文化景观氛围的丧失

人们更多注意的是对旅游利益的索取,而没有注意到对景区内文化景观氛围的保护。旅游带动的商业氛围,红灯绿酒,尘嚣鼎沸,与佛教所需的氛围实在难以协调,使佛教信徒寒心。

2、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的特征

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既有宗教功能又有公共游憩功能。这种宗教性、公共性、游览性使它与其他的风景区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

2.1 具有风景区内部的“文化线路”

文化线路具有申报世界遗产的可能性,并不等于我们对文化线路的探讨仅仅是围绕申报世界遗产而展开,它无疑具有更深广的内涵。这里笔者借用这一概念来阐述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的特点。

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的空间形态都是在历史的自然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佛教文化的传播决定了风景区内寺院布局的形成。作为朝山进香的游览道路,它联络着风景区内所有的寺院、主要景观,穿插以各种形式的宗教文化名迹,构成一个交通网络,这个网络的扩大延伸是随着风景区的扩展而逐渐完善的。佛寺作为佛教文化最集中的场所,又成为了“文化线路”空间的主体和序列的高潮重点。寺院建筑和交通网络与佛教文化一起构成了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内部的“文化线路”。

如普陀山的干道从码头“短姑道头”直达佛顶山顶,连系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是香客渡海登岸后的主要朝觐路线,也是普陀山的主要游览线。虽兴衰千余年,几度规划,但它始终有一个明确的文化线路:“朝山面圣,祈福进香”。其游览道路结合宗教创意,进香顺序由南而北,经过观音道场普济寺、“拜菩萨见佛陀”的法雨寺,最后至供奉释伽摩尼的慧济寺。宗教含义由菩萨而佛陀,层层递进。

2.2 具有宗教和游憩的双重功能

宗教功能在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中占有主要地位。烧香拜佛是僧众和游客在寺院中的主要活动,故此类风景区通常具有标志性的佛教建筑,如佛寺、佛塔、佛像等,这些佛教建筑是景区内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和载体。除佛教建筑外,佛教文化还有许多表现形式:如佛教雕塑、佛教音乐、佛教绘画、佛教法器、佛教经典、佛教节日及佛教碑刻等。

游憩功能处于从属的地位,宗教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关系密切。为了吸引信徒,集聚资财,游览观赏活动大多在寺院中展开,猛烈的刺激了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的开发。

宗教和游憩的双重功能使此类风景区的景观不仅具有宗教内容,同时也具有旅游的观赏游乐内容,其建筑物既是信徒事佛烧香的场所,又往往成为观赏游览的景观建筑。

2.3 具有“活”的文化景观资源

佛教是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统一体,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从社会存在角度来说,佛教以它特有的力量吸引着广大的群众,通过特有的教义和教仪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内至内在精神世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外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另一角度来说,当人们在佛教的影响下通过信仰来实现自己精神追求的时候,又会根据自己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时代的精神需要来创造民众佛教的种种新形态。佛教在中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了中国信众最多的宗教之一。只要产生宗教的社会基础还存在,佛教信仰就不会消失,佛教文化也会不断延续下去。因此,宗教信仰力量是佛教文化“活”的主要原因。

“活”的文化,也具有近乎无限的发展潜力。因而,佛教文化总能不断的发展、更新,创造出更多属于现在和未来的新文化景观。

3、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的规划

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规划与一般的风景区规划在规划程序、内容上都大致相当,但由于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特殊的文化景观资源,使得其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也就更加突出与尖锐。据其特点可以发现,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化线路”的保护与发展、建立完善的游憩活动体系、佛教文化景观氛围的营造。

3.1“文化线路”的保护与发展

目前大多数景区中的道路由于旅游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造或重新修建。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状态改变无法抗拒,但是这也不成为其破坏“文化线路”的理由,尊重历史上道路的建设原则才能更好的延续和保护历史文化。

3.1.1 完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些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由于位置偏远,与风景区外的服务基地的交通联系相对不便,或者需要多日的游程,而旅游者急需欣赏风景区内的美景,不愿停留在距离偏远的服务基地,容易使核心景区成为游客的逗留点和集散地。为了使游客能最方便快捷的进出景区,疏通景区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快游客向风景区外的服务基地扩散,减轻风景区内的接待压力,这就需要对机动车道路质量现状进行改善;需要对道路的顺畅性进行改进。

风景区特别是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更多的是要体验一种佛教文化的意境,应提倡采用传统的步行游览的方式,于行进途中观赏自然景观的变化,感受佛教文化的氛围。所以在保证满足游览时间的基本要求下,应鼓励游客在风景区内多以步行的方式游览,避免快速游览。同时,出于为身体状况欠佳的特殊人群的考虑,也可以适当设立机动车观光路,以生态环保型的电瓶车等作为代步工具来游览。

3.1.2 完善线性空间序列

前导香道既是寺院的主要交通路线,也是游览的序幕景观。长长的香道,在宗教意义上成了从“尘世”通向“净土”、“仙界”的情绪酝酿的阶梯。常常结合丛林、溪流、山道的自然特色,精心选定路线,点缀山门、山亭、牌坊、小桥、放生池、摩崖造像、摩崖题刻等,起着铺垫渲染宗教氛围的作用,把散乱无序的自然环境空间变成曲折幽邃、节奏明晰、景观丰富、序列完整的空间,借以激发游览的兴致。香道部分序列的设计目的在于烘托寺院建筑的佛教气氛,为建筑群的高潮展现充当良好的开篇。寺庙、香道、风景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才能强化线性空间序列。

3.2 建立完善的游憩活动体系

在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中的游憩活动仍以宗教信徒的宗教朝圣活动和非宗教信徒的宗教观光活动为主。一般风景区中存在的休闲度假活动在此主题风景区中只是极少数人的体验活动。

故游憩活动体系可以通过三个层次加以构建:核心活动(专项的佛教文化活动)→附属活动(大众化佛教观光旅游活动)→外围活动(营造氛围的佛教文化活动)

第一层次——核心活动:主要是满足宗教信仰者的旅游需要,是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针对特定的游客而设计,所以其宗教文化价值较高,是宗教地特有的活动,是宗教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也是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二层次——附属活动:主要是针对大众宗教观光游客而设计,迎合大众化旅游者的游憩需求,是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游憩活动,是借助、利用宗教文化遗产及其风光胜迹来吸引大众游客进行或观光或游览或度假的多样化目的的活动。

第三层次——外围活动:主要用以营造氛围,可以是节庆活动,也可以是相关佛教文化的活动,最为关键的是要营造活动的氛围,既有人气又有文气,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将游憩活动进行三个层次的构建之后,应建立不同的游憩体验分区,区分三个层次活动布局的区位。佛教本来并不依靠旅游存在,佛教建筑也不是都和文物建筑或旅游景点划等号。佛教的本职是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而不是依靠其建筑或法事表演供人观光。借用梅贻奇的一句话:“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和大学同为精神产品提供者的佛教寺院,也非巨像大殿之谓也,乃高僧大德之谓也。因此,在我们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游憩活动与宗教活动的关系。

3.3 佛教文化景观氛围的营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的表现力在于我们的认识和领悟,如果我们从景观对象中领会不到这种表现力,那么即使在理智上有许多理由让我们相信这是美的,我们还是感觉不到美。因此佛教场所氛围的营造对于笔者研究的此类风景区至关重要,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来体现景观的文化内涵,触动参观者的心灵。

3.3.1 通过象征,创造佛教文化景观

正如詹克斯所说:“隐喻越多,这场戏就越精彩,讽示得微妙的地方越多,神话就越动人。”佛教艺术在早期均以象征性的方式来表达,印度佛教艺术采用菩提树、台座、法轮、足迹等象征符号来表示,并成为被大众广泛接受的约定俗成的象征性装饰。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也在不断地接受着中国化的改造,进而融入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在寺院的装饰中最常见的佛教象征性主题如象征圣物的摩尼珠、法轮、经幢;象征圣树的菩提树;象征圣花的莲花;象征佛国天界的天龙八部护法神;象征佛陀释迦牟尼的“卐”字符等。这些都是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

随着现代景观实践的发展,人们对于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不仅要具备形式的美感,还要具有深层的内涵。设计者可以利用佛教象征方式创造出富有内涵的文化景观形象。

3.3.2 利用植物,营造佛教文化氛围

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作为连接宗教与世俗的纽带,既要体现出佛国仙界的氛围,又要呈现出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崇拜佛祖遗物是佛教信条的显著特点,与佛祖生活直接有关的某些植物也理所当然的作为圣物成为众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因而设计师可尽量多利用此类植物。

佛教文化是抽象的,植物是自然的,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手段巧妙地将抽象的具象化,自然的人性化,视道如花、化木为神,从而使自然的植物与抽象的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产生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蓬勃生机的植物造景艺术效果。

4、结语

最后,由于风景区自身佛教文化资源特点、分布不一样,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必须从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征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摘要: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开发是近年来我国风景区开发的热点之一,但目前我国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开发存在着盲目建设和破坏性开发等问题。为此,本文把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特点、规划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佛教文化,主题,风景区,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国强,贾建中主编.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赵光辉.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1987

[3].吴承照著.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5].赵光辉.中国寺庙的园林环境[M].北京:北京旅游出版社,1987

[6].周维权.中国名山风景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英)D·斯科特著.熊宁译.极少主义与禅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4: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春天的风景三年级话题作文

春天来了,春姑娘随着轻盈的风吹向南方,在明耀的阳光中,一切生命焕然一新,春色迷人的景物让人陶醉,天上蜂飞蝶舞,地上万里韶光,森林中万紫千红,百花菲菲,鸟语花香,这全是春姑娘劳动得来的。

春姑娘先来到了山岗,小树长出来新的嫩芽,小花五颜六色的,像一个个彩色的小泡泡,小草又变得嫩绿无比了。春姑娘又来到了白茫茫、没有一点波浪的小河,小鸭急得赶快下水和春姑娘玩,小鱼也乐得摇尾巴。

春姑娘接着又去了许多地方,最后来到了我们冬夜漫长的学校,春姑娘一来,学校一下变得温暖了,我们高兴极了,有的讲故事,有的打球、踢球,蝴蝶来跳舞,蜻蜓来唱歌,蚱蜢来伴奏,我们和小虫子欢乐极了,春姑娘见了,心里一定会乐滋滋的。

篇6: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

——题记

又是一年繁秋盛景,秋叶再次飘红,惊艳于四方,路上行人。

当初,那个不懂事的孩子的记忆深处,终有一人唯在心间……

在我6岁的时候,便被父母送回老家,呆在姥姥身旁读书。姥姥,是记忆深处最清晰的身影。

她,几乎代替了父母,掌管着我的大事小事。脑海中犹新的记着,初到姥姥家,我只是一个人伤心的哭,和蔼的她坐在一旁劝说着,我硬是不听,饭也不吃,学校也不去。姥姥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看着我如此折磨自己心里是火急火燎。就这样三四天过去了,我开始明白,或许不该这样,姥姥年纪大了,爸妈也许有我不懂的苦衷,别让这些关心我的人担心了,既然不会独自流浪街头,就知足于现在的状态吧!

我开始吃饭,开始上学,开始交朋友,开始尝试着一切起初不愿接触的新事物。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

生活慢慢安顿下来并进入正轨的我,开始注意姥姥的一举一动。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她的生活,甚至是每天,都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

她生怕我晚了上学,所以每天早晨,她早早的起床做饭,她的动作是那么小心那么轻盈,生怕吵醒我。做好饭,又要叫我起床。

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意味着未来能有个好的出路,能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这是她教导我的话。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姥姥……

但姥姥的身影并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抹灭,她的那些啰嗦的话语,朴实的笑容,又处处为我好的劝解,还会时刻响在耳旁……

姥姥,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篇7: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

记得上幼儿园大班那会儿,我去学校的路可是真不好走,路面坑坑洼洼的,特别是到了下雨的时候,由于路旁边的水沟没有疏通,水每次都会满到路面上来,那真是又臭又脏!有一次下了特别大的雨,妈妈来接我放学车子都进不来,只能脱了鞋背着我走过去。那天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是这样放学的,可把家长们给坑坏了。

我们这儿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那就是水南塔,去那里的路可真叫个山路十八弯,路是又陡又窄,就怕自己一不小心会从山崖旁翻滚下来。那时候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去哪儿,除了坐火车就是中巴。

现在我上二年级了,我可以很坚定的说:我家乡是翻天覆地的变。通向我小时候幼儿园的路也修好了,水沟也疏通了,真是又大又宽又干净。每次放学小朋友们整整齐齐的排着队,犹如一条条晶莹的长龙。

去水南塔的路也开通了一条栈道,既好走又美观。到那儿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远处望去,水南塔屹立在中间,四周包围着栈道,仿佛一个小宝贝被妈妈温暖地拥入怀抱中。我们这也建起了高铁站。开通了列车,到哪儿都叫一个快,坐起来又舒适又安心。

我们这儿之前生产的酒叫黄华山米烧,只是普通口味的,爸爸并不是很爱喝,现在可不一样,生产了一种好酒叫《双龙戏珠》那是相当好喝,非常有名,家喻户晓,送礼之良品,都把爸爸给馋坏了。

篇8: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风景园林,培养模式,就业

1 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生及现状

2005年,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就此产生, 这是与风景园林及其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专业性学位, 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009年起, 教育部开始扩大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范围, 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始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招收对象, 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步实现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新的类型就这样产生了。然而, 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 原本处于人才高端的研究生拥有的“稀缺性”优势正日益减弱, 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 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首次出现低于本科生的情况。而且, 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如传统的学术型硕士, 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1]。

2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就业不如学术型硕士的原因分析

2.1 入学门槛较低, 给人“山寨”之感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一方面是因为普通民众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这一新事物还不太了解, 媒体的宣传也较少, 加之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深蒂固”的认识, 使得公众普遍认为学术型学位要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含金量高。另一方面, 从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政策来看, 报考学术型学位的考生可以调剂到全日制专业学位, 但是反之则不行。于是, 一些院校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不足, 就将部分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考生调剂到专业学位上来, 以补充招生缺口[2]。这种调剂政策自然会让公众觉得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比学术型硕士低一个档次。

2.2 定位模糊, 缺乏优势

目前, 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三种类型。其中,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发展最早, 体制最完善, 社会认可度高。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发展稍晚。1984年“工程类型硕士” (现为“工程硕士”) 开始试点[3], 发展到现在已有39种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最开始都是以在职的方式进行攻读, 要求招生对象为在职人员, 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及以上,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由学校和考生所在单位联合培养。从招生条件来看, 这类专业学位对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有要求, 因此,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丰富的工作经验本身也成为他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全日制专业硕士出现最晚, 它虽然使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更加完善, 但是就目前来看其定位还显得比较模糊。他们虽然被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但是从未出过校门的他们, 与早期非学历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仍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似乎又欠缺深厚的理论知识, 特色不够鲜明, 优势不足。这种自身定位的模糊使得全日制专业硕士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和判断, 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

2.3 理论知识不扎实, 职业特色不突出

众所周知, 专业学位的特点是注重应用和实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片面的理解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征, 在学术性要求方面都存在着一种“共谋性”的消极认识, 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具有探索性质的学术性问题涉及较少, 而学生对于学术性的研习也缺乏必要的热情和动力[4]。这种片面的认识严重地损害了专业学位的学术性水平, 这使得很多专业硕士理论知识不扎实, 发展后劲不足。

另一方面, 我国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 这使得专业硕士的优势无从体现。以风景园林硕士为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05年下达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就明确指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任职资格紧密相关、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相互衔接的学位制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职业背景”。然而, 直到今天, “注册风景园林师”的职业资格认证仍然没有建立起来。这使得专业硕士本该有的职业性特征无法体现, 严重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

2.4 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区别不大

从高校层面来看,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制约就业质量。我国的学术型学位教育时间很长, 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专业学位教育, 使其有学术化倾向。

主要表现在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方面: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学术型趋同, 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缺乏独立的、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基地, 实习基地大多数都是与学术型硕士共享;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创作方面对于实用性和应用性的要求也未能充分体现[5]。这使得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就业市场的区分度不大, 其“专业”优势很难凸显。

3 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3.1 改变专硕轻理论的误区,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专业学位具备职业性特征, 但是它与职业教育却完全不同, 职业要求的只是从事某一行业的操作能力, 但专业还包括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实际上, 专业教育必须建立在宽广而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之上, 必须完成传授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的任务, 同时还包括了专业化的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伦理道德的养成等。因此, 专业学位在坚持其实践性前提的同时, 不能放弃研究生教育所秉承的基本学术品格[4]。否则, 专业学位教育就会沦为普通职业教育, 难以提升其职业品质和社会地位。

3.2 增加专业实践, 提高职业能力

当前的专业学位培养对其实践性的特征重视不够, 落实不到位,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实践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面, 首先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数量和学时的设置两方面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这是数量方面的变革。

在形式方面, 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 应该加强案例式教学的内容, 教师应建立起相关的经典案例数据库, 将传统的以理论为核心, 通过案例来说明的教学模式改为以案例为核心, 围绕案例讲解相关理论的新模式。同时, 高校应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 鼓励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方面做更多的探索。除了案例式教学外, 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也是必须的。在这方面, 主要有两种方式:a.在学校内部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室制度,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工作室中参与实际项目;b.因地制宜, 与相关的设计或管理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建立多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2) 实行订单教育, 培养定向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校企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 通过签订协议书的形式予以落实, 实现人才培养的模式[6]。这种模式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特别适合那些对人才有特殊要求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与高校密切协作, 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就参与其中, 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都提供合作与资助, 包括相关经费的支出, 教学实践环节的产出等方面。这种培养模式使得人才的培养与就业相互促进, 最终达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效果。

3.3 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

建立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完善专业学位教育, 解决其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衔接机制的确立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行业部门之间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在政府层面, 应尽快完善“注册风景园林师”的职业任职资格制度, 规范专业领域的准入标准;在高校层面, 应加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之间的协调, 例如对于修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考试课程且成绩合格者, 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免试”政策。衔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有效地解决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和就业问题。

3.4 注重培养创新思维, 强化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高校在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 应以自主创新, 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为重点, 特别强调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 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实践, 提升其创新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3.5 根据就业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模式

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应固化, 而应该更加灵活,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高校要对毕业后的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进行跟踪调查, 把握就业的发展趋势, 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并根据调查结果主动调整培养模式, 优化教学内容, 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校应有意识地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品牌建设, 消除公众的误解和质疑, 真正实现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4 结语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竟是一个在我国刚刚出现的新事物, 它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这首先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真正重视这些问题, 把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提到与学术型硕士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同时, 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 使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保持紧密联系, 不断提高其就业质量, 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研究——基于南京五所高校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 2013 (4) :101-104.

[2]陈沛, 王处辉.全日制专业硕士报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J].教育科学, 2012 (6) :54-59.

[3]邹碧金, 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5) :49-52.

[4]牛国卫, 张红.专业学位的特性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提升[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 (8) :81-85.

[5]赵纯, 文秀娟.云南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10年回顾与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0) :81-85.

篇9: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關键词:风景园林;民族地域文化;载体

前言

风景园林作为向人们展示一个地域风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进行民族文化的发掘和展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的清楚,风景园林和民族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清楚风景园林在民族地域文化发掘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一、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

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用一句古语来概括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和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文化,这就是民族地域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强调家族关系的国家,由于其历史的原因,地理气候的原因,导致了每个地域的文化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表现在气候、温差、水土、植物等等,正是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人们的思想的差异,比如边海地区和内陆多山地区的差异就很明显,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很好的概括了这一点,海边的人因海而生,因而信仰海神,山里的因山而存,故信仰山神。地域差异是民族地域文化形成的间接重要因素,而人则是民族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直接重要因素,是人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不同行为。也正因为如此,民族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也会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也是文化传播交流快速的社会,这也就使得民族地域文化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民族地域文化出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交融,精华与糟粕的混杂,美与丑的共存,因此,对于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我们只能善加引导而不能闭关锁国,否则将会导致民族地域文化因为人为的过度干预最终导致其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设计者认真的了解地域文化的精华所在、美的所在,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方能提炼并展现出当地应有的文化。

二、民族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展现当地的民族文化,其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要素。只有把握住了这两个关键要素,才能将园林景观效果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而富含了民族地域文化的地域园林景观设计,因为其更好的展现了地域的民族文化,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素,展现了当地的人文元素,因而成为了当今最主流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一。因此,才有了风景园林建设需以民族地域文化为载体的这么一说。那么两者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2.1民族地域文化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地

在当今这个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里面,人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东拼西凑”、“拿来主义”等等的西方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被人们所摒弃,人们更加愿意看到“接地气”的作品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而民族地域文化由于地域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手段、表现方式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包含了当地的水文、植被、气候、物产还有人们之间的关系、文字、符号、图腾、政治背景、文化名人等等,进而提炼出丰富多彩,又极富内涵的创作元素。再结合现代的园林景观造景手段,势必能够设计出一个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的完美作品。

2.2园林景观设计是民族地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载体

园林景观设计在完成之后,都会以其特有的效果展现出来,而这样的展现效果,也同样为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它不仅担负着向游人们展现当地的文化,也为人们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风物提供了一个平台。要实现园林景观这个载体的功用,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师善于去发掘民族地域文化的精粹,它包括符号、文字、声音、物品等,并将这些文化元素以一定的手法展现出来。例如河池市的铜鼓,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瑶族民族文化物品,又例如刘三姐,就是宜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文化元素,当然还有代表壮族的绣花球,等等。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民族地域文化的设计、管理上还存在的问题

就广西来讲,我们的很多地方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时候,针对民族文化的发掘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以至于一些设计者混淆了瑶族和苗族的区别,而将苗族的吊脚楼设计到了瑶族的建筑上面。另外,我们当前的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仍主要偏重于观赏性而忽视了其实用性,导致了人们在进行园林欣赏的时候,无法实现互动的效果,也就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功效大打折扣。园林景观可以说是人们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进行互动的一个重要桥梁,只有充分的发挥园林景观的纽带作用,才能让人们参与到文化和自然的建设中去,才能让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感受民族的悠久。

到目前为止,很多的园林景观中的民族文化景观的维护和管理仍然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很多的公共园林中的民族文化景观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南宁的广西民族博物馆中的传统民族文化生态展示园,因为疏于管理,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周边长起了齐腰深的野草。

园林景观设计是民族地域文化得以展示和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民族地域文化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来源,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充分的发掘和科学的设计以及管理、维护,才能保证民族地域文化得以完整的、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为人们的生活提高争光添彩。

结语

我们的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开发,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粹依旧不容忽视。所以,我们的优秀园林景观设计师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发掘、提炼它,并借助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表现手法赋予其新的生命,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覃彩銮.南宁城市建设的地方民族特色及其意义[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3):17—23.

[2]刘洋,杨柳青.地域文化在森林公园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以东台山森林公园广场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2(03).

篇10:以风景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我走在深秋的山上,萧瑟的秋风拂起了一地黄叶,沙沙,惆怅。身心不觉疲惫,随性躺在了树下,仰望被落叶覆满的天空,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灵魂逸出了身体,惊奇地打量着世界,如此寂寥的秋,正是“凄凄惨惨戚戚”之景。

忽然,一个微小的声音响起,我向下看去,居然是一片落叶,叶枯黄,似乎生命已到了尽头,“你快不行了吧。”叶的声音听不出丝毫悲哀,却仿佛有一种解脱,“你遗憾吗?”“怎么会,这枯死的身体禁锢着我,我即将融入泥土,化作新生命,再次生长出来!”一言未尽,就沉入了土中。似乎看见,老树中又多了一个全新的生命,酝酿中的生命。喜悦回荡在空气中,久久不散。灵魂凝结在了空中,“死亡即是新生。“

一阵狂风呼啸而至,在惊叫中被卷入天穹,我惊惶,在空中摇摆不定。

找回了平衡,正想回身质问,风却不语,无声地飘然不见。”雁!“惊奇的我看着优美的人字雁群,呆了。只见苍茫天地间,孤独的`雁群由远及近,心中的悲戚油然而生:”你们是要离开这悲寂的秋吗?“雁们发觉了我,“你怎么会这样想呢?”另一只雁也是用惊讶的目光看我:“秋天可是孕育生命的季节,我们的离去是为了明年的归来啊,多好的季节。”我疑惑:“怎么会?”

一只通体黝黑的小雁发话了:“秋季的离开后,明年会有更多的雁归来,种族的兴旺也不全靠着迁徙了。”,“秋天里的大雁,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雁,渐渐远去,天似乎不那么浑浊了,思考着那番话,还萦绕在耳边,“离去为了归来,不是吗?”我在心中自扪。

风轻轻地将我送回地面,“秋可不是悲寂的,它是一个起始,轮回的起点啊。”

我站起来,凝视着无形的风,“没错啊。”脚步轻快地向山下走去。

黄叶满地,但已不再悲凉,看天,多清澈,无暇,金黄的季节,多美好。

篇11:小学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

忽然,一阵大风袭来,树木开始疯狂舞动着。风越来越大,门窗被猛力不断地摇摆,不久便咣当咣当响个不停。天地间尘土漫天,仿佛成千上万的天兵天将下凡一般。

这时,几道白色的电光在空中闪过,继而便是一串由远及近的沉雷。片刻,豆大的雨点从半空砸落,砸到地上,空气中充满一阵淡淡的土腥味。轰隆隆的雷声接连响起,像是一棵高大的树木被锯倒轰然倒地的声音,震耳欲聋。不一会儿,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哗啦啦”地下个不停。一阵惊天霹雳随着电光一泻而下,雨也跟着来劲了,越下越大,就像天河决堤了一样。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一条条本来笔直的雨线被大风一吹,雨花四溅,漫天飞舞,雨点打到对面的屋顶,屋面上起了一片烟雾。

这场大雨疯狂极了,它化成一个个雨点劈头盖脸地朝玻璃打来,打得它啪啪作响泪水纷纷,面容模糊一片。此时院子早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风一过,水纹荡漾波光粼粼,碎屑、树叶等杂物,随着水流急不可耐地向水沟涌过去。这时爷爷突然喊起来:“漏水啦!把准备好的东西拿过来!”

我和妈妈从容不迫的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盆子水桶,迎接这些偷溜进来的不速之客。于是屋子里也响起了“叮叮当当”的交响乐。就在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妈妈又喊道:“准备抄家伙!院子里水太多了!”我和爸爸熟练的套上雨衣,抄起一旁的竹竿,冲出门外冒着瓢泼大雨,往水沟通道走去……风还在刮着,雨还在下着,雷还在打着。整个巷子白花花都是水,就像一条小河流向远方。

篇12: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结尾

美的风景不受时间的限制,地点的拘束,不因它在大自然中就显得自然轻灵,不因它在身边,在眼前,在窗外就显的黯淡无光,美的风景需要用心去感触,而不只用眼睛去张望。

与友人外出寻觅美景是件惬意的事情,因为在路途中,我们是在用心与友人交流,自然是在用心体察周围的一切,哪怕是一朵独开的小花,哪怕是一株柔弱的小草,哪怕是一棵还未吐绿的小树,在我们的眼中也是美的,因为我们为他们赋予了我们此刻快乐的情绪和我们肆意的青春与活力,她们的美自然显得灵动和活泼,这样的风景点缀了我们的整个旅途,也充盈了我们寻觅美的心灵,而绝非只给了我们感官上的享乐。

不记得在哪儿发现了一处开阔的平地,五颜六色的花儿随风摇曳,绿葱葱的草儿甚是鲜嫩,几棵大树仿佛是被安排好了的,挺立在最适当的位置,总之,眼前的一切让人怀疑是否误入了仙境,亦或是在梦中畅游。我们的脚步迈不动了,友人却在一旁提醒更美的地方还在前头呢,于是我们卸下一身的疲倦,继续往前赶,但直到走到尽头也未发现有更美的地方。友人却一脸简单的说,最后到了目的地,心中的目标能够到达岂不是最美的风景?我在一瞬间释怀,是啊,只要心中充满了美的景色,无论美景在前方还是在眼前,都是出此刻我们的心里呀!

人生不也就是一次寻觅美景的旅途吗?有时我们一帆风顺,事事顺心,看到了人生中美妙的风景,但我们不能止步,我们要告诫自我,还有更美的风景在前方,有时我们遭遇挫折和坎坷,进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我们不要抱怨,我们要记得有完美留在心间就该满足,眼前的一切,也会随之变得独特而有吸引力。所以美丽的风景无论是在前方还是在眼前,我们都要坚持到底,快乐到底。

篇13:以春天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为省辖地级市,下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亦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和首批五A级旅游风景区。因旅游而建市的张家界,如今已成为中国接待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

2 张家界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

建市二十年来,张家界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至2007年底年旅游人次达到1877万,旅游收入达到了91.25亿人民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然而,在城市建设上张家界市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风景区有受破坏趋势

首先,从2003年开始,张家界主要旅游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核心景区山脚的武陵源地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景区逐渐被各种旅游服务设施包围,核心景区有“孤岛”化的趋势,极不利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

其次,作为城市自然标志的天门山周边的乱采滥挖(主要是镍钼矿)行为,给天门山的绿色自然体系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镍钼价格飞涨、利润很大的时候,此类非法获利极具诱惑力,打击和控制难度极大。

2.2 主城区城市建设滞后

由于旧的规划的局限性,张家界著名风景区——武陵源城区未被纳入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而远离核心景区的永定区,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名为市区,建设水平却只相当于县城,没有起到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与世界级的旅游胜地极不相称,加快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建市20年,张家界一直没有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体育设施、会展设施几乎为零;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节约型风气没有形成,还没有“节约型”建筑出现;建设不注意细节,显得杂乱,人行道、绿化、管线网、建筑色彩、建筑结构及建筑物分布等无章可循;城市人行道建设更替了三代,但管网零乱、开挖过频、道面易老化、更换频繁、整体性差、没有特色、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较严重;城区广告牌杂乱无章,给人的视觉污染冲击很大。

张家界是一个频临澧水河的带状城市,用地相对紧张。然而,市城区私房量太多、档次低,千篇一律,改造难度大,而且乱占滥建现象屡禁不止,集约化水平太低,浪费土地资源现象惊人,旧城区改造难度大,中心城区绿化率偏低。

2.3 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城市周边山体乱葬坟墓和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子午台山区已基本丧失建设公园的价值。市城区新的殡葬制度很难落实,许多市民传统的、落后的思想短期内难以改变,土葬习俗仍然“盛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极大。[1]

地下管网未建立或是未健全,历史累积问题严重;老城区没有实行雨污分流,给已经建成的防洪堤截污管网和宝塔岗污水处理厂造成很大压力,防洪堤管网堵塞严重,污水处理厂难以全额处理现有污水,污水直排现象普遍,主要水环境形势严峻。

因上游木龙滩电站的建设,城区流域的澧水河河床裸露、已快干枯。澧水河城区上下游挖沙船过度的挖沙,使几千年形成的澧水自然生态河床千疮百孔。

2.4 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不强

张家界生态旅游存在接待设施档次不高、旅游市场开发层次偏低、游客逗留时间过短、消费带动力不强等问题。譬如,张家界虽然接待的游客人数已经跃居全国首位,实际的旅游消费却并不乐观。从2006年的统计数字看,丽江的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020元,黄山是780元,而张家界仅有420元,这也是张家界市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不强的具体体现。此外,旅游仍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会展游发展较慢。

2.5 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性差

张家界经济长期以来过于依赖旅游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抗御风险灾害能力十分脆弱。2008年张家界旅游业遭受重创:全市游客接待量比上年下降10.6%,旅游收入下降8.5%。其中,境外游客接待量下降15.9%,旅游外汇收入下降16.2%;春节黄金周景点游客接待量下降72.6%,旅游总收入下降44.9%。

综上所述,由于建市时间比较短,目前张家界存在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工作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与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要求不适应。

3 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

1998年,张家界曾编制了《2000版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指导张家界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当时规划管理体制的制约,它实际上仅是永定区的规划,没有包含张家界著名的风景区——武陵源区,对张家界城市的定位也仅仅局限为低层次的“区域性旅游度假城市”。

张家界市现已编制完成了《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年)》,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是:将张家界市建设成为旅游产业高效发展、旅游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其中,近期目标是:“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中期目标是:世界旅游精品;远期目标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规划区为永定区和武陵源区行政区范围,总面积约2572平方公里,划分为保护控制区、山地生态保育区、城镇协调发展区、城市建设发展区。其中,城市建设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建设范围和澧水河两岸东西两侧的河谷用地,作为城市远景发展的控制区,总面积约262平方公里。

一城两区的总体发展战略为:极化中心、联动三翼、轴带发展[2]。

未来一城两区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心三翼、两轴四带、多节点”。

城市布局结构为:按照“旅游西优、城市东拓、组团格局、轴带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以澧水为轴带、九个组团和一个旅游片区的布局结构。

4 张家界城市建设的主要特色

4.1 严格保护核心景区

张家界正面向国际规划建设世界风景旅游城市,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永远是张家界的生命线。为严格保护景区环境,张家界搬迁了景区常住居民近2000人,拆迁了各种景区建筑20万平方米;按新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张家界未来城市发展、旅游服务的主要区域将从武陵源区转移到距景区约30公里外的永定,而与旅游、创意产业等相关的新型工业则将主要定位在距景区100公里以上的慈利县、桑植县等地。在武陵源风景区、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娄江风景区、天门山—茅岩河风景区等地,严格禁止发展工业,限制城市建设。

4.2 塑造城市特色文化

挖掘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要注重城市文化的塑造。张家界在城市建设上追求“精”和“特”,努力成为“世界旅游之都,中国土家名城”。

譬如,在主城区永定区,着力打造城市文化带。张家界有着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艺术,在全市162万总人口中,有125万人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各族先民留下了多达15类70多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桑植民歌、土家茅古斯舞和摆手舞、土家织锦技艺首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阳戏、高花灯、慈利板板龙灯被首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张家界尊重历史文化和地方文脉,把湘西土家民族建筑元素、符号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构筑了诸如吊脚柱、七字挑、仿木排架、坡屋面、小青瓦、翘角檐等地域特色浓厚的建筑元素,建设了民族博物馆、魅力湘西大剧院、国际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等文化载体,高水平地复建一些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建筑、古镇、古街区、古民居,把生态自然景色与古镇古村落的文化景观结合起来,把大遗址历史文化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情风俗品尝游结合起来,规划精品线路,打造国际精品景区。目前,黄龙洞生态文化广场、宝峰湖文化广场、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老院子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演艺产品,正逐渐形成品牌,全市文化产品增加值占GDP的4%,达到了6亿多元;此外,投资3亿元的天门山大型实景演出“天门狐仙”已在张家界推出;湖南影视集团与香港合资的外景拍摄基地即将落户张家界,总投资100亿元,与这里的休闲娱乐业相结合,打造“中国的好莱坞”[3]。

4.3 打造山水风光城区

张家界永定城区拥有令人称羡的地理风貌:面对天门山,背靠子午台,茂木覆丘岗,澧水绕脚流。这一系列自然的山水风光为张家界建设旅游城市、山水城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基础。其中,天门山、崇山可视为城市的屏风,与城市相交错的五组坡群山体、子午台群山体、烈士陵园群山体可成为城市的天然背景。城区建筑将设计为挺拔高耸的形式,享有最优越的景观优势,与1261米的天门洞成为建筑制高点与自然制高点。城市通过整体高度的控制(严格控制城区观天门山的视觉线,官黎坪、南庄坪沿河一线不建太高的高层建筑)和院落组合(建筑以抽象性的手法、空间几何形式仿照山体和水流的自然形态,以自然的元素梳理建筑表皮,隐喻天门山鬼斧神工的地质地貌特色),形成与背景山体融合变化的极富层次的城市天际线。

山脚穿城而过的澧水是城市的灵魂。张家界的永定城区正是沿澧水河谷的狭长地带布局,而与城市相交错的澧水水系支流有麝溪、杨家溪、陈家溪、甘溪、无事溪、茅溪,其中,澧水作为贯通张家界市区的生态景观主轴线,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带。澧水沿岸正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型旅游带,成为张家界大气精美的“民族风情画廊”。新建建筑将传承土家族建筑文化,更强调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美的特色,布局形成吊脚楼群。在房屋造型上,采用一字屋、撮箕口、四合院等样式;大量使用土家族建筑符号与元素,采用朴素的砖墙、木质材料、水泥抹灰本色墙,于统一中求变化,展现土家族建筑艺术。

4.4 发展立体交通体系

张家界正以建设武陵山区旅游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旅游空港出洋、铁路高速到边、景区公路环行”的立体大交通格局。航空方面,张家界荷花机场正进行扩建升级,工程竣工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5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将达4.5万吨;飞行跑道也将从2300米延长到3300米,大型客机能够起降,飞机的飞行半径也扩大到5000公里,可以覆盖全球。铁路方面,对接“长三角”、“泛珠三角”、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路网规划,规划连通张家界—西安—兰州、张家界—桂林、张家界—昆明、张家界—重庆—成都等铁路交通,实现张家界直达中西部黄金景区和所有省会城市的目标。高速公路方面,以构建区域网络为目标,加快建设张花高速、新桑高速、慈石澧高速,争取实现至长沙、武汉、重庆、宜昌4小时经济圈的交通格局。提前谋划到两湖平原重要城市和泛武陵山区主要节点城市的直达高速公路,以及与卫星景区和城市的直达高等级公路[4]。同时,张家界将以核心景区和市区为辐射中心,建设“五纵三横”主骨架,形成南北相通、东西相接的高速快捷公路网络[5]。此外,在主城永定区内,道路交通也正日益建设完善。

4.5 开辟多元化的旅游产业

张家界正以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观光旅游资源推进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特色文化发展基础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三大主体产品体系,突出高端旅游产品建设;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如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康体疗养旅游(如万福温泉、江垭温泉)、科考探险旅游(如黄龙洞、九天洞、龙王洞、观音洞、悬丝洞、茅岩河漂流、娄水漂流、索溪河急流回旋)等新型产品体系,发展壮大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张家界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国家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经典线路之一)、民族文化旅游(如土家风情园、大庸府城、老院子、秀华山馆)、宗教文化旅游(如普光禅寺、五雷山)等辅助旅游产品,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目前,张家界规划了一批有规模、有品位、有特色的休闲度假项目,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旅游区13处,其中5A级1处,4A级8处。譬如,正新建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商务区、国际旅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充分利用张家界覆盖率达68%的森林资源,形成“森林中的土家城”;开辟以有氧疗养为主的休闲度假业,打造以高端住户为客源的商务休闲业。张家界已有2家五星级酒店开业、6家五星级酒店在建,中国第一家马球运动场地即将落户张家界。

总体而言,张家界具有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较高的城市森林覆盖率、较好的城市水资源、一流的空气质量,目前城市正形成快捷的交通体系、浓郁的城市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正建设能满足观光、度假、商务、会展、体育、疗养消费需求的完备的酒店、餐饮、文化产业体系等[6]。未来的张家界,将是一个令人期待的崭新城市。

摘要:张家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然而,目前张家界的城市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张家界作为旅游城市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张家界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总结张家界城市建设的特色,展望张家界城市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风景旅游城市,张家界,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法开.科学发展观与张家界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EB/OL].www.zjjrd.gov.cn.

[2]王斌,高飞,王东宇.风景旅游城市转型与世界遗产地保护——以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通讯,2009(19).

[3]赵小明.建设世界风景旅游城市[EB/OL].http://www.cce365.com/kcnews_detail.asp?ID=48130&sPage=2.

[4]张家界市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张家界市“十二五”期间加强项目建设的思考[EB/OL].www.hunancom.gov.cn.

[5]湖南省公路管理局.风景如画路如歌——张家界市公路建设巡礼[EB/OL].www.hnjt.gov.cn/static/news/news_2836.html.

篇14:“风景”话题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诗人卞之琳有一首经典的小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小诗写得很有意境,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有人说:生活中处处有风景。有人说:其实不然,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你如何看待风景呢?你心中的风景又如何呢?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① 立意自定;② 文体自选;③ 题目自拟;④ 不少于800字;⑤ 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风景”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话题,几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风景可以包括来自于自然、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以及生命中独有的经历等等。不同的风景能给人以不同的力量、快乐、启示等。首先是自然界的风景,一年四季中春天姹紫嫣红的鲜花,冬天粉妆玉砌的世界是风景;一天之中早晨喷薄而出的红日,傍晚映红天空的晚霞是风景;山川湖泊中山上高耸入云的树木,水中追逐嬉戏的鱼虾是风景;林中的鸟鸣、枝头的绿叶、湖中的夕阳……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描绘,你会写出一篇出色的写景记叙文或者散文。假如你能从这些寻常的美景中悟出深刻的哲理,抒发感人的情怀,那你就更能技高一筹,成为同类习作中的佼佼者了。

自然界里到处是风景,人类社会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和睦相处的邻里是风景,安逸温馨的家庭是风景,积极进取的学校是风景,团结合作的集体是风景,勤奋学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热爱祖国……这一切皆可入文。假如你在行文的过程中能注意详略得当,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同样能写出精美的习作。

当然,你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由人们忽略身边的风景,揭示出心灵的麻木;由孩子忽略父母的关爱,告诫人们要学会感恩;由人们发现不了身边的话题,呼吁人们要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联系风景,这个话题,以小见大,从而点题。

既然写作要求文体自选,那你也完全可以选择一些特殊文体写作。或另辟蹊径,或反弹琵琶,假如你能合理构思,适当想象,一定能吸引读者。但要注意适合“风景”这一话题。

【构思导航】

构思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这道风景应该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是他人没有而你独有的人生经历。文章应该由“实”入手,到“虚”而点题收笔,这样水到渠成,卒章显志。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材的个性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构思二: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题。文章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叙述一位年轻人遇到了一对住在山脚的夫妇,对他们居住的环境羡慕不已,因为那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和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花香,还有高耸入云的巍巍青山。当这对夫妇知道年轻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神情诧异。他们认为住所并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小伙子所在的城市那样丰富有趣。年轻人不由感慨万千:“原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呀!”

构思三:以“美哉,青春的校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抒发了一次寻常的校园漫步所带来的不同寻常的感受。按照时间或者空间顺序依次描写了旭日东升校园景色的变化,置身于校园的书香世界,聆听虫鸣鸟叫,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勃发、青春的激昂。

构思四: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告诫我们不能沉迷于一时的成功,安于现状,而应该把一次次的成功作为新的起点,不断挑战人生的新高度,向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挑战未知世界,提升自我,从而发现人生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那永不懈怠的奋斗。

构思五:以“风景无处不在”为题,运用镜头组合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镜头一,同窗友爱图;镜头二,家庭温馨图;镜头三,师生谐趣图;镜头四,社区和谐图……表现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在我们熟悉的地方就会发现许多亮丽风景的主题。

构思六:选取戏剧的形式,以“美丽心灵是最美的风景”为题,把三幕精彩的片断连缀成文:第一幕,晚上为行人亮灯照明,心灵开的是“奉献”之花;第二幕,原谅同桌的错误,心灵开的是“宽容”之花;第三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心灵开的是“善良”之花。三个精彩的片断,连缀成生活中最美的风景,诠释“风景”这一话题以下面的文章为例。

【佳作示例】

十八岁的风景

江苏省姜堰二中华丹

仰望天空,大雁已从天空飞过,未留下飞翔的痕迹;睁开双眼,昨日已不复存在,迎来崭新的一天。一切总是在不经意间就烟消云散。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一江春水就这样汇入了大海。人生亦是如此,时间从指缝间悄悄地流逝,昨日不再重现,所有的事物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正因为这样,有些人会后悔,有些人会庆幸,而我要力争成为那庆幸者中的一员。

年轻气盛的我们不懂得事物的珍贵,邈视一切,认为什么都可以重新再来。事实并不是如此,并不是一切都有第二次的,“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提醒,我们千万不能等到即将失去之时才后悔莫及。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肩负着家长们沉甸甸的希望,肩负着自己未来的命运,更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建设的使命;我们不仅为自己而活,也为别人以及国家而活。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都会听到朋友或者亲人的叹息,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珍惜上学的机会,致使自己现在一事无成。见到或听到如此的哀叹,估计我们每个人都多少有一点震撼吧!我们正拥有着他们所渴望的机会,而且具备着更加优越的条件,如此有利时机我们又怎能错过呢?即便是这样,并不是每个人都好好地把握现在所拥有的,他们将自己求学的时间大肆挥霍,上网、打架、赌搏屡见不鲜,难道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父母失望的表情?没有听到心灵破碎的声音?没有听到祖国母亲心中的血在一滴一滴落下的声音吗?不,他们看到了,他们也听到了,只是早已扭曲的灵魂已无法恢复到以前的模样,他们的生命之火行将熄灭,因为他们已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动力,现在留下的只是一个无用的躯体。

我们要引以为戒。十七八岁的年龄没有深沉,开始成熟的梦想是色彩缤纷的,我们要把握现在所拥有的,放飞自己的梦想,努力求学,将书本汇成知识的海洋,让它永远波涛依旧。

“不要等到失去以后再后悔莫及,把握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吧!”让这一句话永远伴随你,即使是风雨交加,困难重重,也要铭记于心。

同学们,牢牢地把握住你所拥有的,一起向成功迈进吧!未来的风景一定无限美好!

上一篇:烟囱安全施工方案下一篇:数学学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