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

2024-07-31

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精选6篇)

篇1: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密切相关。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 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听录音。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 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 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

长。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学生说出熟悉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2、过程:(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棱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老师巡场指导。(3)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对每一种答案再交由学生共同讨论它的正确性。(4)幻灯演示,棱柱的两种类型:直棱柱与斜棱柱,一般棱柱仅指直棱柱。(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对以上几何体进行分类:

a、按底面 b、按侧面 学生上台动手将这几种几何体进行分类,老师让学生试着说明归类的理由是什么?无论学生说什么老师都应用鼓励的目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议一议: 投影P3的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角,可能是书房的一角可能是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分组讨论:(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4、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圆锥与球。

5、小结: 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七、练习设计 P4习题

八、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一)知识回顾

(四)例题解析

(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例

3、例4

(三)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一、课题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

二、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和讨论了生活中的一些几何体,今天再一起来寻找构成图形更基本的元

素面、线、点。1.展示投影(建筑、生活实物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2.你能举出更多生活中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等图形的例子吗?

(二)、新授 1.由观察总结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2.投影展示正方体和圆柱体 议一议: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和学生共同总结得到:体由面组成,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3.投影展示课本P6想一想图形(动态)与学生共同填写: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4.你能举出更多反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5.课堂练习:投影展示长方形(矩形),想一想将长方形绕其中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 教师用投影动态演示旋转情况,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化解难度。

(三)、小结 1.生活中图形丰富多彩,点、线、面都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七、练习设计 P7习题1.2.自己动手用一张白纸经过裁剪围一个三棱柱(不必粘贴),再围一个四棱柱及一个五棱柱。(注意:可先找一些实物研究)

八、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3)

(一)知识回顾

(四)例题解析

(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 例

5、例6

(三)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一、课题 §1.2展开和折叠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密切相关。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篇2: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填空。(20分)

1.十九亿五千四百零九万,写作(的数是(),约()亿。)421÷59≈()722÷90≈());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2.估算: 21×397≈()38×604≈(3.把我们学过的五种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4.看图填空: ∠1=(∠3=()度)度

∠2=(∠4=()度)度)<()<()5.要使□53÷48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可以填(),要使□53÷48的商是二位数,□里最小可以填()。6.1平角+1直角=()°,1周角=()平角=()直角=()度

7.经过两点能画()条直线,经过一点能画()条直线。8.长方形的对边互相(),直角的两边互相()。

9..△÷26=15……□中,□的最大值是(),当□取最大值时,△是()。10.在○里填上“<”、“>”或“=”。

十七亿○1685430000 56×310○31×560 50千米○42000米 300吨○302000千克 10000万元○一亿元 350÷15 ○70÷3 11.时钟从3时整到4时整,分针转了()度,时针转了()度。12.12的()倍是360;()的5倍是240; 72的5倍是(); 480是80的()倍

二、判断题。(10分)

1.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2.零下10°C比零下4°C高6°C。()

3.亿以内数的读法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4.a×(b+c)=a×b+b×c。

()5.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6.一个乘数扩大3倍,另一个乘数扩大4倍,积扩大12倍。()

7.被除数扩大6倍,除数也扩大6倍,商不变。()8.试商时,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说明商小了。如果把商调大1,则刚好没有余数。()9.600÷70与60÷7的商相同,余数不相同。()

10.四舍五入后的数会比原来的小。()

三、选择题。(16分)

1.下午5时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A.直角 B.钝角)。

D.平角

C.锐角

2.最大的三位数乘以最小的三位数,积是(A.999 B.9990)。

D.999000

C.99900

3.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A.线 B.线段)。

D.直线

C.射线)。

4.40525034写成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A.405万 B.4053万

C.4052万)。

D.4051万

5.与63×101的计算结果相等的式子是(A.63×100+1 B.63×100-1 C.63×100+63 D.63×100×1 6.根据□÷○=△,下列算式不正确的是()。

A.□÷△=○ B.△×○=□ C.△÷○=□

7.45×26=1170,其中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缩小2倍,积是()。A.1170 B.2340 C.585 8.下面各数,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

A、90300006 B、9300600 C、93006000

四、计算。(31分)1.直接写出得数。(5分)280070= 0765= 25×40= 1258+2= 2.用竖式计算。(9分)60825=

432÷27= 840÷35=

40050= 1600÷80= 162—76—24= 100050= 1000-444= 68+79+32= 3.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56101

4.脱式计算下面各题。(9分)

659-34(28040)336÷[(36-29)×6] 62×(300-145÷5)

五、操作题。(2分)

1.过A点,画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A ·

六、应用题。(21分)

1.希望小学四年级的420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36人。剩下的每24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2.学校开展节约用水活动,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吨。照这样计算,学校一年能节约用水多少吨?

5498+4698 7899+78 25174

3、甲乙两城相距15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前6小时行3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汽车行完全程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4、某快递公司计重方式:物品在5千克以内只收24元,超过5千克超出的重量每千克收2元,王老师准备快递一份32千克的物品,需要邮费多少元?

5、同学们从学校到公园春游,每分钟行60米,学校到公园的路程是3600米。(1)出发15分后,同学们走了多长的路程?

(2)同学们从早上8:50分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多少时间?

6、乐乐时装店促销活动开始啦!上衣每件原价120元,现价只要96元,裤子每条原价80元,现价64元。

(1)陈老师买了45件上衣和45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数学小博士。

篇3: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

“一个容器装有1升水,按照如下要求把水倒出:第一次倒出1/2升水,第2次倒出的水量是1/2升的1/3,第3次倒出的水量是1/3升的1/4,第4次倒出的水量是1/4升的1/5……第n次倒出的水量是1/n升的1/n+1……按照这种倒水的方法,这1升水经多少次可以倒完?”[1]

应该说,这几乎是所有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实际上,即便是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在首次看到该问题的时候,也会有一种不求出问题的结果,誓不罢休的欲望———该问题设计得有点“太”吸引人了),当然,看到该问题后,读者(特别是学生)最先想到的解决方法也许是通过实验来探寻问题的答案,但稍加分析便会发现“此路不通”,由问题中的“倒水规则”可知,随着倒水次数的不断增加,每次倒出水的体积将会逐次减小,测量难度将会逐渐增大,正如课本所言,“当倒出的水量很小时测量的难度非常大”,甚至成为不可能(因为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是一定的,当被测量的某个物理量比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小得过多时,测量工具就没法再用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问题的解决方法“转移”到数学方法上来。我们仍然看教科书提供的方法———

“容易列出倒n次水倒出的总水量为

根据分式的减法法则,

反过来,有

利用(2)可以把(1)改写为

合并(3)中的相反数,得即倒n次水倒出的总水量为

接下来,课本进行如下“总结”———

“可以发现,按这种方法倒水,随着倒水次数n的不断增加,总倒出水量也不断增加,然而,不论倒水次数n有多大,总倒水量总小于1。因此,容器中的1 升水是倒不完的。这样,我们就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了上面的问题”[1]。

乍看起来,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法,而且是“纯粹”的数学法———用数学方法解决了实验探寻不可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但仔细推敲就会觉得不合适。

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对于1 升水而言,尽管里面所含的分子个数非常多,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分子的个数再多也是有限的,如果按照问题设计中的倒水“规则”不断向外倒水的话,倒n次之后,容器中所剩水的体积为当n不断增大时,剩余水的体积将不断减小,当减小到与一个水分子的体积一样大,或者虽大于一个水分子的体积但却小于两个水分子体积的时候,容器中将只剩下一个水分子(n充分大时,这种结果将成为必然!因为分子的个数只能是正整数———不论实际操作能否做到这一步),这时,若仍按问题设计中的倒水“规则”向外倒水的话,我们只能将一个水分子拆开,将其中的氢原子或氧原子或者某原子的一部份“倒出”,而水分子一旦拆开(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所组成),哪怕只少了其中的一个原子或一个原子的一部分,水分子都将“摇身一变”,变成了另外的一种新的物质,容器中的水将不复存在,到这一步,容器中的水将被“彻底”倒完!

应该说,教科书中该问题设计的初衷是好的,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不但使学生学到一种巧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但问题设置中选择的对象不太合适———将水选作了研究对象,而水这种实体物质不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如果课本将研究对象适当调整,比如,调整为可以无限分割的一条确定长度的线段,而将问题改成下面的形式,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

一条线段长1米,一动点从线段的一端按如下规则向另一端运动:第1秒走1/2米,第2秒走1/2米的1/3,第3秒走1/3米的1/4,第4秒走1/4米的1/5……第n秒走1/n米的1/n+1……按照这种运动方法,这1米长的线段经多长时间可以走完?

按教科书的分析方法,其答案显而易见,经历再长的时间,动点也不可能走完这1 米长的线段!

摘要:因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一定大小的物体是不可以无限制的分割下去的。以此为论据,论证教科书对容器中水无限分割的方法欠妥,并提出修改方案。

关键词:容器,水,分子,原子,测量

参考文献

篇4: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

1.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體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圆周问题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设疑引入。

师:我们先做一个猜谜游戏。

(师板书)

师:猜测老师在三角形后会写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又板书)

部分学生有意识猜测后面是三角形。

师:这样一组一组的往下写(边写边板书),谁能说说这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一样多。

生:因为每组里面正好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生:正好一个三角形对着一个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说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一一对应着的。(板书“一一对应”)

(师在省略号后继续添一个)

由生说这时的个数关系。

生:三角形多一个。

生:因为前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一一对应着的,但最后一个三角形没有正方形和它对应了。

2.揭示课题。

师:它们都是一个物体隔着另一个物体依次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现象我们称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二、探究规律

1.研究场景图中的三种排列。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从图中找一找,能发现和黑板上一样的间隔排列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这三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同桌互相研究。

指出:夹子、白兔、树桩都可以看成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的物体),手帕、蘑菇、篱笆都可以看成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板书:中间的另一种物体)。排在两端的物体相同。(板书“两端相同”)

师:这属于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

讨论: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自选一组把实物图抽象成图形,并在黑板上板书。

3.进一步形成规律。

4.选中其中的任一组图形,并擦掉中间的物体。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和圆片,在桌上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成一排,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片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之间的排列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2.欣赏教师找到的规律。

3.应用规律。

五、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收获?

今后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复杂的情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教师设疑,学生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自己找到主题图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并把其抽象成图形,可以说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利用动手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不但巩固了新知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利用男生与女生根据队形的变化来站队,从而明了了排成一排和围成一圈间隔的不同,突破了难点。

篇5: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教法: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板书设计

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 旋转现象

篇6:2019版三维设计数学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1分)把120本图书按5∶3分给甲乙两班,则甲班分得_______本.

2.(1分)晨晨看一本书,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5:3。已看页数是剩下页数的_______;已看页数占全书的_______;已看页数比剩下页数多

_______。

3.(1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_______度.

4.(1分)白兔与灰兔只数的比是7∶6,白兔56只,灰兔_______只。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5.(2分)2kg

盐水中含盐60g,这种盐水中盐与水的比是1:30。()

6.(2分)学校到图书馆,甲用了10分钟,乙用了12分钟,甲和乙速度之比是5:6。()

7.(2分)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1:9。

()

8.(2分)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2分)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赵老师用60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教具,围成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3∶2。求这个长方形教具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cm)

(cm)

答:这个长方形教具的长和宽分别是36cm和24cm。

三、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0.(2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6,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11.(2分)学校把栽54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36人,二班有30人,三班有42人。一班应栽()棵树。

A

.15

B

.18

C

.21

1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

B

.三角形三个内角中可以有一个钝角,一个直角

C

.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D

.周角的大小是平角的4倍

13.(2分)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6:7:8,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甲数是24,那么丙数是32

B

.如果三个数的和是105,那么乙数是35

C

.乙比甲多

D

.甲占甲、乙两数和的14.(2分)铺地的面积一定,砖块的面积和用砖的块数()。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5.(2分)要使36:(12-4x)有意义,x不能是().A

.0

B

.1

C

.2

D

.3

四、解答题

(共6题;共30分)

16.(5分)某商场七月份卖出电视机120台,卖出的电视机台数比空调的台数少,这个月一共卖出了空调多少台?

17.(5分)有一种消毒液净重220克,现在需对教室的课桌椅进行消毒。请根据下表算算这瓶消毒液需加水多少千克?

消毒参考值(擦洗5-10分钟);

①瓜果、餐具、厨房用品1:500;

②白衣服及家具表面1:300;

③传染病者的污染物1:100。

18.(5分)用120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19.(5分)下图是2018年8月14日登陆浙江温州的台风“摩羯”的线路图。

(1)“摩羯”生成后,朝_______偏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到钓鱼岛,接着朝_______偏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了_______公里登陆温州。

(2)温州到丽水的距离是丽水到金华的距离的。温州距离丽水多少公里?

(3)台州在丽水东偏北30°的方向上,也在温州北偏东15°的方向上。请在图中标出台州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0.(5分)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21.(5分)一种饮料用果汁和纯净水按3:5的比调配而成,现需调制这种饮料200升,需要果汁和纯净水个多少升?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1、2-1、3-1、4-1、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5-1、6-1、7-1、8-1、9-1、三、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0-1、11-1、12-1、13-1、14-1、15-1、四、解答题

(共6题;共30分)

上一篇:燕山大学工程流体力学下一篇:“为雅安祈福,释放正能量”签名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