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优秀作文

2024-05-14

描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优秀作文(精选8篇)

篇1:描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优秀作文

每天早上,起的最早的就要数清洁工人了,不管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管天气严寒,还是,炎热,就算是下着倾盆大雨,他们也要顶着,早早起床保护环境,让我们每天都呼吸到干净健康的新鲜空气。他们就像是这个世界的环境保护者,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了让他们不再那么早的起床,顶着严,寒,炎热和,倾盆大雨就让我们一起去保护环境吧!

篇2:描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优秀作文

当一个人成为九五之尊的天子之后,他便开始用战争、刑罚来折磨不忠于自己的其他人时,文明之墙也就开始出现裂痕。于是,他便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礼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一些形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之类的话也随之出现。人们见这些话见得久了,内心自然就有了学习的榜样,于是李白、柳宗元、朱熹这些大家便前赴后继地出现。东方人们的天空就这样被点亮了。文明之墙也如受甘霖洗礼一般,变得焕然一新。

当专制统治取代民主之风,当压迫之鞭驱走自由的和平鸽,黑暗的阴霾也就降临。人们见惯了书中宣扬仁义道德的八股文,听惯了迂腐的儒生所讲之道理。便开始走上了前往科场的道路。眼里看不见任何自由的鸟儿翱翔,只看见了高管厚禄,大鱼大肉;也不再热衷于“赏万物之美,析万物之理”,只知盲目为“皇上 ”卖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见的封建文章多了,锁着灵魂的笼子也就愈发坚固,再也没有人有敢喊“死即死耳,诏不可草”的勇气。于是,这群不思进取变通,满脑子之乎者也的迂腐儒生最终将国家弄垮,东方的文明之墙也最终在与洋枪洋炮的对抗中轰然倒塌。没有自由的提示,谁会去争取它?

回到现在,如今的我们当中,是否还有人对路边“请不要践踏草坪”的提示标语嗤之以鼻?小草青青,人见到了本就该有爱怜之情。若再见了提示标语,就更应不忍心踏上去。而你留下的脚印,它所取代的不仅仅是那一片绿油油,而更多的是那保护人类不受毁灭之灾的文明。而小草,也不会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它将以折断了的腰身去控诉人类的暴行。

提示标语其实是很重要的,它正如道义礼法维护天子权威那样维护我们的文明。它能时刻唤醒人们心中被烦躁和虚无情感所掩盖着的良知与道德,让人们与小草等物来一次亲密的心灵接触。再用以被净化了的心灵,去感知人类文明与与之和睦相处的自然融合之后所显现出来的那种美感。就像白云之于蓝天,亮星之于夜晚。

我坚信人们是绝不会停步不前的。因为他们之中的有识之士懂得如何去保卫他们的文明之墙。但其实很多时候,一块并不华丽的提示牌子就足以令所有人们都来保卫他们的文明。

篇3:描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儒林外史》,言语,行为,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吴敬梓在其中刻画了一系列身陷儒林中的书生文人可笑可叹的形象。而作为一部讽刺小说,作者的讽刺艺术自然技艺高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贬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吴敬梓的讽刺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于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上的,可以说他已经把各种讽刺技巧融会贯通并运用自如了。作为一部以人物为主的小说,《儒林外史》描写的内容重点必然存在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因此,本文就书中的言语和行为描写两方面讨论吴敬梓的讽刺手法。

一、言语描写

一部《儒林外史》,书中人物言语,实话和真话甚少。其中人物所说,若非是缺乏常而造成的无稽之谈,即是自吹自擂的连篇谎言。因为作者完全不加评论的写作方式,这些错误和谎言便有的在书中就被指出,而有的则并未被指出。当然,在读者一方我们读懂后也就享受到了比书中人物“先知先觉”的快感。但又同时,我们又不敢说自己真正发现了所有这些诳语的所在。再联想到成书年代的众书生们,身处和书中人一样的环境,也许更不易发现书中人荒唐可笑之处。于是吴敬梓的伟大之处又一次体现出来:他不仅讽刺书中的人物,而且极有可能不时地讽刺了读者。言归正传,此处点出书中几个典型的言语描写讽刺并加以讨论。

1. 犯低级错误而被揭露者。

这正来自书中的“男主角”之一,匡超人。初见牛布衣时,匡超人便扯谎到五省读书之人都敬重他,并在家里供牌位道“先儒匡子之位”。他岂知“先儒”是对已过世之人敬称,胡乱使用。其荒谬程度不亚于今天一些电视剧中让孝庄太后在生前自己说出她的谥号:“我孝庄。”然则最可笑之处在于牛布衣指出他的错误后匡超人仍执迷不悟,“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无知者无畏,是此也。

2. 犯低级错误而未被揭露者。

这就是范进所为了。在考场上写出“天地间之至文”的范进,竟然不识苏东坡。蘧景玉用苏轼开玩笑后范进竟说:“苏轼即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之后同在的几个人并未就此答话,不过读者此时心中自然明白范进水平究竟如何。他之前为何一直未中也就有了原因。然而由此推开去,将范进名列第一的考官周进是怎样也就昭然若揭了。

3. 说谎而被揭露者。

说到此处,严贡生一处不可谓不经典。张静斋带着范进到汤知县处打秋风,巧遇严贡生。严贡生连忙招待,并自吹道:“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岂料话音落下,他家的小厮来报告:“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他的谎言不攻自破,滑稽可笑的形象也立刻呈于纸上。

4. 说谎而未被揭露者。

景兰江初见匡超人时说道:“小弟当时联句的诗会,杨执中先生,权勿用先生,嘉兴蘧太守公孙駪夫,还有娄中堂两位公子———三先生、四先生,都是第们文字至交。”匡超人自然不识得这一帮人,可作为读者我们却很熟,也就知道景兰江与他们根本没有交集,自然看得出他在扯谎。然而这只是第一层讽刺,倘若我们仔细回想,他提到的一群人里少了谁?张铁臂。因而,他无意中将自己置于了张铁臂的位置,而张铁臂又是一个江湖骗子。这其中妙处,耐人回味。

以上便是《儒林外史》中几处通过语言描写便达到讽刺效果的例子。这些语言生动逼真,不合理却完全合情,令人能感到其真实性,讽刺效果也就格外地强。

二、行为描写

若语言描写是在一刻实现讽刺,那么行为描写则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刻画让我们逐渐发现其讽刺意味。书中各色各样的人物的各种行为也着实不可谓不经典。这些行为,有大有小,有描写时便浓墨重彩,极为戏剧化,于是讽刺意味极明显的,但同时也有用轻描淡写的春秋笔法带过,于是需要我们自己细细体味的。正是这样,作品才显得立体而合理,既不会成为一场闹剧,又不会从头到尾让人不明所以。基于以上,我将分别就描写地很戏剧化的和描写地不露痕迹的例子进行举证和讨论。

1. 戏剧化的行为描写。

这其中,“神智失常”是我们在这本书中常见到的。周进一头撞在桌子上,范进不停拍手说:“噫,好了!我中了!”范进母亲一口气抽过去,鲍廷玺的妻子王太太哭喊耍闹,都属于此类。这样的描写讽刺实现得很迅速,力道也是很强的。此外,若想要呈现戏剧化的效果,一个人先后行为呈现出明显对比的手法也是吴敬梓所采用的。此处有两个例子:胡屠户和张铁臂。

胡屠户可谓是吴敬梓在“非文人”中最着重刻画的一个了。他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判若两人。之前他对范进是一千一万个看不上:即便在范进在童生中榜居第一,他仍然认为范进是一个“现世穷宝鬼”,又教训:“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范进去要乡试的盘缠,更是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这样一个张扬跋扈的胡屠户,在范进真的中了举人后完全变了一副嘴脸:让他打醒范进,他“作难”道:“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事后又向范进解释:“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对他的评价也转而变成“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而最为讽刺的,莫过于他看见范进衣服的褶子,“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还有当张静斋来拜访,他更是“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通过前后的对比,胡屠户这个势利小人欺软怕硬的可笑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里。

张铁臂的角色虽然戏份不重,但情节上却可算是最急转直下,最出人意料的一段插曲了。他向娄三、娄四兄弟告别时说了好一番豪言壮语:“我生平一个恩人,一个仇人。这仇人……已被我取了他首级在此。这革囊里面是血淋淋的一颗人头。但我那恩人已在这十里之外,需五百两银子去报了他的大恩,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这下娄三、娄四以为自己真遇上了侠客,“吓得心胆皆碎”,不仅给了他五百两,而且倾尽全力为他保留人头。结果后来发现,“人头”只是猪头,而张铁臂只是个江湖骗子。这出描写虽是张铁臂做了荒唐事,却更是在讽刺娄三、娄四,整天抱着天真想法而结交自以为的“高尚”人士,结果尽是三教九流。这也反映了公众的价值观扭曲之时,会出现另一种与之反抗却同是扭曲的价值观。

2. 不露痕迹的行为描写。

相较于戏剧化的行为描写,不露痕迹的行为描写其语气的庄谐程度更加难以掌握。然而当读者咀嚼出其中意味后,更能发觉其中的喜剧效果和讽刺味道。所以在这样的行为描写中更可以看出吴敬梓写作功力及讽刺功力的高超。这类不露痕迹的描写中,较为典型的可说是马二先生游西湖一段及范进在汤知县府上吃饭一段。

马二先生游西湖一段,初看起来有些平淡无奇甚至叙述冗长延续。但当我们发现其中的重点之后,这一段立刻变得值得寻味。首先要明确的是,马二先生在为人上还是值得称道的,他为人直率并且重感情。然而在社会大环境的熏染之下,他全心投身于科举制度之中,从而失去了真正可以品味美的能力。这在他游西湖的过程中被彰显无遗。这一段可以说是以马二先生的第一视角来描写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也就是马二先生所看到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少数的景物描写,并且都在马二先生的意兴阑珊中结束。然而,我们却在这样一个本应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之中看到了一段又一段这样的描写:“望着湖沿上连接几个酒店……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十六钱吃了一碗面。……热汤汤的燕窝、海参……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顿。……也有卖酒的……摆的都是茶桌子。……泡了一碗茶……打了十二钱的饼吃了……买了几十文饼和牛肉。”可以看到,马二先生游西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吃的过程。一个乘兴游西湖的人的行程这样告终着实讽刺。然而在这一段里作者本身是用一种非常轻描淡写的方式将其讲述出来,所以就要靠读者来揣摩了。

而范进一段,甚至可以说是用反话写出来的。这一段从汤知县的角度来写,所以用的是一种关怀和包容的心态。所以在这样一个美饰过的角度来看,不能遵从文字上的逻辑,而是需要自己回过头来仔细想过以后,才会发现范进的行为实则并非得体,而是可笑得很。范进在汤知县的府上,看到银筷不敢用,换成象牙筷仍然不敢用。并对汤知县解释说:“先母见背,遵制丁忧。”于是汤知县大觉失礼,换了吉服,又开始担心范进由于守丁忧不敢吃荤菜从而显得怠慢。然后重要的一句话出现了———“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捡了一个大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在这里,范进的举动在汤知县看来是让他放心的行为。然而实则这种行为既不合遵丁忧的规范,又显得过于突兀。正是这样的处理,让我们感觉到了范进行为的不合理性,也察觉出其中的讽刺。

无论是从言语描写还是从行为描写来看,《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的地位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仅暗笑书中的人物,更想到,以后可能走上治学道路的我们之中会不会有人成为“当代《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张慧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篇4:描写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翻译规范;汉诗英译;徐志摩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91-02

引言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翻译家。在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中,他一共翻译了80余首诗歌,他既提出过一些独特的译诗理论。在其译诗作品中,有一些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尽管徐志摩的诗歌成就享誉极高,他的翻译实践却一直饱受争议。

以译入语语言、文化为指向的翻译理论为重新研究徐氏的翻译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本文将从图里规范理论中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两个角度探索和解释徐志摩的翻译实践。

二、描写翻译学与规范理论

Holmes提出描述翻译学1这个术语后,以色列学者图里于 1995 年发表了专著《描写翻译学及其他》则进一步详述了描写翻译理论。他从行为理论指出在社会交际层面中,译者行为会受到目的语社会、文化和语言等规范的限制。

图里一直强调所述规范在宏观社会文化约束层面,认为不需要界定规范行为与具体在语言层面的规范形式;他认为语言形式存在规范,但同时还有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一)初始规范。

译者在源语和目的语规范之间做出的基本选择称为初始规范。如果译者偏向于源语规范,则为充分性;如偏向遵守目的语规范,则为可接受性。但这种划分只是从整体倾向性而言;若无法确切从宏观层面进行,也可从微观层面进行解释。

(二)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在文本结构和语言层次上的规范,也直接指导译者翻译决策。从某种程度上,操作规范即是图里提出的语言形式上的规范。其中包括两方面:母体规范和篇章——语言规范。

三、操作规范在徐志摩译诗中的体现

图里将操作规范定义为实际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抉择的准则。他将操作规范又细分为母体规范和篇章语言规范。接下来将分别从这两个操作规范对徐志摩在译诗实践中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一)初始规范在徐志摩译诗中的体现。

观察徐志摩的译作,可以发现,他总是以其独特的形式翻译并介绍西方诗歌给中国的读者。徐志摩翻译了哈代的诗《火车上的懦夫》,这首诗的格律基本上是抑扬格四音步的,但抑抑扬格也打破了其中一些诗句。为了保持中文传统的韵律,他适当地做了增减,以保留原诗的韵律。

Faint heart In Railway Train

At nine in the morning there passed a church,

At ten there passed me by the sea,

At twelve a town of smoke and smirch,

At two a forest of oak and birch,

And then, on a platform, she:

A radiant stranger, who saw not me.

I queried,“Get out to her do I dare?”

But I kept my seat in my search for a plea,

And the wheels moved on. O could it but be

That I had alighted there

徐译:

在火车中的一次心软

在清朝时过一座教堂,

再过去望见海滨的黄沙,

正午过一处烟黑的村庄,

下午过一座森林,黑橡与赤杨,

最后瞥见了在月台上的她:

她不曾见过我,这光艳的妙影。

我自问,“你敢在此下车,为她?”

但我坐在车厢里踌躇未定,

车轮已经离站开行。顽冥!

假如你曾经下车,为她!

可以看出,他极力将西方诗歌的音韵格律介绍给中国的读者,他试图通过对不同格式的诗歌进行翻译,尽力保证译作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思维和习惯,因此徐的译诗实践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更具接受性。

(二)母体规范:增译、删减和改译。

通过比较分析源文本和徐志摩的译本,可以发现他没有遵守原文的组织,他在实践过程主要采取了增译、删减和改译。他翻译哈代的I Look into My Glass可以看出他使用了以上翻译策略。

I Look into My Glass

I look into my glass,

And view my wasting skin,

And say,“Would God it came to pass

My heart had shrunk as thin!”

For then,I,undistrest

By hearts grown cold to me,

Could lonely wait my endless rest

With equanimity.

But Time,to make me grieve,

Part steals,lets part abide;

And shakes this fragile frame at eve

With throbbings of noontide.

徐译:

窥镜

我向着镜里端详,思忖,

镜里反映出我消瘦的身影,

我说,“但愿仰上帝的慈恩,

使我的心,变成一般的瘦损!”

因为枯萎了的心,不再感受,

人们渐次疏淡我的寒冰,

我自此可以化石似的镇静,

孤独地,静待最后扥安宁。

但只不仁善的,磨难我的光阴,

消耗了我的身,却留着我的心;

鼓动着午潮般的脉搏与血运,

在昏夜里狂撼我消瘦了的身形。

这首诗中,“look into”是一个动词短语,其字面意思是“看镜子里的自己”。在徐的译本中,他将“look into”译成“窥”,第一行的“look into”被翻译成“端详”、“思忖”。他将“waste skin”译成“消瘦的身影”,将“fragile frame”译成“脉搏与血运”,这是改译。至于增译,在译本第二行的“反映出”,第六行的“寒冰”,第七行的“可以化石似的”等都有体现。

(三)篇章语言规范。

在徐志摩的诗歌翻译中,他特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偏离源文本的韵律和汉语诗歌的韵律,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徐志摩翻译Maurice Thompson’s Atalanta’s Race 一诗为例。

When spring is old,and dewy winds

Blow from the south,with odors sweet,

I see my love, in shadowy groves,

Speed down dark aisles on shining feet.

徐译:

芳春之莫兮,薰风宛自南,

南风一何醇,中有花香涵,

春林甚凉爽,矫然现仙嫱,

云驰下暗廊,双足露奇芒。

在他的译本中,他利用语言节奏来显示诗歌外在节奏,他的许多译诗节奏鲜明,具有音乐般的旋律。这个译本中的“熏风”,“何醇”,“花香涵”,“矫然”和“仙嫱”等新词都通过调动人的感官,使人脑中产生丰满的画面从而使诗歌律动起来。

他还靠内在感情的流动来体现诗歌的内在节奏。下面以徐志摩翻译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 Lucy Gray 为例。

原作:

You yet may spy the fawn at play,

The hate upon the green;

But the sweet face of Lucy Gray

Will never more be seen

徐译:

精灵的雏康嬉嬉茸茸,

玲珑的野兔逐逐椽椽

可怜露水儿的香踪

已经断绝了尘缘。2

首先在选词上,原作“fawn" "hare”前没有定语修饰,徐志摩将其处理为“雏糜”“野兔”,这样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字顿或四字顿的结构,可见译者采用增词法使译文更具张力。同时,作者赋予“Lucy Gray”生命的律动,将“fawn”和“bare”这两种动物拟人化。

四、小结

图里的描写规范理论为重新研究徐氏的翻译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将历史和社会的变化性考虑其中,认为这些可能参与翻译过程,使读者更为客观地了解徐志摩的翻译。运用图里的描写规范理论分析徐志摩的译诗作品,可以看出他对源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采用都是以理解和满足目标文化和目标读者为出发点的。

然而,本文的分析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规范”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在徐的翻译生涯中,规范有一定改变,徐应该对这些变化作出回应。由于资料的缺乏,只能对他的翻译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的分析和讨论。其次,图里的规范理论是一个整体,他的理论和规范准则密切相关。但为了方便讨论,笔者分析徐的翻译是在他的规范下几个准则分别进行讨论,给人以理论分离的感觉,并不有利于整体把握图里的理论。

注释:

1.Holmes 在《翻译学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提出翻译研究包括纯翻译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

2.徐志摩著,晨光编《徐志摩译诗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8页。

参考文献:

[1]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2]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al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Holmes, Ja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msterdam: Rodopi, 1972.

[4]韩石山.徐志摩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5]王蕾.诗人兼译者:徐志摩译哈代诗歌,文教资料,2008(29).

[6]徐志摩.《徐志摩译诗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

[7]郑夏兰. 徐志摩译诗音乐美解读[D].中南大学,2010.

篇5:描写人物行为的褒义词

公正

不偏不倚、不愧不作、大义灭亲、秦镜高悬、替天行道、天公地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偏无党、先自隗始

严明

秋毫无犯、铁面无私、铁面御史

明辨

爱憎分明、褒善贬恶、火眼金睛、信赏必罚、羞与为伍、彰善瘅恶

2、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乘风破浪、顶天立地、鸿鹄之志、九天揽月、夸父追日、老骤伏枥、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陵云之志、猛志常在、磨杵成针、穷而后工、三户亡秦、十载寒窗、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心小志大、胸怀大志、雄飞雌伏、雄心壮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有志者事竟成、愚公移山、争强好胜、知难而进、治国安民、志在四方、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求多福、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大器晚成、非池中物、奋发有为、公才公望、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鹏程万里、前程万里、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奋发图强、奋发蹈厉、披荆斩棘、闻鸡起舞、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不务空名、负重致远、掞藻飞声

3、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不避斧钺、成仁取义、赤胆忠心、赤心相待、赤心报国、大节不夺、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断头将军、肝脑涂地、故旧不弃、故剑情深、寒花晚节、久要不忘、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舍身求法、田父献曝、先驱蝼蚁、心虔志诚、以身殉职、以身许国、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忠孝节义、忠心耿耿、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富贵不能淫、海枯石烂、坚持不渝、坚韧不拔、坚定不移、雷打不动、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锲而不舍、誓死不二、心坚石穿、心如铁石、言必信,行必果、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真金不怕火炼、之死靡它、指天誓日、志坚行苦、至死不变、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姜桂之性、宁死不屈、铁石心肠、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冰清玉润、冰清玉洁、冰壶秋月、高风亮节、古井无波、黄花晚节、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见利思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屈节辱命、三贞九烈、丧身失节、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投梭折齿、心如古井、一片冰心

4、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诚心诚意、讲信修睦、金石为开、开心见诚、悃愊无华、披心相付、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拳拳服膺、全心全意、推诚相信、推诚相见、推心置腹、推襟送抱、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一寸丹心、允执其中、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开诚相见、恪守不渝、倾心吐胆、杀彘教子、实心实意、拭面容言、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心口如一、胸无宿物、胸无城府、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坐言起行、肝胆相照

5、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不骄不躁、不矜不伐、不露圭角、辞尊居卑、功成不居、功薄蝉翼、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礼贤下士、满招损,谦受益、抛砖引玉、谦让末遑、谦虚谨慎、犬马之劳、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闻过则喜、洗耳恭听、虚怀若谷、逊志时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载酒问字、择善而从、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非异人任、修心养性、引咎自责、知过必改、自愧弗如、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刚毅木讷、画地为牢、斤斤自守、谨言慎行、慎终追远、守口如瓶、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如临探渊、如履薄冰、奉命唯谨、三思而行、小心谨慎、小心翼翼、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名列前茅、平步青云、弃暗投明、弃旧图新、青云直上、绳愆纠谬、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突飞猛进、脱胎换骨、恶居下流、再接再厉

6、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不同流俗、不欺暗室、不忘沟壑、赤子之心、德厚流光、高情远致、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厚德载物、怀瑾握瑜、蕙心纨质、见危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良金美玉、明德惟馨、年高德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青天白日、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玉洁松贞、沅茝沣兰、云中白鹤、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风流人物、风华正茂、伏龙凤雏、盖世英雄、盖世无双、桂林一枝、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加人一等、矫矫不群、金榜题名、举世无双、绝世超伦、昆山片玉、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铁中铮铮、头角峥嵘、无出其右、裒然举首、一代风流、一世龙门、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不言而信、不恶而严、荣华富贵、山中宰相、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驰名中外、大名鼎鼎、德高望重、风云人物、功成名遂、功标青史、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如雷贯耳、声振寰宇、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含垢纳污、呼牛呼马、豁达大度、既往不咎、宽大为怀、宽宏大量、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息事宁人、下不为例、下车泣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以德报怨、宰相肚里能撑船、知情达理、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解衣推食、救死扶伤、绝甘分少、普度众生、起死人,肉白骨、轻财好施、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为民除害、为民请命、雪中送炭、与人为善、云行雨施、仗义疏财、助人为乐

荣耀

篇6:描写人物行为的褒义词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 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 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淫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篇7:学生描写小学的作文

妈妈!往常您和爸爸东奔西跑的忙着作业,回家时还要烧饭、洗碗、打扫……等,让我和哥哥在美好的环境下生长,但您却忙得像一颗日夜不停旋转的陀螺,真叫我心生不舍!

有一年,我患病住院,让您手足无措,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照料我,只期望我早日康复,那一年,我感到非常的对不起!不过您不但没有气愤,反而和爸爸轮番请假照料我,我这才发现,一个家庭假如缺少了爸爸或妈妈就不完整了。一场病,我更了解爸爸妈妈有多么的辛苦,尤其是妈妈为家人日夜张罗大小事,都毫不勉强、无怨无悔,只期望全家人能安全、高兴,这就是母亲您的巨大!

篇8:侧面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的运用

一、侧面描写的意义

在记叙文写作中, 人物的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 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等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突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说, 正面描写是红花, 那么侧面描写就是那片片绿叶。“红花也需绿叶衬”, 因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 能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发挥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侧面描写的运用

人物描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 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侧面描写, 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指导学生人物侧面描写可以从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三方面入手。

(一) 以人衬人

以人衬人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人物语言烘托法

就是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

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外貌时写道:“我是一个留平头的男生, 眉毛浓厚, 眼睛黑亮, 大大的耳朵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都叫我‘大耳朵图图’, 长辈们笑谈:‘你的招风耳真可爱。’我连忙更正:‘这是招财耳, 不是招风耳。’”在这段描写中, 这位学生通过描写同学、长辈对他耳朵的议论, 以此来突出自己耳朵大的特点。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正面的外貌描写, 从这些旁人的语言描写中, 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长着大耳朵的机灵可爱的男孩子。

又如, 有个学生描写表弟执着学习乒乓球时, 这样写道:“我看他在楼下已练得气喘如牛, 忙喊他:‘小锦, 别练了, 上来房间凉快一下。我开好空调等你。瞧你已经练了一个半小时, 快累成狗了。’可他似乎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仍然朝着墙对打。邻居张爷爷见了, 边点头边赞道:‘小锦这孩子, 每天都坚持练习, 现在村里有些大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啦。’”像这样侧面描写“我”和邻居张爷爷的语言, 表现了表弟执着认真的精神, 比起直接描写他如何天天练习来得更真实, 更令人信服。

2. 人物行动烘托法

即描写旁边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方法。例如, 教师常指导学生写作有关“六一”游园“画鼻子”游戏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蒙面同学的动作写出来外, 还应指导恰当的侧面描写。“看到他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 旁观的同学早就笑得前俯后仰。你瞧, 菖菖同学笑得捂住了肚子;菖菖同学爆笑开来, 再也停不下, 直接坐在了地上;还有的同学笑得抱在了一起。”像这样描写旁边人物的动作, 更能表现这个活动的滑稽有趣, 也突出了欢乐“六一”的主题思想。

3. 人物心理烘托法

顾名思义, 即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要人物。这个写法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就有运用:“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这里就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来烘托出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此为例, 进行指导。于是, 有个学生在描写爸爸迷恋智能手机时写道:“自从爸爸买了那台新的手机后, 他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机控’。饭饱茶足后, 他必定坐在沙发上, 拿着手机, 全神贯注地看着。遭到我和妈妈的抗议后, 他开始变着戏法和我们捉迷藏。最近几天, 他经常说他肚子痛, 一进厕所就大半个小时。我心里明白:爸爸这是在找借口, 躲到厕所里图清静了。假装肚子痛, 一来能在里面看手机, 二来还能换取我和妈妈的同情心, 家务事也不用做了。真是一举多得。哎, 大热天的, 他也能在厕所里待那么久, 真拿他没办法。”在这篇习作中, 为了表现爸爸迷恋手机这一情况, 学生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自己对于爸爸躲在厕所玩手机的想法,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手机控”爸爸的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 能比正面描写来得更自由、更灵活。当然, 还应视具体情况, 推敲斟酌, 以更好地表现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 以景衬人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记叙文中可谓常见, 它除了能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气候、场景外, 还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特点。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桥》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的大、山洪的险, 目的是为了突出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 老汉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以此为范文,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活用以景衬人的方法, 能为习作增添不少亮点。例如, 学生写作《一份珍贵的礼物》时, 这样描写妈妈冒雨去为他买礼物:“那天下午, 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打在窗上, 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风也来助威, 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小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 以此表现礼物的珍贵, 有力地烘托出妈妈对他的爱。

成功的环境描写, 源于对笔下人物的用心揣摩, 源于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源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人物描写锦上添花。

(三) 以物衬人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这样的写法就是以物衬人。在《一夜的工作》中, “这时候,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 放在写字台上”“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一段通过对花生米的描写, 表现了其数量的少, 烘托出了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品质。这样以物衬人的写法, 在文章中非常常见。描写宫殿的富丽堂皇, 可以表现人物的奢侈;描写器物的破旧, 可以表现人物的贫穷;描写房屋的干净整洁, 可以表现人物的勤劳, 等等。例如, 在《过生日》一文中, 小作者写来到寿星同学家, 发现小寿星已把家里布置一新, 不仅桌上摆着蛋糕、零食、水果, 而且墙上贴着彩带, 天花板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小寿星过生日的愉快心情, 是很恰当的。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直接描写小寿星开心的神态、动作, 并且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

三、侧面描写方法的训练

小学只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要求不宜太高, 而且侧面描写作为正面描写的辅助, 不宜喧宾夺主, 教师应适当点拨, 采用一些趣味练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兴趣, 提高写作信心。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语文课文中采用侧面描写的片段, 在此基础上, 开展交流活动, 再拓展为阅读课外书籍, 从中摘抄侧面描写的语段, 交流感受。2判断题:下面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请打“√”, 不是的请打“×”。3用“_”划出下列语段中的侧面描写。4小练笔:围绕“天真热”“真好笑”等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法。5学习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 写完作文后, 用“_”划出自己运用侧面描写的句子, 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拇指。

上一篇:矿山测量岗位职责下一篇:三年级语文《石榴》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