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出泥沼作文

2024-07-04

让学生走出泥沼作文(精选5篇)

篇1:让学生走出泥沼作文

让会议走出低效的泥沼

顾琪

【专题名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专 题 号】F102

【复印期号】2008年03期

【内容提要】 对于忙碌的管理者来说,会议成了他们处理重大和紧急事情的大多数场景。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和无数工作任务的矛盾中,如何才能让与组织的战略决策息息相关的高层会议更有成效,让管理者不至于陷入为了开会而开会的泥沼呢?

组织中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而最常见也最正式的沟通渠道就是开会。对于既忙于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又要考虑战略性重大决策的领导者来说,会议成了他们完成这两项核心的工作职责的大多数场景。

根据多伊尔在《开会的革命》中的保守估计,一个人一生中用来开会的时间可能达到9000小时以上;而在美国,每天召开的形形色色的会议大概超过1100万。AMT咨询公司曾经针对国内1000名职业经理人的调研显示,这些经理人每周最少要开三到五个会。而对于高管来说,会议更是家常便饭。根据不完全统计,高层至少要花50%的时间在各种会议上,有的企业,开会甚至占去高管85%的工作时间。对于管理者来说,几乎要感叹尽管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会议中。

由于工作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会议,大量占用对于高管个人来说最珍贵的资源时间,他们的工作就由一系列碎片式的会议连接起来。而在高层那幅密密麻麻的会议地图中,真正能够分配给组织重大决策商议讨论的时间却很少。几年前哈佛商学院的几位教授在一项针对高管沟通的调查中发现,作为高层管理团队沟通最直接和正式的渠道,在大多数组织中,几位C字头的顶级高管每个月聚首开会的时间平均不超过21个小时,而花在某一场会议中的时间很少超过4小时。在那些高层极为分散的公司,这种高层会议的机会更为有限。AMT的调查还发现,50%的高层会议可能都是在漫无边际的讨论中浪费时间。

一边是高管有限而弥足珍贵的时间,另一边是无数需要充分沟通的重大事项,在这个永恒的矛盾中,如何才能让与组织战略决策息息相关的高层会议更有成效,让管理者不至于陷入为了开会而开会的泥沼呢?有效的领导者在会议中都会避免掉入下列低效的陷阱。分清轻重缓急

低效会议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就是:会议上的议题太多,各种各样的、价值轻重不一的主题都安排在一起,而开会的时间又太有限,以至于当会议已经接近尾声时,才发现最重要的议题还没有开始讨论,此前90%的会议时间都在讨论一些根本不那么重要的问题。

尽管能摆上高层会议讨论的议题,议题的

重要性必然不可置疑。但是,就如管理学理论中常描述的是,有效的管理者处理重要的事务,低效的管理者处理紧急的事务,那么领导者需要思考的是,占用高层会议大多数时间的,到底是那些决定公司未来的重要事项,还是当下让他们都焦头烂额的紧迫任务。很多时候,为了各种各样突发的紧急情况聚在一起开会讨论,造成议程不够聚焦,众说纷纭。高管在这种会议上很难将更多时间分配给更重要的问题。

根据马拉康顾问咨询公司的调查,只有不到5%的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化流程,确保高层的时间聚焦在重要事务上。而在许多公司,高层会议的议程中常常充斥着一大堆日常的运营问题,以至于一些重要的战略问题很容易淹没其中,没能在会议中得到应有的时间分配。评价运营绩效和做战略决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讨论模式和思维方式,将他们搅在一起,很容易导致极为低效的活动。

为了将高层会议从日常运营事务中解放出来,致力于更重要的战略决策,荷兰银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1990年代,荷兰银行的高层会议几乎都在为日常运营和贷款之类的具体事务耗费时间,但是2000年5月,当Groenink就任银行CEO时,银行面临重大的资源限制,市场竞争加剧,Groenink相信,荷兰银行需要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实行新方式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将管理层变为有清晰决策权的实体。这种改变需要对董事会议的时间和结构都做根本的变革。在历史上,董事会一周开两次会,每次都几乎要花三个小时讨论运营问题,但在新框架下,它一周只开一次会议来讨论运营问题,然后是固定每月一次开一整天会,用来讨论战略问题并做出重要的资源分配决策。新的会议日程减少了董事会成员每个月聚在一起的时间,原来是24小时,现在是22小时,却有意识地增加了分配给战略的时间,从前一个月只有4个小时,现在却有10个小时。

要令一场高层会议实现有效决策,最关键的其实就是:如果一个议题需在会议上做出决议,那么在会前就应该已经完成了这个提案的绝大部分准备、分析和论证等工作。

在运营和战略问题之间清晰的时间分配,使荷兰银行的董事会能够在每一次会议上更集中注意力,将战略和运营两方面的决策角色都扮演得更好。所以说,鉴定议题的价值和特性,然后进行相应的议程安排,将不同类型不同价值的议题分开,使每一场高层会议的议程聚焦,就是保证会议绩效的一个有效办法。

不要让场外压倒场内 高层会议中的另外一种常见坏习惯是:与会者在会议

上就某一问题展开追根溯源式的讨论,一定要将该问题的来龙 去脉、各种相关信息等等在会议上一一陈述,最后才开始决策程序。然而,这种情况经常导致的结果是:一场会议的有限时间就在这漫长的陈述与讨论中度过,最后却发现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来实现决策。这也就是所谓的议而不决。

要令一场高层会议实现有效决策,最关键的其实就是:如果一个议题要需在会议上做出决议,那么在会前就应该已经完成了这个提案的绝大部分准备、分析和论证等工作,最后,高层开会所要解决的就只是在已有的运作基础上进行整合、选择,直到得出最终决策。简单来说,7/8的工作要在高层会议之外完成,1/8的最后拍板环节留到会议之内。如果将所有的工作都留到高层开会时去做,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会对决策过程本身形成干扰,影响有效决策的实现。

在这方面,金佰利公司采取了一些极为有效且操作性极强的小举措。在金佰利,C字级高层会议的主要职责是批准公司的战略和投资,一般在一年中,这种会议要举行6次,每次会议是两整天,用以讨论重要的战略和组织问题。为了提高这种群体决策的质量,加快决策步伐,公司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从1997年起,所有阅读材料都至少在每次高层会议召开前五天被分发到与会者手中,任何时候只要有可能,都会使用标准模板来展示重要的财务、市场和竞争者信息。这就给了每一位高层成员时间,在会前仔细了解材料,快速进入重要问题。第二,在所有材料上附一张标准封面,上面明确地列出了这些材料指向的会议目的,有一些仅仅是信息分享,另有一些是讨论和辩论(关键的问题会被重点标出来),还有一部分是有关行动与决策事务。#p#分页标题#e#

由于每个会议目的都已经被清楚地标明,所有的相关材料也被提前阅读,高层会议就可能将会议时间重点分配到行动与决策上,而且在对某项议题做决策的过程中,不必像以往一样,还要通过长长的幻灯片来对问题做出冗长而浪费时间的陈述。同时,出示标准封面的措施也鼓励了高层在会议之外处理问题对那些标明仅仅是信息分享目的的材料,他们可以在会议之外就得到了解,而不需再浪费正式的会议时间去关注;而对那些标明讨论与辩论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提前得出一些判断或意见,这些意见可以在会前被收集起来,在会议上直接宣布,节省了发表和阐释意见的时间这就为那些标明行动与决策的议题留出了更多会议时间。

金佰利这种着眼于会前准备工作的措施,减少了会议中的冗长

讨论,使与会者能够将主要的会议时间用于做出有效的决策,大大增进了会议的决策效率。

关住 水龙头

高层会议中还有一种常见糟糕情况是:有些高层管理者常常会对一个话题滔滔不绝,嘴巴成了关不上的水龙头,而会议时间就常在某个人喋喋不休的一言堂中哗哗流过,最后会议毫无建树地散场。

由于高层会议中人员身份的特殊性,这种现象事实上无法由规则有效制约,但又绝对会成为会议绩效的强大否定因素。在这方面,爱默生公司有一个小做法颇为有趣也有效。在爱默生公司的高层会议上,有一个奇特的小设置一个会议按钮。这个按钮的主要功效就是:在与会者滔滔不绝,以至于发言偏离主题或对主题意义不大时,其他任何一个参加者都可以按一下这个按钮,提醒他即时打住。

在高层会议过程中,与会者在发言时一时失去控制,跑题到千里之外而不自知是极为常见的事,而由于同僚之间的面子或礼貌问题,其他人很难主动开口制止,尤其是,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主持人身上,就更难控制。但是这种呼吁闭嘴的按钮,可以以一种较为含蓄的方式提醒越位者,将脱轨的会议拉回议程。

这种小手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保证与会者始终针对会议主题做有效的发言,而非无效的发挥。在现实中,有些高管习惯于将高层会议当成一种获取信息的渠道,高层沟通的场合成为一个信息散发平台,这也是造成高管们经常会在会议上跑题的重要原因:他们总认为,在会上展示出来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利于得出最佳决策。

但是,在一个有效的组织中,管理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应该是开会,如果使一次高层会议成为一场高管之间的信息报告会,会议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也无法实现决策的目标。因此,通过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按钮,可以避免由于面子、私交等等个人因素而不得已接受这种谋杀集体时间的行为,特别是如果热爱说话的CEO,那情况就更糟了。

避免无声的否决

如果没有落到实处,再多的决策都是一纸空文。

即便高层会议上能够形成决策,也可能受到来自现实消极地抵抗。一项决策,只有能够落地生根才是有效的决策,因此,在高层会议上,如果只是达成了基于表面上的共识,而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决议,通过的是一项无法落实的决策,没有明确谁对执行负责,也没有说明如何执行,还没有说明是否是会后再补充讨论决策的实施方案,那么这样在会议上匆匆做出的决定往往沦为一种无声的否决的牺牲品,因为难以落实而逐渐销声匿迹,最后甚至连该决策涉及的问题都不再引

发关注,这样的高层会议仍然只是一场低效的会议。

有些公司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过将资源分配和战略批准捆绑在一起,他们实现了有效的决策。比如在荷兰银行和加拿大铝业公司,战略决策的结果是一份正式的绩效合同,上面明确指出了执行该战略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时间、人才和财力资源等,还有管理层允诺实现的财务目标。

这个程序使战略决策以两种方式生根。首先,它迫使公司领导层对最终的决策达到最清楚的了解,如果对执行战略所需的资源分配或随着时间应该出现什么业绩结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领导层可以推迟批准决策,直到这些东西明确下来。这样将决策和资源绑在一起,意味着领导层必须正视和了解每一个业务部门的战略执行。第二,绩效合同使战略交付更易于被跟踪,业务部门的相关业务绩效将可以被监控,如果合同中的某个环节失败了,战略决策就会返回顶级管理层的议程中,进行重新评估和方向修正,业务部门和顶级管理层之间就不会有什么互相怀疑或者需要重新解释的空间。^

篇2:如何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

学生积累知识是第一位, 但仅有积累是不够的, 必须灵活运用。许多学生在单独学习修辞知识时都能掌握得很好, 但不会运用到写作之中去, 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具体运用相脱节。修辞既然能使语言生动形象, 为什么不把它的作用发挥到作文中去呢?修辞在使文章语言鲜活灵动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它就像健美的肌肉增加了文章生命的力度和生气。修辞运用得好, 不仅会使人耳目一新, 精神振作, 而且会使读者难以忘怀。可以说, 熟练地使用修辞的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文字的真实体现。

1. 用修辞拟写标题, 激活文章的结构模式

近几年来,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 话题作文占绝对优势, 大多要求学生自拟标题, 如何才能拟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新颖别致的标题来呢?不妨从修辞入手。

修辞可以活跃我们的思维。而对一个话题, 你可以先拿起笔来把所能想到的与这个话题有关的标题写出来, 通过积极的思考, 你肯定会发现其中往往含有修辞的成分, 然后编制一个与主题有关的带有修辞的标题, 假如这个修辞的含义丰富, 就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文章的开头, 和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模式。如“生命如涛” (比喻) 、“诚信出走” (拟人) 、“倾听自己的心跳” (借代) 、“阳光很活泼” (拟人) 。这些标题比直接用话题本身作标题更有魅力。一旦找到一个关键性的带有修辞的标题, 它就能在文章开头以及全篇作文的结构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巧妙地运用修辞会使标题生动传神, 富有灵动的色彩。

2. 巧用修辞来开头, 新颖别致吸引人

万事开头难。中学生写作文更是如此, 虽然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说可以开篇点题, 但点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出一个精彩的开头确实不易, 如能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开头, 会给人一种起笔不俗、新颖生动的感觉, 这样就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好感, 比如一篇名为《诚信是什么》的作文, 开头是这样写的: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这个开头巧妙地运用了设问和比喻, 思路开阔, 语言有灵气, 画面感很强。

3. 整合结构用修辞, 下起笔来如泉涌

学生审了题, 也选了材料之后, 总觉得不知如何把材料组合起来, 既想不落俗套, 又想新颖别致, 一时间愁眉不展。用修辞来“链接”结构, 这是将事物的相似点加以扩展的表达方法, 围绕这些相似点可以构成段落和全篇, 文章写起来会洋洋洒洒, 文思泉涌, 一气呵成。

如《给世界一缕馨香》就运用了这种结构方式:

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 曾经耳闻过也曾目睹过世态炎凉。总想寻一方静谧的圣土, 躲避这人世间所有的污秽, 洒下诚信的种子, 育出美丽的花朵。

突然有一天, 听到一位哲人的话:诚信如一枝玫瑰, 送给别人, 手有余香。……诚信是相互的, 付出你的诚信, 才可得到真心啊!

诚信如一枝玫瑰, 百花园中她最美, 美得娇艳欲滴, 美得摄人心魄。……诚信, 让一切建立在金钱与地位上的“爱情”走开;诚信, 让天下有情人冲破所有的羁绊终成眷属;诚信, 是人世间创造美丽的女神。

诚信如一枝玫瑰, 百花丛中她最美, 美得无瑕, 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 给世间一缕馨香。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 多少次肝胆相照, 多少次投桃报李, 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朋友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 而诚信则是维系朋友的心灵的纽带, 只有它才可创造世间宝贵的友情。

诚信如一枝玫瑰, 百花丛中她最美, 美得赤诚, 美得销魂。漫漫长路, 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 多少叮咛, 多少呵护, 多少孝心, 多少无私。亲情是世间最白璧无瑕的珍宝, 也同样需要诚信的滋润。没有诚信, 骨肉相残, 手足反目, 同样令世人惊骇。诚信是创造人间真情的使者。

诚信, 人类精神的缔造者, 有了你, 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 少一些世态炎凉。

诚信, 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 有了你, 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 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 这枝美丽而馨香的玫瑰, 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这片玫瑰园, 不要吝啬你心中的那朵朵玫瑰, 轻轻地微笑着摘下一朵朵, 又轻轻地微笑着送给你身边的人们, 世间将会多一缕馨香。朋友, 撒开你手中的玫瑰吧!你同样会时刻感到甜蜜的馨香!

篇3:让学生走出泥沼作文

一、通过作文评语进行思想疏导

作文评语是进行思想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和面对面地直接疏导相比,它的好处在于能给学生以回味的余地和更多的思考空间,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型性格的同学,采用评语疏导效果极好。我们在作文评语中不仅要指出学生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而且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恰当地思想对话,如谈心式、点拨式、激将式、抒情式等。有位学生在作文《我的爸爸》中这样写道:“我的爸爸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庄稼人,不论是烈日炎炎的酷夏,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都起早贪黑地劳作着,后来爸爸得了重病,去世前他嘱咐我‘要帮妈妈好好种地,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我常想,好好种田能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吗?好好种田还需要好好上学吗?”这些话流露出学生轻视农民和“种田就不需要读书”的错误想法,看了这篇作文,教师在评语中写道:“你的爸爸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没有千千万万你爸爸这样的农民,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是空谈。过上好日子离不开种田,没有科学知识,就不可能种好田,好好读书吧孩子!”这位同学看了评语后很受感动,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

二、通过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

针对有些学生看不起农民的思想,我们设计了《是谁养育了我们》《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在庄稼丰收的日子里》等题目,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回忆联想,激发学生对农民的感激之情。针对一些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冷漠和失望感,我们设计了《天地无情人有情》《千万个雷锋在成长》等作文题,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的光明之处,让学生去挖掘正能量的题材。写作前,教师要以社会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三、通过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

学生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作文交流,能够相互取长补短,排除思想障碍。如举行学生作文展览、让学生自编习作刊物、举行作文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写文章后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相互提高。把不健康的东西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走出思想的误区。

篇4:让学生走出“学而易忘”的尴尬

一、抓住联系点, 避免“学而易忘”

语文学科是一门倚重记忆的学科, 而学生“学而易忘”无疑又增加了教学难度。避免“学而易忘”, 在一定的时间里, 学生如果能及时地联系前后所学知识点, 将会有效地加深记忆, 提高学习效率。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仅存于考前的复习, 而要将其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适当链接学生已学知识。如, 教学七年级文言文“黔之驴”, 在讲解课文重点实词、虚词这一环节时, 像“而”“其”“之”“习”“然”等字, 就需要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过文言文实词、虚词, 复习这些字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将知识点串成线, 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当然,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 教师还需善于抓住学生知识记忆的重点、难点和盲点, 指导学生及时巩固, 适时地将课堂反馈训练融于其中, 通过练习不自觉地生成有效教学, 避免学生“学而易忘”。

二、加深理解点, 追求“学而勿忘”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前提。那么,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如何来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呢?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我们不妨借鉴孔子的方法, 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法来进行检测、辨别。如教学七年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能辨别说明方法及分析其作用。为了有效地完成这一目标, 笔者在讲授前先让学生复习主要的说明方法, 示范例句辨别并分析其作用, 待学生们表示理解后, 即指定段落, 要求学生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在这一训练中, 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判断说明方法, 在分析作用时, 多数学生不能规范答题。待逐一纠正之后, 笔者又展示文中其他语句让学生练习, 学生答题准确率明显有了大幅度提高。

这样举一反三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要能真正理解知识点, 并很好地运用到解题中去。如此, “学而易忘”就不再可怕, 有效记忆会让学生更有信心。

三、强化整合点, 实现“学而难忘”

语文知识的掌握要靠点滴的积累, 但积累的过程却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需要适时地帮助学生“减负”, 即指导学生学会整合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如, 教学完七年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后,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笔者立即引导学生整合知识体系。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为例, 从这些文章中概括出说明文语言的两点特征:准确性和生动性, 再结合课文语句赏析、课外练习, 归纳题型及解题方法, 在整理的过程中, 学生不自觉地就复习了知识点、课文及课外的练习, 真正做到了由“学”到“会”。知识体系的整合, 有助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网络, 便于学生记忆, 实现“学而难忘”。

四、着眼实践点, 走向“学而不忘”

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从“学会”慢慢成长为“会学”。“学而易忘”的现象更多的情况是学生在面对稍加“变型”的题目时所表现出来的无力感。如, 教学议论文时, 学生在掌握了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及相关知识点后, 笔者提问:“论据分为几种?它们的区别是什么?论据与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马上做出了正确回答。笔者再问:“俗话说, ‘失败乃成功之母’, 请补充一个道理论据论证这一论点。”学生中有部分列举出了爱迪生、刘翔等人的事迹。此时, 笔者提醒学生注意论据的类型及区别, 他们终于意识到了做题时没有很好地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篇5:让学生走出数学“零阅读”的尴尬

一、对数学阅读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 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 离开了教师的指导, 自己很难解决一些较为深奥的数学题. 究其根源, 这是由于许多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较差, 在阅读一些数学题的时候很难把握住文本的要点, 从而偏离了解题方向, 久而久之, 则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为学生的解题制造了障碍. 那么, 什么是数学阅读, 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笔者认为, 在生活中, 阅读是一种习惯;但在学习过程中, 数学阅读则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数学具有语言抽象性、内容丰富性、逻辑严密性和思维严谨性四大突出的特点, 数学题是一种“浓缩”了的专业语言, 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题时, 首先需要读懂题的内容, 了解文本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否则, 错误的阅读会导致错误的认识, 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形成错误的解题思路, 而这即是数学阅读. 由此可见, 解答一道数学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 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意义所在.

二、巧用错误资源, 提升学生的“阅读”认识

课堂上学生的错误往往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这样的“错误”机会, 让错误成为纠正学生思路、引发学生重视阅读的重要媒介.

例如, 在“二元一次方程”一课中, 笔者为学生们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 小明在同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了两件商品, 经计算, 第一件商品亏损25%, 第二件商 品盈利25%, 那么 , 总体来说小明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 ?

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 有些学生没能读懂题意, 在解题时列出了这样的算式:

1 60 - (60×25%) = 45, 第一件商品的价格为45元, 盈利15元;

2 60 + (60×25%) = 75, 第二件商品的价格为75元, 亏损15元.

通过对比得知, 小明的利润与亏损持平.

诚然, 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题方法, 出现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没能读懂题意, 没能将这道题的文本进行细致的阅读.

对此, 笔者抓住这一机会, 向学生们阐述了数学阅读的意义, 让学生们了解到: 错误的阅读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进而, 这种认识也会左右自己的解题思维, 从而得到错误的答案. 那么, 对于这类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当怎么读? 第一, 首先要读懂题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如上题, 最终需要学生解答的是“盈利还是亏损”, 由此, 这也说明了必须要算出盈利额、亏损额和商品的原价. 第二, 进而要明确题中的未知数.上述题中出现了两个未知数, 即说明本题属于二元一次方程范畴, 应结合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来解题. 第三, 要读懂题中数字的含义.如上题, “60”是商品的卖价, 而非原价, 25%分别代表了两件商品的盈利与亏损, 而非一件商品. 第四, 在读题中需要利用转化法, 将题中的百分比转化为分数, 这样有利于缩短解题时间, 并快速找到解题方法.

如此, 通过这样的引导, 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 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阅读,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严格来说,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仅靠引导是不够的, 教师必须要采用一些方法来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读题, 善于解读数学题的每一个细节, 从而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首先, 教师需要建立一个激发阅读兴趣的平台. 例如, 每周举行一次数学阅读比赛,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或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关的数学题, 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而找到解题思路, 并将自己的思路用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设立每周排行榜, 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校内黑板报的排行榜上公布出来.再如, 定期组织开展“自编题”活动, 由教师给出算式, 由学生将算式编制成数学题, 并进行评比, 等等.

其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进行测试时可将数学题转化为有趣的故事, 以吸引学生进行阅读.

例如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题:

《老农解题》

一位皇帝出城打猎, 将打来的野兔和野鸡都关在一只笼子里, 只知道上面有35个头, 下面有94只脚, 让大臣们计算笼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野兔, 多少只野鸡. 这道题难倒了所有的大臣, 这时, 一位过路的老农突然说:“我会解. 让所有的野兔和野鸡都抬起两只脚, 野兔是四条腿, 野鸡是两条腿, 则此时笼子里剩下的都是兔子的脚. 这样就能算出有多少只野兔了. ”

那么, 这位老农是怎样算的呢? 假如让你计算, 你会怎么算呢?

分析:这是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一道著名的数学题.假如将这道题用常规的方式列出来, 让学生们计算, 势必会影响学生情绪, 让学生昏昏欲睡. 而采用这样的方式, 既新颖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 更多地采用这样的题型, 会逐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语:总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阅读, 让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让学生乐于阅读, 从而乐于解题, 并善于解题. 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满足素质教育要求, 并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阅读是一种习惯, 更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 让学生走出“零阅读”的尴尬,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阅读,数学语言,教学引导

参考文献

[1]韩时娟.初中数学有效阅读策略初探[J].快乐阅读:中旬刊, 2013 (9) :106-106.

上一篇:债权债务承担协议下一篇: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