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阅读四大名著后心得体会

2024-07-31

高中生阅读四大名著后心得体会(共8篇)

篇1:高中生阅读四大名著后心得体会

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指导的几点体会

摘要:名著阅读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并要有一定的管理评价体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有效指导学生名著阅读。

关键词:文化素养;阅读兴趣;方法;形式;评价;活动 作者简介:王淑花,任教于福建省福清二中。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几年来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缺乏兴趣,甚至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兴趣,笔者坚持以下作法:

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笔者坚持在一定的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图书”的读书观念,为了规范管理,保护好图书,还制订了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由班级喜欢读书、责任心强、并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同学承担。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2.要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傲物的特点,了解杨修悲剧的深层原因,领会曹操的奸诈凶狠、表里不一的特点,讨论杨修该不该杀。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

1.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加强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学生领略作品深层意思的有效方法。理解文意有多重角度,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讨论式的阅读理解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从而臻于阅读理解的最佳境界。

3.倡导自主阅读,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目

积极探索新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力“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凡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读。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自主阅读,允许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如阅读《骆驼祥子》就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适当安排课时指导

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读室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多次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阅读小说,如《苦儿流浪记》、《水浒传》等,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相关影碟。在此基础上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

2.组织课外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师实时指导。如:(1)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2)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要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即使是经典长篇也要试着朗读片度;二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略读和浏览,既要有速度,还要有质量。

指定阅读,引导学生“读好书”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 “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三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

篇2:高中生阅读四大名著后心得体会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几年来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缺乏兴趣,甚至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兴趣,笔者坚持以下作法: 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

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笔者坚持在一定的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图书”的读书观念,为了规范管理,保护好图书,还制订了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由班级喜欢读书、责任心强、并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同学承

担。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2.要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傲物的特点,了解杨修悲剧的深层原因,领会曹操的奸诈凶狠、表里不一的特点,讨论杨修该不该杀。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

1.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加强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学生领略作品深层意思的有效方法。理解文意有多重角度,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 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讨论式的阅读理解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从而臻于阅读理解的最佳境界。

3.倡导自主阅读,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目

积极探索新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力“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凡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读。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自主阅读,允许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如阅读《骆驼祥子》就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适当安排课时指导

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读室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多次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阅读小说,如《苦儿流浪记》、《水浒传》等,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相关影碟。在此基础上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2.组织课外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师实时指导。如:(1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2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3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适合小型的份量不重的综合性读书活动。(4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影响。合作探究小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名著阅读。

3.安排形式各样的活动,注重评价与展示学生的成就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如设立小灵通信息,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影电视,收集资料,内容可以包括专家评论、名家杂谈、易中天品三国等。教师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组织学生定期互相交流,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介绍读书经验,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开展“读书小明星”活动,树立榜样;办手抄报,写评论,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举办“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开展“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实现“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读书明星奖等,颁发奖状,告知家长,促进阅读。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向名著进军应是日常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今

后,在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名著阅读仍将是笔者努力探讨实践的方向。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强化。然而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阅读习惯并未形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学习成绩”,很难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面对种种困难,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力求通过探索和努力,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习惯,坚持名著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真正的语文教学目的。以下是笔者几年来指导学生名著阅读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由于时空的距离,初中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少亲近感,缺乏兴趣,甚至很难与书中的人物形成共鸣。而且当今快餐文化的流行,使得以前只能从书上得到的东西,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即使是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怯而止步。为了激发兴趣,笔者坚持以下作法: 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

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笔者坚持在一定的时期师生共读一本书;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图书”的读书观念,为了规范管理,保护好图书,还制订了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由班级喜欢读书、责任心强、并能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同学承担。读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就要依靠学生来开展,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2.要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傲物的特点,了解杨修悲剧的深层原因,领会曹操的奸诈凶狠、表里不一的特点,讨论杨修该不该杀。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关于读书方法,前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有些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读书的成效,不仅在于他们读什么,更在于他们怎么样读。

1.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比如优美的诗文就要提倡诵读法,散文要用寻找线索阅读法,议论文要用提纲挈领法,小说要用评点法。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

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人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

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加强讨论,合作探究

这是学生领略作品深层意思的有效方法。理解文意有多重角度,这与读者的生活阅历、文化结构、知识积累及思维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作品有多维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的多重意义,甚至于提出许多连文学评论家都不能一一品评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讨论中可以互相启发,求同存异,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核心部分,从而获得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讨论式的阅读理解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真切理解,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优势,从而臻于阅读理解的最佳境界。

3.倡导自主阅读,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书目

积极探索新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尽力“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笔者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凡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读。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倡导自主阅读,允许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如阅读

《骆驼祥子》就可以对这个人物进行截然不同的评价。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形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经常的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时适度的指导形式教会一定的阅读方法。

1.适当安排课时指导

确保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笔者在指定的时间里,把学生带到图书阅读室或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著的影片或专家评论,多次组织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阅读

小说,如《苦儿流浪记》、《水浒传》等,利用活动课时间观看相关影碟。在此基础上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和不可磨灭的感情。从而使他们喜欢书,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阅读。也可组织专题报告会、讨论会;或让学生自由阅读等,这些阅读形式,能适应学生的个性爱好,阅读习惯逐渐养成。2.组织课外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组合可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的接触面尽量大一些,进行合作探究阅读,教师实时指导。如:(1同质分组,分好、中、后进生组(适合分层的读书活动。

(2异质分组:优、中、后进生混合编组(适合优生带动差生的读书活动。(3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适合小型的份量不重的综合性读书活动。(4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读书活动。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为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影响。合作探究小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名著阅读。

3.安排形式各样的活动,注重评价与展示学生的成就

名著阅读,作为语文课的延伸,能扩大学生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我们有必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主动地去阅读。对学生的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如设立小灵通信息,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电影电视,收集资料,内容可以包括专家评论、名家杂谈、易中天品三国等。教师利用班会课、活动课组织学生定期互

相交流,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介绍读书经验,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开展“读书小明星”活动,树立榜样;办手抄报,写评论,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举办“名著知识知多少”竞赛;开展“与名著人物对话”的语文活动课,实现“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读书明星奖等,颁发奖状,告知家长,促进阅读。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学

篇3:高中生名著阅读活动有效实践初探

首先说什么是语文的阅读。一个高中生或许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语文的阅读就是考试中的大小文章的阅读,这个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做过数以百计的篇目规范训练。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一种思考,一种探索,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享受,培养出来的不只是学生单一的语文应试能力,更是一种伴随生命前行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可发展的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不失为一种好策略。《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必修课程提出:“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这一句,无疑对课外阅读名著的必要性、质量和数量都作出了要求。

然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其一,时代消磨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精力。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膨胀并飞速传播的时代,处于一个多媒体丰富高端的读图时代,阅读的材料已经变成快餐化、碎片化、图像化。学生喜欢看的是100字左右的博文,片段式的短文,直观式的漫画和短视频,长的文章尤其是长篇名著再没有精力看下去,也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其二,对高考分数的追求产生了阅读的功利性。往往是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就读什么。家长和学生对于高中新课标课外必读的书籍认识不够,除了作业、测试外,名著等课外书都是“闲书”,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认为需要将心灵放飞在真正的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功利主义已将真正的阅读挤压成一种“奢侈浪费”。

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名著的理念

鉴于高中生阅读名著的不堪的现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十分重要,也就是要培养他们读书的品质。第一可读的书很多,要能选出自己最需要的;第二读书要坐得住,有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第三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读的书很多,但真正值得读的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读书好比恋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择自己钟情的,能在灵魂上引起共鸣的,便不怕坐不住,读不下去。

要有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阅读经验、认识会存在着个体差异,感悟与体会就肯定会有不同,鼓励他们对阅读的内容独立思考,品味出个性化的感受和碰撞出独特的思想火花。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如果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或者停留在前读者的阅读咀嚼,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是无法将自己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的。

三、名著阅读活动的阅读与再创造的尝试途径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我们设定“选材—阅读—探究—展示”几个环节。

1. 选材

信息化时代的读物繁多,不加选择而随意性阅读,将导致“沉浸”书海而不能自拔。教师的选材指导是相当有必要的。名著大抵可分三种情况:一种一看基本就懂;一种完全看不懂,似天书;一种似懂非懂,有很多困惑和疑难。第一种似乎没有深究价值,但仍可鼓励学生跳出窠臼,读出新意,读出创造性的东西;第二种既然是天书,看了等于白看,往往不但浪费掉阅读的时间,还会消磨掉阅读名著的兴致;第三种最有价值,一个高中生要读一点似懂非懂的书,琢磨一下,探究交流一下,磨砺自己的阅读能力,那才叫有价值,才叫真正的阅读。

高中生如何选取名著来阅读?其实,就是在上面三种情况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为此,我们列出了包含中外古今小说、戏剧、文学名著等在内的参考书目供学生选取。如有的学生选取了梭罗散文《瓦尔登湖》,开始时读得并不大懂,它并不像平时看的文章那么有条理,但是里面追求完美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又非常有吸引力,这样,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静心琢磨。还有的学生想要选取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但又无法理解其思想和形式,我们只是建议他们在以后合适的阶段再阅读。

选择什么阅读,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经典,在浩瀚中舀取一瓢弱水,浇开心中繁花,让生命和心智获得更好的成长。

2. 阅读

名著的阅读主要还是靠学生自主阅读,具体方法因人而异。我们在活动中比较倾向于“三遍阅读法”,即第一遍粗略地读,只追故事情节、内容梗要;第二遍精读,用心品味粗读时忽略的细节并做摘抄;第三遍研读,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作更深层次的探究,挖掘出阅读对象的价值品位。这种阅读法看起来也许并无新意,但是它是完全不同于应试目的下的阅读训练,它不设定训练思考题,无功利、不浮躁,更利于读者用心与作品交流,更利于读者对作品产生思想碰撞,吸取心灵所需,这就是前面所言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遍阅读法”中研读最为重要,因为这一遍最具深度。学生必须在阅读中发现“似懂非懂”之处,这将驱动他收集问题,寻找相关资料,研究社会、时代背景,结合自身人生体验,作出批判性思考,并形成初步的结论以便日后和探究小组交流。这就是批判性和创造性阅读,是一种拥有智性之美的阅读。

3. 探究

学生根据选读内容,成立了探究小组,构建合作探究的平台,为自我修正阅读培育沃土,比如“馥罥红学社”(《红楼梦》探究小组)、“骑士团队”(《堂吉诃德》探究小组)等。在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中,来自同龄人的独特见解,往往更容易触发倾听者的灵魂,使其认识到自身思想或欠缺或独到,激发出更强烈的创造性思想的愿望。

4. 展示

目前我们采取了几种较具激励性的成果展示方式。

其一是名著阅读笔记的展示。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可以要求学生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段、重要段落等,同时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点、问题,以便讨论交流。笔记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其二是开设专门的阅读交流活动展示。各合作探究小组定期组织组内成员选择某个地点交流,有的选择学校的艺术长廊,有的选择大榕树下。

其三是将学生的阅读感悟创作结集展示,以写作促阅读。目前我们已经印刷出两期阅读感悟,读者在文章中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创造性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再创造的美。作者一本在手,享受到自己笔下所创造的价值成就感;读者一本在手,顿生一股对身边同学的崇拜,更多学生产生阅读和再创造的欲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其四是学生将名著进行编演展示,以表演促阅读。开设名著表演活动艺术节,主要由探究小组负责选演员、找道具、布置简易舞台并担当导演。通过演,学生亲身体会书中人物,读名著的兴致大大提高。

篇4:高中生阅读四大名著后心得体会

一、营造氛围,提高学生阅读长篇名著的兴趣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为了营造阅读课外名著的氛围,我先是在班中先设立图书角,讲清纸质阅读的益处,动员同学们踊跃提供自己手中的长篇名著,这样可以互通有无,再由教师提供出一学期需阅读的篇目,这样在班级中同学们就会争先借阅。然后师生共读一本书。教师首先公布师生共读的书目、读完的时间、交流的问题,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然就调动起来了。然后按规定时间师生共同交流,学生就会非常重视,效果自然会不错。

二、随文推荐书目,开展活动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很多长篇名著内容复杂,意义深刻,学生较难把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我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学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三、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学习在于积累,写作更离不开素材的收集,因此读书要做笔记,否则收获甚微。及时记下瞬间的感受是妙不可言的,也是珍贵的。基于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指导写读书笔记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要分阶段分步骤地提出要求,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来制定。第一阶段是初一年级,关键在积累、交流,读后感的写作以概括作品内容,摘抄名篇名段名句为主,这个阶段主要是训练概括能力。第二阶段是初二年级,读后感的写作要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指导学生要强调读书与生活的关系,最好是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第三阶段是初三年级,提高鉴赏,对比鉴赏,这对初中生来说要求过高,有能力的学生可由写读书笔记发展为写小论文。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内、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因此课外阅读指导应常抓不懈。

四、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刚进初中,很多农村孩子未接触过课外书。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感兴趣,这就需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借此机会,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向学生介绍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接触到许多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

篇5:高中生名著阅读推荐书目

重点推荐

1、书名: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2、书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3、书名:《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4、书名:《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

简介: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专集。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也许可以让人二者兼得。

5、书名:《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简介:本书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自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去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须乎尊贵的虚饰。

6、书名:《活着》作者:余华

简介:“《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余华)

7、书名:《周国平散文》作者:周国平

简介:什么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有很多人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并不是很多,真正有独立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也并不是很多,但无疑周国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这位学者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这本自选集将引领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思考。

8、书名:《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

简介:开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美国著名小说家内斯特·海明威(Hemingway Ernest)(1895-1961)的创作,风格独特,文字简洁,在欧美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195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精通叙事艺术”和“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小说写一个古巴渔民连续84天捕不到鱼,好容易逮到了一条大鱼,却被鲨鱼吃掉。作品体现了不怕失败的“硬汉子”精神。书中“人可不是造出来打垮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已成传世名言。

9、书名:《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

简介:从这一百零三首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是怎样的热爱

自己的有着悠久优秀文化的国家,热爱这国家里爱和平爱民主的劳动人民,热爱这国家的雄伟美丽的山川,从这些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提灯顶罐,头巾飘扬的印度妇女;田间路上流汗辛苦的印度工人和农民,园中渡口弹琴吹笛的印度音乐家,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热带地方的郁雷急雨,丛树繁花……我们似乎听到那繁密的雨点,闻得到那浓郁的花香。

泰戈尔是一个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喷溢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孩子的喜爱。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像海波一样,荡漾开来,遍及了全世界。

10、书名:《羊脂球》作者:莫泊桑

简介:《羊脂球》里虽然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斗,只有妓女羊脂还需和一些有产者同坐马车的一段经历,但是极为生动地烘托出了战争的气氛,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面对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羊脂球自尊自强,不甘屈服,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不料却被那些伪善的同胞推入了火坑。他人为了迫使羊排球就范,个个软硬兼施,巧舌如簧,连道貌然的修女也和他人沆瀣一气,正因为如此,本书才成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堪称楷模的名篇。1880年,莫泊桑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从此佳作不断,和契诃夫、欧·亨利一起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11、书名:《巴黎圣母院》作者:维克多·雨果

简介:《巴黎圣母院》是一本极有价值而又影响深远的世界著名的小说。作者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大师。小说的故事,是围绕巴黎圣母院而展开的。小说描写的是15世纪的少女爱丝米拉达的悲惨命运。作品通过她的遭遇来表现善于恶、美与丑、真诚与虚伪、平民与权威的斗争,全书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曲折。身穿神服、满口仁义道德的副主教,原来是狠毒的伪君子;相貌奇丑、耳聋背驼的敲钟人,却有一颗侠义高贵的心;英武潇洒的军官,原来是损人利己的爱情骗子;身份低微、被人看不起的“吉卜赛”女郎,却具有善良纯洁的品格,且极富同情心。

12、书名:《欧·亨利作品选》作者:欧·亨利

简介: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拓展阅读

13、书名《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

14、书 名 《毛主席诗词选》作 者 毛泽东

15、书名 《呐喊》作 者 鲁迅

16、书名《朱自清散文》作 者 朱自清

17、书名《雅舍小品》作 者 梁实秋

18、书名 《家》作 者 巴金

19、书名《被遗忘的大屠杀》作 者 张纯如

20、书名 《边城》作 者 沈从文

21、书名《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22、书名《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葆存

23、书名《史记选》作者司马迁

24、书名《火与冰》作者余杰

25、书名《雷雨》作 者 曹禺

26、书名 《围城》作 者 钱钟书

27、书名《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28、书名《牛氓》作者伏尼契

29、书名《古都雪国千只鹤》作者川端康成30、书 名《哈姆雷特》作 者 约翰·莎士比亚

31、书名 《堂·吉诃德》作 者塞万提斯

32、《朦胧诗选》, 阎月君等选编

33、《汪国真诗选》,作者汪国真。

34、《席慕容诗选》,作者席慕容。

35、《唐诗选》, 马茂元选注

36、《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37、《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38、《论语今读》, 李泽厚

39、《中外名人传记丛书》

4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分类

1、参考教材所推存的书目。广东教材上推荐了《家》、《三国演义》等。

2、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中国文化及国人心理的名著,如《论语今读》、《红楼》、《水浒》等。

3、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如《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苏东坡传》等。

4、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如《被遗忘的大屠杀》、《唐诗选 》、《宋词选》等。

5、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和世界,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周国平散文选》、《火与冰》、《活着》、《文化苦旅》等。

6、拓展学生视野,精选国外名著,如《泰戈尔诗选》、《牛牤》、《欧·亨利作品选》等。

篇6: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名著阅读

整体规划分类指导----高中生课外阅读尝试

国家教育部为高中生指定了必读书目,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往往都是束之高阁;或者有所关注也都处于一种自由盲目的状态,阅读效率不高,收获不大。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一个青少年时代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就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就会变成真正的牢狱呢!”为了给学生在人生的黄金时段积淀厚实人文素养,我在教学中对教育部指定高中生必读书目,进行了必要的化分,并且配以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以及阅读时间的规定,在高

一、高二两年内读完了所有的指定书目,下面将阅读方法与操作层序以及阅读计划逐一介绍。

阅读方法指导

高尔基曾说:“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为了高效的完成指定书目的阅读,我在实际教学中归纳出以下八种阅读方法,供大家指正。

一、概要式指导阅读

此阅读方法适用于章回体小说的阅读。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就章章既可独立成篇又是整部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回的题目就是本章内容的精要概括,所以说章回体小说只要掌握了题目就等于掌握了整章的故事情节。同时章回体小说的题目一般都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精典例句,对他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进行修辞训练的极好范例。具本操作以《红楼梦》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阅读《红楼梦》正文前的自学导读文章,须用时2课时(80分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红楼梦》故事情节,人物姓名,以及书的艺术价值。

第二步熟悉记忆《红楼梦》小说的目录须用时2课时(80分钟),最好精选项一些目录,让学生背会。此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红楼梦》内容。

第三步老师解读“金陵十二钗”判词须用3课时(120分钟),并且要求学生背诵判词。此步目的是为了学生更为细致了解《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性格发过程。

第四步学生自由阅读整部作品一个月。

第五步交流读书笔记,须用时2课时(80分钟)。目的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积累阅读经验

二、影视辅助阅读法

所谓影视辅助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原著之前,先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目的是为了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进而进行比较阅读。下面以《哈姆雷特》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王子复仇记》,须用时2个半小时。

第二步学生自由阅读原著一个星期。

第三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一篇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进行影视评论写作,须用时2课时。

三、缩写式阅读

像《老人与海》这样的名著,篇幅虽然短小但含义又深刻的作品,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先进行原著阅读,然后再进行缩写训练。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自主阅读原著,须用时一个星期;

第二步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记忆进行《老人与海》的缩写。须用时2课时;

第三步缩写《老人与海》评比,学生交换缩写文章,评出优秀缩写作品。

四、循序渐进式阅读

教育部指定书目中有一些作品是国学著作,如《论语》、《孟子》、《庄子》,内容比较深奥,不易理解。需要采用化整为零的阅读方式进行,天天都读,天天只读一小段,只要读就要背会。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每天晨读利用10分钟的时间来读一句或几句国学经典,读完一部书需要一个学期。第二步由于这类书微言大义,需要教师从三个方面准备解读辅导材料,即老师学习心得、名言摘录、成语汇总,为此我自主编辑发行了校本教材《温馨慰藉--<论语拷问>》、《逍遥人生与庄子共翔》。

第三步每完一部国学经典要求学生写一篇学习心得,并进行默写国学经典句子填空考试。

五、活动促进式阅读

像《普希金诗歌》、《女神》、《泰戈尔诗集》适于朗诵的作品,以歌朗诵会等活动为媒介进而推动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的主动性。我在高一第一学期举行“郭沫若诗歌朗颂会”,第二学期举行“泰戈尔诗歌朗诵会”高二第一学期举行“普希金诗歌作品朗诵会”。具体作法: 第一步,开学初就给学生下发诗歌朗诵会通知,让学生自主浏览整部诗集,从中选择五到十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然后进行背诵。

第二步,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背诵的诗歌拟写诗歌朗诵会的开幕词与闭幕词以及串词,并选用优秀都作为诗歌朗诵会的开、闭幕词与串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诗人以及作品理解与认识。须用时2课时。

第三步,举行诗歌朗诵会,须用时2个半小时。

六、摘录式阅读

对于那些外国长篇小说,一般都长于叙事,长于描写,一些高中生读起来有点不太习惯,可采用摘录式阅读,即学生浏览原著,勾画圈点在浏览过程你喜欢的地方,然后再摘录在读书笔记上。一般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精读自读指导提示;

第二步浏览故事情节,勾画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三步按章节摘录自己勾画的内容并作交流。

七、讲析式阅读

指定书目中有一些作品涉及到文学理论与美学知识,如《谈美书简》、《歌德谈话录》等作品,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讲析,讲述书中的重要概念,原理等。如要学习《谈美书简》教师可以讲“美是什么”“与文学有关的美”等专题。

八、日记式阅读

语文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日记,因为日记写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很多学生都不能坚持下去,坚持不去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可写的内容,自己没有话题可以抄录别人的,因此《朱自清散文精选》《呐喊》等语言优美,思想深邃的作品可以当作摘录日记在无话可写的时候进行摘录。

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只有计划到位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完成指定阅读书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做好计划,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曾拟定了一个两年计划,经实践后修改如下。

高一第一学期

晨读内容:《论语》背诵;

阅读课内容:《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女神》《谈美书简》《朱自清散文精选》。

高一第二学期

晨读内容:《孟子》背诵;

阅读课内容:《子夜》、《茶馆》、《巴黎圣母院》、《泰戈尔诗选》、《哈姆雷特》《雷雨》《复活》。

高二第一学期

晨读内容:《庄子》背诵;

阅读课内容:《家》、《边城》、《复活》《普希金诗选》《匹克威克外传》

高二第二学期

晨读内容:复习背诵《论语》、《孟子》、《庄子》;

阅读课内容:《唐吉诃德》、《歌德谈话录》、《欧也妮葛朗台》《尘埃落定》、《呐喊》。我校每隔一天是一个语文晨读,晨读时间为35分钟,每星期有2节课外阅读课,这些时间与学生自主挤出的时间基本上可以按计划完成,即使上课时间完成不了,假期也可以补救上来。因此两年时间读完指定书目是完全可以的,并且我确实就这样又两年的时间读完了指定的书目。

篇7:高中生阅读四大名著后心得体会

——谈高中生名著阅读指导方法

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课题组

杨敏

【摘要】新课标增加了名著导读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接近名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可现状是它并没有受到重视,教师指导不甚科学有效,学生阅读的时间没得到保证。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地“导”,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辅读活动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应积极、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导读;现状;指导对策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学习语文,当然要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但也不能死守课堂只读课本。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从不光顾课外读物的同学,绝无可能学好语文;从不阅读经典作品的人,绝难提高科学人文素养。语文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应当有所选择,使学生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该阅读的作品上,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研究的目标所在。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缺席颁奖典礼,她在诺贝尔获奖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获奖致辞,说:“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突然冒出”,“因特网用其虚无引诱了整整一代人,理性的人们即使承认他们为此而上钩,但却难以再得到自由。”现代社会对书本的追求和阅读现状非常糟糕。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关注他们的阅读现状,对其阅读进行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中学生名著导读进行设计研究有其现实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引领和指导工作,肯定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尽管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有了相应的新教材,新教材构成中有名著导读专题,推行了学生推荐书目,在教学上已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也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但语文阅读教学仍然过多局限在课本“积累”的层面上,学生自发阅读过于散漫收效不高,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仍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于教材。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没完全改变,同时也是欠缺更丰富更有价值的阅读材料和书目、时间精力所限不能系统化制定个性化阅读方案。

二、名著导读的指导对策

(一)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现在很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而学生是否阅读名著则很少有人过问。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也十分有限。更多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对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学生阅读的名著,老师只是考试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强化“名著速成”,应付考试的要求,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泡在作业堆中,根本无暇分身再去搞课外阅读,这成为制约学生课外读名著的关键因素。所以,保证学生经常阅读名著,保证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相关阅读要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把名著阅读和常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同时,教师应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语文本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是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自己必须对名著有浓厚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内在的刺激力。”的确,一个不喜欢阅读,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一个不知经典名著“妙处”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到经典名著的魅力,自然也无法让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给学生,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阅读,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提高文学修养,这样才能教给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用比较专业的眼光去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问题,给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否则,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全然不知,又怎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引导者、合作者?

(二)落实教学措施,指导读书方法。

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的回归,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必须将名著阅读要不败神话 dongding求落实到语文常规教学中去,那么,怎样利用语文课堂的有限资源,将名著阅读的措施与方法落到实处呢?

1.明确阅读篇目,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好书与坏书,往往良莠不分,拿来就读,长久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新课标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每册书的后面都向学生推荐了三篇名著,这样,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听取学生建议的同时,明确本学期的阅读篇目。另外,阅读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计划无目的地去读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的,何况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啃,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认为每学期的指导计划要尽量细化,计划中应包括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不能流于空泛。在阅读时间和进度上,要求课内课外相结合,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语文自修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其余利用课余时间自我阅读。各人根据情况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一天读15—20页左右,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养成,阅读目的就能达到。本次活动的阅读书目是我们课题组成员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阅读体验,独立编订,实践证明操作性比较强。我们计划在新的教学轮次继续使用,并且逐步充实,争取成为具有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

2.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要让学生一时的兴趣成为终生的热爱,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就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如下阅读方法:(1)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能静心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清主要情节、人物及其关系等,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

(2)圈点评注法:阅读过程中,养成圈点评注的习惯。对生字词能查字典,能自由选择对文中的情、景、人、美词、美句、美段加以欣赏,并做一定的评注。(3)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4)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5)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3.开设阅读课程,创设阅读氛围。要完成每学期的阅读任务,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可每两三周定期抽出一两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会活动时间;高一、二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强,自控能力较差,要他们长期坚持阅读名著有较大的困难,这就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磨练他们的阅读意志。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实现名著的“悦读”。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趣的活动可以是:

(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学习中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在探究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讲名著故事接力比赛:组内成员接力名著故事,也可以每组推荐成员接一章节,全班共同完成一个故事,还可以任选一个名著故事比哪个组讲得多,讲得精彩。(4)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再集结成集。

4.开发阅读资源,做好读书笔记。充分利用课文教学资源和现代媒体资源,既便于学生解读名著,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对照《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所作的节选,把节选的精彩片段作为阅读的引子,引导大家进入名著的神圣殿堂。对这些课文,不妨采用朗读、赏析、做读书笔记等形式使大家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又如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可让学生集中上网查找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介绍材料,阅读时,针对一些精彩章节,借助《三国演义》的碟片在多媒体的播放效果,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一些,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作品大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时就要求他们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或摘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或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或有感而发补充论证,或评论得失指出错误,或自悟自得抒写情感。做笔记可帮记忆、储资料、促思考、提效率,让学生获取更深刻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真正的阅读需要足够大的空间,也需要正确的选择和引导。“让名著阅读与语文教学同行”!这是当前中学生名著阅读状况下对语文教学的深情呼唤。

三、结论

1、中国古谚语: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无非读书。广泛的阅读已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新境界的不二法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开阔阅读教学的新视野而努力,采取灵活多样阅读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走进作品中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我们提倡一种“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个性出发的自由选择。此次“中学生名著导读设计研究”课题的选定,正是为了给这样的主体性阅读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材料,尽最大努力开拓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

参考文献

[ 1 ]董奇

《中学生阅读》

武汉大学出版社

[ 2]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1:

158.[ 3]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J ].教育科学研究, 2004(11): 26-29.[ 4]张林,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 2003, 26(5).[ 5]成帆

篇8:指导高中生阅读名著的几种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呢?我想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下列三种方法。

一.泛读

泛读, 就是一般地、初浅地读, 目的是让学生在泛读中掌握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 比如作者的生活朝代、故事情节、人物姓名、写作背景等。这种阅读, 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上, 远未达到对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 对人物性格进行深入探讨, 对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行细致揣摩的程度。如读《红楼梦》, 学生会告诉你林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 王熙凤性格泼辣、能说会道、富有心计, 贾宝玉疯疯癫癫、无所事事。这些评论不能说不对, 问题是过于肤浅、过于表面, 缺乏独立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学生要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 较高的分析能力, 就需要教师作进一步指导, 引领他们迈向更高的台阶。

二.对比读

对比读, 是把名著中性格相似、相近或截然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 在对比中体会人物性格、心理、感情的细微区别或巨大反差。

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教师必须循序渐进, 一步一个脚印, 切不可操之过急, 否则事倍功半。比如分析张飞、李逵两位人物形象, 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有关章节。熟读后, 先找出他们性格中的相同点, 再引导学生找出他们性格中的不同点。找不同点不那么容易, 因为这二位人物历来被评论家称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但在对比中, 我们还是可以发现, 李逵在许多场合、许多事件中显得更加蛮横不讲理, 张飞在行军作战中显得更加威猛不可抵挡 (故民间有“猛张飞、蛮李逵”之说) 。

把性格相似或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 通过对比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 就不难区分性格相近的人物的细微差别。性格相距甚远的人物同样也可用对比方法进行分析, 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差异。比如刘邦和项羽, 《史记》记载了他们见到秦始皇的不同反应, 一个是“大丈夫当如此也”, 另一个是“彼可取而代也”。短短一句话, 就表现了刘邦的含蓄, 项羽的直率。而以后的楚汉之争、鸿门宴上的各自表现, 更是刻画了他们的不同眼光、不同性格和不同谋略, 甚至已经可以预见他们的不同结局。

对比分析难度不大, 只要教师多指导、多点拨, 对学生多训练、多总结, 分析水平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

三.精读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重点段落、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作全面深入的分析, 尤其对重要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作细致深入的探讨。分析方法包括教师点评、师生讨论、参考专家学者的观点并提出新观点等等, 目的在于通过上述各种手段读懂名著, 增强文学素养。比如诸葛亮,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他是智慧的代名词, 无所不能, 无所不知, 能呼风唤雨, 能预知未来, 简直成了“神”。但鲁迅先生就对这位“天下第一贤相”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 通过深入分析, 我们也可以发现诸葛亮的许多不足:因为他“鞠躬尽瘁”, 工作过于认真负责, 大事小事都紧抓不放, 忽视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另一个不足是愚忠思想过于浓厚, 在使用人才方面, 诸葛亮也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诸葛亮的过于谨慎, 使蜀国多次丧失战备良机, 蜀国只好龟缩在地广人稀, 经济不发达的西南一角, 最终导致蜀国的最先灭亡。通过如此分析, 学生就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的功过了。

以上是对人物形象的整体评价。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心理、内心情感作具体的分析。如林黛玉咽气时那句“宝玉, 你好……”, 初看那省略号, 也就是个标点符号罢了, 许多读者对此没有深究。但是如果联系到特定的人物, 特定的时间, 特定的环境, 就大有文章了。这省略包含着林黛玉复杂的感情, 只有让学生去体味、选择、评判, 教师切不可把自己的观点硬塞给学生。

上一篇:夜总会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分工)下一篇:商业项目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