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

2024-07-04

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通用5篇)

篇1: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

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

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正文:

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浙江省温州 温州市实验小学 一(10) 王柏淇・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可爱的小实验者,・活泼可爱又淘气。・你叫我们学生字,・我在幻想开飞机!・你叫我儿讲卫生,・我在树上画螃蟹!・作业本上开飞机,・下课铃当一声响,・草场踢球最积极!・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我们一直在努力,・决心改掉坏毛病!・投稿:-1-1 13:46:50

篇2:妈妈呀妈妈,请你别生气

教材分析

《老师呀请你别生气》是一首四四拍的儿童歌曲,曲调生动、活泼,充满了童趣。附点与节分音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语气感,演唱进来更为真挚、亲切。歌曲中采用了数板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的形象,演唱部分以第一人称表达了三年级的小男生渴望理解、盼望成长的美好心愿。这首歌音域较宽,演唱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音调,高音部分要求学生不要大声喊叫。

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叫。

2、让学生在欣赏、演唱等过程中感受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成长的快乐,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高音、切分节奏的演唱教学过程。

一、节奏练习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同学们在学校里生活的图片(多媒体出示),作业本上有很多的叉,想开了花。X X X X X X X| 作业 本上 开大 炮

2、我们再来看一幅图,这一列队伍排的怎么样?(不整齐)有两个同学还在说话呢!X X X X X X X| 队列 集合 站不 齐

3、X X X X X X X| 课外 活动 铃声 响

注:A: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句和刚才两句的节奏是?(一样的)

B:同学们自己能读一读吗?

C: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表扬学生真棒!)

4、上课铃已经响了,你们看这些操场上踢球的男生们急急忙忙得往教室了操场上踢球最积极,来不急跑回教室里。(1)教师完整的示范一遍。(2)分句学习前半句:

A:听老师是怎样读前半句得?(示范一遍)(操场的“场”老师读的比较重)B:让我们来试一试。

C:“最积极”是很开心的点,我们要用轻巧,开心的心情来一遍(接下半句)。

5、完整的练习。

师:同学们把这四句来连起来轻声的读一读。

6、衬词练习。A:师生合作; B:学生合作; C:完整合作。

二、新授感受歌曲

1、真是一群淘气的小男生啊,可是他们也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和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听。

2、学生用“La”哼唱旋律。

(2)请小朋友轻声有节奏的跟老师朗读歌词。

(3)听歌曲录音,让学生小声地把歌词带入旋律中,进行自主学习。(4)纠正不足之处,连唱第一部分。(5)跟音乐伴奏按节奏朗诵。(6)男生演唱旋律,女生朗诵。

3、教唱第三部分。(1)师范唱歌曲第三部分。

师:小男生向老师承认错误,除了让老师别生气,他又对老师说了什么呢?(2)跟琴分句模唱,要求轻声演唱。

4、出示全曲,跟录音开口黙唱。

5、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全曲。

三、歌曲处理

师:歌曲中多处用了附点与切分音,使得我们的歌曲更加生动、活泼。演唱起来更为真挚、亲切。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加上刚刚对歌曲的处理,加入女生的朗诵,好不好?(好)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有)(完整表演歌曲)。

篇3:音乐剧《妈妈咪呀!》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剧,《妈妈咪呀》,启示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国内首个购买国际版权、中国制造的中文版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一面世就广受关注。在短短的时间内, 以锐不可当的态势, 席卷中华大地。

2007年, 《妈妈咪呀》首次进入中国, 在北京连演16场, 打破了北京市场传统舞台剧巡演每站不超过3场的惯例。2011年7月12日, 《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开创了将世界经典音乐剧改编为中文版的成功先例。投资近七千万元中文版的《妈妈咪呀》历经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西安的全国巡演, 再回沪举行首演季的最后一轮演出, 历时半年之久。据统计, 半年来, 该剧共演出180多场, 在各地都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可谓观众踊跃观看, 媒体好评如潮。观众人次逾21万, 票房收入突破8000万元。不仅为中文音乐剧的市场生存创下了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票房价值等多项记录, 同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2年8月17日, 在问世31年的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猫》拉开首演大幕之时, 中文版的《妈妈咪呀》在苏州太仓又一次拉开帷幕, 开始了前往哈尔滨、天津、南京、杭州、郑州、海口等全国16个二线中心城市的第二轮巡演, 并以“按周卖”的演出模式签下百场订单, 打破了国内项目巡演按场卖的老规矩。

据相关统计显示, 《妈妈咪呀》拥有一份显赫的成绩单:1999年, 伦敦西区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 打破了伦敦票房记录。2001年, 进军百老汇, 演出约2000场, 超过经典《音乐之声》, 成为百老汇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之一。2004年, 韩国版本演出创下了韩国戏剧的最高纪录。2007年, 好莱坞影帝汤姆·汉克斯将该剧搬上好莱坞银幕。如今, 《妈妈咪呀》已经拥有14个语言版本、在全球20多个国家、240多座主要城市上演, 创造了20亿以上票房佳绩, 观众人数已近半亿, 是目前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的音乐剧, 据说每晚都有1.8万名观众在欣赏这部音乐剧的演出。这部被誉为“世界第一音乐剧”的作品, 在中国观众的热情拥趸中又一次站在了成功的巅峰。

《妈妈咪呀》的大获成功, 对于音乐剧文化积淀并不深厚的中国来说, 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类共同情感、文化内涵与演出形式的传递, 同时不容忽视的还有现代演出市场运营思路的开拓与尝试。

一、文化内涵体现人类共同情感

故事发生在一个新娘, 新娘的妈妈和三个有可能是新娘父亲的男人之间。独立又活跃的单身妈妈将要嫁出漂亮的女儿, 女儿为了像其他女儿一样, 由父亲挽着手臂交到未婚夫手中, 便偷看了妈妈以往的信件, 擅自邀请了妈妈曾经提及多年未见的3位男士来到一座岛屿上参加自己的婚礼, 借机展开寻父计划, 结果却意外地成全了妈妈美好的姻缘。超级天团ABBA乐队脍炙人口的22首经典金曲, 贯穿全剧, 将欢乐的人生态度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首先, 《妈妈咪呀》的创作者们以挖掘观众最积极的现场参与意识为主要述求, 调动了多种艺术元素。“大家还想再听吗?”在观众异口同声的“想”中, 三个妈妈带领爸爸孩子们再度欢乐开唱——这是在太仓大剧院预演中上演的精彩一幕。

蓝和白为主色调的简易布景, 衬托出该剧轻松、浪漫的气氛。美妙动听的音乐让人听起来不失温情、微笑和阳光。“我们为什么要在伤感的爱情中沉沦, 为什么要听着伤心的歌儿疗伤呢?”《妈妈咪呀》始终充满着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情绪。剧情老少皆宜, 没有任何理解障碍。

其次, 本剧风格温馨、欢乐、平易近人, 很容易让观众融入演出的氛围, 随着音乐和表演一起唱, 一起笑, 一起哭, 由此给每一个观众以强烈的震撼与共鸣。“欢乐”是《妈妈咪呀》的主旋律, 情绪饱满的演员们, 以完美的唱腔再现ABBA经典歌曲、以热情如火的舞蹈诠释欢乐的真谛、以生动的表演刻画生活。“会心的微笑、意外的爆笑、动容的落泪和掌声雷动”, 台下观众的情绪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对于任何年龄段、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与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 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容忽视的吸引力。

音乐剧最大魅力之一, 是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变化的音乐。《妈妈咪呀》采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知名经典乐队ABBA《妈妈咪呀 (Mamma Mia) 》《舞蹈皇后 (Dancing Queen) 》《胜者为王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钱、钱、钱 (Money, Money, Money) 》以及《给我一个机会 (Take A Chance on Me) 》等二十二首流行金曲。既有适合年轻人、充满了俏皮和天真的跳跃性乐段, 也有更加成熟、情感丰富甚至略带怀旧的曲调。就像1999年《妈妈咪呀》首次登上伦敦舞台时, 制作人Judy Craymer的设想就是将ABBA组合的歌曲放置到一个全新的、独创性的格式——音乐剧中。歌曲通过编剧Johnson的编织获得了重生, 演出中的音乐仿佛穿越了年代和国家的界限, 勾勒出一幅永恒的婚礼画卷所蕴含的欢乐, 甚至是狂欢的影像。音乐剧《妈妈咪呀》虽精深却不孤傲, 它将人们熟悉的流行音乐经典重新带回, 用人们熟知并挚爱的歌曲将音乐重新带回剧场。“观众们疯狂了。他们的确是跳出了座位来, 在剧场中的过道上手舞足蹈, 尽情欢唱。到现在还是这样, 每个有演出的夜晚都是这样。”这是制作人Judy Craymer最愉快地回忆。

通过这些努力, 创作者把视觉冲击力、听觉冲击力、心理感觉冲击力综合发挥到极致, 同时捕获到了不同年龄群体的喜爱, 在演出中制造出最为强烈的“气场效应”, 带动起全场观众高度参与的热情, 带给每个观众无与伦比的、极为热烈的剧场感受。它带给每个观众的是一种突破了任何文化、阶层、国籍、性别、年龄差异的最广大人群的审美感受。

二、演出本土化迈出重要一步

该剧全部由中国人用中文演唱, 首次把英文音乐剧改成中文版, 对白、歌词全都本土化, 在语言上与观众建立了顺畅的交流渠道。尽管故事发生在大洋彼岸的希腊, 虽然这样的情景没有几个人会遇到, 但是主人公面对情感困境的坦荡、真诚和相互理解, 却能让中国观众产生了认同和共鸣。如同编剧Johnson所说:“这里有母女之间的关系, 怀旧的浪漫, 某些人迷失了, 又被重新找回。各种事情都能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关联性。”《妈妈咪呀》里母爱令人动容、甜蜜爱情令人向往、而欢乐更是最直接带给我们的感受……观众的情绪始终跟随剧情跌宕起伏, 仿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剧情尾声, 明月高悬, 母亲送别外出闯荡世界的女儿, 两人久久拥抱, 令许多观众为之动容, 眼眶湿润。

与其他经典剧目相比, 该剧节奏清晰, 故事紧凑, 气氛欢乐, 容易被大众接受和喜爱。在中文版问世之前, 该剧已经推出多个语种的版本, 这些都为中文版的落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文版的引进、制作和推广, 是一个学习与对接的契机。通过本土化生产、销售, 引进产品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 还可以学习国际先进运作流程和运作经验, 培养本土人才。国际技术团队, 原版舞台道具, 韩国进口音响, 两个月漫长磨合期, 只为给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打造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完美“希腊小岛”。同时《妈妈咪呀!》中文版以顶尖的制作团队, 雄厚的背景支持和充满潜力的市场使得很多在国外学习音乐剧表演的专业人才归国参与。另一方面中方团队在工作方式上采取了驻团工作制。在外方主创离开中国后, 他们仍会按照百老汇与西区式的顶尖要求来训练演员, 这不仅保证了剧目的品质始终如一, 也使得年轻演员收获良多。正是通过对欧美音乐剧的长期借鉴与学习, 日本成为美、英之后又一音乐剧大国。截止到2011年6月末, 仅日本的四季剧团一家演出的美国迪士尼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就累计达到4000场, 入场观众人数突破380万人次。如今的日本音乐剧市场, 一边上演着来自欧美的经典剧目, 一边力推自己的原创音乐剧, 各有千秋。我国音乐剧起步晚, 基础薄弱, 在这样的条件下坚持原创固然可贵, 通过版权引进培育市场、培养人才、积累经验之后再进行原创, 也是值得提倡的务实之举。

据悉, 选择《妈妈咪呀》作为国外经典音乐剧“汉化”的第一步, 应该首先看重的就是这个戏在全球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它本身诙谐的故事情节, 以及四年前该剧英文版的中国之行留下的好口碑和社会影响力。

此外, 经典乐队ABBA的歌曲在中国也具有较广泛的传唱度。全世界的音乐剧里只有它能够打造包括中文版在内的14个版本, 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但这次中文版的意义在于它可能成为中国音乐剧的里程碑, 是我们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和职业化的一个良好开端。

三、描红式搬演乃学习实践的必经之路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逐步进入戏剧工作者的视野。对世界各国戏剧理论、方法、技巧的学习借鉴, 促使音乐剧有可能开始被广泛地引入中国。“在一批音乐剧拓荒者的努力下, 中国戏剧界人士逐渐形成一种共识:把引进、发展音乐剧之路, 作为中国争取戏剧观众、占领大众文化市场、使中国戏剧进一步走向繁荣的途径之一。”

于是1982年日本四季剧团率先在北京演出了原创音乐剧《安徒生之恋》, 拉开了国外音乐剧来华演出的序幕。1986年上海戏剧学院率先将美国音乐剧《窈窕淑女》作为一个表演班的毕业剧目。1987年中央歌剧院翻译演出了百老汇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 成为国家专业院团搬演西方音乐剧第一。紧接着中央戏剧学院先后在1996年至1997年间, 搬演了日本音乐剧《皇帝的新装》和《青鸟》, 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8年成方圆工作室在美国购买了音乐剧《音乐之声》在中国演出的版权, 在京成功地搬演了该剧目。2009年, 由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师生, 通过三个月精心排练制作, 上演了全球首个中文版的《妈妈咪呀》, 并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这种描红式搬演, 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复制创作, 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不出国门就能直接接触和体验国外音乐剧魅力的机会。更为欣慰的是为广大戏剧工作者提供了创作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创作过程的成功和失败中, 获得了音乐剧创作的真知灼见, 在创作实践中摸索、探求了音乐剧的创作规律、磨砺了创作技能, 为中国音乐剧进入发展期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原创音乐剧艰难与欢欣的创作征程

中国原创音乐剧曾经经历了本土化探索的曲折历程。80年代初到2000年, 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探索还处于摸索阶段。创作演出呈现出较好势头, 新剧目不断涌现。其中《芳草心》是一部用流行音乐写成的音乐剧, 音乐语言清新、优美,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特别是主题歌《小草》贯穿其间, 唱响大江南北。沈阳市话剧团创作演出的《搭错车》也曾风靡一时, 引起轰动效应, 被称为“音乐剧在中国获得的一次真正的胜利凯旋”, 构成我国早期音乐剧本土化探索的经典。之后, 各地涌现出一批音乐剧新作, 其中, 《请与我同行》和《山野里的游戏》是风格迥异又引人注目的两部。它们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向我们阐明了一个共同的美学命题, 即以超逸目光看取人生。同时, 也“向我们展示了音乐剧这种新兴的戏剧样式所包含的无限丰富多样的可能性及其魅力。”“但从整体看, 市场依然萧条, 上演率、上座率和票房收入始终不尽人意, 产业化梦想离我们还相当遥远。”

“进入新世纪以来, 尽管在全国各地上演的音乐剧已有二十多部, 其中像《我心飞翔》《五姑娘》《快乐推销员》等剧目曾获得“文华奖”等国家级奖项, 《小河淌水》及《我心飞翔》也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初选剧目, 但真正赢得观众认可并取得良好票房的剧目未能出现。”

五、产业化运作新的尝试

二十四年前, 当《妈妈咪呀》在位于英国伦敦西区的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之后, 便一举在随后的岁月里接连创下无数辉煌的记录, 成功跻身于国际舞台音乐剧经典行列。作为百老汇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妈妈咪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超过4500万的观众, 创造了高达150亿人民币的票房神话, 在各国舞台连续12年盛演不衰, 将浪漫、欢乐和笑声带到了世界上的众多城市, 并因此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毋庸置疑, 中文版《妈妈咪呀》的项目运作再一次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表现在良好的票房收益和商业运作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音乐剧大制作项目的实践, 实现了舞台制作的国际对接, 了解和熟悉了音乐剧市场运作的国际商业合作规范,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音乐剧表演、舞台技术管理、宣传推广和运营管理人才。

音乐剧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像原版制作团队的技术总监西蒙介绍的那样:音乐剧除了表演之外, 舞美、灯光、音响等技术元素也对剧作观赏性和艺术性有很关键性的影响。所有环节密切配合, 才能保证完美的整体演出效果。中文版《妈妈咪呀》拥有耗资千万的豪华舞台装置、纷繁复杂的机关、数量与巨星演唱会媲美的五彩灯光。为了这些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 来自伦敦的金牌制作团队除了对演员进行两个月的封闭训练外, 还要求整个技术团队必须进驻专业剧院, 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封闭技术练兵。据中方技术总监介绍, 从技术层面上讲, 《妈妈咪呀》难度超过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同等规模演出。全剧两幕, 换景25次, 几乎平均5-8分钟就换一次景, 重达200公斤的希腊小岛旅馆往返于台上台下10余回。演出过程中, 灯光变化节点更是多达60个。因此, 制作方特意引入了音乐剧国际化制作的“马拉松”式技术合成流程, 用长时间的磨合, 保证所有技术环节万无一失。

实现成本和收益比最大化是音乐剧市场化运作的目标, 随着《妈妈咪呀!》中文版首演一周年临近, 该剧以“按周卖”的演出模式签下百场订单, 打破了国内项目巡演按场卖的老规矩。同时, 通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不断探索, 缩减装台时间、压缩剧院成本等细节的不断完善, 亚洲联创在控制演出运作成本最小化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目前正在国内巡演的《妈妈咪呀》每地装台时间只需要3天, 与2005年上海大剧院引进《剧院魅影》, 2006年引进的《狮子王》, 装台时间将近1个月相比, 节省了大量的舞台搭建时间。

中文版《妈妈咪呀》在国内获得巨大成功地原因, 一是选材, 《妈妈咪呀》通过对爱情、亲情、友情这些最基本情感的褒扬和认同, 成为最具亲民性、最无文化障碍的优秀音乐剧剧目。在此基础上中文版本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改造, 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本土化, 加上几近完美的人物形象塑造, 使人丝毫没有理解障碍, 故事感人可信, 音乐亲切动听。

二是根据中国演出市场的特点, 成功改造了国外推广模式, 创造出符合中国广大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市场营销推广理念。改变单纯独立剧目的简单宣传模式, 引入品牌建设的宏观概念, 亚洲联创推出了独特的为演出商提供“全程辅导式”的营销服务模式, 免费提供本地市场营销咨询和策略指导, 共同分享市场宣传与营销的成功经验, 并监督《妈妈咪呀》品牌使用标准。这一营销策略有效坚定了演出商的信心, 实现了演出商和音乐剧品牌共同成长。

三是首次引入了国际音乐剧产业化标准, 站在更高的起点出发。《妈妈咪呀》是国内第一部完全以国际音乐剧产业化标准, 严格运作的作品。历经三年的漫长谈判,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获准成为该剧中文版在全球华语地区的唯一拥有者。厚达20厘米的版权合同, 从制作到市场推广提出了各种要求, 给出了明确的标准, 细节具体到舞台安装时使用的一颗钉子的尺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携手上海东方传媒集团、韩国希杰集团强强联合, 一起共同成立亚洲联创 (上海)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打造音乐剧产业战略发展的起航之作。从引进版权开始储备人才、学习模式, 继而寻求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与生存之道, 《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试水成功, 充分证明中国的文化产业制作水平完全能够达到国际标准。

四是开创了中国音乐剧演员职业化道路, 为长期驻场和巡演提供了演员保障。伦敦西区高度专业化的演员训练模式, 打开了中国音乐剧演员职业化发展的大门。通过严格的训练, 使演员具备了长期连续演出的能力。经过在北京连演80场, 全国巡演百余场的检验, 充分证明如此密集的演出强度对这批演员而言已不在话下。

事实证明, 音乐剧市场是要一步一步培育的, 热情的观众是靠一点一滴的努力吸引并鼓励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有能力制作、演出、经营音乐剧, 能够按照国际标准成功运作经过本土化改造的原版引进剧目。更重要的是《妈妈咪呀》的成功再次证明, 中国观众有足够的热情接受音乐剧, 其热爱与理解程度不比西方世界逊色。

据悉, 其他亚洲国家, 早在20年前就开展了对英美经典音乐剧的本土化移植。2001年上海大剧院用他们引进的大型音乐剧《悲惨世界》开启了音乐剧在中国的破冰之旅。21场演出在中国演出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如今, 中国的演出公司以至少平均每年一部的速度引进西方音乐剧。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各地观众对演出需求量和欣赏口味也不尽相同, 运营商亚洲联创没有照搬通常欧美永久驻场一地的做法, 而是从中文版音乐剧如何实现艺术口碑和市场效应最大化的角度出发, 先在一线大城市进行标志性首演, 在轰动效应辐射全国后, 向更多城市铺开。

与此同时, 独领百老汇风骚长达20年, 仅在百老汇就演出7485场, 总票房收入超过3亿8300万美元, 堪称百老汇第一部现代巨型音乐剧《猫》的中文版在上海闪亮登场。“猫”剧凭借其栩栩如生的视觉表现力和极富感染力的音乐, 再一次受到上海观众的热捧。据悉, 《猫》剧票房一路飙红, 开演一周以后票房已轻松跃过1500万大关。

紧接着, 将开启明年制作另一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的谈判。人们耳熟能详的《剧院魅影》, 20几年来上演了8500多场, 成为百老汇历史上上演周期最长的剧目。也许, 让经典中文版音乐剧一部接一部“滚雪球”式巡演下去, 将成为中国内地音乐剧产业化运作的良性模式之一。随着《妈妈咪呀》《猫》中文版以及《吻我, 凯特》《三毛流浪记》《爱上邓丽君》在国内各地演绎原版的同时, 中文版制作、原创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中国音乐剧的产业化之路终于开启。

六、路漫漫, 吾需上下而求索

音乐剧产业化三大衡量标准:“能否长期驻演实现常规化演出, 在全国范围内培养观众的品牌忠诚度;能否巡演团和驻演团并行, 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能否以音乐剧为引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实现音乐剧产品的带动效应。”

具体到中文版《妈妈咪呀》的发展足迹, 2011年是一线城市大规模巡演和制造媒体发酵效应, 增强知名度的第一阶段;2012年是二线城市大范围巡演建立市场口碑, 实现观众传播效应, 打造美誉度的第二阶段;未来, 如何选择一个城市长期驻演, 巡演团和驻演团并行, 并带动配套衍生产品和周边产业包括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是中文版《妈妈咪呀》实现产业化运作的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 也是未来还需要漫长努力的方向。就如同《妈妈咪呀》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 分别以12年和10年的驻演历史, 持续创造着票房传奇, 并深刻融入这两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血液之中, 成为城市文化产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才是音乐剧长远发展的真正精髓所在。

总体来看, 通过多年的学习、观摩、研究、探索与实践, 我们对音乐剧这种新型舞台戏剧样式, 开阔了视野, 积累了经验, 无论是对欧美音乐剧的历史、现状及其流行趋势的了解, 还是对其艺术和商业化本性的理解和认识、对其艺术高度综合性的把握、对各个构成成分的驾驭和综合能力, 均有了长足进步。

例如上海大剧院《狮子王》全方位的宣传和票务策略就是一次十分成功的经验。《狮子王》在宣传方式上更加专业系统, 采取了低成本、立体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宣传推广策略。不断挖掘新闻热点, 设置宣传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 温馨的广告语“与你爱的人一起来看《狮子王》”一时间在上海的城市中无处不在。同时, 除了市场营销的范畴之外, 借鉴百老汇开展多渠道的戏剧教育, 培育音乐剧观众的策略, 上海大剧院做了40场的针对IBM、英特尔等外企和大型中外合资企业的推广宣传活动, 并定期推出与音乐剧相关的讲座。票务方面, 在全国十多个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设立售票点, 并开发了黄金贵宾套票, 荣耀之旅旅游票、家庭票、学生票等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票品, 让更多的观众得以走进剧院。

“在近年来的探索中, 绝大多数从业者树立起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实际、创造中国本土音乐剧、逐步培育音乐剧市场并以此形成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崇高美学理想, 对它的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以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的制作目标, 对中国音乐剧产业化的市场前景, 认识的更加清醒, 实践的更加坚决,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加丰富。”

同时培养了观众, 培育了市场。经过10余年的努力, 音乐剧已经成为大众传媒和许多青少年观众热切关注和喜爱的对象。“尽管音乐剧观众对音乐剧期待激情的爆发和观剧时尚的形成、音乐剧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市场规则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家整体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不完全取决于音乐剧自身的状况, 但20年来, 我国音乐剧从业者所做的种种努力, 无疑加速了培养观众、培育市场的进程, 为不久的将来中国音乐剧腾飞准备了条件。”

我们还要看到, 上海大剧院利用自身从属于上海文广集团的资源便利, 在宣传领域立体协同作战, 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移动电视、路牌等资源, 统一规划, 全方位启动, 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果;亚洲联创正在逐步引导投资人, 投身到音乐剧行业, 为经典剧目出资, 实现音乐剧产业发展的“金融化”;上海建成并投入运营的以华山路剧场为核心, 向北辐射包括百乐门、美琪大戏院、艺海大厦等在内的演出场所, 形成集票务市场、戏剧理论研究教育、戏剧相关产品开发、历史展示博览、戏剧特色娱乐、戏剧主题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上海戏剧大道;由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和北京新纪元文化传播共同成立的合资剧院管理公司“东方百老汇”, 在引进剧目和发展音乐剧本土化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不容忽视的是, 我们在美学观念上, 尚存在一些误区。如:一些人对音乐剧风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组合状态的多变性、灵活性看得过窄、过死, 往往将歌舞剧这一种风格、一种样式定于一尊, 认为非此便不像音乐剧;一些人以为音乐剧的剧本创作必须要讲情节的淡化、故事的简约、人物关系的简化, 留出更多的空间给音乐和舞蹈;或者排斥对话、泛化舞蹈等。

还有一些人市场意识亟待增强;或认为商业化操作只是策划和广告部门的事情, 与艺术生产部门无关。事实上, 音乐剧的商业化本性, 是渗透在创作、制作全过程并具体体现在各个艺术部门和它们的所有工作中的, 它要求我们必须在艺术上贴近观众、贴近市场, 绝对地要求所有艺术部门必须达到一定的商业化标准---这就是音乐剧在艺术上的通性、娱乐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标准。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朝阳艺术与朝阳产业——音乐剧在中国的命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

[2].杨湛.美国音乐剧探索.北京:清华同方数据库

[3].肖明霞.京沪音乐剧市场培育策略.北京:清华同方数据库

篇4:妈妈,你别抱弟弟

嫉妒情绪在孩子2岁时就会出现,3岁是高峰期,尤其是小女孩在3岁时很容易产生嫉妒。

孩子为什么会嫉妒呢?是什么引发了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对于薇薇而言,她的嫉妒是一种对失去爱的反应。这种爱的失去可能是事实上的,也可能是孩子凭自己的想像猜测出来的。对薇薇来说,妈妈喜欢弟弟这不假,但并不意味着她不喜欢薇薇,实际上,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对薇薇的关爱半点也没有减少。但是当薇薇看到妈妈把对自己的那份亲热同样给了别的孩子时,她感受到的是情感上的失落和自己在父母眼里地位的动摇。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讲,还有什么事情比失去父母的爱更让人害怕、不安和气愤的呢?嫉妒之心油然而升。显然孩子并没有对父母的爱产生足够的安全感。

还有些孩子的嫉妒是由于“好胜心”引起的。比如4岁的媛媛就是这样,媛媛一直是受人夸奖的能干孩子。妈妈发现她近来不爱和邻居家的芊芊在一起了,起因就是上次妈妈说“瞧,人家芊芊可聪明了,会认好多字了,还能写自己的名字呢”。妈妈的话多少有些激将的意思,因为媛媛不大喜欢看书,喜欢玩活动量大的游戏,妈妈希望媛媛也能像芊芊那样安静地看书、识字。没想到媛媛就不让芊芊来家里玩儿了,妈妈越是想邀请,媛媛就越拒绝,而且也更不爱看书了。

处在嫉妒之中的孩子感受到的是成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在这种消极情绪的驱使下,孩子往往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比如,薇薇为了争取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把父母“夺回来”,常产生敌对的行为,打人、咬人、踢人、推人等。这些行为能使孩子的不满心情得到宣泄,也能对孩子内心的恐惧和空虚起到一定的补偿和平衡作用。

对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要分清原因,特别要注意发现其中的积极意义。像薇薇,首先应该看到嫉妒心理从无到有,这是孩子情感世界丰富和发展的表现;同时,父母要理解孩子这种渴望被爱的心理。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情感天地,父母应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要把“爱”作为管教孩子的筹码,给孩子建立起最基本的安全感,不要让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尤其要看到孩子不希望落在别人后面的“上进”心理,引导孩子把嫉妒之火转化成积极向上之心,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要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烦恼。

发现孩子有嫉妒心理后,父母千万不要随意开玩笑威胁孩子,比如说“你太淘气了,弟弟多乖呀,不要你了”,或“你再不听话,我就把这个可爱的玩具送给小妹妹”等,也不要不顾孩子的反应,一味地使用激将法刺激孩子,动不动就当着别人的面说“人家比你强多了”。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委屈、恼怒的表情觉得挺有趣,心想反正是假的,孩子不会往心里去,说说也无妨。其实,即使孩子能够意识到这是玩笑,难道他就愿意听吗?更何况很多年幼的孩子不能辨别父母的玩笑话,也不能理解父母是在用激将法来激励自己,只会感到痛苦和烦恼,感到无奈和无助。这会导致孩子个性的不良发展,或者觉得父母看不上自己而产生自卑,或者忿忿不平地进行反抗。

篇5:妈妈你别害怕

“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

肚子疼怎么办呢?妈妈说:“我去买药,你能一个人在家吗?”

“能的,我一个人在家没问题。”

“你不要爬窗户。”

“嗯。”

“不要碰电线。”

“嗯。”

“坏人来了怎么办?”

“我不开门。”

“对。那好吧,我走了。”妈妈“砰”的一声关上门,走了。

妈妈骑车骑到半路,忽然想:不行,我得回去看看,万一她爬窗户,从四楼掉下去……她大概已经在爬了……

妈妈冲到四楼,拿钥匙开了门,一看,噢,还好,篷篷在床上翻跟头呢。

“妈妈,药买来了?”

“没,没,我忘了带钱,回来拿。”妈妈又下了楼,骑上车。这回,妈妈骑得远了一些。不过,她又停下来了,心想:万一坏人来……把篷篷骗走……

“砰砰砰!”妈妈奔上四楼,敲敲门。

“谁呀?”篷篷在里面问。

“我!”妈妈装成坏人的声音。

“你是谁?”

“我是你妈妈。“

“不对,我妈妈的声音没有那么粗。“

“我伤风了。”

“不对,我妈妈刚才没有伤风。”

“我是你妈妈,我真的是你妈妈!”妈妈把门拍得嘭嘭响。

“那你把尾巴伸进来给我看看。”篷篷想:我要“砰”的一声拿门夹住你的尾巴,你这只大灰狼!

“我没有尾巴。我把头伸进来给你看看。”

篷篷把门打开了一条缝。

“啊呜!”妈妈扑进来,“我要吃掉你——”

“哈哈,妈妈你像狼外婆!”

妈妈坐下歇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唉,我还是不敢一个人出去!”

篷篷说:“还是我来送你去吧!”

妈妈看看篷篷,点点头:“好吧!你送我去。”

篷篷送妈妈去买药,一路上有说有笑。肚子嘛,只有一点点疼了。

上一篇:综采队重大危险源管控制度下一篇:个案管理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