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总结(青岛某高校)

2024-07-09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总结(青岛某高校)(精选5篇)

篇1: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总结(青岛某高校)

以下以某商学院法律系专业实习情况为例, 该商学院法律系开展了较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为全面掌握该系专业实习的实施情况, 研究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习工作的对策与方案, 该学院的园区督导委通过与系负责人访谈、查阅资料、实习基地调查等形式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某商学院法律系关于专业实习工作的基本情况

法律系除了在学期间开展见习工作外, 还加强学生的毕业实习, 现已有5 届一共1500 份的学生毕业实习报告, 此次的调研主要基于9 月到11 月的毕业实习工作的相关情况。

总的来说, 法律系领导班子对实施专业实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并采取了具体措施, 保证从出台方案、选聘实习指导老师、联系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工作以及考核评优等各环节的落实。

从毕业实习的管理来看, 根据每年的规定, 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9 月1 日到11 月7 日间。在实习的准备阶段, 针对11 级的国际经济法、律师实务、民商法和行政法四个方向共291 名学生, 该系制定实习计划表、实习大纲和实习方案三份文件, 除三位年纪较大的老师指导学生较少外, 其他每位老师指导19 位学生。

从查看学生的实习报告来看, 该系的实习报告整理有序。实习报告里记录着每天的行程简记, 主要简单概括了每天的工作情况。该记录方式比较好, 不但有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有利于学生周记和报告的总结, 而且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积累了较好的法律实务素材。

从实习基地的调查情况来看, 该系与18 个实习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其中某法庭和该地司法局两个实习基地联系较为多, 通常会有部分学生集中实习的安排。根据地点就近的情况, 选取了该法庭作为调研的基地。通过调研, 该法庭给予了法律系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支持, 自从合作以来, 一共接受了八批学生, 共计24 名学生。同时针对学生的情况, 给予一些很好的建议: 学生的法学知识较为完善, 但学习法学方式方法有一定的欠缺, 缺少法律思维方法的训练, 不能较好地把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案例中, 建议多增加一些法律辩论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逻辑能力。

二、民办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实习具体实施存在的问题

( 一) 部分学生毕业实习状况流于形式。由于大部份学生是分散实习, 无法集中管理, 导致毕业实习状况流于形式,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一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并没有按照系部要求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锻炼, 要么躲在学校或家里准备考研, 要么进行司法考试复习; 二是整个实习期间很少到实习单位参加实习锻炼, 整个毕业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 二) 监控手段比较单一、简单。基于分散实习的要求, 该系为学生指定了校内实习指导老师, 但由于分散实习的不集中性, 指导老师无法亲自指导学生, 主要是通过电话、信息等方式予以监控, 并不能客观的、真实的掌握毕业生的具体实习状况。

三、民办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实习的意见与建议

( 一) 完善实习成绩的考核方式。在动员大会中, 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实习成绩的评分标准, 让实习指导老师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形成一个正态分布。同时, 让实习单位充分了解到评分标准的内容, 以便校外实习指导老师知道评分的根据。

( 二) 实习单位类型的多元化。目前法律系现有的实习单位主要是公检法、律师事务所以及具有法务岗位的公司, 这些实习单位的行政充分体现了法学专业的特色, 并没有彻底的、真正的体现“法商结合”的扮系特色。因此, 在保证原有实习单位的基础上, 结合该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应增加新型的实习单位, 如工商机关、税务机关、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等具有“商”特色的单位。

( 三) 实习指导监控的多样化。由于学生分散实习, 无法集中管理。法律系可以在原有电话、信息远程监控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些方式, 安排一定的实习经费, 如派送老师到某些实习基地探访学生实习情况, 对学生的实习作假情况进行一个具体有效的监控。同时以系的名义给每位学生的实习指导单位寄收函件, 以便及时了解情况, 同时也加强法律系与实习单位的良性互动。对于现有集中实习的基地, 建议多鼓励和安排学生去实习。

( 四) 实习意见的总结与汇总。针对现有的法律系5 届毕业学生共计1500 份的实习报告, 在报告中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对实习的看法和建议, 建议有效利用这些实习报告中的建议, 全部录入电子版, 进行编码分析, 对以后开展毕业实习工作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

摘要:法学本科专业实习包括课程学习间的见习和毕业实习, 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当前形势, 法学本科实习工作较多数流于形式, 监控手段单一, 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甚理想, 在民办高校中的法学专业实习情况也尤为突出。结合当前形势, 重新审视专业实习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 改善专业实习的质量, 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进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篇2: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总结(青岛某高校)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 生产实习 教学内容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6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围绕汽车销售、使用和维修而形成的汽车后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汽车服务业的迅速的扩大,也导致了汽车服务人才的紧缺,为了满足社会对汽车服务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了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以培养出具有较强汽车结构理论知识及汽车服务技术的专业汽车服务人员。生产实习作为高校汽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内容如何设置及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生产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工学和经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课程设置覆盖面较广,对老师的要求也较高,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的学校相对较少。很多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汽车方向专业为车辆工程专业,该专业偏重汽车发动机及整车结构的教学与研究,生产实习环节就以到汽车生产企业的参观及汽车拆装实践为主要内容;而其它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方向专业均以汽车检测维修实践操作为教学重点,其生产实习环节以到汽车修理厂的实践维修操作为主要内容。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在于汽车服务技术,因此生产实习的方式及内容和上述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如何确定高等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方式及实践内容,不仅是完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任务,也是目前需要大家研究探讨的教学领域。

2 生产实习教学内容的探讨

2.1 参观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实习方式的制定

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以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依据,参照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设计体系,将生产实习方式定位为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参观实习分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两种。对整车生产企业的参观,以整车装配线为主;对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参观,以零件的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为主。通过参观实习的开展,使学生对汽车产品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过程有个全面的感性认识。顶岗实习,以汽车4S店为对象,通过让学生在4S店设置提供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轮流换岗实习,使其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及熟悉汽车的整个服务流程体系,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2.2 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及实习企业选择的合理拟定

根据现有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生产实习时间具体安排第6学期后半段,实习时间一般计划为6周,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该专业的侧重点,将安排在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的参观实习时间定位为2周,将安排在汽车4S店开展的顶岗实习时间定位为4周。参观实习企业优先选择体系完整的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参观汽车整车总装自动线的装配工艺流程、辅助装配自动线的运行情况及所有装配的辅助设备,了解汽车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其次参观汽车各种关键零件生产流水线,了解各种零件的加工设备、定位夹紧方式、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及检测装置,区分各种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要求。顶岗实习优先选择具有成熟完整服务体系及足够接待能力的大型4S店,包含内容有:汽车的检测、维修、营销、装饰美容、二手车服务及保险理赔等方面。全方位、多岗位的实习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体验汽车服务技术的关键和核心要求。

2.3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实践活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探索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在确定生产实习方式、时间及企业以后,详细制定编写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及实习指导书。参观实习企业选定以后,通过和企业商讨具体的参观车间,在进入车间参观以前,要求指导老师及车间工作人员对实习车间的生产线布置及加工设备功能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明确参观实习目的,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以避免学生在实习中盲目性。因而在安排实习指导老师时,以讲授汽车结构及发动机课程老师为主,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指导老师,以满足学生在参观实习过程中的提问及答疑。对于顶岗实习,在具体4S店确定以后,通过和4S商定具体的实习岗位,对学生进行分组轮岗实习,使得学生能够体验整个汽车营销、售后、维修及理赔服务体系中的每个工作岗位。同样在每个岗位实习开始,指导老师及4S工作人员对每个岗位的要求进行讲解。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体验,使得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更加高效直接。实习指导老师在每个岗位实习结束后,结合岗位的具體工作性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总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增强对岗位核心职责的理解。

3 结语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对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及未来就业都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鲁植雄.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陈长.汽车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12,18(1):136-137.

[3]刁金香.顶岗实习学生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4):133.

[4]朱慧妍,王向丽.机械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职业技术,2013(12):55.

篇3: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总结(青岛某高校)

消防工程是一门探索火灾规律、研究火灾预防与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旨在培养具备火灾科学基本理论, 掌握消防法规、防灭火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某高校自2003年开始招收首届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 迄今已有11届, 早期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在60人左右, 自2011年开始扩大招生, 增加到80多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防火灭火工作, 因此消防工程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乐观。

本文通过对该校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近几年来的就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以了解消防工程专业就业形势以及社会上对消防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 并提出能够适合并促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为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1 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07年该高校第一届消防工程专业学生毕业, 迄今为止共有7届毕业生。为了解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形势, 对该校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2007—2012年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具体见表1、图1。

备注: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是以毕业生毕业当年年底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

1.1 私企、民企就业分析

从就业情况统计表1可以看出, 该校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达到100%, 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私营民营企业、考取研究生。从就业情况统计表总评数据可知, 2007-2012年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民营企业, 占总人数的59.9%;其次是考取研究生, 占17.3%;而国有企业、国家机关所占比例分别是14.16%和9.87%。

从以上就业数据表可以看出, 私营民营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这类企业主要有消防建筑工程公司、消防检测公司、消防培训公司、消防器材公司以及其他 (自主创业, 转行等) 。在私企民企中的这几种类型企业中不同工作岗位就业人数比例并不是固定的, 而是每年都有波动, 这也反应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信息进一步归纳分析可得知, 在私企民企中不同企业岗位就业趋势如下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 私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消防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的行业。毕业生在建筑消防工程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从业岗位有工程预结算员、消防设备安装员、现场管理员、安全员、资料管理员、材料员等。

在消防培训公司主要从事消防知识培训工作, 主要为各企业有关消防岗位的上岗消防知识培训和一些消防相关资格证的考试培训。从上图可以看出, 在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中, 从事消防培训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对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视, 很多相关岗位人员都要持证上岗, 消防培训行业快速发展, 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

在消防器材企业, 毕业生主要从事消防产品的生产、研发、销售等工作, 这类型企业中就业人数不多。在消防检测企业, 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检测及相关消防检测咨询工作。

1.2 国家机关、国企

国家机关主要有武警消防部队、公务员、铁路公安等, 另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国企主要是大型工程建设企业、石化类企业、电力企业、机场等。

1.3 考取研究生

从表1数据可看出, 该校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较高。这几年考取的学校主要有中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由于目前具有消防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招生资格的学校不多, 有部分同学选择报考与消防、火灾科学相关的其他专业 (如安全工程等) 继续深造, 也有个别同学跨专业考研。

毕业生就业率是评价一个学校乃至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专业办学质量的好坏、学科结构是否合理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从表1就业情况统计可知, 该校消防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好, 就业率高, 最近几年就业率均为100%。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存在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方向不一致的情况, 有一部分同学最初的就业意向并不是施工单位, 这可能会对他们以后的工作能力、兴趣以及发展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就业的主要方向是私企民企建筑消防施工公司, 工作环境不好,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起点低, 达不到心理预期, 这也是考研率高的原因之一。

2 新形势下消防工程专业就业新思路

2.1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使每一个毕业生都满怀着憧憬和希望去找寻自己的工作, 而在他们踏上征程之前, 给他们一个好的建议和正确的方向, 将会对毕业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也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 应该加设学科前沿动态及就业指导课程, 可以以讲座、报告等形式, 使学生对新的学科前沿有一定的了解, 对就业形势有清楚地认识, 从而早作准备。就业指导课应该从大学生入校时开始, 贯穿整个大学过程, 指导学生的成长、成才。

其次, 开展职业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职业咨询要常年开展, 面向全体学生。从低年级学生专业教育开始, 将报考研究生的学校、专业选择、毕业生的择业标准及择业目标、就业形势及求职技巧等内容均纳入职业咨询的范围, 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指导, 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为主要目标, 从学生的专业出发, 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并对自己完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尤其是面对机会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主动争取, 发挥所长。

2.2 改革学科课程设置

消防工程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当前形势下, 实时调整学科课程设置, 才能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社会的要求。

2.2.1 增设有关消防行业准入制度和技术服务机构的课程

在2008年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修订的《消防法》和公安部颁发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以及各省级地方性消防法规中, 都有多处规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执业准入的内容。今后各种消防准入和证书的考试也越来越多, 这也意味着消防培训行业的前景十分看好, 从最近几年该校消防培训行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可以印证这一趋势。因此, 为了使教学工作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也为了丰富教学内容, 建议在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中, 增设有关消防行业准入制度和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课程。

2.2.2 增设涉及消防工程建设后期的课程

“消防工程建设后期”是指在消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检验测试、竣工验收、维修保养等程序。这些程序是消防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 是保障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 且这些内容是涉及近年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社会公众普遍不了解, 所以迫切需要在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中进行介绍。该校消防工程专业是比较新的专业, 是在其他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培养方案侧重对消防工程设计、施工, 而对消防工程建设后期内容课程很少涉及, 因此应该加设涉及消防工程建设后期知识内容的课程。

2.3 与企业紧密联合,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进课程改革

由于消防工程行业的特殊性, 消防产品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学校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有一定差距在所难免, 造成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有一定的脱节。而教学内容落后于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 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 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 具有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如根据企业需要, 培养既懂得消防工程涉及施工又懂得消防安全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专业性质强, 就业面广, 加之是新兴专业, 当前社会对消防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因此毕业生就业率高, 就业前景较好。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工作起点低, 达不到毕业生心理预期、实际就业方向与就业意向不一致等。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基本都与专业相关, 主要就业方向为私营、民营企业;其次为考取研究生、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为积极应对社会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高校需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并实时调整学科课程设置, 如增设一些课程, 与企业结合等, 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符合社会的要求, 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 从而提高和完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立福, 石磊, 王蕾, 等.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分析及其解决[J].职业教育研究.2008 (12) :134-135.

篇4: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总结(青岛某高校)

本文以青岛某高校教师为被试进行包括职业倦怠、工作绩效、心理健康(焦虑、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支持)等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48份,有效率为88.57%。被试样本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兼顾性别、工龄、职务、岗位等背景变量。数据分析和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即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其中心理健康以焦虑、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来体现。问卷中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调查问卷为课题组自己编制,信度和效度经过检验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焦虑部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满意度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这三个量表是心理测试中最为常用的量表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 结果分析

2.1 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焦虑、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度)与工作绩效相关研究分析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焦虑、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度)与工作绩效相关研究分析数据见表1。从表中可以发现,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生活满意度成显著负相关,与焦虑成显著正相关。即职业倦怠水平越高,高校教职员工其工作绩效和生活满意度水平就越低,其焦虑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职业倦怠水平与高校教职员工的生活满意度、焦虑和工作绩效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也就是说生活满意度、焦虑和工作绩效成为影响教师工作职业倦怠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工作绩效与职业倦怠、焦虑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职业倦怠、焦虑水平越高,其工作绩效越低,反之亦然。工作绩效与职业倦怠和焦虑水平密切联系,职业倦怠和焦虑水平成为影响高校教职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同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中重要衡量因素焦虑、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三者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焦虑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成显著正相关。即焦虑水平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越低;生活满意度水平越低,所获取的社会支持的程度就越低。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2.2 职业倦怠和焦虑交互作用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

研究发现,低职业倦怠且低焦虑水平的教师其工作绩效水平最高,而高职业倦怠且低焦虑的教师其工作绩效水平最低,不难理解对于高校教师乃至其他群体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而按照一般的理解,应该相对应的是高焦虑和高职业倦怠的教师应该其工作绩效最低,而数据分析却表明低焦虑、高倦怠的工作绩效最低。在调查中发现:存在很高职业倦怠的教师将对工作失去很大的兴趣,工作目标丧失,虽倦怠但不焦虑,两者之间反而不再共生共处。

3 对策和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倦怠问题突出,两者和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职业倦怠方面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高校教师心理素质

3.1.1 构建高校和谐教育环境

第一,高校必须坚持推行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宽松、公平的学校教育环境。所谓全员育人是指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员工,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一线教师都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学校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都应体现全体教师的声音,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产生心理认同,特别是在收入分配制度、科研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要统筹考虑多方因素,做到公平合理。

第二,学校管理层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全面统筹,多方位思考,科学、合理协调科研、教学、行政等工作。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行政、学生工作同等重要,全校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份子,切忌人为把教师分等级。全体教师都应在工作中营造良性的竞争的氛围,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平等的接纳态度去工作,去生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3.1.2 健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保障机制

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是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还不到位。鉴于此,高校应逐步构建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保障机制,特别是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针对教师的工作、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可以聘请知名的心理学、社会学专家定期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及时排解教师工作中出现的消极心理情绪。此外,很多高校每年都为新入校大学生开展心理测试,此项制度亦可推广到教师中间,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充分利用已有的心理测试软件,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测试,及时把测试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让高校教师更好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3.1.3 树立积极心态,提高自身修养

高校教师自身要善于自我调节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各种压力,要不断加强自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学习,特别是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并且努力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用来指导和解决自己平日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在面对工作的竞争、角色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压力时,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的去应对。

3.2 合理应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3.2.1 完善高校管理环境

首先,应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体现科学性、合理性,而且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减少刚性、硬性的规定,多些宽松的、柔性的管理制度。其次,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建立科学的、综合的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创新,教学改革实践,让他们提供建议,参与决策,掌握改革信息等。在管理上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赋予每一个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再者,应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网络论坛、座谈会等方式激励全体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与合理要求,使之保持工作热情和动力。

3.2.2 提高高校教师自身认识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造成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产生也绝对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原因,教师自身内部方面也存在问题,也有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方面。首先,高校教师个人应该接受当今时代对教师赋予的角色期望,学会自我接纳,教师要培养良好的个人心态,多阅读大师著作,加强人文底蕴的培养,勤思考,多创新。其次,高校教师要加深对高校教育行业的了解,关注国家在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能在大环境下思索自身所从事的工作。

3.2.3 积极关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青年教师在家庭上面临上下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都是业务骨干,会面临家庭和工作两方面的压力。学校高层应该实行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和科学公平的测评机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青年骨干教师充分的自主权,体现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等各项事务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建立对学校的归属感。

总之,应该看到,高校教师工作绩效与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密切联系,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影响高校教职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绩效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工作目标,针对这个目标,学校应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合理应对职业倦怠上做文章,只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逐步提升,职业倦怠感会逐步降低,工作绩效会进一步提高。

摘要:本文以青岛某高校为例,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关系开展理论研究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给出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王琦.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11-112.

[2]张丽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8):39-41.

[3]吴训慈,陈振宇.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Z].中国成人教育,2010:86-87.

篇5: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总结(青岛某高校)

关键词:“90后”,心理特点,研究

“90后”大学生通常是指本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群体。近年来, “9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 如何把握这一特定群体的心理特点已经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数据调研与分析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 从大学生关注的人际关系、压力应对、家庭三个方面开展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45份, 涉及范围广, 针对性强。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和对比, 最后给出了他们心理共同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2.“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 人际关系问题突出, 人际关系是“90后”大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 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次调查发现, 94.3%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的较好或者还可以, 91.67%的同学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由此可知, 很多同学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在真正的人际交往中遇到问题时, 却不知所措, 这时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 (2) 心理抗压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活中学习等各方面压力会对大部分“90”后大学生产生影响。在回答“你认为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对你的影响怎样?”时, 54.1%的学生选择了“会影响情绪”, 4.83%的学生选择“负面影响, 无心向学”。由此可见, 60%的同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影响, 而且少部分同学已经转变为了轻度的心理障碍。 (3) 父母的期望带来压力, “90后”大学生面对父母的期望存在压力。当问及“你如何评价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时, 69.2%的学生选择“非常高”或者“较高”。对于问题“你认为父母的期望会带给你压力吗?”的回答, 71.16%学生选择了“很大”、“大”, 16.4%的学生选择了“较少”, 仅有12.44%的学生选择了“没有”。这表明, 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 父母在其身上的投入, 无论是精力还是物质方面都是非常多, 同时, 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非常高, 这在无形之中也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4) 压力应对方式存在问题, “90后”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的应对方式存在一定问题。82.68%的学生在遇到心理压力时会选择向家人、亲友、男女朋友求助, 1.34%的学生会选择向老师求助, 值得重视的是, 仅有0.72%的学生会选择向专业人员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求助。由此可以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因此, 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是迫在眉睫的。

二、“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成因

1. 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经济基础的变化引发了文化领域、思想领域的冲突, 形形色色的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迅速进入我国。逐渐增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断爆出的腐败现象等, 这些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功利主义、自私自利、物质为上等思想在他们中间开始滋生。社会主流价值观宣传的积极、向上与现实环境复杂多变的矛盾也体现在他们身上, 从而对这些“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 学校教育因素。

当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理论教育、轻实践环节, 教育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90后”大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强、渠道多, 思维活跃, 喜欢不拘一格的教育、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授课方式, 形式单一, 方法老套, 内容陈旧, 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力度不够, 表现在, 高校专业心理指导教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偏低,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不普遍, 不能及时的发现并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家庭因素。

本次调查中, 问及“你认为那种人算幸福的?”时, 74.3%的学生选择“家庭幸福”, 可见“90后”大学生家庭观念较强, 同时也说明, 他们受家庭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相关研究也表明, 社会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学校教育。当前社会的竞争的加剧,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作为家长, 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从而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从小就是家庭关注的焦点, 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 这样的成长环境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表现在现实生活中, 就会出现心理承受挫折和打击能力弱, 应变能力差。

三、“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对策分析

1. 学校方面。

学校应当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包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教给学生合理应对学习生活当中出现的人际关系、恋爱等心理问题, 方法是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到以预防为主, 目的是使得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能做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一改被动等候学生前来咨询的模式, 主动出击, 心理健康课教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等心理工作者应深入一线课堂、宿舍, 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把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送到学生心里。

2. 家庭方面。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侧重点都放在了学校方面, 强调了学校因素的重要性, 往往忽视了家庭因素的影响。调查表明, “90后”在校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家庭的影响最大, 特别是在学习成绩、就业、恋爱等方面, 家庭更是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因此, 首先, 家长要充分认识到,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要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必须得从自身做起, 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其次, 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的思想特点, 不能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从而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 应特别关注在家庭出现变故情况下孩子在心理方面的状况。再者, 家长要与学校及时联系, 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 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为“90后”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戴长澜.中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理抗挫能力弱[N].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6) .

[2]向必进.“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9) :26.

上一篇:双十一激励政策下一篇:中学音乐区域教研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