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2024-08-30

三峡工程管理系统(共8篇)

篇1: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简述:

2004年北京电力工程公司的领导为了加强对公司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开始对公司信息化的建设给与了很高的关注,在8月份启动了公司内部的信息交互平台,整个项目的建设一方面以实现企业各种信息的汇集为目标;另一方面为未来整合公司全部信息资源做充分的准备,使信息平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辅助管理,实现为企业决策层服务的目标。

工程公司信息平台内容以工程信息、经营信息、人力资源、固定资产为数据主线;以政工园地和企业动态、企业简介为宣传主线;再以辅助企业文化、视频点播等内容为公共类共享信息;加上电子邮件、短信平台等辅助功能。

各种数据管理页面的查询处理均要求用图表或FLASH的方式进行展示处理;宣传资料实现报道页面统一、简洁;检索和数据提交操作方便、实用。

系统经过2个月的系统测试于2004年12月份正式对外发布使用。

具体内容:

本系统采用目前最流行、安全、可靠的B/S结构来构架整个信息系统,采用可移植性和跨平台性能最强的J2EE(JSP+JavaBean+Servlet)来开发程序,采用安全可靠性最好的Oracle数据库存放数据,本系统采用兼容800x600和1024x768等多种分辨率显示方式。在系统的权限控制上采用最先进的角色分配方案,在复杂工程管理上采用方便实用的人员分派机制,使得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和简易方便性得到的很大的提高,系统菜单的可维护性(可随意添加、删除、修改)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主要功能如下:

1、宣传部分(企业简介、政工园地、企业文化、政策法规、友情链接)

2、日常工作(新闻、通知、留言、就餐、短信、会议室使用、电话簿、企业邮局、软件下载、计算机维修、视频点播)

3、各处室功能(新闻审核、通知审核、资金下达、投标工程、中标查询、合同管理、下达工程、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在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阶段维护、问题留言、图片查看、形象进度等)

4、系统维护(部门维护、人员维护、角色维护、权限维护、菜单维护、字典维护、查看日志)

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的七种方法

一、看图法。

即看图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审定工程造价的一种方法)基建工程决算审计,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地看清所有的施工图纸,才能全面准确无误地计算审定工程造价的真实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有的建筑识图知识,不仅要看建筑施工图,而且要看结构施工图和竣工图;不仅要看水电平面图,而且要看水电系统图;不仅要将每一张图纸看懂吃透,而且要将所有的图纸综合分析。只有在认真看懂吃透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看图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最基本、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它贯穿基建工程决算审计的始终。

二、询问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参与基建项目管理的负责人、当事人、知情人或施工单位施工员、预算员、知情者,以证实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获得的审计线索有可能引出有力的审计证据,揭露事实的真相。所以询问法也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调查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以查证基建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方法。如对水电主材价格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对基建工程量进行调查走访等。调查法是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如审计人员某年对某单位一建筑基建工程决算进行审计,运用调查法核减隐蔽工程造价与水电主材造价合计18万余元。

四、开挖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会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与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到建筑现场,对有疑点的隐蔽工程进行挖开核实工程量与工程价款的方法。开挖法比较直接,容易验证出问题的真假,但工作量大,所以一般实行抽样定点的方式。

五、分析法。

它是指审计人员运用各种系统方法,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离和分类,然后综合分析,发现疑点,揭露问题的方法。分析法的目的在于:

(1)通过分析查找可疑事项,为审计工作寻找线索,进而查出各种错误和弊端;

(2)通过分析来验证各种资料(如施工合同、施工图纸、隐蔽工程签证等资料)所反映的基建工程项目的真实情况,进而核实实际工程量与审定工程造价。如对某单位一建筑项目进行审计,通过利用分析法发现该项目土方工程量是该项目建筑面积的28倍(即该建筑展开面积需要大开挖28

米),对此找建筑单位与施工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并将隐蔽工程签证与施工日记相查对,核减土方工程量4500立方米,核减工程造价13.7万元。

六、测量法。

即审计人员深人建筑现场,对照施工图纸,实地测量有关工程量(如门窗洞口的大小、建筑物的长宽高等),计量有关器材物质数量(如配电箱数量、灯具数量、水暖器材的数量等),确定核实基建工程决算工程量与造价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审计方法。如2002年我们对某单位体艺馆基建工程决算进行审计,运用测量法发现该体艺馆屋架吊顶部钢结构设计规定用槽钢320#变成280#,槽钢250#变成了200#,上人检查桥七桥变成了五桥,上人检查桥圆钢设计规定用直径14#,实际使用的是12#圆钢,设计间距60mm,实际间距达70mm、80mm、90mm不等,由于上述原因致使实际比设计少用钢材11.84吨,虚增造价12.2万元。

七、核对法。

指在基建工程决算审计中用一种记录或资料同另一种记录或资料进行查对,用相互验证和复核的手段,验证基建工程决算工程量与造价真实性、合理性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如2002年我们对某单位一基建项目进行审计,利用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隐蔽工程签证单与施工单位所提供的施工日志相核对,查出该基建工程决算重复签证与乱签证、多计隐蔽工程造价15.6万元。

篇2: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李晓倩 财管1251 2220120928 一.项目简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是一个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巨型水利枢纽工程。枢纽主要由大坝、水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二.项目时间管理

1.总规划:根据审定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三峡工程建设总工期定为17年,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工程工期为5年(1993年~1997年)。

第二阶段工程工期6年(1998年~2003年)。

第三阶段工程工期6年(2004年~2009年)。

主要控制目标是:2009年年底全部机组发电和三峡枢纽工程完建。

2.管理措施

(1)统一进度计划编制办法

业主根据合同要求制订统一的工程进度计划编制办法,在办法里对工程进度计划编制的原则、内容、编写格式、表达方式、进度计划提交、更新的时间及工程进度计划编制使用的软件等作出统一规定,通过监理转发给各施工承包商,照此执行。(2)统一进度计划内容要求

三峡工程进度计划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对上一工程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且对下一步进度计划说明。

(3)统一软件、统一格式

为便于进度计划网络编制主体间的传递、汇总、协调及修改,对工程进度计划网络编制使用的软件进行了统一以实现进度计划的汇总、协调和平衡。

三.项目成本管理

1.事前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同时组织好职工的培训。2.事中控制

(1)材料费用控制

(2)机械设备使用费控制

(3)建立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对照合同结算价情况,将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加以分析,以便进一步挖掘潜力落实成本责任制,兑现项目承包经济责任。

四.项目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管理机构。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参建各方内部管理机构

2.制定质量检测标准

三峡工程的质量标准是在现有国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合同为依据编制而成。3.工程质量控制

(1)工程规划及设计质量控制

采取设计优化方案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型结构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工程技术论证,并进行必要的生产性试验。(2)设备采购质量控制

三峡工程的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其性能和技术指标由设计单位研究提出,经组织国内专家反复审议后确定,所有的设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总公司组织采购。(3)原材料供应质量控制三峡工程建设所需原材料的土要技术指标,均由设计单位提出,经专家审定后确定。

4.施工质量控制

(1)完善优化设计,加强技术交底 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单位根据现场条件的变化或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变更或优化设计方案。(2)严格工艺作风,认真按“三检制”进行单元工程的自检。

(3)加强监理旁站,严格质量把关 随着工程进展需要,监理单位增加了一批素质较高、年龄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专业监理人员。

5.通过召开质量问题现场教育会、举行质量问题警示展等多种形式,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参建各方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并落实了整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三峡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五.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长江三峡的人力资源管理历经三个阶段——“数对人头、发对工资”、“抓两头、促中间”、“讲服务、强管控”。

1.“数对人头发对工资”主要是针对央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定位问题,也是我们解决的最基础目标之一,只有把我们的目标定位的足够明确和清晰,才能有效的执行信息化的建设;

2.“抓两头、促中间”是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策略关键,在确定了系统建设目标后,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推进;

3.“讲服务、强管控”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角色定位,把我们的系统定位成服务工具而不是人服务于它,因此要考虑到各级人员的需求,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逐步完善到强化集团管控层面,解决根本问题。

六.项目沟通管理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建设大型集成化工程管理系统TGPMS。系统全面覆盖了三峡工程管理的各个层面,如预算管理、计划合同、资金与成本控制、工程进度、质量控制、技术、物资设备、施工、安全、文挡等项目管理各环节,构建了工程管理的信息沟通平台,为业主、设计、监理、施工、供应商等工程参建各方提供了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了跨组织、跨地域,以数据为中心、面向业务主题、面向流程处理、对工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与管理,成为三峡总公司各部门及三峡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

七.项目风险管理

(一)业主集中投保

该项目采用不切标块,以开口大保单方式由业主统一投保左岸电站全部设备安装工程险和高压电器设备运输险。

(二)公开询价,进行保险招标

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采取公开询价、专家评审、领导决标的方式进行投保,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

(三)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

为了有效地转移和分散风险,又兼顾三峡工程已投保的左岸厂坝土建建筑工程险可能的交叉责任和三峡工程第三阶段工程投保项目以及左岸电站机组投产以后的财产险的竞争选择。因此,由国内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三家保险公司以共保的方式承保。

(四)合理安排再保险

保额的20%必须首先由中国再保险公司办理法定再保险。接着,根据各家保险公司的各自资本金及准备金比例确定自留额。余下的保险金额需要在国际上进行再保险,以化解风险。

八.项目采购管理

三峡集团采用电子采购平台系统,可实现招投标项目管理、非招标采购管理和招投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集成统一管理,有利于实现集团范围内的集中采购;可实现对招标与非招标的工程项目、服务项目、货物采购等各项采购业务的全方位覆盖,有利于提高采购质量和降低成本;可实现对招标过程中发标、投标、开标、评标、决标全过程的统一管理,能够显著提高集团招标采购工作的效率、规范化水平和管控力度;可实现招投标采购管理过程中各类文档和数据的全电子化、结构化和全过程的可追溯,能够与政府监督平台对接,使招标采购业务受到内外部的严格监督,同时降低办公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篇3: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1 系统思维的简要概述

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优化处理工程的全寿命期, 提高施工质量, 使其符合既定的项目要求, 系统思维的运用从全新的角度, 处理各种问题事物。另外, 也可以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有效控制内容, 合理优化配置全寿命期的管理工作。系统思维作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管理涉及到的内容, 进行全面研究分析, 具体包括工程环境状态、发展动向、结构特征等, 以期待能揭示出全寿命的发展规律。

2 传统管理思维的不足之处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能有效督促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而且可以节约施工成本, 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更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到管理思维中, 并建立了相应的思维管理系统[1], 不断优化管理工作的实施, 但是传统的管理思维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价值观念的狭隘性。以往的价值观念, 已经无法适用当今社会的发展, 对管理知识和手段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的管理形式, 主要是将建设作为重点内容, 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经济利润的取得, 这种思维致使相关人员缺乏对工程运行阶段维护工作的重视, 对整体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 忽视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能。特别是在初期的规划设计阶段, 由于管理者的思维意识不明确, 对建筑整体的连续性缺乏系统的认知, 进而影响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

(2) 缺乏强大的包容性。在以往的管理方法中, 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出管理要求, 其局限性最突出的特点是, 将工程切割成计划制定、设计图纸、施工等众多小部分, 分别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措施完全破坏了主体的统一性, 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致使各部门的意见目标出现差异, 加深彼此间的矛盾, 不利于及时解决施工管理问题。传统的方法, 只注重对某一两个环节的管理, 缺乏全局观念, 过分关注眼前利益, 造成全寿命期限的利益受到损害。

(3) 思维模式的局限性。思维模式是当下研究工程管理的主要解决对象, 以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 是人们深刻、全面的认识管理工作的基础。这种思想转变的原因, 主要是时代的发展和对实际需求的研究, 使得管理系统的实用性逐渐增强, 但是这些措施远远不够, 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解决建筑中的各种问题。

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2.1 全寿命期的研究分析

在系统思维的约束教育下, 使得工程管理工作拥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该模式结合建筑工程的指标要求和质量因素, 对其进行全程的监控管理, 在完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开展工作。特别是对全寿命期的研究, 系统环境是主要的分析对象, 它的组成是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并且其在全寿命阶段对工程造成巨大影响。

在全寿命期管理中, 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第一, 系统环境要提供充足的资源设备, 确保工程建筑的顺利实施。第二, 系统还兼备外界服务工作, 及时满足社会上的综合需求, 实现自身价值[2]。

2.2 系统框架的构建

全寿命期管理, 主要是在以往管理概念的前提下, 全方面管理工程建筑的策划思路、设计方案、施工情况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加强对其整体框架结构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 寿命期限管理对最初的建筑目标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 这就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内容, 推动工程的进步发展。

对于全寿命期管理措施, 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 虽然全寿命期分为不同阶段步骤, 但是每部分的管理工作并不相同, 不可同日而语;第二, 在全寿命管理中的很多理论知识、管理方法, 与传统思维存在很大差别, 大部分都是全新的概念技能。所以现下使用的工程管理和传统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他从工程管理的大局着手, 不断丰富管理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并要求逐步构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

2.3 协调管理内容

全寿命期管理, 会涉及到多种领域知识, 大体上分为实践和理论两方面, 面对如此复杂繁琐的管理工作, 是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目标。由于和传统思维差异甚大, 这就要求不断满足建筑工程目标的统一特性, 迂回解决面对的管理问题。

全寿命期管理中, 需要协调管理的内容大体有三方面, 第一, 对工程目标的协调, 虽然不同组成部分的工作任务不同, 但是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服务;第二, 工程结构的协调, 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部分和整体成为协调的主要内容, 通过改善两者的关系, 促进系统结构稳定、合理建设, 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3];第三, 工程整体的协调, 在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 提高对工程整体的管理, 促进微观和宏观均衡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中, 一种全新的应用思维和模式, 它的优势包括:涉猎内容广泛, 知识要点丰富等, 这也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是逐渐打破传统的模式, 全面培养系统思维, 从中掌握内在的规律, 实现工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系统思维的概述, 使人们能大体了解工程管理工作, 并指出以往管理手段的不足之处, 最后对全寿命期管理进行细致的研究, 希望能提高人们对管理内容的重视, 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虎, 章蓓蓓, 雒燕.工程全寿命期设计流程和准则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1) :21-24, 123.

[2]胡振中, 路新瀛, 张建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用框架[J].公路交通科技, 2011 (S1) :20-24.

篇4: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关键词:工程管理;全寿命期;系统思维;工程系统分解结构

从具体的工程管理工作上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多领域,多学科的内容,同时也是工程行业各类工作人员比较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和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相比,无论是在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全寿命期管理就是在对工程施工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最终以實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高效性为最终的目标。但是无论管理工作人员如何努力,由于工程管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管理工作往往会存在着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做到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促进工程界的长足发展。

一、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最优,使得工程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就要求工程管理系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高度,在世间的跨度上要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视野要丰富。整体来说,工程管理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系统思维,主要是指思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具有形式多样化,运用范围广,创造性较强的特点。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重视整体和部,部分和部分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较为科学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表现如下: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强调在进行工程系统整体特性与各子系统特性的差异和关联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系统目标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整体性三方面入手,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系统过程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优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各子系统的目标、联系、结构、功能及其全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领域的继承和发展,是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最重要思维方式和研究工具。

二、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

纵观我国工程管理工作多年的历史可知,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建设费用以及工程的质量等方面进行重视。管理方式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另外,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效应用更为工程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现如今的工程管理思维上看,传统管理思维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工程建设工作往往只追求阶段性的管理,加强对效益问题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往往以工程建设的过程为主,对于后期的问题不懂得维护。久而久之,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严重降低。长期以往,工程建设的高效性无法得到保证,还会给工程建设工作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从我国大多数的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的现状上看,质量不过关的工程单位不胜枚举。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影响。

2、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传统的管理思维主要是对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其发展趋势考虑不周。工程的健康问题往往是不被重视的方面。现如今,社会要发展,工程建设工作不但要保证自身的高效性,提升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做到达到一定的节能性。但是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自身的价值和施工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才能够扩展工程管理的思维和角度。也就是说,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只是注重局部利益,根本无法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这也是传统管理思维的弊端之所在。

3、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往往受到阶段性管理框架的限制,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工程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其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因此,能够对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都进行深刻的认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往往能够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如果站在较高的层次上,这种思维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所以,为了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往往需要以全面的、完整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看待。可见,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适应现如今工程建设的高效性。

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1、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模式下,工程是人类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创造的,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的人造系统。它通常由在一定空间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系统、软件系统等构成,并可用一定的功能(如产品产量或服务能力)要求、工程量、质量、技术标准等指标表达。

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工程的策划决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后期处理为对象的全过程管理,是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广度建立的工程管理系统架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在对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全寿命期的目标体系及相应的实现方式,最终通过与工程专业技术系统创新、工程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管理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工程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第一,工程寿命期内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按照工程寿命期阶段划分,工程管理可分为前期策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和工程善后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分析,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运行维护和健康管理等。

第二,基于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工程全寿命期理念是指在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工作(中都要立足于工程的全寿命期,不仅注重建设期,更注重工程的运行阶段。在实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以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注重资源节约、费用优化、与环境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以集成为重要手段,把工程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集成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最优,使工程在全寿命期中都经得住社会和历史的考验。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体现,表现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等特点。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运用体现了工程界的进步,同时也为以后先进的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

[2]冒刘燕,成虎.工程专业学科体系统一性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52-55.

篇5: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工程建设中的弄虚作假、偷工减料、违归操作、恶性竞争等不良行为和不规范问题屡屡发生,这些事故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管理体系是否先进,以及其业务和技术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它在保证建设工程的健康顺利进行,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顺利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等管理活动,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既定的资源和环境条件下,其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选址和勘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项目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建设项目具有极大的影响。

进度、质量、费用是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对承包商来说,三大目标的实现是和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见三大目标控制的好坏,从根本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承包商乃至业主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承包商主要是围绕这三大目标进行项目管理的。在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工程项目管理三大目标方面是对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费用上的管理。

下面,我将从进度、质量、费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一、工程项目管理在进度管理方面的意义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围绕工期要求编制计划,付诸实施且在此过程中经常检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分析进度偏差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或修改原计划,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对一个工程项目而言,其建设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又能否按计划执行,这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进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中心任务之一。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工程项目活动,在进度管理中,一般首先设计项目活动的三个属性:范围、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设计活动范围,并给以适当的编号以区分不同的活动,确定进度的基本单元;设计逻辑关系,以明确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资源供应计划,以估计活动持续时间。

工程项目进度不能过快或过慢,工程进度慢或拖延工期将导致工程不能按期发挥效益,赶工加快工程进度,则会增加建设成本,工程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工程项目进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与工程成本和质量目标协调一致。工程进度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因素多,风险大,应认真分析和预测,合理采取措施,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实现进度目标。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来自业主、勘察设计单位、承包人、设计单位,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有许多是人为的,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加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确保进度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工程项目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意义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确保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永恒的主题。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工程质量管理为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杜绝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需要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和需要的能力。其中规定要求通常指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合同所规定的要求;需要一般指的是用户的需要。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了承包方和发包方的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决策、设计、材料、机具设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人员素质、工期、工程造价等。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由于建筑生产的单位性、流动性,工程质量容易产生较大波动。同时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偶然因素和系统性因素比较多。为此,要严防出现系统行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波动控制在偶然行因素范围内。此外,工程项目质量还具有隐蔽性、局限性及评价方法的特殊性。以上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对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管理对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包括了承包方和发包方的质量管理。发包方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编制质量计划、进行质量监督和验收等;承包方的质量管理类似,主要活动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的持续改进。

工程质量的管理主要是对人员、材料及施工技术、成品保护的管理,对人员的管理即对承包方现场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在工程施工前应先对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及技术交底工作,树立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实行奖惩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对材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使用前,按材料审批制度办理材料审批手续。应该检测的材料必须检测,工程材料在施工前必须得到甲方及监理单位认为后方可施工安装。在施工技术上必须与监理单位相互协作,对施工的每道工序要严格把关,上道工序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的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要第一时间与监理统一协调,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解决。对已施工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成品保护,对在成品或半成品的工作区域内有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存在,应由其他工种对成品完成单位交付合理的的配合使用费,由成品完成单位对现场成品进行管理。

三、工程项目管理在费用管理方面的意义

工程项目在保证其进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工程项目管理对其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项目能满足经济性的要求。工程项目的费用也就是工程项目的投资,指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总和。工程项目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和建设期贷款利息。

工程项目管理在对费用的管理中,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作用,对于节约投资,服务于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工程费用管理,既能保证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又能合理地确定和使用有效资金。固定资产投资是基本建设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规模。但投资的合理使用,更是影响投资效益的重要方面。工程从立项、设计、招投标、开工、施工到竣工投入使用,无论哪一方都要坚持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进行全面的工程投资估算、准确的工程造价预算和完整的竣工决算。只有将工程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才能使其在有效控制工程费用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篇6: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是由施工管理的好坏所决定的。一个建筑工程中,良好的施工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使施工成本减少,工程质量提高,而且还能使工程的施工进度不断加快,以便能在规定的工期内顺利完成施工操作。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国民经济的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然而,由于受到发展时间的限制,在管理体系上还不够完善,还有诸多的问题存在于管理工作中,而文章将以A地的某建筑工程作为实际的案例,该项目工程的总造价为960万元,工程厂房B、厂房C建筑面积分别为6257.66平方米以及3285平方米,其修建的工期为2年。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本次的项目工程有着施工环境糟糕、施工技术复杂以及施工周期较长的特点,并且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中所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措施来。

2存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问题分析

引起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图1),而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存在于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问题

对于整个的施工企业而言,其工作围绕的核心是施工技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水平直接由其所决定。但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存在于施工技术管理中,如:复杂的人员变化以及项目包含内容等,因此在施工操作中一旦不注意就可能有不可弥补的大错误酿成。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由于施工单位相应一些技术管理规范和体系的缺失,使得他们的管理形式主要是以粗放型的管理为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作业的整体质量,这对于顺利施工操作的进行非常不利,随后还会使工程被延误,自然难以保障最终的施工质量。正是因为自身技术管理的水平有限,因而难以确保整个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无法落实技术管理的预期目标。

2.2不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问题

现阶段,不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制和体制是影响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取得的关键。没有将完整的一个系统体系建立起来,优秀管理团队和管理人才的大量缺乏,使得整个管理的组织表现出专业性极度缺乏,并伴随着复杂的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另外,由于现阶段国内有关于建筑管理的内容方面还存在着不健全的法律法规等问题,统一标准规范手册和秩序的缺乏,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最终没有有效的参考依据,自然会引发诸多的管理问题出现。对于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妥善的处理,因而就造成了混乱管理的现象出现。

2.3参差不齐的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社会经济的支撑下正在蓬勃的发展着,如:对于本次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来讲,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普遍较低的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难以符合现阶段施工管理具体的操作要求,并且在正式的施工操作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领悟力,相应的管理执行的能力也十分低下,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因而对于管理技能与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关系难以认识到,思想上的禁锢限制,将很多的问题引发了出来,显然这对于施工效率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不能按时完成的施工项目,在将施工投入成本增大的同时,还降低了施工企业应当的经济利益。

2.4不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问题,造成了安全隐患的存在

就管理体制本身而言,是有一定的缺陷存在的,在没有充分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的前提下,施工管理人员自身的有效管理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使得不再相关规范的遵循下就进行操作的违规现象时常出现,显然,这样就会造成大量安全隐患的存在。如:在本次案例中的建筑企业,虽然他们引进了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但是在现场管理中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手段,在这样新旧思想观念的坚持下,自然有与工程管理的质量要求不相符的情况出现,最终就容易导致安全与施工两者严重脱节的情况出现。在项目的施工操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利益的影响,使得施工企业在施工任务分配的过程中总是以分包的形式进行,而施工单位在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后,并不会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甚至在有的施工单位中根本不具有施工管理的掌控权和主动权,使得文明安全施工只是一句口号,难以真正有效的落实。

3解决的有效策略分析

3.1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强

建筑企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在某些建筑施工环节中,需要以安全生产这一原则为坚持导向,在开始工程以前,必须将相关的技术交底工作做好;在施工操作的进程中,需要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力度增强,根据级别的不同对具体的安全施工责任进行分配,以便在实际的人头上落实具体的责任,并严格地按照施工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安全施工检查的工作需要定期进行,需要及时纠正违规的行为,这样才能够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将整体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升(如图2)。

3.2完善现场工程管理制度

在将完善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施工单位的负责人需要采取相应的考核制度针对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工作人员来讲,将自身工作责任切实的履行是首先需要做的事情,为了落实相应的工作职责,就需要进一步的将相关的奖惩制度完善,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来代替原有的强制的不合理的行政命令,以此来不断地将管理方式和模式进行更新,提升管理的水平,在全面的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及客观条件考虑的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地将投入的成本支出降低,以此来为建筑企业将更多的经济效益创造。只有法律体系管理系统的全面建立,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在法律的依照下有效进行的,只有以法律基本的保证作为依据,才能够确保建筑企业管理的工作水平是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随后在使各项施工的工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还能够使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得到提升,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3.3现场施工行为的规范

为了将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的素质提升,就必须全面的对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素质进行培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定期展开一些有关于专业化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的活动和讲座,除了讲授建设工程重要管理内容之外,还需要加大在设计、合同、法律以及财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以便于将全方位的管理人才培养出来。我们研究发现,一定奖惩措施的采取能够有效地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会自觉地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和管理意识,并强化对工程的管理力度。

3.4质量管控力度的强化

为了有效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我们认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地将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关把控好。在项目施工建设中,建筑企业必须是在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严格遵循下选购材料,并严格的根据行业的相关标准来把控材料质量验收的环节;第二,质量标准科学合理的制定。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部门而言,在相关企业设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标准的基础之上,需要进一步的将质量验收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并且,所建立出来的具体质量的标准必须是高于国家验收要求之上;第三,需要将施工中关键的环节和工作内容把控好。质量问题很容易出现在施工环节中,我们需要将这部分内容视作是管理和检查的重点内容来进行,需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建筑项目工程的业主方,必须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的严格把控,如:材料、设计、设备、施工以及管理运行等;第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确保。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是由工程整体质量的安全所决定的,因而,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地对主体施工结构的质量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4总结

综上所述,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着的,面对着市场竞争的日益严峻,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做的是将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提升,强化建筑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职能,以此使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得到确保。

作者:苏雁煌

参考文献:

[1]黄辉国.探析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四川水泥,20xx(08):129.

篇7: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变更管理;策略

1工程变更管理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概述

1.1工程变更管理含义

工程变更指的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计价方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允许的条件下,监理人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下达指令对已通过批准的施工方案或原招标文件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工艺、尺寸、材料、功能、施工方法、工程数量等任一内容的改变。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建设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任何设计方案或工程合同都无法对未来出现的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工程变更在所难免,而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变更管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

篇8:三峡工程管理系统

关键词:系统思维,全寿命期管理,工程管理

1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之不足

1.1 工程管理全面化不够

将工程建设阶段作为管理重点,忽略了工程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对工程的长远发展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管理思维,所以容易忽视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不重视工程项目发展的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制定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就会导致“短命工程”的出现。

1.2 工程管理连续性有限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是将寿命期较长的工程进行划分,将其分解成不同的建设任务,并由各自负责人分别管理。这样的工程管理模式将各个阶段分散,使管理者只能重视材料采购、设计工程、实际施工等某一阶段的目标利益,而不能考虑整个工程的整体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1]

1.3 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

大多工程管理思维模式和研究是针对工程建设阶段,但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则需要管理者站在更高层次上分析工程问题以便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针对性太强且单一,但是工程管理需要一套更系统的思维理念和方式,这也是我国的工程管理亟待完善的方面之一。

2 突破传统思维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就是将建设工程看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充分考虑其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以便对复杂的大型工程进行系统管理。[2]为了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需将系统思维建立在目标一致、结构统一、功能完备的工程系统中,贯穿于工程全寿命期。这种系统思维着眼于工程管理,使管理者站在更全面的角度上,根据不同工程的特征来综合管理工程全寿命期内的动态变化和总体目标。

3 基于系统思维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特征分析

3.1.1 整体性

随着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推行,项目工程由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顺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创造了发展环境。现代工程具有周期长、任务重、技术复杂等特点,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策划、施工、运营、维护等阶段进行全方位负责,可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和最终利益。

3.1.2 人性化

工程的全寿命期就像是一个人从出生、成长、死亡的生命周期,工程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充分考虑用户或各个方面的需求。在设计阶段,应当明确工程的功能和人性化要求,确保在以后建设过程中能够保证实现预期目标;在施工阶段,要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在运营阶段,高效完成预定目标,尽力为业主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服务。

3.1.3 集约型

集约型管理可以促进工程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主要方式。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减少资金投入,但是又实现了最大效益。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科学之处就在于在保证达到工程的预定目标及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减少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合理使用有限资源来降低工程成本。

3.2 将系统思维应用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2.1 相关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与工程各阶段、各层次的决策者、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都应在正确的工程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对具体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全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致力于提高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3]

3.2.2 培养管理人员的系统思维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系统管理理念和系统思维。鼓励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发现实践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积极反省讨论,摆脱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束缚。借鉴学习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经验,将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寻找将系统思维合理应用于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方法,最终完成工程任务和战略目标,达到工程质量管理标准。

3.2.3 协调管理工程全寿命期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工程的复合性,因此,对复杂工程的协调管理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内容主要有:目标的一致性协调,工程虽然经常被划分为几大阶段,但是通过管理应使所有部分工程的整体目标保持步调一致;环节的连贯性协调,工程系统结构是否稳定,关系到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工程体系;管理的整体性协调,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保障工程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实现。[4]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优化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管理,为了实现这种全面管理,应当对这种管理系统逐步进行优化,构建完善的管理结构。

3.3.1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目标系统优化

分析全寿命期管理目标的因素应该来自于多方面——计划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等等,管理者应从不同角度综合判断项目目标的可行性、最优性,从而能找到一个令政府、业主、投资商都满意的最优方案。对目标的控制可采用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控制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合后贯穿于全寿命期的目标管理,有助于动态应对目标变化和实现最终项目目标。

3.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信息系统优化

在工程全寿命期中,建设行为的产生伴随着大量工程信息的出现,为了使信息传达过程流畅,信息处理高效准确,需要建立一个快速信息通道,创立符合工程自身特点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现代化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可以减少项目交流过程中的困难,使项目在不同阶段的信息得到充分共享,从而对工程进行控制和分析。

3.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系统优化

一个项目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管理组织,这些组织之间有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构成了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组织系统。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管理组织应结合工程特点,与其他管理组织形成动态合作,积极转变职能性质和组织模式,开发管理组织集成化的新型管理思路。

4 结语

工程项目是一个有各方参与的复合体,以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为出发点,构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不足,并且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用以改善工程项目的执行效果。笔者希望工程管理行业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让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成虎,韩豫.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305-306.

[2]胡道生.刍议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城市建筑,2013,03.

[3]王建廷,李迎迎,肖忠钰.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01.

[4]成虎,韩豫.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9.

上一篇:监督巡查岗位职责下一篇:广告公司制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