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2024-05-11

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精选6篇)

篇1: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要:小学阶段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课外阅读也被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学校的图书馆应对学生开放,图书馆的书籍种类是比较多的,能满足不同同学阅读需求。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父母在外打工,他们给孩子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帮助,很少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所以学校的图书馆是孩子读物的主要来源。如本班学生每个星期四在学校图书馆借书并还书,由于学生自己有的课外书籍是有限,所以本班借的课外书就成了“抢手货”,借到书的那一刻,就被“瓜分”,大家轮流看。连平时不怎么喜欢看课外书的同学,也加入了课外阅读的队伍中。现在每到换书日,图书馆就成了孩子另一个乐园。

其次,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小小“图书馆”。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所拥有的课外书籍带到班级来,可以丰富课外书籍的种类,由我们选举的“图书管理员”看管,同学之间借阅。同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订购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或者刊物,如我们学校为每个班级定了《少儿科技》、《家教周报》等,从而充实了我们小小“图书馆”。学生上课时抱住课内书,下课就可以啃食课外书,让学生慢慢的融化在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中,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他们对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有些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原因是不愿意花费他们的课余时间,针对这一现象,也为了保证其余学生的阅读时间,可以在课程表里把阅读课外书计划在内。本班的每个星期二下午最后一节课留给学生看课外书籍,而早读课上只要学生完成当天的任务就可以阅读课外书籍。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那些没有时阅读的同学也能有时间去阅读,让他们慢慢爱上课外阅读。

二、选择适合各学段学生的书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等三个学段。而针对这三个学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选择适合每个学段的学生的书籍。

比如对1-2年级的小朋友,我们要考虑到他们年龄比较小,知识面小,识字不多等特点,可以选择一些插图,拼音的故事书,如《美绘本·快乐阅读-格林童话》。这本故事书的美丽插图可以吸引1-2年级小朋友的眼球,拼音可以帮助小朋友们阅读精彩的故事内容,加上老师的指导阅读,相信他们会对这本故事书爱不释手。相对于全是字,读不懂的,如《世界上最幸福的脚丫子》这类书,有插图,能拼读的故事书更能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于3-4年级,他们识字较多,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且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求知欲旺盛,但又缺乏耐心。作为老师可以鼓励其多看看课外书籍,给他们讲述课外知识的重要性,陆游曾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堂上,作为老师要把课外书籍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如在执教四年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在课堂上我讲了关于希腊神话如特洛伊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很大的兴趣,但讲到木马计时,我却戛然而止了,说到:“预知故事结局如何,请去看《古希腊神话》”。这样设下一个悬念,让他们对这本书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培养他们对课外阅读兴趣。5-6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主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有益的读物。“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他们学写读后感,摘抄一些好的句子、词语。

三、推荐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

鲁迅曾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时,尽可能为其提供不同体裁的书籍。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结合,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爱好,带动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星座,可以推荐看《十二星座人》;有些男生喜欢数学,可以推荐看杨红樱的《马小跳玩数学》;有些学生喜欢侦探的,可以推荐看《福尔摩斯》等作品。在家长的眼中,故事书,科幻书等对孩会产生负面影响,只有像四大名著这样的书对孩子才有帮助,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对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六年级作文写读后感,我看到:在故事书《皮皮鲁》中,学生们学到了做人要诚实,不应该撒谎;在《海伦﹒凯勒自传》中,学生明白了遇到困难,挫折时应该勇敢面对,对生活要充满爱;在《鲁宾逊漂流记》中,学生懂得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等。

阅读不同题材的课外书籍,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避免他们产生厌读的情绪,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

四、师生共读与交流,家长的积极参与

师生共读即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老师可以选择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可以就某个片段或者某个人与同学交流彼此的看法,尊重学生的见解。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而且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有限,而在他们遇到阅读障碍时,老师可以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帮他们排除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对帮助学生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促进作用。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五家建设”中就号召建设“学习之家”。家长在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也有很大的作用。家长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一些课外书籍,每天晚上睡觉前,利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彼此的看法。如果孩子比较小,可以每晚为其阅读一个小故事,从小培养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五、举办读书会

每学期举办1-2次读书会,让学上畅谈自己读课外书的收获。这既是对爱读课外书的学生的一种表扬,也是对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的一种促进。本班第一次办读书会时,比较失败。只有一位“三国迷”在台上为大家讲述诸葛亮巧借东风、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精彩的故事内容使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或许是对他佩服或许是对他的不服,在第二次活动中,有更多的同学主动上台演讲,故事内容穿越古今,贯穿中西,演讲的类型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心得。

课外阅读,任重而道远,兴趣的培养只是阅读的起步。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内容的选择等多方面的训练,真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将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乐趣,将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享受,并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篇2: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随着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地深入改革,语文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有目共睹,但随着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地深入改革,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上的经历,依据情境教育这一理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弄清楚病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方法。关键词:阅读 农村小学语文 情境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任务。其中,阅读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在学习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智力水平,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如果阅读水平不高,就无法很好地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在写作文时也无从借鉴,作文语言匮乏枯燥。最重要的是,不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智力水平也很难提高。如何让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达到新课标中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的。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有的问题 多数农村小学处在偏远地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农村小学因为办学条件有限,所以学校里的教学设备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阅读教学。二是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不高。面对教材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领会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改善和提高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三是学生的阅读内容单一。在农村小学里学生的阅读对象主要是教科书和相关的习题册,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传授给学生教材上呈现的内容,课外则是完成相应的习题册,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四是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小学学生的父母多在外地打工,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五是学生对阅读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学生受到家庭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

二、改善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1、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创设野外情境课程 当下,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远比不上城市小学,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注重对农村小学添置教学设备,同时,请专业人员长期地维护和保养这些仪器、设备。除此之外,学校也要积极发动教师和学生留意和搜集周围环境的材料进行自制教具,不仅仅是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课堂,而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优势,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阅读学习。情境教育的倡导者李吉林老师曾指出情境教育中的“情境”是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创设的“有情之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成长需要所创设的典型环境。农村小学周围有宽阔的野外空间,有不胜枚举的美景,这一切都在呼唤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生机勃勃的田野间是学生学习的生动课堂,在田野间教学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必要。例如在教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就可以组织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学生看到青山绿水、鸣禽野花,感受到自然景色之美时,教师只需要稍作引导,学生便能很好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感品味课文语言,有利于学生体会课文之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面对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识到,教师可以通过野外情境课程去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和全面发展。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树立情境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事实却并非如此,一部分的农村教师未能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心理,呈现出的课堂与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大相径庭。课堂模式僵化,气氛沉闷,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学生坐在位置上或是不知所措、或是走神发呆„„一堂课结束,老师将一篇篇课文肢解得破碎淋漓,可是学生却不知所云、收获甚微,学生没有深刻地感悟与思考,更没有“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长期以往,教师剥夺了高年级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权利,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主角的优越感,而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却毫无展示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对文本不求甚解,很难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篇课文,无论是何种体裁、何种内容,都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情感、一种价值观的判断、一种意蕴深刻的道理,只有学生进入文本中的情境,才能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及其蕴含的魅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然而在很多的阅读课上,学生只是一味的重复老师的动作,反复地朗读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到最后学生读的腔调和老师的一模一样,成为了老师的复制品,看不到任何带有学生个性化色彩的阅读。当然,在课上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读好每一篇课文。每一位学生的经历和情感体验都存在着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风格,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与文中人物一起感受喜怒哀乐。所以,要上一节好课,教师就要正确地摆正学生的位置,将其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其次,教师还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李吉林老师也曾说过:“情境课程的建构,不仅吸纳国内外课程流派之长,更重要的是从我们民族文化经典‘意境说’得到‘根’的滋养,从中概括出真、情、思、美四大元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除了语文学科等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书法、音乐、美术等方面,只有开阔的视野才能真正驾驭语文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可是一些农村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不高,例如在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进行范读时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甚至有些教师不会说普通话而是用方言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时字迹潦草、随意,缺乏美感;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不能准确地指正学生的问题,或是不能给学生讲解或拓展课文中涉及到的历史、科学等知识,缺乏一定的文化功底和内涵。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复杂、更多样,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他们相信教师会解决各种难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面对的学生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用新的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用丰富的文化知识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自然而然地净化了心灵,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知识,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加热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给学生提供一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可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却经常看到教师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教案不断地提问,很少看到学生自主提问,虽然教师提前备课,充分设想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但是也存在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教师 “蹲下来”走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让学生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稍作点拨,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扩大探究的范围,不要仅限于文字表面的意义上,而是要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阅读。教师应该把教材当做是“跳板”而不是“圣经”,有创意的理解和应用教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消除学生担心犯错的恐惧心理,倡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挑战权威。在农村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3、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农村小学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书目只有教材,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阅读的书目种类匮乏、阅读面窄,不利于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根本无法满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级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对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鉴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阅读”法,围绕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有序整合、开挖新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对象。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还应该提供给学生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弥补学生没有条件获取种类繁多的阅读内容。农村小学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内容,例如描写淳朴民风的文章,在农村地区,人们非常重视邻里间和乡亲间的关系,倡导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逢年过节村里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蕴含着浓浓的乡情,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或是描写动植物、自然景色、各种各样的农活等文章,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阅读教学资源。学生阅读描写农村生活的文章时一定会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会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增加阅读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阅读内容单一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 农村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频频走神、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是因为学生对于阅读没有产生浓厚的兴

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针对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以借助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 人文资源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农村,到处都长着各种各样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学生也随时可以接触到种类繁多的动物;农村的自然条件丰富,青山绿水,花草茂盛,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多样。面对生活周围的种种景观,学生心里一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疑问或是想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并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之相关的阅读书目,引导学生将生活周围所看到的景象与书中的内容相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仅仅依靠教师在学校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家长应当肩负起督促学生在家里坚持阅读的重任。可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大部分家长都是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督促自己的孩子。即使部分家长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孩子,也因为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因此,学校可以开设专门培训家长的课程,针对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说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在家里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总结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发挥农村学校特有的优势,依据情境教育这一理论,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创新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科学的看待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并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策略,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篇3: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一、网络阅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一)阅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在网络阅读时代,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大众文化也在日渐兴起,对高中语文的阅读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对于经典的阅读已经不再是高中语文平时的休闲娱乐活动了。信息资源变得更丰富,检索途径更加方便快捷,阅读手段和阅读体验更加轻松自在,阅读环境和阅读成本更加开放和低廉,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高中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从而导致高中生的阅读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阅读内容产生了巨大变化

高中语文更多的是被网络小说、电子期刊、时尚图片等包围,各类小说畅销书和漫画、悬疑等休闲刺激类书籍在高中生群体中风靡,使其阅读呈现快餐化、通俗化的倾向。互联网阅读集文字、图片、音视频为一体,对正处于认知发育期的高中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这类阅读无疑会影响到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以及价值认同,而且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为其拓宽知识、提到修养的目的。相较之下,纸质书籍和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无论从内容、阅读方式还是知识面涉及等方面看,都无法与互联网阅读相媲美。

(三)学生的阅读目的单一功利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高中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经典,而是更注重于选择各类学习辅导类书籍。高中生阅读的目标更加单一、功利,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在学业上能够增强竞争力。很多高中生除了阅读和学习有关的各种教科书和教辅参考类书籍外,已经不习惯在书香的氛围中去阅读经典,而是手持手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上网浏览阅读各类小说、漫画、时尚杂志等,单一地为了一时的快感而读书,这无疑会影响其理性思维的形成。

二、改善网络阅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影响的对策

(一)将网络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

在互联网时代下很多高中生对于网络的资源完全可以自己搜索,但是综合高中生的上网目的可以发现,阅读目的更偏向娱乐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网络阅读引导主要是为了减少网络上黄色暴力和虚假等信息对高中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充分利用网络有用信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高中生进行网络阅读的深度和目的教育,引导他们网络使用目的向学术和研究方向发展,而不是局限在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阅读中。高中生在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中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但是由于他们的搜索能力和搜索技巧的掌握还较低,因此,老师有必要对他们的网络使用技能进行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搜索、过滤、选择、整合信息的能力。将一些常用的专业搜索引擎如google等介绍给高中生,并教会他们熟练使用,提高高中生的网络信息搜索技能。同时介绍和分享一些好的网络阅读社交平台,如豆瓣读书等,教会他们利用网络获取阅读信息、分享阅读经验和兴趣的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利用习惯。另外,还需要教育高中生不能在网络上发布、传播不良网络信息,不阅读和使用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文化信息,维护网络文化文明、安全人人有责。

(二)语文阅读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个性

我们知道对于高中阶段的有效阅读应该是能够体现学生自己个性特点的阅读,所以教师在这中间是一个引导者,不能强迫学生去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能够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去表达自己对文章阅读后的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阅读的综合水平。并且老师应始终记住学生阅读的提高是在日常学习中慢慢地积累的,因此要把这样的一个要求作为常态。通过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能够加深学生自己对该文章的理解,这样的效果会好于教师不停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会对文章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文章的解读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在鼓励他们对文章个性化解读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要避免严格按照教参教学的方法,对于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学生观点老师不能一棒子打死。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个性解读在网络上发表,与网友讨论、学习,提高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当然也不能任由学生随性解读,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合理利用网络阅读的同时,对高中语文课程产生兴趣,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解读又要完成适当的教学目标。

(三)引导高中生形成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经典文化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促进一个民族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源泉,正是高中生急需汲取的“养料”。而高中生在网络阅读时主要追捧的却是一些穿越、玄幻、游戏、仙侠类的“快餐式”小说,思想肤浅,缺少知识含量。网络阅读有效性较低,高中生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容易形成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等阅读习惯,对他们经典阅读能力提出了挑战。高中语文教师在高中生经典阅读行为的培养中,任重道远。虽然很多高中生表示经典文学仍然是他们最喜欢的,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阅读对阅读方式和阅读有效性都带来改变。很多学者对高中生网络阅读进行研究也发现,“快餐式”阅读、阅读低俗化等现象越来越多,对经典阅读提出严峻挑战,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经典阅读的能力仍然是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语文教师应该编制经典阅读推荐书目,推广经典阅读活动,将一些经典作品制作成数字版、网络版,推荐给高中生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老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经典导读,培养他们经典阅读的习惯,减少阅读低俗化、快餐式现象的发生。

(四)联合家长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庭阅读对学生成长和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家长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方式。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并且做得很好。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作为有着优秀阅读传统的国家,我们有必要继承和保持“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优良传统,教师要联合家长,使家长以身作则,多看书,多跟孩子讨论书,孩子们耳濡目染也会自然而然喜欢阅读。积极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改变沉迷于网络的“快餐式”阅读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充实家庭藏书,藏书种类不能仅停留在报纸杂志、当代作品等一些通俗读物上,藏书要多样化、经典化发展,购书的时候多跟孩子沟通交流,酌情考虑他们的需求,要积极努力为孩子阅读创造条件。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场所,父母要充分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积极带领孩子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种阅读活动,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的习惯。

三、结语

网络阅读时代,高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教学不是很感兴趣,虽然经过老师们的不断努力,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所提高,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我们应该重视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既鼓励健康有益的网络阅读,又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把经典阅读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高中生在学习之余应充分利用时间,利用网络及现实的各种图书资源,感受书籍的魅力,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在阅读中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离不开老师、家庭和社会的正确引导,要正确引导高中生正确使用新媒体,趋利避害,让阅读更加深入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肯定会逐步地提高。

摘要:信息化时代是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而这个学习的过程需要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阅读。网络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正遭遇挑战。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新的阅读方式使高中生获取信息快捷方便,阅读内容丰富多样,但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引发阅读危机。作为高中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当在课标的指引下,格外重视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本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高中生的网络阅读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网络阅读环境下正确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祁恒山.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3]朱文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以学生为本[J].新课程(教师版),2007(6)

篇4:论阅读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阅读 语文教学 影响

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则是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拥有了较强的写作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学生就能运用书面语言来描绘生活的蓝图,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却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学生在行文时常常出现没有材料可写的现象,这无疑直接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课外阅读。正如叶圣陶下生所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因此,研究阅读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在推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是语文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

自古以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成功的作品需要大量的素材来支撑,而这些素材,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书籍。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对现实生活的把握与提炼力度是有限的,而且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免不能准确把握事实的真相,因此,通过大量的书籍阅读来了解古往今来的史实,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是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成名的作家与学者无一不是如此。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才能在自我体验中不断增强领悟能力与水平,并通過在现实生活中的主动观察来丰富生活积累,转化为写作素材。

(二)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兴趣是人们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开发潜力与智力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去观察、研究与实践这种行为。如果学生对语文写作没有兴趣,只是迫于考试的压力硬着头皮写,自然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无法达到教学的应有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怎样才能做到呢?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对历史与现实有更深的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长期积累,便会产生强烈的倾吐感,一旦时机成熟,就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一气呵成。或者即使不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时,也会在外在环境的诱导下激发共鸣,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对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手法与风格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期待尝试写作。正是这些冲动与共鸣能够激发学生强大的写作动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阅读是重要的途径。

(三)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升华写作的主题,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生而言,写作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反应现实生活,而是表达和抒发自身的情感。正是因为有了情感在,有了作者自己的认识、看法、观点等,才使文章有了丰富的底蕴。这也是当前学生在写作中最差的一部分。而阅读,正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名家名作,往往反映了最深的社会现实,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领悟到作家蕴含在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传递真、善、美,使学生不自觉的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长期的感悟,学生必然会学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而这恰恰又是语文教学不能达到的。因此,让学生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发挥其和语文作文教学的互补作用,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有质的提高。

(四)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

有句俗话这样道:天下文章一半抄。这句话并不是真的要大家去抄写论文,而是强调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前期写作的过程中主要是模仿。现在的韵文课本中所选取的均是古今中外的精华作品,学生通过课堂长时间的学习可以对这些作品的结构、行文与辞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位自己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光靠课本上的作品显然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阅读与借鉴更多的作品,才能有更大的改进与提高,才能在把握了多种风格与特征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征。这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弥补。因此,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与延伸,这样才能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二、语文作文教学背景下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而且读的越多越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毫无目的的乱读一通。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是有讲究的。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推动语文作文教学,必须把握课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自己切身的感受还是通过书籍领悟到的知识,都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因此,学生课外生活的目的在于感悟生活,广泛的积累素材,并且在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观点和看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底蕴。因此,现实生活均可被学生用来认识、分析与综合,整理成自己的素材,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中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学生能分得清现实与虚幻,能看得透古往今来,既充分融入作品中,而又不拘泥于作品的框架而出不来。

第二,课外阅读的对象不仅可以是文学作品,而且可以是报刊杂志。很多人并不把报刊杂志当作文学作品,这是不对的。因为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感悟现实生活,而报刊杂志就是对现实生活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往往在第一时间把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送到我们面前,这一方面给了我们充分了解世界的便捷途径,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我们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 ,如何加工和整理信息反而成了重点,这当然是不够的,整理信息的目的最终在于获取信息,课外阅读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清萍.阅读积淀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分析[J].新课程,2011,(4)

篇5: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摘 要: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有成为全社会、家庭、学校较为关注的问题。学生选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怎样在课外阅读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影响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等等。我对山区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语文能力兴趣小学生

前言: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只能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地积累而成。因此,学习语文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面太窄,就会营养不良,语文素养难以提高。所以,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教育优势在于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能够促使学生在充满个性、创造性的阅读中进行深层的精神体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对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苏霍姆林基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对课外阅读可谓推崇备至,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在他看来,那种只会死读书的,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

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伸。”朱熹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字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强调了读书的好处。以此看来,阅读对人的发展,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总结为以下几点: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

古语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文延伸,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管课内阅读有的频率多高,没有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获得十足的成效。只有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方法的训练才能培养起阅读的熟练技巧,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足得益于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使语文能力获得提高。

(一)课外阅读于个性的发展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个性,使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使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阅读好的书刊,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使

人的个性心理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问世事的孩子,个性往往比较扬郁孤僻。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各学科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成绩的影响,同时也和其它学科的学习息息相关。课外阅读

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还可以进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小学阶段的其它学科的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三至六年级学生

2、调查内容:课外阅读情况。

3、调查目的:了解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为学生阅读提供一个方向。

二、调查结果

1、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余时间,你最喜欢干什么?”选择“看电视”的同学占47.4%,选择“出去游玩”的同学占27.95%,选择“打电子游戏”的同学占11.23%,选择“看书”的同学占13.52%。

2、课外阅读的动机

“你认为课外阅读对你有何好处?”有51 %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14.25%的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个人文化素养,22.47%认为可以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同学认为可以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

3、喜欢课外阅读的程度

从课外书选择的种类看,看漫画书和童话书的人最多,这让很多家长都很担心。为什么呢?我分析了一下,总结出这些原因:首先是漫画,由于漫画中常会出现幽默的写法,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漫画中人物长相夸张,常让人哈哈大笑。对于童话,童话有很多离奇迷幻的色彩。童话里的人物、动物都非常神奇:会说话的小动物、仙女、巨人……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因此勾起小学生们的好奇心,所以很想去看这些童话。

4、每天坚持读书时间

平均每天坚持读书一个小时及以上的12.05占%,坚持半小时左右的占40.82%,偶尔

读一读的占35.62%,一点不读的占11.51%。越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坚持读书时间半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越大。

5、关于读书方法

89.86的同学会用摘抄好词佳句、写读后感、圈点批注、边读边思考想象等读书方法,但选择方法比较单一。

6、关于所读课外书内容类型

读教辅作文类的占36.71%,读文学故事类的占31.51%,读科普类的占21.64%,读卡通漫画类的占32.87%,读报刊杂志的占7.4%,读其它类型的占10.14%,其中读教辅作文类的高居榜首。

7、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

山区学校比城市学校的藏书量少,而且获取课外阅读的途径也非常窄,山区有些学生甚至小学毕业到初中毕业未曾读过一本课外阅读。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入学六年以来,一本工具书都没有的学生在一个班中竟占28%。可想而知差距之大,令人忧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并不高,不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山区家庭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并且山区图书馆不够健全、藏书较少,图书较为陈旧,使用率低,不能合理开放,同时加之某些经济因素不能满足,丰富课外阅读开拓视

野成为一句空话。同学之间互借阅读的比例虽大,但阅读面过于单一,有些书籍与学习并没有关系。租书方面本地区也没有类似的市场。从网上获知的为零,几乎没有学生接触过网络,所以一无所知,对于探究性的问题无从下手。

三、结果分析

1、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态度。积极调查结果反映出真正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并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同学都希望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都想看到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2、同学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大部分的学生读课外书时都要老师、家长督促才看一下课外书。然而调查表明,我校三至六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缺乏,表现在年龄差异上,越到高年级,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越少。另外,遇到困难,有相当部分同学采取的是放弃与逃避,不能正视。

3、同学课外阅读畏难情绪较大,能力较低,方法不多。调查发现,尽管不少同学能够用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够综合运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级,相当多的同学也不愿采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读书方法。甚至有很多同学把写这些当作了负担。

4、同学课外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内容选择上,课外阅读的主要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课外书籍。对于其它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经典名著以及其它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

四、调查后的建议

1、低要求,注重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同学在开始阅读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过高,但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同学就索性不读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开始对自己的要求要低,要培养起自己的信心。当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后,再对自己提高要求。

2、学校要多替我们准备优秀书籍。同学们的书源较少,阅读面有限,所以希望学校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优秀读物给学生来读,同时还可以发动同学,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书籍来读。

3、学校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外阅读活动,为我们的课外阅读提供舞台。我们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希望学校要尽量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的环境,吸引同学们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

4、注意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我们首先注意利用教材中的范文的学习,向学生传授文章阅读的有关知识,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同时,利用教材中重点训练项目的《读写例话》,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进行阅读实践,边读边学,一篇带读多篇,逐步使他们掌握如何读懂一篇文章,一本书的方法。

5、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外书。实践证明,怎样利用正确的东西去占领学生的课外阅读阵地,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有些国家一些腐朽的东西乘机而入。有的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读了一些黄色有害的读物,因而思想上受到毒害,有的甚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指导是争夺学生的重要阵地,不可忽视。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小学生对读物的选择。选择的原则是:

(1)、书籍的内容要符合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这一目的;(2)、内容和题材广泛,既有文艺作品,也有科学知识方面的书籍;(3)、语言要规范,要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的特点;(4)、注意与课内阅读配合起来,尽可能根据阅读教材各个单元的内容与读写要求互相配合。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定期按一定的主题选出一些书刊,编成目录,在学习园地或墙报上向小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书报刊物,使课外阅读体现出在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引下进行的特点,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果。

6、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要进行指导。课外阅读如果仅仅停留于读,对我们而言,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有些知识,需要内化于心,有些知识,可以书写于纸。因此,老师要适当教给同学们一些分类积累的方法,读写的方法,比如用一个积累本分类收集各方面的小知识,填写读书登记卡,写读书日记,写读后感,并尽可能以竞赛或是展评的形式进行,使同学们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逐步掌握基本的课外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7、定期举行读书讨论和汇报会,促进课外阅读良好风气的形成。一是定期举行书报讨论会。在全班读过的某一种相同的读物后,由教师布置思考题,如书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些人物?为什么?你认为书中有哪些优美的词句等。组织学生讨论,然后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二是定期举行书报叙述会,组织学生复述读过的书报内容或故事的梗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要能传达书报中的感情,也可以由学生朗读其中精彩的片段。三是定期举行读书汇报会,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外阅读的方法、经验和收效,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博览群书,创新阅读,是当前和今后的一种学习的趋势,而传统读书观念已无法造就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他把课外阅读当作风,比作帆。有了风,有了帆,船才能在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我对我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活动,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当今小学生的阅读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家庭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而后加以分析整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对策研究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我校将要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如何继续开展课外阅读呢?

1、培养兴趣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推荐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课时,就给他们讲《灰姑娘》、《十万个为什么》,课后同学们自己再去看这些书;教师随时可以与学生谈心,谈谈自己小时侯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些高年级的读书活动竞赛,也可以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这样高年级学生起到了“标兵”作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狠抓落实

时间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保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

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

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辩论赛、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等。

六、结束语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专著类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阎国利、吕勇:《阅读策略》[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3]吕叔湘、《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店,1951年版。

[4] 陈寿、《三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论文集

篇6: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和阅读速度等。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怎样才能达到阅读效果呢?我认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怡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本人近4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p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一方面,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以及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能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其次: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第三: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最后是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

四、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参与阅读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p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抓“生成性”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上一篇:棒棒糖教案下一篇:新版商品房二手房购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