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公开课

2024-06-24

校内公开课(精选12篇)

篇1:校内公开课

校内公开课教案

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体育课教案 执教: 郑金国 水平阶段 水平一 年级 一 学生数 48 课次 1 日期 内 容 1投掷:持轻物掷远; 2、游戏:投掷比远 教学目标 1、知道正面投掷时投掷手异侧脚在前的动作方法。 2、在反复练习中学会前后站立、肩上屈肘的的正面投掷动作,发展协调素质,提高投掷能力。 3、统一信号的投与捡,加强安全意识,提高组织纪律性。 结构 教学内容 时间 负荷 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 激 趣 热 身 1、师生问好。 2、肢体语言体验(冷暖) 3、慢跑,打招呼。 5 分 钟 小 1、亲切地问好! 2、引导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现冷热。 3、引导学生在场地自由慢跑,遇到同学主动击掌,相互问候。 二发 展 能 力 合 作 探 索 1、自由抛接 2、游戏:“小流星”。 3、投掷:持轻物掷远 重点:肩上屈肘、快速挥臂 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16 分 钟 中 1、讲解游戏的要求 2、学生分散进行小游戏 3、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做流星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飞的漂亮 4、再次模仿流星滑落的.动作 1、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每一个动作的要领, 2、 教师带领齐读动作儿歌 前后站立 手臂举起 身体后仰 快快投出 3、 教师带领学生徒手模仿动作练习4、 教师巡回观察,纠正学生动作 5、 分组持轻物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优生展示,教师讲评,对共性动作进行纠错 7、 分层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投掷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掷线

篇2:校内公开课

1.骨干教师证明一份,青年教师证明3份,荣誉证书复印件4份

2.亳州市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学校聘书2份,县教师进修学校一份,学校聘书4份 3.基本任期内听课记录87节

篇3:由一节校内公开课引起的思考

根据学校规定,开学初,笔者要向全校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本着“常态化,真实化”的思想,笔者按照教学计划上的进度开设一节武术课,笔者没有因为追求课堂“有序、有效”,而提前在上课班级“磨课、修课”,仅告知学生“下节课,我们班级要开设公开课”。真实地讲,笔者对这节公开课没有太大期望,因为刚接手这个班级,学生的常规非常不好。但是,公开课上下来,结果却非常好,学校领导给予了肯定,听课教师纷纷表示了认可,一致认为:课堂接地气,没有过多形式主义,过程自然流畅,没有排练修饰的痕迹,简单有效,具有很强的借鉴性。课后,笔者对本节课进行了认真回顾和总结,其中几个片段尤值得引起笔者的思考。

片段1:上课铃声还没有响起,所有学生已经早早地在上课地点整齐安静地站好队,等待上课,个个精神饱满,犹如一个个小军人。这个场面与过去相比,差异太大,“迟到,讲话,缓慢”没了踪影,就连平时班级中的“顶级高手”也像中了邪似的,表现得异常好,判若两人。

分析与思考: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有学校领导和老师过来听课,“架势”非同寻常,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积极要求向上的,希望在“旁人”(敬畏、陌生的人)面前表现出优秀的一面,而不成为与班级主流格格不入的“另类”。因此,学生在“上课集合站队”上表现得很出彩,也是可以理解的。“上课集合站队”要求做到三个字———快、静、齐,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按理讲,学生应该很容易做到,之所以平时体育课做得不够好,问题还是出在学生身上———主观认识不到位, 态度不端正。因此,要将“上课集合站队”这件小事做好,关键还在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认识,从本节课学生表现来看,学生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上课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是一个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开始阶段,往往更多地需要“他律”,即需要外部条件的限制、刺激,经过往复行为堆积后,最后才会真正形成“自律”习惯。外部条件有很多,例如,制定“上课集合站队”的奖励惩罚条例,营造特殊的课堂氛围(家长、老师听课 ),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 ,“上课集合站队”的反调问题将不复存在。

片段2:准备活动中,笔者安排了一个旧的游戏———喊数抱团,在报数形式上做了一些调整,不再是直来直去的阿拉伯数字,改为不同问题,让学生根据答案抱团,例如,我们学校的名字(通安中心小学)有几个汉字? 自行车的英文单词有几个字母?学生的“学”字有多少笔画? 我们这节体育课是当天第几节课?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得异常兴奋,超出预期效果。

分析与思考:学生喜新厌旧,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又玩这个游戏,没意思”,这句话表明了学生对“这个游戏”的不满,自然游戏过程中情意投入度不会太高,可能出现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使游戏效果大打折扣。本节课这个游戏可谓经典的老游戏, 如果还是直来直去地报数,自然缺少新意,学生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也许迫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听课压力,表面上会“积极”配合,但学生脸上高兴的真情流露、欢快的笑声是无法真情配合的。笔者通过问题形式向学生报数,学生觉察到新鲜,尝试参与的欲望被调动起来,游戏场面紧张、刺激、兴奋,效果很好。体育游戏其实可以不断翻新,例如,改变路线、次数、距离、形式等,也可以组合游戏,将两个或多个游戏组合起来,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片段3:准备活动中,笔者安排了几节徒手操,与传统徒手操不同,笔者将本节课要学的武术动作进行了拆解,抽取一些重点动作以徒手操形式进行练习。由于有了前期徒手操动作储备,学生在基本部分的武术学习中速度显得“过快”,很容易掌握动作。

分析与思考:徒手操是操化类练习,武术的一些动作具有操化类练习的共性,在准备活动中进行“特设”徒手操练习,不仅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还为接下来的武术教学做好了铺垫,有助于学生快速学习。一般来讲,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活动肌肉关节韧带,预防损失;提高内脏器官机能水平;调节心理,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在准备活动中既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主教材教学做好动作铺垫,是不是更好的选择,一举两得? 所以,在以后准备活动安排上,不仅要考虑热身效果,还要考虑为主教材教学直接服务的效果。

片段4:在武术分组练习中,学生注意力集中,互助互练,完全沉浸在武术练习中,可谓“心无杂念”,这与之前体育课分组练习场景形成很大反差。

分析与思考:本节课分组练习中,学生一门心思地练习武术,有序、有效、无干扰(操场仅有本班级在上体育课),这与听课的特殊氛围有一定关系。假设班级周围还有其他班级上体育课:篮球课、羽毛球课等,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这么集中吗? 干扰是一定的。所以,日常体育课上,上课地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要求,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在场地安全的前提下还要注意避开干扰源。常态体育课, 操场上一般有多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要提前沟通,合理分配场地,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片段5:本节课素质练习课课练环节考虑到身体锻炼的全面性,学生在武术练习中已经锻炼了下肢力量,笔者特意安排了上肢力量练习。具体练习为学生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输的人罚做俯卧撑,练习场面很热闹,学生累而快乐地游戏着。

篇4:校内公开课做法之初探

关键词 初探;模式;教研

因此,笔者认为:公开课应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常规工作内容之一,出公开课应是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并非个别所谓名师的专利产品。结合我校的实际工作谈几点笨拙做法。

1.常态处理

我们把校内公开课叫做每人一节好课,是每个教师在每一个学期内必须向校内教师展示的一节教研课。由校内同年级组教师,分校负责人(指导教师)、业务领导等相关人员参与共同完成预定目标。因此,这样的公开课有别与观摩课、示范课等。同时教师也以一个常态的心理去对待,没有包袱,轻装上阵,特别是在上课时无紧张情况,易于展示真实自我。因此也便于发现问题,以更好地对症下药,及时提高。

2.常态备课

难道我们只在公开课时才认真的,详细的,费尽心思的备课,而平常课就浮皮撩草了吗?难道说备好课,讲好课是给参与听课的同事、领导、甚至专家观赏的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其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公开课应是家常课。如果每人都出课,似乎给教师一种例行公事的感觉,特别是对于经验较少的教师来说,有时是谈课色变,心里没底,百般推拖,缺乏自信心,也给学校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教师出课时间不提前太早通知,一般只在前一天通知本人,到时便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听课。这样做可促进教师对公开课不做特殊的认真准备,常态备课即可。因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知道,只有认真备课,讲课效果才会好,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显著。备课是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3.常态讲课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美好的视听效果,为了达到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蹈蹈不绝,生怕有一些瑕疵和杂音,而不惜成本讲重复课,或讲行试讲,更有甚者将学生回答的问题部分或完全安排妥当,一节课成了表演课。似乎课堂气氛活跃,形式上完美无缺,没有一点漏洞,显得天衣无缝,其本质是一节生硬的,机械的,缺乏对教师课堂上各种能力的挑战,缺乏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没有生机与乐趣,是顶端的缺少内在美的假课。对教师、学生的诚信教育都是一种伤害,对听课者也是一种极大的欺骗,对自身职业而言更是一种亵渎。因此,不要讲课造假。讲进度课(复习课亦可)乃是常规之举,是教师教学常态化与个性化的体现。课堂一是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更是司空见惯的,对于一个问题可能出现或那样的变数,是不可预测的,富有极其丰富的即时创新。而重复课、表演的课绝不会有闪光之处,只是几声 “响炮”而已。

4.独立完成

从说课、备课、到讲课杜绝兴师动众、群策群力的集体备课,必须独立完成,应张扬个性,发挥教师个人的创造性。请教同行及业务人员或寻问他们自己在某个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都是正常的行为。这样的课如同家常课一样,区别在于有很多同行听课,并对此节课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评价,出课教师今后应发扬哪些长处和改进哪些不足之处等。这也是对教师业务素质的一次考验或提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5.及时反思

每个教师在这一历练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反思应是更加的具体、真实、叙述得更是有理有据。因此,教师应以书面形式向听课做出详细的课后反思。以便听课教师对其更深入具体的指导。而且每个教师都应自觉记录、整理自己的案例、反思等,并成为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记录着点滴,汇集成大智慧。

6.资源共享

在评课时,评课的教师客观公正地对出课教师做出评价,同时与出课进行互动,探究各环节设计的理念、目标等,以便听课教师进行指导。最后由业务领导总评其优点与不足,同时通报校内一些教师某些方面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等。对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能起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矣。

7.及时交流

每学期至少期中时候召集相关人员针对教师自身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并及时、认真、详细地记入每一个教师成长记录袋,以便掌握教师业务成长的状态,并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梯次地通过学校制定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的要求对其进行相关的业务提高。同时对进行不定期的跟踪指导。

篇5:数学组校内公开课总结

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数学组校内公开课于4月1日拉开帷幕,至4月18日圆满结束。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本次活动共 15人参加,教研组长组织评课。整个活动安排的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另外,全部同科教师以及其他科部分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每周教研活动都及时组织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点评,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有很大收获,现对教师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课堂上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切实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了。不少教师上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听课的师生受益匪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然,也有个别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把握、钻研不够,课堂组织不到位对,因此上课效果不好。教研组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进行了综合评价:

一、教学基本功与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语言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

2、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课件设计相当,有助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操作熟练。

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

4、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三、教学过程方法:

1、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的安排组合、衔接过渡、详略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落实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

3、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

4、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

公开课活动

总 结

学校:鸡姑小学 教师:王华均

篇6:综合组校内公开课总结

3月8日—3月13日综合组进行了校级公开课,本次活动,处处体现出教师设计的亮点。从听课的整体感受来看,每位教师进行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堂知识准确、表达清楚、精心组织、认真设计,各环节清晰,都具备成为优秀教师的潜在素质。从每一次听课中我们也都能感受到不同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知识领域、课改精神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逐步地加深,有效教学成果明显。我们可以从她们身上学习更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使我们的教学能力有更大地提高,相信每位听课教师都能从授课教师身上看到她们的亮丽风采和她们勤于钻研的敬业精神。现对本次教学公开课情况进行总结: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的确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大多数教师能够结合授课内容亲自制作或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制成了声、情、景并茂的课件,极大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收到很好的效果。

年轻有为的维语教师古丽帕日旦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认识字母维语教学公开课,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维语流利而准确;综合实践课的谈玲莉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能充分展示自身魅力,使教学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有效地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电视机的变化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所带来的现代气息;体育课堂上韩博老师和学生一起实验操作,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本节课的新知,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的更加清楚。这些课堂中的亮点足以说明教师的教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有的教师课堂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但教师缺少激情和互动。没有激情和互动的课堂,使教学显得死水一潭。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时应该是最兴奋的时候,上公开课应该比平时课堂更富有激情,这种兴奋和激情会感染学生,在激情中师生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令人愉悦、乐于倾听和感人至深的的场所。

(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安排得不够合理,所占用的时间分配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存在教师讲解过多,没有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的现象。

(三)个别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存在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学习,课堂上存在有些学生不会认真听课,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要靠我们小学教师来规范和培养,只有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三.教师感言 :受益匪浅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析,对所授课进行了细致的加工和重组,通过亲自授课、课后说课、评课、反思等,不仅认识到自身授课的不足,而且还学习了其他教师授课中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多数教师说,每一次这样的教学公开课都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学专业水平在每一次锻炼中提升,在相互的交流中有了进一步地发展。每学期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不仅是我校教师的一次大练兵,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激发了全体教师从事教研的热情,将校本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全体教师都在执教或研讨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衷心地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努力钻研,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成为各学科教学上的行家里手。

篇7:小学语文组校内公开课活动总结

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近两个月的语文组校内公开课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每周四我们都忙着调课、听课、上课、改作业真的是非常辛苦。但应该说每个人的公开课都是精品,所以尽管疲惫万分,大家都不愿错过观摩任何一节公开课的机会,常常是一下午连口水也喝不上,放学后又聚在一起讨论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思考的依旧是自己该汲取他人的哪些长处,可谓为教育而忙碌,为教育而思考、为教育而生活。并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各位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又一次实践和探索,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大家都积累了更多的经验。针对本次教研,现总结如下:

一、校内教研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本组大多是中青年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而冯丽美、李丽霞两位教师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空就向老教师“取经”,并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在本次的教研中也积极准备,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而本次的同课异构方式更是促进了同年级老师之间的交流,在备课、研讨中,看得出大家都是尽心尽力,倾其所有。更可以看得出大家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谦逊好学。

二、本次研讨在潘校长的带领下,从“优化教师课堂语言”课题研究入手,让每位老师在课程的设计上更注重于语言的修炼。每节课都洋溢着以学生为主,力求简化自己的语言,将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孩子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中真正得到发展。而在研讨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针对授课老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做出诚恳的评价。使每位老师都能在课堂语言上真正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比活动总结2017-03-31 13:05 | #2楼 为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我校根据本期工作安排,组织了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由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教师进行评比,统一评分标准,根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表现当场打分评价,教研组及时进行评议。本次活动时间前后一个多月,授课教师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把公开课看成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素质提升的过程。能够精心准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总结如下:

一、评比结果: 一等奖:田霞

二等奖:李素丽

陈冬彦

三等奖:任晓丽

贾建梅

李玉君

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教学理念。授课教师大多能深入理解课改理念,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法指导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以及主动探究的意识。并努力创设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教学行为。

(1)大多数教师能够较准确地把握教材,贯彻新课改精神,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认知特征确定三维目标,在教学中不但重视知识和

技能目标的实现,更加重视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参赛教师大多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发展需求,积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3)积极探索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注重学法的指导,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延伸,体会运用。教学进程顺畅,结构层次清楚,基本符合学科的特征和要求。如:田霞《用目光倾听》:选择喜欢的段落自主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朗读与表演相结合;设计表演活动将朗读与学生的体会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抓住了学生对语言的推敲和体会,让一位学生进行表演,形象直观,效果不错。

陈冬彦《奇异的激光》:通过表格的归纳引领新知学习,知识结构性强,直观、有效果。充分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图片展示、文本阅读、联系实际举例探究等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进行知识视野拓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基础知识,并为问题的设计和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特色。一部分教师不仅教学设计有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还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课堂调控能力,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李素丽《凡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全面锻炼学生的学科素养。

任晓丽《车的世界》:能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征,用童话般的语言构建课堂教学的情境,同时通过讲故事、放松操以及分组比赛、开火车、找朋友认读拼音等多样化的手段调控课堂,学生学习的兴趣强烈,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环节,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学习效果良好。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热闹但并非真正的生动:有的教学环节看似热闹,师生问答很顺利,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启发性,还不能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以及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个别教师的语言表达还需要优化。有的教师语速较快,学生反应跟不上,好像教学内容很简单,学生不用教就该会;有的教师的语言评价还不到位,效果并不明显。教师用语言调控课堂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

1、贯彻课改理念,立足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能够从宏观上驾驭教材,超越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注意知识结构 的整合和线索规律的总结,合理地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时间能力。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一个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引导或评价。

篇8:如何提高校内数学公开课的实效性

一、制订计划, 落实课题

为保证校内公开课不走过场, 落到实处, 开学之初, 教导处要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 制订公开课开课计划。开课方案要围绕上级教育部门下达的课题任务和本校拟定的攻关方向落实到人, 切忌随意安排。有公开课任务的教研组, 在学校计划的框架内, 召开学科座谈会, 分析课题, 集体讨论方案, 指定数学教师精心准备。对教学用具、电教器材、学具都要早做安排。对公开课教案, 要实行课前审议, 从中发现不足之处。

二、抓好听课和交流活动, 重两方面评议

由于是校内公开课, 听课时间与听课老师一般会有冲突, 学校教导处要预先搞好调课, 确保同科目的老师都能参加。听课后, 教研组要及时组织讨论, 交流教与听双方的意见。在交流过程中, 首先要倾听执教者对本课时的认识。如本校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平均数》一课后, 他介绍了从创设情景入手, 让学生经历平均数知识, 努力促使每一位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中的体会。他的体会是,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使学生在做中练, 在练中感。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教学活动中去, 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而将平均数的概念不断引入、深入, 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从而获得知识。围绕这一目标, 听课老师们进行座谈发言, 对此目标进行评估。也就是说, 并不看重执教者对教案的执行, 而要注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否能因势利导, 让学生都进入情景,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 在交流中, 要抓好听课老师们的自主体会发言, 畅谈对本节公开课的看法。从组织教学到小节课堂知识点, 从教师的教态, 到作业布置、板书等方面进行交流。并且要围绕公开课的实效性, 以及对我们常规课堂的指导性方面发表意见。

三、总结经验, 指导常规教学工作

公开课评议后, 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写好总结。对公开课的评价, 不仅要关注教师传授了什么知识, 怎么传授的,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评价本课时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热爱、投入。

篇9:对校内公开课的一些思考

一、校内公开课存在的一些误区

1.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在公开课中滥用多媒体的问题普遍存在,有些新教师对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理解出现偏差。在现代教学中应提倡使用多媒体,但它不应该贯穿于整堂课的过程中,多媒体不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和学生不是多媒体的俘虏,多媒体应该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公开课后笔者与一些教师交流后才了解到,他们为了备好一节课把主要精力花在了课件的制作上,为了追求“声像并茂”的课堂效果,把课件的展示作为教学的重头戏。而一些不会制作课件的教师,更是直接把他人的课件全部搬上自己的课堂,课堂中忙于电脑操作,甚至连走出操作台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我想这些只注重表面感官刺激而忽略教学本质的教学,大大冲淡了教学的主题,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的主导地位,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走马观花”后学生收获甚少。笔者认为教学手段应该为教学内容和思想服务,一节课的成败优劣不在于课件的精美与繁杂,只要“直观”且能够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即可。有的课不用多媒体,教师绘制出整洁精美的板书,照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误区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因此在课程中开展学生活动非常重要,以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听课中笔者发现有些课堂中学生活动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忽略学生活动,二是活动过于随意。有几堂公开课,教师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即使让学生讨论,也是流于形式,并不留给学生讨论与思考的时间,随即将答案告诉了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养成了不会讨论,不会表达,不知道讨论,不知道说什么的习惯。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强烈的表现欲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共同特征,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僵死而尴尬的课堂现象?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与之相反在学生活动中存在着另一种误区。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开展活动,就是教学改革,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所以在课堂中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考虑教材的实际,整堂课都充塞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忙得学生焦头烂额,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来归纳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笔者认为课堂应该重视学习活动的开展,但要有选择性,有些课不适合开展学生活动,就应该放弃活动。另外学生活动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特点,注意活动难易程度的搭配,并且活动的开展要能放能收,以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且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目的。

3.课堂预设重于课堂生成的误区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堂评价有以下一些用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课堂气氛热烈”等。因此,一些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在备课时确实花了一番苦心,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及答案,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在教案中提前预设好了。教学过程中更是一丝不苟地按照教案的预设进行。这样的课堂是在重演教师的教案,而没有原生态的课堂环境。若课堂出现一些意外,教师会尴尬地不知如何应对。长此以往学生灵动的思维会变成一潭死水,创新的火花会灰飞烟灭。这样的课堂是单向地、机械地发展着师生关系,导致课程走向孤立、封闭,课堂缺乏生机和亮点。笔者认为课堂应该是原生态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互动才能在课堂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二、新课程改革需要怎么样的公开课

现在的公开课往往是“前热后冷”,到最后听课的老师越来越少,基本上是同教研组的教师,课后的交流和评价也草草收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公开课要回归“平实”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个人名利,而是学生的发展。公开课应回归“平实”的教学风格。“平实”首先是教师的心态和动机要纯正,不为名利而是为学生。其次“平实”是指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属于常态,不掺杂教学形态的造作,从而不影响对它作出客观的评价。再者,所谓“平实”指在课堂教学内容与结构上蕴含着经得住推敲的坚实风格,即有灵魂,课堂活动浑然天成,这样的课不但显示教师的独特教学追求,而且又具有清新的学术气质。平实的课堂虽然比“表演课”显得暗淡,并会暴露出平常课堂的缺陷,但残缺也是美和价值的体现,它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素材。“平实”的课堂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它可以留下某个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课后反思的材料。

2.公开课应有鲜明的个性

笔者曾两次听两位教师上同一节内容的公开课,课后感觉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组织形式和课堂过程如出一辙。后来才明白他们基本上照搬了《优秀教案》中的教学设计思路。这样公开课就成了“标准件”的制造车间。笔者认为教师在公开课中并不是教学的单一执行者,而应该是课程的再造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理念的执行应有独到的一面,这样有利于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公开课是否有可看性和观赏性,就看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课堂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并使自己的课堂具有一种不可重复性。个性化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成为公开课的生命线。个性化教学风格应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安排、学习方法的选择、现代技术的应用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执教者是否展现出思想个性,创造出自己课堂的风格。

3.公开课后应有研评活动

校内公开课时常出现听课时教师“聚聚拢,走走散”的现象,课后缺少必要的研讨、交流。笔者认为课后的品评和交流是公开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公开课之所以值得其他教师关注和品评,是因为其内在的思想含量和艺术品质赋予其值得研究的价值,这种研究价值表现在课堂的各个层面上。就课堂理念而言,研评公开课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为目的,即新课程所宣扬的“三维目标”。就教学方法而言,研评公开课能达到“以教定学”、“以教代学”、“以教助学”的目的。就课堂伦理而言,研评课堂内是否师生平等,生生合作,课堂是否真正形成开放和谐的氛围。假如公开课没有评评议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不会促进教师专业提高,且失去了“公开”的本身意义。

作为教学常规的公开课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和艺术的窗口,它展示了每位教师的课堂风格和魅力,展示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和理解。教师要反思公开课活动的得失成败,并把它作为专业成长的坚实台阶。

篇10:校内公开课

——董家营小学公开课活动总结

为加强教师业务交流,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专业水平,落实“高校课堂”,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组织并开展的校内第一轮校内公开课教学活动圆满结束。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学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每位教师的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现了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内老师全员参与。开展活动前,校委会领导进行了认真研究,教导处进行了精心安排,从听课到评课总结,学校领导自始自终全程参与,教研组认真组织落实,使公开课活动能够落到实处。本次活动除邹校长校内事务繁忙,陈校长准备市级课题研究结题资料时间存在冲突外,其余13位老师全部参加。

2.学校教师态度端正,准备充分,展示了风采。教师们均能针对校情、学情进行精心备课,教学环节流畅,课堂上能积极使用教具、卡片、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活泼,展示了我校教师良好的素质风采。

3.教学过程展示特色,落实“高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多样,组织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4.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们能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尽量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们能放手让学生们去观察、总结数学规律;能够让学生到台上板书、自由发言、动手表演等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认真分析、大胆质疑,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组内评课及时,研讨氛围浓厚。各教研组组组长都能够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及时对本组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课,评课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均能从专业角度诚恳地指出优点与不足,授课教师也能虚心接受大家提出的建议,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需改进的方面

本次活动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1.板书设计欠科学性规范性。有的公开课板书设计还不够清晰简洁、规范工整,随意性强,缺乏对学生的示范性。

2.教学语言欠精炼性和艺术性。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平铺直叙,缺乏抑扬顿挫,没有激情和感召力;有的英语老师语言流利却不够标准,对单词的听说读写重视不够;有的教师语言啰嗦、重复;低年级教师肢体语言的使用欠缺。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不够活跃。

4.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单一,缺乏多元化。

5.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对学生的激励及约束方法还需不断更新,对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还需提高

三、几点建议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内涵,并将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准确把握学段目标、课时目标、教学重难点。

2.加强学习,认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3.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常规课上成公开课。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我们尽量用公开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平时的每一节课,认真的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尽量将常规课和公开课划等号,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这次教学活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展示了我校教师朝气蓬勃、激情教书、自我超越的工作作风。

最后,感谢全校每位教师给大家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总结经验和教训,激情做事,干净做人,努力自我超越、奋力追赶超越,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做出更大的努力。

篇11:校内公开课

1、幻灯片设计太多,应该控制在15张以内,甚至更少。幻灯片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教案,更不能当教案来用。很多教学环节,并不是非得用幻灯片才能很好地展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幻灯片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要为了“幻灯”而“幻灯”。

2、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到位。表现为教学重难点不明确,教学环节混乱,教学板块之间缺少衔接过渡,有教学目标却不向学生明确目标也不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学走到哪是哪。

3、贪多。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说,其结果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手忙脚乱。说到底,是目标定性问题。只考虑教师因素——想讲什么、要讲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因素。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其实,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一节课学生能掌握多少,就教多少”的原则。把“大容量、快节奏、教学内容丰富”作为评价一节课的优点,应该是一个误区。

4、教学思想认识偏差。总以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事实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获得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哪些体验等等。

5、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肤浅。对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阅读读通——阅读读透(理解)——阅读读悟(体验)——阅读质疑(发现)”层面,强调读者与作者与文本主人公的情感共鸣,而没有认识到阅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读个明白,而是要学会写——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要仅仅为了阅读理解感悟而教,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和方法。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写作。

6、教学语言还不够简洁清晰,缺乏亲和力。表现为方言与普通话夹杂运用,口头禅、不完整问句多;一调到底,不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激励性评价语言少,或表扬肯定评价语言单一,缺少变化。

7、讲多练少,学生活动少,自主合作探究没保证;字词处理花时多,——老师只教学生不会的东西嘛。

8、忽略题目作用,缺乏整体感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心灵”不就是文章的中心么?

篇12:校内研讨课后记

研究课题:改进历史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授课内容:“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课题设计思路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注意利用其使用价值,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必须切实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40 分钟的课上时间异常宝贵,尤其高一的学生正面临会考,一些不妥当的教学方法会造成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所以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改进历史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我的本次公开课《“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中,为了 提高课堂效率,我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努力:

1.功夫下在备课上。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一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三备教材,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内容 讲到点子上。

注意详略得当,不平均用力,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那种按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经过、意义、影响、评价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紧紧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

方法,提高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3.时间用在刀口上

千方百计地提高40 分钟的利用率,严格、谨慎地掌握时间。

4.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

历史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 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本次公开课上我尝试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力图精讲巧问,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少问“是什

么”。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的完成 本课主要内容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及其前景。

在基础知识方面,我主要 采用了讲授法(如“一国两制”含义、中英谈判背景)和读书指导法(如“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经过)。难度较低,学生掌握程度好。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本课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方面我利用了一段多媒体录像《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录像结束学生心情激动,马上让学生谈感想,可将学生的发言总结成香港回归的意义。这部分教学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如期回归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强有力的国家;香港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另外,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环节中,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我设置了几个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或由学生讨论解决。如:“邓小平为何提出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怎样评价‘一国两制’构想”,这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发言后由教师总结;“对台湾问题的前景怎么看,你认为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式”,学生讨论后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纠正一些学生偏激的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反应积极,观点明确全面,课堂气氛活跃。

三.不足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更多地体现新课标 要求,认真全面准备。但作为新教师,并且本次公开课是我对“改进历史教法提高课堂效率”课题的第一次尝试,避免不了存在着有这样那样的疏漏或不足。

首先,课堂应变能力不强,缺乏经验,使得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够全面或及时。

第二,对香港回归的意义的分析不够流畅,在学生发表完见解后,我的总结较生硬。通过本次公开课,我也认识到讲解历史意义的难度较大,今后应多思考多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

上一篇:文化与传媒学院下一篇:会计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