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2024-07-30

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精选14篇)

篇1: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当前,整体护理如何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如何把握好其发展的目标及内涵,已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无疑,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任心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然而,贯穿这些要素其中的人文思想是最为重要的,它始终是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

整体护理的人文观,整体观是区别于以往任何护理模式的最鲜明和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临床护理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倍受疾病因扰和折磨的病人,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人性的关怀,人格的尊重,人道的服务是首先强调的。从实施责任制护理到整体护理的深化,我们认为是一个持续的护理专业理念与行为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高品质的护理服务的过程,这种变革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通过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来逐步实现。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我院整体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中医科是医院第二批实施整体护理的科室。我科是一个拥有32张病床的科室,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任务繁重,从功能制护理转化到整体护理,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我科的整体护理工作日趋完善化。整体护理如何在中医科更好地深化,是值得我科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我们的做法如下:

1 强化整体护理的观念和内涵即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转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2 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工作

3 开展健康教育3.1 针对性教育3.2 对各种不同疾病发展演变过程进行阶段性教育。

通过将今三年整体护理的实施,我科的护理工作水平又上了一层新台阶,增强了护士对患者的整体服务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进一步掌握了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提高了护理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和赞誉。出院患者满意率问卷调查统计由原来的95%上升到99%以上,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和整体护理的优越性。

篇2: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1)辨体质,审虚实,辨证施护:慢性肾炎在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审察患者体质和病性,辨别阴阳、虚实极为重要。一般而言,水肿明显者,本虚标实。体质强盛者,多实多热。体质虚弱者多虚多寒。两者除必须按时测体温、脉搏、血压、24小时出入水量外,还须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呕吐、水肿等情况。如果出现少尿、神疲嗜睡、口有尿味,多为湿浊之邪蓄积体内,毒邪内渍,内陷心包,转为关格,最为危险。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临床上,阳虚水肿,水毒内踞,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应做好皮肤 护理,防止感染。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多见头痛失眠,血压偏高,须观察有无呕吐,抽搐。头痛者可针刺百会、太阳、合谷等穴。抽搐、呕吐者,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抢救治疗。

(2)察病情,避外感,指导服药:应细心观察病情,告戒病人慎起居,避风邪,注意不可劳累,保暖防寒。因为慢性肾炎往往因为感染而急性发作,致原有病情加重。病室应阳光充足,气温得当,通风良好。

临床护理,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中药汤剂宜温服。恶心呕吐者,宜少量多次进服。服药前滴少量生姜汁于舌上,对防止呕吐有效。中药灌肠者须注意药液的温度适中,注入的速度要慢,肛管插入的 深度要适当,一般以30cm为宜。这样才能保证药液的充分吸收,提高疗效。

(3)调饮食,辅食疗,促进康复:合理正确地选择食物十分重要,一般来讲,有浮肿及高血压者,要忌盐或进低盐饮食。肾功能减退者,不可进高蛋白饮食,辛辣刺激也不相宜。由于本病病程较长,辅助食疗普遍为常选之法。临床上,药疗辅食疗,对患者康复大有裨益。

篇3: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1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严格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 病区实有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比例不低于1∶0.4, 遇加床或突发事件时启动医院的紧急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进行人力资源调配, 保证临床一线的人力配置是保证医疗安全和中医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对医院的中医护理人才进行合理的安置, 让中医护理人才在各科临床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 对中医护理工作起好示范和指导作用。

2 培养护理人员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

中医护理以整体护理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色, 此特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素养。我院护理人员90%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 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均需培训。临床各科室每周有计划的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培训, 每两月科室组织一次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 考试成绩纳入科室奖金考核。护理部定期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并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医院组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讲座, 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必须参与学习, 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我院还聘请广州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为我院的“西学中”人员进行培训。积极鼓励护士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 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 为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

3 实施中医特色的护理

开展有中医特色的入院评估, 制定辨证施护计划单, 据辨证施护计划单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生活起居的护理和给药护理、饮食调护、情志护理、临症施护、健康教育等责任制整体护理。在临床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 每个科室≥2项, 对开展的中医护理项目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观察使用后效果和反应。中医护理技术收费低廉, 临床治疗效果好, 特别是在慢性病的护理上有特殊优势, 在我院穴位注射、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熏洗、耳穴埋豆、火罐、艾灸、针灸、中药坐浴、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突出了我院中医特色。

4 每月开展中医护理质量评价

护理部制定了中医护理质量工作评价表, 每月科室质控小组的工作人员会对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并在每月的护理质量分析会议上进行分析, 找出中医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开展中医护理质量评价, 促进中医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促使中医护理工作能持续改进。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2]。抓住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发展机遇, 积极推动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不断增强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促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 才是中医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引言-3.

篇4: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是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色,在医疗保健、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本文就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化我国护理改革,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有所帮助。

中医护理技术的概述

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技术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它包括毫针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韩丽莎等认为中医有许多方法简便[1]、实用、安全的操作技术都可以纳入中医护理技术的范畴。从操作程序上看,中医护理技术并不比西医护理技术难,但从内涵上看,护士若要熟练掌握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除了必须掌握操作程序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由此可见,顺利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前提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中医医院的成立,中医护理从中医学中分化,逐步形成独立的学科。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采用中药敷脐防治术后膀胱痉挛;用择时选穴按摩的方法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2];用隔姜灸关元穴促进痔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避免了医源性感染等[3]。这些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在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医护理技术与现代护理技术相结合,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飞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下称《护理纲要》)明确指出[4],近5年我国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护理纲要》的提出,为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的应用现状

2006年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了针灸、按摩等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可以由护士独立实施。但目前临床存在针灸、按摩操作主要由针灸、按摩医师实施,护士一概不能操作的管理趋势。2008年王俊杰等人对浙江省省内二、三级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医护理技术总体开展情况不够普及[5];可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远远不如其他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运用处于边缘状态,中医护理技术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危机,服务领域逐渐萎缩,特色和优势逐步淡化。从而明显影响了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进一步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

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因素分析

学科内涵模糊: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学科建设中有诸多问题尚无明确规定,目前仍面临着学科内涵模糊、学科界限不清的困境。使得医护职责界限不清,严重制约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积极性,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被忽略。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临证施护能力薄弱:目前造成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和临证施护较为薄弱,其可能的原因:①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士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未经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②当前大多数中医院校为了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同时学习中医、西医护理两套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使得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较为肤浅。此外,一部分医院在培训和考核时将重点放在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上,忽视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导致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缺乏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影响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机会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护士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必须要有医嘱。而《护士条例》也规定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因此,如果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开展这些操作技术。目前工作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很少,其原因除了护理人员本身中医知识和临证能力较为薄弱外,还可能因为:①部分中医院的中医医师在临床存在中医西化的现象。②中医技术收费不合理。目前2005年《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3966项服务项目中,中医只有97项,且大部分项目处于亏损状态;还有相当多的中医技术根本没有定价,部分中医护理操作新农合不给报销;这些现状影响了医生对中医治疗的选择。

护士配备不足:目前大多数医院临床护士配备不足是事实。而部分实施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如穴位按摩法、药熨法等要需要一定的时间,操作时需要护士待在患者身边;在护士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护士为能完成岗位职责,总是先完成规定是护士做的任务,而对界限不清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艾灸、水针等操作则尽量少做或由医生自己去完成,致使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机会更少。

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到位:由于中医院护士绝大多数是西医护校毕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技能的经历,对中医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应用少,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其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其中因素。

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对策思考

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指导各中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规定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2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为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是做好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医医院应切实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且根据《指南》要求,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系统接受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总数必须在70%以上;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小时。培训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普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按《中医指南》要求制订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以达到中医医院护理人员熟悉并正确应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因此,普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促进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建议参加中医教学医院组织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或(并)运用现有的中医技术骨干定期对护士进行中医技术操作培训,并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运用纳入综合护理质量考核之一,每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2项作为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韩丽莎.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6-19.

2邵樂文,俞小玲.择时选穴按摩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52-753.

3李建美,王俊杰,等.隔姜灸关元对痔手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58-459.

4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等.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1-1022.

篇5: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物品准备

治疗盘、酒精、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胶单、治疗巾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床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伤口,垫橡胶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3.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并擦净脓液。

4.观察疮面,用镊子夹取75%酒精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要用探针试探深浅。

5.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6.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

7.污染敷料焚烧销毁,污染器械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再灭菌后备用。

8.洗手,记录。

效果评价

①换药方法是否正确,体位是否合理。

②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感染伤口达到清除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引流畅通。

③了解患者对换药操作的满意度及心理感受。

护理及注意事项

①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消毒。

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有物品每人一套,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感染。

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肉芽组织。

④药粉需均匀撒在疮面或膏药上,散剂调和干湿适宜,敷布范围要大于病变部位1~2cm。

⑤一般伤口应每日换药一次,脓腐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1~2次。

⑥对汞剂过敏者禁用丹药,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溃疡及通向内脏的瘘管均不用腐蚀性强的丹药,上丹药时须保护周围组织,勿将丹药撒于疮面外。

⑦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毒扩散。

⑧痔瘘患者每次便后需清洗肛门并换药。

篇6: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适用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慢性胃肠病,小儿疳积

◆瘰疬

② 用物准备

无菌治疗盘或小手术包;1%碘伏(或2%碘酒、75%酒精)、胶布、绷带、注射器、2%普鲁卡因。

操作方法

①环境:手术室或无菌治疗室

②体位:仰卧位

③割治部位、主病:

膻中: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疳积

上脘、中脘穴:慢性胃肠病

鸠尾穴:瘰疬

手掌侧食、中、无名、小指间根部上0.5cm处:慢性支气管哮喘

④手术步骤

洗手、戴口罩→消毒皮肤→铺孔巾→局麻(皮试阴性后)→切开皮肤→切口长0.5~1cm,深约0.5~1cm→用止血钳尖深入切口轻夹皮下组织,向左右方向刺激神经末梢,使病人有麻胀感觉(或剪去黄白脂状物黄豆粒大小)→覆盖消毒纱布→包扎固定。

⑤时间

每周一次,4~6次为一个疗程,割治穴位交替进行。

注意事项

①做好解释工作,因为此治疗属强刺激,让病人有心理准备。

②若病人体质过于虚弱,或有出血性疾病;皮肤有感染、过敏;患有心脏病及水肿者;或疲劳、饥饿时;或孕妇禁用割治法。

③严格无菌操作,一周内切口勿沾水及污物,以免感染。

④掌握好刺激强度,有酸、麻、胀等感觉即停止刺激。术中注意防止损伤深部神经、韧带及血管。由于膻中穴位于胸骨上,因此切口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胸骨骨膜。

篇7: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电针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代替人做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省人力,控制刺激量。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可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

① 适应范围

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同毫针刺法,临床常用于:

◆ 各种痛证、痹证。

◆ 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

◆ 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

◆ 针刺麻醉。

② 物品准备

治疗盘:电针仪、毫针盒、无菌持物镊、棉签、棉球、皮肤消毒液、弯盘、浴巾、屏风。

操作程序

①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② 核对医嘱,选好穴位,皮肤消毒,按毫针刺法进针。

③ 得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将电针仪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两根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调至所需电流量(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抽动)。

④ 通电时间一般为5~20分钟。

⑤ 需强刺激时,应由小到大调节电流量,切勿突然增强。行针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⑥ 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至“0”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篇8: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1 对象与方法

以医院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法进行调查,选取温州市10所医院(含社区卫生服务单位),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所,三级乙等医院3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所,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住院部护理人员的八项操作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中医八项操作在护理人员中的知晓率;②护理人员对中医八项操作的使用率。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调查表经过复核后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按20%的比例随机抽查核对,以保证资料录入的准确性。

2 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达84.0%,所抽查的医院中医院2所,西医院4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社区医院3所。

2.1 护理科室八项操作设备情况

八项操作实施所需要的设备包括:耳穴贴、艾灸器、火罐、刮痧板,湿敷、涂药、熏洗所需设备差异较大,中草药由中药房提供。调查显示,火罐9所,刮痧板9所,艾灸器6所,耳穴贴4所,熏洗床、熏洗椅2所。

2.2 护理人员对八项操作的知晓率

调查显示,收回的168份调查问卷中有146人明确知道八项操作及能说出3个及以上的操作项目,总知晓率为86.9%。见表1。

2.3 护理人员八项操作使用情况

与知晓率相比,八项操作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在收回的168份问卷中火罐使用人数102人,占60.7%,刮痧使用人数96人,占57.1%,耳穴使用人数42人,占25.0%,湿敷和涂药使用人数13人,占7.7%,熏洗使用人数11人,占6.5%。

3 讨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重点任务第9条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将中医护理引入临床护理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院、中医科室有别于西医院、西医科室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自2011年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推广,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之一,温州市各大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迅速对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培训和推广,八项操作也得以在护理部开展起来,通过2015年初的初步调查,我市护理部的八项操作普及率达到86.9%,社区基层医院实施情况优于等级医院,中医院的实施情况优于西医医院,在使用率方面各项操作分布不均,和操作的简易程度有关,耳穴因需牢记一些穴位,使用情况较简单的火罐、刮痧差,涂药、湿敷、熏洗因医院设备不统一,未形成规范操作,使用率也较低,仍需进一步完善。

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八项操作的知晓率和使用率。[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市10所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份问卷有效收回168份,总知晓率为86.9%,各项操作使用情况,火罐占60.7%,刮痧占57.1%,耳穴占25.0%,湿敷和涂药占7.7%,熏洗占6.5%。[结论]八项操作已在护理人员中得到普及,但未形成使用习惯。

关键词:温州市,八项操作,知晓率,使用率,中医护理,中医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刘颖.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中医基础八项操作培训设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45-146.

[2]王洁,金瑞芬.论中医护理教育之现状及对策[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4):299.

篇9:浅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关键词】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1 前言

自50年代以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逐渐规范和统一。1985年时,我国卫生部组织具有经验丰富的中医护理专家,对临床治疗中常见的2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整理。在用物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要求,并以此作为我国中医护理的规范性操作。1993年至1994年期间,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同组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标准化研究,列出中医护理技术的评判标准及操作流程图,使其越加规范、科学及实用,并作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的规范化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缺陷在于其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这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中医治疗,而采用西医的护理方法。为使更多的病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采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

2.1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局限性 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遵照医嘱进行。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生极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这使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限制,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特色。此外,基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的人才多来源于西医护校的毕业生,并且多数是未学过或者未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这使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缺乏较多的中医护理知识人才,中医的护理操作技术难以发展,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推广。

2.2 中医护理教育工作不到位 学校护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时,侧重于理论知识,未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成学生缺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认识,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未能很好的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此外,由于实践课的课时较少,教师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几项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另外在分组操作时,多是20个的学生为一组,造成多数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教师示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甚至有较多学生未能进行实际操作。

3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1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应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丰富中医护理知识。通过临床护理制定护理技术的评价标准及操作流程,这既丰富了护理的评价内容,又使护理技术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护士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有章可循,保障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护理质量缺陷及差错事故。此外,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前应通知病人其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便于病人了解,从而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

3.2 重视科学研究以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越加重视及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地区的中医院也随之加强重视中医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及培训。但这些考核及培训只侧重于技术的操作过程,而对于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却未严格管理。对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应抓住机遇,系统化的整理中医古籍及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寻找并挖掘出与现代医疗环境相适应的中医护理技术,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此外,积极展开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研究。现阶段的中医护理科研项目较少、层次低,缺少大样本与深层次的对照研究。因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在加强护理实践的同时,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总结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作用机制,使其达到能重复量化、验证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性。

3.3 加强培训中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首先,系统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使其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性的考核及培训,如每年培训4至6项的中医护理操作,采取示教、培訓及考核的方式,有计划的进行考核,使我国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程序化与标准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位置,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其是中医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技术的操作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使其更具有参照性、指导性以及普遍性,并成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标准。只有对我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志芳.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2]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边雪梅,李培君,谷娟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

篇10:规范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模版)

2012年4月15日—21日,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及我院联合举办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项目号:2012—1—20)“云南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班”,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涉及面广,受益面大

培训班共接待来自云南省58家各级中医医院学员304名,其中副院长2名,护理部主任15人,护理部副主任1人,总护士长3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279人,中医师4人。全部学员培训考核合格,获得省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本次学习班以培训“10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为重点,分别为艾灸、耳穴压籽、拔火罐、刮痧、中药湿热敷、熏洗、穴位按摩、穴位注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同时邀请了云南省中医医院主管护理彭江云副院长对《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毕怀梅副院长对《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云南省中医医院护理部王家兰主任对《云南省三级医院优质护理病区(房)验收标准》护理相关内容进行解读,解读中融合我院准备资料和受检的情况,从实际临床护理工作出发,给学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安排学员到我院对口科室进行面对面交流,学员收获颇多。

三、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此次学习班规范了我省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制定了培训的10项操作的流程、评分标准、相关理论知识(目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并装订成册。同时还建立了云南省中医医院护理交流QQ群,从事中医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通过身份验收后均可加入,现已将此次学习班的PPT课件上传到QQ群,资源共享。

篇11: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① 用物准备

竹罐数个、长镊子、湿冷毛巾、用纱布包好的中药(药物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祛风活血的药物)、煮锅内放水。

② 操作方法

◆ 煮锅内放水或放水后加入中药包。

◆ 煮沸后将完好无损的竹罐数个投入锅中,煮5~10分钟。

◆ 用长镊子夹住罐底,罐口朝下夹出,甩去罐中水珠。

◆ 迅速用湿冷的毛巾紧扪罐口(可降低温度,以免烫伤),立即将罐扣在所拔部位。

篇12: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模式简单陈腐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的心理医学模式方向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生活方式将影响人的健康,因而精神疾病就变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正常的情况下,大脑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社会环境,但是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有躯体体征,其认识能力,情绪状态,个性心理特点等心理现象都会有所改变。因此精神科护士在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向生物心理护理大转变中,在护理体制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大改革中能适应需要,就必须学习护理学知识,由于精神专科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掌握精神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因此要转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观念使她们在护理精神患者时看到的不仅是精神疾病而主要的是人想到的不只是理性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而更要思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不仅要加强生理方面的技术操作,而且要善于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微细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不同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1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医院的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的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故整日吵闹,护士要针对病员的心理,应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解决病员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环境,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并根据病情安排好合适的房间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以求互相帮助,护士应经常征求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使他们在院期间能得到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2 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推动理智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病员在他们情绪稳定时一方面给予谅解,同时要向患者宣传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作案也要根据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行为及攻击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拒食患者首先了解拒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有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并且做到能够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其缓解症状。

3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大多数对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此期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不利因素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心病情反复发作,怕回原单位后不能适应环境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觉得住精神病院以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产生自杀念头,而护士应向患者指出任何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会他们有生活的信心,又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向他们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担心病情再次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怎样去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病员出院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送院,向他们介绍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保持正常人的心理水平,达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

篇13: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1 人文护理现状

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的配备与病区实际开放床位的比例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2], 多年来护理人员多偏重技术操作, 忽略人文关怀, 普遍存在重技术、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现象, 同时, 护理人员对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由非护理专业人员承担, 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学科专业“形象”, 导致护理服务工作质量不高, 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下降。

1.1 人文关怀缺乏, 唯治疗而操作

临床护理人员缺乏人文关怀相关知识的理论和技巧培训, 对人文关怀本质和内涵的认知程度不高。因此, 护士在临床基础护理操作中, 唯治疗而操作, 忽略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漠视病人生理、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不重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病人病情变化、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评估;与病人的交流沟通不够, 以至于有些治疗和操作不能使病人理解, 得不到病人很好的配合, 影响了护理质量。

1.2 缺少评判性思维, 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

表现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机械执行护理操作, 缺少反思, 缺少评判性思维, 不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日常护理技术操作提不出问题, 找不到缺陷。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看到的是护士虽能很快地完成了对病人的治疗操作, 其间却缺乏与病人的沟通, 缺少操作后治疗效果的评价, 没有反思治疗操作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出现这些现象是与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人文关怀和沟通技巧、评判性思维训练缺乏有关。

1.3 整体护理不能得到坚持, 流于形式[3]

尽管影响整体护理实现的内外因素很多, 但是, 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护理人员自身不能坚持。护理管理者的工作理念对全院护士人文关怀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究其原因, 一方面医院护理管理者对人文关怀本质和内涵认知程度不高, 影响了医院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应用。其二, 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模式也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接受人文思想的教育和自觉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2 对策

2.1 加强护理管理的教育培训

护理部负责人和护士长都需要接受人文知识, 沟通技巧、评判性思维训练等人文科学的培训, 提高认识, 树立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 自觉地将人文关怀思想贯彻到护理管理工作中, 这对营造整个医院形成人文关怀的氛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也是坚持、巩固和发展整体护理工作, 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

2.2 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重点加强人文关怀理论、护患沟通技巧、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促进护士人文素质的提高, 稳定其内在品格, 树立高尚的职业情操, 摒弃职业冷淡, 自觉地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培训形式多样化, 可以请护理人员和病人现身谈感受。选择案例个性要鲜明, 可以引入护理过程参与者谈自己在护理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工作感悟;护理人员做某项操作或者与病人交往中的特殊情感经历;病人在接受治疗护理前后的感受等事例, 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式培训。

2.3 将人文关怀带入技能操作训练中

在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增加沟通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训练内容。还可以在技术操作表格中增设“人文关怀运用能力”, “交流沟通技巧运用”考核标准, 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在操作训练中, 要解放思想, 强调操作原则, 减少重复, 淡化操作步骤唯一不变的观念。注重操作前评估, 操作中关怀和操作后评价。要改变以往训练考核中出现的单纯追求机械性执行操作流程不能变, 重步骤, 轻实效, 要杜绝考核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要改变护理人员思想僵化, 操作模式化, 只知道简单模仿, 没有创造性思维。因此, 在做好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工作中, 护理管理者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2.4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做好激励检查

2.4.1 配备护理人员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是落实人性化护理措施, 深化整体护理的保证, 针对临床上出现的一方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另一方面还存在护士单位时间内工作量不饱和的现象。需要护理管理者转变管理理念, 改革用人制度, 采取人性化、灵活的人员调配, 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2.4.2 制定工作标准

制定护理关怀行为指南, 用于指导临床护士的具体实践。基础护理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上应用广泛, 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并关系到病人的舒适和安全。因此, 护理管理者更应该投入主要精力, 制定护理工作行为指南, 并加强检查考核力度, 激励是原则, 检查是手段, 目的是促进护理人员自觉地将人文关怀思想贯穿到各项护理工作中去。

2.5 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运用能力

2.5.1 注重人文关怀的具体

专家将护理定义为是两个主体的互动, 这两个主体一方具有特殊需要的病人, 另一方是能提供协助、满足需要的护士, 护理的目标是使病人不但“活得好”, 而且“活得更丰富”, 使其在健康、疾病及生存、临终的人类情境中, 保持高品质的拥有。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时实施人文关怀, 自然亲切的问候, 耐心细致的解答, 温和善意的提醒, 比操作本身更能传达对病人的关怀。

2.5.2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中心思想, 是护理活动的原动力。护士自觉实施人文关怀行为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关键。持久深入地开展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教育培训工作, 率先垂范关爱病人, 关爱护士、营造医知识了解不足, 难以用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因此, 我们采用了以教师为引导者, 以护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 引导、鼓励护生从具体病例中,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诊断, 实施护理措施, 以点带面, 提高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锻炼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提高临床见习的效果。2007年10月~2007年12月, 我们在内科护理见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 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院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 使护士在临床基础护理操作中更能体现人文思想、体现个性化的温馨护理。

3 小结

护理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服务的对象是有病痛的特殊人群, 只有确切地了解病人的需求, 让他们通过护理得到所需要的人文关怀, 是护理工作者的职责。在日常基础护理操作中实践人文关怀, 需要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理人员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加强学习, 加强训练,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病人提供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人文关怀[4], 使病人从心理上得到温暖, 精神上得到享受, 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亲和力。护士自身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它不仅体现于外表、风度、言行等外在形象, 还体现在护士的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内在的素养。只有这样, 方能让护理人文关怀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刘洁英.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J].现代护理报, 2007:113~114:15.

[2]叶清晓, 张朝蓉, 邓萍萍.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合理配置[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12) :7~9.

[3]李永再.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护理报, 2004, 79:1.

篇14:如何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关键词】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中医外科;中医骨伤科;适用性筛选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原理是基于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对患者采用相应的穴位按摩手法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摩,通过按摩来刺激患者的穴位,从而达到相应的疏通经络,调动相关的机体免疫抗病能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强健患者身体。通过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的研究,推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相应的护理工作,为相关的护理方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现对相关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阅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参考文献(如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規程》以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基础》)以及相应的接受过穴位按摩护理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记录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探究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

1.2 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及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相关的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进行适用性的筛选,筛选的主要方面是穴位按摩护理技术的安全性、适用程度以及护理的专业性等。之后对相关的数据采用Excel2007、SPSS17.0统计软件以及层次分析法yaahp0.5.3软件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2 结 果

经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访谈,根据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相关安全性、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研究价值等分析,得出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程度约为23.50%,安全性约为45.30%,护理的专业性为31.20%。说明安全性、适用程度以及护理的专业性在评价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讨 论

穴位按摩是一种基于中医护理的技术。中医上历来重视护理,并提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突出的强调护理在治疗相关疾病以及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进行相关的护理集中体现了这一理念。本文通过对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适用性筛选的相关研究,指出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科的相关病症治疗上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外科上的相关病症,皮肤病、肛肠疾病、糖尿病以及压疮等。在进行穴位按摩护理时,认准相关的按摩穴位,通过穴位按摩能够刺激按摩部位的相应皮肤血管和神经,能够表现出通调腠理、疏畅血脉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在中医骨科上,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能够对老年骨折性卧床病人的功能性便秘、胸腰推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排便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根据相关的适应性筛选,得出采用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对中医外科和中医骨科的相关患者的病症进行相应的穴位按摩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67-209.

[2] 刘虹,巫和蓉,李艳琳,等.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24-129.

[3] 李信群,王笑,裘黄飞.乳房穴位按摩结合背部按摩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A):33-34.

[4] 谈卫华.早期糖尿病足行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3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79-80.

[5] 崔屹.穴位推拿预防I期压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46-47.

[6] 胡亚丹,蒋进枝.合谷穴位按摩治疗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1):119-120.

[7] 柴维霞,张军.穴位按摩操在预防胸腰推骨折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42.

[8] 张菊芳,戈勤妹,陈静华.五穴指压法在腰椎问盘突出症术后腹胀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37.

[9] Benner P.Issues in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J].Nursing Outlook(May),1982:303-309.

上一篇:农村工作相关知识下一篇:要有信心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