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2024-07-12

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精选10篇)

篇1: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一、教研工作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和有效实施,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教研工作基本思路

(一)做好教研工作,落实课程计划,确保课程全面实施

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校分管领导要加强指导,检查督促任课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情况,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

加强校级研讨和片区交流,营造良好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有效推进课程实施进程。

大力推行和落实“四课制度”,即国家级、市区级教师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上岗教师上好“亮相课”。

要积极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好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作用,做好教研信息的上传发布工作。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教研活动,有效推进课程实施

1、要求各校推荐骨干教师,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各校要配齐学科教师,保证教学的正常实施。

要努力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活动、校本教研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要引导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按照课程的理念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努力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和提高的工作。

要注意积累相关活动资料(如课题实施方案、成果总结、优秀课例等)。

2、各校要组织一次校本综合实践赛课活动,为提高各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三)共建网络,课题带动,有效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本学期教研室将在网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说课专题研讨活动,促进经验共享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各校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说课好的案例及专题研讨活动,登入到教研网进行交流,活跃思维,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2、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教研活动进行听评课研究,找一个观察点(小组合作)---从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层次、效果、活动节奏等,进行记录---观察分析。(方法:听评)

3、各校应根据当前本学科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选题,积极开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验,用课题研究来促进课程建设。

三、教研工作活动安排(各校活动另行安排)

第1周-----全区新学期学科教研会议

第2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室会议

第3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介及案例分析

第9周----综合实践先进教研组教研活动展示

第11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

第15周----听评课研究

第20周----综合实践活动说课专题研讨活动

第22周----学期结束工作交流会

篇2: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力争在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路子,为学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习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2、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平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习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习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平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来源:文秘11

4http://)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习、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3、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习,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校)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六月:1、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2、各年级整理资料,写好活动总结

3、汇总活动成果,上报交流材料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篇3: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一、高度重视、精心筹备, 培训质量有保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将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的培训得到重视。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 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综合实践课程培训也是广西教育学院承担的培训项目之一, 在此项培训开展之前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 明确培训思路

秉承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一切为了学员的发展”的宗旨, 用“新理念、新知识”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课程的平台, 让学员在培训中学习, 在学习中收获;用“有思”培训的理念创新培训模式, 让学员在交流中碰撞, 在碰撞中“会思”;用问题研究促进成果物化的途径, 让学员在行动中研究, 在研究中成长。

2. 组建培训团队

拥有一个资深的培训团队是完成“国培计划”综合实践课程培训的关键。整合了广西区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资源, 组成了学识渊博的优秀导师团队, 在导师团队中有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元祥教授等, 来自不同系统的导师有着各自的优势, 这就组合成一个完美的专业引领团队。同时, 还成立了管理团队, 配备了班主任和生活管理员。

3. 完善实施体系

一个完善的实施体系确保了实施培训步骤的清晰化和条理化, 也是实现培训效果的一个根本保障。这次参加培训的96位学员中, 仅有5人“教”过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要在15天的培训中, 让学员由“生手”一下变成“熟手”, 培训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像学科课程的内容那样规范化、系统化, 可以说, 只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任何主题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因此, 培训专题的科学设置尤为关键, 我们深入一线听取教师的意见、与教师座谈、发放培训课程问卷调查表等, 广泛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建议与要求, 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按照系统化原则, 设置了16个专题和3个实践体验活动。

二、有思培训、凸显“造血”, 学员学习有收获

接受“国培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任务后, 我们通过不断地审视和反思后认识到:教师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 都要面对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问题, 而以往的培训是以“专家”讲授为主, 对教师的已有经验、教师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关注不够, 教师没有真正“卷入”培训活动中, 其结果是难以给受训教师形成“造血”机能, 这就造成了在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上, 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为了探寻教师培训的新模式, 我们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 83%的教师认为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 借助专业引领, 触及情感, 引发思考, 生成问题, 达成共识, 推动实践的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为此, 我们达成了三点共识:一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主讲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 而是参与者, 必须与学员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学员”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 他们既是培训参与者, 也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 也是主讲教师的合作伙伴。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要激发和培养参与者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参与者的主动建构, 鼓励参与者调动已有的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 贡献自己的智慧。三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中, 强调问题情境下的高层次学习, 激发参与者积极思考,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

在培训中, 我们理论结合实际, 强化“做中学”的同时, 尝试着由“输血型”的培训转向“造血型”的培训。“造血型”的培训旨在“创建和谐氛围, 搭建分享平台, 在集体中分享, 在分享中升华”。所谓升华, 就是创新自我, 重塑组织。学员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接受的容器, 而是用理性的思维, 实践的思考去审视、吸收。授课的导师从如何激活学员“有思”的角度去准备专题讲座, 让学员在参与互动、交流研讨、合作学习、反思构建等模式中, 产生碰撞, 达到“会思”, 凸现“造血”功能。

为了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造血”功能, 我们采用了“头脑风暴+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培训模式, 要求每位导师在授课期间要留出1/3的时间与学员沟通, 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 所以学习期间我们特意穿插了多次小组交流和全班的交流。学员从第一次分组交流时的茫然、小心翼翼、缺乏自信心, 到第二次分组交流时的踊跃发言, 第三次、第四次大胆分享, 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导师的引领下, 无论是富有地方特色的小组名字, 还是组织有序的合作探讨, 学员们越来越大胆自信, 精彩纷呈地汇报分享。最后, 大家明白了, 原来综合实践活动是这么组织的,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做”的课程。

不少学员在学习心得中都不约而同地感慨, “专家的讲座就像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 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学员雷若云说:“这次培训, 请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权威性顶尖专家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 让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 开拓了视野, 拓宽了知识面, 让自己站在了更高的角度上来看自己的职业, 也看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乐观的前景。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丰富:有一线教师的上课实录来弥补理论的空洞, 有专家的理论为我们导航, 有同仁的精辟点评, 有专家的即时评说, 有课后反思研讨, 有困惑的解答, 有鲜明热烈的现场研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学员周林桂说:“综合实践活动, 在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之前, 我只知道这是一门新课程, 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基本上只源于‘顾名思义’的程度。是陈时见、郭元祥、黄丽林、唐丽、徐巧英、黎君、于钟民、肖弋、陈菊、李庆忠、李白燕、陆绍桓、李兵、黄新宁等老师如火的激情传授点燃了我学习这门学科的热情, 掀起综合实践活动的红盖头, 让我领略了这门学科的独特风情。教学课例研讨、实践技能训练等从理论视角切入, 结合具体课例, 甚至实践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 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 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 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参与研修, 我不会知道这里的精彩纷呈;没有学习体验, 我也不会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风光无限。”

三、严格管理、快乐学习, 培训生活有乐趣

近百人的班级, 连续十几天的紧张学习, 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很难保证效果的。培训期间, 为了加强培训班的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 培训班设立了管理小组,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学员作业档案制度和学员结业成绩考核制度, 下发了《学员手册》并制定了《学员公约》。班主任天天跟班听课和管理, 两位生活管理员与学员同吃同住, 每天晚上10点钟准时查房。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又注意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想方设法从学员的需求去考虑, 尽力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 真诚服务关注发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费尽心思, 找到了较为合适的培训场地, 并从饮食、住宿、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精心筹谋,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例如在学习生活方面, 我们为每位学员准备了材料袋和必要的文具用品, 在培训结束前向学员发放刻有讲课教师上课录像的光盘。在培训过程中, 不断听取学员的意见, 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确保学员在紧张的学习期间能学好、吃好、住好。在文化娱乐方面, 安排学员到广西教育学院的计算机房上网, 给学员发放上网费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也能上网学习;买笔、墨、纸、颜料等给有书法、绘画爱好的学员;带学员到青秀山开展拓展训练……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员的文化生活, 又增进了集体成员之间的友谊。此外, 课余时间学员自发进行文艺排练, 在汇报总结会上, 他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四、后续培训、丰富多彩, 搭建平台共提高

这次培训的一大特点是增加了网络平台在线交流, 为学员提供了网络课程资源。因此, 我们设立公共电子邮箱将培训教师的上课课件、教学录像、活动照片和各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 不受时空限制供学员使用。此外, 还设有学员QQ群和博客论坛, 学员不仅可以提交各种作业, 分享优秀教学资源, 还可以参与网上交流, 反馈各种信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 方便了教师和学员的交流互动, 使学员可以和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还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如既往地提供热诚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学员的后续培训和学习要求, 使学员感到温暖与充实, 乐学、想学。

对于“国培计划” (20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培训, 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国培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组织管理、项目策划、培训运作都需要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作为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支撑。因此, 需要建立健全实施组织机构。首先, 承担单位要成立“国培计划”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事务) , 负责培训的管理, 组织和协调培训的实施, 并对培训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专业引领和检查评估。其次, 实行学科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 由首席专家组织学科导师团队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项目的具体执行。最后, 实行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制和班委负责制的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学习小组, 设立班委会, 制定有关条例, 实行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制和班委负责制的民主管理模式。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讨论, 搜集组员各方面的意见, 班委会负责出勤考核、纪律监督、活动策划。保证了学员都能够遵守学习纪律, 认真听课, 积极参与讨论, 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

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教育资源丰富研修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不仅需要有一支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培训团队作为专业引领, 还需要形成培训的合力。本次培训, 以南宁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绩显著的中小学校、广西民族博物馆、青秀山拓展训练基地等作为课程培训实习基地, 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学员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次培训, 我们对学员的表现满意, 这个满意是学员们用“责任”两个字交出的答卷, 学员给了我们许多的惊喜和感动。参加培训的96位学员中, 95%的老师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是一张白纸, 通过培训学员们把握了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 学会构建和实施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辟的诠释让我们惊喜:综合实践活动, “你”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的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 “你”不是“可教的”课程, 而是“可做的”课程, 这就是学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张白纸上画出的绚丽的图案。此外, 课堂上看着学员们抢话筒, 听着学员们认真发表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感动;在拓展训练中学员们你追我赴, 互助互爱的团队精神让我们感动;读着学员们那些因获得信心、希望和力量而满怀感激的总结让我们感动。

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需要有“诚心、真心、热心”的培训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之一。这次培训, 我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用“诚心、真心、热心”为学员服务, 让学员享受培训的幸福。没有最好的团队培训, 只有不断改进, 不断创新, 励志做到最好的团队培训。“诚心、真心、热心”的培训服务, 得到了学员的认可。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员对项目的满意度达98%。

篇4: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一、组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保证活动课程有序实施

教研组是学校保证学科教学有序推进的最基础的教学团队,没有教研组,学科教学就会缺少主心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单一,课程涉及面广,与多种学科相关;课程实施中,活动时间与空间多变,活动可以在一节课里完成,也可以在一个学期里完成,甚至更久;活动可以在校园里进行,也可以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进行。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发挥教研组的核心作用,由教研组的统一部署和协调管理。

2003年9月,我校在全市实施新课程的初始阶段,就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在市教研室指导下,学校决定把原来信息技术教学、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教研组进行改造和重建,组成了包括信息技术、劳技、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不久,市教育局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活动,教研组向全市各校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老师介绍了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果。

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把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牢牢地定位在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规划上,具体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

(一)教研组成员经过努力能达标的工作计划(教研组常规工作计划)

教研组常规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课程中提出的信息技术教学,劳技教学,与音乐、美术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等。这些活动计划,都是教研组所能直接管到的,也较易操作。计划的制订既要按照国家指导纲要的意见,又要充分结合学校特色,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各种活动资源,并拟定一批研究性学习课题、社会调查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教研组成员要指导学生去具体实施,最后帮助学生完成活动评估。8年来,我们在学生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已整理出150余项课题,有些已经把成果转化改造成为校本课程。

(二)由教研组提议校领导课程小组部署制订的工作计划(学校层面的工作计划)

由于活动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有些活动光靠教研组是无法完成的。对此,我们采用的办法是:由教研组提议,请校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按照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制订全校性的工作计划。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教研组主动配合学校各部门(教务处、德育处、团委、学生会等)、各学科教研组完成各项工作。

二、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除了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外,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学校各部门、各教研组的支持和配合。

(一)课程管理

1.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程的实施

这种管理既能直接或间接体现学校校长的办学意志,又能很好地理顺学校各处、室,各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能把学校的办学意志顺畅地贯彻到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各备课组,直到每个师生。实践证明,由“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来统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实施,不失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办法,也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课程管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需求,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需求和过程作必要的跟踪,其目的正是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高活动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有勇气和自信去面对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随时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指导计划、指导的方式和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充分体现学校教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所以,教师要能结合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实施多元化、发展性的学生评价策略。

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要营造一个让教师积极学习和研究的氛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固定的技术模式和操作程序,没有现成的最好的模板,它需要教师、校外专家、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乃至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多方协作、彼此学习和共同研究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对个别教师或者少数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尽管个别或少数教师会“先行一步”),它需要的是教师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校为每个年级制订了每学年的课程计划,并为学生所取得的活动成果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学校规定每年4月份一个月为学生研究成果汇报、交流活动月。为丰富活动月活动内容,从中穿插相关专题讲座。

(二)学生管理

根据国家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结合学校这几年来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教研组提出了让学生和教师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参加3个“1”,学会“2+1”。

3个“1”是指每个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听1次专题讲座,参加1个课题研究,参加1项社会实践活动;“2+1”是指每个学生要学会2项体育技能,学会1项乐器演奏。学习要有计划,最终还要有评价。3个“1”和“2+1”要求的提出,有力地推进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当前,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把学生综合素质列入中考成绩总分的一部分。我校由于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都如实地记录在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手册中,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分有据可查,所以这些管理办法也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教师管理

学校明确每个教师通过培训必须达到“一主一副一课题”的目标:“一主”是指教师具有的专业课知识和能力;“一副”是指教师应具有的非专业课知识和教学能力;“一课题”是指要求教师每年指导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学校还把这一培训要求列入教师考核内容之一。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使全校教师很快具备了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就有了保证。此外,培训内容还包括课程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探究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由于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措施落实,考核考量得当,保证了教师的培训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工作由教研组拟定计划,上报学校后由学校安排时间进行。

三、以教学科研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篇5:综合实践教研组计划

这里是综合实践老师们温馨的家,有空常来坐坐吧!小学综合实践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我校小学部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为准绳,以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结合我组的具体实际,认真学习教学理论, 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等活动,综合实践教研组计划。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而努力。

二、教研思路

专业引领,模式推广,自我反思,共同提高。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校本教研,形成组内共同学习,齐头并进的机制。利用学校规定的校本教研时间,针对实际教学需要,校本专题研究及课题学习等主题进行针对性研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促使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行组内业务培训轮流制,使每位老师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学期要重点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同时通过观看名师的光盘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按照“理论学—组内研究——课例实践——反思——总结推广”等环节教研模式开展活动,根据我组的学科特点,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开展情况,本学期我组继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模式的探究”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实践推广,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教研组计划》。以课例为载体,以课堂探索为主要方式,以课堂质量为主要成果表现。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让专题研究真正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每双周一次集体备课,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提高。以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或教学案例为主要内容,把研讨主要内容和过程记录下来。

4.继续开展好我组的教研博客,加强博客互动,为教师搭建教学互动的平台。本学期要求每位老师在一星期之内至少要在博客上以留言或发帖的形式进行一次互动,每月上传1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传一篇教学案例。

5、教研组活动时间为双周四7、8节课,希望每位教师准时到达,提前调好课,有事的教师提前请假,保证出勤率。

6、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围绕“山海关”系列做文章,各年级的主题:

三、四年级古城著名建筑;

五、六年级 古城历史文化。

7、本学期围绕实践主题出一节展示课进行评比,学校选出2节课作为校级示范课。望各位教师精心筹备,展示自我,赛出风采。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

1、讨论并制定本组计划。

2、组内培训:朱永新“新教育”思想。

3、集体备课工作-选题课、开题课。

4、选题课、开题课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

5、观看精品课活动。

十月:

1、组内培训有关邱学华的尝试法教学。

2、集体备课工作-中期交流课。

3、中期交流课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

4、观看精品课活动。

十一月:

1.教研组研讨汇报课评比。

2.集体备课工作-指导课。

3.指导课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

4.观看精品课活动。

十二月:

1.集体备课工作-展示课、结题课

2、展示课、结题课模式的推广实施。

3、学生绘画比赛、手抄小报比赛。

元月:

篇6:小学综合实践教研组计划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各年级指导教师可集中备课,相互交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三、具体措施:

1、制定计划。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组织活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按长短线结合的方式推进。各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3、自主学习。继续重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4、研讨交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为一主题,进行专题活动。通过多种学习形式,使组内全体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对于每次活动都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具体安排

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参加对象负责人初定周次初定地点

主题系列化内容

精心设计核心任务,有效落实学本课堂制定教研组计划全体综合实践组老师吴素慧第3周实验室

教学研讨第3周实验室

科技园实践活动 第4周科技种植园

集体备课(一)第7周实验室

集体备课(二)第9周实验室

科技园实践活动 第10周科技种植园

科技园实践活动 第12周科技种植园

集体备课(三)第14周综合实践活动室

研讨课:强力电磁铁的展示执教者: 第15周综合实践活动室

展示课:运动与设计执教者: 第15周实验室

组内读书交流 第18周研训室

篇7:综合实践教研组工作计划

1、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整体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园的各项科研活动在教研的组织形式及其群体合作的团队优势支持下加以落实。

2、每位教师都要积极撰写论文、案例、教育随笔、案例分析并投稿。

3、围绕“楠溪小镇”所开展的大课题《三问》将在幼儿园各班实施。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常态教研活动,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组织活动和教研能力。

二、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全面落实课程开发工作

1、积极配合园大课题的申报工作,县级大课题《三问》课题立项,各段长带领成员合作,立项小课题,积极研究。

2、在主题教学背景下,围绕主题教学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的同时,跟进落实“楠溪小镇”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

3、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解读教材《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在每月的中下旬,各年级段分组进行课程审议,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个月的月教学计划,确定每周的周计划。

(二)开展参与式教研活动

1、热身游戏:以年级段为单位,每次由一位老师组织热身游戏,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玩法,做到人人参与。

2、主题学习:每单周四中午进行参与式教研活动,围绕一日保教常规开展常态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自主游戏和班级常规等方面专题研讨。本学期我们把重点放在STEAM教育项目设计与开发上,内容由组长和段长轮流组织。

3、技能练兵:为了让教师能够走近幼儿的游戏,走近孩子的游戏世界,来看懂、读懂幼儿的游戏行为,本学期我们结合《STEAM教育项目设计与开发校本研训课程》,开展发明家、工程师、设计师的活动,由每个年级段的段长组织,然后每位老师参与进行集体创作和游戏。

篇8: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关键词:内地新疆农业中职,课程体系,实践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核心, 将学科性系统变为行动体系的应用教学, 就是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融合。内地新疆农业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特点。

1 内地新疆农业中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每一个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工作任务,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会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 综合技能则需要由多个知识点支撑, 农业职业岗位技能常常是多项技能的组合。

农业类课程的综合性相对较强, 如植物栽培类课程就涵盖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微生物等多学科知识, 因此其相关理论就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中职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内地新疆中职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则尤为困难。教师要将自己的经验通过训练转化为学生的经验, 就必须在课程内容编排上下功夫, 要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过一定的技巧传授给学生, 并让学生掌握多项专业技能。

在以往的课程内容编排上, 均是以系统性的学科知识为主, 涉及的课程门类较多。如, 现代农艺技术、果蔬花卉生产技术、观光农业等专业会开设多门栽培课程,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各有特点, 又不乏相近相似之处, 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内容重复。由于不同学科对相同概念的表述词汇不完全相同, 给原本对汉语词汇理解能力就较弱的新疆学生造成了学习困难。针对内地新疆农业中职的专业教学实际,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2 内地新疆农业中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传统教学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易被调动;实践教学又大多以模仿为主, 虽然突出了技能训练, 但缺少设计性和创新性。因此, 单纯对内容进行整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尤其是针对内地新疆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 急需找到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经过两年多的实践, 内地新疆农业中职学校尝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根据对各专业工种岗位工作任务的分解, 构建了流程式模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流程式模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定位, 按照农业生产的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学习内容, 将职业能力融入到工作中, 通过工作完成学习过程。即, 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 每个模块又包含几个项目, 每个项目又由多个任务所组成, 以任务为载体,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将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

内地新疆农业中职实行以“生产流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使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技术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 将农业生产的具体任务、生产环节和岗位专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中, 贴近专业教学现场、工作岗位和生产环节。

3 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内地新疆农业中职应以新疆现代农业生产岗位的需求为依据, 将农业实践课程作为主体, 紧紧围绕新疆农业生产项目,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构建以生产流程为主线, 以生产操作项目为核心的模块式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 将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农业、畜牧业等产业内容作为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 充分体现了新疆地区农业特色和专业教学内容特色。

如, 观光农业专业建立了融高效农业生产、种苗和花卉繁育、农业观光旅游等教学内容为一体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并将小麦、棉花、果树、花卉和园林绿化植物等作为课程主要内容, 形成“生产流程式”教学模式。

内地新疆农业中职观光农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见图1。

在此课程体系结构下, 不再以系统的学科教学为特点, 而是将多门课程中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和重组。如, 各类植物栽培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 为了使课程涵盖的内容更加接近生产实际, 也便于学生学习, 将原有的3门栽培课程 (农作物、观赏植物、园林植物) 统一整合到生产流程模块, 作为3个生产项目, 并将3门课程中内容重复的部分划分到栽培基础项目中。栽培基础项目主要完成植物繁殖方法与田间管理基本技术的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的讲解, 农作物生产项目主要完成新疆主要农作物栽培的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的讲解, 花卉生产项目主要完成露地和温室花卉栽培的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的讲解, 园林植物生产项目主要完成园林树木栽培的技能训练和相关知识的讲解, 专业岗位实践项目则是根据实训基地的生产内容进行岗位技能的综合训练。

由于打破了原有教学的学科体系, 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按照时令进行安排, 使学生能在各个生产季节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同时, 课程设计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体现了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4 实施过程与成效

流程式模块化教学围绕着生产项目开展教学, 使学生直接参与生产项目的全过程, 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象, 学生在实践技能提高的同时, 综合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改变了让学生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 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 也就是工作能力, 而这正是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 也完全符合内地新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采用流程式模块化项目教学, 可将所有专业课程的授课计划进行统一编制,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合理设计。如, 观光农业专业的园林植物生产和花卉生产技术的重复内容就可以通过项目设计和任务分解各有侧重地进行讲解。以花卉生产项目为例, 在实施项目教学时, 首先可结合花卉的生长周期进行教学, 按照生产流程确定了植株调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期管理、花卉应用等6个典型工作任务, 既简化了教学内容, 浅化理论教学, 又使生产中实用性强的内容得以凸显。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任务, 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篇9: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关键词】综合实践 区域实施 教研范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教研也与其他学科的区域教研有着不一样的任务和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域教研首先需要帮助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创新设计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解决课程开发问题;其次要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人”的问题,帮助课程指导教师解决方法上的问题,即“怎么做”“怎么做得更好”;再次要创建软件支持,使课程管理向课程领导转化,从根本上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内驱力。

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科学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迁移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中,在不同时期也会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结构性,能够形成一定的范式。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从2002年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区域教研就一直致力帮助学校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2007年开展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项目以来,区域教研更加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在区教研室统一部署之下,成立课题实验组,分类分校组建研究团队,开发课程模式,让各实验学校做到校校有专攻,校校有特色,并帮助学校打造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适时向全区学校辐射实验成果。同时在教研模式上不断创新,组建骨干团队,下移教研重心,手把手地帮助学校做好课程实施。在近十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北仑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范式。

一、课程开发: 借助课题研究形成校本开发模式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现阶段该课程的课程纲要还未正式颁布。同时该课程不是学科课程层面的“依本施教”,它需要学校根据本校办学理念、特色以及所具备的条件进行校本开发,形成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这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步。而学校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需要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以提升课程质量。北仑区教研室通过项目研究,统筹规划,最终确定10所学校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学校,并组建成研究共同体定期组织研讨与交流,形成四种课程开发模式,供全区同类学校借鉴、学习或复制。

(一)基地资源校本化开发

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可用资源进行合理的筛选和优化。课程建设的特色化依赖于校本资源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利用和改造。基于北仑区各校课程资源的实际状况,区域教研通过子课题来引领实验学校探索课程资源的功能转化,开发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模式。如小港实验学校拥有规模较大的农艺园和配置一流的学校科技馆,这些原本只是科学学科基地,没有充分发挥更多作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与课题研究引领,转化基地功能,开发了“我与蔬菜交朋友”“田园小灶——我为班级赚班费”“科技节”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再如江南中学,有精美的纸花制作室,原来只用于劳技制作以及校本课程“纸花艺术”教学活动,而在课题组引领下该校开发了纸花艺术节,以纸花为载体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系列主题活动,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如郭巨学校,利用学校周边的“总台山”资源,从认识总台、探索总台、推荐总台三个层面提出不同要求,并以“烽火魂·乡土情·民间艺”为主线设计不同活动,将校外资源和学校的特色活动巧妙结合,有效地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发展。

(二)系统规划整体化设计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校有整体的规划,可以从学校办学理念出发,整合周边社区资源,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以淮河小学为例,该校将牡丹社区、芙蓉社区、边检站列入学校课程基地,根据社区特色和边检站功能分别确定“生态基地”“综艺广场基地”“绿色港湾基地”三个校外活动基地,创设“阳光城”为课程载体,设立“快乐大本营”校内活动基地。在序列化的课程整体设计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以下三条主线分别展开活动:感恩教育、生存教育、养成教育。序列活动中,以“阳光城小市长负责制”进行自主管理,聘请所在区域的各单位领导和其他优秀人员为“小市长顾问”“小市民辅导员”等,力求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辅以“七彩阳光卡”“特色阳光币”“阳光活动章”等激励体系,创新了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阳光城”课程模式也因此被很多相关报纸杂志报道,享誉全国。

(三)传统活动课程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学校文化活动重活动表象,学生往往被安排、被设置,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活动品质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来设计学校传统活动,将活动做深、做长,可以让学生深度参与,从而获得体验、提高能力。以蔚斗小学为例,围绕学校传统文化活动,开发了“我的毕业典礼”“我是蔚斗小导游”“让图书漂流”等经典主题,课程理念到位,活动环节清晰,学生在自主提出活动主题、自主制订活动计划、深度参与活动过程中锻炼了综合实践能力,原有的学校活动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该校将传统文化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分年级开设开学课程、毕业课程及各类节日课程,如走进端午节、春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形成了“蔚斗烙印”课程特色。

(四)无痕德育品牌化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育人模式。学校对核心素养的自我表达就是学校的创造,而学校在将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实现德育无痕化的最合适的课程。泰河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发了经典主题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如“今天我当家”“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争做最美泰河人”“奉献赛事服务,传承志愿精神”等,把少先队队课、雏鹰争章评价活动和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整合,发展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了学生责任意识,养成了奉献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的开展。其中《奉献赛事服务,传承志愿精神》依托北仑区女排训练基地和篮球训练基地,成立“手拉手”志愿服务大队,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男篮、女排等赛事规则,更多地体会了服务他人、奉献付出的美丽情怀。经过几年的课程实践,“泰河手拉手志愿大队”已有较大的影响力,成了区域德育品牌。

通过区域教研项目组的推广,此四种校本开发模式为区内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区域教研项目组定期组织同类课程组建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研讨,不断完善课程开发模式并向外辐射。

二、 课程实施:通过教研创新提升教师专业指导能力

区域教研发挥着专业引领的作用,除了帮助学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外,还要帮助指导教师解决方法上的问题,让课程指导教师“心中有法”“手中有术”。因此通过教研创新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让处于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专业成长,是区域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经典主题”系列化教研

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区教研室要求学校根据校情确定经典特色主题,同时组建跨校的骨干团队定点定时帮助学校打造“经典主题”。与此同时,骨干团队成员将在指导过程中的所学所悟带回本校,从而带动本校经典主题的深入实施。如2013年,区域教研组建跨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团队共同为泰河学校打造经典主题“大手拉小手”,通过区域教研五次系列活动,团队成员从整体方案设计到各环节的课内指导,与该校课程指导教师一起将该主题精耕细作,做深做实,成为该校德育特色品牌活动。又如蔚斗小学的“我的毕业典礼”活动,历经八年,面向每届毕业生,既有固定的毕业主题内容,每届学生又有新的创意。该主题目前已经成为学生的毕业大餐。

(二)“转换角色”体验式教研

让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做一回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指导行为,改进指导方案,这是北仑区区域有效实施课程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例如,在区级教研研讨课“家庭一次性用品的调查表设计”中,由骨干教师执教,其他参训教师做学生,举手发言,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格……听课教师不仅体会了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习心理,也从学生角度观察到了教师的课堂设计、提问与反馈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课后,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针对研讨课的亮点、不足和改进之处进行讨论。短短几分钟,让教师们对“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要点有了不一样的感悟。通过参加这样的体验式教研,教师们在以后的活动设计、活动指导中就多了一份从学生视角切入的自觉性。

(三)“团队指导”协作式教研

小组活动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团队协同指导又是综合实践活动所提倡的指导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各学科知识,在一个主题活动实施中提倡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活动指导,这是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在“大手拉小手” 系列主题活动的指导中,我们采用跨校教师团队协作指导的方式。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整指导这一主题活动。在课堂教学现场,指导教师设“主教”和“助教”各一名,团队核心成员进行即时网络点评,以“即点即评”的方式观察课堂教学现场,通过“助教”及时调整指导思路和方法。这种教研形式,打破了常规教研中一个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观摩的模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及时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让更多的教师置身课堂指导中,而不仅仅是一个观课者。

(四)“沙龙研讨”故事式教研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的特殊性(专业指导教师+课程教师+兼职教师),“沙龙研讨”因其轻松和谐的氛围,能更好地接纳、吸引各个层次的教师,这种沙龙漫谈式教研是北仑区在有效推进课程改革中的又一尝试。例如,在暑期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中,开展“品歌谈课程”活动,教师分别以“最初的梦想”“记住起初的美好”“追寻,在十里桃花间”“十年脚步”“加德满都的风铃”等歌曲引入,在品歌中畅谈各自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表达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爱之情。再如,在区教研员与骨干团队教师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社区”的构建和应用中,以沙龙谈话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项目制作过程,畅谈了对“自主学习社区”的基本认识,介绍了自主学习社区的构建与操作过程,同时也展示了利用自主学习社区的相关课例。这样的教研模式将学术研讨融进故事讲述之中,更能深入人心。

三、课程保障:通过制度建设提供课程长效实施的“软件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它的建设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管理和引导,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地方管理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所在。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管理要逐渐向课程领导转变,行政推动要向“软件支持”转变。区域教研要架起行政推动与课程实施间的桥梁,为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参谋,争取提供课程建设的“软件支持”。

(一)出台指导意见,规范课程实施

区域教研应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专业意见,通过行政出台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从区域层面规划课程的目标、大致的内容、管理的要点、实施和评价的方法等,提出高质量落实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包括课程计划编排、指导人员设置、指导常规确定、实践基地建设、教师职责界定以及评价制度的建立等,并通过创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营造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树立典型,做好示范。

(二)三级教研联动,形成长效机制

三级教研分区级教研、协作区教研和校本教研。区级教研带动协作区教研和校本教研,不断注入新的教研内容,关注课程发展趋势,讨论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协作区教研和校本教研以其便捷就近的原则能够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激发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内驱力和内需力,这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效优质实施的最为关键的软件建设。

(三)联手德育部门,搭建交流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德育教育的功能,因此,要与德育部门整合资源联合实施。区域教研则要引导学校将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并在区级层面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如义务段主题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等。在区域层面的引导下,各校可效仿开展一年一次的成果展评活动,形成常规工作,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上述教研范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至今,北仑区基层教研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当然,作为“范式”,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而发展,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吴筱泉.要素与内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篇10:新疆综合实践课程教研组计划

**中心中学

2014.2

一、指导思想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正常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各年级、各班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来切实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实施目标

建立课本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组织教学的手段是否得

当„„都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本学期,我们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平。具体措施:

1、专家引领。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观摩活动,了解课程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吸取外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朝良好的态势发展。

2、自主学习。继续重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3、研讨交流。教研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的学术沙龙活动,引导全校教师展开大学习、大讨论。通过“沙龙式”、“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二)立足常规,促进课程的有效化实施

1、制定计划。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组织活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按长短线结合的方式推进,一学期拟定一个长线活动,一个短线活动即可。另外的时间用于非指定领域中的团队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的教学上。在长线

和短线活动的设计上,以“研究性学习”的大方向为原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结合学校特色,依据学生兴趣,身边的小问题加以开展。各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同时要注意学科、活动的整合,结合学校相关主题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野统筹兼顾,有效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以学校顾问、活动监督员、教学志愿者、教学辅助人员、家庭教师等各种身份,向学校教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理论、技能、信息和素材,参与基地的开发与规划,协助教师制定和实施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

3、资料收集。每次大主题单元活动,都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同时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如活动方案、学生活动过程性资料(录像、照片、手工作品、调查表、调查报告、手抄报、学生日记等)、案例、研究论文、活动总结等。以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为今后课程的实施“铺路搭桥”。

四、主要工作:

1.各级部制定教学计划;

2.确定各级部研究性学习课题;

3.研究安排本学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内容、日程;

4.学习综合实践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理论水平;

5.开展每人一节示范课活动;

6.参加市级公开课选拔;

7.学期末收集研究性学习报告及成果,进行展评;

上一篇:沪教版边城教案下一篇: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