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巧用历史漫画

2024-08-05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巧用历史漫画(共7篇)

篇1: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巧用历史漫画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巧用历史漫画

摘 要: 历史漫画是一种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重要教学材料,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大胆地采用历史漫画。在运用历史漫画的过程中,教师要严谨有度,既要多方查证漫画的信息,所选漫画又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同时,教师也应常在学生中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优秀的学生作品既可作为教学材料之一,又可激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创作,从而通过灵活巧妙地运用历史漫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课堂的魅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历史漫画 选用建议 课外延伸

2015年年初黄牧航教授在给《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及其读者的新年寄语中写道:“青灯黄卷,留住我们的民族记忆;声光电画,迎接历史教育的未来。”这句话恰好概括了当前历史教师的职业担当和应具备怎样的业务能力。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历史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历史、培养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的责任。所以关注历史课堂,是在关注教师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有效地传承历史,让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感受情感的传递。激发情感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而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历史教学更应关注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教师应该钻研如何应用“声光电画”的多元教学材料,传承“青灯黄卷”的民族记忆。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巧地运用历史漫画,能够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情感,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一、历史漫画应作为历史教学材料之一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声光电画”已经进入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①这里向教师传递一个理念,在当前的信息时代,面对纷繁的资源,应当大胆发掘、谨慎选取切实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材料。图片资料,恰是其中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材料。美国学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片,能给予学生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观点的重要凭据”,是“培养学科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②。以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教材123页选用了180幅图片,足见图片在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必须看到,尽管图片在历史教材中所占比例极大,但是历史漫画这一类型的图片几乎是没有的。历史漫画属于图片资料的一部分,因其表现手法幽默、诙谐、夸张,富有趣味性,所以往往更能吸引学生。仍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她讲述的是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学者周鲒是这样评价漫画在近代史中的地位的:“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漫画就是历史深处的看门人。”“漫画是比真相还要真实的证据,揭示着古老帝国在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中的轨迹。”③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漫画家都是头上长角,手上拿刀的。角用来顶撞横行霸道的权势;画笔则像刀一样锋利,毫不留情直指各种各样的黑暗。这是漫画很重要的特性。”④从上述角度看,历史漫画实则是史料的一个种类。历史漫画的创作者通过诙谐夸张的手法,表达他们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态度。他们既宣传真、善、美,又鞭挞假、丑、恶。将历史漫画合理运用于历史课堂,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和课堂更饱满,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透过他们喜爱的漫画形式,从单纯的享受视觉冲击上升到主动探究漫画背后的深刻寓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图片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历史漫画的特点和性质,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采用、谨慎选取部分历史漫画,以更贴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二、教师对历史漫画的选用应严谨有度

教师对历史漫画的选择和运用,必须是严谨而有度的,不可滥用。笔者不避浅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三个选用的建议。

1.教师应多方查证漫画信息。笔者在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以下版本同)这一课时,挑选了几幅漫画。对于所选漫画的信度,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查证。其中有一副四联漫画《虚伪的和平》(图一),作者是著名的漫画家蔡若虹。蔡若虹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有影响力的漫画,《虚伪的和平》就是其中一幅。由学者黄远林主编的《百年漫画》将其收录其中,并标注该漫画发表于1946年⑤。如按照《百年漫画》所载,《虚伪的和平》正是用来讲授重庆谈判的教学材料。但经笔者进一步查证,《虚伪的和平》经吴志荣考证,实则发表于1949年,反映的是1949年国共两党在北平进行的谈判⑥。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蒋介石为了争取内战的准备时间,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方针,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国共两党达成了“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北平谈判是在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谈,双方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南京国民政府却拒绝签字,北平谈判宣告失败。如果不细加甄别,将此漫画用于讲授重庆谈判,就犯了史实错误。

2.教师选择的历史漫画应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漫画家们创作的记录历史的漫画何其之多。但教师应谨记,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历史漫画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是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漫画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进行漫画展览。教师选择历史漫画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精选。漫画的数量不在多,但每张都应有效,均要说明一个问题。以第17课《内战烽火》为例,笔者在讲授重庆谈判这一知识点,选取的三幅漫画分别是《磨好刀再杀》(图二)、《窃贼和他的老板》(图三)和《重庆谈判》(图四)。

图二《磨好刀再杀》揭露了国民党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真面目。图三《窃贼和他的老板》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是站在美帝国主义的肩膀上摘取中国人民胜利的果实。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漫画,辨析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什么?蒋介石是否违背了人民的意愿?蒋介石发动内战取得了哪些支持力量?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在这么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训练。

图四《重庆谈判》这幅漫画的内容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暗流汹涌。在台面上,两党握手言和,但在台底下,国民党却将枪口对准了共产党。可以说,漫画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图五是一幅老照片,内容是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言笑晏晏、举杯祝酒的情形。从构图上看,图四和图五有神似之处,相似的场景,相同的人物方位。不同的是,漫画将一片欢乐平静的和谈氛围下隐藏的波涛汹涌表现了出来。这幅漫画的寓意虽与图二类似,但将它与图五同时呈现,却能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将图四和图五进行对照,意在将当时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面临的复杂局势以轻松和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气氛。当两幅图同时出现在课件上时,很多学生不由地发出笑声。但笑过之后,学生在分享感受时,认识到共产党人为争取和平民主,不畏凶险,敢于深入虎穴。如此便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知到中国共产党的大智大勇,发挥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3.可以引用由学生创作的优秀历史漫画。学生创作的历史漫画当然不属于史料,但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材料使用。同样的知识点,展示同学的作品,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刺激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例如笔者在讲授《鸦片战争》时,选用了往届学生的作品《烟来财空》(图六。该漫画被选登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编的2015年版《阳光学业评价?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优秀学生作品)⑦。学生在感受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无尽伤害的同时,也对创作能力表现出赞叹,更有一些学生对创作历史漫画跃跃欲试。

三、课外延伸,展示历史漫画的魅力

随着广州市多元化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推动,历史漫画创作逐渐成为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历史学习与表达形式,每年市、区教研室都会开展学生作品征集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历史漫画创作是有效的课堂延伸活动。学生将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付诸画笔,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搜索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展开想象……完成漫画创作的过程,也是一次锻炼学生调查问题、整合信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实践过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提出三点建议。

1.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知识性的指导。学生因知识能力有限,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科知识的错误。教师应及时提出并指导学生修正。例如一位学生在创作《甲午中日战争――》(漫画一)时,用五星红旗代表中国。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于1949年。学生错误地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使用了五星红旗。在学生的认知中,五星红旗代表祖国,却完全忽略其出现的时间和寓意。而且这个问题并不鲜见,在同一次漫画创作活动中,出现了好几幅犯了同样错误的作品,如《吃“披萨”》(漫画二)。对此,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指出外,还要整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在下一次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时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2.鼓励全员参与,但全员参与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对部分学生而言,创作漫画是有趣的。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必然有部分学生不喜欢绘画。勉强不爱画画的学生动笔画漫画,违背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表达历史的初衷,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那么不喜欢绘画的学生,就不可以参与活动了吗?英国学者朱莉娅?墨菲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如果有的学生不喜欢画画,你可以给他们一些图片,供他们挑选,并且鼓励他们在每幅图片中配上说明文字,告诉读者相关的故事情节。”⑧教师可以让不喜欢绘画的学生为同学创作的漫画添上文字简介,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帮助同学一起收集资料、提供创作建议等。例如,某同学为同桌创作的《甲午海战?邓世昌》(漫画三)配上了这样的文字介绍:“1894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战况激烈,我方海军英勇战斗,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在致远舰中弹过多,弹药即将用尽的时刻,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最后,致远舰被击沉。邓世昌与2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光绪帝为此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两人创作时,共同查阅资料,齐心协力。实际上,他们收获的远不止一幅漫画作品。总之,只需明确一点,就是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共同体验,从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合作的乐趣、创作的自豪。基于上述目的,只要有利于全员参与,大可不必拘于单一的形式,或独立创作,或联合创作,不一而足。

3.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历史漫画应是“创作”,而不是“临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创作”的概念认识不足,临摹了一些网上的作品。教师应该向学生厘清“创作”和“临摹”的区别,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可以参考其他作者的作品,但不宜过多模仿。

四、结语

历史漫画属于图片资料,也属于史料的一个种类,而且历史漫画的特点和内容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贴近。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推动,历史漫画作为幽默、诙谐、夸张等手法表达历史的一种形式,已经日渐走入中学课堂。教师应该大胆将历史漫画列为重要的教学材料之一,以使课程内容更饱满,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在使用历史漫画的过程中,要谨慎选取,不可泛滥,使用的漫画不求数量多,但要确保每一张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此外,还应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鼓励学生发掘历史漫画的魅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历史漫画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教学材料,教师应当灵巧地运用它,发挥它的多重功能,增添历史课堂的深度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②郭井生.图片史料的应用――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为例[J].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0.③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④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⑤黄远林.百年漫画(下册)[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4:6-9.⑥吴志荣.解放战争时期两幅漫画的史实考证[J].百年潮,2013(8):62-66.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阳光学业评价?历史?八年级上册[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⑧(英)朱莉娅?墨菲.历史教学之巧[M].张锦.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13.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黄远林.百年漫画(下册)[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4:6-9.[5]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阳光学业评价?历史?八年级上册[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6][英]朱莉娅?墨菲.历史教学之巧[M].张锦.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吴志荣.解放战争时期两幅漫画的史实考证[J].百年潮,2013(8).

篇2: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巧用历史漫画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漫画,选用建议,课外延伸

2015年年初黄牧航教授在给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及其读者的新年寄语中写道:“青灯黄卷, 留住我们的民族记忆;声光电画, 迎接历史教育的未来。 ”这句话恰好概括了当前历史教师的职业担当和应具备怎样的业务能力。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学科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历史教师应该承担起传承历史、培养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的责任。 所以关注历史课堂, 是在关注教师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有效地传承历史, 让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感受情感的传递。 激发情感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而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更应关注对学生情感的激发。 教师应该钻研如何应用“声光电画”的多元教学材料, 传承“青灯黄卷”的民族记忆。 实践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灵巧地运用历史漫画, 能够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情感, 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一、历史漫画应作为历史教学材料之一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 “声光电画”已经进入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 成人化倾向……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 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 (1) 这里向教师传递一个理念,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 面对纷繁的资源, 应当大胆发掘、谨慎选取切实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材料。 图片资料, 恰是其中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材料。 美国学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图片, 能给予学生最直接的视觉冲击, 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也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历史观点的重要凭据”, 是“培养学科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2) 。 以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 教材123页选用了180幅图片, 足见图片在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必须看到, 尽管图片在历史教材中所占比例极大, 但是历史漫画这一类型的图片几乎是没有的。 历史漫画属于图片资料的一部分, 因其表现手法幽默、诙谐、夸张, 富有趣味性, 所以往往更能吸引学生。 仍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 她讲述的是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历史。 学者周鲒是这样评价漫画在近代史中的地位的:“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 漫画就是历史深处的看门人。 ”“漫画是比真相还要真实的证据, 揭示着古老帝国在艰难的现代化转型中的轨迹。 ” (3)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漫画家都是头上长角, 手上拿刀的。 角用来顶撞横行霸道的权势;画笔则像刀一样锋利, 毫不留情直指各种各样的黑暗。 这是漫画很重要的特性。 ” (4) 从上述角度看, 历史漫画实则是史料的一个种类。历史漫画的创作者通过诙谐夸张的手法, 表达他们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态度。 他们既宣传真、善、美, 又鞭挞假、丑、恶。 将历史漫画合理运用于历史课堂, 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 使教材和课堂更饱满, 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透过他们喜爱的漫画形式, 从单纯的享受视觉冲击上升到主动探究漫画背后的深刻寓意,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图片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历史漫画的特点和性质,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采用、谨慎选取部分历史漫画, 以更贴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二、教师对历史漫画的选用应严谨有度

教师对历史漫画的选择和运用, 必须是严谨而有度的, 不可滥用。 笔者不避浅陋,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提出三个选用的建议。

1.教师应多方查证漫画信息。 笔者在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内战烽火》 (以下版本同) 这一课时, 挑选了几幅漫画。 对于所选漫画的信度, 笔者进行了简单的查证。 其中有一副四联漫画《虚伪的和平》 (图一) , 作者是著名的漫画家蔡若虹。 蔡若虹在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有影响力的漫画, 《虚伪的和平》就是其中一幅。 由学者黄远林主编的《百年漫画》将其收录其中, 并标注该漫画发表于1946年 (5) 。 如按照 《百年漫画 》所载, 《虚伪的和平 》正是用来讲授重庆谈判的教学材料。 但经笔者进一步查证, 《虚伪的和平》经吴志荣考证, 实则发表于1949年, 反映的是1949年国共两党在北平进行的谈判 (6) 。 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 蒋介石为了争取内战的准备时间, 实行“假和平, 真内战”的阴谋方针, 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 国共两党达成了“双十协定”。 1946年,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发动内战。 北平谈判是在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后, 南京国民政府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谈, 双方拟定《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 南京国民政府却拒绝签字, 北平谈判宣告失败。 如果不细加甄别, 将此漫画用于讲授重庆谈判, 就犯了史实错误。

2.教师选择的历史漫画应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 漫画家们创作的记录历史的漫画何其之多。 但教师应谨记,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历史漫画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是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漫画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进行漫画展览。 教师选择历史漫画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进行精选。漫画的数量不在多, 但每张都应有效, 均要说明一个问题。 以第17课《内战烽火》为例, 笔者在讲授重庆谈判这一知识点, 选取的三幅漫画分别是《磨好刀再杀》 (图二) 、《窃贼和他的老板》 (图三) 和《重庆谈判》 (图四) 。

图二《磨好刀再杀》揭露了国民党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真面目。 图三《窃贼和他的老板》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 是站在美帝国主义的肩膀上摘取中国人民胜利的果实。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观察漫画, 辨析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 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什么? 蒋介石是否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蒋介石发动内战取得了哪些支持力量? 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在这么一个过程中, 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训练。

图四《重庆谈判》这幅漫画的内容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暗流汹涌。 在台面上, 两党握手言和, 但在台底下, 国民党却将枪口对准了共产党。 可以说, 漫画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蒋介石“假和平, 真内战”的阴谋。 图五是一幅老照片, 内容是重庆谈判时, 毛泽东和蒋介石言笑晏晏、举杯祝酒的情形。 从构图上看, 图四和图五有神似之处, 相似的场景, 相同的人物方位。 不同的是, 漫画将一片欢乐平静的和谈氛围下隐藏的波涛汹涌表现了出来。 这幅漫画的寓意虽与图二类似, 但将它与图五同时呈现, 却能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将图四和图五进行对照, 意在将当时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面临的复杂局势以轻松和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气氛。当两幅图同时出现在课件上时, 很多学生不由地发出笑声。但笑过之后, 学生在分享感受时, 认识到共产党人为争取和平民主, 不畏凶险, 敢于深入虎穴。 如此便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使学生感知到中国共产党的大智大勇, 发挥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3.可以引用由学生创作的优秀历史漫画。 学生创作的历史漫画当然不属于史料, 但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材料使用。 同样的知识点, 展示同学的作品, 激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情绪, 刺激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讲授《鸦片战争》时, 选用了往届学生的作品《烟来财空》 (图六。 该漫画被选登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编的2015年版 《阳光学业评价·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优秀学生作品) (7) 。 学生在感受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无尽伤害的同时, 也对创作能力表现出赞叹, 更有一些学生对创作历史漫画跃跃欲试。

三、课外延伸, 展示历史漫画的魅力

随着广州市多元化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体系的推动, 历史漫画创作逐渐成为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历史学习与表达形式, 每年市、区教研室都会开展学生作品征集活动。 实践证明, 学生的历史漫画创作是有效的课堂延伸活动。 学生将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付诸画笔, 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会搜索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展开想象……完成漫画创作的过程, 也是一次锻炼学生调查问题、整合信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实践过程。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 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提出三点建议。

1.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知识性的指导。 学生因知识能力有限, 在创作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学科知识的错误。 教师应及时提出并指导学生修正。 例如一位学生在创作《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漫画一) 时, 用五星红旗代表中国。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设计于1949年。 学生错误地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使用了五星红旗。 在学生的认知中, 五星红旗代表祖国, 却完全忽略其出现的时间和寓意。 而且这个问题并不鲜见, 在同一次漫画创作活动中, 出现了好几幅犯了同样错误的作品, 如《吃“披萨”》 (漫画二) 。 对此,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指出外, 还要整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在下一次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时提醒学生注意, 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2.鼓励全员参与, 但全员参与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 对部分学生而言, 创作漫画是有趣的。 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 必然有部分学生不喜欢绘画。 勉强不爱画画的学生动笔画漫画, 违背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表达历史的初衷, 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的。那么不喜欢绘画的学生, 就不可以参与活动了吗?英国学者朱莉娅·墨菲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如果有的学生不喜欢画画, 你可以给他们一些图片, 供他们挑选, 并且鼓励他们在每幅图片中配上说明文字, 告诉读者相关的故事情节。 ” (8) 教师可以让不喜欢绘画的学生为同学创作的漫画添上文字简介, 当然也可以让他们帮助同学一起收集资料、提供创作建议等。 例如, 某同学为同桌创作的《甲午海战·邓世昌》 (漫画三) 配上了这样的文字介绍:“1894年, 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9月, 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战况激烈, 我方海军英勇战斗,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为保护旗舰, 指挥舰艇冲锋向前, 迎战敌舰。 在致远舰中弹过多, 弹药即将用尽的时刻, 他下令开足马力, 朝日舰撞去。最后, 致远舰被击沉。邓世昌与2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光绪帝为此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在两人创作时, 共同查阅资料, 齐心协力。 实际上, 他们收获的远不止一幅漫画作品。 总之, 只需明确一点, 就是开展活动的目的, 是让学生共同体验, 从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合作的乐趣、创作的自豪。 基于上述目的, 只要有利于全员参与, 大可不必拘于单一的形式, 或独立创作, 或联合创作, 不一而足。

3.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历史漫画应是 “ 创作”, 而不是 “ 临摹”。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有些学生对“创作”的概念认识不足, 临摹了一些网上的作品。 教师应该向学生厘清“创作”和“临摹”的区别,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大胆创新, 可以参考其他作者的作品, 但不宜过多模仿。

四、结语

历史漫画属于图片资料, 也属于史料的一个种类, 而且历史漫画的特点和内容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贴近。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推动, 历史漫画作为幽默、诙谐、夸张等手法表达历史的一种形式, 已经日渐走入中学课堂。 教师应该大胆将历史漫画列为重要的教学材料之一, 以使课程内容更饱满, 便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在使用历史漫画的过程中, 要谨慎选取, 不可泛滥, 使用的漫画不求数量多, 但要确保每一张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此外, 还应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历史漫画创作活动,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 鼓励学生发掘历史漫画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 历史漫画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教学材料, 教师应当灵巧地运用它, 发挥它的多重功能, 增添历史课堂的深度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何成刚, 张汉林, 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周鲒.梦醒狂言: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漫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黄远林.百年漫画 (下册) [M].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4:6-9.

[5]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阳光学业评价·历史·八年级上册[M].广州:广州出版社, 2015.

[6][英]朱莉娅·墨菲.历史教学之巧[M].张锦.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篇3:巧用历史漫画优化课堂教学 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漫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90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运用好的教学手段能增强教学效果。历史漫画是形象幽默的历史学习资源,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直观教学资源。它在历史教学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中魅力无穷。

一、巧用历史漫画创设趣味情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相关的历史漫画,就非常容易创设活跃、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动机。例如,在讲八年级历史的“大跃进”时期,笔者就利用一幅漫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画中的大萝卜比两头毛驴还要大,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学生看了轻声议论,产生好奇心,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起学生对这段历史关注与探究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大跃进”时期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总之,巧用历史漫画,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也会使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历史漫画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记忆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有意义记忆比无意义记忆效果更加持久。[1]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后,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有教师引用了漫画《时局图》,要求学生猜测漫画的寓意,指出黑熊、老虎、青蛙、巨鹰、太阳、肥肠分别代表的是哪个国家,并记住它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学生对《时局图》上的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议论猜测,然后教师对《时局图》进行解读。“《时局图》是當时一位爱国志士谢缵泰绘制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一群魔鬼张牙舞爪:来势汹汹的黑熊正在我国东北和蒙古横冲直撞,它就是沙俄;凶狠霸道的大老虎盘踞在长江流域,它代表的是英国;青蛙吸附在西南地区,它代表的是法国;而面带杀气、眼露贪婪之光的巨鹰正扑向中国,掠夺这块肥肉,它代表的是美国;盘踞在山东的是德国……”教师接着把动物—国家—势力范围组合成一道连线题,随机叫了几个学生来连线,他们全部做对。这说明学生很快就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分布图记了下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配上这么一幅漫画,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领略历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又使学生记忆犹新、过目不忘。的确,历史漫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三、巧用历史漫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也曾说:“想象思维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创新的开始。”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巧用漫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生动具体的历史形象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笔者在讲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时,曾运用画家华君武所做的漫画《磨好刀再杀》[2]。此漫画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历史,这本来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在华君武的笔下却变得简明而深刻。画家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蒋介石光头、高颧骨、小胡子的生理特征,使人一看就知道是蒋介石,比蒋介石的真人照片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蒋介石磨刀准备杀人?他准备杀谁呢?看他气急败坏的样子,肯定会采取卑鄙的手段杀人?他到底会用什么手段呢?总之,一幅好漫画,其寓意深刻,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巧用历史漫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主动感觉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观察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知觉,就在于观察的过程始终有思维的积极参与。例如,在讲八年级的《文化大革命》一课中有幅漫画,画的是一辆车子要过社会主义关,但是过不去。笔者当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此画:为什么过不了关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察后回答:“因为车上有东西。”笔者接着问:“车上有什么东西?”学生答:“科技成果和代表文化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笔者紧接着问:“为什么科技成果会过不了社会主义关?科技成果代表什么?”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观察思考,学生能理解“科技成果代表文化教育事业,但是当时这些被当作追求名利双收的行为。而追求名利双收的思想行为,怎能通过社会主义关?”这幅漫画说明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受挫。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训练了观察能力,而且对这一历史事件加深了印象。

五、巧用历史漫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漫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切实可行的。任何有深度的漫画作品,无不是借用了逻辑的力量的。例如,在讲述美国在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多年中拒不承认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时,笔者运用了苏联漫画家发表的《美国国务院制造的地球仪》。该画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美国统治集团却假装看不见这个拥有5亿以上人口的国家,那其心目中的地球仪一定是这个样子的。这样借用漫画的形式来开展充分说明美国当时对华政策的荒唐可笑。

六、巧用历史漫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思想教育的功能。运用历史漫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例如,教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有教师在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时引用了历史漫画《团结一致,撕碎法西斯》。学生一看到这幅历史漫画就能脱口而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教师乘机提问:这幅历史漫画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七嘴八舌:“团结就是力量!”“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当人类面临共同的挑战、生死攸关时,什么社会制度、什么人种的力量都能够联合起来。”“法西斯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就能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理解了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这样利用历史漫画开展历史教学所取得的思想教育效果是显著。

七、巧用历史漫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国著名的画家方成指出:“讽刺文学和讽刺艺术作品,都是以美感动人,无论见之文字或形以图像,都要求予人以艺术美的感受”[3]。由此可见,历史漫画给人的美感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画家的思想感情。他们描绘的对象是一些令人憎恶的人、事、物,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间接地向人们传递美好的正面的信息和观念。第二,画家高超的技巧。高超的艺术足以把生活中的丑转化为艺术上的美。法国艺术评论家葛塞尔面对罗丹的雕塑《年老的妓女》惊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当面对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这幅漫画时我们也同样惊呼:“啊!丑得如此生动。”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进历史漫画教学,不仅可使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更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实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

[注释]

[1]单秀玲.历史课堂教学中漫画的选择与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刘椿.抗战时期的漫画宣传活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3]李鹤堂.论漫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篇4:漫画在历史教学中的巧用

一、巧用漫画导入课题

高中历史展现的是一个完整、严密、立体的学科体系, 在语言上具有纪实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 这不可避免地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 而精彩的漫画置疑会立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在讲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一课中的“达尔文与进化论”一目时, 就可以先展示两幅“讽刺达尔文的漫画”

接着设问:达尔文为什么会被画成人面猴身的形象? (学生能够答出因为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 然后继续设问:达尔文受到如此大的人身攻击是因为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那么进化论是在什么情形下提出来的?有哪些主要内容?你认为对达尔文的讽刺合理吗?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通过两幅漫画导出问题, 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二、巧用漫画解决重难点问题

历史知识涉及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 其内容广阔无限。面对内容繁杂的历史问题, 学生往往很难准确理解其所反映的历史实质, 而一些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漫画则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让学生看后得到深刻启迪甚至是过目不忘。对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漫画来加以有效突破。如在讲授《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课时, 对“冷战的实质、影响”这一重难点问题就可以通过“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来加以解决。

设问:仔细观察图片, 你认为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和平鸽”?华盛顿的“和平鸽”实质上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和平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一幅幽默漫画的运用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冷战的实质, 并且能够根据画面内容进一步分析理解冷战的影响, 从而圆满完成本节课三维目标的要求。

又如:讲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时,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这一难点问题, 如果仅按课本上写的倒也简单, 只要让学生在课本上标出 (1) (2) (3) (4) 即可。但这样不仅枯燥无味,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另外本节课教学目标又决定了无法在此多补充一些材料来加以充实 (本节课重点内容较多) 。我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就选择了《片面的经济》

这幅直观的漫画:

然后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分析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 苏联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什么问题?这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经济状况?通过这样处理本目问题可以说是达到了和谐高效的教学目的。

三、巧用漫画巩固所授知识

在讲授完新课内容后, 还可以利用漫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漫画不仅可以使知识检测“活”起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完《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一课后, 就可以利用了下面一题考查学生对“欧共体形成的原因”的理解。

例题:右侧是一副政治漫画, 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 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 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 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 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 争取自保

篇5:巧用历史故事,深化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历史故事;教学优势;激发兴趣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的历史故事,教师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去学习。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故事教学法的原因

1.初中历史教学自身特点

新课标提倡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多组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其中故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大量素材的整理和总结把过去历史的真相刻画出来,这才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真正目的,如果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历史,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符合他们的需要,故事教学法很好地满足了这一点。

2.初中历史学习现状改进的需要

初中历史的学习现状并不理想,从年级上看,初一、初二的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更浓厚一些,而初三的学生相对差一些。并且在性别上也有所差异。据调查,男生往往比女生对历史更感兴趣,这其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学生学习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甚至家庭观念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中考。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过多的学习负担,并且男生在这个时期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强烈,所以,对课程的兴趣很大,而到了初三以后,学生学习的负担比较重而且需要记许多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考试,从而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

3.故事教学法自身的优势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感知历史,然后再去积累历史知识,最后才是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由此可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历史的感知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故事教学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编故事的方法创设一种教学的情境,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感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掌握了历史知识,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通过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导学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导学做好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对历史进行探索。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花一小部分时间去给学生讲历史故事,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学生在倾听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也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接下来教师可以顺藤摸瓜把与故事相关的历史讲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愿意去学习,并且通过故事与所学内容的结合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历史故事是非常多的,而且来源也比较广,有些是在文学作品中提出的,也有些来自于古诗词中,比如,在讲“安史之乱”时,首先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就是因为唐玄宗在后期的时候政治非常腐败,沉迷于酒色,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就是杨贵妃。与这相关的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那便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让人快马运来新鲜的荔枝,由此可见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学生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安史之乱。

2.通过历史故事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

初中历史的教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中国的历史,另一方面是世界历史。这些历史发生的时间与我们现代的生活距离是非常遥远的,所以,学生经常会对某些知识感觉比较模糊,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通过给学生讲历史故事能够把这些难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把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比如,在给学生讲经济危机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通过展现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到经济危机对美国民众的影响。还有一个跟美国大萧条时期相关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这个姑娘经历了多番辛苦波折终于找到了一个职位,去金店做销售,这份工作可以养活她和她的母亲,但是某一天,有一位看上去比较憔悴的男人进入了金店,选中了一枚戒指,姑娘对他的服务态度非常好,但是他并没有买,到了下班时间姑娘对戒指进行清点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枚戒指,姑娘顿时就想到是那名男子趁着她不注意把戒指拿走了,并且她也清楚地知道如果她找不回这枚戒指,她的工作就丢了,并且她还要负责赔偿损失。姑娘找到了男子的家,不知道跟他说了些什么,男子就把戒指还给了她,并对她表示感谢。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人们几乎不能够满足日常的生活。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故事给学生提一些问题,比如,是什么导致了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会给人们造成哪些影响等等。学生如果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就需要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

历史故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穿插一些小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故事内容的选择应尽量紧扣所学章节主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篇6: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近年来,为了体现学科改革的和谐性和实效性,初中历史的教材改革逐渐趋向于生活化、简单化,提高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与传统的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更讲究教法,如何在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去充分地挖掘教材和教师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力来凋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我认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教学关系,这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中的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教学热点问题。如何摆正师生位置关系,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因此,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首先,让我们老师做好学生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的引路者。如果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没有入门或者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话,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人大概从两三岁就开始读书,就算读到初中毕业也要大概上十年的时间,对读书不感兴趣,就意味着这个学生要在教室里硬生生地陪其他同学坐十二年,这与坐牢有多大的差别?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给每一个学生架起一座通向快乐学习的心灵桥梁,在思想上,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学习方法上,要让他们轻松地学习。“先生只是引路人,修行在自身”。作为教师,我们就得教会学生学习,就象老猎人交给他徒弟猎枪一样。知识的学习永远都是无止境的,但如何自学系统的知识,如何对所学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恰当地评价,如何把历史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和动力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给学生一种很好的引导,然后让他们带着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自己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其次,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昨天我和大家都在《南北战争》一文的预习作业中都做了不同的分工,今天我们就结合这场战争来汇报一下各自搜寻的相关资料”,这是一堂讨论课,但这里的 “我”——老师,就是与学生完全平等的身份来共同参与课文的学习的,也许在学生的心里,并没有改变老师的地位和身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知道,老师在与他们一道共同参与预习,共同归纳,共同讨论,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心情会极大的不一样的。

二、处理好教学中细节与整体的关系

如果把一个主题内容,一堂课的知识,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的知识叫着整体的话,那么引入这些知识的一句话,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简单的举例,甚至在讨论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态或者一句总结性的话就应该算是细节了吧?在我们实际系统知识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种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呢?在美国的一堂历史课上,教师问:“要民主,把土地还给人民,这句话是谁说的?”同学们面面相觑,不能回答,一日本学生站起来说是1862年林肯说的。于是,老师严厉批评了本班美国的学生,说他们对本国历史的掌握还不如一个外国人,这时,不知道谁说了一声:“把日本人干掉”,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问是谁说的,这时一个声音说“是1943年罗斯福说的”。这是一个笑话,但我们如果要以此引入“罗斯福新政”,对于刚刚接触罗斯福这个名字的学生来说,就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完全可以作类似的尝试。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重要的,罗斯福这个人物是关键的,在引入这个人物的细节上,我们作这种尝试,会激发起学生对这个人物及其相关事迹了解的渴望。

三、处理好教材与地方资源的关系

历史不是单纯的文字,只有把文字与现实做到了真实的结合,我们的历史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美国做得比较好,他们把历史中很多珍贵的遗迹都尽量做了完整的保留,这对老师能够充分地利用地方资源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国家现在也在这些方面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一方面在教材中加进了“活动与探究”的教学程序,另外还大力拓展地方历史教材,这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去掌握身边的历史,充分地把区域历史与整体历史进行有机的结合。但是,我们在处理教材与地方资源的关系时候,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是恰当运用地方资源。如果把课堂历史知识与地方资源有机地结合,那么不管你是参观还是采访什么的,都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让学生去参观、采访、考察等或者其它的活动仅仅是流于形式,我们对地方资源的利用就会是失败的,这相对而言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其次是积极保护地方资源。对地方资源的保护,是为了让地方资源在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它的社会职能,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主人翁意识。此外,合理地开发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怎么说,地方的历史资源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师生在课内课外要积极通过网上等其它境外资源为借鉴,以漫画、雕塑、文字、电子等手段来对地方资源进行开发和完善,这在历史教学中的动手培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学中我们兼顾主干知识结构与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教学与第一轮复习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运用结构法,不能一味突出其概括性、简洁性,只顾梳理线索,忽略知识的全面性。重视整体把握,处理教材、教参,做到线索清、脉络明。历史知识体系通常呈现出“点、线、面、体”的四位一体特征。教师只有从整体上去认识、整理知识,明确章、节、目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及彼此关系,做到线索清、脉络明,构建科学合理的网络体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整体联想、整体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高屋建瓴。

篇7: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巧用历史漫画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漫画 运用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14

历史漫画能够通过与文字的配合较为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将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化,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但是漫画也有难以直接解读的部分,一些漫画含有讽刺之意,需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才能够正确理解漫画的内涵。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对漫画的忽视影响了历史漫画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一课为案例,分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漫画元素,以及简要说明运用漫画元素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以漫画导入,简明疏通课文

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开始,它关系到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氛围,好的课堂导入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上《辛亥革命》这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漫画这一形式导入新课,在解读创作于1911年的《清之崩溃》漫画(图1)中简要整理新课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

很明显,图中所示的是一个散架了的“清”字,教师先让学生猜测这个被拆分的“清”字有什么含义,学生不难根据课文联想到这个字代表了“清王朝”。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个代表了清王朝的‘清字会变得支离破碎?它反映了清王朝的什么情况?”要求学生在课本上找出答案(“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之后结合这句话教师进行详解: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独立后,清政府就处于一种土崩瓦解的状态了,就如同漫画展示的一样,“清”呈现散架状态。在对漫画和课文有了一定认识后,教师进一步对辛亥革命的背景以及发生过程进行陈述,以促进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如此,教师就通过漫画的导入,将课文疏通了一遍,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引导进新课当中,课堂氛围也得以活跃。

二、以漫画授课,有效突出重难点

图2

了解全文之后,就将进入详细的课文讲解中。《辛亥革命》一课的重难点在于三民主义。比如介绍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以及三民主义的诞生及具体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在了解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来观看图2这幅漫画。漫画展示的是一个军人将旗帜插在中华民国版图上。首先要关注的是漫画中的旗帜,这面旗帜显然有五个颜色,它代表了什么?从课本中可以找到关于这面旗帜的描述:五色旗为中华民国的国旗,其五种颜色代表了各少数民族喜爱的颜色。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漫画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会发现“中华民囻”的“囻”字和现在的写法不一样。“国中有民”,这个字其实代表的就是“主权在民”的意思,体现了民权主义的思想。

三、以漫画结课,深入思考总结

图3

《辛亥革命》一课的最后,需要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其中,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面主要指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又十分复杂,对此,可以选取合适的漫画进行揭示。

图3所示的漫画来自《老猿百态》,漫画中的灯泡里是“共和”二字,桌边坐了一些人。这些人的外形并不像人类,而是动物。学生发现后,教师就可给出解释:这些“人”其实是猿,作者利用了谐音影射袁世凯。漫画的标题“政府人物之真相”,指袁世凯的假共和,揭示了袁世凯虚假的面目。结合这幅漫画反映的情绪,教师就能够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前后过程,这样学生思考并分析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之处就更容易,也能有深度。

将漫画元素恰当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但也需要注意运用的度。教师所选取的漫画材料应符合历史教材的内容,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同时,使用漫画进行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漫画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当然,运用漫画并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手段,应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加以运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熊大靠.历史漫画在抗战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70).

[2] 宁丽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图示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8).

上一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资料提纲下一篇: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