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语文教学计划

2024-06-05

部编八上语文教学计划(通用7篇)

篇1:部编八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中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把握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新动向,加强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强化备课组的功能,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规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扎实、认真地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努力营造语文组良好的工作氛围,保持和优化语文组在全校各教研组中的大组地位。

2、以“新课标”为指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大教研组听课力度,促进教师严格自律,不断上进。

3、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适时组织在全校较有影响力的语文课外活动。

4、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三、工作重点

八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1、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和古典文学的阅读分析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和训练,以说明文,一事一议写作训练为主。

4、加强语文学法指导。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提升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完善读书学习制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语文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的教研组,形成学习上的互动、联动。继续充实语文组图书角的数量和质量,继续向老师推荐一些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站,继续不定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并集中组织学习,把校本培训与平时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周读一篇有关新课程的教学论文,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至少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健康发展。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求学生要有书法练习本、周记本、语文摘抄本(素材积累)和作文本。不定期举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3、继续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效能。

集体备课是上年度我们语文组的薄弱环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本学期要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首先备课组长思想上要重视,措施要到位,其它老师要紧密配合,讲究求真务实,对各种课型都要进行研讨,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总体思路思路。让教师沿着“备课——评议——修改——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重视课堂视导工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本学期要继续开展听、说、评、讲等教研形式,继续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探讨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名著导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和评课标准。

篇2:部编八上语文教学计划

隋王莉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

(一)概况

八年级上册教材一共有六个单元,单元专题分别是新闻、人物描写、山川之美、回忆和爱、园林建筑、人物品格与志趣。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以新闻为主要内容。四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有文化方面的《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有体育类的《“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有军事的《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为主题。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以人物为主的。课文有:《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写作题目是学写传记,通过可稳定学习,把握人物传记的写法。这个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或怀敬仰之情,以展现人物的高贵品格和精神。综合学习以“人无信而不立”,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诚信的品格。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山川之美为主题,以文言文和古诗为载体。有展现三峡之美的《三峡》,《答谢中书书》展现山川之美,《记承天寺夜游》展现建筑之美,《与朱元思书》则以给友人属性的方式展现了富春江的奇异山水;唐诗五首,分别从各角度展现了自然之美。习作以 “学习描写景物”为题,把单元内所学写景的方法加以运用和巩固。

第四单元以散文文体为主体。共四篇,它们是《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昆明的雨》,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教学本单元,要注重品味语文语言,了解不同散文类型的特点,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裴炎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五单元介绍中国建筑、园林、绘画艺术,以及大自然的奥秘。分别是《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式来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写作以“说明事物抓主要特征”为主题,巩固课内知识。

第六单元从几篇古代诗文的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人应该又怎样的品格和志趣。课文分别是《孟子》二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诗词五首》,教学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积累常见文言文知识和名言警句,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四篇,共有两个单元。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三)、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

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

(四)、课外古诗词背诵

积累古典文化知识,初步学会怎样鉴赏一首诗词,给学生文化和审美方面的感受。

(五)、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长征》、《飞向太空》、《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为自读科目。

三、学情分析 在识字写字方面,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许多学生还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在遇到课文及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时都没有查阅字典的习惯,任由字词障碍不断积累;大部分学生书写比较潦草,特别是男生,只有少数女生的书写比较工整漂亮。在阅读方面:学生早读的积极性不高,常常拖音朗读,情绪不高昂;不积极主动去阅读,课外阅读更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在阅读过程中“走马观花”,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通常不会主动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疑问。在写作方面:大部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掌握好文章的整体构思方法,通常想一句写一句,以致文章的中心不明确,无法正确向别人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思想情感。部分同学认为无内容可写,这部分学生对生活、生命和自我的认识比较薄弱,阅读面也比较狭窄。少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比较一般,缺乏表达的技巧。有些学生则无法将感性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无法提高文章的立意。探究性学习和自学自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比较单一,深度不够,缺乏思考。

四、教学目标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五、教学措施

针对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拟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加强学案教学,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准备学案,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跨度,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利用竞赛,学科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0、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1、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隋王莉

篇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培训心得

为准确把握部编八年级教材的编写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2月15日早上,本人有幸参加了灵宝市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培训,这次培训个人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现将这次培训感受总结如下:

一、精准把握,灵活运用。

来自市四中的党EE老师培训的题目是《精准把握 灵活运用》,定位非常准确。虽然她主要培训的是一二单元,但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其它单元。党老师从单元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课例四方面进行解说。她提醒大家关注部编教材的编排理念,即双线组元的结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文质兼美的选文(经典、多样、时代),“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助学系统(自主学习,多层次),综合实践(自主活动、体验)。

二、强调诵读,重视积累。

市一中的建竹梅老师对第三单元“怡情养性”和第四单元“思想光芒”进行解说。很赞同她说的`明确教材的编写思路,即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注重语文素养的养成、打造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和她就古诗文阅读提出的教学策略:强调诵读,重视积累,注重感知,适度拓展。

三、关注人文,注意方法。

教研员黄敏老师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即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内容构成、教材主要特点、教材重点内容。黄老师重点解说了第四方面。她说:“阅读.写作单元八年级后以文体为主,文白分编。”随后,黄老师结合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内容,强调一定要深入领会人文主题。结合第二单元内容,强调要重视文章思路和作者的思维方式,勿忘方法和品味语言。结合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内容,注意多样呈现,多元要求。黄老师以第四单元为例,建议大家用演讲的方式学演讲,既要会“讲”,还要会“演”。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教师示范等领会如何“演”。

四、培养习惯,提高素养。

一是养成每课预习的良好习惯。教材在教读课文前设置了“预习”,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写法上的特色。这个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必要准备,也是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抓好这个环节,鼓励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是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作用重大,今后教学中我要通过作品推介、阅读分享、阅读展示等活动,激发兴趣,养成学生喜爱阅读的好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

三是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识字写字”是语文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本学期我要抓好写字教学,要求学生规范地书写汉字、美观地书写汉字。认真书写,将会受益匪浅。

篇4: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词语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背影》

差使[chāi shǐ]:指官职或职务。..交卸[xiè]: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情况。这里指失业。

.奔丧[sāng]:料理长辈或亲属的丧事。.狼藉[jí]:为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典质[diǎn zhì]:(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赋闲[fù xián]: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

..游逛[guàng]:指游览;为消遣而闲走。.妥帖[tuǒ tiē]:恰当,十分合适。..踌躇[chóu chú]: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迂腐[yū fǔ]:指言谈和行为拘泥于陈旧的,不知变通,不合时宜。..马褂[guà]:服饰名,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拭干[shì]:擦干净,抹干净。

.搀扶[chān]:指用手轻轻架着对方的胳膊或手

.颓唐[tuí]:指衰颓败落 .琐屑[suǒ xiè]:指细小、琐碎的事情。..惦记[diàn]: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举箸[zhù]:拿起筷子。

.祸不单行[huò]: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景象心里感到悲伤。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yù]: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第十四课《白杨礼赞》

开垦[kěn]:荒地开辟

.锤炼[chuí liàn]: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主宰[zǎi]:对事情的变化有决定权力。

.倦怠[juàn dài]:疲乏,懈怠

..傲然[ào]:形容坚强不屈的样子。.倔强[jué jiàng]:刚强不屈,不轻易屈服 ..婆娑[pó suō]: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的样子。

..虬枝[qiú]:盘曲的树枝。

.伟岸:高大挺拔

宛然[wǎn]:仿佛;很象。.秀颀[qí]:美而高。

.鄙视[bǐ]:表示轻蔑、看不起的意思;

.妙手偶得[ǒu]: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坦荡如砥[tǎn dàng rú dǐ]: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潜滋暗长[qián zī àn zhǎng]: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欲睡[yān]:形容 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 .旁逸斜出[yì]: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不折不挠[náo]: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纵横决荡[zòng héng jué dàng]: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第十五课《散文二篇》

兴味:指趣味;兴趣;兴致。

洗涤[dí]:冲荡;清洗。

.卑微[bēi wēi]:地位低下,没有权势。..牛犊[dú]:小牛。

.炫耀[xuàn yào]:指夸耀。..茸毛[róng]:柔软纤细的毛。.疲倦[pí juàn]:指十分劳累,困倦。..消逝[shì]:指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失。.繁殖[fán zhí]:指生物的滋生增殖。

..

凋谢[diāo xiè]: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指老年人去世。

..遏制[è zhì]:指阻止,禁绝;制止。

..肆意[sì]:纵情任意,不受拘束。.濒临[bīn lín]:紧靠,临近..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深渊[yuān]:很深的水潭。比喻危险或困苦的境地 .星辰[chén]:宇宙中星星的总称。.

第十六课《昆明的雨》

辟邪[bì xié]:指驱除邪恶; ..鲜腴[xiān yú]:新鲜肥美。.

篱笆[lí bɑ]:用竹、苇或树枝等编成,可作为障隔的栅栏。

..格调[gé diào]:指风度;仪态,..乍[zhà]:刚,起初

.吆喝[yāo he]:大声喊叫或叫卖。

..暮年[mù]:晚年;老年。

.情味:情趣、情谊的意思。

苔痕[tái hén]:苔藓滋生之迹。..密匝匝[zā]:非常浓密的样子 .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篇5:部编八上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础知识

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

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

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

急湍甚箭(shèn)

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

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m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锐不可挡

针砭时弊

晶莹剔透

出类拔萃 B.顶力相助

带罪立功

以逸代劳

变本加利 C.一枕黄梁

鞠躬尽瘁

别出心裁

挺而走险

D.立竿见影

名声鹊起

销声匿迹

通宵达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

B.望峰息心

C.任意东西

D.乘奔御风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

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

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二、阅读理解

(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

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1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 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

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

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16、解释加点字。4分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轩邈 ③横柯上蔽

④千翼竞来

17、翻译句子。4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

”(1分)

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

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

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

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

。(4分)

(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

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

三、综合运用

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 写“山”的:

写“水”的:

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来。4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 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

四、课外阅读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

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 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选自 2007年第 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

32、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4分)

33、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 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7

CDBADCB

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8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

9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0.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

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1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1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1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16①奔,奔马。②轩,向高处伸展。③柯,树枝。④竞,争。17略 18.自富阳至桐庐 先用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分);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1分)。

20视觉(1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2分)“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1分)《与施从事书》翻译

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 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21——27

DDAAABC 28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29示例: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0.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2、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33、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来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来越矮”。(意近即可。)

34、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 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 3分。)

篇6: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期末复习计划

一个学期又将结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是本学期所学的全册知识,内容多,复习时间短。从班级学生平时课堂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复习内容

1、第1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1、2课

2、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3、4、5课

3、第3单元勇担社会责任:第6、7课

4、第4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8、9、10课

5、时政要闻

三、复习方法:复习分两轮,先按单元固基础知识,再进行综合复习学会运用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1)牢记基础知识。教师列出每一单元提纲,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本单元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学生互相检査,教师随机抽查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2)达标检测,査漏补缺。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精选材料题及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综合练习,运用提升阶段。

精选综合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从中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篇7:部编八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金涛兄说:“今天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来吧,画一张。”我心想:“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的气魄!”

齐老是很重情义的。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齐老默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齐老严肃地指着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齐老说着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说:“吴先生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齐老不只对老尹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有一次,金涛和我陪齐老吃饭,一位梳着圆头的女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盘小碗。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我没有吃饱。”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着要看齐老画画。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你们就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响门头画。可是在大家不在的时候,他就边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得不像不要紧,可以定要神似。他还说:“你毕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纸。” 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子桃子: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我看齐老画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教导:“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1.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第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每小题3分,共6分)(1)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我”的心理

2.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知其年龄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那几件往事?(3分)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3分)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5.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3分)

3分)

红春联

提起春联,我的脑海就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外面冰天雪地,屋内炭火正旺。一张古拙的雕花八仙桌摆在堂屋中央,香炉袅袅地冒着清香,老先生净身洗手,心神怡然,摸一支狼毫在玉石砚台内饱满地浸把浓墨,刮刮大笔尖,一气呵成写下一副四字联:九州日丽;四化春新。

字可草书行书,亦可楷书隶书,其间亦可学曹全张迁张旭怀素,喜好追随个人的性格。老先生和蔼,喜写正楷,一点一横规规矩矩,一撇一竖堂堂正正。写完后,如卸大任,放下手中之笔,围着对联左观右看,又兀自品头论足,甚至雅性一上来,抿口米酒,默念一遍,良久,脸上才露出满意、温暖、幸福的微笑。

写春联在我的故乡很常见,也很庄重。这个四围皆是高山的小山村,尽管夹峰对峙,地贫土瘦,但村上的小学,没有哪个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没有哪个先生不会吟哦几副对联的。老先生择一个大晴日,煮一壶好酒,喝个微醉,脸颊和脖子红红的,站在大梅树下,然后研墨,折纸书写。他做得很细致,墨拣好墨,以麝香金粉配制而成,溢出淡淡的古朴和清香。所写的对联有五字和七字的,四字和六字的也有,十几二十几字的长联极少,但也会有一家两家。这些书写的对联一排排晾在软软的阳光下,像院子里的一树梅花,红火又热烈。写好的春联自然有人来取,取回去的春联自然有人会贴。上下联的平仄一定要分好,否则闹了笑话,像个没读过书的人,让人难堪而尴尬。

贴春联一般在年三十下午,喻义辞旧迎新。也有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早上,喻义新年新气象。但不管怎么样,贴春联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站在门框下,一个人搬条板凳站在上面,瞧好门框贴上下联的高度及对联条幅的宽窄。初定好位置,再涂一把熬好的白米糊糊,轻轻贴上红春联,喊下面张望的人:“高了吗?低了吗?歪了吗?正了吗?”调节到最佳位置才肯罢休。

贴完春联贴福字。贴福字是贴春联的姊妹产品,不可缺少的。尤其是老一辈人家,过去的日子过得像苦胆儿,对福字的渴望更加强烈、迫切。老人家听到大门外的人把春联贴完了,就会从堂屋的方桌上小心地捧出两张老先生写的大福字,嘱道:“倒贴哩!福到福到哈!” 一般的人家贴到这里也算把过年贴春联的事干完了。可到精致的人家,则还要从门廊到堂屋都贴得红彤彤的,十分喜庆。过路的人从大门春联往里屋瞧,只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红彤彤的新鲜,红彤彤的春色,而人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活泼、饱满。

送春联,也是别具味道的一件事。

送春联有个讲究,普通人家送通用春联,如:“千条杨柳迎春绿;万里江山迎日红。”这类春联写景写心情,太普通,自然赢得人家的红包小。送春联送多了送精了,则脑壳转得快,起眼眉毛动,见什么人就送什么样的春联,图个别人家高兴,满意。如果此人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则送上一副:“似锦河山遍地走;如花生活满园财。”更有杀猪的,做木匠的,当医生的行业春联,往往逗得主人高兴了,钱包一扯,一张红大钞“嗦”就出来了。这样的人送春联送出了门道。但也有一些人送春联送出了雅致。这就与一方民俗有关了。

年三十的下午,年饭还没吃前,送春联的人瞅准了这个空当,必定给你家满堂红。这个时间一家老小团聚,有说不完的话,有找不完的亲情温暖。女人们早在厨房帮忙,有什么好菜全搬出来,只见山上走的,地里长的,河里游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就上什么,反正香气缭绕,笑语喧哗。这会儿,送春联的在大堂外倏地放一挂鞭炮,砰砰砰一阵响,闹得一家人赶紧出去看。小孩脚快,瞅完转身朝里屋喊:“奶奶,送春联的来了!”

此人若是一村一寨一沟的熟人,会温酒一壶,端上几盘好菜,由男人恭敬地陪着,边喝边聊。若是陌生的送联人,也不敢怠慢,敬一根贵烟,客气一番,欣喜地接过春联。送春联的人在这端儿要赞几句:“左春联,右春联,左右春联齐团圆。左赞主公富贵弟,右赞主公广财源。万千瑞气堂前起,来年钞票拖满船。”这家人听了,心儿乐了,道:“准尔真言。”便赶忙递上一个红包。送联的人手指轻轻一捏,如果红包内薄且宽,知是张大百元的,就高兴地走了。如果此家殷实,红包又封小了,索性站着不动,再赞一轮,委婉道:“说春联,道春联,贴在贵府笑开颜。给个红包千斤重,四方财运奔眼前。东南西北皆吉象,更观堂内喜连连。”递红包的被如此一赞,知晓红包给少了,就嘱人再封一个。

如此这番,在年关的春联总算告一段落。村里一些上过学的人,便在初一上午,背着手边踱步边观摩,或牵个小孩,沿村路来回溜达,欣赏春联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

这股子浓郁的墨味儿,拌和着甜甜的年味,像一团发酵的嫩面,在人生的红纸上各自比着劲儿,攒着劲儿,朝前写,幸福千户万家。

(作者:刘群华,有改动)

1.(3分)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红”的意蕴?

2.(4分)本文首段是怎样描绘写春联的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作者交代它有何用意?

4.(3分)请品析文末加点的“酵”一词的妙处。

【答案】

1.(3分)春联有“红艳艳的平仄和韵律”,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喜气洋洋、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也象征着“红火又热烈”的生活。

2.(4分)先通过细致的环境描写,为老先生写春联营造出古雅、温暖的氛围;然后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出老先生写春联时怡然自得,庄重牺脱的儒雅形象。

3.(2分)这部分文字交代了“我的故乡”虽然闭塞、贫瘠,但人们有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此充满了自豪。

4.(3分】 “酵”将“墨味儿”和“年味”融为一体,弥散出甜甜的味道,令人沉醉。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节日里的美好感受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答案】

1.(3分)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2.(3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来历。

3.(3分)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4(3分)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5.(3分)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答案】

1.好奇 尴尬 惊叹 羡慕

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2分)反对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1分)

3.(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2分)(2)“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2分)

4.明指老太太种的牡丹花;(1分)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2分)表达; 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2分)【答案】

1.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2.齐白石先生重情义

齐白石先生待人宽厚,宽严相济 齐白石先生的朴素

3.连用三个“好”字,运用反复的修辞,写出小兔画的逼真有神,突出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的高兴和对“我”的鼓励;同时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齐白石先生有艺术家的气魄。

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强调了齐白石画中桃子的生动逼真;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写出齐白石先生画工一流,具有艺术家风度。4.列举典型事件,突出齐白石先生的形象。

选材角度丰富。从生活、画画、教学三方面选材,写出齐白石先生作为家人、艺术家和老师的身份职业转换。

上一篇:《广告多棱镜》教学设计(九年级教案设计)下一篇:学院教育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