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2024-07-13

《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精选10篇)

篇1:《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的例3《分数乘分数》及相应练习。这节说课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与学情

《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制上册第一单元的分数乘法的例3。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利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之后,主要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利用两个小题,由简单到复杂,结合直观操作,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数乘分数既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交流、抽象概括等丰富的数学活动,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思想总结计算法则,并能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法则。

3.使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我对学情的分析,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一张长方形纸,水彩笔等。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尝试自我探究.2.动手操作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复习铺垫,看图说分数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

()

2.如果取这的,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

3.如果再取这的,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图验证)

【设计意图:讲课一开始采用了看图说分数的方式引入,既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提供了图形的依托。】

二、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4.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5.得出结果

公顷。

根据大家的想法,法算式来表示?

6.猜想计算方法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二)探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理算法 1.尝试猜想

请你试着用这个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求公顷的,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根据我们刚才的想法,结果应该是?(公顷)。这个猜想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来进行验证?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中画一画、算一算,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打开课本第4页看一看。

2.探究验证。学生自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完成的学生可以完成例3做一做第2题进一步验证)

3.验证反馈

(1)请几个采用不同验证方法的学生进行一一展示。

(预计方法:A.画图(图形或线段);B.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C.利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2)请已经完成例3做一做2的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结果及得到的想法。4.得出结论

看来咱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数乘分数如何计算?在同学讨论回答后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个计算方法通常用字母

bd×=acbd(a≠0,c≠0)来表示。ac【设计意图: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的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

完成例

3、“做一做”剩下的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校对答案后,可以进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2.练习提升

在○里填“>”“<”或“=”。想一想,哪些式子,你不计算就可以直接填出来?

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哪些式子可以不计算就直接得出结果。(1)题

1、题3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理解;(2)题

2、题4主要是对分数计算方法的巩固。

【设计意图:计算的练习往往比较枯燥,这时题目的设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们在练习反馈中既对分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回顾,又将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还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巩固和应用,对学生的思维的拓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的小结中,对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五、布置作业

数学同步相关习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篇2:《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要使学生切实学好。教材先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由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作为乘法的逆运算来定义的,教材通过学生容易理解的分数乘法的实例,引出两个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分数除法作为它的逆运算,具体含义也应加以扩展。因此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也可以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例子引出两道除法题来说明,但是这样的例子比较难理解一些,暂不出现,留到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再进一步认识。在分数除法中,不论哪种情况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乘除数的倒数。如果开始就举一个数除分数的例子,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也较难理解,所以教材仍分两部分教学。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在这基础上再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然后,把分数除法的法则统一起来。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本单元第二节,重点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在教学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已经出现一些应用题,但是题里的数量关系都是与整数除法应用题相同的,学生容易在已学的基础上确定用除法计算。这一节教学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主要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它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一组具有同样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只是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了变化。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后面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四则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教学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时,仍以方程解法为主,然后在这基础上教学用除法计算,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用方程解这种应用题,教材适当安排了列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由于这种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教材中十分注意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联系。而且与分数乘法应用题一样,加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以判断解答方法。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后,教材还安排了和已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三类应用题具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应用题中已知和未知有了变化。学生弄清这几种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既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以后,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两步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实际上是上面的两个一步应用题的复合。解答时需要两次判断以谁作单位“l”。通过这种应用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本单元最后安排了一节比的知识。这样安排的意图在总说明中已经做了说明。在这一节中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在比的应用方面只出按比例分配,因为这种计算问题应用了比的概念,而实际计算时是用分数计算。教学本节内容时,要注意与前面所学的除法和分数的紧密联系。数的应用题后,教材还安排了和已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三类应用题具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只是在不同的应用题中已知和未知有了变化。学生弄清这几种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既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一步应用题以后,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两步应用题。这种应用题实际上是上面的两个一步应用题的复合。解答时需要两次判断以谁作单位“l”。通过这种应用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本单元最后安排了一节比的知识。这样安排的意图在总说明中已经做了说明。在这一节中教学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在比的应用方面只出按比例分配,因为这种计算问题应用了比的概念,而实际计算时是用分数计算。教学本节内容时,要注意与前面所学的除法和分数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关。而比的初步知识,则要用到分数和除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四、学习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五、学习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六、学习关键

利用直观图,推导分数除法法则时,要把计算与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紧密联系起来。

七、学时划分:本单元19学时

1、分数除法

6学时

2、解决问题

4学时

3、比和比的应用

6学时

4、整理和复习

2学时

5、单元练习

1学时

篇3:《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一、“资料链接”,促进学生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

在新知的学习中,相关材料的链接可以促进学生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这种策略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学习策略上体现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问题解决意识,从而为其将来在探究性学习中寻找相关材料打下基础。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这三种情况的出现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是正常的。到底哪一种方法对呢?教师提供了如下材料:

通过这一材料,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了链接,对分数乘以整数的探究活动豁然开朗。接着总结计算法则,对其他错误的计算方法也印象深刻,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精心设问”,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长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巧妙的设问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准确理解与适度挖掘,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长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如,以分数除以分数(教材第31页例2)为例:

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6×5=30改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探究乘除法之间的秘密:

接下来让学生口算下面这两道乘法算式:

问题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接下来让学生把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问题3: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或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生5: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的倒数。

师:老师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也就是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乙数不等于0)

师:如果只根据观察两个算式,我们就下这样的结论,还是过于草率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猜想”。

问题4:怎样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6:要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可以列举。

生7:我们可以先写一个分数乘法的算式,再由乘法改除法算式,通过这个肯定正确的除法算式来进行验证。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一个整数乘法算式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然后通过计算从分数乘法中得到相应的除法算式的商,从已知巧妙地迁移出未知,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激活。这个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巧合还是存在某种规律呢?这时教师又轻松地提出一个问题:“观察下面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这是一个指向明确的问题,学生可以从观察中客观地发现算式之间的异同,得到比较明确的结论。而接下来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则是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层面的结论,这也是围绕核心知识提出的一个关键性的思考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题组的观察和思考,并引发与“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相关联的猜想,便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开启学生探究、思考的深度,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长点。

三、“数形结合”,有助于感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出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如,以分数乘分数(教材第4页例3)为例:

上课开始,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那么1的1/2也就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生1:将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展示:

师:那么这个12的15怎么表示?在纸上画一画。

展示:

生:将这个1/2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展示:

生:把1/2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

接下来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师:1的1/2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分数的算法。

……

篇4:《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谈话: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们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其中的道理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法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二、 探索新知

1.直观演示,建立猜想。

教师依次呈现例4的长方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出示斜线。再问:画斜线的部分各是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的是 ,的是。

启发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 ×=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提出要求:上面的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已经有了结果,如果把结果去掉,你还能把所有的结果说出来吗?你是怎样计算的?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

×==

评析: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具体的操作,让学生在图上体会数量关系和运算的含义,有利于学生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概念,建立分数和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力量,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2.猜想验证,归纳算法。

谈话:从一个例子推想出来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时的结论只能看作是一个猜想。猜想需要验证,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1)举例验证。

根据猜想:×= ×=

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 ×=

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画图验证: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的,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2)比较归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出要求: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用字母表示:×=(b≠0,c≠0)

谈话:用不同的实例来验证猜想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学习如何证明猜想。

评析:计算方法的习得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3.方法推广,深化认识。

(1)请你试着算一算。

×==

×==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的板演,相机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2)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想一想怎样计算。

×= ×= ×=

×3= ×7= 4×=

学生独立解答后,要求重点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归纳: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评析: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了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

四、 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并注意书写格式。

(2)指导完成“练习九”第1题。

让学生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先在图中画斜线表示计算结果,再列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指导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指导完成“练习九”第4题。

先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左边两组题目,让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时,可以把整数与分数的分母先约分,再相乘。通过比较右边两组题目,让学生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分数加法不同,不能混淆。

评析:变式的情境和练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强化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完成了方法的建构,同时也培养思维品质。

2.拓展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 )×( )=

(2)唐僧分西瓜。

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得到了一个大西瓜,师傅说: “八戒你吃这个西瓜的,悟空吃剩下部分的,其余……”没等师傅说完,八戒急了:“>,猴哥分到的比我多,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唐僧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评析:在巩固练习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乐意接受用数学思考破解数学难题。知识与方法在训练中凝练,收获与快乐在学习中共生。

四、 全课总结

1.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谈话: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理解一开始这句话的道理吗?

评析:回顾和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自我梳理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学习方法。

五、 课堂作业

篇5:《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朱强

一、集备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二、集备方式:

课时备课(第一课时)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

1.借助直观操作和展示,在说说、分分、画画、写写、折折、涂涂等活动中经历“分数意义”的建构过程,理解单位”1”,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丰富的现实情境,通过具体的数量感知分数的丰富内涵。

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目标:

了解到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一)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二)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如圆饼模型、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等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

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示。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该是多少个吗?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不仅对分数有了再现,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在故事中产生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点题。

揭示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了解分数的产生史:

分数起源于分。在原始社会,人们集体劳动要平均分配果实和猎物,逐渐有了分数的概念。以后在土地计算、土木

建筑、水利工程等测量过程中,当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时,便产生了分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三)动手操作,操作分数

1、感知单位“1”

(1)画一画,涂一涂,涂画出圆饼模型的四分之一。

(2)折一折,将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份,并把其中的一份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分一分,四个苹果分给四个同学。

(4)剪一剪,1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四份,表示出它的一份。

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抛出问题,让生展示激烈的讨论: 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知识经验的迁移,明白许多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从而突显单位“1”的丰富含义。

2、理解意义和分数单位。

此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充分感知单位“1”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形象地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

数单位。同时通过具体的操作明白由于分的份数不相同,因而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的数学结论。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概念的理解。

(四)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基础知识练习: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说生活中的分数:此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七、板书设计:

篇6:《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时间 3月8号 地点 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主发言人 周丹丹 发言主题

出席人员 数学教师

缺席人员 无

讨论内容

1、分数应用单元的反思:刚刚学习完百分数的四个应用,结合学生在五年级的学习过的百分数知识,由于这是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百分数,也即是说学生已经把所有的有关百分数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把百分数的知识点与以前学习的倍数、分数也包括在一起。因为倍数、分数、百分数在这里都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抓住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进行了归纳。把整个四类问题归纳为求分率、已知分率、利息。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抓住分率是否知道,来区分求分率还是已知分率,再利找单位“1”的时候,单位“1”的已知还是未知来区分对应分率的寻找的列式的差异。

比较前后两个班级的教学,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在进行整理复习的时候,单纯的采用整理是显然不行的,如何有效地把知识的整理与配套的练习整合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是先练习再让学生发现整理,还是整理之后在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还是把两种方法组合起来,这样的话又如何解决大量的练习于仅有40分钟之间的矛盾呢?还有是在进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把有针对性,明确一道练习的关键的训练点在哪里,练习的深度由该如何把握。像课堂上采用的两道练习题,第一道练习的关键就是体会单位“1”与运算乘除之间的关系,而第二题就是体会关键句与对应分率之间的关系。

篇7:《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分析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以计算为主,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二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三

单元设计意图

第一,意义法则有机融合。以计算法则的教学为编排主线,把运算的意义、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全单元的内容结构,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如,例1从做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体会并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既解决了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新的计算课题。第二,知识发展线索清晰。本单元内容编排前后联系紧密,各道例题的教学任务明确。先教学整数乘分数,后教学分数乘分数,符合简单到复杂的编排原则。无论意义还是算理算法都立足基础,再进行改造拓展,逐步实现整体架构。第三,关注知识前后衔接。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分数除法的教学提前作准备。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分数乘整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有效练习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与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前准备: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分乘整数的算理数

复习:

1、5个12是多少?

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

2、++=+

+教学例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能约分时,先约分再计算)通过复习连加巩固乘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及意义

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沟通分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为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乘法算式与连加法算式的联系理解分数乖整数的算理和归纳出分数乖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八第3-5题

通过练习明确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进一步巩固分数乖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反思重建

课题:一个数乘分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实际、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进一步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通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课前准备:小黑板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说数量关系今年收获的苹果比去年多1/5甲修的米数比乙少2/7,甲是乙的几分之几?3米的5/9是多少?

2、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教学例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通过例4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头脑中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教学例5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根据例4中建立的初步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操作来验证猜想,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猜想的合理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试一试通过试一试,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到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4、做练习九的第5题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全课小结

篇8:《分数乘分数》集体备课

一、活动目标

1. 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 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的定义和分数乘法定义的合理性。

3. 经历分数乘法交换律的证明过程, 体会数学推理的严密性。

4.进一步明确分数除法定义及其与乘法定义的不同;明确分数除法定义的优点;能够证明商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二、活动时间

教研组教师先不集中, 每人自己安排时间先阅读并独立解决本方案中的问题, 再阅读本方案中的参考答案。时间约3小时;再以年级组 (或教研组) 为单位集中交流问题的答案, 时间约1.5小时。

三、活动前准备

1.数学组的每一位教师解答下面的问题, 并准备在年级组或全数学组交流。

想一想, 写一写, 什么叫分数的乘法?阅读下文关于分数乘法的定义, 并回答问题。

定义:把两个分数的分子的积做分子, 分母的积做分母, 所得的分数叫作这两个分数的积。求两个分数积的运算叫作分数的乘法。

问题:

(1) 想一想, 这样定义的分数乘法, 是不是任意两个分数就一定可以求出它们的积?也就是两个分数的积是否一定存在?两个分数的积是否唯一?为什么?

(2) 在上面这个分数乘法定义中, 是否已经包含了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已经包含了, 那么根据定义得到的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是怎样的?请你写一写。

2.我们知道, 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加、减法后, 就学习分数乘法。而在分数加、减法中, 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是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减。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 要先通分, 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的方法相加、减。在学习分数乘法开始时, 让学生计算:

(1) 如果有学生像下面这样的过程进行计算, 那么, 原因可能是什么?他们这样计算有其“合理”的成分吗?

(2) 如果有学生像上面这样的过程进行计算, 你如何向这些学生说明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下面是两位教师的说理过程, 你更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说明?为什么?

教师甲:

由于上面的每一步计算都是有道理的, 所以结果应该是, 而不是。

教师乙: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小数乘小数的内容。把这两个分数相乘的算式变成小数乘法来计算, 看看它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3.分数乘法定义为“分子、分母分别相乘”, 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定义。事实上, 只有这样定义才是合理的, 否则, 就会与前面已经建立的一些结论发生矛盾。请你阅读下面的推理过程, 并且

(1) 想一想, 这个推理过程中每一步的理由是什么?在括号里写上相应的编号。

(2) 理解整个推理过程后, 体会分数乘法定义的合理性。

请你在以下的理由中选择:

(1) 加法交换律; (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 除法的运算性质; (4) 乘法分配律; (5) 乘法的运算性质。

4.有人说:“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计算方法, 不但适合于两个分数相乘, 而且还适合于整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整数相乘。

(1) 你觉得, 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 如果你认为有道理, 请你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

(3) 想一想, 一个分数乘1还是这个分数本身吗?一个分数乘0等于0吗?为什么?

5.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六上年级第14页中有以下内容, 请你先阅读, 再回答问题。

问题:

(2) 以下是分数乘法交换律的证明过程, 请你阅读这个过程, 并在相应的括号里说明等式成立的理由。

(3) 对于分数乘法结合律。 (1) 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已知……求证……”吗?试一试。 (2) 请你写出证明分数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并体会数学证明的严密性。

6.你还记得整数乘法的含义吗?我相信, 你一定还记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比如, 2×3可以表示2个3相加, 也可以表示3个2相加。想一想:的含义是什么?它可以表示相加, 即可以表示成。也可以表示相加吗?为什么?

从上面的 (1) (2) 中, 我们可以看到, 规定很合理的, 数学中有许多规定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而不是规定就是规定, 无论理解与否都要“接受”。

8.请你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并写出在解决每一个题目时, 主要用到哪些基础知识?如果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 你觉得, 哪一个题目是最难的?哪一个题目是最容易的?理由是什么?

(3) 如果有一块地的面积是6平方米, 用这块地的种玉米, 那么, 种玉米的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想一想, 为什么要弄清楚分数乘法的含义?如果只知道计算的方法, 而不弄清楚楚含义, 那么, 学生在解决哪些问题时, 可能会有困难?

9.在上文中, 对什么叫分数乘法已经给出了定义, 想一想, 写一写, 什么叫分数除法?

阅读下面的分数除法定义, 并回答问题。

问题:

(1) 比较分数乘法与除法的定义, 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2) 你还记得整数除法的定义吗?请你比较上面分数除法的定义与下面整数除法的定义有什么异同。

整数除法定义:已知两个数a, b, 求一个整数q, 使得q与b的积等于a, 这种运算叫作除法。记作:a÷b=q, 读作:“a除以b (或b除a) 等于q”。a叫作被除数, b叫作除数, q叫作a与b的商。符号“÷”叫作除号。

(3)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分数除法定义有许多优点, 你赞成下面的这些观点吗?同意的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否则打“×”。

(1) 充分利用分数乘法的知识, 把除法转化为“求一个乘数”的运算; ()

(2) 在定义中也已经有了很简单的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相除的方法; ()

(3) 明确了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

(4) 定义明确地说明分数除法就是等分除。 ()

(5) 统一了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 也就是这样定义的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

下面是关于分数除法商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的证明过程, 请你在括号里写出等式成立的理由。

证明 (存在性) :

11.有两个学生对于分数除法运算中, 商总是存在的 (有商的) 和商总是唯一的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是学生甲与乙的对话, 作为教师, 如何向这两个学生解释商存在且唯一?

甲:两个分数相除, 我不一定找得到商的, 所以, 还说商一定是有的, 我就不相信!比如说要计算时, 我就不知道它的商是多少。

甲:这个我也知道, 但你找出来的分数是多少呢?

乙: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如果你觉得不知道如何向这两个学生解释商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那么, 请你再仔细读一读上一题 (第10题) 的证明过程。从理论上说, 不能向学生解释的教师, 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上面的证明过程。

乙:你这个方法我觉得很有道理的, 分母相同就是单位相同了, 在做除法时, 单位相同了就不需要再管它了。比如, 9厘米÷3厘米=3。21平方米÷3平方米=7。如果单位不相同的话, 我们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比如, 90毫米÷3厘米=9厘米÷3厘米=3。

甲:你说得很有道理。这样的话, 以后我们遇到不是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相除, 可以先通分, 然后再按照同分母的方法除就可以了。比如,

乙:这个方法我看是好方法。

你觉得, 上面甲、乙两个学生的观点正确吗?分数除法是否可以这样计算?这样计算比“颠倒相乘”的方法要优越吗?为什么?

如果有人认为, “分数乘法的定义是一个好定义, 它不但给出了什么叫两个分数相乘, 而且还给出了两个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分子与分母分别相乘) 。分数除法的定义也应该类似像乘法那样定义:两个分数相除, 把两个分母相除的商作为商的分母, 分子相除的商作为商的分子。”

你觉得, 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请你比较这个分数除法的定义与前面第9题中的定义, 并想一想, 这两个定义各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参考答案:

篇9:《分数乘分数》微课程设计

《分数乘分数》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好此课将为学生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及分数的除法奠定基础。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算理、算法十分抽象,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处理好运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有必要将其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

依据新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学情,笔者拟定了教学目标:能叙述分数乘分数算式表示的意义;能用画图法计算简单的乘积;能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设计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制作了微视频并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这样把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算法这两个难点进行前移,让难点在课前得以突破。如果学生对自学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揣摩,直至理解,并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前对分数乘分数的内容有困惑,那么他们可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来解决,让知识得以内化。

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对认知内容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是任务单的重要作用。任务单主要包含了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学习任务。

在设计“达成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尽量避免抽象、模糊的字词,采用简明易懂的语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目标,并且目标的设计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在设计“学习方法建议”时,先自学教材,再观看微课视频,最后完成任务单习题,这样的自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此外,教师对学生用红笔标注重点和疑问以及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如何灵活使用暂停键等细节的指导,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笔者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并通过这两个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逐步降低学习的难度。

任务一:理解数乘分数的意义。

第一步,学生先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再观看微视频,以此来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难。视频通过“先分后取,再分再取”这种儿童化的语言,使学生熟悉画图法,并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步,让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独立解决×,学生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后,再用语言概括画图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其意义。第三步,在解决前三个问题后,总结a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使学生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最后总结归纳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说,“画出来”是手段,“说清楚”“想明白”才是目的。

任务二:探究分数乘分数的一般方法。

分数乘法难在哪里?计算教学我们重理还是重算?答案是明显的,我们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学生在观看视频2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分母相乘表示“分了再分”,分子相乘表示“取了再取”;接着,通过完成任务单上的内容,理解算式各部分的含义,从而巩固算理;最后在观察、比较、验证、归纳中明晰算理,总结计算方法。

至此,学生的学习通过验证特殊算式到总结出普遍适用的方法,完成了思维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的过程。

制作过程

任务单是高效自主学习的必要保证,配套的微视频则是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制作视频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的奇妙,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笔者力求创作的视频的画面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亲切自然。视频分为两部分,视频1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和×的意义。在解决五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到底是多少时,笔者利用编辑软件对图形进行局部放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视频1之后,视频出示字幕“现在请停止观看视频,完成任务一”。视频结合任务单,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总结出分数乘法的意义。视频2则开门见山,先让学生观察分数乘法算式和乘积之间的关系,再猜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利用画图的方法对前面的猜想进行验证;随着视频的播放,结合任务单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生有两种方式观看微视频,一种是通过班级群下载观看视频,另一种是直接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观看方式,为学习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应用过程

传统课堂上,教学《分数乘分数》一课时,知识的呈现方式单一,对算理和算法的展现方式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程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以学生为中心,再适时加入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学习和自主活动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

课堂上,第一环节是交流任务单,互讲解惑。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协作评价,以互讲的方式解决任务单中的问题;能利用画图的方法解释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对本组同学的答案进行互评,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要掌握学生情况,并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任务的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或质疑。在本环节要讲清楚以下问题: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③分子乘分子和分母乘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这是学生分享经验,获得成就感的重要环节。另外,教师在小组汇报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第二环节是课堂检测。检测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图形,解释阴影表示的含义以及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其中分数的计算是检测的重点。在检测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个性化指导,对格式不规范、计算不正确等问题要及时纠正。课堂检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查漏补缺,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反思

篇10:分数乘分数教案

唐山市唐马路小学 孙雪静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解决分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是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加法的计算等。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可能对于上述知识点有些遗忘。通过复习热身,是想唤醒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加法计算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面的例题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有很多教师只关注教会学生如何算,对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由于算理不清而导致的只会机械算,不会灵活运用的状况。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直观操作,连续追问,帮助学生由“实物感知”向“算理理解”的自然过渡,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的道理。这样做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学情简介】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体验用乘法解决连加问题的价值,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教学重点】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思

师:同学们,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举国上下一片欢愉,瞧,在琳琅满目的超市里,妈妈正精心挑选着春节食材。出示:一袋大米 25kg,2 袋共重多少千克? 师:你能帮妈妈算算吗? 生 1:25+25 师:有不同想法。(引导学生说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生 2:25 × 2 师: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一袋大米 25kg,2 袋就是 2 个 25)

师:题意分析透彻,想法表述清楚!出示:一瓶香油 12.5 元,4 瓶共多少元? 师:有答案吗? 生: 12.5 × 4=50 元

师:真是家里的小管家,账码挺清楚呀!通过刚才的问题解决,老师发现整数及小数乘法计算已经难不倒你们了。

二、问题探究 交流点拨 1.学习分数乘法

出示例题:每袋糖重 2/5 千克,3 袋糖共重多少千克?

师:妈妈在买糖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读题,你能继续帮妈妈算一算吗?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 2/5+2/5+2/5 生 2:2/5 × 3

生 3:0.4 × 3 师:为什么是 0.4 × 3(引导学生说出是将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能口算得出结果吗?(1.2)师: 2/5+2/5+2/5 这个加法算式也能解决吧?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所以 2/5+2/5+2/5=2+2+2/5=6/5。师:你能说说像这样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应该如何计算吗?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 2/5 × 3 怎样计算呢?先把你的思考过程在习题纸上记录下来,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师:谁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

追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用分子乘整数 3,而分母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完整:

讲清: 2/5 × 3 可以写成 3 个 2/5 相加的和„„分母不变,分子相加,3 个 2 相加就是 2 × 3,所以积的分子 6 实际是由分子 2 直接乘整数 3 得来的。师:你能借助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知识,数学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后我们会经常这样应用。对于他的想法谁听明白了,你能把他的思考过程再说一说吗?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在计算时,借助加法来想的过程我们可以省略。揭题

师: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往学的有什么不同,是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结合刚才的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刚才 2/5 × 3 可以怎样来计算吗?(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约分

师:在帮妈妈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知识。看到妈妈买了这些糖,爱吃甜品的小红非让妈妈多买几袋,现在你一定能很快帮小红计算出 5 袋糖共多少千克。习题纸上快速完成。交流

你们看这位同学做得对吗?

师:真是细心的人,最后还注意了约分。

师:谁和他的算法相同?其实还有一种算法,看这位同学的

师:比较两位同学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发现前者是先乘再约分,后者是先约分再乘。)你觉得哪种做法更简便一些呢?(引导发现先约分,算得的积直接就是整数或最简分数,相乘起来也比较简便)师:真是这样吗?算一算你便深有体会。计算

3.总结计算方法

师:做了这么多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又有了刚刚的解题经验,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

三、巩固拓展

师:能探究,能总结,你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接下来的任务相信你们一定顺利完成。1.看图列式计算

2.改错

师:读图列式、计算都没问题。在你们完成任务的同时,小红也做了两道计算题,我们帮她检查一下。

师:小红虽然做错了,但我们应该感谢她给我们做题时提了个醒,你可别犯小红的错误哟。

师:其实分数乘整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请看题,习题纸上独立完成。

师: 5、10 小时呢? 1 天呢?能不能计算出来?小小一个水龙头,看似不经意的小滴水,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竟然浪费了这么多宝贵的水资源,在我们国家,尤其在西北部地区,水资源却是极度缺乏的,在缺水的甘肃地区,每个农民人均每天的用水量仅为 20 升。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师:水是生命之源,但是这宝贵的生命之源也是有限的!让我们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这小小的水龙头做起,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让我们的生命之源永不断流,生生不息。

师:不管是看图列式,还是解决实际问题,你们都轻松运用所学 知识正确 解答。出示

1.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及得数。

2.编一道用这个算式计算的实际生活题目。(若有例:一桶油 4 升,2/9 桶有多少升?引导学生发现此类题型与本课所学题型不同,求的是 4 升的 2/9 是多少。渗透下节课所学知识。)

上一篇:广东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下一篇:让我们向着梦想前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