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2024-07-08

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共12篇)

篇1: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探讨

珠海中心小学 逄坤尧 2012.12

未来社会越来越看中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传统班级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交往技能的形成。少数尖子生当演员、当主角,多数学生当观众、当陪客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冷落而得不到训练,得不到发展。针对这种种弊端,根据未来人才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开展交往的活动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崭新课题。

一.学会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形成群体意识。

传统教学中都是“一问一答”,单位学习时间少,活动面小,而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首先我在班级内将学生按听说读写水平合成四个档次,每组四人,每一档次各一人,为了提高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质量,使得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积极开展,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一些原则:①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小组同学掌握学过的内容;②直到所有同学都掌握了学习内容后才结束;③同学碰到困难时先请小组同伴帮助,如果同伴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④小组同学学习和讨论时要心平气和、说话

有礼貌,其他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争当最佳听众;⑤讨论后同学互相检查,校对答案。通过以上原则,规范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小组互助学习,形成群体意识,提高课堂实效。

二.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虽小,但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改的宗旨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

⑴提出目标和学习要求。在课上我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各训练题目,展示给学生,让学习小组按题学习、讨论。同时讲明学习、讨论时间、质量等要求。提要求尽量让学生明白做什么,该怎样做。

⑵ 激发兴趣、诱发动因。通过演示、表演、提出实际问题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学习动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充满自信地参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⑶分组学习、讨论。学习目标、要求明确后,各小组成员先各自自学,然后再组织进行学习和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各组完成讨论后,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其中可以按座号指定组员答题,或是小组推荐组员答题,也可以小组组员自由发言。

⑸总结、评价、奖励。小组学习讨论和大组交流后,由老师评价或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在奖励上我班采用打“☆”的方法,以“☆”多的组评为“金牌小组”,以激发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种小组互助学习方式丰富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交流形式单一,气氛不活跃,而我班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⑴讨论问题。布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组员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并全班交流。

⑵角色扮演。一是让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要求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小品等。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听说训练。⑶启发联想。课上让学生听音乐、讲故事、画图画,在小组中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⑷小组竞赛。根据教材内容及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也可以采用智力竞赛的形式,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不仅在积极参与教师的讲学辅导和小组讨论,同时还参与了“教学工作”,做“小老师”教同伴,由单纯的学,变成既学又教,改善了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拓宽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但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时也发现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如何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二是如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种活泼的形式转向具体内容的学习;三是如何选择内容和时间,提高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质量。所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解决。

篇2: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学习

山东寿光化龙镇丰城初中小学部 刘娟(获山东省论文二等奖)仅供参考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通过对小组学习的整体评价来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互帮互助的新学习行为。有一句话说的好:‚合作学习萌发在课堂上,但却伴随着学生在全世界生根。‛可见合作学习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因此从开始踏上三尺讲台那刻我始终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一、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实施的创意与依据

1、传统的 ‚老师——学生‛的方式是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事实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而单一的传统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2、小学英语新教材增加了任务型学习、综合性练习等内容,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work‛,‚groupwork‛以及‚teamwork‛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实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有其必要性。

3、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优点:(1)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间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2)小组荣誉感增强,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从而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3)孩子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增强,1

每个个体在小组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任务的完成能增加孩子们的成就感。(4)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单凭一位课任老师的捉差生工作,总是顾此失彼,但是由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中的小老师们的帮助,个别学习滞后生他们的成绩反而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师也能从平时苦抓学困生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实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在教育界早已被人津津乐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只有实践了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我是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实施合作学习并渐渐形成我们三年级的学习特色的。

首先,有意识的细心分析了解学生是规划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一个月的接触交流,考试抽查等多种方式,我了解到我带的28位小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是极为活跃的,本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仅有7位男孩子,女将据多,女孩子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这种情况告诉我一个信息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必须是活跃而且要形式多样的如歌曲,舞蹈,快板式等等。为给学生创设英语环境,一开始我就给他们没人起了个English-name,如Susan Sunny,Lucy等,孩子们感受着英语的奇妙进入英语的初始学习。

其次,科学的创建组织结构,细化学生分工是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基础。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考虑各组成 2

员间的组织能力、学习品质、学习成绩、勤奋程度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的差异进行搭配划分合理性和均衡性学习小组。全班成员我采取了这样的分组:

1、大三队原则,Apple 队、Banana队、Orange队,每队设一个队Leader,等有竞争着比赛时Leader会用leader languages:‘Dear pupils,are you ready?’她的气势对成员的带动性很大。

2、中七组原则,全班四人一组共分七个Groups,每个大队下都包含着二至三个独立的小组,小组与小组间再有竞争比较。她们也有Group languages,全组有一个正组长(学习成绩好),同桌带个组员(相对弱),一个副组长(组织能力强),同桌带个组员(相对内向),组员也有相对轻一点的组任务如记录员,纪律员等,让成绩一般的中等生有当小老师的的机会,体会一下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集体荣誉很强,学习气氛在竞争中更浓厚。

3、小十四对原则,即在中七组的前提下辐射十四个Pairs,对于易于解决的知识学习实行Pairwork完成,同桌合力争夺小红花,同桌按照‚优差、优中、中中‛的程度就坐,竞争势力相对均衡,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就近合作的平台,培养学生与人相处,团结合作的能力。这样大整体,中集体,小团体间展开大范围合作与竞争,小范围合作与竞争,三重竞争机制确保有效的学习效益。

再次,教师调控引导他们学会合作,激发情趣,互动创新,共同发展是保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可集体的能量是可谓的。教师一定要转换传统的教 师的角色,从主宰 3

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在咨询与参与中进行调控学生。

1、教师以非居高临下的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各个合作互助小组中,听取学生的交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教师不要期待学生得出统一答案,鼓励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适时进行调控,建立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互助学习需要相对宽松的、自由的学习环境要求老师与学生的那种亲切感而不是权威性的疏远感。

2、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合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倾听他人的意见,注意自己情感的正确表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精神、习惯。如表示感谢或应答感谢等。要知道现在的孩子在家通常是娇生惯养、说一不二,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同学。为了发动和促进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好指导者的职责。

3、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形式和活泼的创新活动。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开口说,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创设适当的语境。学生朗读或表演对话,完全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间分角色朗读、表演,最后在每个合作组内任意点名朗读或表演会话。如在学习了第一册‚Birthday‛对话后,我安排了几个生日Party,让学生结合课本小组合作自编自演,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布置道具,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学生的热情使得这次的表演异常地成 4

篇3: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64小组互助, 让“体验”更精彩———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互助学习”的机制研究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新林小学张倩倩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也是目前提高英语教学课堂高效的方法之一。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 需要用智慧、耐心、细心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采取一些策略来充分利用小组学习, 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燎原之势。那么, 在英语教学中怎样高效地利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机制来组织英语教学呢?本文认为, 在教学中以体验为基本教学手段, 以小组互助学习机制建设为引领, 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中收获成功体验的喜悦。一、合理分组, 帮助学生搭建互助架构推进小组互助学习的前提是建立互助小组。建立互助学习小组, 要求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学情, 又要考虑互助小组的学情。在此基础上, 建构起一套互助学习的机制, 如交流探究制度、汇报展示制度、评价激励制度。在互助学习中, 教师必须灵活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 用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在教学新译林 (三) 下Unit 5 on the farm一课时, apple, pear, pig, cow这几个单词相对简单些,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四人一组:小组长分配好任务, 其余组员要听并跟读, 预习得比较好的组员可以帮助稍差的组员, 他们在小组讨论时认真地去听别人的发音, 也会注意自己的发音。在小组合作练习读完后, 接着就是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都愿意读, 然后教师再及时纠正发音不标准的学生或者个别发音不标准的单词, 教学单词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 给了学生更多理解课文的时间。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去做小老师帮助别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二、兴趣导学,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小学生存在着好奇、好动的特点。为了使小学英语课堂不枯燥, 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对话转为真实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 让其在小组内协作、完成话题的学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成为活动的主体, 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比如我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四 (上) Unit 7 How much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已经学过的物品, 在小组内进行义卖, 灵活运用句型“Can I help you?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This fan is nice.That umbrella is cool.These shoes are...These socks are...以及本课的重点句型How much is...?How much are...?回答It’s...yuan./They’re...yuan.既很好地复习了旧知, 又让新学的内容得到了巩固。一些小组能在对话中加入很多以前的知识, 编出的对话让我都觉得惊讶。学生表演后, 及时用本课的新句型“Well done.”进行表扬。学生演得开心, 学得轻松, 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 轻松地学会了新知。三、踊跃展示, 引导学生收获成功体验展示交流, 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展示,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更为重要的是, 能把展示的过程建构成为一种内化体验的平台,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思维被点燃、情感被愉悦、能力被提升, 真正达到一种在展示中体验、在展示中提升、在展示中内化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完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一课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圣诞节的知识, 让学生小组内分配查阅圣诞节的知识, 完成一份圣诞手抄报、一个圣诞贺卡、一个圣诞礼物、画一个圣诞树的活动, 要求人人有参与、人人有收获, 并在课堂上用英语讲出基本的设计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他们有了小组合作的意识, 每个人都愿意去动手做、去开口说。通过小组互评, 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课堂上, 学生都踊跃展示, 圣诞节的知识也就自然学会了, 并且还自愿地去拓展更多的节日知识。一般来说, 展示的内容要讲求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展示对象的顺序要讲究互补性。让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体验,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均衡性。四、积极评价, 激励升华体验成功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许和鼓励, 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 一个眼神、一道赞许的目光、一个简单的词, 如“Good.Wonderful.I like you.”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 少鉴别学生之间的优劣, 更多地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比如, 在完成文本教学后, 教师常常会让小组朗读对话或小组表演对话, 要求模仿语音语调, 比较哪一组读得最棒。在第一组表演之后, 教师不要急着追问学生:“你觉得他们小组读得怎么样?表演得怎么样?”而应该这样引导学生:“你觉得他们小组哪里读得好?哪里表演得好?你们自己想不想试一试?”“你觉得你们小组能不能读得或演得更好?”在这样的评价语中, 再次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尽量让学生作出发自内心的自评, 这样学生读的积极性将会更高、表演欲会更强、课堂的气氛会更活跃, 从而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愉悦氛围中不断提升。总之, “小组互助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说, 教师的限时讲授, 其实就是为了给学生说与演的机会。今后教师还需继续努力, 不断加强小组互助学习机制的实效性探究, 让英语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使其获得真实的体验。

篇4: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现状 策略 意义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学生的积极性低

目前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不能很好地投入小组合作的研究中。实验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缺少活跃的氛围。小组成员间的配合度也比较低,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没事可干,既不动手实验,也不观察实验现象,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完全在干自己的事情,游离于小组之外,对物理实验没有任何兴趣。这样长期下去,不仅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降低,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进步。

(二)实验设计不合理

实验设计不合理是指教师没有根据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的实际来设计物理实验。比如:教师设计的实验与教材内容不相符,完全达不到学生应该掌握某一物理实验知识的目的;教师设计的实验枯燥乏味,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所设计的实验可行陛较低;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实验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效率,不能有效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功效,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三)分组不科学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分组不科学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常見因素。例如,有些物理教师在实验课分组时,不考虑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只是随意地把几个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分的结果有可能就是有些小组的学生都是物理成绩较好、动手操作能力强的,而另外一些小组的学生知识水平都比较低,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差。这就直接导致在后续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各个小组间的进度差异很大,甚至有些小组完全不能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这种落差会严重影响后进小组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十分不利于班级整体物理实验水平的提高。分组不科学还表现在每组分配的人数没有依据具体的物理实验而做出科学有效的调整,这会直接影响物理实验能否顺利实施。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具体有效策略

(一)合理分组

合理分组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对每组的人数和每组成员的搭配都要做细致的考虑。例如,在做“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时,学生在实验前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这三个方面有关。教师在为该次物理实验分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点,让每6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同时保持每个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差距不大,这样就可以使组内每两位学生一起来验证一个假设。这样的分配就显得十分合理,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做,在小组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效促进小组间的团结合作。而在进行“光反射时的规律”的物理实验时,因为这是个比较纯粹的探索规律的实验,教师可以让每4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且保证这4名学生中有一名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的小组成员分配,十分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设计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科学有效设计实验是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所设计的物理实验的灵活可变性,注重实验方法的简便性,考虑实验的科学合理性。一个科学合理的物理实验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个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先让学生自己回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鼓励各小组自行画出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再根据所画出的电路图来连接电路;然后严格把关每个小组在器材调配、器材摆放、电路连接等方面的规范性;最后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电路连接的小竞赛,让各小组参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完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以及如何在同一个电路中把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结合在一起,并鼓励每个小组动手实践。这样一来,整个物理实验的设计就显得既科学又丰满,不仅能让学生有效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了学生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共同进步。

(三)有序开展

有序开展实验是实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要求教师在设计好相关的物理实验后,必须注意引导和维持实验顺利开展,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实验的开展必须是有计划性和有序性的,这种有序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清晰有序。

(四)有效评价

有效评价是在合作小组进行物理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对本次实验做的总结和对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效果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有效的评价。有效评价既要指出实验的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要指出优点,与全班学生共享。在有效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在实验中的体会。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估,并指导他们在下一次实验中展开更好的合作学习。对于自己设计的实验,教师也要做整体的教学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保证下次能为学生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三、初中实验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实践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以往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同,它的开展形式多样,教学情境也时常变换,既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又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倡导下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讲究的就是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通过整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达到一个实验目标。小组成员的努力方向相同,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

有合作就必定有交流。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物理实验,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形中就促进了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整个班级的团结与和谐。

(四)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课堂中来,密切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物理教学与学生实际的联系,使教与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加多样和充实,能有效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四、小结

篇5:自主互助学习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创设情境、任务引导教学等多种教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分析能力,让学生都能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关键字:小组合作 分层次任务 自主学习型 课堂 情境教学

所谓“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法,是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心理状态,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过程。其基本步骤是:创设情景、明确任务→任务引导→自主探索、合作、展示、点拨学习新知识→练习、学生讲解、教师点拨→巩固检测、师生互评。

当今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样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素养,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引导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中的 “小主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动大脑,学会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动情。其中,“动眼”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口、动耳、动手”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算、操作等基本能力;“动脑”可以培养学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动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2]

学生的性格特点、个人素质、反应速度和记忆力等都不同,教师怎样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怎样才能最有效的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情境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故事,音乐,图像,实验,活动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创设出具有形象化的、动情的、意境深远的场景,创造吸引学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究的自主行为。

如:我在讲授《Flash动画制作》时,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先把动画故事播放给学生看,然后马上引出,这个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想知道怎么做的吗?首先提起了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如:圣诞老人的故事、太空狗、愤

小任务分配给每个学生负责完成。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增强了主动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此体验了探索、发现、创造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我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分组合作,团结协作

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合作前,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在学生中,我努力建立一套“合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小组长”,要掌握小组的学习进度,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如在教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工具软件)基础知识时,我就让每个小组各制作一个周末活动计划的PPT演讲文稿,内容是学生小组准备组织的一次周末活动,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和演示,最后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计划,周末就付诸实施。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出点子,有的上网找材料,有的想宣传口号,有的在想如何把PPT做的更有吸引力等。虽然是比较大的任务,但是小组内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去拓展、创新,这样的任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分工就使得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是合作的主人,人人教我,我教人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各项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与互动,创意及成果,并共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同学之间以优带差互帮互学;增加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课堂“活”起来,让师生相互启发,进而达到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

如,在讲授“网页制作”的内容时,因为网页制作所涉及到的知识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可以用网上多种检索工具、交流工具、电子邮件、Net meeting、可视化语音聊天室QQ等工具,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对问题展开探索、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学校网页制作”任务,把任务分成几个模块,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每个

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志。老师只是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注意观察任务进展情况,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防止学生因困难而放弃任务,以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表扬,即时作出阶段性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表扬不能只限于好的作品。差生也会有进步或好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各种参考教材、材料等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学生课外参考,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让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学习,全方位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4、采用小组竞赛

在教学中同时还可以让小组与小验之间进行比赛,那一个组完成任务好,学生根据评价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点评,采用鼓励性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充满信心,学习效率提高了。如上面的“学校网页制作”任务,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以好帮差,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学生每周都进行一次比赛,分小组来演示和说明本阶级任务的完成情况,基本完成任务的可得到60分,完成的好的可以加分,学生能讲解清楚的还可双倍加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重难点的点拨者,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5、适当增设复习课

每当教学内容完成一个阶段后,应适当增设复习课程。通过复习本段的知识,综合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此课也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任务的综合性更强,教师提供的资源更多,学生要完成质量更高任务。学生综合运知识,发挥想象力、创造更好的作品。学习了Word,学生可以制作一份精美的简历;学习了Excel,学生可以制作出销售月报表。学习了Flash,学生可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画作品。学生还可以综合运用不同学科完成任务,如: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利用信息、Word编辑及网络通信的能力(电子邮件)„„。

三、巩固检测、师生互评

比尔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篇6: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段性总结

我们进行的互助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活动是研究课堂、孵化“好课”的重要基地,也是培养教师、发展教师的最基层组织。在本期的活动中,面对新课程全面实施和推进,学生之间如何合作。教师之间如何“同伴互助小组”,共享集体智慧,提高教研质量,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人员学习情况

2010年六月物理组课题研究人员召开关于课题研究的有关事宜,再次明确本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努力的方向,做好本学期课题开展的基本工作。

根据学校期初学校会议精神,本学期物理科组将把重点工作放在“精教研、促成绩”上,并结合我校“物理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每周教研日”活动,切实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教研水平,解决我们在物理实际教学中实际存在的诸多问题,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规范的“每周教研日”活动——(1)备课程序:授课教师备课;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在听取授课老师本人的设计思路后重点围绕科研课题展开讨论;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意见,对第一次设计的教案;备课组内试教,备课组内老师听课,提前一周进行,并围绕研讨主题作好详细的记录;备课组集体评议,当日内进行,围绕当周研讨主题展开评议,对课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完善课堂教学,力求上出“精品课”;授课教师确定教学方案及课件。

(2)上课:周三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为本学期物理教研课授课时间,各位教师须严格按照安排的活动表进行(特殊情况除外)。全体老师均须参加听课。

(3)评议:授课当日备课组用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组级评议,评课主要围绕当周所研讨的主题展开,形成书面评课稿,确定中心发言人等。评课稿基本分为三部分内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其余时间请老师轮流进行“新思想、新观念”演说十分钟;其余时间为理论学习。授课教师紧扣学校教研课题及当周研讨主题对本次上课的设计意图和课后感想作专题发言,要理论结合实际。派中心发言人作全面评议,组长作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的总结发言,指出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思路等。

二、研究进程及成果

2010年6月1日,课题研究人员交流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完成中期阶段

性总结报告,进行阶段性成果分析,一致认为:

1、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树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从不适应综合性学习到逐步适应到喜欢综合性学习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意味着学生从单纯的“接受型学习”过渡到了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整合,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好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发展、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敢于向现有的知识和结论提出疑问,用自己的研究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形成了体现21世纪学校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完成了“知识的传播者、垄断者”到“求知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学生也从“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

被动者”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的主动者”的转变。

2、注重学科的联系和渗透,“融合”学科隔阂,渗透相关知识,注重学科的融合与延伸,创造性地开发和补充了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语文学习材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了新的生长点。

3、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物理意识有了大幅提高。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创设了与主体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感悟、体会、积累,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学科中落到实处。

4、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

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就是说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伴生于综合性学习开展而变化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也就是“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为了使该课题能按照预定的方案、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将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优化自主探究学习实验过程,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理论支撑,用正确的理论支撑教育教学行为。在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研讨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参加课题开题论证会。

2、对本课题实施及时作好有关数

据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篇7: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采取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必须分好学习小组,通常4—8人为宜,在分组时,要考虑多种因素,既要考虑学习的成绩,使每个小组成员做到好、中、差合理统筹搭配;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差异。总之分组要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间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为各个小组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做出明确分工,如谁是小组长、发言人的顺序、谁与谁是帮扶关系等。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小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要能够掌握学习的进程,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随时对发言顺序、帮扶关系做出调整,以适应课堂的变化,所以要选择组织能力强、有威信、应变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对小组长我们一般采取小组成员推荐或自我推荐的途径选拔。

二、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合作交流是在一定的问题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要以系列问题为引导。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师应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思维活动的需要,分解教材与参考书的知识,提出相应的系列问题,写出有实用价值的导学案。有了这样的以系列问题为基础的导学案,学生就能明确学习的目标。反之,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进行学习的内容,也就没有相互讨论的内容,当然也就没有交流的“东西”了。所以,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提出一定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并且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

三、自主活动,组内交流

合作交流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后,围绕系列问题通过自学教材,做练习,实验操作等思维活动,反复把外来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知识的定义,逐步改变原有的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观点,从而改造加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对系列问题的独到见解。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教师布置的系列问题的探索、思考之后,各自都有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解决的方案、学习的收获,这时应及时开展组内交流。各小组由本组组长主持,按规定的发言顺序(一般按差、中、优顺序安排)向组内其他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寻找过程。如果组内其他成员对发言人的看法认可了,便形成了一个“统一”,那么这个“统一”的意见可能就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形成“统一”意见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积极体验情感的过程。如果意见“不统一”,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共同研究,达成共识,直到没有异议为止。然后确定本组的代表发言人,准备全班发言,发言人的意见是代表小组全体成员的,而不是发言人自己的观点。另外,在这一过程中,若组内后进生对某一问题还不会或还不是很清晰明了,组长应及时安排组内成员开展“帮扶”活动,以防组内成员掉队。

四、全班交流,全员合作

全班交流是在各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通常的形式是各小组选定代表到黑板板演或口头表述本组的意见,其余的小组或同学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通过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同学的认知成果,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以达到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的纠正学习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认识,同时,促使每个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五、量化计分的评价方式,共享成绩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出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所以评价是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我经过实验与研究,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和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使得小组成员明白,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在小组学习评价时,对个人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要给予恰当评价,以便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同样,教师也应该把竞争机制运用到小组之间,例如,通过累计积分,一周评选一次“优胜小组”,一月评选三个“明星小组”等方法,激发学生为小组集体荣誉而努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篇8: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1. 自主学习

指学习者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即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归纳概念、总结方法、发现规律、设计操作实验、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经验,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 自主学习没有止境。

2. 互助学习

互助是基于学习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引领、帮助、检查、影响等。互助的意义不仅是指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 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 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互助学习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交流锻炼、思维碰撞的机会。

3. 学习型课题

学习型课题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 变个体学习为互助协作学习, 课堂不再是教师表现的舞台, 而是学生学习、交流、表现、探究的场所。要求教师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转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行为, 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自主参与方式, 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概括起来,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面向学生的认知差异, 调整的是教学关系, 改革的是课堂结构。建立“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 实现学生的真正解放,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变被动学习委主动学习,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二、信息技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构建的探索

1、项目驱动, 点到为止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计算机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 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软件不断推陈出新,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更要使学生“会学”,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掌握某些软件的使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探索空间, 不需包办学生的一切。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 学生的能力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 因此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应该相信学生自有一种与计算机沟通的先天的灵性, 有一套理解计算机的独特方式, 点到为止可以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 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空间, 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2], 项目化教学能够把零碎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把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实用性项目引入课堂, 提纲挈领式地分析讲解, 只说思路, 不讲具体的步骤, 给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

2、从做中学, 自主探究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了问题自然会想办法解决。通过问题的解决,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做中学可以分为两步:, 模仿和创新, 开始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准备好的案例效果, 让学生参照完成。在此基础上, 加上自己的创意, 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如电子贺卡制作一课, 教师简单讲明要求,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丰富素材, 自学电子贺卡中插入图片, 插入文本框, 插入声音、设置动画效果等步骤。由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容易就掌握了新的知识, 并能很好运用。这样做到了温故知新, 融会贯通。

3、小组协作, 教师督导

由于项目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协作完成, 我们把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根据任务进行成员分工, 每个人完成一部分。如编辑长文档时, 老师给学生提供多篇文档素材, 每个学生自选一篇进行编辑美化, 然后小组成员把组中每个人的作品综合在一起, 加上封皮和目录, 做出一本电子书。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免会产生差异, 同样的学习任务, 有的学生五分钟就做完了, 而有些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 可以让掌握了的学生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这样两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4、师生合作、质量评估

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生生合作, 也包括师生间的合作。实际上, 每一堂课、每一件作品的成功, 都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结果。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 首先欣赏教师的小报作品, 给学生以艺术美的视觉感受,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其次, 教师针对教学任务, 分析作品特点, 提示学生作品中应包含的要素:如文字、图形、图片等。针对作品包含的要素,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如何实现图文混排提出注意事项, 此时教师不必面面俱到, 由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合作解决即可。第三, 进行总体版面设计,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小组优势, 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来完成作品。最后进入点评阶段, 分组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指出作品的优点或不足, 并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因此点评时应更多展示学生的作品, 赏识每一件作品, 并给予充分的鼓励, 肯定作品的独特之处。展示学生的作品对于被展示者来说, 是一种鼓励, 是成功的体验, 对于其他同学来说, 是树立一个目标, 是一种鞭策。

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提供给学生自己探索新知的各种各样的机会, 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收获和发展。评价的形式有: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通过评价, 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能创造性、探究性地学, 在自信和成功中成长。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领者。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 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林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质及其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228 (6) :30-32

篇9: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前言: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吸收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团队互助精神,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吸收知识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发挥高效性,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机会,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一、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应用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策略展开也面临着许多实行障碍,现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人的照顾,合作意识颇为淡薄,在实现合作教学的时候较难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活动,而且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化、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致下降,就无法在课堂上积极表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教师对教学课堂环节进行合理设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通过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有效互动,例如,教师布置一个信息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沉浸于课堂合作学习的乐趣之中,给课堂注入活力,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吸收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从而收获到课堂的高效。

二、合作学习的应用选择

2.1合作学习的应用选择

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实现学习任务的高效性要依靠简化的知识系统,学习的知识内容越少,学习的成果越多。合作学习要顺利地实行,就要依靠简化的学习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构建容易吸收的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体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分析,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能够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应用,就能有效发挥课堂的高效性,合作活动的开展也能使学生体会到互助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2.2信息技术教学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开展要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较大的帮助,根据研究表明,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较为放松,继而能提高对学习知识的吸收能力,实现学习任务的高效性要依靠简化的知识系统,合作学习的实行,能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就要依靠简化的学习任务,适当留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探究中得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3合作意识实践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的是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而不是信息技术理论的单纯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展合作学习,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强弱互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还可以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机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三、合作学习应用策略实施意义

3.1合作学习从而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通过小组分工展开,因为每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是参差不齐,开展合作学习,即可以创立互助小组,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合一起,通过活动的展开,促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完成任务的可实行性,体会到互帮互助的带给自己的乐趣,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而言,每一项活动任务都对他们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学会沟通讨论、表达组织和倾听,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找出问题的关键解决要点。学生之间通过沟通,表达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后,可以学会表达组织,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通过合理的语言逻辑顺序将观点表达清楚。

3.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应用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策略展开也面临着许多实行障碍,现代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长辈的溺爱,形成了较为自私,喜欢独立行动,合作意识颇为淡薄的现象,教师难以顺利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活动,也就无法充分利用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无法提升课堂的学习质量。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活动的开展也能使学生体会到互助学习的乐趣,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结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课堂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究性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借鉴。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合作学习这一应用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吸收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机会,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治,吴作样. 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J]. 教师. 2009(08)

[2] 王亚峰.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法[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4)

篇10: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助小组学习研究教学总结

________戴新良

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分别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现将一学期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另外,课上完后即对该节课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的次数很少。这样,就造成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篇11:小组互助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总结

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历程中,讲堂开始变得杰出起来,学生思维活泼,学习积极性飞腾,学生在讲堂上的讨论、谈话、评价甚至质疑都异常杰出,学生运动有序有效,异常协调。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历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本身的运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谈话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了熬炼,我感觉只有在这样的讲堂中能力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失落队。

“兵教兵”的现象开始在讲堂上呈现。听课的历程中,我们就会观到,在小组互助学习的历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办理,这时候小组长就主动地给解说,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承讲。这一现象的呈现,注解小组互助学习已经成长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体现出了团队的互助精神,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

篇12: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总结

我国教育的教学手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步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教学手段就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多媒体教学,而局域网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在我国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中开展起来的。这种通过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学手段的发展是对常规的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笔者认为今后的国内教育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的教学手段都将趋于网络化,即在现有的局域网教学环境基础上加以广域网化、互联网化,这样才能跟上国际教育手段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接受最新的教学资源,使他们能跟随时代的潮流变化,迎接自身和国家的未来。

现在农村所普及的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基层的农村课堂教学中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逐步地被现代化教育教学所采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便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它不但能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的整体优化,而且对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巨大的贡献。作为科学教师应进一步从自己的学科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读取方便、交互强、画面性强等特性,激活教材,丰富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持续和全面发展。

时代发展迅速我国早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当代教师而言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已经满足不了现有的教育需求。而小学科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本身就对实验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中使用、更要在日常工作教学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和运用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的环节中主要有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整理大量的相关资料,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便捷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大大地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在上课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大大减少了板书的书写并且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传统板书所不能比拟的。庞大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轻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完成。另外习题的讲授、作业的布置与检查、课外辅导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纸张的利用,实现高效课堂和个别辅导的教学。而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板书、拓展知识、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科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显著的,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质的改变。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拥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而“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是科学教学中教师描述的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的事物更加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兴趣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在的许多教学方式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的思想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教室内,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得到满足。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实物现实的真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更加深刻和信服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学生理解知识的单一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大学生钢铁集团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社会看待待人友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