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2024-07-26

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共9篇)

篇1: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绪言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三节 电解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篇2: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生物也是初中开始必学的一门学科。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庞大而兼收并蓄的领域,由许多分支和分支学科组成。然而,尽管生物学的范围很广,在它里面有某些一般和统一概念支配一切的学习和研究,把它整合成单一的,和连贯的领域。在总体上,生物认识到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单元,和进化是推动新物种的.合成和创建的引擎。今天还了解,所有生物体的生存是通过消耗和转换能量,通过调节内部环境保持一个稳定的和重要的条件。

篇3: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关键词:原电池,认识发展,教学设计,教学建议,化学

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的教学时, 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其对双液原电池的深刻认识。但是, 在课后调查时, 仍有约80%的学生存在疑问, 比如, 为什么双液原电池的电流要远小于单液原电池?为什么双液原电池中的电解液是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而不是其他的电解液?为什么采用两个烧杯和盐桥就可以避免电流衰减的问题?盐桥是否可以长期使用?应该说,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深刻, 但是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呢?究其原因,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没有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推敲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 特别是对涉及的学科本质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剖析, 使得课堂教学过于表面化。所以, 教师要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探路者, 在课前认真揣摩每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一、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发展分析

1.对反应本质的认识发展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对这个本质的认识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分开, 比如Zn与稀H2SO4的直接反应, 电子直接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完全分开, 比如Zn|稀H2SO4|Cu原电池, 负极产生的电子一部分通过外电路转移到正极区氧化剂上的同时, 另一部分电子则从负极直接转移到溶液中的氧化剂上, 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电能, 一部分转化为热能; (3)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完全分开, 即氧化剂和还原剂完全分开, 比如Zn|ZnSO4溶液‖CuSO4溶液|Cu原电池, 负极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完全转移到正极区氧化剂上,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电池反应本质的认识发展是学生认识原电池的关键, 但是教师往往忽略这个问题, 简单地以“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代之, 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障碍。

2.对电池结构的认识发展

原电池的核心结构为正负电极、电解质溶液、盐桥 (隔膜) 和外电路, 学生对电池结构的认识按照先后顺序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原电池构成的基本条件, 即有能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材料、能够形成闭合回路; (2) 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 半电池又由金属电极和其金属盐溶液组成, 但二者之间并不会自动发生氧化反应或者还原反应, 只有当两个不同的半电池形成闭合回路时, 在电势差的作用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外电路中产生电流; (3) 原电池中引入盐桥 (隔膜) , 盐桥 (隔膜) 既可以导电也可以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隔开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由于电池结构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们倾向于重点强调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 学生对电池结构的认识却是基于对电池反应本质认识, 如果学生对电池反应本质理解不透彻的话, 理解电池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

3.对工作原理的认识发展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指原电池放电时, 组成回路的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中各种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学生对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 (1) 外电路中电子或电流的流向, 这个阶段的认识主要是在必修2中完成; (2)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粒子交换、溶液中正负离子的流向和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这个阶段的认识主要是在选修4中完成。从微观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学生认识原电池的重点和难点, 当然, 也是学生认识电池反应本质的关键。

4.对电池性能的认识发展

原电池的电池性能主要是指放电电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学生对电池性能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原电池工作时会产生电流, 驱动用电器工作; (2) 单液原电池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没有完全分开, 产生的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3) 双液原电池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完全分开, 可以产生相对稳定的电流。高中阶段对于电池性能的认识要求不是很高, 却是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电池差异的强有力证据, 也是联系生活和学科理论的纽带, 所以, 教师有意识地引入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四个方面的认识发展不是孤立的,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是这些认识的形成却不一定是同步的, 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一般为电池结构、电池反应、电池性能和工作原理。由于涉及微观粒子的运动, 学生对工作原理的理解相对较难, 但也是认识原电池的核心。

二、基于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思路设计

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Vogotsgy) 认为[1], 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经到达的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学生在学习选修4“原电池”时, 知道了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了单液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双液原电池的起点。但是, 学生从单液原电池到双液原电池的认识发展是有一定距离的, 在这段距离中学生最大的障碍就是理解双液原电池的基本结构。根据上述分析, 基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设计了“原电池”教学思路 (见图1) , 每个教学活动都着重于从反应本质、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池性能等四个方面发展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 使之能够自主地设计原电池, 分析和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电源。

三、人教版选修4“原电池”的教学建议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探路者, 在教学之前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洞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然后寻找有效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与原电池相关的概念、原电池结构和电池工作原理都可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上述教学思路的设计从整体上明确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路线, 针对具体的教学难点还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策略。结合上面的教学设计思路,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建议来完成人教版选修4“原电池”的教学。

1.给予学生分析原电池的基本视角

笔者建议, 教师可以选择上述四种原电池作为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的选择不在量的多少, 而在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每个素材的教学价值。所以, 教师要给予学生分析原电池的基本视角, 从原电池的反应本质、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池性能等四个方面来剖析每个素材, 不能顾此失彼, 因为这四个方面互为基础。当然, 这四个方面应有所侧重, 诸如反应本质、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应是教学的重点内容。

2.澄清关键概念消除理解障碍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 要注意给学生澄清四个关键概念: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电流和电势差。电子导体是指依靠电子的定向移动实现导电的物质, 比如金属、石墨等;离子导体是指依靠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实现导电的物质, 比如各种电解质溶液;电流是指电荷 (比如电子、正离子、负离子等) 的定向移动;电势差简单来说就是指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压, 它是推动电子或者离子定向移动的原因, 也是学生理解回路中各种粒子移动方向的关键概念。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基础发展新认识

设计改进Zn|CuSO4溶液|Cu原电池的方案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在此之前接触的原电池都是单液原电池, 并且电解质溶液可以直接和金属反应, 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双液原电池和盐桥结构是不现实的。其实, 在必修2中讲原电池时, 学生通过练习题已经接触过双液原电池, 只不过当时仅仅是让学生判断这种电池结构是否符合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至于是否真正能够放电学生并没有实证,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练习题, 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完全分开的角度,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结构差异, 认识双液原电池结构在保证电池性能稳定性中的作用, 进而形成电池改进方案。

4.充分利用师生互动捕捉学生的疑难问题

当然, 有些时候学生的疑难问题是在教学设计中无法准确预测到的, 还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 充分利用课堂提问、实验探究、研讨交流等师生互动方式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难问题, 特别是要多给学生自由提问和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另外, 教师不要急于推进教学任务而忽略了疑难问题的解答和基本知识的落实, 以免学生无法消化造成“夹生饭”。

5.系统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课堂小结非常重要, 有助于完善学生对原电池的整体认识。做课堂教学小结时, 需要结合Zn| ZnSO4溶液‖CuSO4溶液|Cu原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从电池反应、电池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池性能四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 这样有利于学生把一个具体的原电池抽象、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型, 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电源、电解池和电化学腐蚀等知识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篇4: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关键词】盐类的水解 ; 水解平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73-0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介绍了第三种类型的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本节教学就是要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此处知识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现将本人对这一节知识的思考和教学方法简单介绍,与大家共享。

教材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第二部分是查原因: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同时深化对过去所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认识。

第三部分是谈变化:讨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注重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强调了以下几点:

(1) 从变化的过程和限度来看,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

(2) 从能量的变化来看,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3) 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程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①所形成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②盐溶液浓度的大小;③温度的高低;④溶液酸碱度的改变。

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做了如下设计:本节的教学共分为四个课时:

第一课时从溶液的酸碱性入手,是不是只有酸溶液或碱溶液才能显酸性或碱性?酸与碱恰好中和的条件是什么?是溶液pH=7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是强酸强碱的组合,自然pH=7,但若是弱酸强碱或强酸弱碱的组合,则pH≠7,由此形成的盐称之为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强碱盐,显示的是强者的性质。接下来进行课本的演示实验,用pH试纸对NaCl、Na2CO3、NaHCO3、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这七种溶液的pH进行测定,此处本人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在演示之前强调pH试纸的使用方法(强调不能润湿),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复习了上一节关于pH测定的相关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演示,不仅让他们掌握了测定pH的正确方法,还加深了他们对各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可谓一石两鸟。此时如果趁热打铁教会学生盐的另外一种分类方式: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学生便会欣然接受了。盐类的水解知识就可以正式拉开帷幕了,先介绍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反应。此时盐类水解的本质便可以提出,如NH4Cl=NH4++Cl-,H2O?圹H++OH-,NH4++OH-?圹NH3·H2O从而使得溶液中游离的H+多于OH-,溶液显酸性。再以CH3COONa为例,CH3COONa=CH3COO-+Na+,H2O?圹H++OH-,CH3COO-+H+?圹CH3COOH,从而使得溶液中游离的OH-多于H+,溶液显碱性。此时,可将其它几种盐溶液显酸碱性的分析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运用类似的手段分析其实质,体会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从而总结出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第二课时主要探讨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主要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先从内因说起,影响水解程度的因素是对应的弱酸或弱碱自身的性质,酸性或碱性越弱,其水解程度就越大,Na2CO3与NaHCO3就是一对最容易拿来做比较的例子,由于CO32-对应的酸是HCO3-,而HCO3-对应的酸是H2CO3,酸性H2CO3>HCO3-,因此CO32-结合H2O中H+的能力远远强于HCO3-,同温同浓度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在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溶液的温度(由于所有盐类水解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因此,温度升高都会促进水解的进行,其酸碱性提高);②溶液的浓度(平衡向着微粒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即水解平衡正移);③溶液的酸碱性(由于绝大多数的水解都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酸碱性,因此向溶液中加入酸或碱会抑制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第三课时是有关盐类水解应用的介绍。前面学习其原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后面的具体问题中应用,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一般的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显示其强方的性质,但若遇到NaHSO3、NaHC2O4、NaH2PO4等的水解,则一定要留意其电离大于水解,可使溶液显酸性;与刚才几种盐相对应的NaHCO3、NaHS、Na2HPO4等又是水解大于电离的代表,它们的水溶液显碱性。这些特殊的例子要求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方才有作题的积淀。

而溶液中的几个守恒关系是与离子浓度大小排序常在一起考的内容,共有三个守恒:电荷守恒(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电量相等)、物料守恒(根据盐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倍比关系)、质子守恒(根据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相等)。以Na2CO3为例,可描述其三种关系式:① CNa++CH+=2CCO32-+CHCO3-+COH-;② CNa+=2(CCO32-+CHCO3-+CH2CO3);③ COH-=CH++CHCO3-+2CH2CO3。由于这是本課时最难的问题,因此在这里不妨防慢节奏,让学生通过典型例题和习题来感受守恒关系,从而达到应用的目的。

第四课时是盐类水解在化学实验、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实际中的应用。在化学实验中,如:溶液的配制(FeCl3中需加HCl抑制其水解)、溶液的蒸干(AlCl3溶液蒸干后得到Al(OH)3,再灼烧得到Al2O3)、试剂的保存(Na2CO3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水解生成的OH-可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 及纳米材料的制备。在生活中,明矾净水的原理、厨房为何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双水解反应)。在农业生产中,显碱性的农药不可与显酸性的农药同时施用。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通过盐类的水解除杂(如何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Cl3杂质)。

至此,盐类的水解平衡才告一段落,后面的就是通过习题来巩固所学,让学生自己体会盐类水解带给我们实际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粤教版 高中语文 选修目录

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导语 基本阅读

1、王维诗四首: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

2、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

3、杜甫诗五首:月夜、哀江头、蜀相、又呈吴郎、登岳阳楼

扩展阅读

4、即景抒情诗四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春江花月歌(张若虚)、望月怀远(张九龄)、题李凝幽居(贾岛)

5、山水田园诗四首:宿建德江(孟浩然)、终南望余雪(祖咏)、田家杂家八首(其二)(储光羲)、游终南山(孟郊)

6、边塞战争诗四首:从军行(其一)(王昌龄)、蓟中作(高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塞下曲(李益)

第二单元

唐诗之旅(下)基本阅读

7、白居易诗四首:轻肥、花非花、杜陵叟、问刘十九

8、杜牧诗三首:早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题乌江亭

9、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贾生、柳 拓展阅读

10、酬赠诗四首:节妇吟(张籍)、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11、咏物诗四首:子规(顾况)、葡萄(韩愈)、赏牡丹(刘禹锡)、小松(杜荀鹤)

12、咏史诗三首: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过陈琳墓(温庭筠)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导语 基本阅读

13、柳永词二首: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东南形胜)

14、苏轼词二首:水调歌头(落日乡帘卷)、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15、李清照词二首: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永遇乐(落日熔金)

16、辛弃疾词三首: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拓展阅读

17、爱国词四首:鹧鸪天(客路那知岁序移)(赵鼎)、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元斡)、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18、登临词二首: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念奴娇(危楼还望)(陈亮)柳梢青(铁马蒙毡)(刘辰翁)

19、言情词三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导语 基本阅读

20、关汉卿散曲二首:[双调·沉醉东风]、[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21、马致远散曲二首:[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双调·拨不断]

22、张可久散曲二首:[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正宫·醉太平]无题 拓展阅读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越调·天净沙]春(白朴)

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周德清)、[中吕·朝天子]志感(无名氏)表达交流

(一)名句交流,温故知新

(二)找寻色彩名句

(三)专题朗诵表演

(四)表现方法梳理

(五)古为今用,学写歌词

阅读向导

(一)精练、和谐与佳句——诗词散曲的语言

(二)赋、比、兴及其新拓展——诗词散曲的表现方法

(三)情景交融,生动含蓄,引发联想——诗词散曲的意境 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目录 第一单元 导语 基本阅读

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2、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扩展阅读

3、道山亭记(曾巩)

4、百丈山记(朱熹)点击链接 表达交流活动 山水游记 第二单元 导语 基本阅读

5、《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6、六一居士传(欧阳修)

扩展阅读

7、陆文学自传(陆羽)

8、方山子传(苏轼)点击链接 推荐阅读

刚健朴茂,风骨端翔——《唐代散文选注 》 第三单元 导语 基本阅读

9、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10、与尹师鲁第二书(欧阳修)扩展阅读

11、与微之书(白居易)

12、寄欧阳舍人书(曾巩)点击链接 表达交流活动 书信传情 第四单元 导语 基本阅读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

14、后赤壁赋(苏轼)

扩展阅读

15、荔枝赋并序(张九龄)

1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白)点击链接 推荐阅读

欧澜苏海话宋文——《宋代散文选注》 第五单元 导语 基本阅读

17、原毁(韩愈)

18、心术(苏洵)扩展阅读

19、鞭贾(柳宗元)20、兴贤(王安石)点击链接 表达交流活动 与唐宋八大家对话 附录

谈谈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周振甫)选修3 《 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目录

基本阅读

第一单元

1、毛泽东词二首:

贺新郎.别友

菩萨蛮.黄鹤楼

2、郭沫若诗二首:

凤凰涅槃

太阳礼赞

3、刘半农诗一首:

教我如何不想他

4、冯至诗一首:蛇 扩展阅读

5沈尹默诗人诗六首: 月夜——沈尹默 光明——朱自清 春水(之五)——冰心 红烛——闻一多 伊底眼——汪静之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第二单元

6、艾青诗二首:手推车

黎明的通知

7、戴望舒诗二首: 寻梦者

我的记忆

8、何其芳诗一首:预言 9穆旦诗一首:赞美 扩展阅读

10、卞之琳等诗人诗六首 段章——卞之琳 雨景——朱湘 一朵野花——陈梦家 无题——阿垅 金黄的稻束——郑敏 在地球上散步——纪弦 第三单元

11、闻捷诗二首:苹果树下

疏勒河

12、海子诗二首:北方的树林

黎明(之三)

13、杨炼诗一首:蓝色狂想曲

14、洛夫诗一首:边界望乡 扩展阅读

15、蔡其矫等诗人诗六首蔡其矫 祈求——蔡其矫 城市——昌耀 无题——舒婷

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 雪白的墙——梁小斌 纪念碑——江河 第四单元

16、李瑛诗二首:逆风飞行的鸟

端阳

17、西川诗二首:虚构的家谱

午夜的钢琴曲

18、于坚诗一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

19、翟永明诗一首:十八岁之哥 扩展阅读:

篇6: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二

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第1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一、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

二、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

三、提交《大抗议书》

第2课 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一、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二、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三、斯图亚特王朝的倒行逆施

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第1课 美国《独立宣言》

一、《独立宣言》的发表

二、《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

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一、波旁王朝统治与大革命爆发

二、《人权宣言》的发布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地位

探究活动课一 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第3课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

二、美国的政治体制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一、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

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第2课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二、波旁王朝的复辟

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

第3课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

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三、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一、“中体西用”

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一、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

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一、袁世凯专权与二次革命

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三、张勋复辟与护法运动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一、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

二、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二、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二、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篇7: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目录

《数学1(必修)》

第一章 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阅读材料 康托与集合论

第二章 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5 简单的幂函数

阅读材料 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数指数函数

§2 指数概念的扩充

§3 指数函数

§4 对数

§5 对数函数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阅读材料 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

第四章 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阅读材料 函数与中学数学

探究活动 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

《数学2(必修)》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2 三视图

§3 直观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5平行关系

§6 垂直关系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

阅读材料 蜜蜂是对的

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2 圆与圆的方程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阅读材料 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探究活动1 打包问题

探究活动2 追及问题

《数学3(必修)》

第一章 统计

§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2 从普查到抽样

§3 抽样方法

§4 统计图表

§5 数据的数字特征

§6 用样本估计总体

§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 相关性

§9 最小二乘法

阅读材料 统计小史

课题学习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

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3 排序问题

§4 几种基本语句

课题学习确定线段n等分点的算法

第三章 概率

§1 随机事件的概率

§2 古典概型

§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探究活动 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值

《数学4(必修)》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3 弧度制

§4 正弦函数

§5 余弦函数

§6 正切函数

§7 函数的图像

§8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阅读材料 数学与音乐

课题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究的图像

第二章平面向量

§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4平面向量的坐标

§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7 向量应用举例

阅读材料 向量与中学数学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形

§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 半角的三角函数

§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5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课题学习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

探究活动 升旗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5(必修)》

第一章 数列 §1 数列

1.1 数列的概念

1.2 数列的函数特性 §2 等差数列

2.1 等差数列

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 等比数列

3.1 等比数列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本章小节建议

复习题一

课题学习教育储蓄 第二章 解三角形

§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1 正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

§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不等式 §1 不等关系

1.1 不等关系

1.2 比较大小 §2 一元二次不等式

2.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3 基本不等式

3.1 基本不等式

3.2 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 §4 简单线性规划

4.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4.2 简单线性规划

4.3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阅读材料 人的潜能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探究活动 三角测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目录

《数学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充分条件 2.2必要条件 2.3充要条件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4.1逻辑联结词“且”

4.2逻辑联结词“或”

4.3逻辑联结词“非”习题1—4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椭圆

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2椭圆的简单性质 §2抛物线

2.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2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3双曲线

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阅读材料1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阅读材料2 曲线与方程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变化率与导数

§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导数的概念 2.2导数的几何意义 §3 计算导数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1 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4.2 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第四章 导数应用

§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2函数的极值

§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最小值问题

阅读材料 数学史上丰碑——微积分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四

附录1 部分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信息检索网址导引

《数学选修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 回归分析 1.1回归分析 1.2相关系数

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 阅读材料 高尔顿与回归 §2 独立性检验

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阅读材料 概率与法庭 2.2独立性检验

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统计活动 学习成绩与视力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框图 §1 流程图 §2 结构图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2.2类比推理 §2 数学证明

§3 综合法与分析法 3.1综合法 3.2分析法 §4 反证法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第四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1数系概念的扩展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四则运算 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阅读材料 数的扩充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四

附录1 部分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信息检索网址导引

《数学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命题

§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1充分条件 2.2必要条件 2.3充要条件

§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3.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4逻辑联结词且”“或”“非” 4.1逻辑联结词“且” 4.2逻辑联结词“或” 4.3逻辑联结词“非”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 从平面向量到空间向量 §2 空间向量的运算

§3 向量的坐标表示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1 空间向量的标准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

3.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3.3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4 用向量讨论垂直与平行 §5 夹角的计算

5.1 直线间的夹角 5.2平面间的夹角 5.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6 距离的计算

课题学习空间向量在力学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 椭圆

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2 椭圆的简单性质 §2 抛物线

2.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3 双曲线

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3.2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4 曲线与方程 4.1 曲线与方程

4.2 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 4.3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 阅读材料1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阅读材料2 圆与椭圆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附录1 部分数学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2 信息检索网址导引

《数学选修2-2》

第一章 推理与证明 §1 归纳与类比 1.1归纳推理 2.2类比推理

§2 综合法与分析法 2.1综合法 2.2分析法 §3 反证法

§4 数学归纳法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变化率与导数

§1 变化率的快慢与变化率 §2 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1导数的概念 2.2导数的几何意义 §3 计算导数

§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4.1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4.2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5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导数的应用

§1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1.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2函数的极值

§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2.2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第四章 定积分

§1 定积分的概念

1.1定积分的背景——面积和路程问题

1.2定积分

§2 微积分基本定理 §3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3.1平面图形的面积 3.2简单几何体的体积

阅读材料 数学史上的丰碑——微积分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四

第五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1数系概念的扩展 1.2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四则运算 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阅读材料 数的扩充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五

《数学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2.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 排列 §3 组合

§4 简单计数问题 §5 二项式定理 5.1二项式定理

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概率

§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 超几何分布

阅读材料 彩票中的概率 §3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阅读材料 概率与法庭 §4 二项分布

阅读材料 需要多少条外线 §5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6 正态分布

6.1连续型随机变量 6.2正态分布

阅读材料 正态分布小史及其他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第三章 统计案例 §1 回归分析 1.1回归分析 1.2相关系数

1.3可线性化的回归分析

阅读材料 高尔顿与回归 §2 独立性检验

2.1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阅读材料 概率与法庭 2.2独立性检验

2.3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4独立性检验的应用

统计活动 学习成绩与视力之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三

间的关系

《数学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一章 直线、多边形、圆 §1 全等与相似 §2 圆与直线 §3 圆与四边形

阅读材料 定长闭曲线最大面积问题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圆锥曲线 §1 截面欣赏 §2 直线与球、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 §3 柱面与平面的截面 §4平面截圆锥面

§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研究性学习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数学选修4-2 矩阵与变换》

引 言

第一章平面向量与二阶方阵

§1平面向量及向量的运算

§2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直线的向量方程

§3二阶方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 第二章 几何变换与矩阵

§1 几种特殊的矩阵变换

§2 矩阵变换的性质

第三章 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

§1 变换的合成与矩阵乘法

§2 矩阵乘法的性质 第四章 逆变换与逆矩阵

§1 逆变换与逆矩阵

§2 初等变换与逆矩阵

§3 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

§4 可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 第五章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 矩阵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 特征向量在生态模型中的简单应用

阅读材料

复习小结建议

《数学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第一章 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 极坐标系

§3 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阅读材料 笛卡尔与坐标系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参数方程

§1 参数方程的概念

§2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3 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4平摆线和渐开线 §5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阅读材料1 其他摆线

阅读材料2 摆线的应用研究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 第一章 不等关系与基本不等式 §1 不等式的性质

§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3平均值不等式 §4 不等式的证明 §5 不等式的应用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一

第二章 几个重要不等式 §1 柯西不等式 §2 排序不等式

§3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本章小结建议 复习题二

文科学1-1,1-2,4-1,4-4 理科学

2-1,2-2

篇8: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本专题共分为四章, 以平面图形的对称性为主, 引入等距变换的概念, 逐步渗透, 过渡到平面图形的对称变换群, 从具体到抽象,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由具体的对称变换群引出置换群与抽象群, 明确提出群的概念, 让学生的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台阶。第四章群论的神奇应用, 从抽象概念回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称与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笔者总结出,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平面内的对称图形的定义与学生原有的几何直观定义相比有了本质的改变, 本专题从变换的角度重新对对称图形进行了定义:

定义1若一个平面图形F在一个等距变换σ作用下的图象仍与原来重合, 则称σ为F的一个对称变换或称图形F具有对称变换σ, 此时我们也说图形F在等距变换σ的作用下保持不变, 一个图形F如果具有非恒等的对称变换, 则称F为对称图形。

在学生的头脑中始终认为对称只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类型。所以此处应加以强调, 对称图形有三种:旋转变换下的对称图形, 反射变换下的对称图形, 平移变换下的对称图形。

案例一;某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但是它在旋转或者平移变换下和原图形重合, 因此是对称图形。例如, 五角星, 在旋转变换下和原图形重合, 它就是对称图形。

2.变换概念的理解:

变换:本质为一种映射, 一种自身到自身的一一映射。无论是本节中的点变换还是后面的置换都要满足这个特点, 特别注意:平面内的等距变换包括轴反射变换, 旋转变换, 平移变换, 其中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也是刚体运动。

3.一个正n边形所有的对称变换的全体构成群, 所有的旋转变换构成群, 所有的反射变换不构成群。

案例2:以正五边形为例:正五边形的顶点分别记作1, 2, 3, 4, 5, 令T表示将五边形变为自身的一一变换的集合。

τ1, τ2, τ3, τ4, ε, 依次表示逆时针旋转72°, 144°, 216°, 288°, 360°的双变换, ρi表示关于过i处对称轴的轴反射变换。

(注:由于变换的合成不满足交换律, 变换的合成在顺序上习惯规定为先做列变换, 再做行变换。)

(2) 映射的合成满足结合律, 故T中元素乘法满足结合律。

(3) ε为单位元。

(4) ρ12=ε, ∴ρ1的逆元为其自身, τ1与τ14互为逆元, τ12与τ13互为逆元, τ12ρ1与τ13ρ1互为逆元, τ14ρ1与τ1ρ1互为逆元。T够成一个变换群, 即为正五变形的对称群。

由变换图表可以得出: (1) 所有的旋转变换τ1, τ2, τ3, τ4, ε, 构成群T={τ1, τ2, τ3, τ4, ε}。

(2) 旋转变换的合成满足交换律, 反射和旋转的合成满足交换律, 但是反射变换的和成不满足交换律。

4.n次对称群与对称变换群的区别与联系。

n次对称群是全体n次置换构成的群, 而对称变换群通常指明是哪个图形或者哪个多项式的对称变换的全体构成的群。例如一个正n边形或者是一个n元多项式, 它的对称变换对应的置换都在n次对称群中。换句话说, 它的对称变换群是n次对称群的子群。

篇9:高中化学选修4目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实际应用

高中化学选修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目的再次产生变更,要通过教学培养高中生动手操作及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生学习探究奠定基础。作为高中化学教师,笔者在了解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的具体要求后,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应用。总结出一些在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新方法。

1 分析选修4第三章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教学时,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自身也对化学平衡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在建立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等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这一章节是化学平衡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电离平衡等是基本反应原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分析历年高考题目可以发现,该章节内容是必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难点之一,相关题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必要做好该章节内容的教学工作。通过学习该章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化学平衡知识体系,通过分析如何建立各种平衡于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的学习。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解释牙齿表面硬层的脱矿与矿化关系就可以利用溶液平衡的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的应用分析

在运行思维导图进行化学授课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思维导图效果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

2.1 理清内容构建完整思维导图

在这一章节知识点的较多且繁琐,牵扯到整个高中阶段的众多知识点,这就给学生学习及理解造成极大的困扰。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本章节学习过程中也涉及到众多的实验现象,其中很多现象需要学生进行记忆,比如离子之间的反应、沉淀颜色等。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通过手绘或者电脑绘图的方式表明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清思路,同时更为清楚的展现相关知识点及彼此间的联系。学生还会不自主的对导图进行分支理解,从而有效区分类似的概念与知识点,提高化学知识水平。

2.2 帮助学生分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延伸思维及拓展思路,在本章节内容学习中,与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反而有效促进整体化学结构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化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知识体系,或者直接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该章节的理解绘制成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善知识架构,促进化学知识体系的完善,进而提高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讲解反应类型时,可以构建基本反应类型、离子参与反应及电子转移等为主的思维导图,实现零散知识具体化。

2.3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

在选修4第三章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强化该章节的知识主体,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大脑,借助清晰的思维导图,实现深化知识记忆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离子共存问题时,为提高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数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探讨离子共存的影响条件。然后小组间在构建及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构建思维导图过程可以注意一下关键点:强酸性溶液中才会存在弱碱性阳离子,比如常见的Fe3+、Cu2+等;碱性溶液中存在弱酸阴离子,如CO32-,SO32-;阴阳离子生成难溶性的盐不能共存等等。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囊括了关于离子共存的所有知识点,学生还会不断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 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当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注入式实验,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观看,缺乏对实验活动的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探究性能力,这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相应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并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的引导,将研究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出来,使学生能够将问题的关键挖掘出来,并达到寻求出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的目的。学校应当将丰富多样的信息源提供给学生,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进行强化,有效开放实验室,将良好的环境建立起来,让学生实现对采集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化学阶段性复习时,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现当时思维导图建构过程,并将思维导图的各分支点扩散,建立各个小节、各个分支间的有效联系,不断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3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高中化学教师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的内容之一。本文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选修课教学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研究以推动教学成效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达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春梅.论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93):112.

[2]奉飞鹏.思维导图引导 小组合作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探索[J].时代教育,2013(06):89.

[3]张曙光.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实验教学优化模式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1(09):101.

作者单位

上一篇:脱贫攻坚纪实故事征文下一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