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礼仪课件

2024-07-06

介绍礼仪课件(共8篇)

篇1:介绍礼仪课件

服务礼仪 课堂秩序 为了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下面我对课堂纪律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请同学们检查自己的通讯工具是否已关闭或调制静音状态。2.请各位同学保持良好的坐姿,并按伏案姿式坐好。3.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会有一些问题需要和大家沟通,所以希望各位同学要积极踊跃的发言。在发言之前请先举右手示意。得到我的允许后,方可起立发言。起立时按标准姿势站好。回答问题时请讲普通话,回答完毕后要说回答完毕。以上三点要求,各位同学听明白了吗?能做到吗? 导入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说明了“规范”、“规矩”、“规则”三规在现代社会里的重要性和重大作用。酒店业是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与社会接触、交流最广、最深、最持久的单位,服务礼节在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服务水平和酒店形象,更关系到本身素质的高低,因为很多信息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的,可能大家以前也学习过这样的一个公式:信息的传递 7%(语言)+38%(声音)+55%(举止)。举例说明标准姿势的重要性: 去一家公司面试,虽然长的漂亮,知识丰富,业务水平高,但基本的行为规范不合格,面试会合格么?,通过公式不难看出在人际沟通时,尤其在服务人员与客人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举止的重要性占了绝大部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或反映着我们整个酒店的形象。那么怎样才能规范我们的礼貌礼仪及行为呢?我们大家利用今天的时间来共同学习一下!

(一)微笑 1.原则:真诚、适度 2.标准: 先要放松自己的面部肌肉,然后使自己的嘴角向上翘起,让嘴唇略成弧形。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露出八颗牙齿),尤其不露出牙龈的前提下,眼睛要看着对方的面部,轻轻一笑。二 称呼 1.同事之间要怎样称呼? 2.对男士怎样称呼?(认识的和不认识的)3.对女士怎样称呼?(认识的和不认识的)4.对第三方人员怎样称呼? 5.面对多为服务对象时,该怎样称呼? 1.同事之间一般要以职务、姓氏或名字相称。2.认识的男士称呼时要以姓开头,加上先生(李先生);不认识的称先生或这位先生 3.认识的女士称呼时要以姓开头,加上小姐或女士(张小姐);不认识的称小姐(女士)或这位小姐(这位女士)。对于不能确认是否已婚的女士,不管其年龄多大,要称女士。4.第三方人员不可用他,而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5.面对多种服务对象时,称呼有两种:(1)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近后远。(2)统一称呼。如几位被称呼者一起前来,可对对方一起称呼,而不必具体到每个人。例如“各位”、“诸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等。

(三)礼貌用语 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礼貌用语? 欢迎语、问候语

祝愿语、告别语

征询语、应答语

道歉语、答谢语

问候礼、指路用语 礼貌服务用语 1.五声:问候声、招呼声、致歉声、致谢声、告别声 2.四语:蔑视语、烦燥语、否定语、斗气语 3.文明十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4.热情三到:眼到、口到、意到 场景: 某单位的李处长到我们酒店来用餐。当李处长刚进入大堂时(问候语、欢迎语)? 当李处长想要点茶时(征询语)? 当李处长选了日照绿茶时(应答语)?

当服务员不小心将茶水洒到了客人身上时(致歉语)? 当李处长填写了顾客征询意见表时(答谢语)? 当李处长问服务员洗手间在哪里时(指路用语)?

当李处长离店时(告别语)? 指示方向时 要言行并举,“请”字当头;目视对方,右手手心朝上,五指自然靠拢;近距离指示方向时,上臂紧靠身体,小臂与上臂呈近90度角;远距离指示方向时,手臂伸直与肩平行,目光随手臂方向移动;指示方向时,要侧对客人,目光要兼顾客人所指的方向,直到客人表示清楚后,再放下手臂。应答语言 1.应答宾客的询问要站立说话 2.如宾客的语速过快或含糊不清时,应请其再说一遍 3.对于回答不了的问题,应先向宾客致歉,查询后在回答 4.接待众多宾客时,应一答二照顾三 5.对于宾客的合理要求应尽快做出回答 交谈的语言艺术

(一)寻找话题

1.从对方的口音寻找话题

2.从与对方有关的物件上寻找话题

3.从对方的衣着穿戴上

4.从共同的境遇上找话题

(二)注意语境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五个因素:语气(S)用词(w)内容(I)感情(E)技巧(T)对年长者讲话时:S>W=I=E=T 对同辈讲话时:I>S=W=E=T 对晚辈讲话时:S=W=I=E>T 对初次见面者讲话时:S>I>W>T>E

(四)避谈忌讳: 收入、年龄、婚姻、健康、经历

(四)拨打与接听电话 不能使用免提功能,在铃响三声内接起电话并自报班组、姓名,讲话时要用普通话,谈吐自然,发音准确,语调柔和、亲切,热情礼貌。电话礼仪 电话形象主要有三个要素组成,电话三要素:态度、语言、声音

(一)态度 要有喜悦的心情,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即使对方看不见你,但是从欢快的语调中也会被你感染,给对方留下极佳的印象,由于面部表情会影响声音的变化,所以即使在电话中,也要抱着“对方看着我”的心态去应对。

(二)语言 语言一定要简练、清楚。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表述的意思表达清楚。

(三)声音 打电话过程中绝对不能吸烟、喝茶、吃零食,即使是懒散的姿势对方也能够“听”得出来。如果你打电话的时候,弯着腰躺在椅子上,对方听你的声音就是懒散的,无精打采的,若坐姿端正,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电话礼仪

(一)无论在哪里接电话,都要仪态文雅、庄重,接电话前要以标准的坐姿(站姿)坐好(站好),电话铃声响3声内接起,接电话时拿电话的后三分之二处,话筒不要紧贴嘴边,以免让对方听到呼吸声。用左手接电话,右手拿笔,以便以记录(记录一定要详细,遵循5W1H。随时牢记5WIH技巧,所谓5W1max.book118.commax.book118.commax.book118.com何进行。在工作中这些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有赖于5WIH技巧。电话礼仪

(二)如果自己不是受话人,应负起传话人的责任,不要让电话重复接听。

(三)接到打错的电话应耐心,而不应该直接拒绝客人。(体现良好的教养)

(四)如果电话来的不是时候,应该委婉的拒绝。(必要时用善意谎言)

(五)电话结束应由尊者或发话人先结束谈话。场景:

1.接听电话时,当电话已接通但却无人应答,在没有断线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您好,海鲜城/一楼吧台。您的电话已接通,你请讲。

场景:

2.当两部电话同时响起时,该怎么办?

先接其中一个,向对方致歉并请其稍等,迅速接另一个电话;如需对方等较长时间,明确告知需要等候的时间或另约时间回电话。

(五)站姿、走姿、坐姿、蹲姿 站姿 头正、颈直,目光平视前方,嘴微闭,下颌微收,面带微笑,挺胸、立腰、收腹、提臀;女士两膝盖、脚跟靠拢,脚尖张开30度,用右手握住左手,自然放于体前;男士双手自然下垂或右手握左手背于体后,两脚分开,不大于肩宽,成平行状态;两人在一起时,保持15公分的距离;站立时不得有摇头晃脑、双手抱胸、手插口袋、依靠椅子、门、墙等不雅行为。走姿 行走轨迹呈直线,抬头、挺胸、收腹、直腰、肩平,身体端正,双手自然摆动,脚步轻缓,步履均匀,步幅适中;走路靠右行,狭长地带沿中心行走,拐弯处走大迂回线;多人同行,二人成行,三人及三人以上成列;遇到宾客主动让行;行走过程中将遇到的垃圾随手捡起,并放到垃圾桶中;避免在宾客面前及在聚集人群中穿行;双手不得插放在衣兜内,口中不得吃零食,不能与他人大声喧哗;在工作场所,不得奔跑、嬉笑、打闹。坐姿 臀部坐于椅子前部的三分之二,沙发二分之一处,上体保持正直,下颌微收,目光平视前方,两小腿垂直地面,男士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分开,双手自然放于腿上;女士两膝并拢,两脚跟靠拢,脚尖张开30度,右手放左手上,虎口相对,自然放于腿上;入座时要轻缓,走到座位前面自然地转身,右脚向后退半步,左脚跟上,轻轻坐下;女士入座时若着裙装,要用手将裙子向前拢一下;离坐时,左脚向后退半步后起立。蹲姿 下蹲时,右脚后撤半步,双腿弯曲,上身保持正直,不要低头、弓背;女士下蹲时,若穿裙装,要用手将裙子向前拢一下,然后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腿靠紧。

(六)介绍、握手礼仪 1.为他人作介绍时,要求是什么?(1)在介绍时应向身份高者介绍身份低者;向年长者介绍年轻者;向女士介绍男士。在口头表达时,先称呼身份高者、年长者和女士,再将被介绍者介绍出来。当双方地位、年龄相当,又是同性时,可向先到者介绍后到者。(2)介绍时应起立。被介绍者要微笑点头示意,被介绍后双方可握手致意。如果双方距离偏远(2米以外),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必要时,还可以说明被介绍者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场景: 请一位同事上台协助。握手 上身略微前倾,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上下摇晃三下后松开,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以一步距离为宜。忌讳:切忌交叉握手;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男士切忌戴手套握手。

将握手的主动权 让给女性、让给主人、让给年长者、让给地位高、知名度大的人。

根据鞠躬的角度来分,鞠躬有几种?

(七)鞠躬

三种:

90度(最高礼节)45度(下级向上级

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来宾)15度(一般的应酬,

篇2:介绍礼仪课件

一、座次礼仪

座次礼仪规则可概括为“四个为尊,三个为上”。“四个为尊”是客人为尊、长者为尊、领导为尊、女士为尊,此四类人应为上座;“三个为上”是方便为上、安全为上、尊重为上,以这三个原则安排座次,其中“尊重为上”原则最重要。下面结合不同车型展开叙述。

(一)双排座轿车座次

双排座轿车座次主要与开车人有关。公务用车,有专职司机,上座是后排右座,也就是司机的对角线位置。然后是司机后位,后排中间位,最后是副驾驶位。因为后排比前排安全,上下车方便(我国交通规则是靠右行驶,上下车方便),完全遵循了方便为上,安全为上的原则。但是,如果接待重要客人。比如说接待政府要员、外宾、重要企业家,这个时候公认的上座是司机后座,因为该位置的隐秘性好,而且是车上安全系数较高的位置。

当主人或领导亲自驾车的时候,此时一般称之为社交用车,上座为副驾驶座,然后是右后位,左后位,后中间位。这种坐法体现出“尊重为上”的原则,体现出客人对开车者的尊重,表示平起平坐,表示亲密友善,而安全和方便变得相对次要了。只有打出租车,我们才会直接坐到后座上去。显然,我们不能把主人当出租车司机来看。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二)吉普车及面包车座次。

(1)吉普车上座是副驾驶座,因为吉普车底盘高,功率大,主要功能是越野,减震及悬挂太硬,坐在后排颠簸得厉害。

(2)面包车乘坐原则是司机后排为尊,由前向后,由左而右排列。也就是说司机后面靠窗的位子为主座。安全原则优先考虑。哪怕是紧急刹车领导也不至于被甩出去。我们知道,普通面包车的右侧为过道,最右侧靠门座位实际上是辅助座位,既不舒适,也不安全。如果是中巴、大巴,中间是过道,那座次原则是离门近者为主座,由前向后,由右往左,离门越近,位置越高,也就是说,司机后排靠门的位子是主座,这个位子前面通常有扶手,领导上下车也方便,安全、方便兼顾。

具体到副驾驶位、司机后位、司机对角线位哪个重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最标准的做法是客人坐在哪里,那里就是上座。所以,不必纠正并告诉对方“您坐错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人家的选择,这就是商务礼仪中“尊重为上”的`原则。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服务人员坐面包车或中巴、大巴,应坐副驾驶位或尽量往后排就坐。

二、上下车礼仪

上下车的基本礼仪原则是“方便领导,突出领导”。一般是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下车时,我们先下,领导和客人后下。上车时,为领导和客人打开车门的同时,左手固定车门,右手护住车门的上沿(左侧下车相反),防止客人或领导碰到头部,确认领导和客人身体安全进车后轻轻关上车门。下车时,方法相同。如果很多人坐一辆车,那么谁最方便下车谁先下车。无论是先上后上,还是先下后下,我们都要遵循“方便领导、突出领导”的原则。

(1)特殊情况的上车次序。 如果我们外出办事,同去的人较多,对方热情相送,这时候我们应在主动向对方道谢之后,先上车等候。因为送别仪式的中心环节是在双方的主要领导之间进行的,如果所有人都非要等领导上车后再与主人道别上车,就会冲淡双方领导道别的气氛,而上车时也会显得混乱无序。所以,如果大家是同乘一辆面包车,我们要先上车,并主动坐到后排去。如果我们是分乘几辆轿车的话,则应上到各自的车内等候,只需留下一个与领导同车的人陪同领导道别即可。

(2)特殊情况的下车次序。如果我们陪领导出席重要的欢迎仪式,到达时对方已经做好迎接准备。这个时候一定要等领导下车后我们再下车,否则就会有“抢镜头”之嫌。这种情况领导如何下车呢?如果是面包车,由领导边上的人为开门,再避到后排,为领导下车让出通道。如果是轿车,欢迎的人群中自然会有人为领导开车门。

篇3:介绍礼仪课件

遵行礼仪就必须在思想上对交往对方有尊敬之意, 有乐贤之容;谈吐举止上懂得礼仪规矩;外表上注重仪容、仪态、风度和服饰;在一些正式的礼仪场合, 还须遵循一定的典礼程序等。孔子说:“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礼仪虽然对人有较强的约束力, 但它却是一封永恒的介绍信。孟德斯鸠曾说过:“没有绝对的自由, 规矩是束缚我们行为的, 同时也是给我们的自由以保证的。”在现代社会, 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 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 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 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关系纽带。

中国历来讲究尊卑位次排序, 如果安排不妥, 会引来不少误解和麻烦。位次排序问题, 实质上是左右与尊卑问题, 有其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过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历史和时间的行进有必要对左右尊卑, 特别是位次排序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中国古代的左右尊卑简述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 左与右的区别是上下、尊卑、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 表现在各种礼仪场合。左右与尊卑,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左尊右卑

《左传》桓公八年:“季梁曰:‘楚人上左, 君必左, 无与王遇, 且攻其右, 右无良焉, 必败。’”楚国以左为尊, 左军的势力比右军的势力大, 因而季梁建议进攻力量薄弱的右军。

《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 冬用雉, 夏用鱼, 左头奉之。”“左头”是头在左, 又称“左首”, 以示尊重。《礼记·曲礼上》:“执禽者左首。”郑玄注云:“左首, 尊。”孔颖达疏:“禽, 鸟也。左, 阳也。首, 亦阳也。左首, 谓横捧之也。”

古代的宫殿、府第、牌坊等建筑亦可见崇尚文治时期以左为尊。孔庙始建于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 进了孔庙门, 有一条用精致石头铺成的道路, 那是皇帝步行的道路。石路的左边是文官走的路, 石路的右边是武官走的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又改以左为尊。《明史》:“甲辰正月, 初置左、右相国, 以李善长为右相国, 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 (1367) 命百官礼仪俱尚左, 改右相国为左相国, 左相国为右相国。”

清袭明制尚左。《红楼梦》第三回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席次安排:“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见王夫人来了, 方安设桌椅……贾母正面榻上独坐, 两边四张空椅,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 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 探春左第二, 惜春右第二。”虽为小说, 实为现实生活之再现, 左位为上, 先左后右。清朝官员, 一般以满人提任左职, 汉人出任为右职。

由此大致可见, 春秋、唐、宋、明、清等代尊左。

2、右尊左卑

《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 养庶老于左学。”右学是大学, 左学是小学, 国老尊于庶老, 右学尊于左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功大, 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 有攻城野战之功, 而相如徒以口舌之劳,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吾羞, 不忍为之下。”

《汉书·田叔传》:“上尽召见, 与语, 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这就是成语“无出其右”的来源。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 仕诸侯为左官, 居高位为右职。”

《元史·仁宗纪三》载:“延祐 (1317 年) , 仁宗任命合散为右丞相, 合散言:‘故事丞相必用蒙古勋臣, 合散回回人, 不厌人望’, 遂恳辞。制以宣徽使伯答沙为中书右丞相, 合散为左丞相。”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左右》:“元左右丞相、左右丞、则以右为上。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 汉人南人称左榜, 亦右为上也。”

由此大致可见, 殷商、战国、秦、汉、元等代尊右。

以上分析仅为依史料记载、文学作品等得出的初浅见解, 实际情况远为复杂。

若就主流文化论, 现代人一般认为“古人尚左”。我个人认为主流文化论尚左有以下原因:A、古人有“天道尚左”的宇宙观, 并将左尊右卑的概念延伸到一切具有左右分别的情况。当时是父权社会, 男尊女卑, 因而男左女右。稍后重文轻武因而文左武右, 清代故宫文华殿在西 (所说的尚左是以建筑物坐北朝南且朝大门方向看为准) 。B、依据史料记载、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春秋、唐、宋、明、清等代尊左殷商、战国、秦、汉、元等代尊右。唐、宋、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 几个朝代的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在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其思想观念对后人的影响恐怕也是远大于其他朝代。中国上下几千年, 左右尊卑问题随时间的推移、地域的区别、习俗的不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差别。尊左与尊右, 应区别具体情况, 笼统地说古人尚左或尚右都是片面、简单的。

二、中国现代会议主席台的位次尊卑排序

借古鉴今, 通过以上分析弄清楚了中国古代对左右的尊卑情况。根据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建议下面对于现代会议主席台的位次排序作进一步分析, 更好地了解次序排列在中国现代的情况。礼仪中的左右尊卑排序没有明确的规范, 《机关文明礼仪手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年8 月第一版) 认为, 目前国内排定主席台位次有三个基本规则:一是前排高于后排 (这是应有之义, 勿须赘述) , 二是中央高于两侧, 三是左侧高于右侧。

1、领导为单数时的座次排序。这种情况排位较为简单

第一种:1 号领导居中, 2 号在1 号左手位置, 3 号在l号右手位置, 如此类推。由于会议主席台一般为单数, 而我国最高层级的会议大多如此排序, 所以这种排法得到全国上下的普遍采用, 是使用得最多的位次排序。如下所示:

2、领导为偶数的座次排序

主席台领导为双数时的座次排序较为复杂, 可以以十一届三全会为界前后两个阶段论述。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以主席台中间线分开) 尊右有时也尊左, 左右无严格界限。

①尊右。如下所示。

(2) 有时也尊左。如下所示: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分两种情况, 一是以左为尊, 二是以中为尊。

第一种:以主席台中间线划开, 以左为尊。这种情况最为多见。

第二种:以中为尊。1 号领导位居正中;两边领导左单右双亦可, 左双右单亦可。这种排法比较保险, 跟领导为单数时排法基本相同。具体排位时, 单数一边领导位距可适当疏一点, 双数一边密一点。领导多时, 左右两边看不出区别。

此外,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左右皆尊。如下所示:

我国虽然没有统一的礼仪规范, 但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做法, 为全国提供了范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排列, 让我们看到了左右次序的趋势。只要掌握以上的规则, 就能运用自如, 礼貌得体。左右, 乃是一个方位, 跟尊卑联系在一起, 不过是人为赋予的含义。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古往今来, 由东到西, 左右的尊卑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只要正确看待, 这个变化不过是参差多态的一个符号和色彩。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 且具有多重功能。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 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位置尊卑方面的传统、现代进行了初步描述。

关键词:礼仪,左右尊卑,座次排序

参考文献

[1][清]赵翼.陔余丛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

[2][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

[3]杨琳.左右尊卑文化现象的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 1996年夏之卷总第12期.

[4]康清莲.左右尊卑的文化内涵[J].晋阳学刊, 2009, 5.

篇4:握手礼仪课程课件

二、握手礼仪的讲究

(一)、握手的场合

(二)、握手的前后顺序

(三)、握手的手位

(四)、握手的时间和力度

(五)、握手时要寒暄

三、握手礼仪的禁忌

1、心不在焉

2、伸出左手

3、戴着手套

篇5:接待礼仪课件

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主要工作。

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刻接触打下了基本。

迎接客人要有周到的布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对前来拜访、洽谈业务、加入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懂得对方达到的车次、航班,部署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

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匆仓促01。

(二)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达到,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到让客人久等。

客人看到有仁攀来迎接,心坎一定觉得非常愉快,若迎接来迟,一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暗影,事后无论怎样匆仓促01,都无法打消这种渎职和不守信用的印象。

(三)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 一路辛劳了 、 欢迎您来到我们这个漂亮的城市 、 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 等等。

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著名片,可送予对方。

注意送名片的礼仪: 1、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流名片时,双手递上,身材可微微前倾,说一句 请多关照 。

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恳求的口气说: 如果您便利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2、作为接名片的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细心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

(四)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筹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仓促忙筹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五)主人应提前为客人筹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运动的打算、日程部署交给客人,并把筹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资料送给客人。

(六)将客人送到住地后,主人不要立即离去,应陪客人稍作停留,热忱交谈,谈话内容要让客人觉得满意,比如客人参与运动的背景资料、当地风土人情、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特产、物价等。

斟酌到客人一路旅途劳累,主人不宜久留,让客人早些休息。

分别时将下次接洽的时光、地点、方法等告知客人。

二、招待礼仪 招待客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客人要找的负责人不在时,要明白告知对方负责人到何处去了,以及何时回本单位。

请客人留下电话、地址,明白是由客人再次来单位,还是我方负责人到对方单位去。

篇6:礼仪课件

作为一名导游员讲究礼节礼貌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如果导游员在旅游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他就有将旅游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的可能;如果旅游者信任导游员,他们就会帮助导游员解决困难,正确对待旅游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积极配合、协助导游员顺利完成整个导游过程。良好的形象具体表现如何呢?

一、导游人员服饰礼仪

(一)着装的基本原则

首先,衣着打扮要整齐清洁。第二,衣服要妥贴合身。

第三,凡穿戴大衣、风衣、帽子,进入室内应及时脱下;

第四,任何时候不能在宾客面前整理衣裤,脱鞋脱袜,化妆、补妆更应回避。

(二)着装的配色原则

(三)着装的“TOP”原则

“TOP”是英语“time”﹑”occation”、”place”﹑三个词的缩写形式,意思是时间、地点、和场合。“TOP”原则要求人们着装因时间、地点和场合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服饰的类别

(一)制服

(二)便服

(三)西服

(四)鞋袜

三、仪容卫生

(一)发型

女士的发型要符合美观、大方、整洁、实用的原则,要与脸型、体形、年龄相协调。从事旅游行业的女士发型应该是活泼开朗、朝气蓬勃、干净利落、持重端庄。切不可把头发染成红色或多色,并佩戴色泽鲜艳的发饰。从事旅游工作的男士鬓发不能盖过耳部,头发不能触及后衣领,也不允许烫发和染发。

(二)面部化妆

对于导游人员来讲,化妆要少而精,要强调和突出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部分,一般以浅妆、淡妆为佳,不能浓妆浓抹,还要避免使用气味浓烈的化妆品。

(三)口腔

个人保持口腔清洁是讲究礼仪的先决条件。导游人员在上班前不要喝酒,不 要吃有刺激性的异味食物,以免引起客人的反感。

(四)鼻腔:要经常清理鼻腔,修剪鼻毛。

(五)手指甲

导游人员要随时清理双手,要经常修剪和洗刷指甲。导游人员不应留有长 指甲,也不能涂用色彩鲜艳的指甲油。

(六)公共卫生

每个人都应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的良好习惯。在他人面前剔牙

齿、挖耳朵、掏鼻孔、打哈欠、搔痒、脱鞋袜等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不能面对他人,而且要尽量减小声音。

(七)饮酒

在公共场所喝酒,千万不要猜拳行令,粗野放肆,既干扰别人也损害自己的形象。在旅游涉外活动中,导游人员应尽量不喝酒或少喝酒,饮酒时酒量不能超过自己酒量的1/3,以免酒后失态,影响工作。(见案例2)

四、导游人员的言谈举止

(一)礼貌用语

1、礼貌用语的基本要求

(1)使用礼貌用语首先态度要诚恳。

(2)使用礼貌用语要谦逊文雅,尽量使用敬语。

(3)导游人员在接待宾客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声音优美、动听、语言标准、咬字清晰、音量适度,要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

(4)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场合和对象,灵活而适当地使用不同用语,有利于沟通和理解,从而避免矛盾的产生或可使矛盾得到缓解。(附:补充说明材料1)

2、常用的礼貌用语(1)称呼语(2)问候语(3)应答语

(二)文明举止

1、规范的站姿

2、优雅的坐姿

3、正确的走姿

4、得体的蹲姿

5、恰当的手势

6、微笑的表情

五、见面礼仪

(一)打招呼

打招呼是人们见面时最简便的礼节,是互致问候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之一。对熟人不打招呼,或者不回答对方向您打的招呼,都是对人失礼的表现。

(二)介绍

介绍是社交礼仪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介绍方法可以使不相识的人抛弃陌生感,缩短距离,扩大交际面。介绍,包括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两种。

1、自我介绍

2、介绍他人

介绍顺序:一般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轻的介绍年长的,把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把地位低的人介绍给地位高的人。

(三)握手礼

握手似乎人人都会,但在社交场合和导游接待中,握手是很有讲究的。我亲眼见过不少导游人员,不会握手,出过不少“洋相”。有的男导游,不等女外宾伸手,拉起人家的手就握手,而且还一边握,一边晃动,弄得人家不快。还有的青年导游,接待重要客人,不等客人伸手,自己就先伸手。还有多人交叉握手、一脚门里另一脚门外握手等,严格讲都不符合社交握手习俗。握手不是我国国有礼节,而是“进口货”。西方握手的起源一说是从原始人摸手礼演化而来;另一说是古代武士常佩长剑,如遇上敌手,便右手挥剑自卫相斗。遇上友人,便伸出右手相握,表示友好和亲近。所以当今握手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国内国外,一律用右手相握,盖源于此。如果用自己的左手握人家的右手,更是犯了大忌。握手的其他讲究是:对长辈、学者、上级、重要游客,需等对方先伸手。初次遇女士,经人介绍后,女士不主动出手与你相握,你不要主动伸手,点头示意即可。女士可以坐着和男士握手,男人同她们握手必须脱帽子,摘手套,女士则可不必。男士握女士手时,不可过重,只握手指部分便可;万万不可握着女士的手,又用手指抚摸女士的手心,此举被视为“下流”。不要把另一只手插在裤袋里,或边握手边拍对方的肩膀;不要低头哈腰;不要用左手握手(特殊原因除外);人多时要避免交叉握手;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异性之间。握手时,一定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第三者与对面的人握手。特别是和女子握手,不可目光越过对方肩部张望另一个女子,这样被视为轻视对方。

(四)递名片的礼节

应双手(职守是右手)递接,目视对方,微笑致意。接过名片应认真看一遍或读一读对方名字,不要马上装入口袋,更不要拿在手中玩弄。

(五)鞠躬礼

(六)抱拳礼

(七)合十礼

合十礼,亦称合掌礼,原是佛教徒的一种礼节,后盛行于印度和东南亚佛教国家。

施礼时,五指并拢,两手掌在胸前对合,指尖向上与鼻尖基本持平,手掌略向外倾斜,头略低,神情安详、严肃。

(八)拥抱礼

(九)亲吻礼

(十)致意

六、日常交往中的礼仪

(一)遵约守时

遵守时间,不能失约,是人际交往中最起码的礼貌。作为导游员应以身作则,遵守时间:在接站时,导游员应提前半小时抵达机场(车站、码头),参观游览中导游应提前10分钟到达集合地。

(二)尊重妇女

在上车、上船、进电梯时,要让女士先行;下车、下船、出电梯时,要为女士开道并帮助她们。进出大门时,主动帮助女士开门、关门。同桌用餐,应主动照顾女士,帮助她们入、离座位等。接受女士脱下的大衣、帽子、提包等,将其一并放妥当。在街上与女士同行时,男士应在人行道靠马路的一边走。会客时,如与女士对坐,则不宜吸烟。夫妇到同一家做客,告别时,应由女士先起立告辞。当众与女子争吵,有失男子绅士风度。

(三)拜访

(四)奉茶

(五)交谈

与游客交谈时特别应当注意“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

例如:和外国游客初次相识,要讲一些大家喜欢的话题,这些话题是:您一切都好吗?过去读了不少有关中国的书吧?见到您很高兴,您一切都好吗?今天您遇到什么最愉快的事情?今天天气有点冷(热),贵国此时节天气如何?北京花木很多,您喜欢园艺吗?听说您喜欢运动,您爱看足球吗?总之,要做到与人聊天,谈大家共同感兴趣、今人愉快、比较轻松的话题。下列话题应列入“不该讲”的范畴:你多大年纪了?你的职业是什么?你有孩子吗?你的工资有多少?你往哪儿去?这类话题,西方人称之为“护照申请表格式的问题”,是令人讨厌的问题,不是海关的官员最好不要提及。作为中国导游,更应注意不要问人家“你吃饭了吗?”“你结婚了吗?”“你有男朋友了吗?”“你的衣服多少钱买的?”这类问题在中国人之间是表示相互“关切”的,但西方人和其他外国人却感到,你有些侵犯个人“隐私权”。

(六)日常用餐的礼仪 导游人员赴宴时注意要点: 嘴里不要放过大、过多、带刺的事物,时刻准备服务; 不要边翻译边抽烟;

不得喧宾夺主,不要自己向客人祝酒,不随意为客人布菜;

参加宴会席间若不小心碰翻酒水、打碎餐具或餐具掉在地上时不要慌乱,也不要自己处理,而应由侍者收拾调换餐具,但要对邻座道声“对不起”。

七、导游人员的服务礼仪

导游员重视第一印象, 导游人员的第一次亮相时需要重视“出面、出手、出口”:

“出面”指导游员要显示出自己良好的仪容仪表、神态风度; “出手”指导游员表现在动作、姿态等诸方面的形象美;

“出口”指导游员所使用的语言、语音、语调和语词的丰富性和正确性。

(一)导游人员的个人礼仪 衣着整齐大方,符合导游人员的身份,方便导游服务工作。女导游人员衣着过于透明、暴露,男导游人员蓄长发、染发,剃光头,留胡须,都是不可取的。导游人员佩戴饰物要适度(少而精),不要浓妆艳抹。

导游人员的着装并不是件很容易掌握的事。导游员和客人一起活动,比客人活动量大,也更加辛苦,然而客人是在休闲,导游却实在工作,在着装上,导游员不能只是一味追求舒适和方便,更不能一味强调自己的习惯,一定要注意自己着装的美观和标识的意义,注重着装对客人情绪的影响。(见补充说明材料2)

(二)注意细节

1、不要随便单独去游客的房间,更不要单独去异性游客的房间。

2、不得携带自己的亲友随旅游团活动。

3、不与同性外国旅游团领队同住一室。

(三)导游服务的礼仪

一名导游员要处处体现出其形象的职业化:游客是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是

雇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所以导游与之不可太随便和亲热,为游客服务要有幽默感,但决不流于低级趣味;导游人员的仪表应清新、高雅、保持端庄优美的风度,精神饱满、乐观自信、热情友好,努力使旅游者感到你是一位可信赖的导游员;不亢不卑,恭而有礼,保持民族的尊严和荣誉,遵守“五守”(守时、守分、守法、守纪、守密);说话不模棱两可,办事既要沉着冷静,又要果断利索,出现紧急问题时要知道如何控制局面,要敢于承担责任,使旅游者有一种安全感;随时关心旅游者,了解他们的个别需求,并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予满足。

1、导游人员上团时,必须佩戴胸卡,随身携带导游证,手持导游旗。

2、精神饱满、乐观自信、端庄诚恳、落落大方。

3、初次见面时,要热情相迎,要用礼貌文明的语言上前婉转询问,主动认准自己的团队。确定是自己应接的旅行团后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自己,并致欢迎词。

4、导游讲解时应注意语言要悦耳、音调要有节奏、说话要清晰。

5、导游人员在与客人交谈中要使用敬语,特别是与境外团队接触中更要注意礼貌用语切忌采取双臂交叉相抱的姿势与客人交谈。

6、在旅游者上下车时,导游人员要后上先下,恭候在车门一侧,向客人问好,协助其上、下车。上车后,导游人员应协助客人就座,并有礼貌地清点人数。不能用手指直接指着人清点,应用默数的方式进行。等待全体旅游者坐稳后,才能让司机启动车辆。

7、在车上讲解时,导游人员应有正确的站姿,微笑着面对全体旅游者,应 注意自己的位置和声音,尽可能使全体团员都能听到。不应始终把眼睛盯着一个地方或看着车顶。调试车上喇叭音量时,不能用手拍喇叭,也不能用口吹喇叭,以免引起客人的不快。

8、在景点进行现场讲解时,应做到声音洪亮,语言生动,原则上不用喇叭。为了兼顾全团成员,要站在团队的居中并能照顾到每一位游客观赏景物的位置。

篇7:微笑礼仪课件

微笑礼仪课件

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于是,有人把笑容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人们普遍认同微笑是基本笑容或常规表情。在面试中,保持微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表现心境良好。

面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理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的人才会产生吸引别人的魅力。

②表现充满自信。

面带微笑,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人交往,使人产生信任感,容易被别人真正地接受。

③表现真诚友善。

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而非虚情假意,使人在与其交往中自然放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④表现乐业敬业。

主考官会认为你能在工作岗位上保持微笑,说明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克尽职守。

篇8:社交礼仪课件

谈话是一门艺术,语言是谈话的载体,文明、礼貌、准确的谈话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谈话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

• 法国大哲学家罗斯费柯说:“与人谈话,如果把自己说得比对方好,便会化友为敌,反之,则可化敌为友。”

•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 一人之变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交谈:是一种有来有往、相互交流感情的双边或多边活动,是社会交往、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加深友谊的重要手段和基本形式。• 交谈

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 意义

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没有交谈,人与人要进行真正的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教养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

• “听其言,观其行“

因为言为心声,只有通过交谈,交往对象彼此之间才能够了解对方,并且被对方所了解。

• 少说多听: 智者善听,愚者善说 以静制动,言多必失 表示待人恭谦、虚心 说三分,听七分

• 1.真实自然

交谈应表达流畅,感情自然流露。

• 2.相互了解

交谈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它要求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达到互动,而不能只是单向的“一言堂”。

• 3.相互包容

在交谈中,每个人都要有容人的雅量,不仅要自己说话,而且也要允许对方说话,要彼此适应,求同存异,大家平等。不打断 不轻易补充 不随意更正

• 4.信息传递

交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能得到真实的信息,这是任何媒介也做不到的。

• 5.内容多样

进行交谈,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自由漫谈,但应该使它有的放矢,使人有所获益。

重要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如何说 说话的技术:语音、语气和语调 文字:14% +语气:86%

 一把平与单调的声音正是告诉对方:你感到厌烦和绝对没有兴趣谈话  慢的速度和低调子传达的信息是:我被压抑和想单独自处

 一个突然的速度和很大声的音调说明:我在生气和不想接受意见  高音调和语调强的声音表示:我是热心于这一话题或题目

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

  

    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说话要尽量客观。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

第三,说话要有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因此对它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对自己亲属的称呼: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小儿、小女

 对他人亲属的称呼:尊母、尊兄、贤弟、贤妹、令尊、令堂、令爱、令郎

 对文艺界、教育界、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者称呼之“老师”  对德高望重者“周老”、“谢公”

 对朋友或熟人:姓名或“老刘”、“大刘”、“小刘”(同性朋友间不带姓而呼其名)

 亲近性称呼:大姐、大哥、大妈、阿姨、大娘、大爷、大伯、大叔等。职务性称呼:“董事长”、“张总经理”、“王小刚经理”、“x 主任”、“x处长”、“x 书记”

职称性称呼:“工程师”、“赵律师”、“张小强教授”

学衔性称呼:“博士”、“院士” 等

泛尊称:男士“先生”、未婚女性“小姐”、已婚女性“女士”、适用于公司、外企、宾馆、餐馆、酒吧、交通行业等

1、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

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

(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2、使用过时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若将它们全盘照搬进现代生活里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不类。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这是“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4、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哥们儿”、“姐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5、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 交谈的礼仪三到——眼到、口到、意到

 眼到:要有目光的交流,注视别人目光应友善,采用平视,必要的时候仰视,与人目光交流时间3-5秒,其他时间看嘴巴和眼部中间的位置,注视对方的时间是对方与你相处时间的1/3-2/3。

 口到:讲普通话,热情正确称呼,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体现社会风尚,反映个人修养。

 意到:通过微笑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能假笑、冷笑、怪笑、媚笑、窃笑。◈不要独白

交谈中要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不要一人侃侃而谈。

 ◈不要插嘴

打断对方讲话;补充见解;纠正错误。他人讲话时,尽量不要在中途打断。确需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补充,应待对方把话讲完, ◈不要抬杠

在一般性的交谈中,应允许各抒己见。有不同意见,可以委婉提出,切不可与人争得面红耳赤。

 ◈不要否定

在交谈之中,不要质疑否定,要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只要对方所说无关大是大非,一般不宜当面否定。

 听比说更重要!职场基本原则:少说多听——(智者善听、愚者多说)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为了拉近和交谈对象的关系,并真正、切实地了解到对方所说的内容,在倾听上要注意——耐心,关心,专注有礼,呼应配合

 倾听中身体语言运用法则:  保持微笑并适时点头  身体适度前倾

 保持真诚有效的目光交流  2.1 谈话的态度:  以诚相待  以礼相待  谦虚谨慎  主动热情  包容大度

 中国过去往往强调声音洪亮、底气充沛,表示健康、有活力。 但实际交往中,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尤其是在涉外交往和公共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要理性、清晰、声调略低。

 说话的声音要适度,也就是能让所有听你讲话的人听清楚,而又不干扰与此无关的人。

 办公室

 里还有其他人的时候,谈话双方一定要压低声音。 楼道中

 与人打招呼、聊天不能大声,以免影响他人。

 在公务场合和公共场合,大喊大叫总是不合适的、失态的。

 当你对某人的做法实在不满意甚至感到气愤时,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高声大叫,以低沉的嗓音说出的话往往比大声叫喊更具震撼力。

目光是人在交往时,一种深情的、含蓄的无声语言,往往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现的意义和情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

避免上下打量对方。这样表示:蔑视、挑衅、傲慢、没教养。

• 1.公务注视区间。指在进行业务洽谈,商务谈判,布置任务等谈话时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一般是;以两眼为底线,以前额上部为顶点所连接成的区域。见(图4-22)

• 2.社交注视区间。指人们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是以两眼为上线,以下颚为顶点所连接成的倒三角区域。3.亲密注视区间

指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在交谈时采用的注视区间。这种注视的范围比较大,从眼睛到上半身都可注视,主要是对方的双眼、嘴部和胸部。这种注视的目光比较随意、亲近,有时甚至是热烈的,所以只能用于亲朋好友与恋人之间。

•平易通俗 • 文明礼貌 • 简洁明确

• 常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了,可以吗”等 • 对领导、客户、长者用“您” • 尽量用商量性的话语 • 善于运用赞美用语

• 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坐姿要端正。

头懒散地靠在沙发背上、大腹便便地撇着腿坐着,类似的姿态都是不合适的。

• 谈话时可以用适当的手势加强语气,帮助表达。

谈话范围越小,手势的幅度就越小,频率不要过高,以免让人觉得心烦,影响注意力。

• 注意控制手的小动作

在谈话中这些多余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听者的注意力。不要用笔敲击桌子、笔记本,或像表演杂技一样把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旋转、玩弄钥匙串、掏耳朵、剪指甲等等。

• 1.大家都能谈的话题,具有广泛性,比如文艺、体育、旅游、时尚、习俗、新闻事件;

• 2.交谈对象感兴趣的话题,他具有针对性,比如专业、特长、爱好等。

• 不同对象不同选题,男士喜欢关系国际政治,女士喜欢讨论时尚、文艺;年轻人喜欢讨论未来,老年人喜欢怀旧。• 1.目的性内容

即交谈双方业已约定,或者其中某一方先期准备好的内容。

求人帮助、征求意见、传递信息、讨论问题、研究工作一类的交谈,往往都属于内容既定的交谈。

适用于正式交谈。

• 2.内涵性内容

即内容文明、优雅,格调高尚、脱俗的话题。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地理、建筑等。

适用于各类交谈,但要求面对知音,忌讳不懂装懂,或班门弄斧。

• 3.时尚性内容

即谈论起来令人轻松愉快、身心放松、饶有情趣、不觉劳累厌烦的话题。

文艺演出、流行时装、美容美发、体育比赛、电影电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烹饪小吃、天气状况等。适用于非正式交谈,允许各抒己见,任意发挥。

• 4.时代性内容

即以此时、此刻、此地正在流行的事物作为谈论的中心。适合于各种交谈,但变化较快,在把握上有一定难度。

• 5.对象性内容

指的交谈双方,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有可谈之处的主题。须知:话题选择之道,在于应以交谈对象为中心。与医生交谈,宜谈健身祛病; 与学者交谈,宜谈治学之道; 与作家交谈,宜谈文学创作等。

适用于各种交谈,但忌讳以己之长对人之短,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因为交谈是意在交流的谈话,所以不可只有一家之言,而难以形成交流。

• 1.不非议国家、党和政府

国民基本素质、职业道德(在商言商)

• 2.不涉及行业和国家机密

• 3.不随便非议交往对象内部事务 谁不说俺家乡好

• 4.不背后说领导、同事、同行 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 5.不涉及格调不高的话题 • 6.不讨论个人隐私 •

1、年龄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要问年龄。年轻人怕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人到中年时面临事业是否有成的压力,尤其是处于提职与否的敏感年龄阶段,不愿意与别人比来比去。

2、婚姻状况

过去在社交活动当中,人们彼此问及婚姻状况是常有的事,表明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系的拉近。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个人隐私,是不可随意打听的。这表明了社会的进步。

3、收入支出

我国曾经有很长时期大家的工资水平都相差不多,收入的来源也很单一。所以大家都不忌讳谈论工资、奖金等问题。

现在人们的收人来源五花八门,水准也相差很多,即使是同一个单位的员工,年终奖金也未必相同,而且有些单位规定员工之间不允许互相打听工资、奖金。所以问收入就成了忌讳。不问支出

买房用了多少钱,旅游花了多少钱,“这件衣服真漂亮,多少钱买的?”这些都属于不该问的。有不少人不忌讳谈论这个问题,不等别人问,自己就主动说了。但是这并不表明别人也愿意谈论这些问题。

4、身体状况

在谈话开始阶段人们有时会以“最近身体怎么样”开头,这并不表明他真的关心你的身体状况,只不过是一种寒喧罢了。所以不必认真地谈及自己的病痛。外国人不喜欢谈论这个问题,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身体健康与否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老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疾病,也有失个人尊严。当有人邀请你参加某个活动而你不想去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就是一个合适的借口,按礼仪的规矩,他是不好意思详细询问的。

5、家庭住址、私人电话

在公务名片上不印家庭住址和私人电话,也不要轻易告诉别人。这是为了保证自己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不被打扰,保证安全。

同理,新交往的朋友,尤其是外国朋友,他没有主动告诉你家庭住址和电话,就不该向他讨要。

6、政治和宗教信仰

政治和宗教信仰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在公务交往和涉外交往中不要谈论。

如果有人涉及到这些,应该用别的话题引开。在涉外活动中,这不仅是礼仪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必须慎重对待。

7、个人经历

与人交往的时候,人们都有一种心理,如果知道对方以前的一些经历,会心里踏实一点。在公务活动中,人们也会尽量收集合作对象或谈判对手的背景资料。

但是如果你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人,不是在招聘员工,最好不要当面打听对方的经历。

如果他是一位成功人士,那么“英雄不问出处”。如果他是一位普通人士,过去的经历也属于个人私事,更不必问。

• 他人的毛病

不要随意贬低他人,在背后谈论别人的短处,这不仅会让听的人感到尴尬,也自贬身份,是修养不高的表现。

在商界,向一方大谈他的竞争对手如何不好,并不能使对方增加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反而会认为你不够诚实,不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 倾向错误

在谈话之中,倾向错误的内容,例如,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生活堕落、思想反动、政治错误、违法乱纪之类的主题,亦应避免。

• 悲痛之事

有时,在交谈中因为不慎,会谈及一些令交谈对象感到伤感、不快的话题,以及令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这就是所谓令人反感的主题。

碰上这种情况不幸出现,应立即转移话题,必要时要向对方道歉,千万不要没有眼色,将错就错,一意孤行。

这类话题常见的有凶杀、惨案、灾祸、疾病、死亡、挫折、失败等等。

• 接待三声

来有迎声:主动打招呼、电话“你好” 问有答声:有问必答、不主动攀谈 去有送声:善始善终

• 1.通俗易懂

无论各个行业,在交谈中都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尤其不能处处卖弄文采,不分场合和对象,“引经据典”,甚至咬文嚼字,这样只会让人望而生畏。

• 2.讲普通话

为了让别人听得懂,并且准确无误地理解和领会,必须使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清晰、标准。少用土语,慎用外语。

• 3.内容简明

宜:言简意赅、简单明白、节省时间、少讲废话。不要没话找话、忌:短话长说、罗哩罗嗦、废话连篇、节外生枝、任意发挥、着边际、让人听起来不明不白。

• 4.礼貌用语因人而异 医院:欢迎您再来,微笑服务

• 任何交谈都应适可而止。

1、普通场合的小规模交谈,以半小时以内结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个小时。

2、在交谈中一个人的每次发言,最好不要长于3分钟,至多不要长于5 分钟。

3、交谈适可而止的好处: 为大家节省时间,省得耽误正事。

使每名参加者都有机会发言,以示平等。使大家的发言提炼其精华,少讲废话。

使大家对交谈意犹末尽,保持美好的印象。

1、要双向沟通,不要始终独白

既然交谈讲究双向沟通,那么在交谈中就不要目中无人,要礼让他人,要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让大家都有交流的机会。不要一人始终侃侃而谈,不给他人讲话的机会。

2、要活跃气氛,不要导致冷场,不允许在交谈中从头到尾保持沉默,使交谈变成冷场,破坏现场的气氛。

不论交谈的内容与自己是否有关,自己是否有兴趣,都应热情投入,积极合作。

万一交谈中因他人之故冷场“暂停”,切勿“闭嘴”不理,而应努力“救场”。可转移旧话题,引出新话题。

3、要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插嘴

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在他人讲话时,尽量不要在中途予以打断。这种做法不仅干扰了对方的思绪,破坏了交谈的效果,而且会给人以自以为是、喧宾夺主之感。

确需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补充时,应待对方把话讲完,或是在对方同意后再讲。不过,插话次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对陌生人的交谈则绝对不允许打断或插话。

4、要言论自由,不要与人抬杠

抬杠,指喜爱与人争辩,喜爱固执己见,喜爱强词夺理。

在一般性的交谈中,应允许各抒己见,言论自由,不作结论,重在集思广益,活跃气氛,取长补短。若以“杠头”自诩,自以为一贯正确,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非要争个面红耳赤,你死我活,大伤和气,是有悖交谈主旨的。

5、要赞美他人,不要否定他人

若对方所述无伤大雅,无关大是大非,一般不宜当面否定。

对交往对象的所作所为,应当求大同,存小异,若不触犯法律,不违反伦理道德,没有辱国格人格,不涉及生命安全,一般没有必要判断其是非曲直,更没有必要当面对其加以否定。

• 总之,交谈时话题选择十分重要,它不死无关紧要的闲谈,而是正式交谈前的开场白。所以交谈时一定要察言观色,发现话题触礁,气氛不对时,及时调整,是交谈顺利进行下去。• 1.通用称呼:

上一篇: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下一篇:餐饮app功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