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诚信

2024-06-30

当代中国的诚信(精选6篇)

篇1:当代中国的诚信

诚信:当代中国最稀缺的资源

日期:2003-04-08 作者:鲍宗豪 阅读:2536

标题 作者 内容

当今,中国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意识强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空气质量的预报;每一国民也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绿地覆盖率高的小区中。上海在一些黄金地段还动迁企业、商店,建造了延中绿地、徐家汇公园绿地等一片片公共绿地。但是,中国人目前最缺的资源不是绿地、空气、矿产,而是“诚信”。

如今,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和权力机构以及整个社会都在有意、无意地损害着这种稀缺的资源,各种不讲诚信、不讲信用的黑幕丑闻不断,大大影响了社会诚信氛围的形成。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重视“诚信”教育,保护“诚信”资源,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一、“诚信”资源匮乏的表现

“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打乱了长期生活、行动于计划经济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诚信、礼仪等规范被还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人所抛弃,逐渐形成了一股股制假售假、偷税骗税、骗汇、走私、欠债不还、逃废债务等各种不讲信用、社会诚信紊乱的逆流。

我把种种影响当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现象概括为以下五种:

一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虽大量表现在干部工作中,但形式主义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影响却是直接的、巨大的。江泽民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有的习惯于做表现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能深入基层;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形式主义对“社会诚信”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些社会公仆的言行,助长了社会上追求表面、虚假、浮夸、喜讲空话套话的种种不诚信风气,并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

二是假冒伪劣。这些年来,老百姓遭受假冒伪劣的苦最多,国家所受损失也最大,社会诚信被糟蹋又最深。据统计,1998年中国市场上充斥的假冒商品总值超过1300亿元。始自2000年10月 26日的“全国打假联合行动”这一规模空前的整治行动,取得了相当大的战绩,但假冒产品仍可能每年给中国政府造成成百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税收损失。眼下,假冒伪劣类型多:(1)产品假冒伪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宝洁产品中,每10件有1.5件是假货。宝洁公司每年花在打假上的费用高达12亿元。(2)不仅产品有假货,而且不少会计事务所也参与造假。先是原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被揭出系列造假案,接着中天勤会计事务所卷入银广夏、三九药业会计信息造假案。当然不仅中国的会计做假账,美国也如此。负责审计安然公司的会计事务所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事务所审计的都是“问题公司”而出具的却是“无问题”审计报告。安达信还故意销毁大量有关安然公司的文件。(3)上市公司造假成为股市“艾滋病”。上市公司各种假投资、假报告、假业绩通过各种媒体包围了证券投资者。上市公司造假,使中国股市正面临一场席卷监管者、券商、种种正常或超常的机构投资者,以及中小投资者继续游戏的信心危机。(4)保险公司不保险。近年来,保险的投诉率明显在上升。保险消费者退保、理赔、被保险代理人骗走保费等等问题常常出现在各种媒体报端。2000年底,零点调查公司在深圳,对536户保险客户做了一次有关“为什么保险公司不保险”的调查,96.1%的被保险人认为,是因为保险市场存在恶性竞争,另外72.25%的被保险人认为,是因为代理人或经纪人提成不一样,缺乏管理;66.1%的被保险人认为,是因为承保时一套,理赔时又一套。

(5)虚假、无中生有的广告。一家公司在广告宣传中称某吴女士有糖尿病,一直未治愈,自从服用该公司产品后病情明显好转。实际上,吴女士从没使用过这种产品,她气愤地

说:“厂家为扩大影响,牟取利润,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三是欺骗、欺诈。为什么现在大家见到路边的乞讨者而不屑一顾?因为不少善良、颇具侧隐之心的市民受到了乞讨者的欺骗。现在不是还有人冒充名牌大学的学生,穿着整洁上乘,以课题调研费被偷而向年青貌美的女性借钱(骗钱)吗?在欺骗、欺诈中,当前最突出的现象是:(1)金融诈骗。有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信用卡诈骗、信用证诈骗等8种类型;(2)保险欺诈。同一辆车,同一场事故,却先后在10个保险机构获赔34次,骗取保险金额达141万元;同一人,“死”去之后,保险公司进行理赔时却发现依然活着;一些投保人干脆为死人买保险以骗赔,即投保人在为被保险人投保时,被保险人已经死去多日。80年代末期,全国诈骗犯罪中涉及保险欺诈的占2%左右:1994年末,上升至6%;到2000年上升至9.1%。保险欺诈,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暗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心脏”,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就好比向“心脏”刺了一刀,轻则破坏银行信用,让银行蒙受损失,重则造成金融风险,最终酿成经济危机;同时,要知道,银行信用一旦受到破坏,将动摇整个社会信用、社会诚信的根基。

四是歪门邪道。中国古代社会曾有各种旁门左道,虽不入社会主流,但对社会影响有时不可低估,成为官方打击对象。文化大革命年代,“短缺经济”滋生出“走后门”这一危及社会公正、社会诚信建设的恶瘤;在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今天,走私则成为冲击正常贸易,助长腐败,危害我国社会公正和诚信建设的公害。自1998年7月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海关加大了反走私腐败的力度。1999年,全国海关、公安等部门共查获走私案件21100多宗,案值达127.2亿元。各地查获上亿元的重点走私商品涉及汽车、钢材、成品油、香烟、食用油、各类文物及毒品等。应当看到,打击走私力度的加大明显地抑制了前一段疯狂的走私势头,但走私活动并未根除,国内外走私集团或化整为零,或改头换面,活动依然十分猖獗,走私仍然是扰乱我国市场秩序的一大元凶。

五是权力腐败。国际上对腐败的通行定义是“腐败就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利益”(Tanzi, 1995.IMF)。目前,我国滥用公共权力的腐败有四种类型:(1)寻租性腐败;

(2)地下经济腐败——指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其产值和经济收入未能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各种经济活动;(3)税收流失性腐败;(4)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胡鞍钢教授认为,所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比重的13.2-16.8%之间。可以说,权力腐败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公正、诚信社会体系的最大污染。

以上五大方面既是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突出表现,又是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五大因素。正是这五大因素对社会诚信资源的巨大冲击,造成了“诚信”资源的匮乏:人们不相信医院、医生,常常吃了贵重药又不见效,甚至吃错药;不相信饭店,饭店伙计给你看的海鲜份量和鲜活度没错吗?!不相信各类保健品、保健器材,效果真有那么好,世界还会如此吗?!不相信交通,如绿灯能安全过马路,但为什么深圳蛇口一个中学生看好是绿灯,结果却被横冲过来的大货车压死;不相信统计数字,不然又怎样认识“层层加水”的对子: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下级骗上级一级骗一级层层加水,横批:官运亨通。不相信档案,不相信年龄、不相信文凭,甚至不相信老师……现在是到了大声疾呼的时候:保护“诚信”资源!

二、“诚信”资源匮乏原因分析

“诚信”资源匮乏给我们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这里有必要分析造成“诚信“资源匮乏的原因。

1、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信用体系的不成熟、不健全,直接影响人们的诚信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信用的稚嫩、不成熟是难以避免的。

19世纪,德国旧历史学派经济学家鲁诺·希尔布兰德在其首次系统论述信用经济方式

时,曾将市场经济发展划分成三个阶段:以物易物为主导的自然经济时期、以货币为主要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时期和以信用为主要媒介的信用经济时期。在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实践方面,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步入了信用经济,其经济形态和市场信用交易的比例都呈现出明显的信用经济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市场交易由现金交易为主导转变为以信用交易为主导。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走向成熟,公众的信用需求愈显强烈,我国的经济正徘徊在“信用经济”的台阶之下。处于“信用经济”台阶之下的中国经济,人们可以选择“守信”,也可以为了利益,或感觉“守信”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时,而宁愿“不守信”。如排队买票、上公交车,一般情况人们能遵守,但如果要排上2个小时的队,这时就会有许多人插队,而反感插队的人之所以最后也加入了插队的行列,不是因为大家都偏好插队,而是排队的成本或代价太高。同样的道理,当人们发现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还不成熟,有许多空子可钻,另一方面感觉“不守信”又没什么惩罚,反而获大利的情况,他必然会选择“不守信”。不守信、没信誉,不仅导致个人、企业交易成本和社会总成本的大大提高,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且会严重地侵蚀“社会诚信资源”。

2、管制导致信誉、信用的丧失

信用、信誉机制靠市场竞争而形成,而管制常常会阻碍这一机制的形成,甚至完全破坏这一机制。

可以这么讲,如果企业只是凭一己之力而形成的市场垄断,所能达到的结果非常有限。因此,真正可怕的是一般的行为垄断变成了法定垄断,这时候再没有人能够挑战它。管制正是法定垄断的根源。事实上,管制的初衷可能是限制垄断,最后的结果却是将行为垄断变成了法定垄断。这种法定垄断形成后,因为没有挑战,就成为最坏的垄断,和其他垄断不一样,没有第三方的力量能够限制它。

一个管制最多的地方,一定是骗子最多的地方,原因首先就在于管制消灭了市场本来应有的信用机制。第二就是管制越多,骗子就越有积极性贿赂政府,因为骗子贿赂成本低,只要拿到政府的批文,他就可以赚钱,而守法诚实的商人,他们受自我约束,或者没有额外的资金去贿赂政府,反而进不了市场。所以,管制多的地方,反倒是好人难过去,骗子更容易出现。当骗子越来越多时,政府不会感觉到是因为他不该管,管的太多,反而误认为他管得还太少。这样,管制会自我强化、变本加厉,最后令信用、信誉机制赖以形成的市场竞争无立足之地,企业信誉乃至社会诚信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现在国外许多著名大公司都有“召回制度”,譬如英特尔,发现新推出的芯片有问题,马上全部召回。这里边不是政府管制而是信用、信誉机制在起作用。所以我们强调,经常赋予政府太大的责任,这不是一件好事。实际上,在市场当中你应该是让直接的行为者去承担责任,而不要让政府承担太多的责任。由于这么多年的计划经济、政府管制,信誉、诚信在下跌,一旦放开可能更乱。因此,我们面临着一个长痛与短痛的选择。

3、企业尚未建立起内在信用责任制度,导致全社会信用关系、诚信关系的基础十分脆弱。

企业是社会信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我国企业信用意识之所以淡薄,除了企业自身尚未建立起内在的信用责任制度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与社会没有对企业构成强有力的外在信用约束机制。从市场层面讲,由于没有建立必要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全国统一的信用登记制度,致使失信行为并不构成对企业信誉的损害。企业今天欠下这家企业的货款,明天又可以欠另外一家企业的货款;今天欠下这家银行的贷款,明天通过另一个银行账户又可以从别的银行借到贷款。从社会层面上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企业的失信、不诚实行为仍然起不到应有的强约束作用。

同时,银行、企业信用体系的组织创新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直接金融快速发展时期,但投资银行的发展水平却适应不了直接金融发展的需要,使得市场

运行具有较大程度的非理性和风险性,从而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是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近年来虽然在信贷政策上取消了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但在实际运作上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仍然未能得到满足,以至于对GDP贡献率接近70%的民营经济所获得的信贷投放却仅仅占全国信贷投放总量的0.5%。

再深入一步分析,政企分开、明晰产权,将从根本上有助于社会信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为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稳定的预期和重复的规则。产权不清,人们就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自然就没有必要讲信誉。因此,要有良好的经济秩序就要有明确的产权制度。产权是人们诚信、讲求道德操守的基础。一些私营、民营企业不讲信誉,原因之一是他们感到他们的产权还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求信誉。

4、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失效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失效也是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社会诚信体系难以建设起来的一个重大原因。以打假为例,我们的法律并不缺乏,但却存在执法不力现象,其原因并不复杂:大规模的制假贩假哪里能瞒得过当地的政府部门?就因为在一些地方,正是由于一些部门甚至就是个别政府官员,囿于私利或地方利益,把制假者作为保护的对象。

90年代初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买到假货时“双倍赔偿”,听起来不错,其实大错,制假售假首先侵犯了全体消费者的利益,但却只赔偿一个人;其次,它违反了公平交易的约定规则。西方一些国家的法例中,除了实质性赔偿外,都有力度很大的惩罚性赔偿。美国曾有一个著名案例:麦当劳餐厅因为没有提醒一位老太太“汤是热的”,老太太被汤烫了,最终被判罚向这位老人赔偿50万美元。一碗汤就赔了50万,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其实有道理,其立法理念就是:哪怕把这企业罚得破了产,今后就没人敢再犯类似的事情,全社会的规则就树立起来。至于能否赔偿得起,先不用理睬,实在还不起,可以申请破产,但那就进入了另一套程序。我国的法例却不是这样。由于对违规行为处罚太低,使得守法成本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守法经营的人也要不守法了。

三、保护“诚信”资源,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面对种种践踏“诚信”资源、损害“诚信”资源,导致我国“诚信”资源匮乏的现状,要求国民保护“诚信”资源,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已迫在眉睫。

关于如何保护“诚信”资源、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工程,我提出以下几点:

1、从社会结构功能的互补、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层面上,为保护“诚信”资源,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奠定基础。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社会结构应该是多元的,多元的结构所承担的功能又是有所不同的,并在功能上有所互补。一般地说,在一个结构多元的社会中,至少应当有如下三种力量在起作用:市场的力量、政府的力量、伦理和法的力量。在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中,多元的结构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同时又能够在功能上互相配合,构成社会有序的基础,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生活的紊乱。比如,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市场在利益分配上起拉大差距的作用,这是市场的性质以及所承担的功能所必需的,否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而政府要起的作用则与此不同,政府的作用是在于利用行政的手段调节由市场造成的过大的利益差距、伦理与法不仅要维护正义、公平与公正,而且要提倡诚实守信,提倡对物欲的超越。正是这三个系统的不同取向的功能造成了社会整体的和谐。但在转型社会中,往往是在一个中心之下,不同结构体的功能取向高度趋同,并由此造成功能的变形与扭曲。市场中拉开不应该拉开的差距,政府在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伦理文化则在对大款顶礼膜拜,无视失信、欺骗等不道德现象。于是,就造成了经济社会的混乱。

社会结构中不同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安排。因此,为了使上述三种功能能实现互补,必须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唯有此,才能为保护“诚信”资源,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奠定基础。

制度建设首先的一点是减少遵从诚信道德行为的代价和成本。更通俗地说,不能使诚信者总是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这就需要社会中制度安排能够保障最起码的公平与正义。当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被破坏的时候,诚信便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在公平与正义能够基本上得到维护的时候,诚信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也会强大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诚信道德规范有赖于体现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的支撑。诚信本身是不能单打独斗的。其次是不能使违反诚信道德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如前所述,当违反诚信道德的行为往往能够带来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有害的误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形成的说假话的习惯,乃至当今盛行的假冒伪劣就是这种误导的产物。由于说假话可以升官提干,必须会造成一种示范效应。假冒伪劣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因此,必须通过社会中的制度安排,使不诚信者、不道德者不但不能受益,而且还可能吃亏。

2、建立诚信信息传输系统,促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

信息是经济与社会得以正常运作、发挥作用的一个根本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信息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如法律信息;有些信息属于竞争性的,比如招标投标信息;有些信息属于中间性的,如果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透明,或者说信息失灵,就可能给假冒伪劣、欺诈等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这就要求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市场经济在使信息复杂化的同时,也造就了很好的信息传输手段和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特别是IT技术为信息的传输起了了不起的作用。当前,建立各种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网站,成为进一步推进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

——建立“企业资信信息网”。建立一个综合的公共性的“企业资信信息网”,既符合国际信用制度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更有利于让中外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在网上快速、准确地获取有关企业资信信息。企业一旦有违反诚信的情况,即可公之于众。这样,必将大大加强企业的行为自律。

——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的经营行为大大增加,自然人的市场信誉等信用情况也成为重要信息。为了防范打击种种个人诈骗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必要建立一个“个人信用信息网”。目前,银行有关于个人信贷情况的内部查询网,工商部门也有对私企、个体户基本情况的详细记录。我们可以通过整合这些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资源,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网”,使之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也有利于培养个人诚信意识和信用责任感,维护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建立“行业诚信信息网”。行业自律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监管措施,而其中通过由地区性的行业协会来建立公布行业内各企业信用状况的“行业诚信信息网”,让行业成员共同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既是纠正行业作风不正的有力武器,也是促进行业诚信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已经加入WTO,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清政府、企业、中介组织三者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其中应有的作用。

3、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社会诚信体系”是以信用关系、信用制度建设为基础,在交易、交往过程中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民法有四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诚实信用”),并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系统工程。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美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方面,不仅有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制、规范的个人评估机制、严密而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及转嫁系统,而且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如美国在消费信贷方面有4部重要的法律:即《信贷机会均等法》、《诚实借贷

法》、《公平信贷报告法》、《社会再投资法》;授信方面有《诚实贷款法》、《信用卡发行法》、《公正贷款记录法》、《公正贷款记账法》等法律,此外还有《破产法》。

根据世界各征信国家的经验,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失信惩罚机制能够有效地消除绝大部分失信现象的出现,改善市场秩序,最终重建社会信任,这对于大批大型民营企业的孵化

意义重大,也符合“以德治国”的方略。目前,我们要积极扶持信用管理行业。它包括: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资信评级、商账追收、信用保险、保理、信用担保、资产征信、市场调查、电话查询支票好坏的业务等,它们将对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金融机构与企业、金融机构与个人等各类企业的赊销活动、信贷、国际贸易活动提供“全程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问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将成为走向成熟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支柱。如果人们走入低谷,就需要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其生存权。如果人们需要创业,或提前享受高素质的生活,就需要“社会诚信体系”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手段。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像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一样,建设社会诚信体系。

4、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培育市民诚实守信的思想品德

当前,要保护好“诚信”资源,我们还要发掘我国“诚信”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公民“诚信”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来带动全社会的“诚信”。诚信道德的示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前些年有一个口号,叫做“从我做起”。作为一种自律,这是不错的。但如果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这个口号又是不够的。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层面上,“从上做起”要比“从我做起”更为重要。这意味着,首先,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国际上应按诚信和正义的原则行事,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诚信形象如何,对国民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其次,是应当重视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官员的诚信道德形象。在晚清,就是由于官员的腐败导致士绅的腐败,并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道德崩溃。在我国目前特有的情况下,这种“从上做起”无疑应当是诚信道德重建的现实开端。

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还要注重培养市民的诚信品德。第一,要树立诚信观念、规则意识。“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有了规矩而不遵守,规矩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有专家指出,中国人世,面对的最大风险是规则意识不强。一是不懂规则,犯了规还不知道结在哪里;二是不按规则办事,犯了规还强词夺理。

第二,要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把诚实守信作为建设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其次,要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契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基础上,使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经过长期系统的宣传教育,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三,要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从制度和法规上约束失信行为,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要在制度和法规上保证诚信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承担其行为造成的成本,不仅要对其予以舆论谴责,更要其付出经济上的代价,真正实现有信者昌,无信者痛。近年来,上海大力建设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北京推出工商局“红盾315”网站警示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信用制度试点,深圳市率先出台《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业务管理办法》,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对这些好的作法,我们要注意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作者单位: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校长助理

篇2:当代中国的诚信

诚信--中国传统商业伦理资源的当代价值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资源,对传统的商业伦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传统商业伦理的`直接来源.以诚为本,弘扬诚信精神对于加强当今社会的企业伦理建设,加快信用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曹凤月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刊 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316(1)分类号:B82-053关键词:诚信 商业伦理 企业道德责任 信用制度

篇3: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 又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之一。历代中国人都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慎诺、重诺、践诺为荣并作为人生信条。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 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 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在有着许多优点同时, 也存在不少缺点。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关注社会和现实, 关注自身的发展, 关注未来。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功利主义的盛行, 让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变得功利和现实。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诚信感的缺失。

1.学术造假, 抄袭成风, 考试作弊。

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 只想坐享其成。有的学生在课程设计和论文撰写时抄袭剽窃;有的学生在考试时不惜作弊, 而周围同学对这种行为也熟视无睹。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据调查即使在被公认为教学质量优良, 教风、考风、学风各方面都较好的名校, 也存在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的现象, 而且是屡禁不止, 作弊方式层出不穷,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风管理。

2.不履行承诺行为。

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重要性, 对违约不以为然。大学生求职时, 往往漫天撒网地向许多用人单位散发自荐材料, 一接到单位的签约通知, 便匆忙与之签约。大学生签约的单位若不是学生的理想单位, 遇到更好的马上与原单位解除协议, 造成用人单位的极大被动, 使用人单位重新招录毕业生, 增加招聘成本。有的大学生对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对就业协议书的基本内容不了解, 甚至不屑一顾, 就签上自己的名字寄给用人单位, 任由单位在协议书上填。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吃亏时, 只好选择违约, 从而造成事实上的诚信缺失。有的大学生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有意接收他, 于是, 个别毕业生干脆与多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者与先前签约单位毁约。

3.投机取巧。

在评优、党员发展、班干部竞选、奖学金发放、研究生保送、就业等问题上, 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 而是想方设法请客送礼, 拉关系, 弄虚作假。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求职履历本是大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推荐自己、供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主要参考依据, 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下, 一些大学生不是通过刻苦学习和锻炼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 而是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大做文章、弄虚作假, 填写了丰富的个人经历, 或者拷贝他人的诸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为了帮助毕业生就业, 有些学校也参与到包装学生的行动中, 假证书、假鉴定、假成绩单等充斥表中。结果, 协议签订后, 有的用人单位一核查, 问题就出现了, 协议也随之解除。有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发现大约 25% 左右甚至更多的应聘资料有假, 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 把别人的荣誉变成了自己的辉煌, 展示给用人单位。

4.恶意欠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收费上学的政策之下, 大学生欠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高校学生欠费问题是困扰学校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的难题。贫困生数量的增加是其主要的原因, 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在恶意欠费。在众多拖欠学费的学生中, 并不都是因贫困而缴不起学费的学生, 实际上贫困和特困生只占很小的比例。相反, 一些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的学生故意缓交甚至不交学费, 而把家长给他的学费挪作他用。这些不诚信行为, 使高校在资助贫困生的问题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尴尬局面。还有一些学生拖欠国家贷款。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在求学上的经济困难, 设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制度, 但少数大学生贷款后诚信意识较差, 还贷意识淡薄, 违约现象严重, 以致放贷银行将大学生助学贷款列入不良贷款之列。

5.人际交往中的诚信缺失。

诚实守信, 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 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对方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互相猜忌, 说谎欺骗等, 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 影响了正常的交往, 也使自己处于孤立的境地, 影响了自己健康人格的形成。在网络交往中, 一些大学生发表不负责任的帖子、言论, 甚至相互漫骂、攻击;以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及犯罪活动等, 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欠缺的表现, 但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是复杂的, 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有大学生本人造成的, 也有社会等方面原因造成的。

1.客观原因。

第一, 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是促使大学生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基本依据。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出现了诚信危机现象。在利益面前, 诚信不堪一击;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的约束, 引发许多包括诚信危机在内的道德问题就无法避免。相对大学生来说, 他们虽还未正式步入社会, 但已经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社会, 加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 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产生诚信缺失也就在所难免。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引诱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导致大学生的效仿。另外, 网络生活的虚拟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虚拟化, 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 撒谎、诈骗等丑恶行为频繁发生。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多的群体之一, 有的大学生在上当受骗或耳闻目睹之后, 大学生原本诚信的品质发生了蜕变。第二, 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缺乏正确的诚信评估、监督体系, 是诚信缺失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在教育的方式上重灌输, 轻引导, 在教育的内容上往往出现“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虽然不断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 但往往只是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 只教授书本知识, 而不传授做人的道理。将“育人"工作交给了高校专职学生工作者, 但现行的高校管理制度中, 专职学生工作者大都有太多的事务要做, 并且人手有限, 因此也很难抽出专门时间来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到很细致的程度。目前不少的高校教师注重的是“说教", 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或者是注重了“言传"而忽略了“身教", 这样对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再者, 目前高校里面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用于评估诚信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 这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 并且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公正和不诚信的现象, 这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三, 家庭的影响。“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个学校", 父母也被誉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对孩子影响最大。他们的一言一行, 都会深刻影响着孩子幼稚的心灵。例如父母在孩子面前行贿、受贿或是为了升职或是为了获得不法利益而弄虚作假, 不诚实, 那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孩子会慢慢的变的不诚实。由于很多家长只有一个孩子, 于是不少家长长期以来只重智育, 只要考得高分, 进入名校学习, 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更有甚者, 不少家长为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的大学, 通过各种途径甚至不择手段找关系, 这些不好的行为给学生留下了恶劣影响;另外加之日常生活中的邻里之间、朋友同事间等都有存在不诚信的行为。俗话说“近墨者黑, 近朱者赤”。可见,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如何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主观原因。

大学生个人素质存在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其成长过程中享受着良好教育的同时, 不可否认, 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诚信本来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浮躁心态, 又受到外界影响, 对他人、对社会的意识淡薄, 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考验, 因此, 当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所谓“关键时刻”如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 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使知与行相背离, 最终不能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从而造成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

三、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高校、家庭和社会对诚信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 充满活力的特殊群体, 他们是国家重要人才资源, 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诚信程度如何, 不仅对其本身的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有直接影响, 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大力开展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开展诚信教育, 完善诚信教育的教育机制。诚信是大学生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诚信是关系到其道德修养、个人信用的大问题, 也是其成才和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 更关系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规范与否。因此, 要把诚信教育纳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入学、毕业教育之中, 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信用意识, 深刻理解良好的社会信誉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珍惜自己和学校的信誉。学校应深入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具体实施计划分为广泛宣传发动、教育引导和深化总结三个阶段。首先要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 使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使诚信教育理论化, 常规化。其次要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 运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寓生动性和真实性于一体的典型事例开展诚信教育。内容包括组织呼唤诚信、创建诚信文明校园“专题宣传, 开展“ 诚信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 引导大学生自我讨论, 促使他们努力去做一个讲求诚信的人。组织开展“杜绝作弊、诚实守信”承诺签名活动, 组织毕业生开展“诚信做人, 按期还贷, 回报社会, 珍爱名誉。请社会放心, 请学校放心”的宣誓活动等, 引导大学生树立权利义务观念, 增强守法履约的自觉性、主动性, 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2.构建社会、家庭、学校诚信教育的网络体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教育环境。诚信不仅是对大学生的要求, 也是对社会、家庭、学校的要求。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 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 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 在加强教育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美德的同时, 要不断改善诚信教育的环境, 使环境育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 利用社会上涌现的诚实守信的先进事例, 各地、各高校的宣传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另外, 还应充分发挥网络尤其是学校校园网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 开发积极健康的信息资源, 使网络成为社会、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诚信思想文化阵地。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诚实守信中的示范作用, 营造学校全员育人氛围。学校教职工不仅要以自己的才能来教育学生, 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启迪学生, 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三是要发挥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家长的平时的一举一动, 言传身教都时刻在教育和影响着学生, 所以家长应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督促学生遵纪守法, 努力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当代大学生。

3.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监督和评价体系, 推行诚信档案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 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 必须还要有一套完善的诚信评价和监督机制、体系。从当前教育机制看, 评价和监督机制、体系不够完善, 因此高校必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 使得能够约束和评价大学生的各种行为, 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和社会在制定诚信监督和评价机制时要能充分体现诚信的价值观, 如优秀学生的评定制度、优秀干部的选任制度、奖学金的评选制度、学生违纪违规的惩罚制度, 都要体现诚信的基本内涵要求。这样的制度才能得到学生的自觉执行, 起到预期的规范作用, 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用诚信规则约束自己行为的良好习惯。一是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要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及奖惩状况, 并依据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就业的一个重要指标, 定期对大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科学的等级评价, 按基本信息、良好行为信息和不良行为信息分类记录, 并记入档案。二是完善诚信考核体系, 强化对大学生的诚信监督。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 学校应施行预防监督机制,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学生予以警告。同时要发挥网络的作用, 把大学生的真实信息上网, 形成舆论监督局面, 从而让大学生切实领悟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对不讲诚信的人, 不仅要记录在案, 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另外, 在强化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责任的同时, 政府应加强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 积极出台相关的法规或部门规章, 依法约束大学生的行为, 营造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环境, 努力构建社会诚信评价监督机制。

总之,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密切配合, 高度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 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新思路, 真正培养出具有诚信意识和精神的新一代高素质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大学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诚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

参考文献

[1].丁玉泉.构建大学生诚信制约机制问题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7 (6)

[2].傅梅烂.大学生诚信缺失及高校教育对策[J].社会心理科学, 2007 (1-2)

[3].赵振有.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之建设[J].大众科技 (科研与实践) , 2007 (17)

[4].黄芬肖.浅议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J].科技资讯, 2007 (17)

[5].赵振有.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之建设[J].大众科技 (科研与实践) , 2007 (17)

篇4:当代中国的诚信

【关键词】政策;政府诚信;缺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府在构筑稳定的社会生活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制定地方性政策,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各地方政府名义上打着执行中央政策的旗号,暗地里却打“擦边球”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造成诚信政府的缺失。

一、引言

中西方学者均对政府诚信做出过相关的理论研究,比如西方学者从社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等视角予以阐述研究;国内的张康之老师认为“政府诚信是包含在政府价值理念、公共政策、行政行为等整个政府过程之中的,而且,也正是包含了诚信的整个政府过程在不断地往复演进中,才能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李砚忠老师认为公众对政府信任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期望值之间的落差大小”。从基层政府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政策法规层面看,政府诚信是以各级政府为主体,针对各地方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地方政策法规,由制定政策的计划、组织、指挥、实施、控制等动态环节所构成,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当地民众根本利益为最终目标的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政府公信力的运动。完善的政府诚信机制将会降低行政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二、政策视角下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

1.政府诚信应遵循的原则——政策制定视角

政策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制定的规章与行为准则,政策执行是政府遵循特定的法定程序将已经制定的政策赋予执行力的过程。

(1)公共性。一方面,在内容上,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体现民众意愿的公共问题;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策目标和实施步骤上也要符合人民群众的的要求和利益。同时,在制定程序上,从问题界定、方案制定到最终方案合法化,所有的涉及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都要经由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来确定。

(2)公平性。公平性包括机会公平与程序公平。机会公平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所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应该保证所有的公民都同样的享受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并使他们能从政府提供的机会中平等的获利;程序公平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所制定、执行的政策要遵循相应地民主政治程序。

(3)参与性。参与性包括参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

(4)稳定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颁布执行的的政策需要具有稳定性,避免受特定人员利益的影响而朝令夕改、影响政策的稳定性。

(5)合法性。具体而言包括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内容合法是指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而制定政策,政策规定的内容要符合全社会所有人民的利益,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程序合法,亦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所制定、执行的公共政策是经过合法的立法和行政程序产生并由相应的国家机构及其负责人签署并发行的政策,即程序合理性,程序合理性是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内容合理性的情况下,人们通过接受适当程序审查的结果,即依赖程序来做出合理与否的判断”。

2.政府诚信机制缺失的原因

(1)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

①公共政策缺乏合理性。具体而言,公共政策指定的内容并不符合全社会共同成员的根本利益,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并未经过法定的立法、行政程序,使政策本身缺乏执行的合理逻辑前提。

②公共政策缺乏明晰性。公共政策的明晰性亦即指公共政策目标的单一性,也即目标的单意性。决策目标必须表达准确,只能有一个单一含义而不能含糊不清,要让人们对于一个决策目标只能有一个理解。否则,就会使人无所适从,难于在执行中掌握。很难想象意向表述模糊且所指意向复杂的政策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

③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一项已经通过合法的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并执行的公共政策,仅仅若是因为其规定的内容损害了社会极少数利益群体的缘故而朝令夕改,是很难在社会及民众心中建立起诚信的政府形象的。

④公共政策缺乏公平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具体论述了公平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每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个原则是:“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的期望被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平等的对所有人开放”。

(2)政策执行主体的影响

①利益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根据西方古典经济理论的观点,社会中的人都持利己的,都是在社会生活中企图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由此推之,若执行一项公共政策损害了执行主体的利益,执行主体将会千方百计阻碍政策的执行。

②执行主体的综合素质较低,具有认知上的缺陷。具体说来包括:第一,政治素质,忠诚于行政的炽热感情,执行主体需要有崇高的马列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敏锐的洞察力,执行主体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事先洞悉引起政策制定的原因及政策执行将会引起的影响;第三,形成具体的政策方案,并能对现已执行的政策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批判及见解;第四,具有从事政策执行的身体素质。

③执行手段方法不当。地方政府在执行具体的政策过程中,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不顾行政相对人的反对,不惜运用野蛮及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严重撼动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

④沟通协调不畅通。一方面,上级政府无法将其政策意图及目标准确传达给下级;另一方面,下级政府无法将其在政策执行过程获得的反馈信息传达给上级,使其对政策作出相应的修改。同时地方政府之间也难以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传递。

3.政策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亦称作政策受众,是指在社会层面利益直接受政策影响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将对政策的修订、继续执行及反馈产生重大影响。

(1)缺乏对公共政策的高度认同。由于政策本身因素的影响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影响,目标群体对执行的政策缺乏高度的认同感,出现目标群体心里超载的现象,有损政府在目标群体中的信用形象。

(2)政策制定权威出现合法性危机。

4.政策执行机制的缺陷

(1)政策信息沟通梗阻。信息是行政活动的生命线,是决策的生命之源,具体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单单受到由上而下、有里而外的单通道沟通体制的制约,政策执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很容易信息失真、变形、走样。

(2)政策执行监督制度欠缺。众所周知,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权力需要监督。同理,政策执行需要相应地监督,需要创新政策监督的内外机制。

(3)公共政策执行问责不力。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等问责客体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的职责,影响了行政活动的效率和行政机关的口碑、信度或效度,甚至损害问责主体或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对其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现阶段,一方面,公众没有足够的权利和接近信息源的机会,无法对政策执行的是非曲直及其效果予以直接的评价;另一方面,即使可以对其予以评价,但其评价对政府负责任人政治前途、职位晋升、薪俸多寡无实质性的影响。

5.政府行政体制不健全

所谓体制,根据查阅360百科,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中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司法机关的权力的划分。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政府行政体制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纵向权力配置不合理,权限划分不明。中央和地方应各司其职,合理划分各自的职责范围,若一个国家中央和地方各自职权划分不明确,中央不能统筹各个地方,各个地方之间各自为政,就很难确保能够建构政府的诚信机制。

(2)横向职能重叠,多头管理。政府机构横向职能重叠,多头管理,使得政府体制改革积重难返。对同一项政府事务,各个政府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进行决策并且投入相应地资源,使得多头管理存在于政府各部门。这种多头管理在相当程度上浪费了政府资源,降低了行政效率,阻碍政府诚信机制的构建。

6.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传统文化深深影响国民价值观念的形成,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就对政治行为产生很大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官本位思想、人情关系化、重权轻责、执行专断、法制意识淡薄等。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使得“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人治”色彩异常浓厚,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淡薄,政府新的价值追求尚未完全建立,遗留下来的管制性政府的“政府本位”理念根深蒂固,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尚未完全建立,使得政策执行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相互信任缺失、关系紧张,最终阻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三、政策视角下构建政府诚信机制的路径选择

本文着重探讨政策视角下构建政府诚信机制的具体措施,就首先必须明确政策的过程性概念。所谓政策的过程性是指政策是由确认问题、制定方案、执行政策、跟踪反馈、政策终结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动态性过程。相应地本文将从构成政策的过程出发来探讨提高政府诚信机制的路径选择。

1.使公众摆脱扮演“沉默的螺旋”的地位

通过具体途径增加政策受众对政策修正、执行、终止的发言权。公众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已经摆脱“沉默的螺旋”地位。由于现代网络媒体、现代传媒的发展,公众的自觉意识不断觉醒,逐渐摆脱在政治生活中的从属地位。

第一,在问题界定过程中,要加强搜集民众对政策问题的倾向性的意见,建立政策问题的社会系统。所谓政策问题的社会系统是指“针对政策问题的搜寻和发现,政府、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介和专业分析机构所构成的及时、准确地发现政策问题的工作体系”;

第二,在制定具体政策的过程中,要遵循公正、效益、可行、创新的原则;

第三,“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在具体的分析、反馈、评估过程中,要广泛收集民众对政策的反应,因为他们是具体政策执行的受众,对所执行政策的功过得失最具有发言权,他们是获得政策效果的第一手资料。

2.切实加强政策主体的行政伦理教育

所谓行政伦理是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系统。从此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行政伦理包括行政组织的伦理和行政人员的伦理。

第一,在行政组织伦理的层面上:第一要加强中央政府对政策的顶层设计,所谓顶层设计是指由中央纵览全局,全面设计、统筹规划,中央组建由国务院相关负责人牵头的专门的机构,切实加强对地方执行所制定的政策的领导和控制;

第二,各地方政府要建立相应地利益均衡机制,破解束缚地方利益藩篱的瓶颈问题;

第三,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使其在制定并贯彻执行具体政策时能够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考虑,并且要将行政人员贯彻执行政策的合理与否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加强社会组织间的竞争,构筑政策网络执行模式

一般认为,政策网络是指由于各自特定的利益和资源而联系在一起的一群组织或者若干群组织的联合体,以此影响着公共政策。具体而言,政策网络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政策网络中存在多元的政策行为者;政策行为者之间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 不存在一个或少数政策行为者控制或垄断权力的行为;政策行为者之间有很强的政策互依性, 包括资源依赖、利益诉求、政策合法化需求;政策网络的互依性和自主性决定了政策网络中政策行为者之间结成平等合作的关系;由于社会的无序性和情境的不确定性, 政策行为者在参与活动中有着相当程度的流动性”。构筑政策网络执行模式,可以加强互信,促进合作。

4.完善相关制度,变革压力型体制束缚

本文所论述的制度主要是指官僚制,官僚制是最适合现代大型组织的模型,通过组建合理的官僚制,可以避免政府组织的权责不清、职责交叉、执行不力等弊病,从而为建立政府的诚信机制奠定基石;其次,还要加强社会对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内外创新政策监督模式,对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严重损害当地民众利益的政策要予以终结。

参考文献:

[1]张康之.论政府诚信以及政府的社会信用建设功能[J]. 理论与改革,2004,(5).

[2]李砚忠.论政府诚信的产生与效果及其模型构建[J].学术探索,2007,(1).

[3]金冬日.论行政决策[J].2007,(2).

[4]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何怀宏译,1998.

作者简介:

篇5:关于当代诚信的故事

新学期开始了,妈妈带我去报名,我们经过杂货店,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杂货店居然关门了。多方打听才知道店在寒假就关了,店主不知去向。经过这件事后,妈妈教育我说:“这年头,骗子太多,谁也不能信。”我也非常伤心,怎么那么和蔼可亲的大头哥就成了骗子了?那我们以后还能相信谁?

开学已经第二个星期了,每次经过那家杂货店我都要多看上几眼。今天,课间操结束后,保安室的广播响起来:“请黄滢同学到保安室来一趟。”听到广播,我赶紧往保安室走去,到了那里我看到了一位陌生的姐姐,她微笑地对我说:“你就是黄滢同学吧,我是真心杂货店老板的妹妹,我哥去外省开店了,他说你在他店里订的牛奶没领完,叫我一定把这钱退还给你。因为没有你的联系电话,所以到今天才找到你,不好意思。”这位姐姐把包好的钱塞到我手里,叮嘱我一定要交给妈妈。眼前的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让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我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篇6: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评论

《温总理痛斥“染色馒头”发人深省》一文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当代大学生爱心工程与素质提高接力大赛”无人售报公益活动是由山东省教育基金会马踏飞燕专项教育基金联合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面向山东省各高校开展的。此次活动主要是在各校教学楼设立无人售报拦,学生自觉投币买报,活动所得利润全部捐献给本校贫困学生。此项目既能满足学生购买报纸的需求,又能为教育慈善事业筹集善款,同时又可在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可谓是一举三得。但是拿报不投币导致入不敷出的现象,引起了大家对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热议。

诚信问题暴露,危机来临

古人云:“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诚信一词早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语,无论是学校、企业、工厂、机关,还是城市、乡村、街头、巷尾,人人都在呼吁诚信,人人都在寻找诚信,人人都在感慨缺信,人人都在指责缺信。然而,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诚信?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我想,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考试作弊、无视校规,抄袭论文、蒙混过关,择业履历,虚报材料······不良之风刮及各大校园,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为达到自己目的,不守诺言,将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抛于九霄云外,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虽然有人称其为温室中的花朵,但也已经成长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是社会道德和秩序的楷模,是进步思想、文化和知识创新的摇篮,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希望和动力。然而,站在新世纪通往明天的渡口,合上史册,掩卷长思,我们在一路匆匆进取的步伐中又失去了什么呢?是诚信。诚信是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前提,也是个人或集团融入社会、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重视个人信用建设、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应该是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基本观念。

诚信指数下降,原因何在由于受社会上错误道德观的误导和各种错误的表象所迷惑,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应从多方面,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家庭教育的乏力也对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 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今”。有些家长还将一些错误的思潮带回家中,教导子女“老实人吃亏,诚实人犯傻”,助长了子女投机取巧心理,使大学生的品质操行的培养没有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学校约束机制匮乏对大学生诚信建设带来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偏向, 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另外,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脱离实际,失去生活基础,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学校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诚信建设加固,多方共勉

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大学生讲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应该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人,在生活中时时注意培养诚信品德,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要不断强化诚信的意识和规则,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让诚信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懈的追求。

学校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学校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因为高校教师除承担大学的授课任务外,还扮演着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信念。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这种作用就会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到学生生活各个方面,甚至延伸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趋向群体认同,自觉地克服不符合诚信标准的行为和习惯。

加快诚信社会的建设步伐。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

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达到管理上重视、制度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违反诚信原则的人才不敢为所欲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上一篇:网络安全技术及其下一篇:军训闭幕式讲话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