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读研个人简历

2024-08-23

毕业生读研个人简历(精选8篇)

篇1:毕业生读研个人简历

姓名:xx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92年7月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籍贯:XX

就读学校:XX 本科专业:XX

联系电话:XX E-mail:XX

通讯地址:XX 邮编:XX 主修课程

分析化学 98 物理化学 98 无机化学 96 有机化学 97 资质证书

英语技能 四级:624 六级:589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证书 A等 计算机技能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 合格

学习成绩及获奖情况 学分积:89.23/100 专业排名:2/100

11月 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11月 被评为“院级三好学生”

实习情况

205月 电子实习,学习手工焊接,并独立制作一台收音机

年11月 金工实习,学习车工、铣工、刨工,并独立制作一个榔头

个人简介 自学能力强 课程设计之类的会经常应用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例如数电VHDL编程,对此我会查阅多方资料深入学习,以求快速掌握。这个暑假我又自学了通信原理,掌握了通信系统中

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

思考深入,注重总结

有独立精神

篇2:毕业生读研个人简历

“你什么专业的?”

“那个,你可能没听说过,古生物学。”

“啥生物学?”

……

曾经因为拍“一个人毕业照”走红网络的薛逸凡,两年前从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两年过去,她已经修完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计算机生物学硕士,即将攻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博士学位。

成为网红,并没有改变薛逸凡早已定下的生物领域方向的研究目标。她低调地在美国求学,两年之内拿到了硕士学位。

爆红过后,并不能改变北大古生物学依旧的高冷。古生物学今年毕业的应届本科学生,依然只有一个人。

“我从不主动提起自己学什么”

因“一个人毕业照”走红的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曾在微博上感慨:“四年内看多了各种人对我所学专业的惊诧反应,最初确实满足了小小的虚荣心,但是后来只剩下满满厌烦,无奈和回应的疲惫。以至于在后两年内,我从不主动提起自己学什么,若生人问,就报生物搪塞一下。”

“我毕业之后,古生物学只有一个大一的在读了”

薛逸凡的师弟、北大古生物学毕业生安永睿,成为北大该专业本届的唯一毕业生。

“我们那届元培学院的学生有150个人,也只有我一个选择古生物专业。”“我毕业之后,古生物学只有一个大一的在读了,大二大三都没有学生。”

再过半个月,安永睿就将结束自己的古生物学本科生涯,而他最怀念的,是烈日下田野调查挖出了三叶虫化石。

现实

“这个专业不能换钱也不能变现,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现实的专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

古生物专业 “一个人的专业”,“六代单传”

薛逸凡一直都知道自己选择的专业注定是寂寞的。她在回复成都商报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在国内读书时,不是很熟悉的人总会对她毕业的发展、就业会更关注,而这种关注倾向确实会给人一定的压力。

古生物学,这个寂寞和冷僻的专业,自从北大在设立以来,总共也只毕业了6个学生,被媒体喻为“六代单传”。

而对于薛逸凡的师弟安永睿来说,“一个人的专业”一开始带给他最强烈的感受大概是某种孤独感。

“我们那届元培学院的学生有150个人,也只有我一个选择古生物专业。”安永睿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其他同学选经济、工商管理、数学、物理的更多。而确定古生物学,是源自安永睿从小对于地理方面的兴趣。

这名贵州男孩已经通过了毕业答辩,并保送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方向直博生。拿到毕业证之后,他将开始一段从云南到西藏的暑期旅行。

梵语专业

4年才招一次,9个学生剩下7个

而和古生物专业相比,北大的梵语专业同样是那个永远热闹不起来的专业。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22年间带了6个博士和6个硕士。而梵语专业的本科,现在则是四年才招一次,最近的是这个班,刚进校时有9个学生。与此对应的是,北大的梵语专业,却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拥有本科、硕士、博士的学科,尽管顶着季羡林和金克木两位大师的光环,却依然寂寞而清冷。

王邦维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梵语专业前身是东方语文学系,季羡林先生在1946年创办。

“这个专业不能换钱也不能变现,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现实的专业。”王邦维直言不讳梵语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印象。

9个学生现在也只剩下7个。北大外国语学院南亚系副教授萨尔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有两个学生转去了其他专业。一个去了英语,一个去了元培学院。

以前,学生要把梵语当成就业方向,只能选择去科研机关和高校等地方,就业可选择的范围窄。这两年,高校和科研机关接受人的能力也有限,可能中间有一些学生就改行做其他的了。“毕竟研究梵语不需要那么多人,这和学科构建建制以及容纳能力相关。”

草业科学系

“正因为人少,才可以一对一辅导”

“我们和古生物学比,学生还挺多的,这算安慰吧。”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大二学生刘智硕开了一个极冷的玩笑。

其实,他就读的草业科学系并不比这个笑话热多少。草业科学系一个年级一个班,刘智硕所在的班刚进校时有30人。而现在,包括后来的两名转校生,也只有19个人。草业科学系的老师却有20多人。这个高中热爱植物的男生,是他们班极少几个第一志愿就填草业科学的人。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副教授张蕴薇说,“我们这个专业小归小,毕业学生少,从业人数也少,但正因为这样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机会其实更多,走上行业内金字塔尖相对来说不用削尖脑袋。”张蕴薇介绍,正因为学生人数少,才可以实行大一学生就能接受导师一对一的辅导,有些优秀的学生大三可以做硕士课题研究。而作为重点学科,草业科学系拿到的科研基金并不少,5年达到一个亿。

张蕴薇说,草业科学系的学生和老师的接触会更多,出国留学的机会也会很多。当然,本科毕业选择去找工作的学生,却很少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草业科学系的就业方向,包括林业局、生态环境机构、园林公司或者牧业公司,但不少职位都需要学生去到相对偏远的地方。“有些学生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不愿意去小城市,但选择呆在北京就没有那么多对口的工作。”

选择

“未来还有多少人会选择这么小众的专业?我们希望可以把这个学术一代代守护下去,但现实的情况就是好多人不得不考虑未来出路。”

——20泸州高考文科第一名、北大梵语专业学生袁勇

与自己对话 “我做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路雅是那个希望接棒传承梵语的人。她和很多其他因为调剂才到梵语专业的同学不同,路雅上高中时就已经确定保送北大中文系,但是在她的强烈坚持下,她调换到了更冷僻的梵语专业。

这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女生对梵语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执拗。她认为,中国的梵语文献方面的人才欠缺,而自己愿意投身于此。

“我学了一个不热闹的专业,希望在社会上做一个不那么浮躁的人。”这是路雅的心声。

只是,无数进入小众专业的学生,他们却势必要经历一种纠结的过程。

即使是路雅这个把梵语当成信念的学生,她内心依然会犹豫而纠结,甚至产生挫败感。“我自己问过自己一个问题,我做这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做出来写本书,这么的小众,能看懂的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路雅后来打消疑问,是因为她想清楚一个问题,她选择做这样的研究,不是因为让更多人知道自己。

和同学辩论

“劝了不少师弟师妹留下来”

相比路雅,刘智硕面临的尴尬不是源自自己,而是身边不断有想要逃离草业科学系的同学。当初和他一个寝室的六个男生,如今已经有两个转去了其他专业。班里原来的班长,刚进校时,父母每天会给他打电话,说的全是换专业的事。“我曾经和想换专业的同学辩论,希望他们能留下来。”但是老班长最终还是转走了,刘智硕当上了班长。整个班转走了13个人。

“好在我还是劝了不少下一届的师弟师妹留下来。”刘智硕说,很多学生刚进草业科学系,其实对这个专业通常一无所知,而这门学科在社会上并非是热门讨论的话题。“如果真的兴趣在其他地方我不劝,可他们只是因为觉得草业科学冷门转到其他并不是喜欢的专业,我肯定会好好劝他们的。”

为自己谋划

计划读研时换专业

袁勇是北大梵语专业大二学生,他也曾是年泸州高考文科第一名。他因为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接受了调剂去梵语。

“好多人都是因为季羡林先生知道梵语这个专业,但是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因为季羡林先生,对梵语这个科研的投入可以持续多久?未来还有多少人会选择这么小众的专业?我们希望可以把这个学术一代代守护下去,但现实的情况就是好多人不得不考虑未来出路。”袁勇喜欢梵语,但他计划在读研究生时换专业,准备攻读硕士的方向是专业稍微大一些的历史文化研究。“每个人在考虑未来出路的时候,还是要想现实的问题。”

观点

冷门专业,好在哪里?

点个赞

“一个人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并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去做了。”

泼冷水

“这个很难,不是真的感兴趣就不要来。”

尽管总会被怀疑工作难找,老是一个人毕业的北大古生物学专业,从20起招收的本科生,6个毕业学生或是已经开始学术研究,或是依然还在继续深造,大部分并没有离开这个领域。

有勇气选择古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也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

第三任学生刘拓,因为喜欢,本科选择了古生物专业,也因为喜欢,研究生去了考古文博学院,从古生物跳到了考古方向。而他在薛逸凡之后成为红人,是因为他的“全球古迹旅游”去了伊拉克,一度被当成恐怖分子被当地政府军扣押。

“一个人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并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去做了。”这是薛逸凡对自己以及刘拓的评价。

“古生物学本来就是交叉学科,给我硕士专业的学习打下一个好基础。”在美国学习两年,薛逸凡并没有不适应,她硕士的研究内容属于进化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本科期间要求她从古生物的角度看待进化,结合地质学,这为她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体验,使她能够更为全面地看待研究的问题。

而薛逸凡在美国发现,不管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兴趣,专业的选择大家都是习以为常。为了就业而学的专业,也可能很独特,特别是开设自己制定专业的院校,学生甚至可以结合自身就业或创业的需求而自己设计自己的课程方案。为了科研或深造而学的专业,则可能非常偏向数理这样的基础科学,或者是人文历史艺术这样的精专专业,取决于学生兴趣。如果有人觉得学冷门专业奇怪,或者表达出过多关注和评判,可能反而是一种奇怪的表现,甚至会被认为是有些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薛逸凡并不觉得小众专业没有春天。在她看来,小众专业不能成为很多学生的第一选择,并不是个严峻的问题。这些小众专业大多集中在基础科学,人文艺术中。这些专业本身也往往需要学习者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融会贯通。小众反而帮助筛选出真正感兴趣的学生进入这些专业,未尝不是一种好处。

再过半个月,薛逸凡的师弟安永睿就将结束自己的古生物学本科生涯,而他最怀念的,却是烈日下田野调查挖出了三叶虫的化石。一切,始于兴趣。

即将退休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并不希望刻意吸引更多学生非要来读梵语。这个固执的梵语坚守者甚至会给想要来报考他研究生的人泼冷水。“这个很难,不是真的感兴趣就不要来。”

篇3:首批赴台读研大陆生的毕业求职记

2013年07月26日 13:22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何谦

台湾政治大学陆生廖龙波毕业前夕与同学合影。(崔楠/图)

台湾大学心理系陆生胡俊峰出书《台湾,你可以更赞!》被台湾多位“国情”顾问传阅,并得到马英九青睐和送上签名著作。(崔楠/图)

原标题:“台湾怎么会有清华?” 首批赴台陆生毕业之路

赴台陆生就像两岸教育交流的“试验品”,经历轮番政策波动和争论而命运起伏。“台湾试着接收我们,我们试着在小岛了解自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陆生回大陆找工作,被面试官问得不知如何作答;台大是指台北大学还是台湾大学呢?台湾怎么会有清华,山寨的吗?

“那么人心呢,彼此内心划限,互不了解的双方做好准备了吗?”叶家兴说,“陆生到台湾,两岸或许更该让彼此的边缘变为历史的核心。”

2013年4月,陆生任翰达刚到北京某招聘现场,就“单挑”十位面试官和撞上一系列始料未及的问题,例如:在台湾读大学和大陆有什么区别?怎么会选择台湾? 这位手持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学位的男生,颇费番口舌解释,试图向面试官们“证明”自己的母校是台湾最好的大学。

另一位毕业自台大的女生,为了争取两家大陆招聘单位的面试,不得不在课业仍繁重的时期就开始“折腾”。其中一家的面试就进行了3次,她每次得从台湾飞回去大陆一趟。2012年11月内,她往返两岸飞了10次,“机票钱都得自己承担”。

而在这个月的同一周内,她完成了如下事情:五份在线考核,两、三轮面试和两场学校的期中考试。

被称作陆生元年的2011年,台湾高校首次开放面向大陆招生,928位和任翰达一样的陆生奔赴台湾求学。两年跨海“试水”后,却并非每个陆生都如任翰达早早去寻找“出路”——有人不得不决定延期毕业,有人纠结着筹备留学欧美的学术之旅,有人尚在毕业论文中挣扎,有人规划继续申读博士以留守台湾。

陆生中大部分选择今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仅和大陆的同龄人一样遭遇今年的就业“寒冬”,还面临台湾陆生政策歧视所导致的未卜命运。“(台湾学历)并不像大家预期的那般优越,也暂无明显劣势:我们的状况叫做一切待定。”回到大陆参加过数场面试的陆生方佩(化名)总结道。

“除了记忆和一纸文凭,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带回去的?”另一位陆生“七七”则感慨,“这或许要交给时间的续集。”

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年轻人正尝试在不同选择之间探索出路,一面珍藏登“台”飞行的记忆,一面则触碰着“陆”的现实。

“一个都没解决”

“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敢声张”就是陆生面临的尴尬。第一代陆生就像经历试验的“小白鼠”。

在2013年6月中旬的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典礼上,陆生胡月在拨穗仪式(台湾毕业生把学士帽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上竟摆了一道乌龙:还未开始自己便拨了过去,还好台湾同学帮他拨回来。

与此同时,位于新竹市的台湾交通大学陆联会在为即将离开台湾的陆生举办“送旧会”。在场的陆生詹洋洋因为陆联会会长一席惜别词,忍不住泪光闪烁。在此之前,“离别感”早就在台湾陆生群体里蔓延。在台北,陆生王钦曾策划发起过一场旨在帮助陆生就业的“2013第一届在台陆生就业人才交流会”。然而,事与愿违,陆生和招聘企业互动的结果是“供求不对应,一个都没解决”。

王钦最终发现,一般台湾本土公司只倾向招台湾学生,而台企在大陆的公司则倾向招大陆学生,在台留学陆生只得“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敢声张”,这也是他们所面临的尴尬。

即便回到阔别两年的家乡,作为唯一的台湾“海归”面临类似尴尬,还被家人质疑学历认证的未来价值,方佩却还是感到并不后悔。“都还在摸索,第一代就像经历试验的小白鼠。不经历就不会结果啊。”

时至今日,作为台湾针对大陆开放高等教育市场政策的产物,像她一般的陆生正在形成独特的群体:比陆客更长久,比交换生更深入,均有某种台湾情结,赴台的动机体验大过镀金。他们看到台湾所能给的最多是见识和视野。

2007年马英九参选“总统”时,“开放陆生就学”作为其重要的施政理念被提出。2010年4月,立法委初审陆生到台法案,8月包含《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在内的三份法案修正通过,正式打开对陆生的大门。2011年台湾公布招生简章,作为首批“先遣部队”的陆生们才开启跨海求学之旅。

因为在台湾交换期间留下的好印象,官晴孤注一掷申请为首届陆生;考虑到无需外语成绩,浙江人邓恺抱着“简单且试试看”的态度申请到台湾清华大学。微生物学背景的刘未晨则是在考研失利后偶然看到台湾招陆生,本就认同台湾的包容、多元的他,立马感觉“运气好,可赶上”。

曾学新闻的徐旭经过对比的深思熟虑“香港学制过短,台湾刚刚好”而选择后者。当然,也有个别陆生经过高考,绕过大陆的二、三本而选择台湾的私立大学。但其选择后者的“热血”其实更多来自这些名字和印象:几米、周杰伦、陈绮贞、三毛、李敖、席慕容和龙应台;《康熙来了》的八卦、民国范儿、单车环岛和小清新,以及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海角七号》背后的小岛想象。

不少陆生早有各种工作经历,却把到台念书当成间隔年式的“尝鲜”。这支队伍中不乏职场白领、海归人才,还包括若干在国内小有名气的讲师、时尚达人、专栏作者、媒体人和青年作家。毕业自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北京人贾士麟,选择台湾是为了感受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就读台大国际企业研究所的孙雯雯甚至为了做陆生而辞去稳定的国企工作;陈诚留过美,考过司法考试,当过时尚杂志编辑,在富士康做过经营管理后,为了体验人文环境决定放下一切来到台湾。任翰达则认为成为“首届陆生”这个“开天辟地”的群体本身就比较吸引人。

他们更像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试验品”,经历轮番政策异动和制度性保障的争论而命运改变。“台湾试着接收我们,我们试着在小岛了解自己,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首届陆生方佩对南方周末说。

不同以往的交换生,长期在台学习和生活,两年至四年不等而最终获取学位的陆生,“不是短期过客,而是和台湾本地学生同窗共读的‘麻吉’(闽南语:朋友)”,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叶家兴始终关注陆生,在其观察中,这个试验型群体的意义甚至在于“捣毁两岸的‘墙’”。

“三限六不”

陆生参与台湾公共生活的经历,被叶家兴称为其在这个大学之外的“学堂”所修得的“公民学分”。就读于台湾中央大学的阿鹏(化名)即将毕业。

如今,现实变得令人沮丧,他和台湾女友将被迫暂时两岸分离。长达一年有余的爱情,曾令阿鹏决定尝试向多家台湾本地公司或驻台外企投过简历。然而,这些简历最终都因台湾针对陆生的“三限六不”政策(三限为“限校、限量及限域”,六不为“不加分、不影响招生名额、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允许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续留台湾就业”)而石沉大海。

这对情侣曾出现在一组恩爱照片中,令摄影师崔楠都艳羡,如今却面临凋零的危险。“越来越担心异地了。”必须先行返回大陆的阿鹏说。

“这就像是一场你早就知道结局的爱情。”由于陆生无法留在台湾工作的政策,方佩也和台湾男友和平分手,“大家都很理性,知道不可能确定进一步关系。”

方佩更清楚的是,这场“爱情”,除了悲伤的恋人,还有她和台湾“开始得很快很巧,结束却毫无悬念”的关系。

尽管很多陆生在初次到达台湾时,会对“低矮破旧的房屋,并不多么光鲜的建筑”产生失望,但仍在很短时间内爱上这座小岛。陆生官晴将其对台湾的感情描述为“初恋”,“就是一见钟情的怦然心动”。

北京男生在飞机上遇见的台北女人直接认其做干儿子;流落南部错过回程车的广东陆生,搭到免费便车;丢失的钱包、电脑总会被人直接送还。

来自青岛的陆生,没想到过年时独自留在学校时,却被台湾同学请至家中吃年夜饭。其家中同是山东人的长辈,离开家乡六十多年,再次面对年轻的老乡来客,念及乡音竟然隐约泛着泪光。

陆生们总是对这些感受台湾人温暖的细节津津乐道。除此,更让他们心生神往和冲动的则是与台湾公民意识的相遇。

很多陆生意外地发现,台北也会在“都市更新”过程中出现强拆事件。贾士麟直接去到现场旁观民众发起的反抗运动。持续关注一年后的他从打抱不平变为开始反思“这看似维护了个别受害者的权利,就都是正义的吗”、“抗争究竟是为多数人还是少数人”。

就读台大药学所的曾维康,在台湾清华大学学习资讯工程的邓恺,都曾参与到台湾青年反媒体垄断跨年活动的现场。这种前所未有的经历令邓恺直接从工科开始关注社会学,向自己发问“什么力量才能改变社会”。

北京人刘未晨则常常在做完实验后,下楼旁观台湾人为维护生态环境或公民权利呐喊,甚至是批评其“领导人”马英九的游行。陆生孟维(化名)在选战正酣时的台北街口,看见某政党党魁的宣传车旁边赫然是老者举着反对标语在静坐。孟维为老者安危担心时,才发现“在台湾这个包容的社会,立场完全对立的人也可和谐并存”。

因一封热帖声名鹊起的淡江大学陆生蔡博艺在其书中写过:大陆是家乡,台湾是学堂。这些陆生参与台湾公共生活的经历,被叶家兴称为其在这个大学之外的“学堂”所修得的“公民学分”。

佛光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陈忆芬在一份名为“我的恋爱学分:谈陆生与台生相恋”研究报告中指出,“跨海恋”很少能修成正果,两岸不远,远的是心理距离。交往过程中,最敏感的是政治,男女两方大概都会避谈政治。

方佩看到这则报告的时候,不禁调侃,“这何尝不是说陆生们和台湾这段短暂而美丽的邂逅呢?” 撕裂

初来乍到的陆生们一度接到台湾人如下的发问:“大陆的厕所是不是没门?”“你们都只穿蓝和黑的服装吗?”

热火朝天的毕业季,陈诚还记得在陆生聚会上大家传讲的著名段子。

回大陆找工作的师妹,被面试官问得不知如何作答;台大是指台北大学还是台湾大学呢?

而方佩面对的问题更令其窘迫:请解释台湾的大学哪些比较好。

当方佩说到台湾清华大学,招聘官的反应是,台湾怎么会有清华,山寨的吗?

顺利找到工作的陆生朱昀则发现:“在厦门,台大名气还是挺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但其他学校就不行。比如国立清华大学,也是很好的学校,但是在大陆,即使是厦门,也没多少公司会知道台湾也有一个清华大学。台湾学校在大陆的认可度确实是一个问题”。然而,在方佩看来,这却不只是台校认可度的问题。她很容易回想到过去两年间在台湾亲历的种种“殊途同归”,“这背后分明是两岸的共性,对彼此都缺乏了解”。

初来乍到的陆生们一度接到台湾人如下的发问,“大陆的厕所是不是没门?”“你们会不会飞弹打我们?”“你们都只穿蓝和黑的服装吗?”

陆生许慧慧(化名)曾经参加的某个活动现场,台湾观众可包容很多异见,还维护少数族群的权利,却在陆生起立讲话时嘘声不断,令其惊诧。“其实陆生算是少数族群啊。”

贾士麟会看到健保、奖学金等事项都被纳入“意识形态对立之下的产物”,“这个不够理性”。“在台湾,个人对个人都很好,一旦涉及群体对群体,就疯了。”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的博士王钦说。

藏在现实背后“撕裂”的一面,还表现在公共话语空间。陆生们均可登录脸谱网和人人网时,才发现“结果脸谱网的版面全是台湾人讲吃喝玩乐,真正精神食粮的内容还是得在人人网看”。叶家兴组织团队采访了近百名陆生,写成《陆生元年》一书,采集的故事中不乏如余泽霖、陈轩等“冒尖”的陆生在网络上论及公共话题,引发台湾“乡民”(即网民)针对“大陆人”的攻击。那种情况,“看大陆人什么都是阴谋论。”陈轩说。

就在不少台湾人还不知道存在陆生这个群体时,另一些台湾人正在竭力敞开心扉和陆生对话。

蔡尚谦,作为台湾大学台陆学生交流会学术部部长,认为“每个大陆学生,都是一面镜子”。其记录下多位陆生的故事,并尝试撰文呼吁台湾人“陆生来台是个难得机遇,让我们有机会接触他们的思想,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优越与不足”。

隐形壁垒

“那么人心呢,彼此内心划限,互不了解的双方做好准备了吗?”

北京人邱辰或许算是台湾交通大学最为著名的陆生。

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一手建立了台湾交通大学陆联会,并将其发展为目前台湾高校中数一数二的陆生自治社团。刚刚毕业的他,准备回家再找工作。回首开启为陆生维权之旅的起始,那还是初到台湾的时候。他还能清楚记得陆生遇到的明显的不公正待遇,比如被分配住很偏的宿舍,原先学校保证学习优秀的学生就可以拿到奖学金,而这时却有了名额限制,管理学院7个陆生,学校明确说只有1个奖学金名额。形成对比的是,隔壁的台湾清华大学,所有陆生都有奖学金。

邱辰开始收集陆生的意见,并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要求和校长会谈。学校很快批准了这一申请。面谈时,大部分陆生都到场参加了。会谈进行得很顺利,结束后,校长很快将会议记录中涉及相关部门的内容用电子函发到各个单位,各单位的解决方案也随后被公示上网。效率高得让人吃惊。

“在大陆的单一价值体系下,所有人都在阻挠你,说你应该为自己着想,这样才是对的。但是在台湾,你做一些为大家争取权益的事情,台湾人会觉得这样很好,会鼓励你。”邱辰说。

这些“战斗”经历对他影响至今,并使其对未来充满期许。邱辰明确表示未来希望留在台湾工作,即便现在的政策还不可能。台湾政治大学修读劳工法的陆生潘发銮,对未来的规划本为留台湾读博,但发现“制度保障并不好,不能工读,不能研究助理,经济来源都得靠家里,就不想读了”。每年学费和住宿费13000元人民币,生活费若含往返机票则需4万的开销让其决定“就去德国或回大陆继续读”。

辅仁大学的陆生林楠则自有策略,若现行状况不可留下,何不继续在台攻读博士,“曲线式救国”静待,“或许某日政策就松动了”。

时值台湾开放招陆生第三年,针对“陆生赴台”政策“松绑”的呼声日渐高涨。

“陆生赴台”政策刚出台的2011年,1569名大陆学生申请报名台湾高校,录取的1017名本科生和248名硕士博士生中,实际注册的人数却分别只有724和204名。最终赴台读书的陆生,还不及招生计划的一半。

即便是今年,陆生赴台就读研究所硕士班核定名额共891名,最后录取528名,缺额率约三成二,博士班核定名额227名,最后录取103名,缺额率近五成四。招生状况略有好转但仍没有大起色,这令不少学者和高校界人士相信,“陆生法案”之“三限六不”的捆绑是导致这一切的成因。

陆生们的未来仍然维系在相关政策和制度性保障的框架内。然而,即便解决了制度和政策桎梏,“陆生赴台就真的无壁垒了吗?”

叶家兴认为台湾招收陆生的真正动力应该是“打开高墙和孤岛,思考下代的舞台如何搭建”,而“台湾社会对待陆生的态度关乎其能从台湾带什么风景回大陆”。台湾学者朱学恒也发出疑问,对于陆生,除了怕台湾自己吸引力不够之外,有什么好怕的呢?

陆生曹子南(化名)还有另外的担心。参加其所在某私立大学大量招收陆生工作的他,发现台校招生过程仍存在不公平的部分,比如本地台湾学生申诉招生不公平的管道很完善,针对陆生的相关规定却仅一句话。众所周知,世新大学等学校只能供给学生首年住宿,剩下的时间需自行在校外租房解决。某大学的台湾学生还向校方发出质疑,是否为了留宿舍给陆生而导致本地学生住宿短缺。

这令曹子南想得更远,未来台湾高校招收陆生的数量只会继续增加,“那么这些学校是否至少在硬件上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陆生呢?” “那么人心呢,彼此内心划限,互不了解的双方做好准备了吗?”背景为精算专业的叶家兴,始终关注为人服务的精算背后人的故事。“陆生到台湾,两岸或许更该让彼此的边缘变为历史的核心。”

篇4:毕业生读研个人简历

看法一

1、直接考研好还是等工作后再考和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要看各人取舍,不管如何选择都会有得有失:

工作以后再考则已经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有了学习的经济条件,而且有了专业实践经验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解会有帮助。但备考的精力和时间则会明显不足,尤其是考取名校的难度会很大。

直接考研则可以在校备考,尤其是数学、英语等备考压力小,如果尽早准备则往往考上的希望很大。

无论如何选择都没有一定说好或不好,关键是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为之努力。

2、一般来说还是建议直接考研。会计专业可以报考学硕如会计学、企业管理、金融学等,也可以报考专硕如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等。

看法二

就你的情况而言,我建议你先就业,而且这样更有利。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来说,会计还是相对好找工作的,当然你的姿态可以适当放低一些,以学经验为主,工资待遇期望不要太高。“考研时会有很多就业招聘会,考研就不能去了,我又怕错过了机会万一到时又考不上研究一无所有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校园招聘会就是专门针对应届生的,你要抓住这些机会,错过了很可惜,亲自跑人才市场时候的那种感觉就不好受了。“考研后好就业,工资高,待遇好,也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我觉得有点欠妥。世间万物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考研也不例外,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因为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毕业生,说缓解就业压力有些回避的意思,几年之后,你就成为往届,再面临找工作就需要工作经验,这种单位还只是民营私企,国企的门槛更高。你考虑的还是很周到的,所以可先投身于招聘会,选择那种有发展空间的,先干个一两年视情况再作选择。从应届生到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一般都有个过渡,一些幸运的人也可跳过。至于考研,你不要太看重,学历高些自然没有坏处,但说到与就业的关系,基本上是不大挂钩的。你家人的提议当然也是为了你好,你可以参考,但无须顺从,你终究得拿出自己的主意,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篇5:毕业生读研个人简历

——————作者:关爱成长(西安)留学中心 —————— 专科生赴日本留学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但是专科生赴日本留学也有相应的方案,针对自身不同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案,总体来说,大专生赴日本留学主要有直接插班,专升本重新来过,专升硕预科先行以及直接升硕,但是每一种方案都有优劣势,下面,请看详细解答!

方案一:专升本:直接插班

在大专学分获得认可前提下,大专生可选择将自己的学分转到国外学校,并直接插班就读其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这种形式主要适合具有三年制学历,且专业对口的学生。优势:专业延续性强,可以申请减免一部分学分和课程,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有效学位。

弊端:专业要求受限制,留学专业必须与以往专业对口或相关。

方案二:专升本:重新来过

所谓重新来过,是指从国外的大学本科一年级开始读起。这主要适合想读比较好的学校,又不一定读回以往专业的二年制大专生。

优势:突破了学校和专业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兴趣选择专业。

劣势:学习时间长,经济担保费用高,签证风险大。由于大专生一般比高中毕业生大两至三岁,需要多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业,所以在申请签证时很有可能被怀疑学习动机不纯而被拒签。

方案三:专升硕:预科先行

对于二年制大专毕业的学生以及工作经验不足的三年制大专生,国外高校一般要求先读半年到一年的硕士预科课程,学习语言及本科期间的核心课程,才可以继续升读硕士学位课程。

优势:硕士预科课程对学生的英文能力要求不高,雅思一般只要求5.5分左右。对于有比较突出的工作经验的申请者,雅思成绩要求5.0,而且在签证方面,由于工作经验的补足也非常顺利。

劣势:专业限制多,学校排名大多不高,知名度不强。

方案四:专升硕:直接升硕

一般全日制三年大专毕业的学生都可以选择专升硕的课程,只要专业对口,这类学生可直接报读硕士课程。

优势: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快拿到有效的最高学历。一般最多不过两年的时间就可以拿到硕士文凭,比在国内必须先考上本科、再报读研究生,节省了起码一年半到两年半的时间,同时费用经济。取得的硕士学位能得到全球认可。

劣势:可选择学校有限,而且转专业较难。只有商科方面的入学要求比较宽松,对申请人只有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

语言学校

(一)语言学校入学条件

1、满12年的基础教育(即高中毕业,有高考成绩者,可获得更高的签证率)

2、最终学历至今3年以内(非固定条件)

3、日语能力需有150小时以上的日语学习经历;同时已取得JLPT三/四 级或日语J.TEST考试E/F级。

4、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负担赴日后的学费,生活费用等。

以上,为大多数语言学校的招生的基本标准。

(二)语言学校申请手续和材料

希望在日本留学的人,至少要在日本学1-2年的日本语才能参加考试。原则上讲,日本语教育设施的入学对象应为受过12年教育的人。如果申请就读日本学校申请者应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1)入学愿书(申请书)

2)成绩证明书

3)学业证明书

4)推荐信

5)保证书

6)财政能力证明书

7)健康诊断书

8)申请费(10000-30000日元)

篇6:读研点练悟

开学以来,学校组织学习“读、研、点、练、悟”五环节主体探究型课堂教学开放模式,这很好地启发并促进了我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讨,我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读、研、点、练、悟”是以“读、研、点、练、悟”为主线,把师生教学双边活动融为一体,突出学生主体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依照这条主线,我进行了细致周全的备课。

一、“读”为基础,通过目标导引,问题导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清重难点,明确疑惑处,真正做到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以《六国论》为例,作为北宋散文名篇,注重对文章的诵读是很有必要的。在授课之前,我就布置相关的预习问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读文章。在上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听了教师范读之后,进行了集体诵读,先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以后的每一段学习研讨中,我都要求各小组先派代表诵读,再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遇到疑问时,我也建议学生反复诵读相关语句再仔细揣摩。在进行文章的艺术特色总结时,我同样建议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作者鲜明的论点,严密的论证,以及作者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整篇课文的学习中,我都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研”为常态,引导学生对自研不得解的问题或课前预设目标,通过四至六人小组展开研讨,注重合作学习,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等多边交流;

这一环节是每篇课文的必需过程,在我的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等多边交流上,而且体现在对每个疑问的多角度研讨上。在开学初,学生之间还有些陌生不愿意交流,但随着交流的频繁,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团结互助,有效地让学生快速进入高中学习状态和氛围中。

三、“点”为关键,教师在研的基础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针对学习目标对小组质疑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点、易错点、易忽略点、应用热点等进行精点巧拨、拓宽引深;

对于“点”,我是这么理解的:传统的“一言堂”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一味地让学生研讨也未必能实现新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的点拨如果适时适宜,才能对小组质疑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联系点、易错点、易忽略点、应用热点等进行精点巧拨、拓宽引深,否则无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对于个人而言,我在这反面还需要下功夫,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储备给予学生不时之需。

四、“练”为检测,坚持关注学情,采取分层设练的方法,分知识技能训练、能力方法训练、实践应用训练,使每一学生均有所提高;

针对学生现有的教辅资料,我是这样处理每课的检测的:以高考试题模式为基点,把检测题的基础题都当做必讲题目,在讲解的过程中穿插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对于课文内容的检测,我要求学生自主做题,小组讨论并解决。这样既及时巩固了所学内容,又不断渗透高考做题意识,学生收获颇丰。

五、“悟”为升华,是知识技能的归纳梳理,是思想方法的潜移拓展,是情感态度的体验感悟。

我所理解的“悟”乃感悟,尽管选入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但我们在教学中选取的感悟点则有其标准:即每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美点。抓住这四点进行感悟,我们就可以学有所获,从不同的侧面真正理解作品,激活思维,进而张扬阅读者个性,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总之,“读、研、点、练、悟”五环节主体探究型课堂教学开放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握各自的度,充分考虑学生学情,这样才能逐步地寓教于乐,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平遥三中高一年级组

篇7:2018丹麦留学读研

丹麦为北欧国家丹麦,是欧洲联盟成员国,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丹麦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教育水平优越,教育制度完善,吸引着众多中国大学生前往丹麦留学,那么丹麦留学读研条件是什么呢?今天立思辰留学360为大家带来丹麦研究生申请指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丹麦留学读研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托福550分;

(2)大专三年毕业,成绩适合者,托福550分;

(3)入工程技术大学,托福575分,雅思6.5分。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申请大学英语课程的,需要大学在读两年以上,托福550或雅思6.0以上。

【丹麦留学读研签证技巧】

1、经济担保证明:可以为银行存款证明(中英文对照),经济担保需一次性提供,以相当于50000元人民币的美元或丹麦克朗提供;

2、工作单位或有关方面同意您出国留学的证明,中英文各一份。须盖章或领导签字;

3、申请人的护照,或护照复印件,或身份证复印件;

4、申请费为370元人民币,无论申请是否被批准,费用盖不退还;

5、如果需要面试,本使馆会与你约定时间;

篇8:国外读研信

留学读研究生,是众多国内学子们的理想,下面是国外读研推荐信模板,为大家提供参考。

Sample 1:

To Whom It May Concern:

I have had the distinct pleasure of having Kaya Stone as a student in my debate classes and on my debate team for three years at Eastern Little Hope High School.

Kaya has been more than the ideal stud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est grades and my deepest respect, she has demonstrated outstanding leadership and maintained a clear sense of purpose.

The academics at Eastern Little Hope are most challenging, and Kaya fulfilled all the requirements with the added challenge of honors and advanced courses. Kaya is an outstanding extemporaneous speaker and debater. She has won many awards on the speech and debate circuits, and qualified for national tournaments. Success in these interscholastic activities requires extensive research and persuasive skills. Kaya also holds the degree of Special Distinction, as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Forensic League.

Due to its nature of metro, state, and national interscholastic competition, the successful high school forensics student serves by not only representing his or her school but also by representing his or her community as well. One of the requirements in my advanced class is to prepare lectures and guidance for the beginners. With Kaya’ s superior knowledge and involvement in the political sciences, she developed a strong sense of confidence with a charming attitude. Therefore, I could always depend on her to set the best example as an instructor. Because of her natural leadership abilities, Kaya was selected as our Debate Captain. On account of her mature approach to her responsibilities, I often thought of Kaya as a colleague.

Since her classmates, my fellow teachers, and I will always hold her in the highest esteem, I sincerely recommend Kaya Stone as the ideal candidate for matriculation at Eastern Little Hope State.

Respectfully submitted,

Dan Peel, Ph.D.

Sample 2:

As the Director of the Bay Area Community Center, I work closely with many of the community volunteers. I consider Michael Thomas to be one of the most studious and responsible members of our organization. After three years time, I have come to know him well and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him as a candidate for your undergraduate program.

Michael is a dedicated member of the Bay Area community and has donated countless hours of his time to the Center. He has not only worked with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he has also helped to implement plans and programs that will enrich the lives of those around him.

Michael’s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have been invaluable to these programs, most of which have been started from the ground up.

For example, the children of the Bay Area are now able to benefit from a multitude of new after-school and tutoring programs, while the elderly members of our community can now apply for grocery deliveries that did not exist previously.

In my opinion, Michael’s unwavering devotion to his community exemplifies strong moral fiber and character. He is a trustworthy individual and would be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your school.

Sincerely,

John Flester

Director, Bay Area Community Center

Sample 3:

To Whom It May Concern:

Cheri Jackson is an extraordinary young woman. As her AP English Professor, I have seen many examples of her talent and have long been impressed by her diligence and work ethic. I understand that Cheri is applying to the undergraduate program at your school. I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her for admission.

Cheri has outstanding organizational skills. She is able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multiple tasks with favorable results despite deadline pressure. As part of a semester project, she developed an innovative collaborative novel with her classmates. This book is now being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Cheri not only headed the project, she ensured its success by demonstrating leadership abilities that her classmates both admired and respected.

I must also make note of Cheri’s exceptional academic performance. Out of a class of 150 students, Cheri graduated with honors in the top 10. Her above-average performance is a direct result of her hard work and strong focus.

If your undergraduate program is seeking superior candidates with a record of achievement, Cheri is an excellent choice. She ha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an ability to rise to any challenge that she must face.

To conclude, I would like to restate my strong recommendation for Cheri Jackson.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questions regarding Cheri’s ability or this recommendation,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using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letterhead.

Sincerely,

Professor William Dot

Sample 4:

To Whom It May Concern:

This letter is to serve as my formal recommendation for Andrew Fuller. Andrew has been my direct assistant for several years. He has been interested in obtaining an

MBA degree for some time now and I feel that he would be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your esteemed program.

During his time here, Andrew ha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a strong work ethic and a dedication to success. His efforts have produced high quality results time and time again. Last year, Andrew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a plan to

streamline our production department. The plan was a major undertaking, requiring a great deal of thought and effort on Andrew’s behalf.

Though Andrew is my assistant, he is also in an unofficial leadership role. Many of his co-workers seek his advice and support. Andrew is always there for them and is quite comfortable in the role. I feel his budding leadership abilities will become even more effective in a business school setting.

For these reasons, I highly recommend Andrew Fuller as a candidate for your MBA program.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Andrew or this recommendation, please contact me.

Sincerely,

John Thomas Operations Manager Tri-State Directories

国外读研分“四步”走

从“有想法”到“开始上课”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呢?下面以美国为例为大家做了一个详细规划。

一、制订目标

如果有赴美读研的打算,大二、大三就要尽早开始考虑,并着手准备。

要点:可以初步为自己制订一个目标学校,并在本科期间学好各门功课,使自己尽量取得高一些的GPA,可以开始着手准备GRE考试。

二、确定考试时间

美国入学时间分为春季和秋季,其中秋季是主要入学时机,春季入学是秋季入学的补充,申请的人少并且基本没有奖学金。由于GRE一年只能考两次,而托福每个月都有机会考,在确定考试时间时,应先确定GRE的考试时间,然后在GRE前后2至4个月内选择托福的考试时间。

要点:建议考生先考GRE再考托福,这就如同爬山一样,先爬大山再爬小山,就会感觉难度小很多。GRE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托福词汇,考完GRE后,考生只需要再加强一下听力和口语就可以轻松应付托福了。另外,GRE的有效期5年,而TOEFL只有2年,很多名校都要求学生提供一个尽量新的托福成绩,比如是一年以内的。所以考生可以在考GRE后再来规划考托福的时间,GRE则可以尽量早考。

三、准备申请材料

10月份,考生参加完GRE和托福的考试后,就应着手准备各方面的申请材料。首先需要去学校开具一份本科期间的成绩单。另外,需要重点准备一下个人陈述和推荐信。

要点:申请学校时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描述成最合适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将自己夸成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美国大学更关心的是你能给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带来什么,所以,在申请的时候多强调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已经取得的专业成就和心得体会比较能打动美国教授。申请材料中主要包括GRE、托福成绩、个人陈述、推荐信、GPA(本科成绩)等几项,其实任何一项上的突出特点都有可能吸引美国人目光。比如找到一些有分量的教授来写推荐信,在GPA中突出自己的专业课成绩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准备一份漂亮的材料并非难事。如果考生觉得有困难,也可以找留学中介来帮忙润色。

四、递交申请

GRE和托福成绩一般考后一个多月就可接收成绩单。准备好材料、拿到GRE和托福成绩后,就可以向有意向的多所美国高校投递申请材料。这个步骤要在元旦前完成,以保证学校可以在来年1月份前接收到你的申请。

上一篇:影响小麦加工品质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下一篇:四川各高校招聘需求与引才待遇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