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心愿》教学反思

2024-07-26

《习作心愿》教学反思(共8篇)

篇1:《习作心愿》教学反思

《习作:心愿》教学反思1

在上课之前,我们在备课时把此次习作内容归为以下四个问题:

1、我的愿望是什么?

2、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3、为了这个愿望,我努力做过什么?

4、如果愿望实现了,我会怎样做?

开课伊始,我抛出习作要求问孩子,你知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什么吗?他们说,是我的愿望。那什么是愿望呢?他们说是心愿、想法,我以参考书里的解释作为结论:对一件事情的美好想法和期待。根据期初备课,为了区分开理想,我武断地下结论说,愿望通常是通过短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理想必须是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达成的目标。

那么,要写我们的愿望,首先要明确什么呢?孩子说,得知道愿望是什么?我请孩子轮流说出自己的愿望,我现在很庆幸我强硬地请每一个孩子说出了那时那刻他们自己的愿望,尽管有的孩子也是在因为听了他人的表达后受的启发,有雷同。因为这正是孩子的一次口语表达。但是我现在觉得如果这个问题提前布置的话,给他们更长时间去思索,或许孩子的思维会放得更加发散,想得更加开阔。

知道了愿望是什么?接下来该告诉别人什么呢?孩子说,得让别人知道为什么有这个愿望。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啊。当我再请孩子我愿望和原因连在一起做完整的表达时,这次多数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接着,一部分孩子纷纷举起了手,我很感谢孩子们是在认真思考后说出的心里话。我们认真听着,即使愿望一样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我以养小动物为例,肯定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同样是想养小动物,他们养的一样吗?同样是养小狗,他们的原因一样吗?真好,我说我喜欢这样个性化的表达。

我想,习作,正是因为它具有个性化的体验,具有个性化的见解和具有个性化的表达才更耐人寻味。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把前两个问题细说了一下,但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我们是以想养小动物为例进行的展开,先请那几个孩子说,再请其他孩子帮忙。我很后悔为了避免有的孩子不会说,不会写,我竟然根据孩子的回答和我的想法归纳了一下从哪几方面努力实现和实现了愿望要从哪几方面去做。要知道我的这种自做聪明和一厢情愿,有可能换来的是孩子的众口一词,这对他们的思维来说或许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桎梏。

我追求在习作上让孩子们个性化的表达。这在第一,二方面,我做到了。但是在反思整个习作指导课时,我觉得如果在孩子口语表达完一和二之后,我如果能在表达方法上再给孩子以启发,他们的开头也许会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书面表达的要求。这个问题在一稿交上来已经暴露无遗。经过再指导后,二稿交上来有明显改善。

总之,在习作指导课上,全体孩子的口语练习和书面表达指导是必要的。要达成孩子们富有个性的表达,对于教师,说多还是说少,哪里说多,哪里说少,还真是一门学问,值得再进一步细细斟酌,慢慢敲打。

《习作:心愿》教学反思2

习作:心愿

教学目标

1.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在许愿纸上。

2.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将心愿写下来。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4.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特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教学策略

1.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自己的心愿。

2.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写好后,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在许愿纸上。

2.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将心愿写下来。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唱心愿,激发兴趣贴心愿

1.师生齐唱歌曲《心愿》。课件出示《心愿》的歌词。

2.书写心愿。

3.将许愿纸贴在“心愿墙”上。(板书课题:心愿)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演唱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心愿、表达心愿,从而有效过渡到课堂习作教学的情境。

板块二创设情境说心愿,营造氛围诉心愿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流星雨图片)

有这样一个传说,当流星雨出现的时候,如果虔诚地许下自己的心愿,你的心愿就一定会实现。看,流星雨来了,你能说说你的心愿吗?

2.学生交流心愿:我希望爸爸能送一个显微镜给我,我希望……

3.心愿素材归类。

(1)对自己:有机会看高山、大海等。

(2)对别人:好朋友永不分离等。

(3)对社会: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等。

4.探究愿望:是什么原因使你有了这样美好的心愿呢?(板书:产生心愿的原因)

5.随机采访,交流原因。

小结:对自己: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对别人:希望周围的亲戚、朋友健康幸福;对社会:希望生活越来越好。

6.学生讨论实现心愿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愿,使学生有话可说,喜欢说,愿意说,为接下来的习作环节做铺垫。

板块三表达方式定心愿,范文借鉴写心愿

1.确定习作的表达方式。

(1)大家的心愿中有对自己的,有对别人的,还有对社会的。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

(2)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记叙故事写信创作诗歌日记

(3)教师小结:同学们选择的写作方式真多,有记叙故事的,有给爸爸写信的,也有创作诗歌的,还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心愿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同学的心愿。

2.范文赏析。我的心愿

每个人都有心愿,这个心愿也许非常宏大,例如到外太空旅游、环游世界等,可我的这个心愿却非常渺小,也很现实——帮老爸戒烟。

“叮咚”,老爸下班回来了,嘴上依旧叼着一支烟!当他看到客厅正前方墙上挂着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字幅时,惊讶瞬间从他脸上掠过。“这是你的‘杰作’?墙上的十字绣呢?”“爸,我这是在提醒您,从今天起您就别再吸烟了!”话音刚落,那张字幅已香消玉殒了。

“作战”计划失败后,我飞快地跑进老爸的房间,对仍旧在吞云吐雾的老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您难道不知道吗?另外,吸二手烟更可怕!为了我们的健康,请戒烟吧!”我态度诚恳,老爸有些触动了,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同意戒烟。可过了几天,我发现老爸又在偷偷地抽烟,一气之下,我使出了最后一招杀手锏。

那天,见老爸又要点烟,我走到他面前,宛如一只温顺的小白兔,说:“爸爸,您配合我做一个实验吧,老师让我明天上交实验过程报告呢!这次实验在我的升学成绩中占有一定分量啊。”老爸一听和学习有关,赶紧说:“好吧好吧,我帮你。”一听这话,我迅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先把鱼缸顶部用塑料袋罩上,并且捅一个小孔便于小鱼呼吸,把吸管从小孔里插进去,然后严肃地对老爸说:“爸爸,从现在起,您每吸一口烟,就将烟雾吐入吸管里。”老爸照做了。起初,小鱼的动作变缓慢了,接着,它的身体慢慢向上浮,最后,小鱼竟然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就这样,小鱼被爸爸的二手烟熏死了。看到这一幕,老爸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又略带着几分恐惧。

于是我趁热打铁,说:“爸爸,您不希望我和妈妈也像小鱼那样吧?”片刻的沉默后,爸爸径直走向卧室,不一会儿手里就提着一个装满香烟的塑料袋下楼了……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家的烟味没了,爸爸的咳嗽声没了,妈妈的吵闹声也没了,一切都变得那么平和,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开头点明自己的心愿是帮爸爸戒烟。语言描写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氛围紧张起来。

通过实验,二手烟的危害显而易见。不愧是杀手锏,一招“制敌”,也看到了爸爸对家人的关爱。

3.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心愿写在作文本上。写好以后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设计意图】出示范文为学生写作提供具体参考,这样既照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心理,也有利于帮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散思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特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2.让学生学会发现和借鉴其他同学的作文的优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习作内容共赏析,互评互议促成长

1.激情导入:同学们借助提纲已经完成了初稿,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篇习作,一起探讨这两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赏析佳作。课件出示:

3.学生评价。

(1)这是一位同学的习作,今天就让大家做一次小老师,给这篇习作打分。(课件出示评价标准)课件出示:书写认真字数达标内容真实方法合适情感真挚

(2)认真品读习作,交流意见。读完后,同桌之间交流意见,给出这篇习作最终得分,并说说你们的评价理由。

(3)学生交流。

4.找出下面这篇习作的不足之处,修改作文。(课件出示习作)课件出示:

我的心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愿,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的心愿就是长高一点。因为我排队做操时总在第一个,座位也在第一排。

上个月篮球比赛,我也上场了,但是一次失误,我被换下场了。失误是这样的:敌方一个队员把球传向我身后的一个人,我像兔子那样一蹦三尺高也没拦住,都怪我太矮了,手指离球只有几厘米,但还是没拦住。于是我被换下场了。

我以后一定要多吃饭,多运动,让自己长高一点!但愿我的心愿能早日实现。

看了这篇习作,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5.教师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快总结出一篇好的习作一定要做到这几点:书写认真、字数达标、内容真实、方法合适、情感真挚、语言通顺流畅。6.习作要了然于胸,修改作文助提高。

(1)让学生结合五星评价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笔给自己画上星星,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修改后展评。

【设计意图】赏析作文,重在“赏、析、评”,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其优秀之处;分析不佳之作,避免走入同样的误区。五星的评价方式让课堂更具趣味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但心愿对学生来说,那就是一个万花筒。因此,我注重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想变为所写。

1.宽松情境。

上课伊始,我在教室定下“心愿墙”,让学生写下心愿粘贴在上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做好了铺垫。

2.师生交流。

贴上心愿后,我随机请学生交流产生这个心愿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的内容,让学生有文可写。而后根据心愿的.不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3.五星评价。

五星评价机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优秀习作的可取之处,以及部分作文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让自己的习作更优秀。

《习作:心愿》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想一想自己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明确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写一写心中藏着的这个心愿,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社会的作用。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大家的心愿都是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心愿)

2.那心愿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心愿,就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也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欲望、向往或强烈倾向。)

二、启发思路。

1.现代作家巴金曾在《随想录》中写道:“把想做的事都做好,把想写的作品全写出来,使自己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这是我最后的愿望。”这是巴金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呢?

2.首先要学生想好自己的心愿。

3.收集可用的素材:先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心愿。

(1)对社会的题材:科学家发明新药,治愈癌症;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人和人之间多一些理解……

(2)对别人的题材: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好朋友永不分离……

(3)对自己的题材:有机会去看看高山、草原、大海;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4.老师也有一个心愿(对别人的),那是什么呢?

(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课,将来长大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5.同学们,想好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愿后,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选择表达的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或者创作诗歌……)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要写的心愿。

2.搭建好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心中有数,在素材排列上要有逻辑性。

3.细化:拓展好层次和细节,要有亮点;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

4.注意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5.以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写自己的心愿。

(1)开头:开篇点题,我有一个心愿,它是……

(2)中间分三段叙述(注意详略):第一段,为什么我有这个心愿?(略写)第二段,如何去实现这个心愿?(详写)第三段,实现后的好处。(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3)结尾呼应开头:表决心,表示一定要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7.写好以后,要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心愿。重点从这方面进行点评,另外,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2.同桌之间相互点评习作。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这次习作的练习,能将自己的心愿具体地描述和清晰地表达出来,进而让学生下定为这个美好心愿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确保行文的流畅。

习作:心愿

对社会 对别人 对自己

逻辑性 亮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大家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文时要善于运用表达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对修辞运用、词语积累不够重视,学生的文章缺乏文采,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习作:心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习作3》教学反思

2.习作教学反思

3.习作1教学反思

4.《习作2》教学反思

5.习作4教学反思

6.习作指导教学反思

7.习作的教案教学反思

8.习作3教学反思

9.动物习作教学反思

篇2:《习作心愿》教学反思

1.想一想自己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明确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写一写心中藏着的这个心愿,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社会的作用。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大家的心愿都是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心愿)

2.那心愿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心愿,就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也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欲望、向往或强烈倾向。)

二、启发思路。

1.现代作家巴金曾在《随想录》中写道:“把想做的事都做好,把想写的作品全写出来,使自己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这是我最后的愿望。”这是巴金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呢?

2.首先要学生想好自己的心愿。

3.收集可用的素材:先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心愿。

(1)对社会的题材:科学家发明新药,治愈癌症;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人和人之间多一些理解……

(2)对别人的题材: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好朋友永不分离……

(3)对自己的题材:有机会去看看高山、草原、大海;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4.老师也有一个心愿(对别人的),那是什么呢?

(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课,将来长大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5.同学们,想好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愿后,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选择表达的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或者创作诗歌……)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要写的心愿。

2.搭建好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心中有数,在素材排列上要有逻辑性。

3.细化:拓展好层次和细节,要有亮点;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

4.注意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5.以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写自己的心愿。

(1)开头:开篇点题,我有一个心愿,它是……

(2)中间分三段叙述(注意详略):第一段,为什么我有这个心愿?(略写)第二段,如何去实现这个心愿?(详写)第三段,实现后的好处。(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3)结尾呼应开头:表决心,表示一定要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7.写好以后,要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心愿。重点从这方面进行点评,另外,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2.同桌之间相互点评习作。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这次习作的练习,能将自己的心愿具体地描述和清晰地表达出来,进而让学生下定为这个美好心愿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确保行文的流畅。

习作:心愿

对社会 对别人 对自己

逻辑性 亮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大家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文时要善于运用表达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篇3:《习作心愿》教学反思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依托教材, 在此基础上进行单词句子和课文练习的讲解, 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 因此, 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新的教学模式的讨论中来。而学生将自己的英语问题归结为词汇量太小, 但真实情况却是课本里学过的词汇学生根本无法掌握, 当教师提及时, 学生都能回忆出确实学过该词汇, 但无法转化为积极词汇, 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作文中的中式英语以及篇章连接问题。因此, 在10年级新生入学时笔者就有计划的进行写作训练。

1 作文训练计划

大学英语学习安排为两年, 第一学期时, 主要根据教材课后练习, 进行相关段落的写作练习, 笔者抽取一定比例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课堂评讲, 重点为段落中的句子关系。第二学期主要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以21世纪大学英语第四单元“the washwoman”和第七单元两篇描写老师的文章“I Became her Target”以及“Firm, Fair and Friendly”为例, 要求学生仿写描写人的文章;以第二单元课文“Bittersweet Memories”为例, 练习如何记叙一件事情。而在课文讲解时, 侧重于议论文结构的讲解, 为下学期考试作文的训练打下基础。这学期是第三学期, 在12月时学生将参加四级考试, 因此这学期作文训练侧重于考试作文, 作文训练周期为两周, 依托网络, 进行新形式作文训练。教师在博客上发布作文要求, 在一周内三分之一的同学将自己的习作发布到指定的作文博客上, 第二周另外三分之一的同学就句子、文章内容和篇章结构三个方面评论, 然后教师再挑选典型问题和范文进行评讲。

2 作文习作中的典型问题

在几轮作文练习完成后, 学生作文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句子, 句子关系以及篇章安排上。在此, 笔者以近期内一篇学生习作为例, 讨论典型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1 小句关系错误

相邻小句之间缺乏逻辑/语义关系或关系微弱

(1) Nowadays, everyone in modern society faces the keen competition.The young have to stand the more and more higher pressure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We have better learn how to reduce these stresses so as to have a happy life.

这是一篇作文的开头, 学生原意是想遵循普遍—一般原则, 但表述的结果确是句子间缺乏逻辑联系:从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面临激烈竞争到年轻人承受越来越多的家庭和社会压力再到为了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会减压, 文字表述中缺乏内在联系, 每个人———年轻人———到我们遵循的还是中文意合的思路, 没有注意到英文形合的特点。在意识到这点后, 该学生对本段进行了修改:

(2) Nowadays, young people are under considerable pressure, which affects their lives, so instant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修改后的句子体现了因果关系, 使相邻小句间关系密切。

2.2 逻辑联系语使用不正确或漏用

(3) One part of them like to go to bar drinking.Though it isn't a positive method, and will bring harm, people are still crazy about this after one day's businesses.But there are some people choosing sport to ease.

这几个句子是正文部分对减压方式的叙述, 作者在阐述去酒吧和做运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时添加了非常主观的评论, 并简单的用转折连词but进行连接, 而且从句子数量上看第一种方式的叙述远多于第二种方式的叙述, 其实是违背了文章要求, 二者之间并没有转折关系。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搞清楚记叙、议论和说明三种不同写作方法的作用, 仅仅是凭借翻译中文内容来完成习作, 忽略了小句关系。

“与上述问题相似的一种情况是, 本来连贯的语义单位中夹杂了一个无关的小句, 导致语篇前后不连贯。”

(4) At the same time, young blood feel great stress.Some of them are busy studying.The rest of them are busy working and so on.But we have many ways to reduce stress.

在该例中, 作者想通过句2和句3列举压力的来源, 但其表达并不能起到该种作用, 反而割裂了句1和句4的关系。

2.3 句子错误

1) 结构重复。有的同学只机械的记住一些单词短语, 写出来的句子符合英语语法, 但往往结构或意思重复, 违反了英文简洁的原则

(5) They surf the Internet with forgetting to eat the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例5中介词短语作状语或分词作状语择一即可。该类错误在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注意了语法现象, 忽略了英文表达的特点。而在该篇仅120字的作文中, 此类错误就有四处。

2) “汉语中有大量的重复现象, 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和复说的表达方法, 起到反复强调的作用。而英语用词力戒重复, 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

(6) They have work pressure, study stress, family stress and Interpersonal pressure and so on.此句中作者采用了中文典型的重复方式来表达, 无视英文的行文特点。宜直接修改为They are under presses from work, family, study and so on.在这次20篇习作中, 有六篇出现此种现象, 而其中大多数同学重复出现该问题。

2.4 篇章错误

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训练的动力往往是四级考试, 因此议论型考试作文是学生关注的重点, 带来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说故事, 即无法详细描述一个人、一件事或如何去做一件事。表现为任何类型的文章都频繁出现“we think”、“in my opinion”和”we should”等主观性表述。在这篇要求列举不同减压方式的文章中, 作者主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笔记式方法而不是自己的叙述来说明。

1) Ways are as follows:In the first place, we can rest when feel tired.The second, we can go to out to breathe fresh air when we have sense of suppression in the chest.Thirdly, we can stand at the window to start into the distance and so on.

在该段落中, 作者仅仅简单的用一二三连接了三个句子, 没有考虑到其内在联系和阐述顺序, 没有任何对这些减压方式的说明, 说服力不够。

2)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reduce stress, such as go shopping, watching television, eating, playing games and so on.这段作者仅用了一个句子, 简单的列举了一些减压方式, 根本没有想到要做更多说明, 对于正文部分来说非常薄弱, 连带整篇文章的阐述效果减弱, 没有达到该有的写作目的。

3 小结

本文通过一篇作文习作去检验有目的的系统作文训练效果, 发现无论是从篇章、小句关系还是句子本身, 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母语的负迁移。因此, 笔者的下步计划是从单纯的写作训练转向中英文思维方式区别的训练, 以期改变学生用中文思维来写英文文章和句子的习惯。而此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推动力是四级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 其追求的是分数而不是语言的完善。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学生实践语言的真实环境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

本文仅根据90人的作文抽样来进行研究, 样本容量过小, 而且只有对文章错误本身的定性分析, 缺乏更加客观的定量分析。将这90个人作为实验组与其他对照组的定量分析是急需进行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王琦.从小句关系看学生英语作文的连贯性北京师范大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4) .

篇4:游戏习作教学及反思

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 “动”起来,兴奋起来,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以及整个身心,观察游戏,体验游戏,然后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

设计理念:

加强生活与习作的联系,让学生言之有物,从段到篇,降低习作难度。学生边游戏边体验,先体验后习作,寓指导于游戏之中,做到指导无痕。先玩后说,先说后写,言之有趣。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用笔记录生活。

教学目标:

1.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2. 学会捕捉精彩镜头,并运用想象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周围环境等。用词准确,真实具体地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确定写作素材

1.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写板书,抬起手,准备好了吗?(板书:游戏)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想起你平时玩的哪些游戏?玩的时候心情如何?你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吗?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达出你特别想玩游戏?(渴望、盼望、期待、迫不及待、梦寐以求)

2. 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让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法,同学们,有想法就要及时记录下来,两三句话就行。在写的时候把第一行空出来,从第二行开始写,开头空两格。

3. 交流学生习作。同学们,老师非常佩服你们,短短的几分钟,你们就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很好!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二、 创设情境,抓住内心感受

1. 出示数字,展开想象。再看老师写什么?眼睛盯住了。(板书: 24)

2. 同学们,看到老师写了大大的2和4,你有什么疑问?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说得非常好)

3. 老师又要写什么?请看!(板书符号:+-×÷)上面是数字,下面是符号,你又有什么疑问、想法?你能想到老师准备做什么吗? 同学们的脑海中有了大大的问号。

三、 明确游戏规则

1.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数字游戏,想玩吗?(板书:数字)

2. 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了解了你们的心情。告诉大家,当你听到老师说要和你们一起玩游戏时,你的心情如何?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高兴心情?(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喜上眉梢)此时,你最想和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 老师感受到你们是迫不及待地想玩这个游戏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规则,游戏也是如此,那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给出四个数字,四个数字要全部用但不能重复用,你再用上“+-×÷”运算符号中的一个或几个符号,“+-×÷”符号可以重复用,最后计算出得数为24。可以同桌互助,也可以几位同学合作完成。

4. 指名一生读游戏规则。

5. 老师还要提醒你们:一定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用心体验,记住了吗?(板书:看 想 观察 体验)

6. 请各小组准备好,游戏马上开始,请看题。老师想请问一位同学:刚才教室里静悄悄的,你的心跳如何?为什么?你的眼睛在干什么?想看到什么?心里想什么?你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了吗?

四、 指导写作

1. 游戏正式开始。出示“1 2 3 4”,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说话:这么快就算出来了,想说些什么?老师数字刚一说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看到大家争着回答,在这时候,你心里怎么想?你认为这道题怎么样?太简单了,看来做这道题对你们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还可以怎么说?(易如反掌、小菜一碟、一挥而就、轻而易举、不加思索)想挑战有难度的题目吗?为什么?出示“3 8 3 8”,你认为这道题如何?你们是百思不得其解,还能怎么说?(一头雾水、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冥思苦想)难题算不出来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这道题目,你们目前还不能解决它,但是,只要努力学习,等到五年级时就会找到答案的。听了老师的话,你有话想说吗?原来数字也不是这么简单的,真是学无止境呀!

2. 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这“3 8 3 8”数字背后的故事吗?那是几年前的一个“三八”妇女节,当时,我的儿子刚上小学五年级。中午,儿子放学回到家,大声喊道:“妈妈,妈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要送您一份礼物。”于是,他认真地运算着,他说:“妈妈,这道题很难,好多同学都放弃了,可我没有,我是想了好多天,才做出来的。我没钱给您买鲜花、买礼品,就用3和8组成的算式作为礼物送给您。妈妈,祝您节日快乐!”当时的我呀,真是热泪盈眶!每当看到数字3和8,我的心呀总是暖暖的!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有话想说吗?你有话对疼你爱你的妈妈说吗?

是的,孩子们,我们从简单的数字中看到了“不简单”,从开心的游戏中也能悟出一些道理。请你们用心地记录这一切吧!

3. 写一写。请你写一个片段。把刚才游戏过程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注意与上文要衔接好。

4.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不停地巡视并鼓励:“对!”“很好!”“真好!”“聪明的同学!”“头也不抬地写。”

5. 师生评析,重点点拨,朗读片段,共同赏析。

师抽取了两篇,评析:“注意,这个动作写得非常好,很细致,贴切。”“这是他内心所想的话,把自己所想的表达出来了,非常好。同学们注意观察、留心体验,把一次有趣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五、 拟题目

1. 同学们,你们的内心呀,一定还有很多的想法、收获。这就是文章的结尾,你想为这篇文章写一个什么样的结尾呢?

2. 刚上课时老师让你们写作文空了一行,第一行准备写什么?是的,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一个好的题目,题目是管住文章的法宝,你能为这次作文取个什么题目呢?题目写在什么位置?

3. 出示教师范文。同学们,老师也写了一篇作文,想看看吗?你们可要帮助老师修改。

六、 总结完善

请大家课后把文章补充完整,并好好地修改。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物,或是因为它蕴含着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遐想,触动了你的情思。只要你用心地去观察、去体验,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体验,老师非常开心!孩子们,你们开心吗?你们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下课!

教后反思:

在游戏过程中,我让学生能够边看边玩边听边说。在每一个部分开始或结束时都让学生谈体会,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设计现场采访:告诉大家,你听到老师说要玩游戏时,感觉怎么样?心里想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写起作文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在愉快而又激烈的游戏过程中,我并没有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玩中,而是在玩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在玩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我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开始游戏,到结束游戏、接受老师的采访,以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处处都是观察,处处都在留心,从而使写作水到渠成。在游戏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想有所体验。游戏体验使学生的习作有了“源头活水”。通过这节课,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而且都是有感而发。

篇5:《心愿》教学反思

初看课文,课文如此简单,学生一看就会明白,主要写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韦德希望在圣诞夜得到圣诞老人所送的棉手套与棉鞋,在知道他的用意后,令老师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的事。又是一个关于爱心的感人故事,觉得三、四年级的孩子学习起来会更有劲、更投入。那么,面对六年级的孩子,到底该教什么呢?心里犯难!再细读课文,发现本课的写作很有特色:大量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借韦德小小的心愿来赞扬其美好的品质,突出了韦德善良真挚、充满爱心的美好心灵和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文中的对比描写很有意思,包括韦德与同学不同心愿的对比,韦德和同学之间不同表现的对比,韦德自己前后表现的对比,以及同学们前后态度的对比,而且抓住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很容易就让孩子们走进文本,走进文中的故事中,能很好的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同时,还会让孩子们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回忆韦德和同学们不同的心愿,以“韦德和同学们的心愿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们发现本课写作上的特色――大量采用对比描写,让孩子们找到文中运用了对比描写的地方,理清了的顺序和层次,再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细细品读这些对比描写,让孩子们从对比描写的重点词句、段落中去感悟了韦德纯洁、善良的品质。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不仅凸显了韦德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也很好地帮助孩子们掌握对比这种写作方法。本想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对比描写的练习,但没想到合适的内容,又怕时间不够,所以放弃这个想法。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孩子们对课文的内容、结构、写作特色的掌握较好,很好地落实了语文工具性这一目标,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共鸣还未达到最高潮,也就是在情感的体会上感觉还不够。反思自己的教学,可能对课文情感的体会稍稍有些忽视,如果再适当地创设一下过圣诞节的欢乐情景,再让孩子们多多了解一下韦德贫困的家境,相信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情感上的震撼会是相当强烈的,这样的语文课才称得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篇6:《心愿》教学反思参考

《心愿》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巴黎街道公园里同一位法国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友好亲切的谈话,表现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巩固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共同心愿。教育孩子们爱好和平,做和平合使者。

文中维勒尼克的一家人都是“中国迷”,她的父亲从中国带回了广东凉席、福建纸伞、苏州刺绣……我巧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了这些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物品图片,配上了古筝曲<高山流水>,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此时,我利用了文中“有的艺术品他们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让孩子们去发挥充分的想象,父亲带回的这些艺术品还会是什么呢?孩子们的答案非常多,有北京糖人、中国字画、京剧脸谱、中国唐装……在增补了想象空白之时,孩子们更加体会出小女孩的父亲是个“中国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出祖国灿烂文化的具大魅力。

在文章结尾处的处理上,在课后延伸时给孩子们播放了中法建交的录像,看了录像后,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中法之间的文化、经济各方面都在扩大交流,修建一座友谊的桥梁,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进一步从感性和理性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激发了学生做友好使者的强烈愿望。整堂课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有所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更大提高!

篇7: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语文课“月亮的心愿”教学正在有序地进行着,我想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月亮心情的变化,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

“我想听老师读”,说话的是我们班上读课文很好的董雨辰。然后群起而呼之“我们想听老师读”。

于是,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

“月亮来到一家窗前……”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逐渐被我的朗读感染了。我也很激动,读得更有感情了。当读到结尾时,突然,我卡了壳,读丢了两个字“也不”,赶紧更正,但想不留痕迹是不可能的。

同学们对我的朗读作了一番评议:老师读得声音宏亮;读得流利;老师的××句子读得好……;这时吴佳俊兴冲冲地站起来说:

“老师,你读课文时感情很好,但就是结尾丢了两个字,如果老师一字不差,就更好了。

”说完用探寻的目光看着我,等着我的反映。

听了他的话,我很感动,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对着孩子们我说:

“谢谢同学们对我的表扬;更谢谢吴佳俊给我的意见,吴佳俊今天的表现至少有三点值得表扬:第一,他听得很仔细,能把老师读错的地方找出来,这就可以避免自己读错了;第二,他很与修养,很尊重我,先肯定我的优点,再提出意见;第三,他很勇敢,敢于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是最值得表扬的。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向吴佳俊投去赞扬的目光,同时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吴佳俊却十分惊讶而又惊喜。

篇8:《习作心愿》教学反思

其实, 习作指导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没有发展也就勿谈“进步”和“提高”。习作指导课交给学生“三把尺”, 是塑造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一、写前一把尺, 知其所欲为

对于一次写作而言, 所谓尺度, 就是指本次写作训练的要求。这个要求在《口语交际·习作》教材的“引写”中都有明确的阐述。这是编者设计好的一把把尺子, 是引导学生跻身写作殿堂的阶梯。

一次习作训练就像是一次战役, 战前必须让战士了解战斗的目的、任务, 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必须怎么做, 这样才能发挥每个人最强的战斗力。同样每次习作前, 我都根据教材设计内容, 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 使学生动笔前就知道这次作文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从而围绕这一要求进行构思。例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组习作提供三个话题: (1) 成为大自然的一员。 (2) 走进音响世界。 (3) 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任选一个来写, 每一个话题都有一段话的“引写”。这三个话题主要以游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当然, “回顾暑假生活”的话题有很多内容可写。话题作文中心就是“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神奇的魅力。”因此, 写前指导时, 我就明确出示作文要求板书, 学生就不像往常那样模仿范文或编造故事, 而是老老实实埋下头来回忆生活、思考生活, 从一开始就走上写作正路。

后来在批改作文发现, 绝大部分学生写作材料都是真实可信的, 许多学生体现出“独特感受”, 并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还有不少学生写出了对大自然中万物的独特感悟, 对大自然万籁之声生动形象的描绘, 其中不乏描写细致、感情真挚的好文章。

写前示“度”, 是交给学生一个指路标, 让学生知道该向何处走, 教学生自我判断是否走上写作正路。教师也可以在“度”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 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 促进学生习作的良性发展。

二、写时一把尺, 知其如何为

首先, 学生的作文并非“天然”, 是受题目限制的, 不能完全尽情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尽管教材的编者普遍采用“引写作文”, 但“框子”、“范围”还是有的。其次是作文必须在一定时限内完成, 这时限很短, 许多是作文课上当堂完成, 作文有时就成为毫无灵感的“应付之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如果交给学生一把“尺子”, 就成了助他们飞翔作文天空的清风和开启他们“课堂灵感”的钥匙。因为写作时持有这把“尺子”———可以衡量自己的开头、结尾是否恰当, 主体部分的详略是否得当, 过渡衔接是否自然, 表达方式的运用是否合理, 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是否精当, 等等。用这把“尺子”指导写作的全过程, 可以写出合格的文章。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次作文训练的文题是:“本组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真实、有趣, 一定勾起了你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说不定你从祖父的园子联想到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年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自己一次了不起的发现………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这些难忘的事说出来, 和同学分享……”根据提示, 我们让学生明确了两条要求: (1) 写童年生活中真实的事; (2) 挖掘这些事情中蕴藏的意义, 表达真情实感。有个学生选择了童年时代, 春天和妈妈在老家竹园里挖笋, 夏天和妈妈背着小茶篓在茶园里采茶的材料来写, 非常真切细致, 使人身临其境。但事情的意义却不甚明了。我向他提出两个问题: (1) 妈妈挖了什么笋, 又是怎么挖的? (2) 夏天天气怎样?学生回忆说妈妈专挖墙边和路上的笋, 而且细心地挖到笋子根部;夏天在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的天气下, 妈妈汗流浃背, 忍受着火热炙烤, 忍受着蚊虫叮咬……我说这些细节不是很能反映妈妈的品质吗?学生从中感悟到妈妈勤劳俭朴的美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并通过修改细节将它生动表现出来, 从而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

这把“尺子”是一种规范, 制约了学生的行为, 用好这把“尺子”, 可以衡量自己是否写出合格的文章。

三、写后一把尺, 知其如何改

其实, 在人教版教材中编者根本没有设置修改文章的教学内容, 可是,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尝试交给学生一把修改的“尺度”, 学生可以对照这把“尺”, 衡量文章的优劣, 对自己的文章做出正确评判, 并进行修改。那么, 我们应该交给学生一把怎样的评价卡尺呢?

(一) 遣词造句

“文从字顺意自明”。这正如唱歌要练准发音, 画画要练习线条, 写字要练习笔画一样, 一篇作文是由一句句紧密联系的话组成的, 只有做到文从字顺, 语句贯通, 整篇作文才能畅通达意, 这是一篇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给自己写的作文“看病”。平时, 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习作中常见的几种“病句”, 如缺少成份、指代不明、重复啰嗦、前后颠倒等句式, 并指导学生一一改正。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学当“医生”, 动手修改, 久而久之, 学生就养成了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 有效地克服造句能力差的问题。

(二) 构思选材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日常习作中, 许多同学看到题目时就想起了许多生活、实践过的材料, 面对众多的材料, 不知选择什么来写, 无法做到好中择优,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对此应该要求学生先摆材料, 再反复比较, 最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动情的来写。在完成材料的选择后, 应该侧重指导学生“彩线穿珠”, 以一波三折之法再现故事情节。

(三) 连段成篇

常言道“文无定法”, 但掌握连段成篇的基本方法还是有的。学生面对零乱的习作素材若不懂得运用一定的条理、顺序把它联系起来, 不懂得运用恰当的开头和结尾, 不懂得选择适当的方式串联全文的脉络, 所写出的文章仍是比较随意的, 这不但不能吸引“读者” (包括学生自己) , 也难以体验习作成功的乐趣。如:过渡的方式有多种, 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

(四) 锤炼语言

当一篇习作完成之后, 如何让自己的作文更生动, 这是属于锤炼词语的内容。可以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修改故事来鼓励学生要养成修改的习惯, 并列举学生习作中的典型句子来指导学生体会用词准确和用词需有所变化的重要道理。再让学生学做“啄木鸟”, 为其他同学的习作推敲修改。让学生明白虽然学生作文不要求像作家那样讲究, 但用词也绝不能漫不经心、信手拈来。

(五) 描写叙述

一篇好的文章能感染人在于有一个或几个比较突出的细节描写。一篇作文该在哪个地方叙述, 该在哪个地方描写, 这是学生习作中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叙述与描写的方法, 对此可以采用“范文引路”, 指导学生解读分析理解, 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交给了学生这一把卡尺, 可以很方便地检验自己“工件”是否合格。比如人教版第十册第二组作文训练是“难忘童年”。学生写好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照这五点要求进行自我检查, 自我评价。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有的学生没有突出细节描写;有的学生语言通俗, 枯燥无味;有的学生选材陈旧;有的学生甚至在挖掘意义时做得不够, 出现主题不明的错误。这样在修改中知道错在哪里, 学生也在修改中得到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不但把文章的修改落到实处, 还感悟到“文章无法亦有法”的道理。

实践证明, “写后一把尺”确实发挥了效用, 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达到了要求, 就不会出现开头所说的25%的同学像“无头苍蝇一样撞哪是哪”, 如此作文即使学生练得再多也是事倍功半的。

上一篇:党员结对帮扶工作汇报下一篇:立秋搞笑短信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