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惠民生方案

2024-07-19

转作风惠民生方案(精选8篇)

篇1:转作风惠民生方案

平昌县高升小学

关于开展“转作风・惠民生”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平教体委(2013)72号文件关于 “转作风•惠民生”的总体部署。现结合我校系统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张华志

副组长:陈能

成员:李碧海罗绍华李兰英邓黎明杨强

李红平景仕吉冉久宏村小主任

办公:冉久宏

二、活动目标

(一)干部作风让群众满意。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教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为民情怀更加深厚、工作作风更加务实。

(二)干部能力让群众满意。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教职工的系统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发展成效让群众满意。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党组织更加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项惠民政

策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活动任务

坚持为人民、为教师、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让发展成果

惠及学校广大师生员工。

1、“深入开展“为民行动”

(1)正风肃纪行动。重点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整治“四风”等开展监督检查。继续加大教育“三乱”治理力度,对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以及乱发教辅资料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民办机构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2)送教下村行动。重点围绕提高村小教育教学水平,开展送教下村活动,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抽派县城部分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组建一支送教队伍;每两月开展一次优质课、说课、评课、教学管理等活动,给农村教师传授先进教学经验,每名教师送教不少于5学时;开办微型讲座、专题报告等不少于2期,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学反思、经验介绍等活动,提升农村教师教学方法,给农村学校传递先进教育理念。

(3)平安校园。重点围绕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净化育人环境,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全县教体系统“平安校园”创建成果,认真落实 “一岗双责”、法制安全教育、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事故倒查等主要措施,实现平安校园建设“四无”(无安全责任事故、无治安刑事案件、无集体上访事件、无邪教组织活动)工作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生平安、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和谐新校园。

(4)营养改善。重点围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食堂标准化建设,强化食堂监管,2014年实施食堂供餐。

(5)教育资助。重点围绕“贷、奖、助、补、减、免”等教育助学举措,完善帮困助学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6)暖冬扶困。重点围绕帮扶留守学生、贫困教师和学生等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帮扶留守学生100名,困难学生20名,大病教职工2名,特困退休教师2名,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广大师生。

(7)“三满意” 评选。继续在全县教体系统开展“人民满意教师、人民满意校长、人民满意学校”创建评选活动。加强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服务学生,成为“人民满意教师”;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服务师生,争当“人民满意校长”;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强化学校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服务社会,创建“人民满意学校”。

(8)信访化解。重点围绕我校信访问题,开展大调解活动,重点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代课教师和退休教师矛盾,推进“事要解决”,维护系统和谐稳定。

(9)全民健身。认真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努力提高全体师生体质健康水平。

2、干部下基层转作风

全体教职工要与贫困学生结对子。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助学行动,实现帮扶困难学生的目标。

支部行政领导:联系1个村小、1名特困教师家庭和1名贫困学生家庭和留守学生,每月到联系点联系家庭开展走访工作不

少于1次,在联系户家至少住1晚上。重点指导学校加强文化校园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为特困教师和贫困学生家庭解决具体问题,开展为联系村和困难户送物资、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等活动,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中层干部:联系2户贫困学生家庭和2名留守学生,每月到联系点联系家庭开展走访工作不少于1次,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教职员工:每学期至少帮扶1名贫困学生和1名留守学生,主要是为他们提供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对了解掌握的民情民意,进行逐一分析归类,建立教育民生诉求、困难户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如实填写《平昌县教体局党员干部职工开展群众工作情况登记表》。

3、开展教师进社区(家庭)活动

开展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通过上门家访、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定期回访的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创新家校互动形式,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家长科学教子育儿的能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齐抓共管合力。

四、工作方法

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活动圆满完成。

(一)坚持“三到”,领导带头示范。支部行政成员要带头

到偏远的学校(班)、到困难的学校(班)、到矛盾多的学校(班)听课、讲课,解决问题。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要与偏远学校、学校老师结成联系帮扶对子,研讨与交流教育教学方法。

(二)坚持“三察”,深入调查研究。支部行政成员要深入教职工察作风、察民意、察民生,了解掌握教职工所需所盼和反映的突出问题,逐一分析归类,建立民生诉求、困难教职工困难学生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

(三)坚持“三送”,切实解决问题。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等,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推进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惠民工程。要定人、定责、定时解决教职工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确保民情台账逐项落实、逐件销号。

(四)坚持“三严”,确保取得实效。通过督查、明查与暗访、逗硬考核与从严执纪相结合等方式,做到督查严、考核严、纪律严,保障活动任务落实。

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篇2:转作风惠民生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有关规定,切实改进作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站所及社会团体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以密切联系群众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为实现青冈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崛起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作风建设活动,切实解决部署落实、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县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有新增强,工作作风有新改进,履职尽责能力有新提升,优化发展环境有新作为,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

三、工作任务

结合全县开展的“十项”评议活动,着力纠正和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八个方面突出问题,从而树立服务大局、清廉节俭,文明规范、真抓实干、争先创优、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快捷高效的良好风气。

(一)治“梗”,树立服务大局之风。着力解决大局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梗阻设障等问题,形成服务大局、政令畅通,换进优化的良好风气。

(二)治“奢”,树立清廉节俭之风。着力解决公款吃喝玩乐、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问题,形成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三)治“乱”,树立文明规范之风。着力解决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问题,形成规范有序、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良好风气。

(四)治“浮”,树立真抓实干之风。着力解决作风漂浮,不深入基层,不贴近群众,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问题,形成求真务实、追求实效、创造实绩的良好风气。

(五)治“庸”,树立争先创优之风。着力解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敢探索创新、回避矛盾的问题,形成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维先是争的良好风气。

(六)治“懒”,树立敬业奉献之风。着力解决风纪涣散、自由散漫、身不在岗,心不在责、各自为政、拉帮结派等问题,形成纪律严明、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风气。

(七)治“散”树立团结协作之风。着力解决风纪涣散、自由散漫、身不在岗、心不在责、各自为政、拉帮结派等问题,形成纪律严明、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风气。

(八)治“慢”,树立快捷高效之风。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消极懈怠、推诿延误、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形成精简优化、运行高效、奋力赶超的良好风气。

四、方法步骤

这次作风建设活动通过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整改建设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初至8月中旬)

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转作风、有环境、促发展、惠民生”作风建设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利用电视、专栏、网络、简报等媒介,广泛宣传作风建设的目的、意义,营造浓厚舆论气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自查自纠阶段(8月下旬至9月中旬)

我院围绕“八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坚持边查边改,研究解决办法,做好超前防范,切实解决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自查自纠主动解决问题,不予追究;自查自纠中没有认真解决的问题要从严处理。

(三)重点检查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要加强《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有效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暂

行办法(试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十项专项检查。涉及我单位的重点有六项。

一是开展历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有关规定,严肃整治公款吃喝玩乐和借开会、调研、考察、培训等名义变相旅游等行为,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制度,实行定点接待,加强对公款消费、公车私落、公车私用等情况监督检查,严格查办奢侈浪费案件。

二是开展小金库专项检查。重点解决以不合理收费、罚款及摊派的名义收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经营收入不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以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上下级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等问题,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和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是开展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行为专项治理。深入到重点行业和部门、重点窗口和岗位进行明察暗访,严肃查处服务意识差、拖拉梗阻、推诿塞责、刁难勒卡、乱收乱罚、人为提高办事门槛、搞“中梗阻”等破坏发展环境行为。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代办制、限时办结制。

四是开展工作效能监督检查。坚持效能检查经常化,严格查岗查效、考勤考绩,深入治理迟到早退、工作期间上网购物、聊天、玩游戏、效率低下、不深入实际等问题,加强效能考核,大

力推进勤政建设。

五是开展涉医、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治理收受红包、开大处方和药品药械加价等问题。

六是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建筑施工单位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施工场所消防安全情况、施工人员防护措施情况,认真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安全生产直发查处力度,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落实整改阶段(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

要严格执行整改责任制,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建立问题整改台帐,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依规公正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制定具体整改措施、目标要求、完成时限,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将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总结,积极探索作风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形成长效机制。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院成立作风建设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各科室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在院设办公室,负责全院作风建设活动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情况沟通、意见反馈等工作。

(二)确立正反典型。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重要性,把此项活动纳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抓作风建设的政治责任。注意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正面

典型引导作用,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以及损害群众利益案件要公开通报,发挥反面典型警示功能。

(三)加强检查考核和问责力度。要将监督检查贯穿作风建设活动始终,坚持检查常态化,定期通报作风建设情况。综合运用“六项”评议结果,将作风建设考核纳入实绩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公务员考核,实施严格问效问责,切实维护党纪政纪严肃性。

保健院

篇3:转作风惠民生方案

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依法所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功能,是一个历史范畴,政府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市场主体,又是行政主体。政府作为行政主体,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征税、提供公共产品,形成政府与公民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易。第二,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部门、法庭和监管机构在内的基本制度框架,以法律的形式界定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保证法律、合同、契约等的执行,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同和契约。第三,政府是微观规制者和宏观调控者。政府通过微观规制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事前约束,以保证市场规则得到遵守,市场秩序得到维持,市场交易得以进行,交易费用和社会福利得以减少。政府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政府管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市场机制作用范围扩大,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差异扩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压力增大;社会流动性增强,流动人口规模扩大;互联网迅速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公共环境意识增强,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等等。

多年来,我区一直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但收效甚微。特别是从经济发展看,我区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一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仍然过大,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仍然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仍然相对薄弱,这是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深层次原因。二是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刺激了对资源和要素的过度消耗;三是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多数地方依然是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方式;四是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仍以片面追求GDP量的扩张为主,导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当前利益,忽视资源环境成本和长远利益,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新形势下,推动我区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为主,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和提高效率为主,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作用腾出空间,以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只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应该由市场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切实用好“看得见的手”,充分用足“看不见的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只有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正确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作用。

二、转变政府职能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政府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过程中有效行使职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有更大作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解决改革过程中产生疑难问题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路,就是要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以及生态体制五个方面改革的协同推进。而“一体”不仅仅指的是这五方面的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包括了这五方面的改革都要求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问题,也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了,经济体制就理顺了,其他社会、文化、生态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目前,我区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理顺,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及有关部门仍然管了不少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政府以不当方式直接干预资源配置,如以低地价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招商引资等,也扭曲要素价格、干扰市场机制作用,误导资源配置。由于我区的一些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没有完全分离,有的行政审批部门将本该由市场或中介组织承担的建筑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以及专业性、技术性审图工作当作审批事项,既做了一些政府部门不该管的事,也限制了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又如,国家明确煤炭资源税改革方向主要是改变征收方式,由过去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由于自治区煤炭资源税改革迟迟没有推进,从2005年至今,无论煤价涨跌,资源税税率固定不动,资源税征收仅占吨煤销售价格的0.65%—1%,没有有效发挥调节资源级差收入的功能。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市场监管的重点在基层,但是目前我区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而且多处于无编制、无身份、无待遇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在人口规模急剧增长、管辖区域庞大的城乡接合部地区,小作坊、小餐馆、小卖店众多,有限的执法力量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重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两者结合好,还需要结合具体发展阶段和发展领域有所侧重。凡是市场能做的,应该放手让市场去做。真正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还存在许多缺陷,需要政府进行宏观干预。但必须明确,政府的宏观干预不是取代企业的职能——生产与经营,也不是取代市场的功能——配置资源,而是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不能过多地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要和企业在外部结合,而不能同企业一起竞争、分享利益,企业再也不能依靠政府的保护和各种优惠政策过日子。政府扮演的是立法者、调控者、生产者、消费者、保障者和再分配者的角色。

(二)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在当前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调控中,政府投资虽然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但受制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控制政府负债规模,民间投资受经济下行趋势影响,投资扩张意愿降低,加之要素成本优势下降、政府引导作用不足,民间投资发展仍存障碍。然而,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并非此消彼长、截然对立,把握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发挥政府投资优势促进民间投资,对保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经济下滑趋势,政府增加投资以扩大国内需求,这是完全必要的。在经济企稳向好之后,政府投资力度可以做适当调整,要更多地考虑促进民间投资,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2000-2012年,我区民间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36.1%提高到61.4%,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主体。尽管我区民间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但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在事实上阻碍了民间资本进入的积极性,一些领域民间资本进入甚至越来越难,民间投资仍存在有钱无处投、想进进不去的现象。以工业经济领域为例,为了控制产能过剩,强化节能减排,近些年这些产业政策门槛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即规模、技术、资金“三高门槛”。如投资进入光伏电站项目,产能100兆瓦的一般规模企业,仅启动资金就约需1亿元以上;1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投资规模约在50-60亿元以上。此外,除投资规模较大,由于大部工业设备资产专用性很强,相应的转置成本很高,企业一旦进入,想要退出或转产就会面临很大的投资损失风险。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较高的规模、技术、环保、投入门槛虽然不是专门针对非公经济设立的,但由于非公经济本身资金实力弱、人才技术缺乏、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差的特点,其跨越工业领域的进入门槛确实存在着能力不强、进入后竞争能力较低等问题。

2010年,国务院制定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自治区也相应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解决了民间投资准入难问题。只要是不涉及禁止类、限制类的社会投资,由投资主体根据政府出台的各类规划、标准进行自我调节,政府不再进行审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再开展具体的招投标活动,但应依据法律法规加大后期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罚。尽管在传统能源、金融等领域,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上与国有企业暂时无法相比,但在节能减排、智能电网、低碳环保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间资本将和国有资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更容易公平竞争。在保障性住房等国家鼓励投资的领域,民间资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国务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信息消费、健康医疗、养老产业等,为我区民间资本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领域,特别是着力推动二、三产业融合,鼓励投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的关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既是拉动消费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目前,我区城乡居民最直接的感受是GDP的增长明显快于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速度,主要问题在于内蒙古生产结构、生产方式,包括投入和产出的效果不同步,增长方式依靠投资拉动GDP增长。2010年、2011年公布的全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内蒙古均排在最后,内蒙古GDP增速连续8年第一,但GDP含金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2012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6%。我区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长期处于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状态。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学费高”等现象反映了政府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领域提供的服务不足,导致我区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住房、交通通信方面的预期支出不断增加,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导致普通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影响其他消费领域的支出。

篇4:努力转作风 倾情为民生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建活动氛围

局领导班子把改进作风专项行动作为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发〔2014〕5号和桂人社发〔2014〕34号文精神,及时制订实施方案,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全面开展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及时把上级文件和实施方案在各级窗口部门中进行传达学习,明确活动内容、方式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上下联动、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为了相互借鉴做法经验,推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局组织本级窗口单位和各县(市、区)负责人,在蒙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观摩交流讲评活动,确保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项部署安排得到贯彻落实,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二是拓展活动载体平台。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开展作风纪律主题教育、窗口换位体验主题日、“政风大家谈”节目、政策宣讲下基层、服务联系群众一公里问题查摆整改以及“走进群众、改进服务、解决难题”主题实践活动等,在着力解决“四风”“五化”“五难”“六病”问题同时,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拓展了活动成效。三是注重内在素质提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窗口单位服务规范、纪律要求和纪律规定,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通过道德讲堂积极宣传弘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政廉政、服务群众的时代精神;通过组织开展向蒙宇翠、李高成同志学习,从干部职工身边树立学习标杆,积极弘扬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墙报板报、门户网站等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宣传宣扬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持续营造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良好氛围,为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抓好体系建设,强化制度约束

把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约束作为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风建设的有效手段,依靠制度来管理和规范各项工作。一是健全完善制度。结合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窗口单位服务规范、纪律要求和有关纪律规定,我们对已有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重点围绕科学民主决策、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等11个方面,修订补充完善33项制度。针对工作弱项,还出台了窗口岗位改进作风整治工作方案、政策法规宣传工作方案、绩效考评奖励办法等工作制度,将执行服务规范、遵守工作纪律的表现和工作业绩与评优提拔、绩效奖励挂钩,为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勤政廉政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二是落实服务规范。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各窗口单位把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标准以及窗口单位服务规范、纪律要求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五制”“四公开”“三亮明”要求,把转变作风、提升服务贯穿服务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落实工作纪律,我们拟定了“三开”“三关”工作守则(上班过“三开”:打开工作记录处理群众诉求事项,启开OA系统落实上级布置工作,翻开职位责任筛查今天要办事宜;下班过“三关”:紧关廉政制度笼子防止触碰红线,细关文件资料物品避免丢失泄密,闭关电脑空调门窗厉行安全节约)和“四讲”“四美”岗位规范(热情讲信息让求职人员美如兄妹,耐心讲政策让参保人员美如家人,理性讲权益让投诉人员美如亲戚,细致讲业务让办事人员美如朋友),印制到岗位公示牌上,时刻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服务规范,遵守工作纪律。蒙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开展“阳光社保活动”,建成业务窗口服务评价系统,进一步把改进服务、提高效率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三是强化监督检查。认真加强日常内部管理,严格工作纪律,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着重检查窗口业务流程是否规范、政策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窗口人员是否践行服务承诺等情况,加强规范落实,强化达标管理,对由于工作不到位而产生的群众投诉问题,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2014年以来,对遵守工作纪律较差的2名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劝其辞职的处理。在2014年市纪委组织的政风行风专项检查中,梧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没有一起因违纪受通报的情况。

三、坚持开门纳谏,深入查找问题

在改进作风专项行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认真深入基层、转换视角、调整焦距,广泛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一是认真自查自纠。各窗口单位围绕落实服务规范、严格纪律要求、规范服务用语等三项主要任务,对照制度规范、标准要求,均认真组织开展了自查自纠,从强管理、找不足、重规范、抓落实等方面下功夫,立行立改,有效推动窗口单位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同时,我们在蒙山县召开“改进政风行风、服务人民群众”政风行风建设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借鉴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蒙山县社会保险事业局在窗口建设、政风行风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在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广推开,推动提高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整体水平。二是面对面征求意见。我们通过组织窗口服务人员到企业进行换位体验、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与群众代表进行现场交流、参加《政风行风大家谈》节目上线现场评议、建立重点企业服务队对企业发展进行跟踪帮扶,以及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企业、基层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面对面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三是多种途径收集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零距离网络问政、群众来信来访、转办交办事项等渠道,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以不同角度审视自身工作,找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改进作风、优化服务的着力点。活动开展以来,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组织开展集中征求意见建议活动5次,走访基层窗口、重点企业62次,发放回收征求意见函300份,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26条,为针对性地抓好整改明确了方向。

nlc202309041216

四、注重服务提升,着力为民务实

以深入开展改进作风专项行动为契机,外加动力,内加压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一是抓整改促提升。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主次,围绕作风转变、服务改进、工作推进等重点内容,制定整改方案,作出整改承诺,限期整改落实,并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想办难办的事弄清楚、解决好。目前,群众反映的26项问题和建议已得到解决。比如针对群众反映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政策了解、熟悉不够的问题,除了继续采取以往的平面媒体宣传、深入企业现场宣传等方式,梧州市社保局及时开通了公众微博、微信,方便群众查阅;还针对不同受众,制作了“虾哥历险记”广播剧,在电台和企业职工食堂播放,在娱乐中宣传政策;与电视台合作,让参保人员现身说保,制作专题片在黄金时段播出;与教育系统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促参保、自觉参保解后代忧”活动,通过小学生写给家长一封信,宣传“参保就是多养了一个仔,这个仔一定为你养老”的理念。二是抓基础促提升。各窗口单位根据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标准,在抓好服务规范落实的同时,积极推进“窗口受理、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一条龙经办模式,将服务窗口的服务内容、工作职责、办事指南、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等公开上墙,并结合实际设置饮水机和休息座椅等便民设施。同时,在三城区及各县(市)加快推动就业、社保、劳动监察“两网化”等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城区、乡镇办理和社区服务模式,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办理各项业务。蒙山县、长洲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平台做实劳动力实名登记工作,及时帮扶就业。三是抓转变促提升。加快服务观念转变,推动服务工作前移,主动靠前服务。市社保局长期组织人员深入社区、企业、乡村开展社保扩面、退休人员身份认证工作,并简化失业金发放程序,减少参保人员奔波,市就业服务中心及时根据企业用工信息,依托推开的农民工实名登记工作,开通招工信息短信、网络平台,搭建起求职人员与招聘企业直接电话、短信、网上招聘桥梁。监察支队在做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基础上,着力完善工资追欠源头治理机制。人才市场积极借鉴“桂林经验”,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延伸到高校。仲裁院坚持调解优先,将案件调查放到现场,将结果反馈到企业;技能鉴定中心简化审批程序,强化技能等级在社会中的可信度。考管办也改革公务员考录程序,体现公正、公平。上下形成了“宁愿自己辛苦,也要便利群众”的自觉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实现了“下沉”和“前移”,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日趋方便、快捷、高效。多支服务企业小分队、党员志愿服务者队伍活跃在企业、社区、乡镇,在政策释疑、业务指导、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群众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展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良好积极的形象。

五、强化社会监督,推动作风转变

把加强社会监督作为推动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监督机制。一是加强政务公开。2014年以来,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门户网站和梧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公开政府信息154条,重点对行政审批涉及事项以及群众关心关注问题进行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强效能监控。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已按要求进入市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严格按有关规程做好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并认真接受电子效能监察,确保每项审批事项合法、规范、准确、符合时限,避免了任意审批、违法审批和“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2014年以来,共受理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事项11917件,办结11443件,服务评价率为98.05%,评价满意率为99.99%,均没有出现超时办结、违法办理的现象,没有被当事人和上级部门投诉通报的情况。三是拓宽监督渠道。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聘任政风行风监督员、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加强“12333”电话咨询服务值班和业务培训工作,以及受理网络问政群众反映问题等形式,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筑牢全方位、立体式监督体系。2014年以来,通过网络问政渠道受理群众情况反映217条,通过政府网受理工作问政46条,均实现100%受理,100%答复,拓宽了群众知情渠道,增强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公信力。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梧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改进提高,干部职工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各项工作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至目前,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进展良好。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抓作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从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工作纪律、服务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梧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作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系中共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

篇5:转作风 惠民生主题教育

12月5日,通江县石庙小学召开“转作风〃惠民生”主题教育动员会,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县委和县教育局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迅速安排部署“转作风〃惠民生”主题教育。

一是精心制定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按照主题教育“干部受洗礼,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倾心倾情为群众,聚智聚力促发展”的活动主题,明确活动意义、目标任务和活动要求,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全校干部职工作风、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是建立健全机制。成立了以学校负责人为组长的“转作风〃惠民生”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专职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转作风〃惠民生”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6:小学“转作风惠民生”活动简报

xx小学:教育资助行动落实处

根据学校“转作风 惠民生”活动计划,近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教育资助结对帮扶活动,每一位教职员工到结对贫困学生的家里走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询问他们的民生诉求,交流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这次活动主要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解,帮助他们。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为贫困学生家庭建议生产方式,为他们捐资捐物,谈心宽心。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职员工撒出了自己的爱,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暖,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了付出的快乐。

xx小学:开展“名师送交”校际联动活动

“春夏秋冬,四个娃娃,爱捉迷藏,来玩耍。冬躲春来,秋躲夏呀,你找我来,我找他……”欢快的歌声在xx小学飞扬,愉悦的歌声感染着每位听课的老师。原来这是xx小学为深入开展“转作风、惠民生”活动,邀请xx区十小教师到校开展的“名师送交”校际联动活动。

邵xx老师执教《捉迷藏》

送课活动中送课教师精心准备,课堂上精彩呈现。英语教师尹xx执教的是四年级的《This is me》,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主旨,通过创设大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音乐教师邵xx执教的是三年级的《捉迷藏》,寓教于乐,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趣味性和音乐的艺术性。送教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亮点频出、异彩纷呈。

课后,两位老师就课堂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与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参会老师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和谐。

xx小学:校企联动 爱满校园

12月14日,xx区xx小学迎来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为学校获得了六十套课桌凳,这是本校落实“转作风、惠民生”活动的切实举措,真正实现“一切努力只为群众满意”。

上周,十小开展“名师送教”活动来到我校,被我校敬业、乐业的老师们而感动,也为落后的教学设备而痛心。回校后,区十小和媒体呼吁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关心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需求,在多方联系后,xx锦瑞汽贸有限公司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xx锦瑞汽贸有限公司捐赠课桌凳40套,价值5000元;爱心人士张芮铭(高三学生)捐赠课桌凳20套,价值2500元。

12月14日一早,xx锦瑞汽贸有限公司的领导、爱心人士张芮铭一行不顾天气寒冷、顶风冒雨,从巴城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将满载爱心的桌凳运进我校校园。随即在我校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捐赠仪式,参加仪式的有xx市民进党、xx区教育体育局、xx乡政府的有关领导和区十小、xx小学的校长。我校校长饶文平感谢来自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并表示一定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xx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

xx小学长期以来坚持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活动,营造出了学校关心、关爱留守学生的浓厚氛围。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解除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

一是开展亲子交流活动。鼓励留守学生父母写书信、发短信、QQ视频通话等,让留守学生与父母多沟通,满足其对亲情的渴望,培养乐观、开朗的人生性格。二是开展爱心圆梦活动。发动所有教师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在留守学生学业、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怀和支持。使留守学生能够顺利修完学业,让他们去实现理想,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打下基础。三是开展主题团队活动。各班组织学生召开我留守我快乐的主题团队活动,让学生与学生谈心分享,树立其开朗活泼、阳光快乐的心态。四是开展社会体验活动。组织留守学生到大自然中观赏美景等活动、为孤寡老人义务劳动,让他们体验自然的魅力,培养其责任意识。

篇7:转作风惠民生方案

关于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

班子成员剖析材料

我校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开江委发【2013】4号)文件要求,根据开教发【2013】54号文件精神,开展了以下工作:

进行多种渠道宣传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使全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明纪律,制定规章制度,针对党员干部必须执行请销假制度、报告制度、值班制度等。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等。贯切执行中央下达的“八条禁令”.坚决禁止家长宴请,杜绝有偿补课,强迫学生购买资料等问题。纠正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重点解决了工作不在状态、履职不到位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重点解决了在“八小时”之外参加赌博和违反社会公德活动的问题。杜绝了工程建设领域、大宗物质采购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在工程建设上,必须按照程序,决不允许有暗箱抄作的违纪事件,在大宗物质的采购上,必须交集体讨论。杜绝了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宴请、送礼、旅游等违纪违规的问题。充分运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全面公开职能职责,推动惠民政策。住宿生生活补贴由班主任上报,校务会审核,再张榜公示,做到公开透明。营养餐由专人收发,安办主任监督,校务会复查,保证惠民政策的落实。完善教育惠民政策的工作制度,使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工作中的不足:

班子管理太人性化,对个别教师存在姑息迁就,制度执行力不够。个别班级常规教育没落到实处,在校本培训上下的力气还不够大,政治学习还流于形式等问题,急需我们下一步改进。

新街综合学校

篇8:转作风惠民生方案

2014年能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保障能源战略安全、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布局结构、创新能源体制机制等四项基本任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以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动力活力,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2014年能源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能源效率。单位GDP能耗0.71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3左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93左右。控制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总量38.8亿吨标准煤左右,增长3.2%;用电量5.72万亿千瓦时,增长7%;煤炭消费量38亿吨,增长1.6%;石油表观消费量5.1亿吨,增长1.8%;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30亿立方米,增长14.5%。优化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2.7%。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以下。保障能源供应。能源生产总量35.4亿吨标准煤,增长4.3%。其中,煤炭生产25亿吨标准煤,增长2.7%;原油生产2.1亿吨,增长0.5%;天然气生产1310亿立方米,增长12%;非化石能源发电量1.3万亿千瓦时,增长11.8%。为实现上述目标,2014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线,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控制过度用能,限制粗放用能。2014年,单位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9%左右。

推行“一挂双控”措施。“一挂”,就是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双控”,就是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能源消费总量只减不增;对其他产业按平均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现有产能能效限期达标,新增产能必须符合先进能效标准,促进优胜劣汰。

推行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在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根据水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在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条件下,合理增强能源开发力度,加大跨区调出能力。合理控制中部地区能源开发强度。大力优化东部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结构,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过快增长。

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指导各地编制和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地区目标落实到位。

二、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加快淘汰能源行业落后产能,着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2014年,京津冀鲁分别削减原煤消费300万吨、200万吨、800万吨和400万吨,合计1700万吨;全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00万千瓦;力争实现煤电脱硫比重接近100%,火电脱硝比重达到70%。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度重点任务。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联防联控,制订出台重点省区市能源保障方案,抓好增供外来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提前供应国V油品等重大项目落地,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出台并组织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方案。研究制订商品煤质量国家标准,发布煤炭质量管理办法。提高煤炭洗选加工比例。完善差别化煤炭进口关税政策,鼓励优质煤炭进口,限制高灰、高硫劣质煤炭进口。转变农村用煤方式,逐步降低分散用煤比例。2014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到65%以下。

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改建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有序实施“煤改气”。在落实气源、签订供气合同的地区,有序推进“煤改气”,避免一哄而上和供需严重失衡。

加快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出台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7),大力推进炼油企业升级改造和先进产能布局,确保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

提高天然气供气保障能力。结合各省区市天然气需求情况,制订天然气中长期供应计划。增加常规天然气生产供应,加快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推进煤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快推进输气管道、储气设施和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加强需求侧管理,制订有序用气方案和应急预案。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停止核准新建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和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逐步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加快关闭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隐患严重的煤矿,继续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2014年,全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3000万吨,煤矿企业数量减少到5500家以内。完善火电淘汰落后产能和“上大压小”后续政策,更多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落后火电机组自然淘汰。科学安排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确保相关设施稳定、达标运行。2015年前,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燃煤电厂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

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绿色发展

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稳步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安全高效发展核电。2014年,新核准水电装机2000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4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占60%),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

积极开发水电。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加快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雅砻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抓紧外送输电工程建设。研究制订抽水蓄能发展政策,完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运行管理。研究优化流域水电站运行管理,提高水能资源梯级利用效能。推动完善水电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探索移民土地补偿费用入股和流域梯级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制定龙头水库征地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有序发展风电。制订、完善并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全额保障性收购等管理办法,逐步降低风电成本,力争2020年前实现与火电平价。下达“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加快东中部和南方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制订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风电开发秩序,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有序推进哈密、承德二期、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凉山等大型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合理确定风电消纳范围,开展风火打捆外送示范,缓解非正常弃风限电问题。稳步发展海上风电。

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光伏发电并网服务、保障性收购等全过程监管,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位。重点推进北京海淀区等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在大型公用建筑、工商企业、观光农业、居民住宅等领域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协调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做好项目建设、并网接入和金融支持等配套服务。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逐步降低发电成本,力争2020年光伏发电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供热示范工程建设,适时召开现场会,大力推广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在民用和工业供热中的应用,鼓励生物质热电联产,在资源条件具备的区域优先使用地热能供热。年内新增生物质能民用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新增生物质能工业供热折合100万吨标准煤,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亿平方米。加快非粮燃料乙醇试点、生物柴油和航空涡轮生物燃料产业化示范。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在运核电站安全管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推动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加快推进国内自主技术研发和工程验证,重点做好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融合技术的论证,避免多种堆型重复建设。

四、加快石油天然气发展,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常规非常规并举、陆上海上并重的方针,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升油气自给能力。2014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1亿吨,天然气(不含煤制气)产量达到131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产量15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80亿立方米。

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做好深层、近海和深水油气田勘探,以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西北、四川和海上6大油气生产基地为重点,切实提高油气资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努力实现增储上产。推动出台差别化的财税政策,鼓励老油田和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

着力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总结推广中石化涪陵国家级示范区经验,加快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力争在川渝地区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在湘鄂、云贵和苏皖等地区取得新突破。加快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新疆等地区煤层气勘查开发。按照“以近养远、远近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南海、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稳妥推进煤制油气产业示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按照最严格的能效和环保标准,积极稳妥推进煤制气、煤制油产业化示范,鼓励煤炭分质利用,促进自主技术研发应用和装备国产化。

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庆铁四线等油气管道建设。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大力推动LNG接收站及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石油和天然气期货贸易。加快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搭建油气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打造亚太地区油气交易中心,探索天然气国际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五、优化布局,推进煤炭煤电大基地和大通道建设

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12条“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能源发展空间布局,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2014年,煤炭基地产量34.6亿吨,占全国的91.1%;煤电基地开工和启动前期工作规模7000万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比重8%。

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优化结构、扶强限劣,综合施策、挖潜增效,分质利用、抓好示范的方针,推进神东、陕北、蒙东、宁东、新疆、云贵等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强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管理,发挥矿区总体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秩序,稳步推进大中型现代化煤矿项目前期工作和核准工作;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推进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推广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加快煤矿瓦斯规模化抽采利用矿区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提高瓦斯利用水平;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促进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和综合利用。

加快重点煤电基地和输电通道建设。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加强重大煤电基地建设,加强电力通道建设,提高“西电东送”能力,提高电力优化配置水平,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出台煤电基地科学开发指导意见,在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节水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推进鄂尔多斯、锡盟、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鼓励低热值煤发电。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山西、锡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锡盟—江苏、宁东—浙江、准东—华东等12条电力外输通道,提高跨省区电力输送能力。

六、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打造能源科技装备“升级版”。

抓好重大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骨干作用,重点推进非常规油气、深水油气、先进核电、新能源、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符合燃机排放标准的燃煤发电、煤炭深加工、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大容量储能、高效节能、新材料等重大技术研究。启动并抓好25项国家能源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专项,力争深海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新一代核能等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依托重大工程推动关键装备国产化。重点推动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海洋油气开发、天然气液化和接收、核电、抽水蓄能等重大装备国产化。推进大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加快高温部件研制和验证平台建设。制订出台促进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能源企业及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提升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工业体系,积极支持能源装备企业“走出去”。

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制订和管理。

有序推进环境和安全类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完善和标准制修订。成立海洋深水石油工程等新兴重点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七、深化能源国际合作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

全面落实中央领导高访成果。积极推动中俄天然气谈判。加快推进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项目。推进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天津炼厂项目合作建设。

巩固深化能源国际合作重大关系。充分发挥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的作用,利用高层互访,重点巩固加强中俄(罗斯)、中哈(萨克斯坦)、中土(库曼斯坦)、中乌(兹别克斯坦)等10个重要能源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运输通道建设,切实推动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引进。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能源合作为主线,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

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推动委内瑞拉重油、加拿大油砂和美国页岩油气、巴西深海盐下油等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加快煤炭、电力、新能源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煤炭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工电气、坝工技术等技术装备出口和工程承包。

增强全球能源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全球能源治理形势分析和战略研究,增强国际能源交流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建立和巩固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沟通协作,积极参与G20、国际能源论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广泛参与国际能源事务和规则制定。

八、加快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以逐步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以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能源民生工程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能需要。

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实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无电地区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基本完成电网延伸工程建设任务,解决1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用电满意工程。加大城市配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提高配网在电网投资中的比重。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提高电网供电可靠率和居民用户受电端电压合格率,促进电网提高供电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可靠用电、放心用电、满意用电。

提高民用天然气供应保障水平。加快天然气输配管网和储气设施建设,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优先保障民生用气,确保居民生活等重点用气需求。2014年,全国用气人口达到2.5亿。

积极推进“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结合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绿色能源县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城镇液化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光伏发电、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供热,促进城乡供能用能清洁化,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供能源保障。

九、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能源监管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拟订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方案,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为能源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继续清理和修订能源领域阻碍民间投资的法规文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创造制度条件。推出一批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煤炭深加工、新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等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与配电网、购售电、油气勘探开采及进出口、天然气管网等业务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推动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地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推动探索有利于能效管理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制机制。

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改革。认真研究油气领域改革方案,促进天然气管网公平接入和开放,推动完善油气价格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推动油气勘探、开发、进口等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

加快煤炭改革。推动煤炭税费综合改革,以清费立税为主线,清理整顿涉煤收费基金,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实施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促进煤炭产业平稳运行。推进煤炭市场建设,探索创新煤炭市场监管机制,推动电煤运输市场化改革。

加强能源市场监管。加强能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项目落实情况监管,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加强对电网、油气管网等垄断环节监管,确保准入公平、并网公平、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结算及时。加强能源项目核准事后监管。加强电力普遍服务监管,提高用电服务质量。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和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能源安全监管。认真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青岛黄岛事故教训,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健全能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能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做好供电供热安全、国家石油储备库安全、核电站并网和应急管理、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煤矿建设生产、煤矿瓦斯防治、能源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监管和大检查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管控,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要部位隐患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十、加强能源行业管理,转职能改作风抓大事解难题办实事建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创新能源管理方式,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监管与服务,切实提高能源管理效能。

推进能源法制建设。推进《电力法》修订。推动出台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核电管理条例、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配套办法。研究拟订能源监管条例,健全能源监管规章制度。推进能源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

强化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出台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等重大能源战略规划,启动能源“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拟定实施能源发展年度计划,加强能源政策研究,完善重大能源产业政策。

创新审批(核准)备案机制。创新能源项目管理方式,更多地通过规划、计划、政策和监管“四位一体”实施项目管理。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凡是能下放的一律下放到地方,凡是能交给市场的一律交给市场。落实《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对于保留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建立网上公示和审批制度,加快推进阳光审批、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能源保障的大局出发,紧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针对能源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主动、有效地为地方分忧解难。充分发挥对口服务联系能源资源大省工作机制和对口服务地方能源工作联络员机制的作用,及时了解和合理解决有关诉求,落实区域差别化能源政策,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煤炭、电力、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电、“走出去”、科技创新等7个服务能源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每季度召开座谈会,通过形势分析、对策研究,及时帮助企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化解难题,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和预警。加强能源行业统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能源行业统计规范,完善能源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启动实施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全国能源统计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为能源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上一篇:集贸市场下一篇: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