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视角

2024-07-19

低碳环保视角(精选6篇)

篇1:低碳环保视角

“低碳环保、从我做起”校园低碳环保倡议书

大孙小学 张显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低碳环保、从我做起”。低碳,指的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作为一个高能耗的国家,非常重视低碳。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针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区别于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低碳经济可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直接关联到我国的污染问题,对控制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通过采取以上政策措施,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低碳经济,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增强自我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做到“低碳”。例如:

1、节约用电,随手关好教室内的电灯、电扇、电脑和多媒体,节约每一度电。

2、节约用水,洗手时,水龙头不要开太大,并及时关上、关紧,节约每一滴水。

3、自带环保水杯,多饮用白开水,少喝瓶装饮料。

4、不乱丢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5、不随便浪费作业簿、作业纸,合理使用草稿纸,打印纸可以双面使用,节省耗材。

6、不用购买过多的学习用品。

7、少用纸巾,重拾手帕。

8、不使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产品,特别是不使用一次性碗筷,少使用塑料袋,外出购物自备购物袋。

9、多运动,少看电视,少上网,多出去走走,近距离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10、使用电脑时,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可以省电。

11、在家多种些花草,加大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12、在家,做好低碳生活的宣传和教育,监督家人做到节能环保。以上所举例子,只是低碳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同学们可以开动脑筋,想出更多低碳环保的点子。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

篇2:低碳环保视角

六年级五班 王静寒 指导教师:胡岸柳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哺育我们,滋润着我们,无私的照顾着我们,你为我们提供资源,我们是地球中的主人,我们有权利保护它,有谁不想让家园变的更美丽,更漂亮,如今现在科学发达,我们的家园逐渐变的一天比一天丑,人类用廉价的塑料制品,大量使薄膜、包装袋、一次性饭盒,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却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便要低碳环保,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1998年,当田桂荣得知废旧电池对人类有强烈危害时,毅然决定自费回收废旧电池。她用绿色条幅制作了3000面三角旗,写上回收废旧电池的地址以及电话:制作了600个透明的废旧电池回收箱、5万张环保倡议书,到市内各学校发放。还在《新乡日报》上以个人名义发出了题为《不要再糟蹋地球了》的倡议书。从此,田桂荣凭着一个环保志愿者质朴的情感和对环保前前所未有的关注,走街串巷,以每年2分钱的价格回收废旧电池。她还组织了大量环保宣传活动,利用地球日,环境日,节假日开展环保宣传,并通过电视,报纸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废旧电池的危害。五年来,她个人投入9万余元回收65吨废旧电池,使近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遭废旧电池污染。

不仅田桂荣做起了环保,就连我也做起了环保。

有一天,我在家感到无聊,便去同学家玩,一路上,我看着到处乱飞的垃圾袋,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大家怎么能乱扔垃圾呢?于是我便回家拿了袋子,把马路上的垃圾都捡了起来,心里美滋滋的。

篇3:低碳环保视角

一、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身先示范, 看见废纸就拾, 亲自动手擦洗花坛, 打扫卫生, 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 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 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 成立绿色小卫士队, 齐抓共管, 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 定时请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长期以来, 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宣传环保知识, 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爱护绿化,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三、深化课堂教学渗透,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和全程性,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 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 并且尚未有现成的环境保护教育方面的材料和教学大纲。学校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环境保护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结合教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尽可能以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知识。各科教师, 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选好环境保护的切入点, 统一协调, 把学科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树立环境意识。

篇4:低碳环保视角

关键词:环保;低碳;气候变化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在气候变化教育的专门方面,我国目前研究较少,主要包含在环境教育中。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全国环境教育会议上就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将环境教育提上日程。《21世纪议程》中也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的关键。这些都说明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保护与改善我们环境的目的。同时,“低碳”的提出,也为解决进一步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曙光。做好“低碳”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当代大学生的气候变化教育工作,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总体来说,“中国的环境教育,观念终于实践、政府行为终于民众行为、政策终于自觉性、宣传性终于教育性、知识传授终于素质培养、课堂教育终于社会参与”。

二、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气候变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低碳时代的来临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客观条件,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对自然进行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类的基本生存都将是一个问题。目前,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或多或少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关,目前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减少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在这一背景下,低碳的概念被提出。低碳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为其核心。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二)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发展的不平衡性

据2010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显示:中国公众环保指数为69.5分。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落实在行为层面,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公众接受度较高,比如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可以看到,环保的行为相对于意识是滞后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气候变化教育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和企业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三)大学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力军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并在战略目标中指出要在这一领域建设成人才高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未来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对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长远观点看,未来环境改善的最大希望很大程度生取决于决策层和决策实施层这部份人群,而当代的大学生将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进入到制定国家政策的决策层和决策实施层中去,因此,大学生的气候变化意识与行为的改善和提高,对于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我国高校气候变化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本身气候变化教育的相对滞后

高等教育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大学阶段是在校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大学生最终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对于他们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设有环境类专业,大多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这部分学生对于环境知识了解较多。但高校中更多非环境類专业的大学生成了气候变化教育的重点与盲点。据有关调查,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获得环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学校教育很少对他们获得相关知识提供有效的帮助,而这也是大学生缺乏较好环境意识的主要原因。在高校自身的建设中,本身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目前国家对于高校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取了优惠政策,一些高校无视生活污水的污染,任意排放。同时,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基础设施不到位,比如公共场所的节能电器的采购与使用等,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高校教师环境素养的缺乏

教师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教”,更要“学”。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教师本身的环境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认为没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进行专门培训。对于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更多的需要进行渗透式教育,但教师本身环境知识缺乏,无法对于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新,是不能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正确的环保知识与理念的。当前,不仅在高校,整个社会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的就是有关气候变化的教材建设推进缓慢,现有相关教材中,精品较少,不符合当今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更无从谈起。在现有的教材中,很多与环境教育、气候变化教育相关的教材中,把更多的重点放在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治理上,而没有很好的与现实结合。

(三)教学方式的单一

目前,高校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亲身参与到其中,使教学的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气候变化教育实践性很强,而“低碳”的一个核心就是“低碳生活”,要真正做到低碳的生活,必须要把课堂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的气候变化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能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以后把“低碳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除了课堂上讲授,高校也会组织一些相关的宣传、讲座等活动,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应急性的,属于一些“面子活动”,而且在举办这些活动本身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这与其举办的初衷背道而驰,对于低碳理念的践行更是无从谈起。

四、改善高校气候变化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领导的环境意识,健全相关制度

在高校进行气候变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理念,最主要的是高校领导观念的转变。高校领导也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使其了解当今环境的真实状况,以及环境与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制定相关的制度章程,比如可以把环境保护的行为等纳入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守则,作为德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评定奖学金、评优等荣誉挂钩;设立明确的奖罚机制等,把对于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作为一项关系未来的重要工作来抓,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相关的教育。

(二)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构建“低碳校园”

在对校园进行新的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低碳与环保放在突出的位置考虑。比如在教学楼与办公楼中,就可以利用一些新技术,采购低碳环保的办公设施;对于宿舍、食堂等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应该投入资金和设备,减少其排放;在校园中还可以设立专门通道,鼓励学生步行和骑自行车,减少机动车进入校园等等。如果在高校建设时注意这些地方,就能够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也能够让一些清洁技术率先在高校中得到时间的检验,最终能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处处体现低碳理念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气候变化教育,对于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最终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高校气候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施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的环境素质。因此首先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学校内部开有关活动,初步提高教师的气候变化教育水平;其次加强校际间交流合作,向水平较高的学校借鉴学习;再次要与相关部门合作,指派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分批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气候变化教育基础知识外,更应该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介绍当今最新的环保信息,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引进符合时代特征的教材,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老师专家进行编写,以符合本校的要求。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写,要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不能一味的用专业枯燥的文字去阐释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要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改进气候变化教育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师资源,在其他专业中开设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并把这作为一项制度落实下来。同时充分利用“两课”,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中有关的内容作重点阐释,使得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后,不仅能提高减缓气候变化的意识,还能最终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使减缓气候变化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自发行为。此外,还应把气候变化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也能借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花大力气推进相关边沿学科的研究建设,与气候变化教育公选课和必修课相呼应,形成完善的气候变化教育体系,培养专门研究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教育人才短缺问题,也给未来高校的气候变化教育带来曙光。

(五)拓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形式

高校气候变化教育最终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但气候变化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跟很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做好渗透式的气候变化教育,把气候变化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之中去。利用好与环保相关的节日,举办环保图片展、演讲比赛、讲座、书法绘画、废旧物再利用等活动,号召大学生的参与,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此类活动可作为经常性的活动固定下来,让大学生不断受到环保与低碳理念的提示,形成浓厚的环境保护就在我身边的校园氛围。不定期组织学生去相关化工厂、环保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环境是如何遭受污染以及如何通过开发新的环保产品去预防这一污染。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乡村、生态保护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由于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后果,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以唤起他们深层次的环保意识,激发其自觉形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黃宇.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J].环境教育,2003(2).

2.魏振枢.杨永杰.环境保护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10(5).

4.李本东,胡玉明.环保教育是事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矿山环保,2003(4).

5.陆连英,魏先红,余中山,杜冬云.透视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6.宋兵波.切实加强我国气候变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环境教育,2001(1).

7.赵玉珍.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湖南农业大学,2010.

篇5:低碳环保诗歌

环保,一种社会责任。

一滴油,一张纸,一块炭,一升气,

篇6:低碳环保诗歌

出门别忘关电源,养成节俭好习惯,

洗漱完毕关水源,细水长流保低碳,

上一篇:EXE文件打不开,不能打开EXE程序的解决办法下一篇:初中生秋游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