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4-09-06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9篇)

篇1: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解决消费纠纷,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建立客户投诉处理的工作标准,使客户投诉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解决,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二条在辖区工商局(所)的指导下,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以下简称维权站),由专职人员负责消费纠纷的受理和处理工作,对外设置投诉举报箱,公开消费投诉电话。

第三条客户投诉遵循“谁接待、谁受理、谁跟进、谁处理、谁回复”,受理人为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消费纠纷发生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箱和消费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也可以直接向维权站工作人员投诉。

第五条消费者和经营商发生消费权益纠纷时,双方可在维权站工作人员调解下自愿协商和解。协商无法和解的投诉,要防止矛盾激化。

第六条消费纠纷调解时,维权站工作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投诉事项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和调解,积极促使双方的友好的气氛下协商解决纠纷,并认真登记投诉举报内容,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

第七条协调不成的,应告知并协调双方当事人向当地消协、辖区工商所或其他行政部门寻求帮助,由相关部门进行调解。

第八条维权站工作人员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向其他工作人员宣传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倡导诚信文明经营理念。

第九条定期组织消费维权站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掌握民事纠纷调解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第十条维权站工作人员要做好消费投诉和调解的记录和统计工作,定期对消费者投诉相对集中的问题,向工商等有关部门汇报。

篇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什么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是指消费者所享有的,由法律法规确认,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权利。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和获得赔偿的权利;(安全权)2)消费者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知情权)3)有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和拒绝经营者强制交易行为的权利等。(公平交易权)4)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受到人身、财产损害,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求偿权)

3、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它颁布实施的意义?

制定及实施的时间为何时?

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的实施不仅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直接关系到我国十几亿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993年制定,1994年1月1日实施。

4、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作为消费者,应该通过合适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国家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积极落实各项职能。3)也要求消费者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时,可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消协投诉)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什么是协商和解?

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摆明实事,分清是非,经营者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商业惯例履行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从而使争议得到解决,使消费者满意。

7、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是什么意思?

是指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其他分支机构投诉,请他们居中依法进行调解。

8、依法负有保护职责的行政部门主要指哪些?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等

9、仲裁的含义?

仲裁也称公断,是解决争议的方法之一。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仲裁方式解决消费争议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双方已经达成仲裁协议。

10、如何做个成熟的消费者(消费者避免受侵害的有效方法)?

1)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2)购买商品后,消费者应主动索要发票。3)消费者要尽量到正规的商店购物,少购买流动摊点的物品。4)消费者要善于识别各种消费陷阱,提防上当受骗。

11、购买商品后,消费者为什么应主动索要发票?

消费者所持有的发票是获得售后服务必不可少的凭证,也是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证据。

12、理智消费的意义?

理智和成熟的消费,可以主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烦恼,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篇3: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 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

1.1 缺失全国性专门立法

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的法律保护,主要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但是这些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以传统的交易形式为其调整对象的。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虽然它对于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几乎都没有涉及,但该法对于规范电子签名还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果单凭这一部法律来规范网络购物是远远不够的。

1.2 立法级别较低,实用性不强

在地方性法规中出现了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如,2000年由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北京市关于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告》、2005年颁布的《关于对网络广告经营资格进行规范的通告》。商务部在2006年出台的《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08年商务部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从上述这些地方性法规和部委规章来看,我国各地方立法机关或政府部门显然己经意识到了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些立法的级别较低,而且内容简单、不全面,从体系上来说不系统、比较散乱,因此在现实操作中,应用性不强。

1.3 现有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网络购物需要

我国现有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在处理网络侵权问题时程序性规定简单化,忽略了消费者、经营者和网络服务商三者之间的沟通环节,造成了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缺失。比如,传统广告法是严格禁止隐性广告的,但网络购物允许其通过BBS站点发布。再如,对于电子合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就没有明确规定合同的电子形式有效性,从而出现了电子合同欺诈等等问题。

2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呈现出的新问题

2.1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问题

消费者依法享有了解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中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又在第19条将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作为经营者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信息不对称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尤其当信息优势被有策略地利用起来,如在商品交易中,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经营者往往会利用另一方消费者的“无知”来侵害消费者的利益,谋求自己的利益。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生产销售次品或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拥有这种商品的真实信息,而消费者难以了解这类商品的真实信息。事实上,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重要诱导因素。

2.2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网络购物中侵害个人信息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合法、不适当地收集个人信息,非法利用个人信息或转让个人信息以牟利,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第二,利用网络技术偷窥他人信息,或将合法收集到的信息非法泄露给其他人,这同样构成了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第三,单个主体拥有独立自主生活的权利,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如有些经营者在用户的电子信箱中不断地投入垃圾邮件或产品宣传广告,使用户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删除这些邮件,这不仅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极大地干扰和破坏了个人生活的安宁,侵扰了个人生活安宁权。

2.3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退换货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退换货遇到了许多新问题。非常典型的就有数字化商品的退换货问题,如,消费者购买商品前可以浏览商品的内容、使用版本的机会,复制保存商品的可能性很大,导致经营者无法确定消费者是否保留了商品的复制品,出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要求退换货,显然对于经营者是不公平的。

另外,在网络购物中牵涉到消费者退换货相关权益的问题还很多,如,网络购物商品信息不够充分,导致消费者收到货物后才发现商品存在没有提示过的新特点,或者商品与其宣传的信息完全不相符,是否适用欺诈、假冒伪劣等双倍返还价款的处罚?商品的特征由于无法通过网络识别,当消费者使用后才发现,交易双方在没有法律法规和无退换货的规定,那么消费者能否提出退换货的要求,是否存在着经营者违约等等问题。

3 完善我国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律

3.1 建立在线披露制度,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消费者知情权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简单地进行了规定,不能满足网络购物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制度。

关于在线披露的信息内容,法律规定中应明确地、以列举的方式规定出经营者必须明示的信息:一是经营者真实的信息,如经营者的经营地址、名称、联系方式、营业范围、行政许可证明以及注册号码等。二是商品的服务信息,如商品或者服务的主要价格、特点、价格的有效期、送货或者交付费用等等。三是双方交易条件的信息,如披露支付和履行的安排、消费者解除合同的权力、要约的有效期,以及售后服务、投诉地点、行使解除合同的程序、条件等。

3.2 加强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目前在我国的《民法通则》中没有将隐私权作为公民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隐私权的保护的法律制度也相当缺乏。因此,对于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的保护要从我国法律层面来解决,形成专门的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公民基本权利之一的隐私权收到宪法的保护。其次,应确立基本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特别要制定在网络购物中的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依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2)最低限度原则。经营者对于消费者信息的收集应基于合法的目的,最低限度地使用消费者和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3)开放原则,任何消费者都有权了解个人数据受处理的情况,以及数据控制者的身份和其所属机构。(4)个人自由查阅原则。消费者有掌握关于其个人数据情况的权利,有权要求将这些数据信息在合理的时间以合理的方式发送给其本人。(5)向消费者告知及说明原则。经营者应就其使用和收集的目的向消费者进行说明和告知,并且是在使用和收集之前,对于使用和收集之后应告知消费者相关情况。(6)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原则,消费者有权要求保持其个人数据充分、正确、完整和随时更新,保证其个人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随意破坏、侵入及修改。(7)承担责任原则,数据保存者应遵循这些原则,否则应承担责任。

3.3 确立公正合理的退换货制度

在引入无因退货制度时,我们应当合理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关系,对无因退货的条件、范围、退货产生的费用加以必要的限制。

(1)无因退货的条件。应当规定消费者在收到的货物后一定期间内,在保证商品完好的前提下,可以要求解除合同,无条件退货。

(2)无因退货的适用范围。在网络购物中,对于数字化商品交付的复制十分容易,如果对于数字化商品一律允许退货,则对经营者显失公平。因此,我们建议应区别对待,即除非存在着数字化商品本身含有病毒、严重错误以及信息不完全,除合同另有约定的,消费者一般不得要求退货。

(3)无因退货产生的费用承担。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规定,清楚地划定经营者承担退换货费用的范围,如,配送费用已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之中,经营者承担配送没有额外收费以及双方没有特殊约定,经营者应该承担相应的退换货费用。如果商品由第三方配送,经营者是否应该承担退换货费用就要看经营者是否违约,商品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等。如何属于消费者无因退换货,其费用应有消费者承担,否则对于经营者有失公平。

3.4 规制网络虚假广告

一般而言,消费者在网络上获取商品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网络广告,获取商品信息。网络购物的发展及巨大的商机,使越来越多的商家注意到在网上推销商品的重要性,投入到网络广告中的费用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是虚假广告的大量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网络购物市场经营秩序,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对商品应有的知情权。因此有必要对网络广告的制作、发布进行规范:

(1)加强对网络广告监管。一直以来,对传统广告的监管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但网络广告的监管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主要是网站数量巨大,各种网络广告铺天盖地,在技术手段有限、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网络广告实施有效监管。在此,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广告监管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目前有的省级工商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全省境内的广播、电视广告实施24小时不间断、无缝隙监控,发现违法广告可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查处。

(2)增强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鉴别能力。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由权威机构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如何辨别网络虚假广告,如何避免一些网络广告陷阱。

参考文献

[1]沈颖,王川.网上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之探析[J].中国商贸,2010,(2).

[2]武林.论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金卡工程,2010,(6).

[3]赵宁,文龙祥.论网络购物领域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篇4: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消费者;经营者;权益保护

作为弱势群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人们进行经济交流的主要手段,同时应该注意到,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之间在交易中的地位并不平等,作为资金实力雄厚的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时会依仗自己的经济优势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此时,作为弱势一方的消费者很难为自己维权。因此,完善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尤为必要。

一、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其缺陷

(一)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现状

为了应对消费中出现的经营者侵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国家和社会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国家层面,主要表现为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消费行为进行约束。对消费者的社会保护,主要是消费者协会。现阶段,消协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在组织消费者维权,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方面发挥在重要的作用。并且,作为社会性的组织,消协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防范意识,从而防范经营者侵权,侵权之后懂得如何维权。但同时,我国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仍有诸多不足,需要我国相关立法予以完善。

(二)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的缺陷

1.消费者权利保护范围有限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列举,在该法中,将消费者的权利概括为九项,但现实中,消费者的权利不止九项,这就导致了有些权利被侵害,而无法可依的局面。显然,相关规制的欠缺无疑会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因此,拓展消费者权利保护范围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消费者维权成效甚微

现阶段关于消费者的维权手段规定了很多,比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等,但是这些手段实施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成效,大多维权都以无果而终,尤其在协商、调解中尤为明显。在诸多协商、调节案例中,诸多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其应得的赔偿,即使得到赔偿,其实际赔偿与其应得之赔偿往往相差甚远,达不到消费者维权的目的。即使在诉讼胜诉后,经营者为自己开脱不予赔偿的案件也较为常见。因此,增加维权成效无疑是摆在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上的难题。

3.维权成本高

在现阶段,消费者在纠纷中处于弱势地位,诉讼需要成本,会给消费者造成负担,同时由于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规定举证责任,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消费者对于需要专业知识较强的问题进行举证很难,收取證据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等成本。并且,即使在胜诉后,经营者推脱,不履行该负的责任的情况比较常见,这无疑增加了司法机关的执行成本,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也更为不利。

二、完善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建议

对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途径有很多,法律保护是最主要的方式。法律由于是国家制定并且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因而具有权威性,对于消费者的保护也是最有利的手段。法律保护主要是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教育等角度来探讨法律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所起的作用。

(一)加强立法

这就要求针对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对法律空白进行立法补充,对法律漏洞进行立法完善。我国现在已经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消费者的权利进行了规定,但是规定的并不全面,例如对于消费者权利的表述,运用的是列举式的表达,虽然清晰明了,但是概括性不够,有很多权利并没有概括进去,就会使消费纠纷产生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供选择。

针对当前我国消费者保护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扩展消费者的权力范围,将更多的权利纳入到消法的保护之内;增加维权保护措施,是维权措施能够达到维权的目的;降低维权成本,用法律规定明确维权成本的数目和承担方式,使得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降低,提高维权的积极性。

(二)严格执法

良好的法律必须能够得到实行,在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之后,就要作为明确合理,这是行政机关进行执法的前提。职权划分明确合理,指的是行政机关之间的职权归属明确合理。行政机关进行执法活动要有法律依据,即法律法规的授权,这是其执法的合法性基础。行政执法权在行政机关之间的划分,明确了各个机关的职能,从而避免了执法的重合或者无人执法的局面出现。例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模式中,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的职权划分,能够使相应的行为归相对应的机关管辖,避免了重复管辖和无人管辖情况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公正司法

这是在侵权行为发生后,进入诉讼阶段对司法机关的要求。做为法律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公正的司法行为对消费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消费者主动选择诉讼,或者在协商、调解无果后选择诉讼的,司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在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之后,根据侵权造成的损失,已有的证据和案件的事实做出裁判,对于经营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惩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司法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成本的控制。处于弱势一方的消费者提起诉讼的目的是减小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但是诉讼本身需要成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都是消费者的负担。因此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的时候,应该注意成本的控制,如适用简易程序,缩短办案时间等方法。

(四)进行法律教育

对于经营者,进行守法教育,使其了解违法侵害消费者利益应受的处罚,了解违法的危害,合法经营,在交易中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交易公平,这就在根本上杜绝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可能性。对于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是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对于虚假宣传不贪图便宜,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举报,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从而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杨慧.论产品缺陷召回制度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安徽大学学报,2009.

[2]王德山,吕艳华.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完善,中国市场,2009.

[3]杨辉.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审视及启示.标准科学,2010.

篇5: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的教学状况。作为学生,他们本身就是消费者,如果只是泛泛而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这堂课我主要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使学生感觉自己是真的主人,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我创设的问题情境,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独立思考了一些消费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检测,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上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案例“大头娃娃事件”并将此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整堂课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显示了相关图片,学生看了有了很强的感观刺激,引发讨论的热情,让学生体验到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实,启示大家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整堂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以上是我所上的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但任何课都有缺憾,例如时间安排欠妥,练习没有完成,语诉较快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改进。

篇6: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评课稿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实践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教学理念。本课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搭建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以课标为指导,本课的教学内容为3个部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意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教师把握两点:宏观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微观上,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是该课德育的落脚点之一。

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和维权途径是重点

(对策:通过案例教学,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难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意义是难点

(对策:通过案例将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从而化解难点。)

三、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

课标:总目标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目标是“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学情:a(生活实际)在媒体、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具体的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进行过简单思考。

b(认知实际)初中对这个知识有所学习,但只停留在知识记忆的层面,高中学生具备一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分析处理信息、探索研究的.能力,不但要掌握知识是什么,而且还要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思维上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时,有一定难度,需教师恰当引导。

c(发展需求)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强烈渴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依据课标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

2、能力目标:

让学生懂得维护合法权益不仅对消费者本人有益,也有利于市场经济 规范、有序的运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自觉性。

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问题法

【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

对案例的深度挖掘和老师精当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合作探究是本课的突出特点。整节课仅用一个小品和三个案例。其中,小品作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三个案例在课堂中被多次使用、层层挖掘。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三个部分的学习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于合作中获知,讨论中产生思想碰撞,探究中解决问题,螺旋式地实现能力和觉悟的提高。

(一)小品引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导入】小品《太厚大酒楼》以一家三口 “五一”旅游过程中的酒楼吃饭经历为题材,以幽默、夸张的方式,将价格过高、强买强卖等现象浓缩在一起,体现了消费者的多个权利受到侵害。(整个小品幽默中充满着智慧,例如:存在歧义的菜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对联改写不仅前后对应,而且点出主题)

【设计意图】小品在一上课就紧紧抓住了学生,并且为引出课题,埋下了伏笔。

【问题1】小品中“太厚大酒楼”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利?

【教师】总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权、获得消费知识权、监督权等。

(二)案例的首次呈现——完成教学内容1

材料 1 变相收取开瓶费(酒店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主动为顾客开启瓶盖,并收取高昂开瓶费。)

【问题2】 “变相收取开瓶费”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材料 2 中国进入汽车召回时代

【问题3】“汽车召回”体现了对消费者哪些权利的尊重?

材料 3 宜家小票中文化 (图片,视频)

(出示英文小品请同学辨认,播放视频:消费者对英文小票所持的态度,宜家总裁的承诺)

为什么选择这三个材料,主要有两个原因。

【设计意图】

1、三则材料都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教学理念。

2、三则材料各有特点:材料1体现多个权利受侵害,有代表性;材料2是商家尊重消费者权利的正面体现;材料3宜家承诺小票中文化,体现消费者的维权行为能促进经营者的不断完善。且材料2、3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3、针对三个材料提出的问题十分具体,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三)案例的第二次利用——完成教学内容2

【讨论题1】如果你是汽车厂家的负责人你会实行“汽车召回”吗?为什么?(或:如果你是宜家总裁会尽快实现小票中文化吗?为什么?)

(要求:小组四个同学讨论,教师将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发言,该同学的发言代表本组水平,回答要有理有据,尽量用学科术语。)

【设计意图】该问题是教学难点,直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一定难度,因此转变为以上具体问题,这样使难点化解,老师再适当点拨提升即可。

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结论:从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消费与生产关系分析得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能使经济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促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四)案例的第三次挖掘——完成教学内容3

【讨论题2】如果你是小品中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同时,你希望国家和政府怎么办?

(要求: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每组从国家和消费者的角度各找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并给出理由,评价要求同前。)

【设计意图】

1、该问题在解决时涉及法律、相关的组织机构等内容,正是学习重点。

2、每组只能给一种方法,学生会产生激烈的争论,从而掀起本课的高潮。在争论中,思想互相碰撞,沟通、合作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深化对解决途径的理解和探讨。

【讨论预期】

情况1:学生认为算了,认倒霉,忍气吞声。

(分析)这种想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想法,是德育的契机,要抓住。

(应对)反问:汽车召回开始时间:美国1966年,日本1969年,韩国1992年……而中国2004年。原因何在?从1998宜家入住中国市场,到2006年,承诺一纸中文小票竟然花费了8年时间。原因又何在?

【设计意图】现实的数据胜过教师的说教,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激发学生增强的维权意识,提高觉悟。

情况2:学生列举出多种维权途径

(1)(国家)法律保证、组织机构:

(2)(个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的解决途径:

六、教学评价的把握

重视以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评价方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结合;评价主体学生和老师相结合。

2、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一方面,对学生传统知识能力评价评价,力争准确到位;另一方面,增加对沟通、合作、表达等多元能力的评价。

3、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及时评价,对那些正确的、优秀的回答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不太准确的回答要及时鼓励,并通过追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小组活动后,教师随机的指派一名同学为小组代表,他发言代表整组水平,由于代表的不确定性,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样评价就成为了动力。

评价表:

评价主体 评价说明 得分

学生

(自评) 1、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2、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参加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4、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小组

(互评) 5、参加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小组其余3人评价,取平均分)

6、注意力集中,倾听他人发言(同上)

7、善于表达自己观点(同上)

教师 8、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9、学生参加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10、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篇7: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教学设计(三)

作者简介:

王新伟(男,35岁)哈尔滨市第55中学一级政治教师,政治教研组组长、政教处干事。获区青年教师竞赛课一等奖。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哈尔滨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若干篇文章及指导学生作品,参与编写《思想政治学习指要(初一)》(省教育学院出版),现立有校级科研课题“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设计理念:

突出《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活动量,达到“脑动、口动、手动、心动”的统一,体现师生情感、态度、经历和体验的整合。

教学方式的构建:

教学目标: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我国消费者的权利;理解该法律重要地位。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及个人经历,初步培养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方式和手段:消费者的合法权利重在体现落实,课程以“3・15”晚会做切入点,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置春季郊游消费过程的情境,购物、接受服务等,导出六项消费权利;通过教师及学生自述消费经历,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维权意识;通过抢答竞赛,穿插漫画、典型案例、学生小品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融入文学、音乐,旨在使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

教学流程:

(师)首先,问同学们一幅古人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

(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齐答)。

(师)很对,那么每年的3月15日是什么日子?

(生)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师)不错。今年的3月份,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事情“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时事政治?

(生)时事政治插入(略)

(师)太好了,同学们关心时事说明咱们学生不仅重视学习,而且视野开阔。

(师)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3・15晚会,让我们记住了自己的节日。看过3・15晚会的同学请举手。(多媒体播放韩红《天亮了》,讲述20晚会的一个感人片断)。

(师)3・15晚会自1991年举办以来,已有。(投影,晚会主题――诚心、诚信)。不过,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出台则要晚于这个时间。

(生)阅读书中文字。(略)

(师)同学们看投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我国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师)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公民都是消费者,每天都要进行消费活动。微风习习,春意盎然。“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引自朱子清散文《春》)同学们,过些天学校要举行一次春季郊游活动,大家愿意参加吗?

(生)愿意!(背景音乐《嘀哩嘀哩》,创设情境)。

(师)我们这次要去家乡的风景胜地太阳岛公园郊游,愿意去的同学举手。(学生举手)

(师)春游前,同学们肯定要购买一些东西。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自己需要购买些什么?打算去哪儿买呢?请把需要购买的东西写在纸片上面(当作购物小票)。大家一边写,老师同时对同学做采访。

(生)我买面包、买米旗面包,我买肉联红肠、我买娃哈哈纯净水……。

(生)我去太平洋超市、友协副食,因为那儿的信誉好,质量有保证。

(师)大家到了商店,你究竟买哪种品牌的商品呢?这里,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去超市购物。现在同学们就置身一家超市内,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购物,集合时间马上要到了。

(购物消费场面)购物者走出超市出口时把小票交给收银员。

(师)同学,请你说出购物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注意商品价格、质量、分量。注意商标,更要看一下商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师)可是,我们当中的一位同学,没有相中超市的东西,临出门时,被超市保安叫住,诬蔑他偷了超市一包巧克力。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你是那位同学该怎么办?

(生)学生自编自演小品《超市出口处》。(表演场面略)

(师)让我们以掌声向他们精彩的表演表示感谢!超市保安有没有搜查顾客身体的权利?

(生)没有。因为第九课讲过公民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保安侵犯了顾客人身自由权。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同学们购物的消费过程,一起寻找一些消费权利。(看投影)

(师)消费者购物前的计划准备,买东西时挑来选去,目的是对商品心中有数。可见,消费者对商品和某项服务有明白和知晓的权利,我们称其为什么权呢?

(生)知悉权。

(师)对,购物中去哪买,买不买,体现消费者购物的什么权利?

(生)自主选择权。

(师)对商品的知悉权和自主选择权,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生)人身财产安全受保护的权利。

(师)很好,购物时遇着价格合理、质量有保证、不缺斤短两、又不强制,这说明经营者遵循了哪一项经济活动规则?

(生)公平、平等原则。

(师)这也就是说,消费者同样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师)超市保安诬蔑消费者偷窃,侵犯的是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此外,各民族和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所以消费者还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被侵害的消费者去状告超市以挽回所受的损失,说明遭受不法侵害的消费者有什么权益?

(生)依法求偿权。

(师)太好了!通过第一步购物活动,我们明白了消费者享有的几项权利。那么,由于这位同学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权遭受了侵犯,他应该去哪里、怎样追回损失呢?

(生)我们几个同学陪他去,到法院告这家超市侵犯公民权利。

(师)我们同学属未成年人,应当……

(生)应当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出面,先找超市负责人协商,若不成就去消协投诉。

(师)对,你们太聪明了。还包括去工商管理所、到公安机关直至到人民法院。

(师)对这样严重侵权案件或者大宗、贵重商品的投诉一般好解决,对小的侵权案呢?

(生)辨一辨,谈一谈。各抒己见。(略)

(师)老师本人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前年,红曦鲜牛奶销售商实行订货、送货上门,老师家也订了一份牛奶,可到去年春节前,送奶员再也没有送鲜奶过来。后来省市电视台报道了一些消费者对此的反映意见,我也来到平房区消协问明事由,得知红曦奶厂不知何时关闭,厂主携款逃逸了,我便在投诉簿上签了名。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经历呢?

(生)想一想,说一说。讲述个人消费经历(略)

(师)消费者的生性怯懦、过分忍让,反而会助长经营者的不法行径,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切身权益,惩罚不法经营者,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投影“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的解决途径”)。

(师)可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极高、作用极大。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看投影)

想一想、练一练:抢答竞赛、学生小品《买西瓜》。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再来回顾消费者的几项主要权利,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公民的生存与发展。不过,消费者在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也应该遵守经济活动规则,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能滥用消费者的权利。通过下面的一个投影,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感触。老师还要对你们讲,现在同学们虽说是消费者,却不能永远以“上帝”自居,以后大家可能成为工人、厂长以生产者出现,还可能扮演生活中的总经理、售货员,以销售者身份出现,这又要求同学们承担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义务来。

布置作业:我们下面的活动将是去太阳岛公园郊游,祝大家玩儿得开心,别忘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回来后大家写一篇心得,特别是对你们的消费活动有何感想,可以用一篇日记、一幅作品等形式写到作业本上。

篇8: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消费者和供应商不见面,消费者通过一些渠道(如电子邮件、电子广告等)了解商品信息,通过网络远距离订货,通过银行或是电子银行进行结算,商品由配送机构送货上门。电子商务的这些特点,使得作为弱者的消费者一方,在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上存在如下问题:

1. 网上买卖双方地位不平的问题

在网上购物中,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经营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预先设定好的格式合同。合同的条款往往是经营者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制定的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消费者的霸王条款。在这些条款中,通常都包括了诸如免责条款、失权条款、法院管辖权条款等,其实质是将合同上的风险、费用的负担等尽可能地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为了麻痹消费者,经营者往往将这些条款设计成文字小、信息多,并将其放在网页上很不起眼的地方,这样很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即使有些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了,也无力改变。因为这些条款没有给消费者讨价还价的余地,消费者只有选择“同意”按钮后才能继续下一步。当消费者点击同意后,如果在交易后产生了纠纷,商家就会以此来对抗消费者的投诉,使消费者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2. 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保障的问题

知情权是消费者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权利。我国《消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不同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式说明书、售后服务,或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然而上网购物时,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不像传统购物时能看到摸到真实立体的商品,并向售货员详细打听有关商品的基本情况。此时消费者只能从网上提供的能从中获取有关商品的部分信息,因此,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消费者一般对商品信息的了解都是不足的。

3. 消费者购货后,退货难的问题

我国《消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无故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要向经营者退换货或索赔,首先需要商务网站提供经营者的详细信息资料,但商务网站常常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经营者的详细信息资料,消费者对此毫无办法。有关这些消费者退换货的权利遇到的许多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很难简单地适用原有的法律法规来解决。

二、加强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几点对策

1. 完善立法保护

目前,我国对网络涉及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框架已基本确立,但需要提升法律保护的力度,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中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自律公约有四十余个,但是这些规定对于网络合法权益的保护还远远不够,无法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2. 建立行业自律和消费者自律组织

相对现实交易而言,电子商务具有难以用行政手段控制的特点,因而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经营者要向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设计交易规则,自觉平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一旦出现由于商品自身原因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予以调换或者无条件退货。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作为我国消费者的自律组织,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应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切实保护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3. 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作为消费者,要多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在进行电子商务时,消费者要注意识别网站合法的备案标识,认真识别网上经营者的合法身份,明确交易对象,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索要并认真保管购物凭证,以免日后出现纠纷时无证可依的情况。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也日渐突出,我国应该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使得中国的消费者在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郭卫华.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8-52.

篇9: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一、金融消费者的定义及特点

金融消费者,指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或者是家庭的需要,去接受金融服务或者购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的个人或者单位。这类消费者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传统金融服务中的消费者和购买基金等金融产品或者直接投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前者可以包括投保人、存款人等为了使自己的财产得到保护和一些为了使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增值或管理控制风险而接受金融机构服务的人;后者主要是有盈利的动机,他们与金融机构有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对等性,却仍和普通消费者有着质的共同点。

金融消费者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金融消费者的主流具有固定性。从金融消费者的基本含义中可以看出,这种特殊性的消费是存在于个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由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撑,金融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所以,国家在大力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其提出一些限制和管辖。这其中一方面在于金融业必须在一定准则和法律规定下才能正常地运转,所以金融机构在制度方面具有固定性;另一方面是针对个人的管制,从事金融行业的自然人会受到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而金融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和义务,也受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的保护,这也突出了它的固定性。

2.其行为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如金融消费者的定义所说,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会与金融机构之间发生交易关系的实质是接受金融服务或者是购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例如,使用银联储蓄卡服务、银行信用卡支付等银行提供给个人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购买保险公司的产品为了给自己的资产或者为某个个体提供保障等之类的保险公司给消费隔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另外还有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给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由于消费者在刚开始接触这类产品或者服务时,并不是十分了解,这类的操作必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消费者从陌生到熟悉会有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这也便是金融消费与一般消费比较起来的特殊性。

3.金融消费目的具有个体性。个体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是为了满足自身或者家庭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以自我盈利为最终目的的消费行为,这是一般消费都具有的共性,而金融消费者这样的特性尤其突出,例如,个人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便是为了投资能够产生的回报;在购买基金也是为了日后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银行储蓄是为了获取利息或者为了给将来生活积蓄一些可调用的资金,信用卡购买和消费是为了满足购买的需求和方便等。由此可见,金融消费者一般都会以盈利或者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去进行金融消费或者接受金融行业的服务,这也充分说明了金融消费目的的个体性。

金融消费主体的固定性、行为的技术性和目的的个体性凸显了金融业的消费与其他一般消费之间区别还有联系,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性也预示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也应该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殊性。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业日益壮大,合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有利于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趋势。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消费的研究,主要从制度和立法两个方面来浅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1.制度方面

首先,由于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性,生产者总是掌握更多的信息,是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一种支配的低位,而消费者自然就成为了相对弱势的群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也是为了保护这类弱势群体。针对金融消费者方面,它所具有主体固定性,以及金融消费所具有的技术性,而且金融机构相对于其它行业,其雄厚性和复杂性远远要高出很多,因此一般的金融消费者可能并不能够具体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合法权利,才会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总体来说,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主要包括了金融获知权、金融消费自由权、金融消费公平交易权、金融资产保密权安全权、金融消费求偿求助权和享受金融服务权。

金融获知权是指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时,享有获得与金融有关的必要的知识,包括服务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权利,金融经营单位则有义务为金融消费者提供真实知识或信息。

金融消费自由权是此类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该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其意愿自主选择金融单位、证券营业部和保险公司等,消费方式、消费时间和地点均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不合理干预。

公平交易权是当金融交易双方签订合同或者形成法律关系时,双方必须遵循一些诚实信用、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金融单位或机构不得强行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不得在全同或法律关系中制定规避义务和违反公平的条款。任何交易双方必须遵循法律法规,不得违法相关的法律条款的相关规定。

金融资产保密权安全权是指要确保存款、信用卡和股票等资产的保密安全。在金融消费活动中,资产保密权不受侵犯,是消费者最基本的一项权利。保险公司、金融单位、和证券机构等有义务采取有效的一切措施,包括按法律规章和操作程序办事,防止事故发生,保证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环境。

金融消费者的求偿求助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有权依据合同规定向对方请示赔偿,如得不到满足,可以向相关部门反应,请示法律援助、聘请法律工作者为自己代理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享有金融服务权是指金融消费者有权享受任何金融交易中明文规定的金融机构必须提供的文明优质服务,比如:银行和信用社对破(损)币的无条件的兑换服务等。

由于一些相关的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义务制度还不够完善,采取保护消费者的措施也相对比较薄弱。

比如,司法机构对于消费者权利侵害案的立法过程比较缓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案件并不能很快有效的解决;某些监管机构并没有针对金融消费者的问题设立单独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部门;并不向刑事法案一些有比较完整的管理系统,并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如何去收集金融侵权行为的信息等。

由此可见,首先制度上缺乏对金融消费者的独立保护;二是保护制度也缺乏一些协调性和适应性。

2.立法方面

首先,立法观念上,某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是参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按部就班,并没有考虑到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性,不够人性化和规范化。。

其次,立法技术上,我国并没有具体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规和制度。

三、如何完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当下,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一词没并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人认为必须依靠第三方力量—政府,才能够使金融行业更加和谐健康发展,才能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落到实处。

1.实体权利的保护

实体权利包括了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的消费者所具有的具体权利,主要有:金融获知权、金融消费自由权、金融消费公平交易权、金融资产保密权安全权、金融消费求偿求助权和享受金融服务权六大类。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金融服务即消费者作为社会成员应当享有账户服务、基本保险服务、消费者教育等基本金融服务,术语消费者福利;另一类是风险性的金融服务,消费者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服务以获得资产增值,例如购买股票或者其他理财产品,体现了消费者的公平发展权。

在不同领域中,对于消费者权利保护是不一样的,比如金融消费中,监管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安全权、隐私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以体现监管安全与公平的价值取向,而其他领域中可能就不会涉及到公平交易权或者的是涉及到另一些更多的权利。

2.程序保护

因为个人和金融机构的实力无法衡量和对比,当彼此发生纠纷时,必然消费者一方会处于劣势,所以往往会造成不公平。而程序保护便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廉价或者是免费的诉讼保护和非诉救济,为普通个人提供方便。

四、总结

金融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国民金融财富和固有资产的不断增加,金融消费行为也日益增多,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显得格外重要。同时金融消费者也要明白自身拥有的合法权利和义务,在有效的法律范围内要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论文主要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和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希望对广大的金融消费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林丽敏: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

[2]徐 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探究[J].东方法学,2005.

[3]李彦哲: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2006.

上一篇:名人勤奋好问的名言下一篇:大同乡卫生院与妇幼医生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