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2024-08-02

谈谈城管如何文明执法(精选8篇)

篇1:谈谈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谈谈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城管执法的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社会有各种议论,个别新闻媒体对城管执法中与相对人发生的矛盾屡屡曝光,给城管队伍形象和建设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应该说这几年来在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的努力下,城管执法的文明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多年形成的执法习惯、加之城管文明执法建设的不全面和不深入,造成城管执法建设的现状与国家法制建设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与整个社会法治的快速普及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提高及对城管队伍建设的期望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城管“文明执法”建设,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发生,树立城管队伍的良好形象,已成为城管队伍建设和执法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正确理解“文明执法”的含义

目前,各方对城管“文明执法”的理解比较混乱,导致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中主流思想意识发生偏差,造成执法中不文明现象屡有发生。

一种解释是把“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对立起来。把“文明执法”解释为说服教育,是具有体察同情或情感意识的表现,是软弱的“柔性执法”,不具有威慑力,说白了就是不严格和不严肃的劝阻行为;把“严格执法”解释成是严格管理、粗暴处罚、不留情面的坚决依法办事的执法。至于对城管执法人员来说,当然是不愿意被说成是打着引号的“文明执法”,于是只有采取相反的动作来证明自己执法是严格的和有力的。

另一种解释是要“文明执法”又要“严格执法”。这种解释看起来颇有些道理,但仔细想来,是把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割裂开来了。也可以理解成“文明执法”是一种情况,“严格执法”又是另一种情况。即“文明执法”是对配合的相对人,“严格执法”是对不配合的相对人。在具体执行中被看作有时要文明,有时就不讲文明,文明是有条件的。一个法律,两个标准,严格就是动手,文明就是动口。显然,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理解。在城管队员中造成了“文明执法”是形式,只有“严格执法”才是真正的执法,尤其是当上级强调严格执法时就理解成强硬执法,“严格执法”也就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

“文明执法”的正确解释,简单地说就是依法行政。即是按照法律程序和执法要求进行规范的、严格的、公正的执法。从这个定义上来看,执法的总要求就是文明。也就是说,所有的执法行为都要符合文明的执法要求。文明执法包含了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寓于在文明执法之中。再严格的执法都必须符合文明前提下的严格要求。举个例子:法警执行剥夺他人的生命的行为不可谓不严格,但符合现代法律的要求在当今的时代就是文明的。因为符合现代法律的要求的严格执法,就是文明执法。只有“严格”而没有“文明”的执法行为概不能称之为文明,甚至可以认为是执法违法,或是应付和走过场的不作为行为。

因此,在城管执法中必须正确理解“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必须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前提。

二、正确贯彻“文明执法”的要求

城管执法是国家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必须符合国家法制建设的总要求。法制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只有文明执法才符合法制建设的要求,也只有文明执法才能达到法制建设的目的。

文明执法的要求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执法为民”,二是“依法行政”,三是“公平、公正、公开”。“执法为民”,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实践的要求,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法制保障;同时要坚决遵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依法运用手中的权力,坚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城管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的宗旨。“依法行政”,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按照法律的程序和要求,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处罚方式、规范裁量额度。“公平、公正、公开”,城管执法是“玻璃瓶”式的执法,一切动作都暴露于市民的视线之内,执法是否文明让人一看便知。因此,城管执法就是要秉公执法,清廉执法,做到关系好坏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贫穷富有一个样,软弱强壮一个样。近年来城管的执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很多指责,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少数城管执法人员对文明执法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认真贯彻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对文明执法的含义不清楚时,各级反复强调的“严格执法”,造成城管执法片面强调“严格”而不注重法定程序,只注重执法效果而不注重执法效益,只注重执法结果而不注重执法过程,只注重完成任务而不注重社会影响。

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态度粗暴。表现为衣着不整,语言、动作粗鲁,一遇到不听劝阻或是进行解释的执法相对人,就会感到是执法相对人不配合,就以强硬手段来惩治和处罚。特别是对反复出现的违法现象和不配合的执法相对人缺少耐心,恶语相向。二是方法简单。用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当执法任务重、完成任务有难度时非常担心暴力抗法和围观群众围攻起哄,有时就像是救火队员,火急火了地到达执法地点,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冲”了就走。三是少数城管人员法律素养不高。总认为城管执法是简单的社会管理行为,是简单的马路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因此,在执法中,武力解决成为主要的解决手段,法律的程序和要求被丢在一边,文明执法何从谈起?

三、正确实施“文明执法”的程序

城管要做到“文明执法”,主要是要实施文明执法“五步法”。笔者经过一定的实践证明,文明执法“五步法”是有效的执法方法。

所谓“五步法”的第一步:敬礼亮证。纠正违法行为先敬礼,再亮证,讲明身份。增强执法人员的自信心,彰显执法的公证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向执法相对人公示了执法者的身份,向其传达了什么人在对其做什么,也隐含着对相对人要尊重执法者配合执法行为的要求。第二步:指违取证。指出违法行为违反法律的条款和相关法律要求,讲明其应承担的责任。同时立即依法取证、防止销毁证据。取证可增加相对人的认同心理并可施加压力,以此削弱相对人的对抗心理,造成“证据确凿”不容抵赖的局面,提高执法效力(若有必要可先期取证)。第三步:宣教听陈。进行必要的法律宣传教育,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对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必须进行处罚进行求证。宣教时不但要指出其违法行为,同时要告诉执法相对人违反了哪一条法律,违法行为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什么,讲明对其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和处罚的必要性,也可从社会影响、政府(城市管理)要求等方面说服其服从处罚。但不要忘记要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允许其进行申辩,并对其申辩内容给予重视。这一步要花一些时间,可能会引起围观,但只要我们做的文明规范,群众是会理解的,关键是法律宣传同时是向社会的宣传,对围观者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怕围观而一冲就跑,反而被群众误认为是不讲道理,给群众留下了不好印象。第四步:行政处罚。对确需要处罚的违法者开展法律程序、文书等工作。在强制执行的行政处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告知在前,按照法律的要求,依法进行,在执行中要分工明确、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更不能让事态扩大,对暴力抗法行为要做出正当防卫和及时报警,切忌以牙还牙,甚至逞强好胜,失去了执法人员应具备的素养,严重伤害了执法人员的形象。第五步:法律救济。依法处罚后,要向被处罚者讲明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告知其权利义务及履行的方法、申诉的部门和地点等。对正当的申诉要及时处理,对不公正、不正确的处罚要及时按规定权限进行纠正。对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要及时掌握,并向上级领导和当地政府汇报。

文明执法是灵活多变的,不能千者一面,要针对当时的局面和不同的对象,围绕执法任务的要求,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的宗旨,贯彻依法行政的要求,科学、灵活地运用执法步骤,才能达到执法的目的。只有坚持文明的执法方法,才能不断树立城管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才能完成城管法制建设的重任,才能把城管队伍建设成一支“执法为民、服务于民”备受人民群众欢迎的队伍。

篇2:谈谈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具体手段,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管执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层面,与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执法部门应该文明执法,是社会发展到一个文明时代所必须要具备的,而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城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依据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阶段城管执法面临困境。作为直接面向老百姓的邢台市城市管理部门,其行为方式将直接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评价。所以在城管执法过程中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的施政理念,做到文明执法。

一、文明执法的含义和必要性

(一)文明执法含义。指在维护法律的权威的前提下,用文明的方法办案,保证执法行为规范化,科学化,坚决纠正执法中的野蛮行为。文明执法不代表不敢执法,而是严格、公开、公正执法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城管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必须把严格执法与文明服务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有被管理相对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才能实现城管执法对被管理者的有效管理。

(二)开展文明执法工作的必要性。一是开展文明执法是构建和谐邢台的必然要求。必须依法运用手中权力,坚持把最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城管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开展文明执法是塑造邢台城管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必须在坚持依法行政 1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用情管理、以理服人,杜绝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才能取信于民,赢得市民理解支持。

二、城管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以往邢台市城市管理中,作为执法方的政府部门有权力并有责任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行为进行治理,而执法相对人确实有许多是迫于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违法行为,城市“面子”与百姓“肚子”两者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

(一)执法理念落后。行政处罚是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行政指导是辅助的管理手段,这种方式很难使被管者心服口服,被处罚的群众不但会叫屈喊怨,而且也不会对法律产生敬畏的思想。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效果不理想,还会引发很多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实质上反映了传统管理手段与日益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冲突。

(二)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从以往城管执法来看,我们的执法队伍构成复杂,其中一部分人员基本素质不高,不文明、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执法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服务不到位。执法人员还没有自觉地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做不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做不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二是举止不得体。少数城管执法人员在行为举止还存在衣着不整,佩戴执法标识不规范统一;执法过程中,没有亮明身份,没有解释说明,一哄而上,推与掀;对待少数“钉子户”,一旦言语不合,极易发生争执。三是执法随意性。有些执法人员不按法定程序办案,认为只要执

法行为实际效果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比如,执法不亮证,不表明身份,在执法时不履行事先告知义务(告知执法的依据,实施处罚的依据,事后处理的途径和期限)等。

(三)城管执法程序不规范。城管执法人员是代表政府执法,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但在执法过程中,尤其是关系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时,有些情况下并没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在行政处罚案件中程序违法,徇私枉法,人为剥夺当事人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如没收商品不开罚单,不说明情况,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少数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存在滥用职权、执法违法、随意收费、任意罚款、以权谋私等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城管队伍的社会形象。

(四)相应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城管执法的专门法律法规,现在城管执法的依据主要是《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并没有专门的城管综合法律作支撑。城管执法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明显不足,城管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它不仅面临着执法相对人的质疑,而且在与其他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没有法律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利义务、法定职责以及履职范围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三、提高文明执法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城管执法理念。城市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是机械地管理城市,而是管好城市,尤其是为社会弱势团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但是,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使得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

者放在了对立的位臵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用管制犯罪的观念和手段来管理普通民众,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之艰和权力部门执法之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所以,应该将执法理念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执法理念转变,推行“文明执法、和谐管理、亲情服务”的工作理念,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用心执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改变过去掀摊子、撕罚单的粗暴简单做法,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确保执法对象心服口服;二是用情管理,坚持从市民所想、所需、所求出发管事、办事,确保决策科学合理、合乎民意;三是用情服务,坚持用心服务、主动服务,采取便民热线、数字城管等多种渠道重点解决好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真正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做到极致。

(二)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用好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一是做好自身宣传。城管执法部门要把城管执法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向社会传播,以获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工作和执法人员的理解与支持。二是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利用新闻媒体,采取执法车宣传、知识竞赛、法规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三是畅通体验交流平台。定期、不定期联合市文明办等部门开展文明志愿者、城管体验日等活动,使广大市民能够自觉地理解、支持、配合城管执法工作,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法律保障机制。针对河道、市场管理等没有执法依据的空白地带,协调市法制办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同时请示上级部门尽快研究出台一部专门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使城管执法部门能够得到执法相对人的更大认同。

(四)规范城管执法程序。城管执法,不仅要严格遵循实体性,而且还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的保障,在实体合法的基础上重视程序,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行为本身的公正、合理,才能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邢台城管部门应该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篇3: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

城管的全名是城市管理监察部门, 是城市管理的综合执法组织。一定意义上, 城管或许可以认为自身是市人民政府内设的一个行政机构。换言之, 城管并不是行政机关, 只能作为行政机构被授权来行使行政处罚权力。同时, 城管在行政执法上的定位是比较模糊的, 主体资格在组织法和程序上都是有待完善的。

二、城管暴力执法原因之分析

城管暴力执法和商贩暴力抗法的现象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 已经成为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 探究城管暴力执法的原因,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一) 城管执法的对象:小商小贩

城管是城市市民的代表, 也就是说, 城管的执法的目标就是使城市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从而市民才能获得和享受到更大的利益。然而, 小商小贩多是城市边缘人, 生存是他们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在城市中生活, 这些商贩们不得不寻找各种各样的营生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与普通的市民相比, 这些商贩的生活环境是相当恶劣的, 商贩们可能会做一些违法的事情。因此, 在城管执法的过程中, 为了一点点的微利, 这些商贩们也会与城管竭力追逐, 从而导致城管暴力执法。

(二) 城管综合执法权缺少法律依据

说起城管, 就不得不提起综合执法。一般而言, 综合执法权涉及环境保护, 公安, 交通管理, 城市建设, 工商管理等不同的工作部门, 基本上包括地方政府所有重要的执法权。另外, 综合执法权的形式缺乏事中与事后程序立法。在执法的过程中, 处罚的决策和执行大都由城管执法人员自行决定, 所以商贩比较反感和抵制城管人员这种行为。

(三) 城管人员的地位和素质

城管人员的工作并不好做。同时, 在法律上, 城管的执法地位也并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所以, 在城管人员的执法过程中, 他们并不能依靠法律对小商小贩进行处罚。例如, 当商贩问一句:“我犯了哪一条法律?”这足以对城管的执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总之, 立法缺失导致城管执法人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城管人员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的。努力避免暴力执法出现在城管和商贩之间。

三、城管执法如何从暴力走向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社会孜孜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因此, 加强立法, 建设健全的法律体系, 明确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 避免城管暴力执法。同时, 也要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因为缺少相关的法制法规, 城管人员的工作也比较困难。因此, 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是非常必要的。最终, 依靠法律法规, 城管人员可以有效的解决与商贩之间的矛盾, 行之有效, 有条不紊, 科学的开展城管工作, 从而避免暴力执法, 更好的服务城市建设。

(二) 以人为本, 贯彻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符合逻辑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大大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在城管执法当中, 要发展好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管在执法过程中也要以人为本, 注意协调和商贩的关系, 努力避免暴力执法情况的出现。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 也要以人为本, 贯彻科学发展观, 从而开创城管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实现城管执法工作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总之, 城管在执法过程中, 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暴力执法说不。

(三) 努力提高城管自身素质, 在法律上确认城管的地位

现如今的情况是, 部分地区的一些城管工作人员, 执法过于简单、粗暴, 自设“私法”, 并没有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办事, 从而诱发了与与群众之间的摩擦纠纷, 执法人员, 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 对待违法乱纪人员一视同仁,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样一来, 才能政令通达, 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另外, 因为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确认, 城管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遭遇商贩的反感和抵抗, 所以城管工作人员法律身份的确认有助于解决暴力执法的问题。

(四) 结语

综上所述,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城管执法对象和城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城管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导致城管暴力执法的主要原因。因此, 推进法制建设, 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协调城管和商贩矛盾, 避免暴力执法。

摘要:城市人口错综复杂, 管理难度较大。城管暴力执法, 老百姓暴力抗法的现象影响社会和谐。因此,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使城管执法从暴力走向和谐。

关键词:城管,暴力执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吴新颖, 皮伟兵.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应松年.行政组织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3]丰海东.城管暴力执法之根源探析[J].法学视野, 2007 (4)

篇4:古代“城管”如何执法?

古代城管都是些什么人?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古代城管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有军人城管,也有警察城管。当然更多的是行政人员来当城管,如汉唐时相当于现代首都所在城市市长的“京兆尹”,其重要工作之一不是招商引资、增加GDP,而是城管执法。

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这是因为,城市的出现原本就是军事防御的需要,由军人把守。这么说来,武汉出现“武装城管”并非什么新生事物,而是一种“返古”现象。

让“当兵的”来当城管,其实也是古代的常见现象。如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

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明史·职官志三》记载:“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

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其部分职能也与现代城管局比较接近,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

到了晚清,西方的一套城管制度被引入中国,由警察承担起了现代城管的工作。如中国历史上首个警察机构天津警察厅,除了负责当地社会治安外,管理市容市貌、交通、市场秩序等,都是其分内工作。

周代占道经营要挨鞭子

“城管打人”这类暴力执法,成了现代城管的一大诟病,也是社会批评的焦点。在古代的不少时期,“城管打人”更不鲜见。

城市起源的另一版本说法,是交易市场的兴起,因此古代城管很多时候是“市管员”,或者说古代的市管员就是今天的城管队员,这与今天城管要禁止占道经营是一样的。古代城管可以带着有攻击性的执法器具上岗,如在周代,城管在岗时都得带着鞭子或兵杖,遇到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不服从管理这类事,往往执鞭抽打,挥杖追赶。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中“司市”条称,“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鞭子大家都知道,“度”可能有的读者不是太明白,这种“度”又叫“殳”,系古代一种兵杖,用竹子或木板做成,有棱无刃,长约一丈二尺长,其威慑力与今天的警棍是一样的,虽然一下子打不死,但却也致死,因此颇具威慑力。

其中的“胥”条说得更明白:“执鞭度而巡其前,掌其坐作出入之禁令,袭其不正者。凡有罪者,挞戮而罚之。”如果说“司市”是城管(市管)大队长,这里的“胥”则是城管队员,或市管员。换成今天的话来理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管理员在岗时间,要拿着鞭子巡视,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随时可以抓起来;对违法者进行鞭打的同时,还可以追加处罚。

古代“城管”怎么管?

在古代,现代城管中的两大难题——占道经营和违章搭建,同样十分突出,且历代不绝。古代城管也为此伤透脑筋,不得不经常发“处罚通知”。

在唐代的长安和洛阳,和今天如出一辙,不少商户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要在门面(正铺)外多占一块(偏铺)。在李显(唐中宗)当皇帝时的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朝廷不得不以敕令的形式,发布了一则当时的最高“城管通知”:两京市场上各行业,凡自有正铺者,不得在铺前再建造偏铺。

宋代称占道经营为“侵街”,为了防止侵街行为的发生,宋代城管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沿街要道旁立“表木”,标记出范围。这与现代街道画线一样,一旦超出就要被制止,当时的“城管队”会经常检查是否有人侵街。

在古代也存在“执法大检查”。如在北宋,宋真宗赵恒便曾下诏开封府,要求开封的“城管队”拆毁京城的违章建筑。其继任者宋仁宗赵祯,也曾作过同样的指示:限开封府在一月之内,将侵街的官邸民舍全部拆毁。

到明清,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占道、违建更突出。在清末,天津警察厅便发布了在今天应该是城管局发布的《整顿路政办法四条》:其中两条是:马路街衢旁各商铺有安设风挡、占用边道者,应即一律拆退;铁铺、石铺、木器铺及洋广杂货等铺,在门前堆积什物材料,占用官路者,应即一律让出。天津警察厅的通知中,可以看出清末天津的市容有多么乱。

古代“城管”到底有多厉害?

城市管理光凭嘴说是不行的,中国古人为此想出了不少管理手段,如上文提到的周代“执鞭度”、宋朝立“表木”。其中,最值得为现代城管借鉴的是“城管立法”,而非罚款了事。

唐代在城管立法方面是颇为成熟的,为后世效仿。《唐律》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即摆摊设点至少要远离政府办公地30米,也不能离民房太近,要在1米5以外,由监市负责督管。对占道经营有严厉的惩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挨打后,还恢复原状。

《宋刑统》也有类似的规定,“侵巷街阡陌”条:“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对乱倒垃圾、影响环境卫生也有规定:“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把尿屎垃圾弄到街上,影响了公共卫生,不只当事人倒霉,连“城管队长”都跟着挨杖打。

宋仁宗在搞城管方面颇有创意,他在要求开封府官员强拆违章的同时,特别指示相当于现代司法机关法院的左、右军巡院,配合“开封城管”行动,“惩治侵街者”。

明太祖朱元璋治国以狠著称,明朝的城管也不含糊。据《明会典》,在京城,“凡侵占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对往街上丢垃圾、放污水的,“其穿墙而出污秽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另外,明代对破坏公共设施、不按规定行车,以及在禁区内摆摊设点、取土作坯、随地大小便等行为,也一律“问罪”,涉事者要被强行戴上刑具,在街头示众一个月,即所谓“枷号一个月发落”。撒泡尿也要遭受这么大的罪,这样的城管手段不可谓不狠!

(据《北京晚报》)

篇5:谈谈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社会期待和要求,在具体的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这两个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在崇尚法治而又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依法行政而又注重社会和谐的时代背景下,怎样认识这两个概念,如何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都应当积极关注并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依照自己的理解以及在一线执法工作中的体会,对这两个概念予以简要分析。

所谓“严格执法”,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坚持基本原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客观、公正地贯彻实施到社会生活中去。不难看出,“严格执法”强调的是行政执法工作本身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所谓“文明执法”,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自身修养、注重执法方式与技巧,力求做到以规范、平和、顺畅的形式完成执法任务,达到执法目标。因此可以说,“文明执法”要求的是行政执法工作在具体过程与表现形式上的规范、合理及和谐。有观点认为,“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冲突,采取“文明执法”就意味着难以做到严格执法。在笔者看来,二者并不矛盾,关键的是如何理解“文明执法”中的“文明”二字。“文明”固然意味着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工作过程中注重自身修养、执法态度与方式,平和、顺畅的形式完成执法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绝不能采取强制手段。笔者认为,这种依法实施的强制手段与暴力执法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暴力,意味着强制力在强度、范围、针对对象以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缺乏都必要的规范与约束,处于随意的失控状态。相反,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我们有了充分法律依据的前提下,而且确有必要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合理控制实施强度、范围、针对对象以及持续时间,尽量避免因采取强制力而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必要的其他损害,这并不违反“文明执法”的宗旨。

事实上,“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严格执法”是“文明执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不能够坚持基本原则的话,强调“文明执法”便没有了任何意义。“文明执法”必须在“严格执法”的框架内才能体现价值。如果没有“严格执法”的制约,“文明执法”就会失去依归,必然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文明执法”又是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有序,从而进一步保障执法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如果仅仅强调“严格执法”,不注重执法工作的方式与技巧,势必影响到行政执法的工作效率与实际效果。反之,注重“文明执法”不仅能帮助“严格执法”获得行政相对人更为积极的配合,而且能为执法工作赢得更为广泛的社会理解与支持。换而言之,只有注重“文明执法”,才能使我们以尽可能小的行政成本获取较为长远和稳定的执法收益。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严格执法”是我们执法工作的根本立足点,而“文明执法”则是我们执法工作的表现形式。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严格执法”的坚定信念与明确立场,同时还要积极思考与探索实现“文明执法”的各种方式与技巧,既要确保执法工作本身的正当、合法,也要力求执法工作过程的规范、平和与顺畅,既要坚持原则,也求新求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文明执法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主题,也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的根本保证。严格执法是文明执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在三年多的执法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一些商贩占道经营阻塞交通,执法人员文明执法、耐心劝阻时,总会有人说“你们城管是管什么的,是怎么执法的?”,而当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强制取缔时,又会有人说“他们也是为了生活,你们是文明执法,怎么可以去“抢”他们的东西?”

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真的是水火不相容、是相互对立的吗?我们坚决地说“NO”。这是对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误解,没有文明高效的执法,执法效果将大打折扣;而没有严格的执法,文明执法只会流于形式,一无所成。

所谓文明执法是指执法队员以人为本,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办理各种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城管工作的属性所决定的。城管执法者面对的执法对象大多是下岗待业人员、失业人员、外来人员等。因此,执法中要力求做到执法行为规范、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做到“纠正违章先敬礼,宣传教育要讲理,处罚幅度要合理”,让文明执法贯通于整个执法过程中,并为严格执法服务,让两者有机结合。

所谓严格执法是执法机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收集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有关证据,根据当事人的违法情节,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城管执法经历了以势压人、以理服人再到以情感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次变化都是执法理念的一次升华。对屡管屡犯的加重打击;对一些油滑撒泼的严格处罚;对一些特殊群体采用以说服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又达到预期的执法效果,使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辩证统一,相得益彰。

篇6:关于城管文明执法的思考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为归宿点,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达到执法的最佳效果。作为城管执法的主体,城管执法人员文明执法就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一、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现实意义

城市管理与其他执法部门不同,天天处在与被管理人或被执法对象的矛盾之中。城市管理以文明执法的手段,妥善处理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对于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

城市管理人不仅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是公仆,是卫士,尊重市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其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将促进社会形成尊重法律、维护法律、信仰法律的观念,为管好城市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

在过去日常的执法工作中,有些同志习惯地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立起来,简单认为双方只是管制与服从的关系,忽视了城管执法相对人的参与权与主人翁的地位,或片面地认为城管执法主要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而忽视行政指导、行政协调等柔性执法手段。注重文明执法,就有利于正确引导相对人,减少管理和被管理的矛盾,促进城市管理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防止一般性矛盾的演变、扩大和激化

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是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为群众排扰解难,从而增进市民群众对政府的依赖,增强凝聚力,化解矛盾,减少上访等不安定因素,同时可以让处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当事人充分表达意志,依法行使权利,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四)为公正实施强制手段奠定基础

在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做到文明执法,通过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矛盾,能增强市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更能有效地争取群众、争取主动,确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群众受到教育,违法者受到惩处。

二、制约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因素及原因

近几年来,城市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向规范化和经常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文明执法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仍然受到种种阻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管理的体制及其配套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这往往形成管理的“空档”和责任的“真空”,影响文明执法的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为管理的层次不清,责任主体不明,责任制的制定、实施和考核结账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体系,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不力,未能形成综合治理的机制。

(二)对广大市民宣传引导不够

管理人员“管”得多,疏导得少;巡街训斥得多,深入市民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的少;治标的多,治本的少;应付检查的多,注重实际效果的少。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没有立足于努力帮助广大市民树立“城市美化是我家”的思想和构建现代城市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

(三)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文明执法开展的还不够彻底

主要表现为:执法主体和程序不规范。一方面,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还不够,致使极少数违法者有恃无恐;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为了遏制违法行为不断滋长和蔓延的势头,往往采取简单的甚至不合法的方式处理“重点人”、“钉子户”的违法问题。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整改效果,而且往往激化矛盾,引起许多市民的反感甚至抵触,使管理工作陷入多数人不支持、不合作的困境。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地方经济发展快了,带来的社会负面直接导致文明执法难度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快了,导致大量的外来人口的进入,这些人的基本城市管理素质较差,给城市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地方经济发展快了,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就已经是在超负荷运转,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难度就相应的加大了。

(二)观念落后和机制不健全,是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效益较差的关键所在。在许多城市管理者的头脑中,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管制型”行政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求实创新的精神和现代“服务型”行政、“促进型”行政的观念以及行政效率观念却十分缺乏。同时,在这样一种观念状态下,有效地行政管理机制无法形成,管理效率低下。

(三)缺乏自信,是城市管理工作缺乏原动力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成功地实施城市管理的自信来源于对城市自身的认可。一般来讲,认可的程度越高,自信心就越足,投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强,管理效率就越好。但是,我常常听到许多城市管理者更多地是对经济基础设施较差和市民素质不高的抱怨,而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理性思考和对城市自身的认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管理者奉行的自然是一种管制市民加应付上级检查的低效率甚至零效率的“管理”模式。

三、提高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有效途径

(一)宣教并重,营造和谐执法氛围

加强宣传教育是文明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搞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关键。目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市民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使城管执法工作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

1.强化大众宣传。通过电视、报纸、送法进社区等形式对广大市民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城市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营造“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氛围,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

2.注重罚前教育。《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可见,行政处罚所追求的不仅要“惩”已然违法行为,而且要“戒”未然违法行为。在纠正违法行为与实施处罚之前,首先要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和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由被动接受处罚变为主动认知自己的违法行为,达到处罚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除加强队员日常的法制学习外,还经常举办执法演练活动,让每个队员在模拟执法现场开口讲法,与“管理相对人”辩驳,练就以理服人的真本领,做到真正的文明执法。

3.拓宽沟通渠道。拓宽与市民的沟通渠道,形成双向的信息交流,良性互动,使群众从“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主动关心和参与城市管理。

(二)以民为本,探索文明执法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新时期的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城市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俱进、以民为本,自觉地把和谐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文明执法实践中,才能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1.坚持重心前移。在实际执法活动中,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纠正违法行为,力求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违法行为都有一个违法预备、实施、既遂的发展过程,如城市规划管理方面,违法搭建有组织资金、准备建筑材料、打筑地基等前期行为,如果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制止,就能减少或消除违法搭建人因违法导致强行拆除造成的损失,避免执法冲突。

2.首次轻违不罚。对初次违法,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后果,当事人又能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的,一般不予处罚;对确需给予处罚的,坚持“先敬礼、再讲理、后处理”做法,做到态度有诚心,教育有耐心,执法有爱心。通过转变执法方式,给管理相对人以人格上的尊重,营造文明执法气氛,从而确保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3.做到疏堵结合。长期以来,违章占道难以取缔,不能根治有许多原因,占道设摊投资少、见效快是一方面原因,执法方法不当是另一方面原因。实践证明,疏堵结合、科学管理才是根治这一顽症的科学方法。在当今下岗职工多、就业压力大等不利现状下,取消“弱势群体”摆摊不现实,因此要与规划、工商等部门搞好配合,制定疏导方案,切实为商贩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不仅在理智层面上认同并接受执法管理,且在情感层面上尊重并信仰执法权威。

(三)以法为准,奠定文明执法基础

1.讲法制。严格按照程序执法,坚决杜绝机械执行法律条款,以罚代法的做法,使得案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讲公正。法律法规的处罚幅度有一定的选择空间,行政处罚由执法人员主观决定,要求执法人员公正处理,严禁影响执法公正、损害城市管理执法形象的现象发生。

3.讲民主。是指保护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人身权和申辩权。实施涉及管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对行为的标准、条件予以公开,讲明违法事实以及所遵循的法律依据,坚持文明执法,尊重相对人的人身权,认真听取相对人的申辩。

(四)强化素质,实现文明执法保障

城市管理的执法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执法对象和执法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文明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构建和谐城市环境的保障。

1.抓学习教育。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狠抓制度建设和载体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执法人员能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执法目的更加明确,执法行为日趋规范,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提高。

2.实行军事化管理。在队容风纪、机关办公和上岗执勤等方面,全部按照军事化管理模式进行。强化执法人员令行禁止、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培养雷厉风行、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增强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3.完善内部制度。任何工作的有效运转,都离不开一套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各项规章规定,完善内部规范管理。

4.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形成“人人扛任务,人人有指标”的工作局面。

5.强化外部监督。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城市管理行文明执法工作进行视察指导与监督,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更加公开透明,促进执法人员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四、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最终目标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是随应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是一支具有新时代明显特征的新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负载了广大人民的厚望,肩负起党和政府交付的神圣使命。面对目前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轨的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党和政府引领中国进入稳步发展的新的目标,和谐社会也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呼声。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构建和谐城管。在新时期,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成为现实的需要。文明执法的坐标被深刻地定格在城管执法队伍的发展进程上。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要大力增强城管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文明执法意思也是一种民本意识,把亲民、爱民、为民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队员的道德观念教育,从而树立城管为公,执法为民理念,打造和谐城管。作为城市管理机关要践行和谐城管理念,要按照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突出“融管理于服务、寄执法于教育”的工作主题,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文明执法的最终目标—和谐城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城管部门要树立文明执法理念。在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树城管部门的整体文明形象,在管理执法过程中践行文明执法理念,引导城管执法人员立足岗位,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完成城管执法工作目标、增强城管执法队伍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和谐城管”队伍和执法机关形象。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是政府为保证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及各项活动有序进行采取的必要的调控行为,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探索,与时俱进,调整、制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策略,以城市管理文明执法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夏津城管执法局

篇7:谈谈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阿克苏市城建管理监察大队坚持以“新城管、新理念、新形象、新人文”的总体要求,狠抓城市管理“细胞化、精细化”两大工程,着力打造“和谐城管”的新形象。

一、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城管”

“和谐城管”是要改变原来“以我为主”的单向执法模式,注重与被管理者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管理者与市民关系的和谐。

(一)抓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加强城市管理人员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的转变。在学习十七大、党章过程中要结合工作实际,在真学、真用上下功夫,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在思想上有新的提高,作风上有新的转变,工作上有新的改观。

(二)抓管理,培养过硬的作风。城管工作的性质要求执法队员必须养成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加强标准化建设,培养规范化养成,养成整齐划

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三)抓监督,促进工作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建立和完善内部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察职能。同时,加强外部监督,聘请行政执法监督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执法队伍地的管理水平,推动城管执法工作向前发展,开创城市管理行

政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四)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利用周六、周日在街上设立城建法律法规宣传咨询点宣传《阿克苏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暂行)》,并散发宣传单15000份,法规咨询解释358人次。同时,用宣传车辆在城区主要街道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

2、借助新闻媒体和舆论力量,开展宣传活动,在电视上播放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市容市貌的通知。

3、通过城建管理监察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和利用法制培训、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不断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和违法违章者了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市民充分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城管执法人员履行职责的艰苦和困难,使之更加支持和配合城市管理工作,营造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共建和谐城管。

二、开展“两大”工程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开展“细胞化”工程建设,夯实城市管理基础。继续完善城管体制,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进院落、进楼幢、进单元、进店铺的“五进”活动,拓宽城市管理的工作渠道,扩大管理的外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临街商家店铺、广大市民等城市管理参与者的主体作用,以点带面,从而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提高城市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开展“精细化”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城市管理工作要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提高标准,精细操作,不断推进管理理念科学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管理作业市场化,建

立和探索长效管理和常态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市容环境卫生整体达标,城管行政执法严格高效的目标,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实现新突破,不断深化城市管理新机制

高质量,组建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2009年,分期分批面向社会招聘符合我市实际数量的城管监督员。从加强培训、落实制度、抓好日常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监督员和信息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

高效率,建立制度化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建立科学、公正的监督考评机制,切实履行考核评价职能,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强化城管工作实际效果。

四、严肃政治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篇8:检察机关如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新时期检察执法工作的客观要求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检察执法活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检察执法工作已成为整个检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工作,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已成为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本质需要和客观要求。

(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依法治国和宪法至上权威确立的需要

依法治国在价值取向上意味着对正义的维护和对人权的保障,在功能上表现为对专制权力的决然否定和对国家权力的有效规范以及对民主政治的完善,在形式上要求一个国家以宪法为基础的所有法律制度实现由静态到动态的转换,因此,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标的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及其实现,不仅是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检验检察执法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尺。

(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讲政治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检察机关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国家专政机关和社会治安管理部门,检察机关为人民服务主要是通过法律赋予的执法行为来实现的。广大干警必须高度认识向党、向国家、向人民负责与向法律负责的一致性;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对新时期检察干警素质的基本要求

新时期的检察干警应当具备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素质;业精技强,办事高效的业务素质;能追踪和应用当代先进科技成果于检察工作之中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过程

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受外部条件的执法实践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总是处在一个相对严格、公正的情形下,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逐步深化,执法水平和质量在逐步提高。因此,:检察机关面对执法实践中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和新的法律法规应运而生,必须紧跟形势,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朝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目标迈进。

二、检察机关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党和人民对检察执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执法工作的永恒主题。只有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惩恶扬善,不枉不纵,不偏不倚,才能树立法治权威,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法律所蕴含的公正、公平、正义、秩序等基本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笔者认为,要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以下四个方面途径:

第一,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执法队伍。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精神,要靠一大批心存公正、秉持正义的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目前,检察队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检察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努力成为法治社会中公平和正义的代表者和守护者。

第二,要从制度上保证检察机关依法公正地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排除各种利益驱动对检察执法工作的干扰,改革检察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履行职责需要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体制。

第三,要加强对检察执法工作的监督,加大惩治执法腐败的力度。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执法权的行使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确保执法活动严格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要坚持执法公开的原则,不断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用公开促公正。对执法工作中的腐败现象,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不断纯洁执法队伍。

第四,要完善执法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程序是公正的屏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执法理念,增强诉讼民主意识,不断完善执法程序,推动程序的公开、透明、具体、严密,实现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坚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做到既伸张正义,又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理及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结语

上一篇:社区政务公开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分析况分析汇报临桂县2007年为民办实事完成情